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批发大全 > 2015中国批发零售业

2015中国批发零售业

发布时间:2021-07-31 20:39:12

1. 当前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如何

国内的零售业现在日渐衰弱,现如今消费者选择的空间逐渐变大,对零售业有很大的压力。或许可以试试其他新颖有前景的行业观察下。昨天我去上海博览会发现一个好东西。一个展位的工作人员对着手机说了一句中文马上就播报出来一句英文,太神奇了!然后我试用了这个手机,居然可以离线同声翻译十几个国家的语言,太牛了!听展位的工作人员说这个小蝌蚪翻译手机可以直接插上国外电话卡,还能打电话,上网!简直好用的不行,和老外沟通毫无压力。我觉得是个很有特色的东西,你可以去网络一下。

2. 2015年中国零售业和批发商的生意非常差,是什么因素导致的

市场前景?看你前面的表述分明是想开个小家具档练摊。那还谈什么前景?能吃包饭就不错了。虽然经济危机对家具行业有一定影响,但那只是对一些外贸类家具企业而言的,就中国国内市场来讲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影响。而具体到沙发品牌的选择,我想,如果一个品牌能够受理经销商只对其旗下某一类产品进行授权的话,那么这个家具品牌就不能称之为品牌。因为品牌类家具均是系列化、配套化生产。其产品具有艺术的延展性及适用性,还没有哪个企业依据某一产品优势进而实现品牌化而又不做产品延展性生产的。

如果真想谈前景的话,那么至少想要坐到区域代理或省市代理这一级别,而客户,自然不能是5毛一块讨价还价的普通市民,而是政府机关,工厂企业,学校等单位。而在这一高度上来讲,选择投资就需要几个标准。
1、企业规范性
2、相关资质文件是否完整
3、业内地位
4、企业硬件实力
5、企业代销权限范围
6、代销商配套制度完善
7、企业资历
8、产品性价比
以上8点为首先需要考虑的,其他还有很多想要注意的细节。

最后说一下,任何品牌都无法保证能够长久的生存。主要还要看经营方式是否得当。如果你真的如我猜想只想练个好点的摊的话,那么我推荐你两个选择。
1、高端—随便找个有欧美感觉的品牌,做好卖场装潢,再小的城市也有有钱人,1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当然如果你的实力够强的话,可以做的更好。甚至可能成为你哪个城市里家居类家居的豪华标杆。
2、大众—需要找一个老牌民用类生产厂商(大品牌就别考虑了),跟紧家装潮流用流量赚取利润。
作为传统型行业,想要靠这个吃一辈子不难的。

3. 2015热门行业

一、金融分析师

即CFA,他们是一些接受良好教育,具有优秀金融理论素养,经过专业认证的高级金融人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不断涌现,金融分析师这一类人才十分抢手。以上海为例,未来2年上海对CFA 的需求是3000人,而目前上海拥有CFA资格只有30人左右。所以高薪、争抢就在所难免。

二、殡葬行业

说到殡葬业的暴利,将它排在第三位,真委屈它了。它的利润率远远高于房地产业,但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老百姓的民怨沸腾,则远远不能与房地产业相比,所以,它排名只能靠后了。以二三十元招标买入的骨灰盒,放在殡仪馆的货架上,售价就到了三四百元。利润率高达10~20。材质较好的、成本不超过100元的骨灰盒,卖到一二千元;一块不足2平方米的土地,上面建有或繁或简的墓碑,少则五六千元,贵则一两万元。

墓地比商品房还贵。如果盖成房子,按那样的远郊地段,每平方米不过值1000多元。可墓地仅土地每平方米就卖5000多元。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死亡人口数量每年大致在820万左右。如果以平均每人2000元的低标准丧葬费用估算,也是164亿元的市场。面对如此规模巨大的“丧葬经济”,中国殡葬业能轻易放弃行业垄断吗?据调查,在殡仪馆、公墓,物价部门核定的火化收费标准为92元,可怎么算火化环节的费用都在六七千元以上。殡葬费为何如此惊人?尽管从理论上说,中国的殡葬业已作出了打破垄断的姿态,已经允许民营企业进入,但实际上,时至今日中国的殡葬业还是垄断经营。进入殡葬业的行政审批大权,仍紧紧握在民政部门手中。

三、手机行业

截止到今年第二季度,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5.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4.6亿,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售量全球第一。多个第一的背后,是人们生活方式的颠覆性的改变,是移动互联市场的巨大商机和诱惑。"移动互联网来了,而且是以压倒性的优势来了"。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在央视专题片《指尖上的商机——商机无限》里这样说。

从9月2日-6日晚间,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推出《指尖上的商机》专题片,用5集的体量,全面展示移动互联网给你我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正如马化腾所说"这中间有多大的鸿沟,就孕育着多大商机,甚至是一次洗牌机会。"

马云说,新的商业生态一定会像狮子一样。

2013年8月份,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达10亿,远超PC上网用户。

中国一个为何成手机大国,那是因为移动互联网以压倒性的优势来了!人们对手机的配置要求不断升级。

2012年是一个智能手机的普及期。
2013至2014年是一个智能机升级期.

现在10亿手机用户,至少80%用户需要更新换代手机。中国将成为全球手机用户最强国。同时也是移动互联网最强国!无限的手机市场需求,也成为了未来最赚钱的一个职业。

四、传媒人士

伴随互联网的勃兴,新媒体不断涌现,传媒行业目前人才需求出现多样化和市场化趋势。专题编导、演艺经纪、制片、录音师等职位也呈现出多媒体发展的特色。而中国作为全球传媒业受众最多的国家,占世界受众的20%,电视观众超过9亿人,预计每年还会以一千万户的速度增加。随着国内行业准入许可度的加大,外资公司进入传媒业数量将越来越多,传媒行业的人才竞争与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五、移动互联网行业

网商是指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在互联网上进行商业活动的个人,包括企业家、商人和个人店主。从2004年有此概念以来,“网商”已经作为一个新的商人群体的代名词。这一群体不断壮大,也缔造了无数商业奇迹。未来中国哪个行业会“像子弹一样飞”,增长最快?据瑞士信贷公布的报告预测,可能是电子商务。也有数据显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是GDP的10倍,网上零售增长率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可见势头强劲,锐不可当。

六、律师

伴随经济的迅速发展,相关的各种经济纠纷及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而随着社会法律体系的完善,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通过法律途径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性。所以,律师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预计到2020年律师人数将达到300万,会成为未来最有前途的职业。

七、健康管理师

它的准确定义为: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国家正在推广实行的“全民健康管理工程”,是一项系列化、数字化的庞大工程,是必须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完成,其具体工作须由健康管理师来完成。保守估计至少需要200万个专业的健康管理师,而目前我国专业健康管理方面的从业人员只有10万人左右,人才缺口非常大。

八、心理咨询师

是指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帮助解决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在这个领域,增长最快的三类人才分别是:心理健康顾问、心理健康及药物滥用类社工和婚姻及家庭治疗师。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和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在发达国家平均每千人就有一个心理咨询师,如果以这种1:1000的比例推算,中国至少需要40万名心理咨询师,而目前全国取得心理咨询资格证书的还不到3000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我健康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师这一职业前景普遍看好。

九、农业产业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之快,已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兴奋首先来自政策的推动。今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大力培育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和业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日前,国家工商总局又出台意见,进一步提出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这些无疑为日渐火热的农产品电商添了一把“干柴”。也将成为未来中国最热门和最吃吃香的行业,因为中国一直以来就是农业大国。

十、直销商
风险低、投入低,作为直销是个人创业的良机,也是扩大就业及内需的必然选择。直销虽然是新兴行业,但其所蕴含的潜能是巨大的。金融危机时,唯有直销行业的逆势上扬就可佐证这一点。

4. 2015年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继续加快,占gdp比重达到多少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首次突破50%。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351元,比上年增长6.3%。全年国民总收入[3]673021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5. 中国的零售业市场现状

自我国加入WTO之后,外国的零售集团也纷纷过来抢滩中国市场。随着零售业的逐步开放,外资零售巨头纷纷加入我国零售业的竞争中,这样更加促使我国零售业朝着更现代、更多元、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各种因素影响与相互作用下,我国零售业态呈现多样化、发展迅速等特点。
一、多元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以及新科学技术的应用,新的零售业态将不断出现。我国地域跨度较大,人口众多,各地区差异很大,经济发展不平衡,消费者需求差异很大,这决定了我国零售业态多元化的趋势将长期存在。
现阶段的消费者对专业化有非常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上专卖店的数量在急剧增加,广受欢迎。专卖店有利于提升企业与品牌形象,并可以迅速占领市场,取得较高利润,产品与服务都非常专业化,更能做到顾客满意。
三、信息化
我国零售业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化程度低。在我们加入WTO后,企业运作趋于国际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缩小与国际零售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
四、品牌化
即形成零售企业的品牌效应,利用自己卓越的品牌资产带来竞争优势。主要是零售企业要在商品质量和组合、服务内容和标准等方面,形成统一的企业品牌形象,特别是在服务标准化方面实现高层次化。
五、集团化
由于零售业是规模经济效应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零售渠道价值的巩固和增强对规模有着强烈的依赖性。研究表明,零售商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使得零售商业绩与规模之间呈现“S” 型曲线函数关系,表现为当零售商的门店规模达到一临界点时其经营业绩可以实现快速上升。
六、国际化
即实现我国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包括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两种方式。

6. 这几年中国零售业的销售总额是多少

中国零售业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流通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动下,中国零售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到2003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达到37693亿元,比1991年增长5.5倍,年平均增长15%;到2003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42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近5倍。在行业规模迅速提升的同时,中国零售业的业态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单一的百货商店为主导的业态结构,发展为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仓储商店、专业商店并存的多元化业态结构。自2004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零售业市场全面开放,这也使得外资零售企业大量进入我国,这直接影响着中国零售企业积极引进、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使中国零售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具体看来,中国零售业的特点表现为:
零售业规模迅速提升

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42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近5倍。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9777亿元,年均增长1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6065亿元,增长1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693亿元,增长15%;餐饮业零售额6066亿元,增长123%;其他行业零售额2083亿元,增长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部分商品的零售额增长十分迅猛,成为零售市场上的一些亮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8.5%,通信器材类增长70.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3%,家具类增长28.2%。

从零售百强企业来看,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的平均规模快速增长。与2001年的相比,2002年百强零售企业的商品销售总额增长23.6%,商品零售额增长26.8%,零售增长速度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6.3%。2002年零售企业百强平均每家企业商品销售总额为28.95元人民币,零售额为24.13亿元,比2001年分别高5.53亿元和5.1亿元。

新旧业态并存发展

对外开放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达到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2003年零售企业百强中,以超级市场、专业商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为主的零售企业已占47%,其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42.2%,比以百货店业态为主的零售企业的增速高24.4%。

尽管受到新型零售业态的巨大冲击,百货商店并没有消失,而是进入了一个调整和转型期,并继续保持着中国零售市场的主要业态地位。百货店将原有的中低档商品和五金家电等商品会分流出去,专注做精品化、品牌化、高毛利、低周转的百货,体现百货公司的层次感、时尚感,引领时尚变化的潮流。百货零售企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仍在稳步增加,其发展的绝对速度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在2003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中,百货类企业仍占53%,百货商店仍然是中国零售业的重要力量。

市场集中度提高

对外开放以来,中国零售百强企业迅速成长,市场份额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2001年,零售百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06%,2002年提高了0.87个百分点,达到5.93%。2003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实现销售额达4129.8亿元,比2002年提高56.2%,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比2002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2002年排名前十位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占零售企业百强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为38.8%,比2001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不仅发挥了稳定市场的作用,还将带来工业、商业、消费者三者关系的调整。

零售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近年来,中国零售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除了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零售业态发展较快外,更重要的是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推广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发展现代流通,大中型商场90%以上都建立了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50%以上大中型商场应用了条形码技术,一大批零售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MIS),积极应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互联网(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降低了流通费用。一批现代化水平较高的零售企业应运而生。

外资大举进入

据统计,从1992年开始,截至2003年9月,全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30亿美元,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264家,分店2200多个,分布在国内20多个省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世界前50名大型零售商大多数已在中国占领了一席之地,知名的零售业巨头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1998年,外资零售企业的零售额占全国零售总额的比重大约为1.5%,2000年增长至3%左右。

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在零售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表现为:

企业规模偏小

从零售结构整体来看,中国的零售结构以小规模的商店居多,特别是个体商店的比重高达92%,每个个体商店的平均从业人员只有1.75人。即使是大型零售企业,其组织规模仍然偏小。2001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平均规模为94人,而同期国内外资企业的平均规模超过了220人。将中国的零售企业上海华联与沃尔玛相比,其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都与之有相当的差距。从连锁经营看,以连锁经营发展最快的美国来说,其连锁经营已占全国零售额的80%以上,而我国这一比重仅为25%左右。这种零售企业的小规模经营,严重阻碍了零售业规模经营优势的发挥。

出现快速膨胀式扩张

中国零售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快速膨胀式扩张,主要表现为在扩张布点的同时,轻视了单个店铺和单位面积经营的效益增长。比较家乐福和联华近几年的扩张业绩,可以看出:家乐福销售额1998年至2000年年均增速高达77%,新店开张速度仅为年均24%,每店销售收入年均增速高达28%左右;联华在1995年至2000年期间,销售收入增长尽管也高达年均69%,但其开店的平均速度却高达89%,这也意味着每家新店平均销售额年均减少10%以上。这表明在一个总的高速增长市场环境中,单店收入潜在的同步增长效应似乎已经完全被新开店潜在的平均收入下降抵消了。在对外开放条件下,这样的盲目扩张将制约零售企业的成长。

经济效益欠佳

在中国零售业市场规模快速膨胀的同时,零售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没有保持同步增长。从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盈利情况来看,1998年实现利润总额达到谷底,全行业净亏损0.3亿元,2002年利润总额有所回升,达到54.3亿元,但企业的盈利仍没有恢复到90年代中期以前的水平。纵观企业的盈利水平,差距更为明显。2002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0.84%,尚低于1996年0.9%的水平,而企业效益较好的1994年则为2.25%。效益欠佳的问题成为制约零售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区域差距扩大

受政策、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区域差距仍在扩大。2002年,东部地区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为17481.6亿元,比1995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率为11.3%,占全国的比重为61.8%,比重比1995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7487.6亿元,比1995年增长1倍,年均增长率为10.6%,占全国的比重为26.5%,比重比1995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3329.1亿元,比1995年增长79.3%,年均增长率为8.7%,占全国的比重为11.8%,比重比1995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

从不同经济地带零售企业的效益情况看,2002年东部地区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亿元,占全国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92.1%,比重比1994年上升了13.6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则为净亏损;西部地区实现利润总额4.7亿元,占全国的6.7%,比重比1994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可见东部地区零售企业的盈利能力仍强于其他两个地区。

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

走规模化经营道路

目前,中国零售企业的规模与发达国家零售企业存在一定差距,而零售行业实现“低成本、高利润”运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施规模化经营。世界零售百强企业都是规模化发展的典范,位居前10位的企业店铺数都超过1000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连锁企业沃尔玛公司,目前在全球共拥有4150间门店,2001年以销售收入2178亿美元的成绩荣登《财富》500强冠军宝座。

纵观世界零售百强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走联合经营、连锁经营的道路,是实现企业规模化的一条捷径。由于中国政府正在酝酿出台《城市商业网点条例》,加上中国很多大型城市零售店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新增店铺必然激化区域竞争,因此,兼并收购将成为中国零售市场重要的扩张方式。同时,全球著名的大型零售企业几乎全部采取连锁经营方式。由于大多数零售业态都可以以连锁经营的形式存在,因此连锁经营将成为零售业新的发展趋势。

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

大型综合超市、以食品为主的超市、专业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折扣店、无店铺销售等将悄然兴起。虽然大型综合超市业态在中国一二类城市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但今后几年大型综合超市在中西部经济较发达、地方产品较丰富的城市,将呈快速增长趋势。以销售生鲜商品、加工食品为主的超市,今后1000平方米以上的店铺有增加发展的趋势。在专业店中,除家电专业店、建材专业店、医药专业店、眼镜专业店外,办公用品专业店、家居饰品专业店、体育用品专业店等都将有大发展。折扣店业态,对一些有实力的连锁企业或有品牌的食品加工企业、食品批发企业等,是一种极有吸引的新型业态,尤其在新型零售业态不太发达的地方或中小城市更具发展潜力。无店铺销售业态将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中国营销技术的提高出现发展态势。

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成为核心

世界零售百强大多采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商业管理自动化。零售企业广泛使用电子商务系统,如商业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形成以信息处理为手段的商业自动化管理模式。商业管理自动化渗透到企业的购销、存储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而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世界零售百强企业的经验表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技术代表了现代零售业发展的方向。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在未来几年内,科学管理将成为中国零售企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外资份额继续扩大

自1992年中国实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以来,外资零售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部署,并夺取了一定的市场份额。2004年12月11日中国将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进一步扩大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届时外资大举进入,凭借其战略管理优势、流程管理优势、零售业态优势,将继续扩大在中国的零售市场份额。
2004年消费品零售市场总量稳定增长,全年的零售总额达到53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2%。城乡间和区域间的结构差距继续扩大。2004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5573亿元,增长14.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377亿元,增长10.7%。
2005年上半年,中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879.8亿元,同比增长17.5%,完成零售额736亿元,同比增长18.3%。在所统计的二十八大类商品中,共有二十四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加,且二十一类商品零售额增长幅度都在百分之十以上。

7. 《2010-2015年中国零售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全文电子档下载

随着零售商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的日益增强,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扩大,零售商业已开始成为引导生产和消费的先导型行业。此外,由于国家经济危机往往都通过零售商业销售危机表现出来,所以零售商业的兴旺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持续景气的必要条件。
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零售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传统到现代的不断发展过程。零售业是全国最先开始市场化、最先实现市场化的产业。同时中国在世界零售市场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其零售额占世界零售市场的份额已由2000年的5.1%增至2007年的9.9%。
200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速度和实际增长速度都达到新一轮消费增长上升周期的顶点。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我国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和利润增长速度相比2007年均呈现出明显的下滑,多数商品销售增长速度明显不及2007年。
2009年中国零售行业却有如受到“特殊照顾”,尽管百货、家电以及一些奢侈品的连锁业态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零售业在这一年中的表现可圈可点,有如中国经济在全球的表现,让人侧目。2009年,中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2.7亿元,比2008年增长15.5%,并呈现出上半年增长平稳,下半年逐季走高的态势。
2009年,中国本土的零售企业还加快了完善供应链、建设物流配送中心、优化人力资源、合理降低损耗、大力压缩不必要的开支以降低成本等措施,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好转,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一些有实力的零售企业度过了观望期,对未来经济的前景和市场发展的信心已经基本恢复,开始重启快速扩张的步伐。而外资零售商则一直将中国市场当成优良的“避风港”,2009年不仅从没有减缓发展速度,其扩张速度反而比以往要更加迅速。
2010年中国经济仍然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零售业正朝着好的方向行驶。中国的新能源产业、3G产业、农村家电等将带动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同时,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拉动鼓励群众消费,扩大内需,这对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无疑是个有利的形势。
中国零售业充满着变数,改革、谋变和创新仍然成为中国零售市场的主旋律。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零售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二十章。首先介绍了零售业的定义、产业特点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零售业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百货商店、大卖场、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的发展。随后,报告对零售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国际化分析、连锁经营分析、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分析、物流体系分析。最后对零售业的竞争格局、品牌营销、投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对零售业的未来前景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您若想对零售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报告目录:

第一章 零售业相关概念
1.1 零售业概述
1.1.1 零售业的定义
1.1.2 零售业的产业特点
1.1.3 零售百货业的定义
1.2 零售业的准入条件概述
1.2.1 注册登记条件
1.2.2 资金条件
1.2.3 技术、设备条件
1.3 零售业的业态概述
1.3.1 零售业态的划分标准及定义
1.3.2 零售业的基本业态
1.3.3 零售业态发展规律分析
1.3.4 无店铺销售归入零售业态
第二章 世界零售业概况
2.1 世界零售业发展总体分析
2.1.1 当代国际零售业的特点
2.1.2 全球零售业发展概述

4.4.1 中国大型零售企业成长的特点
4.4.2 影响中国大型零售企业成长的因素4.4.3 国内大型零售企业成长的路径分析4.5 中国零售业的问题4.5.1 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4.5.2 中国零售业的弊病以及国外经验的借鉴4.5.3 中外零售业发展的差距4.5.4 我国零售业发展面临的人才危机4.6 零售业应对问题的策略

5.2.2 超市管理的关键点分析
5.2.3 超市人力资源管理的误区分析
5.2.4 连锁超市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3 大型超市的经营分析
5.3.1 大型综合超市的含义特征分析
5.3.2 中国大型综合超市建立的可行性
5.3.3 中国大型超市的发展现状
5.3.4 国内外大型超市经营模式对比及启示
5.3.5 我国大型超市循环经济模式发展探析
5.3.6 大型综合超市新的营销策略
5.3.7 大中型超市社区营销能力提高的思考
5.4 中国超市市场开拓与营销战略分析
5.4.1 我国连锁超市农村市场开拓探讨
5.4.2 连锁超市营销八大差异分析
5.4.3 本土超市应对外来竞争的营销战略
5.4.4 超市成功促销的经验
5.5 超市的发展趋势
5.5.1 连锁经营成为超市发展的新趋向
5.5.2 未来中国超市发展基本趋势
5.5.3 全球化下中国超市发展的十个趋势
5.5.4 21世纪零售业态超市的发展态势
5.5.5 2010年中国超市业态发展趋势
第六章 零售业态之:便利店分析
6.1 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的便利店分析
6.1.1 美国是便利店的发源之地
6.1.2 英国的便利店行业现状
6.1.3 日本便利店经营的发展分析
6.1.4 台湾地区便利店行业的发展
6.2 中国便利店现状
6.2.1 国内外便利店成功案例分析
6.2.2 对中国便利店发展的思考
6.2.3 我国便利店盈利水平大幅提高
6.2.4 中国便利店市场探索分析
6.3 便利店的投资分析
6.3.1 中国发展便利店的必要与优势
6.3.2 便利店的市场定位分析
6.3.3 便利店赢利的基础分析
6.3.4 便利店市场风险及机遇并存
6.3.5 便利店的投资规划建议
6.3.6 便利店市场的投资前景看好
6.4 中国便利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4.1 我国便利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4.2 我国便利店发展的四大建议
6.4.3 便利店经营策略分析
6.5 便利店的前景和趋势
6.5.1 中国发展便利店的前景广阔
6.5.2 便利店的发展趋势分析
第七章 零售业态之:购物中心分析
7.1 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的购物中心分析
7.1.1 东南亚购物中心
7.1.2 美国购物中心
7.1.3 德国购物中心
7.1.4 日本购物中心
7.2 中国的购物中心分析
7.2.1 国内购物中心发展回顾
7.2.2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现状分析
7.2.3 中国购物中心的显著特点及未来趋势
7.2.4 区域性购物中心发展形势
7.3 购物中心的设计
7.3.1 购物中心景观的规划和设计
7.3.2 购物中心本体建筑的设计
7.3.3 购物中心消防系统的设计
7.3.4 购物中心照明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7.3.5 都市区域性购物中心规划与设计
7.4 购物中心发展面临的问题及风险
7.4.1 国内购物中心的运作失误
7.4.2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存在的问题
7.4.3 购物中心发展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7.4.4 国内购物中心建设的三个误区
7.4.5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7.5 中国购物中心的发展建议分析
7.5.1 中国购物中心健康发展的对策
7.5.2 中国购物中心的开发策略
7.5.3 我国购物中心发展的策略性建议
7.5.4 国内发展大型郊区购物中心需谨慎
第八章 零售业态之:百货店业分析
8.1 中国百货店业发展概况
8.1.1 中日美三国百货店业发展对比分析
8.1.2 2008年中国百货业态发展综述
8.1.3 我国百货业发展本土优势分析
8.1.4 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百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8.1.5 2010年中国百货业需应对的五大挑战
8.2 中国百货业供应商关系管理探析
8.2.1 百货业供应商关系管理简述
8.2.2 百货业供应商关系管理的作用
8.2.3 国内百货业供应商关系管理中的问题
8.2.4 百货业供应商管理的发展趋势
8.3 中国百货业的营销
8.3.1 百货店间常用的促销手段
8.3.2 百货商场营销策划的三个主要因素
8.3.3 百货业营销中应避免的误区
8.3.4 百货店的促销建议
8.4 大型百货分析
8.4.1 现代大型百货市场定位模式探析
8.4.2 大型百货零售业市场的内部准入条件
8.4.3 大型百货零售企业服务质量的要素构成
8.4.4 大型百货店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8.4.5 大型百货店市场制胜的发展策略
第九章 其他零售业态分析
9.1 大卖场
9.1.1 大卖场业态概述
9.1.2 中国大卖场业态发展拐点已现
9.1.3 大卖场的供应商组合和管理
9.1.4 其他零售业态对大卖场产生的竞争力
9.1.5 我国大卖场业态发展方向
9.1.6 我国大卖场经营策略
9.2 仓储式商场
9.2.1 仓储式商场发展历史
9.2.2 仓储式商场经营分析
9.2.3 仓储式商场发展分析
9.2.4 仓储式商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9.2.5 中国仓储式商场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9.3 专业店
9.3.1 专业店的变迁过程
9.3.2 专业店的发展及经营特色
9.3.3 专业店的发展特点
9.3.4 中国专业店的发展现状
9.3.5 外资专业店在中国发展之路解析
9.4 专卖店
9.4.1 专卖店概述
9.4.2 对专卖店营销的思考
9.4.3 针对加强专卖店建设的建议
第十章 中国零售业区域分析
10.1 北京零售业
10.1.1 北京零售业竞争力水平稳步上升
10.1.2 北京零售业态发展分析
10.1.3 2008年北京零售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10.1.4 北京连续两年成为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最高城市
10.1.5 2009年北京零售业突出现象及对2010年的影响分析
10.1.6 北京零售业开放程度占据全国各城市首位
10.1.7 北京连锁超市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
10.2 上海零售业
10.2.1 上海零售业业态分析
10.2.2 上海零售业从传统转向现代
10.2.3 上海开展零售业节能降耗举动
10.2.4 2008年上海消费品零售市场保持快速增长
10.2.5 2009年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
10.2.6 2009年上海百货店业销售额突破300亿大关
10.2.7 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半年销售额可达21亿元
10.3 重庆零售业
10.3.1 重庆零售业五大商圈分析
10.3.2 2008年重庆零售业创历史之最
10.3.3 2009年1-10月重庆消费品零售市场运行回顾
10.4 广东零售业
10.4.1 2007年广东零售业销售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
10.4.2 2008年广东零售业市场四大特点
10.4.3 2009年广东消费品零售市场增长情况
10.4.4 广东零售业信息化水平低制约其未来发展
10.4.5 广东超市业趋向多元化
10.5 长三角零售业
10.5.1 长三角零售业的市场格局
10.5.2 长三角零售业发展中的现象分析
10.5.3 2008年长三角零售业全面下滑
10.5.4 长三角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10.5.5 长三角地区零售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中国零售业的国际化
11.1 中国零售业国际化发展综合状况
11.1.1 零售业国际化的含义和特点
11.1.2 中国零售国际化的战略选择解析
11.1.3 中国零售业国际化排名全球第六
11.1.4 零售业国际化的经验与启示
11.2 中国零售业中的外资
11.2.1 外资零售巨头细化在华布局
11.2.2 外资零售“抄底”内地二三线市场
11.2.3 外资零售企业在华经营策略研析
11.2.4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11.2.5 2009年外资零售品牌在华战略解析
11.3 中国零售业国际化战略探讨
11.3.1 本土零售业国际化的必要性分析
11.3.2 零售国际化对中国本土企业的优劣影响分析
11.3.3 本土零售业的战略发展分析
11.3.4 中国零售业应对零售国际化的对策和建议
11.3.5 本土零售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抉择
11.3.6 本土零售企业要加大自有品牌开发
11.4 零售业国际化的区位分析与空间扩张模式研究
11.4.1 零售业国际化空间分布特点
11.4.2 零售业国际化区位进入的理论判断
11.4.3 零售业国际化空间扩张模式简析
11.4.4 对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扩张的结论
第十二章 零售业的连锁经营
12.1 零售业的连锁经营概述
12.1.1 零售业连锁发展内涵和价值观
12.1.2 现代连锁店对中国零售业模式的影响
12.1.3 连锁零售企业的财务管理分析
12.2 2005-2008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数据分析
12.2.1 2005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
12.2.2 2006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
12.2.3 2007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
12.2.4 2008年中国连锁零售业基本数据分析
12.3 中国零售连锁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
12.3.1 危机影响零售业连锁百强门店增幅
12.3.2 中国连锁零售业面临严峻挑战
12.3.3 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3.4 连锁零售企业能耗现状及节能环保措施
12.3.5 连锁零售企业的管理策略
12.4 连锁零售业的前景
12.4.1 连锁经营成为中国零售市场主流业态
12.4.2 零售连锁店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
12.4.3 连锁成为21世纪零售业的发展方向
12.4.4 连锁零售业未来发展将多样化
第十三章 中国零售业的信息化及电子商务
13.1 零售业的信息化分析
13.1.1 中国零售业信息化的发展概况
13.1.2 零售创新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
13.1.3 零售业靠信息化打造时代竞争力
13.1.4 零售信息化必须要求信息对称
13.1.5 零售企业的信息化的商业模式
13.1.6 大型零售企业信息系统内外部功能的提高
13.2 零售业信息化的问题及发展展望分析
13.2.1 中国零售行业信息化遭遇三难关
13.2.2 零售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式分析
13.2.3 制定我国零售业信息化规划的思路
13.2.4 2010-2011年中国零售业信息化投入将继续扩大
13.2.5 我国零售业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13.2.6 零售业信息化将开始重大转型
13.3 零售业与电子商务
13.3.1 零售业的电子商务程度化分析
13.3.2 中国零售电子商务仍处在起步模式
13.3.3 网上零售模式的发展
13.3.4 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
13.3.5 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的模式及策略
13.3.6 中国网络零售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13.4 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3.4.1 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4.2 中国零售类电子商务中的问题
13.4.3 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内部信息化策略
13.4.4 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策略
13.4.5 电子商务提升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十四章 零售业物流体系分析
14.1 中国物流业概况及第三方物流分析
14.1.1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
14.1.2 物流业绘制振兴调整规划新蓝图
14.1.3 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结构分析
14.1.4 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战略类型分析
14.1.5 第三方物流深入采购与生产运作的方法
14.1.6 中国航空快递企业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14.1.7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电子商务中的发展前景
14.2 物流与零售企业
14.2.1 现代物流是零售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4.2.2 仓储物流是零售供应链的利润源
14.2.3 零售企业跨区域发展的物流服务及评价
14.2.4 零售物流专业化合作成趋势
14.3 我国零售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3.1 零售业“冷落”第三方物流原因解析
14.3.2 中国零售企业物流环节的不足之处
14.3.3 我国零售业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3.4 我国零售企业物流存在的共性问题解析
14.3.5 零售企业现代物流策略的开展
14.4 连锁零售业的物流
14.4.1 中国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的概况
14.4.2 第三方物流与连锁零售业的结合趋势
14.4.3 零售业的缺货率原因及缺货对策
14.4.4 中国连锁零售业物流的趋势
第十五章 中国的流通业
15.1 中国流通业现状
15.1.1 流通力的内涵及流通业的重要性
15.1.2 我国流通体制改革和体系建设发展阶段
15.1.3 1978-2007年间我国流通业发展成就和特点
15.1.4 2008年我国流通业整体发展状况良好
15.1.5 2009年中国流通业运行情况回顾
15.1.6 中国流通业的误区及对策
15.1.7 金融危机对国内流通业的影响及发展建议
15.2 中国部分行业的流通分析
15.2.1 中国家电流通业的发展历程
15.2.2 中国钢材流通体系建设分析
15.2.3 中国药品流通监管迈入网络时代
15.2.4 中国汽配流通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15.3 中国农村流通体系分析
15.3.1 中国农村市场流通业发展现状
15.3.2 中国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和市场机制发展分析
15.3.3 中国农村市场流通存在的问题分析
15.3.4 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建议
15.4 流通业的趋势
15.4.1 国外流通业发展的新趋势向
15.4.2 全球经济环境下流通业的整合趋势
15.4.3 中国流通业的整体发展趋势预测
15.4.4 2010年中国流通业展望
第十六章 上市公司数据分析
16.1 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
16.1.1 公司简介
16.1.2 2008年1-12月新世界经营状况分析
16.1.3 2009年1-9月新世界经营状况分析
16.2 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2.1 公司简介
16.2.2 2008年1-12月王府井经营状况分析
16.2.3 2009年1-9月王府井经营状况分析
16.3 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16.3.1 公司简介
16.3.2 2008年1-12月苏宁电器经营状况分析
16.3.3 2009年1-9月苏宁电器经营状况分析
16.4 广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4.1 公司简介
16.4.2 2008年1-12月广州友谊经营状况分析
16.4.3 2009年1-9月广州友谊经营状况分析
16.5 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
16.5.1 公司简介
16.5.2 2008年1-12月重庆百货经营状况分析
16.5.3 2009年1-9月重庆百货经营状况分析
第十七章 中国零售业的竞争格局
17.1 中外零售企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17.1.1 管理技术的比较
17.1.2 人力资本的比较
17.1.3 企业规模的比较
17.1.4 营销战略比较
17.1.5 中外资零售企业所在国政府管理的比较
17.2 零售业的竞争结构分析
17.2.1 零售业的高度竞争性
17.2.2 规模化的趋势和不同规模之间的竞争
17.2.3 零售业的进入威胁和进入壁垒
17.2.4 替代威胁及“业态”的多样化
17.3 中国零售业的竞争现状
17.3.1 中国内外资零售企业的竞争格局
17.3.2 中国零售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17.3.3 中国零售业的低价运作竞争
17.3.4 中国零售业的竞争误区和失范
17.4 中国零售业的竞争战略
17.4.1 中国零售企业的竞争战略定位分析
17.4.2 中国零售业竞争战略模式的探析
17.4.3 中国零售业竞争的信息战略
17.4.4 提升内资零售业竞争力的策略
17.4.5 提高中国零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7.5 提升本土零售业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17.5.1 本土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17.5.2 本土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劣势分析
17.5.3 本土零售业的竞争战略分析
17.6 服务利润链下零售企业竞争策略探讨
17.6.1 服务利润链理论概述
17.6.2 服务利润链关系模型的构建
17.6.3 服务利润链理论在零售企业的运用
第十八章 零售业的品牌与营销
18.1 零售业的品牌
18.1.1 零售企业品牌体系的建立
18.1.2 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的渠道整合功能
18.1.3 大型品牌零售企业及其社会责任
18.1.4 零售企业品牌管理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18.2 零售业自有品牌发展概况
18.2.1 零售业自有品牌全球化的发展背景
18.2.2 零售业自有品牌中国本土化进程
18.2.3 零售业自有品牌国内市场竞争激烈
18.2.4 零售业自有品牌发展建议
18.3 零售业的营销
18.3.1 零售企业体验营销战略的实施
18.3.2 以文化特色促零售业营销
18.3.3 零售业直销分析
18.3.4 中国零售业营销的趋势特点
18.3.5 未来零售市场以营销创新决胜负
18.4 零售业网络营销分析
18.4.1 网上零售发展现状
18.4.2 零售业网络营销概述
18.4.3 我国零售业网络营销调查分析
18.5 零售业营销策略创新分析
18.5.1 商品采购策略
18.5.2 国际化战略
18.5.3 市场细分策略
18.5.4 连锁化策略
18.5.5 新业态策略
第十九章 零售业的投资分析
19.1 国际零售业跨国投资分析
19.1.1 零售业国际投资的影响因素
19.1.2 零售业国际投资的特点
19.1.3 零售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19.2 中国零售业投资评估
19.2.1 中国零售业投资环境变化分析
19.2.2 国内零售业投资机会
19.2.3 我国零售业的投资价值
19.2.4 我国零售业盈利性分析
19.3 投资风险分析
19.3.1 国内的政策风险
19.3.2 外资不断涌入的产业风险
19.3.3 投机型模式造成的零售业风险
19.4 投资建议
19.4.1 加快抢占市场空白点
19.4.2 充分运用并购重组策略
19.4.3 投资超市项目以规模化取胜
19.4.4 谨慎进入百货业
19.4.5 仔细了解零售店铺审批程序
第二十章 零售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20.1 国际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20.1.1 全球百货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20.1.2 国际零售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20.1.3 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
20.1.4 国际零售业的变化趋势
20.1.5 亚太地区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20.2 中国零售业发展前景预测
20.2.1 未来我国零售业发展前景展望
20.2.2 2010年中国零售业发展预测
20.2.3 2010-2012年我国零售业发展趋势
20.3 中国零售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20.3.1 零售业业态的多元化
20.3.2 经营方式特色化
20.3.3 企业发展规模化
20.3.4 市场定位科学化
20.3.5 企业经营国际化
20.3.6 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20.3.7 自助购物普及化

8.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状况

国家内贸局在《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中,将中国零售业商店分类确定为8类: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

一、百货商店

目前中国百货商店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大型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和向新业态延伸的特点。从市场形势看,大型百货商场表现为如下现状:

1.经济效益日益下滑。

虽然200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7%,但百货零售企业的毛利率整体呈下降态势,由上年的12.9%下滑到12%,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企业的效益增长远低于销售额的增长,减亏效果也不甚理想。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00年273家重点大型零售商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2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80家增长,93家下降);实现商品零售额10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190家增长,83家下降);但同期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9.9%。

2.同业过度扩张竞争。

从近年的发展情况看,多数城市的百货零售企业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实际购买力增长水平。在大中城市,年销售额在1.2亿元以上的大型商场由1992年的98家扩大到2000年的1000家以上,还有相当数量在建或筹建。为了扩大销售、提高市场份额,各商家把利润降到最低限度。大量对利润率预期较低的小零售商使行业的收益水平进一步恶化。

3.不同商业业态竞相挤占市场份额。

各种不同商业业态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吸引消费者,挤占市场份额。1999年中国零售业50强中增长最慢的10家企业,其中9家都是大型百货店,均为负增长;50强前10位中超市占了5席,一改过去由百货店居于主导地位的历史。同时,与传统百货店具有类似特征的集体商业的市场份额也呈现下滑趋势。

4.市场缺乏热点,消费需求明显断层。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普及型、温饱型需求已经基本饱和,而新的高水平的购买能力尚未形成,对档次较高的享受型、发展型需求尚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状况,加之居民购买力多渠道大量分流,商品消费需求在近几年内将会逐步减弱。因此,消费品市场难以出现热点商品。

二、连锁超级市场

1.发展速度快、地区分布广。

中国连锁超市已成为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业态。尤其是近几年来,大中型连锁超市企业销售规模逐年递增,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和传统百货商店的增长。自1994年开始,中国连锁超市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在70%以上,其中2000年比1999年增长53%。上海连锁业“三巨头”—联华、华联和农工商超市分列全国零售业10强的第一、第五和第八位。连锁超市将超过百货店成为零售业的第一主力。

在地区分布上,规模较大的超市连锁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和省会城市。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超市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店铺数量占到总数的1/3以上。

2.竞争激烈,连锁超市业进入整合时期。

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从2000年的销售额看,中国连锁超市的龙头企业联华超市有限公司仅及沃尔玛的1/80。目前连锁超市公司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对国有网点进行连锁化改造和通过租赁、购买、新建网点等方式扩张,这些都属于单一资本的扩张。要想扩大企业规模,建造内资连锁超市的“航空母舰”,只有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和加盟等多种方式,突破行业界限、地区界限,才能真正形成经营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大型连锁超市公司。

3.外资进入速度加快。

国外著名的超市集团公司看好了中国商业领域的发展潜力,纷纷进入中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家乐福1999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为60亿元,2000年上升为81亿元,分店达到28家;美国沃尔玛在中国开办的8家连锁店年销售额预计可达到30~40亿元。

三、仓储式商场

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有仓储式商场1000多家。仓储式商场已由经济最发达的广东省向北京、上海,再向省会城市以及其他工商业重镇拓展。

国外大型著名仓储式商场纷纷进驻中国市场,不仅对国内仓储商场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加剧了仓储商场之间的竞争,中国仓储式商场逐步步入规范化发展阶段,许多仓储式商场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内部经营管理的规范运作。

仓储式商场由单店向连锁经营发展,积极对外谋求规模效益。如麦德龙在我国已有6个连锁店,现在为单店经营的许多家仓储式商场,也多有开展连锁经营的计划。

建材装饰材料仓储式商场成为我国仓储式商场家族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之一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我国第一家建材装饰材料仓储商场天津家居仅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已发展到近十家建材仓储式公司,其网点已覆盖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沈阳、南京、无锡、青岛等地。

中国仓储式商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仓储式商场定位于中低档次。中国目前有60%~70%的消费者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因而仓储式商场的定位适应当前消费状况,再加上商场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因而颇受消费者欢迎。

2.仓储式商场实行会员制,把一些收入较高、消费量较大但同时对让利销售比较敏感的消费者纳为自己的会员,并对其大量消费实行奖励,从而成为自己固定的消费群体。实行会员制也便于商家进行市场分析,确定消费趋向,以便制定出各种营销策略。

3.自主的购物形式。消费者购物的自主心理日益增强,对营业员的依赖性减弱,而仓储式商场正适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4.经营管理机构精简、高效。

5.仓储式商场一般都实行PB战略。PB即Private Brand(私人商标),指零售企业自己策划开发并贴有本公司特定商标的商品。实行PB战略有三大优势:(1)流通环节减少,流通成本也因此降低,一般PB商品的定价要比生产厂商的同类产品降低20%~30%;(2)构造了零售业中流通企业主导下的生产体制,拉近了消费者和厂商的距离,能适时、适量、适需地提供消费者需要的商品;(3)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加无形资产,提高竞争力,包括与供应商竞争的能力。

四、 专业店

专业店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发展迅速,总量大幅增加;专业细分化;经营形式多样化。专业店的发展速度在明显加快,在一些大城市的发展异常迅猛,逐渐成为与综合百货商场、超市并驾齐驱的一种商业业态。这些专业店以相对价格较低、专业服务、连锁经营等优势,迅速分割了原有大型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但其发展中同样面临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经营规模的限制等问题。

五、便利店

目前,以上海为代表,便利店发展迅速,上海现有1000多家便利店,经营食品、副食品和日用杂货,品种3000~4000种,平均营业面积200~300平方米。上海的便利店分属于9家便利连锁公司,有着各自统一的门店标识,其中很多门店是24小时营业。有数据表明,在每个网点每次花费在20元以内的消费者占68.2%,40元以上的仅有8%,基本上没有超过100元的。便利店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需要,是我国零售业态中较有发展潜力的一种,预计今后的发展速度将会更快。

六、 其他业态

近几年,购物中心在全国大城市处于兴建中,建筑面积5~20万平方米不等,全国正在兴建的约有200处左右,基本上是以娱乐、餐饮、服务、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购物中心。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业态,以无店铺经营为特征、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E-Shop在我国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阅读全文

与2015中国批发零售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茶具批发去哪批发最便宜 浏览:865
昌平大东流铝型材批发商 浏览:798
七浦路婴童批发啥价格 浏览:235
圣圤水果批发市场 浏览:374
桂林汇东水果批发价格表 浏览:215
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浏览:24
腌制好的冷冻鸡腿批发多少钱 浏览:380
万家服装批发市场附近的地铁站 浏览:926
木林森服装批发是真的吗 浏览:97
批发鞋子寄上海海关 浏览:915
上海闵行文具批发市场 浏览:563
即墨服装批发价格和图片 浏览:620
南宁平板玻璃厂可以批发玻璃 浏览:50
云南土豆批发市场 浏览:55
株洲亮靓衣服批发在哪里 浏览:353
哈尔滨市哪里批发电线 浏览:399
男仕外套衣服批发 浏览:604
琦胜温控器批发商 浏览:637
长沙哪里有批发烟的 浏览:451
北京挂画批发市场在哪里 浏览: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