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我国零售行业的竞争状态以及我国零售行业路在何方
附带自己随便做的图片,好看点:
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最终影响行业利润潜力变化。
新竞争者进入的能力:具体就是国外大型连锁销售超级市场的出现,他们有丰富的资源和科学的管理经验,例如沃尔玛,家乐福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零售行业的供应商的压力,例如格兰仕为了避开国美苏宁的剥削自己搞销售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替代品也就是现在零售行业有转向网络化的趋势
B. 波特五力模型对零售业的分析题目大不大啊
1.很大,没相关行业工作经验,学生很难把握得好,往往陷入纸上谈兵,而贻笑大方!
2.要把分析做得有说服力,必须有至少三不相关的案例在零售业中的表现来加以论述.
C. 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我国的零售业竞争状况
这个很难的样子啊 我也不会的说 不好意思啦
D. 五力模型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竞争环境分析
企业行业环境分析中波特五力模型的主要内容:从潜在加入者、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五种力量,判断与分析竞争格局。如下图所示: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详解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
- 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 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购买者可能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力量:
- 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 卖方行业由大量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所组成。
- 购买者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
- 购买者有能力实现后向一体化,而卖主不可能前向一体化。
3.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竞争性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这就是进入新领域的障碍大小与预期现有企业对于进入者的反应情况。
进入障碍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本需要、转换成本、销售渠道开拓、政府行为与政策(如国家综合平衡统一建设的石化企业)、不受规模支配的成本劣势(如商业秘密、产供销关系、学习与经验曲线效应等)、自然资源(如冶金业对矿产的拥有)、地理环境(如造船厂只能建在海滨城市)等方面,这其中有些障碍是很难借助复制或仿造的方式来突破的。预期现有企业对进入者的反应情况,主要是采取报复行动的可能性大小,则取决于有关厂商的财力情况、报复记录、固定资产规模、行业增长速度等。总之,新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进入者主观估计进入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所需花费的代价与所要承担的风险这三者的相对大小情况。
4.替代品的威胁
两个处于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首先,现有企业产品售价以及获利潜力的提高,将由于存在着能被用户方便接受的替代品而受到限制;第二,由于替代品生产者的侵入,使得现有企业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或者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售价、或者使其产品具有特色,否则其销量与利润增长的目标就有可能受挫;第三,源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强度,受产品买主转换成本高低的影响。总之,替代品价格越低、质量越好、用户转换成本越低,其所能产生的竞争压力就强;而这种来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压力的强度,可以具体通过考察替代品销售增长率、替代品厂家生产能力与盈利扩张情况来加以描述。
5.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大部分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企业整体战略一部分的各企业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在价格、广告、产品介绍、售后服务等方面,其竞争强度与许多因素有关。
E. 用波特五力分析中国零售行业的竞争状态
完善、政府导向的干预等,外部微观有来自WTO引入具有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管理超前的外资“狼”,例如沃尔玛、家乐福等,还有在地方零售企业发展较成熟的地区,竞争不断加剧。
4、需求:进入2004年,国内零售行业市场需求总量呈现增加趋势,人们消费水平的升级及上游原材料的不断涨价,刺激着更旺盛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带来新的消费热点,如汽车、房产、通讯产品等。整个零售行业的商品需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也越来越复杂。
5、相关产业:零售行业与制造业、物流业等互相支持、彼此依赖,这是不争的事实。零售行业是低利润、高周转的行业,制造业直接影响着零售行业的销售成本,物流业则控制着零售行业商品的流通速度。
6、机会:中国政策的稳定代表着商业市场的稳定,同时也制造了商业市场巨大的潜在能力。2004年是中国政府对零售行业保护的最后一年,所以外资零售企业在明后年一定会迅速发展中国市场,国内零售行业将面临激战。
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五力(Five Forces)分析模型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行业分析模型,如下图:
该模型认为,在一个行业中,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买方的竞价能力、供方的竞价能力、业内竞争的强弱、新进入者的威胁以及替代者的威胁。在一个行业里,这五种基本竞争力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引发行业内在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决定着行业内部竞争的激烈强度。下面采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分析全球化对中国零售企业的影响。
1、 买方竞价能力分析。零售企业的买方直接是顾客,根据中国市场变化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响买方竞价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商品的质量及人们收入的稳定性。全球化对中国零售行业买方客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全球化会促使中国零售行业的商品结构大同,销售量有明显的增长。全球化的一个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世界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区域经济一体化有长足发展。国际间的投资、融资业务趋于频繁。这意味着零售行业的销售量迅速增长。第二,世界市场的融合以及零售行业的全球化战略向中国零售企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在全球市场上进行战略投资的选择需要统一的、至少是可比的价格标准,而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统一准则体系,全球化无疑会成为中国零售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从而符合中国销费群体的心态,吸引顾客群,同时使买方具有很强的竞价能力。
2、 供方竞价能力分析。零售行业的供应商主要包括商品、信息、人才、资金以及必要的专业仪器和设备。全球化对中国零售行业的供方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第一,零售行业需要大量的商品及市场信息作为竞争策略和经营状况的分析基础。目前,许多零售行业都设立了专门的信息情报收集部门及新商品引进工作组,全球化的零售行业必然导致零售行业的信息也全球化,尽管信息技术特别是国际互联网技术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取得价格信息成本明显降低。第二,零售行业的发展所需要的专业管理人才竞争越来越明显,市场服务水平的提高,无论是人才数量或人才质量的需求都随之提高,从而使行业中优秀人才的竞价能力明显增强。
3、 业内竞争的强弱。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市场对外企进入的条条框框逐渐被取消,国内零售行业与国外零售行业相比在规模、竞争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国内目前市场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国家保护体制下形成的。全球化对中国零售行业在技术及管理上的冲击很明显。
4、 新进入者的威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潜在的进入者或新加入者都会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带来新的物质资源,从而对已有的市场份额格局提出新的分配要求,潜在的进入者或新加入者是否能进入某行业,或者对某行业是否能造成威胁,取决于某行业所存在的进入障碍。经济全球化对中国零售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主要表现在:第一,随着加入WTO后国民待遇原则的生效,行业进行障碍将随之降低。第二,零售行业是商品知识高、管理水平专业的行业,只要拥有专业能力就可以从事这一行业,从这一点看业,零售行业的进入障碍也不高。第三、由于市场品牌效应,现有知名度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形成初建伊始的企业的进入障碍。
5、 替代品的威胁。由于零售行业一般是连锁性质,不管是国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大部门零售企业都在努力朝不同业态、不同区域的方向发展,制造不可替代的经营模式。这对中国零售行业会构成一定的威胁。
F. 营销的五力模型是什么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
- 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 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 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购买者可能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力量:
- 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 卖方行业由大量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所组成。
- 购买者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
- 购买者有能力实现后向一体化,而卖主不可能前向一体化。
3.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竞争性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这就是进入新领域的障碍大小与预期现有企业对于进入者的反应情况。
进入障碍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本需要、转换成本、销售渠道开拓、政府行为与政策(如国家综合平衡统一建设的石化企业)、不受规模支配的成本劣势(如商业秘密、产供销关系、学习与经验曲线效应等)、自然资源(如冶金业对矿产的拥有)、地理环境(如造船厂只能建在海滨城市)等方面,这其中有些障碍是很难借助复制或仿造的方式来突破的。预期现有企业对进入者的反应情况,主要是采取报复行动的可能性大小,则取决于有关厂商的财力情况、报复记录、固定资产规模、行业增长速度等。总之,新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进入者主观估计进入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所需花费的代价与所要承担的风险这三者的相对大小情况。
4.替代品的威胁
两个处于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首先,现有企业产品售价以及获利潜力的提高,将由于存在着能被用户方便接受的替代品而受到限制;第二,由于替代品生产者的侵入,使得现有企业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或者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售价、或者使其产品具有特色,否则其销量与利润增长的目标就有可能受挫;第三,源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强度,受产品买主转换成本高低的影响。总之,替代品价格越低、质量越好、用户转换成本越低,其所能产生的竞争压力就强;而这种来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压力的强度,可以具体通过考察替代品销售增长率、替代品厂家生产能力与盈利扩张情况来加以描述。
5.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大部分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企业整体战略一部分的各企业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在价格、广告、产品介绍、售后服务等方面,其竞争强度与许多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出现下述情况将意味着行业中现有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这就是:行业进入障碍较低,势均力敌竞争对手较多,竞争参与者范围广泛;市场趋于成熟,产品需求增长缓慢;竞争者企图采用降价等手段促销;竞争者提供几乎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用户转换成本很低;一个战略行动如果取得成功,其收入相当可观;行业外部实力强大的公司在接收了行业中实力薄弱企业后,发起进攻性行动,结果使得刚被接收的企业成为市场的主要竞争者;退出障碍较高,即退出竞争要比继续参与竞争代价更高。在这里,退出障碍主要受经济、战略、感情以及社会政治关系等方面考虑的影响,具体包括:资产的专用性、退出的固定费用、战略上的相互牵制、情绪上的难以接受、政府和社会的各种限制等。
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必须应付以上各种力量构成的威胁,而且客户必面对行业中的每一个竞争者的举动。除非认为正面交锋有必要而且有益处,例如要求得到很大的市场份额,否则客户可以通过设置进入壁垒,包括差异化和转换成本来保护自己。 当一个客户确定了其优势和劣势时(参见SWOT分析),客户必须进行定位,以便因势利导,而不是被预料到的环境因素变化所损害,如产品生命周期、行业增长速度等等,然后保护自己并做好准备,以有效地对其它企业的举动做出反应。
根据上面对于五种竞争力量的讨论,企业可以采取尽可能地将自身的经营与竞争力量隔绝开来、努力从自身利益需要出发影响行业竞争规则、先占领有利的市场地位再发起进攻性竞争行动等手段来对付这五种竞争力量,以增强自己的市场地位与竞争实力。
G. 五力模型怎么影响市场的大小急!!明天就要考这个了!!
根据五力模型要素,竞争者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供货商讨价还价能力,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替代品替代能力分析呗,如果竞争者少,潜在竞争者少,供货商讨价还价能力弱,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弱,替代品少市场就大呗,反之市场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