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批发大全 >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通常称为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通常称为

发布时间:2021-05-06 17:42:56

Ⅰ GDP的测算方法有几种,每种如何计算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一)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从而得到各部门的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为: 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 GDP=各行业增加值之和 1、总产出: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反映一定范围内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规模,也叫总产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各主要部门总产出的计算方法如下: 农林牧渔业总产出就是农业总产值,按产品法计算,即以核算期农产品产量乘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其中农产品产量包括生产者自产自用的农产品产量。 工业总产出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同一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复计算。它包括核算期内生产的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在实行增值税后,工业总产出等于工业总产值加销项税额。 建筑业总产出就是建筑业总产值,指建筑企业或自营施工企业单位在核算期内自行完成的工程价值。具体包括建筑工程产值、机器设备安装工程产值、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值、非标准设备制造价值。建筑业总产出一般按完成工程实物量或进度乘预算单价计算。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产出等于其营业收入,是核算期内各种运输邮电业务的总收入。具体包括公路、水路、航空、铁路、管道等运输总收入,电话、电报和传送邮件等邮电业务营业收入。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等于商业附加费,也就是商品的销售收入净额减去商品销售成本,即通常所说的毛利。为了避免流通过程中的重复计算,保持商品购进价格的一致性,需要扣除对外支付的运输费和装卸搬运费。 住宿和餐饮业总产出等于其营业收入。 银行业总产出等于金融媒介服务活动的虚拟服务收入加实际服务费收入。 保险业总产出等于保费收入与理赔支出之差加其他营业收入。 房地产总产出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总产出、物业管理总产出、房地产中介服务总产出和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总产出。 其他服务业总产出,按营利性单位和非营利性单位两种情况分别计算。营利单位的总产出就是其营业(业务)收入,如社会服务业的营业收入。非营利单位主要是事业、行政单位和社会团体,一般没有经营收入,或有少量的经营收入但抵补不了支出,这些部门的总产出就是核算期内为社会提供服务发生的费用,按经常性业务支出加虚拟固定资产折旧,不计算营业盈余。 2、中间投入:是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在生产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如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计算中间投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口径范围保持一致,即计算与总产出相对应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因此,各部门中间投入的计算方法是与其总产出的计算方法相对应的,如工业总产出按工厂法计算,工厂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那么其中间投入就应该按生产中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计算;农业总产出按产品法计算,其中间投入既包括外购的也包括自产自用的中间产品(如种籽、饲料)的价值。二是一般为本期一次性使用的,即本期消耗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非耐用品;低值易耗品则按本期摊销的部分计算。 3、增加值: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是生产单位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超过了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投入价值后的差额部分。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二)收入法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创造收入的角度计算GDP的一种方法。即各常住单位的增加值等于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四项之和。这四项在投入产出中也称最初投入价值。各常住单位增加值的总和就是GDP。计算公式为: GDP(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而从生产单位得到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劳动者通过各种渠道从生产单位获得的一切货币形式和实物形式的收入和个体劳动者通过劳动而获得的收入。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工资,二是福利,三是从利润或成本中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相当于工资性质的劳动报酬,四是实物性收入,指农民自产并用于个人消费的农副产品的价值,以及劳动者免费或以低于市场价格从单位得到的实物的价值。 2、固定资产折旧:是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中所消耗固定资产而提取的价值。固定资产折旧并非本期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而是生产中消耗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是属于转移价值。GDP之所以包括这部分转移价值,是由于固定资产折旧是从固定资产中游离出来作为折旧进入成本,记入成本中的折旧也作为折旧基金被提出来用于新的固定资产投资,进入企业的资金循环运动,而不是像其他成本一样消耗完毕,从这个角度讲,它类似于增加值的劳动者报酬和营业盈余。另外,从收入的角度考虑,把折旧计算在增加值中,可以避免由于把折旧计算在中间投入中,因折旧的大小不同而带来营业盈余的大小不一,从而造成增加值的波动。而如果把折旧计算在增加值中就会避免这个问题。因此,如果把折旧计算在增加值中,既可以提高GDP计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也可以增强GDP的可比性。 3、生产税净额:是指各部门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各部门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生产税是政府向各部门征收的有关生产、销售、购买、使用货物和服务的税金。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销售税金,二是进成本的税,指国家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活动而征收的税金,但有的行业把这部分税统一作销售税金处理。三是各种附加和规费。生产补贴是政府为控制价格又要扶持生产而支付给某些部门的补贴,包括粮食企业的价格补贴和企业政策性亏损补贴。实行增值税后,生产税中还要包括本期应交增值税(产品销项税额与购买货物、服务进项税额之差)。 4、营业盈余:是指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后的剩余部分,它是常住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了补偿,对劳动者进行了分配和上缴国家税金以后所余下的份额。 (三)支出法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来计算GDP及其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GDP的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GDP(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1、最终消费: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用于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其中,居民消费是常住单位居民在核算期内满足个人最终消费需求而购买的全部物质产品和服务,包括商品性消费、文化生活服务消费、住房及水电气消费;政府消费是社会公共服务部门为了满足公共的需要而向全社会提供的服务,以及企业为了满足企业职工的公共需要而向他们提供的服务。 2、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投资支出的合计,分为固定资本形成和库存增加两项。固定资本形成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购置、建造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包括各种有形的固定资产和无形的固定资产。库存增加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末与期初存货变动的价值。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 库存增加=期末库存额-期初库存额 3、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是指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的差额,如进口总额大于出口则用负数表示。出口是指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及无偿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总值;进口是指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及无偿得到的货物和服务总值。地区净出口还包括流入和流出。 净出口=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总额 从理论讲,通过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这三种不同方法计算出的GDP是相等的,即生产法计算的GDP等于收入法计算的GDP,也等于支出法计算的GDP,称为三面等值。也就是社会最终产品的生产及收入分配的结果与最终使用应是相等的,因此必须保持三种方法的计算口径一致。但在实际计算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计算结果会出现一些差异,称为统计误差,是正常的。三种方法各有特点,相互补充。就我省而言,核算年度GDP时三种方法都采用,核算季度GDP时通常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

Ⅱ 货币金融服务企业的总产出等于什么

总产出
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载自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用书 统计业务知识第三版)
中文名
总产出
定义
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反映
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包括
新增价值,转移价值
计算方式
农林牧渔业总产出采用产品法计算,即凡有产品产量的农产品均按单位产品价格乘产量的方法计算。
工业总产出采用“工厂法”计算。所谓“工厂法”就是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总产出,同一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复计算。
建筑业总产出包括建筑工程产值、设备安装工程产值、建筑物大修理产值、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和装饰装修产值,可以按两种方法计算:一种是从施工企业和自营建设单位的建筑生产活动角度入手直接计算;另一种是从建筑产品所有方的建筑工程造价角度入手计算。
服务部门总产出统计的共同点是要计量各单位或部门当期完成的服务活动总价值。
营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是营业收入,即所提供服务的全部价值。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产出等于其主营业务收入。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等于商业附加费,即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销售成本。
住宿和餐饮业的总产出等于其主营业务收入。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总产出等于其主营业务收入。
金融业的总产出包括银行业总产出、保险业总产出、证券业总产出和其他金融活动总产出。(银行业总产出等于银行企业总产出加上银行业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法人单位总产出)

Ⅲ 什么是GDP的计算口径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一)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从而得到各部门的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为:

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

GDP=各行业增加值之和

1、总产出: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反映一定范围内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规模,也叫总产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各主要部门总产出的计算方法如下:

农林牧渔业总产出就是农业总产值,按产品法计算,即以核算期农产品产量乘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其中农产品产量包括生产者自产自用的农产品产量。

工业总产出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同一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复计算。它包括核算期内生产的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在实行增值税后,工业总产出等于工业总产值加销项税额。

建筑业总产出就是建筑业总产值,指建筑企业或自营施工企业单位在核算期内自行完成的工程价值。具体包括建筑工程产值、机器设备安装工程产值、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值、非标准设备制造价值。建筑业总产出一般按完成工程实物量或进度乘预算单价计算。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产出等于其营业收入,是核算期内各种运输邮电业务的总收入。具体包括公路、水路、航空、铁路、管道等运输总收入,电话、电报和传送邮件等邮电业务营业收入。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等于商业附加费,也就是商品的销售收入净额减去商品销售成本,即通常所说的毛利。为了避免流通过程中的重复计算,保持商品购进价格的一致性,需要扣除对外支付的运输费和装卸搬运费。

住宿和餐饮业总产出等于其营业收入。

银行业总产出等于金融媒介服务活动的虚拟服务收入加实际服务费收入。

保险业总产出等于保费收入与理赔支出之差加其他营业收入。

房地产总产出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总产出、物业管理总产出、房地产中介服务总产出和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总产出。

其他服务业总产出,按营利性单位和非营利性单位两种情况分别计算。营利单位的总产出就是其营业(业务)收入,如社会服务业的营业收入。非营利单位主要是事业、行政单位和社会团体,一般没有经营收入,或有少量的经营收入但抵补不了支出,这些部门的总产出就是核算期内为社会提供服务发生的费用,按经常性业务支出加虚拟固定资产折旧,不计算营业盈余。

2、中间投入:是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在生产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如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计算中间投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口径范围保持一致,即计算与总产出相对应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因此,各部门中间投入的计算方法是与其总产出的计算方法相对应的,如工业总产出按工厂法计算,工厂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那么其中间投入就应该按生产中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计算;农业总产出按产品法计算,其中间投入既包括外购的也包括自产自用的中间产品(如种籽、饲料)的价值。二是一般为本期一次性使用的,即本期消耗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非耐用品;低值易耗品则按本期摊销的部分计算。

3、增加值: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是生产单位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超过了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投入价值后的差额部分。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二)收入法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创造收入的角度计算GDP的一种方法。即各常住单位的增加值等于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四项之和。这四项在投入产出中也称最初投入价值。各常住单位增加值的总和就是GDP。计算公式为:

GDP(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而从生产单位得到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劳动者通过各种渠道从生产单位获得的一切货币形式和实物形式的收入和个体劳动者通过劳动而获得的收入。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工资,二是福利,三是从利润或成本中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相当于工资性质的劳动报酬,四是实物性收入,指农民自产并用于个人消费的农副产品的价值,以及劳动者免费或以低于市场价格从单位得到的实物的价值。

2、固定资产折旧:是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中所消耗固定资产而提取的价值。固定资产折旧并非本期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而是生产中消耗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是属于转移价值。GDP之所以包括这部分转移价值,是由于固定资产折旧是从固定资产中游离出来作为折旧进入成本,记入成本中的折旧也作为折旧基金被提出来用于新的固定资产投资,进入企业的资金循环运动,而不是像其他成本一样消耗完毕,从这个角度讲,它类似于增加值的劳动者报酬和营业盈余。另外,从收入的角度考虑,把折旧计算在增加值中,可以避免由于把折旧计算在中间投入中,因折旧的大小不同而带来营业盈余的大小不一,从而造成增加值的波动。而如果把折旧计算在增加值中就会避免这个问题。因此,如果把折旧计算在增加值中,既可以提高GDP计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也可以增强GDP的可比性。

3、生产税净额:是指各部门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各部门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生产税是政府向各部门征收的有关生产、销售、购买、使用货物和服务的税金。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销售税金,二是进成本的税,指国家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活动而征收的税金,但有的行业把这部分税统一作销售税金处理。三是各种附加和规费。生产补贴是政府为控制价格又要扶持生产而支付给某些部门的补贴,包括粮食企业的价格补贴和企业政策性亏损补贴。实行增值税后,生产税中还要包括本期应交增值税(产品销项税额与购买货物、服务进项税额之差)。

4、营业盈余:是指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后的剩余部分,它是常住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了补偿,对劳动者进行了分配和上缴国家税金以后所余下的份额。

(三)支出法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来计算GDP及其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GDP的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

GDP(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1、最终消费: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用于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其中,居民消费是常住单位居民在核算期内满足个人最终消费需求而购买的全部物质产品和服务,包括商品性消费、文化生活服务消费、住房及水电气消费;政府消费是社会公共服务部门为了满足公共的需要而向全社会提供的服务,以及企业为了满足企业职工的公共需要而向他们提供的服务。

2、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投资支出的合计,分为固定资本形成和库存增加两项。固定资本形成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购置、建造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包括各种有形的固定资产和无形的固定资产。库存增加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末与期初存货变动的价值。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

库存增加=期末库存额-期初库存额

3、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是指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的差额,如进口总额大于出口则用负数表示。出口是指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及无偿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总值;进口是指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及无偿得到的货物和服务总值。地区净出口还包括流入和流出。

净出口=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总额

从理论讲,通过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这三种不同方法计算出的GDP是相等的,即生产法计算的GDP等于收入法计算的GDP,也等于支出法计算的GDP,称为三面等值。也就是社会最终产品的生产及收入分配的结果与最终使用应是相等的,因此必须保持三种方法的计算口径一致。但在实际计算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计算结果会出现一些差异,称为统计误差,是正常的。三种方法各有特点,相互补充。

Ⅳ 批发和零售业怎么填

是填销售额。

Ⅳ 零售商业的几种主要形式是什么

零售商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交易次数频繁,交易批量小。

2.对店铺选址及店铺设计有较高的依赖度。

3.经营场所分散,经营受商圈的限制。

商业特点:

把消费品直接出售给消费者用以满足生活需要的商业。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零售是最后的流通环节,商品经过这一环节,就从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在此以前,消费品不管怎样被转卖,都没有离开流通领域。

但是,零售商业并没有承担全部的零售贸易,它只是零售贸易主要的经营者,还有相当一部分消费品是通过生产者自己或生产组织所设立的流通机构直接供应给消费者的。

(5)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通常称为扩展阅读:

销售对象:

零售商业出售的商品主要是消费者个人需要的生活资料,也包括机关、团体、军队、学校、企业等集体需要的生活消费品。受个人生活消费的特性所决定,它与批发商业相比,有网点多、经营规模小、每次交易量小等特点。

零售商业早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就出现,开始是在城市,以后才逐渐扩及农村。其供应方式有:

①固定供应地点,摆摊设店,称为坐商。

②串乡走巷,流动售货,称为商贩。在城市中,这两种方式并存;在农村,则以商贩为主,只是到农村发展起集镇以后,才有坐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零售商业得到了广泛发展,而且在城市中密集,形成了许多以发达的零售商业为主的繁华市区和商业街道,出现了大型的和专业化程度高的优质服务的商店,并有百货公司、超级市场、邮购公司等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又出现了购物中心、电脑电视商店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零售商业继续得到发展。

Ⅵ 批发业与零售业的区别,感谢各位!

1、交易金额不同

零售贸易的交易量零星分散,交易次数频繁, 每次成交额较小,未成交次数占有较大比重。批发业的交易额一般较大。批发业基本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对于批发业而言, 资金较劳动更为重要, 资金问题往往是决定批发商经营成败的关键。

2、服务项目不同

零售贸易的标的物不仅有商品,还有劳务,即还要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如送货、安装、维修等。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加剧,零售提供的售前、售中与售后服务已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或领域。

批发业服务项目相对较少。由于批发商业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组织购买者而非个人消费者, 因此相对而言, 批发业的服务项目要较零售业少, 而着重于通信、储运、信息、融资等方面, 表现为组织对组织的服务,交易往往具有理性化。

3、范围不同

批发业的商圈比较大。中小批发商业一般集中在地方性的中小城市, 但经营范围会辐射到周围地区;大型批发商业往往分布于全国性的大城市, 其经营范围可以涵盖整个国内市场, 有些还可以开展进出口业务, 其商业圈还可以突破国界。

零售贸易大多在店内进行,网点规模大小不一,分布较广。由于消费者的广泛性、分散性、多样性、复杂性,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在一个地区,仅靠少数几个零售点是根本不够的。零售网点无论从规模还是布局上都必须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出发点,适应消费者购物、观光、浏览、休闲等多种需要。

Ⅶ 统计局考试复习资料

看这个《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一)统计基础知识
1、总体与总体单位。(概念)(P4页)
2、变异与变量。(多选)(P6页)
3、统计的工作过程。(多选)(P8页)
4、重点调查、抽样调查。(P17页)
5、统计整理的内容。(P26页)
6、统计整理的方法。(P27页)
7、分组的方法。(P30页)
8、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P31页)
9、单项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例2)。(计算)(P34页)
10、统计指标的种类。(P50页)
11、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重点是区别)。(P52)
12、平均指标的概念(重点是特点)。(P61页)
13、标准差。(计算,例18)(P70页)
14、时间数列的概念。(P73页)
15、时间数列的种类。(P74页)
16、时间数列的特征。(P75页)
17、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P75页)
18、根据相对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计算,例8)。(P81页)
19、发展速度。(概念)(P83页)
20、增长速度。(概念)(P84页)
21、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计算方法)(P85页)
22、统计指标的概念。(P88页)
23、统计指标的作用。(多选)(P89页)
24、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列计算表如6—2所示)(P92页)
25、分层随机抽样。(P104页)
26、影响抽样误差的因此。(多选题)(P107)
27、统计分析的特点。(P115页)
28、统计分析的程序。(判断题)(P115页)
29、对比分析法。(P118页)
30、速度分析法。(概念)(P119页)

二)统计实务
1、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概念)(P127页)
2、周期性普查制度。(重点)(P127页)
3、管理原则与事后监督。(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原则6点)(P131、132页)
4、普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P132页)
5、统计分类标准化的特点。(P136页)
6、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写规则。(P137页)
7、三次产业划分规定。(P139页)
8、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条件。(P143页)
9、工业总产出。(P150页)
10、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P151页)
11、非盈利性服务业单位产出。(P153页)
12、运输业运输量、周围量统计。(定义)(P155页)
13、能源消费量。(概念)(P159页)
14、能源库存量的统计和产成品库存的定义。(P164页)
15、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概念)(P168页)
16、成本及费用。(管理费用)(P171页)
17、增值税。(定义)(P174页)
18、期末人数,平均人数。(P181页)
19、失业人员的概念和范围。(P183页)
20、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P185页)
21、新增固定资产。(P191页)
22、房地产开发投资统计。(P195页)

二、统计法基础知识
1、政府统计┅┅┅┅基本任务。(这段内容)(P1页)
2、统计法的特点。((P4页)
3、统计法的表现形式。(P5页)
4、统计法的作用。(简答)(P6页)
5、统计法的基本原则。(选择)(P8页)
6、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主要在12页)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统计法制发展情况。(简答)(P14页)
8、政府统计调查。(P18页)
9、《统计法》还规定,~~~~~~~~~临时调查。(P20页)
10、编制统计调查项目的原则。(问答)(P21页)
11、我国的统计调查制度,~~~~~~~~~~~认真执行。(P22页)
12、调查形式,~~~~~~~~~~~~~、填报日期。(P23页)
13、普查是~~~~~~~~~~~~~~~地位和作用。(P24页)
14、定期全面统计报表,~~~~~~~~~~~~不得伪造、篡改。(P25页)
15、统计调查证件的种类。(注意:发放范围4)(P27页)
16、《统计法》第十四条规定:~~~~~~~~公众共同享有。(P34、35页顶行)
17、由于统计数据是~~~~~~~~~~~~~部门予以发布。(P35页)
18、2.审批程序。(P36页)
19、《统计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重要组成部分。(P37页)
20、私人、家庭单项调查资料的保密。(P38页)
21、保守商业秘密。(重点39页最后一行)(P38页)
22、实事求是、不出假数是~~~~~~~~~~~~逐流、不看眼色行事。(P45页—46页第二行)

Ⅷ 总产值与总产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总产出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从总产值与总产出的概念来看,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之间的联系:分行业来看,有些行业的总产值与总产出的概念是一致的,如农业总产出等于农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出就是建筑业总产值;运输邮电业总产出就是运输邮电业总产值;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总产出与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总产值基本相当。两者区别:(1)核算的范围不同总产值的核算范围是农、工、建、交、商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出的核算范围是全社会各个行业,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2)工业总产出与现行统计制度规定的工业总产值的概念有差异A.核算基础不同,总产出是以产业活动单位为基本核算单位,总产值是以独立核算单位作为基本核算单位;B.核算方法不同,总产出以销售收入为基础,通过调整库存得出本期生产总成果,总产值是直接对生产过程进行核算;C.核算范围不同,总产出包括主营和附营业务收入,总产值只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总产出包括与其口径相同的增值税,工业总产值不包含增值税。同时,严格的说,工业总产出中还包括了“废品销售收入”的价值,工业总产值中则不包括。

阅读全文

与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通常称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茶具批发去哪批发最便宜 浏览:865
昌平大东流铝型材批发商 浏览:798
七浦路婴童批发啥价格 浏览:235
圣圤水果批发市场 浏览:374
桂林汇东水果批发价格表 浏览:215
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浏览:24
腌制好的冷冻鸡腿批发多少钱 浏览:380
万家服装批发市场附近的地铁站 浏览:926
木林森服装批发是真的吗 浏览:97
批发鞋子寄上海海关 浏览:915
上海闵行文具批发市场 浏览:563
即墨服装批发价格和图片 浏览:620
南宁平板玻璃厂可以批发玻璃 浏览:50
云南土豆批发市场 浏览:55
株洲亮靓衣服批发在哪里 浏览:353
哈尔滨市哪里批发电线 浏览:399
男仕外套衣服批发 浏览:604
琦胜温控器批发商 浏览:637
长沙哪里有批发烟的 浏览:451
北京挂画批发市场在哪里 浏览: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