Ⅰ 新零售行业都有哪些
新零售有这么几个关键词:消费升级、新技术、线上线下、大数据……新零售就是以消费升级为大背景、以新技术所引发的一场革命,从线上线下的打通、到大数据云计算、高效物流,以及整个零售业产业链的创新所引发的革命。
那新零售到底让零售业发生了哪些变化,并且有啥特点?在我看来,和传统零售相比,在新消费和新技术驱动下的新零售主要的特点如下:
首先,线上线下打通,电商和实体店打通,也就是说电商和实体店没多大区别了。以阿里的盒马为例,盒马有APP电商平台,也有实体店,只要在实体店的三公里内就可以网上下单,30分钟送货(或餐)上门。当然消费者也可以到就近的门店去消费,比如盒马的海鲜,消费者既可以现场买现场加工现场吃,也可以看中什么再到网上下单。服装店啊、大卖场啊甚至购物中心未来都是这样的模式,这样的特点被称为线上线下一体化。
Ⅱ 什么是产业链,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有什么区别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 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可见,供应链是产业链的一部分,产业链是个宏观的概念,供应链则是相对具体的。
Ⅲ 零售业的产业链是什么
你最好问的详细点,零售业可以归到生产企业,生产企业中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扯远了,简单说零售业都是走渠道的。
Ⅳ 请问产业链中的上、中、下游分别指什么
根据微笑曲线理论,上游往往是利润相对丰厚、竞争缓和的行业,原因是上游往往掌握着某种资源,或掌握核心技术,有较高的进入壁垒的行业,因此许多投资者都偏爱上游行业的股票。
下游产业指处在整个产业链的末端,加工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成品和从事生产,服务的行业。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应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产业的密切合作关系
煤炭的下游行业是发电业。
(4)成都批发零售行业的产业链扩展阅读:
产业关系
与下游产业关系
在大行业类别里面,上游企业是相对下游企业而言的,指处于行业生产和业务的初始阶段的企业和厂家,这些厂家主要生产下游企业所必需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等的厂商。下游企业主要是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和改性处理,并将原材料转化为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产品。
可以说,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上游企业提供的原材料,下游企业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没有下游企业生产制品投入市场,上游企业的材料也将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各个行业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都应该同甘共苦、互助互盈、共同生存发展。
Ⅳ 成都龙泉国际汽车城的产业链
全面开工建设的地铁2号线东延线,将让龙泉驿区与中心城区无缝连接,未来的地铁4号线将延伸到西河镇,这一切都在提示,龙泉驿将成为一座有着牢靠产业支撑的新城。可以这样描述,她将是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田园化的城市生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现代化的城市形态有机耦合的城市综合体。 汽车电影院、汽车博物馆、汽车营地、汽车农庄和田园生态线、山地越野线、环湖休闲线等创意项目也将建成。
Ⅵ 产业链都包括什么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6)成都批发零售行业的产业链扩展阅读:
(1)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
(2)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
(3)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
(4)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
产业链是对产业部门间基于技术经济联系,而表现出的环环相扣的关联关系的形象描述。区域产业链条则将产业链的研究深入区域产业系统内部,分析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链条式关联关系,探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的分工合作、互补互动、协调运行等问题。 在经济实践中不少地区也在进行产业链构建与延伸的积极尝试。
Ⅶ 企业贸易中的6+1产业链具体是指哪些~
具体指:
“6+1”产业链,整个产业链分成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七个部分。
“6+1”产业链是由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的。“6”指的是:第一产品设计,第二原料采购,第三仓储运输,第四订单处理,第五批发经营,第六零售;“1”指的是:产品制造。
从2006年开始至今,郎咸平对于制造业的支招就是著名的“6+1”理论,整合全产业链。他认为“中国不是制造业大国,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是美国”,“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他的理由是当今是产业链竞争时代,中国只负责产业链中的制造环节却只拿到一丁点利润,还导致环境污染,剥削劳工等问题,其他利润全被欧美国家拿走,所以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6+1”理论:“中国企业在应对外部竞争中仅仅占据了生产这个“1”的环节,利润少得可怜。”整个产业链的“6”——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以及终端销售,这6大块能创造的价值是90%。 这个理论开始逐步在各地引起重视,并得到一些企业的实践。
推动企业大转型解决通胀
对于大家关注的通货膨胀现象,郎咸平认为这不是流动性过剩引起的,而在于中国存在的二元经济现象,即同时存在过热部门和过冷部门。“哪些部门过热?与投资建设有关的领域是过热部门,比如钢铁、水泥、房地产行业,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这些固定资产投资拉动,而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则是过冷部门。”郎咸平说,在二元经济环境之下,资金产生一种逆流转现象——从过冷的部门转到过热的部门,所以,过热部门越来越热,所有和过热部门有关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政府对过热和过冷部门的宏观调控要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首先对过热的部门要采取行政手法压抑他们的过热行为,对过冷部门不仅不应该打压,反而应该通过政府的力量协助民营制造业走向比较好的明天,要扶持要鼓励。过冷企业这么多部门,不是简单的融资可以帮助他们,不是简单的优惠政策能够帮助他们,而是推动我国企业大转型。怎么转呢?那就是从“1”进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