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东京介绍
东京是位于日本关东平原中部面向东京湾的国际大都市,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东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东京”狭义上指东京都、旧东京府或东京都区部(旧东京市),亦可泛指东京都市圈 。东京是江户幕府的所在地,江户在庆应4年7月(1868年9月)改名为东京。
在明治2年3月28日,日本的都(みやこ)从京都迁移到东京。自德川幕府时代以来开始成为日本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维新时期改名为东京后,更发展为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众多领域的枢纽中心。
(1)颖泉区摇海水产批发市场概况扩展阅读:
景点介绍
1、东京塔
正式名称日本电波塔,位于日本东京港区芝公园,是一座是以巴黎艾菲尔铁塔为范本而建造的红白色铁塔,但其高333公尺,比艾菲尔铁塔高出13公尺,是全世界最高的自立式铁塔。
2、日本皇宫
日本皇宫是天皇的起居之地,是天正十八年(公元1590年)由德川幕府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修筑。这一处占地23000平方米的日本传统建筑,它有绿色的瓦顶、白色的墙壁和茶褐色的铜柱。
3、彩虹大桥
彩虹大桥是日本首都东京一条横越东京湾北部,连接港区芝浦及台场的吊桥,正式名称为首都高速道路11号台场线东京港联络桥,于1987年动工、1993年落成,同年8月26日通车。
2. 象山属哪个省
当然是浙江省了!
基本概况
象山县居浙江省中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由象山半岛东部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陆域1175平方公里,海域535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800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六分之一。现辖有10镇5乡3个街道,2005年底,户籍人口52.74万人。 象山历史悠久。早在6700年前就创造了塔山古文化,是长江流域史前文化的有力补充。春秋时,为越国鄞地,唐神龙二年(706)立县,因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 改革开放以来,象山县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巩固农业基础,强化工业主体,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城市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渔业生产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体育先进县、双拥模范县、民间艺术之乡、柑桔之乡和省建筑之乡、小康县称号。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财政收入6.01亿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10683元。 特色效益农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三水一菜”(水产、水果、水禽、蔬菜)主导产业,2001年实现农业产值37.5亿元,列全省前茅。全县现有柑桔、枇杷、杨梅、茶叶、竹笋等经济林30万亩,浙东白鹅饲养量达到148万羽。“种子种苗”工程有效实施,建成优质柑桔、特种野猪、浙东白鹅和大黄鱼等种苗基地15个,水产品总量居全国前茅,海洋捕捞业平稳发展,水产养殖业迅猛增长,海淡水养殖面积23万亩,建有全国最大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基地,现已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80只。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断突破。全国四大群众渔港之一的石浦港后方建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中国水产城,年交易量20万吨。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4000余家工业企业中,形成了以华翔、天安、巨鹰、甬南等大企业为龙头,以针纺织、机械电子、水产品加工等为主体的门类较为齐全的体系。针纺织业是象山的传统优势行业,有企业近千家,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0%,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机械电子是象山工业的主导产业,主要生产汽车配件、输变电设备、电子通信设备、消防器械、医疗器械、食品设备等,发展势头迅猛。2001年,全县工业产值251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73亿元。 建筑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全县有建筑企业54家,其中国家一级资质企业5家,从业人员7.5万人,2001年完成施工产值80.2亿元,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建筑大县行列。宏润、龙元集团是浙江省最早获取外经权和多项一级资质的建筑企业,年施工产值均达到20亿元,连续7年包揽外省市进沪施工企业综合考评冠亚军。几年来全县建筑企业共创国家“鲁班奖”8项,上海市“白玉兰奖”59余项,省级以上优质工程奖213项。上海高架桥、杭州黄龙体育中心等一大批“高、大、难、新”项目,由我县建筑企业承建。目前,建筑市场已拓展到全国20多个省市,并在越南、也门、马来西业等国承建项目。 海洋旅游业蓬勃兴起。2001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70.3%。距中心城区5公里的国家“AAA”级海滨旅游度假区松兰山六个沙滩蜿蜒相连,岬角礁石峭挺拔,山川洞穴千姿百态,与石浦皇城沙滩、红岩长廊成为宁波市新十大名景。由杭州宋城集团和象山共同投资5亿元的综合性海洋文化旅游项目——“中国渔村”,规划用地面积2000亩,计划于2004年完工。还有“海上仙子国”之称的渔山列岛、“中国檀香山”之美誉的檀头山、钟灵毓秀的灵岩山以及拥有峻峰怪石、摩天石林的花岙岛等都能让你留连忘还。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心城区由丹东、丹西、爵溪三个街道组成,总面积11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人民广场、体育馆、广电中心、医疗中心、高教园区等一批标志性、基础性设施相继完成或正在紧张施工中。她正向着“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城市”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编辑本段六、自然地理
象山是天台山余脉向海洋延伸的一部分,象山全境以丘陵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群山叠翠 象山位于浙东丘陵的沿海地区,山地面积为79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0%左右。县内大多是200米以下丘陵,坡度平缓,山岭起伏绵延。地形总体特征是丘多、山低、坡缓。 全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天台山余脉自宁海县向东延伸至象山半岛,形成了县境西北部宁象交界处的最高部分。这些山峰,山体宏伟,峰峦迭起,主峰多在500米以上。其中东搬山由宁海县茶山蜿蜒而来,群峰绵亘,主峰海拔810.8米,为本县第一高峰。其东南有牛料岗,海拔756米,是本县第二高峰。周围有海拔300-700米的山峰20余座。 山地一般高200—450米,分布较广,县内主要有爵溪山地、黄避岙山地、南乡山地等3片。 平畴间布 象山的平原大多散布于沿海地区,这些平原多由海湾促淤成滩,经过人工围涂而成,称为海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象山港、东部各海湾和南部三门湾。其特点是面积大、范围广,占象山平原的主导地位。其中南庄平原和定山平原面积最大,历有“上八万(亩)” “下八万(亩)”之称。 此外,象山还有冲击平原,以山前冲击扇为主要形态。因境内山势矮小,腹地短浅,所以面积不大,以丹城、白石、九顷、梅溪一带比较典型。 洪积平原以溪谷平原为主要形态,形状多为狭长,大多地处溪谷。 象山溪河源短流促,独注入海。流域面积在20平方千米以上的水系有大塘港、南大河、淡港、西周港、下沈港、东塘河、樊岙港。其中大塘港水系位于定山平原,流域面积为134平方千米。干流大塘港原为三门湾内港,1975年堵口蓄淡成河,长18千米,平均宽500米。
3. 阜阳瑶海大市场旁边给小孩打预防针的地方是不是文峰社区
瑶海地界不归文峰社区管呀。瑶海是颍泉区的,应该属于中市社区或者颍西社区。文峰社区是颍州区的。
4. 鳌峰街道的社区概况
商贸业欣欣向荣是鳌峰街道的地域特色,曾拥有福州瓜果城、花鸟市场、古玩字画市场、蔬菜批发市场、辣椒香料批发市场、禽蛋批发市场、牲畜屠宰交易市场、海峡食品城、油脂市场、水产批发市场、贝类市场等11个大型批发市场,承担福州市主要副食品供应、中转。2009年以来,随着金融街的拆迁建设,万达广场的入驻,地区商贸业发展走上新的水平,鳌峰地区逐步由昔日脏乱的城乡结合部发展成为繁荣的商贸区,促进了餐饮、娱乐、房地产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辖区内有鳌峰(鳄鱼)公园、亚峰公园、鳌峰医院、码头、星级酒店等基础设施。地区水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道路宽敞整洁,为来此投资兴业的宾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街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经济总量和质量逐年上升。2010年1-9月份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014.7万元,限上商品销售额80457.6万元,限上企业零售额3420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17581万元,实际利用外资710万美元,协税护税收入12854.4万元。同时,街道综合服务和管理功能得到加强,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街道获得 “福建省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亚峰社区被授予“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福州市实施‘春风行动’工作先进社区”等称号;鳌峰苑社区通过省级科普示范社区验收;福人社区被福建省环境保护局授予“优秀组织单位”;曙光社区、亚峰社区、鳌峰苑社区均获得福州市“绿色环保社区”称号。
5. 阜阳颍泉区的包裹用中国邮政寄到合肥市瑶海区的一个小区,地址写什么呢是写详细的还是写邮局地址呢
要写你小区地址,
然后包裹单会送到你们门卫那里或者到你家信箱
6. 阜阳颍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瑶海支行怎么样
阜阳颍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瑶海支行是2007-08-01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阜阳市颍州区阜南路55号。
阜阳颍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瑶海支行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41200062469648G,企业法人余瑾琼,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阜阳颍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瑶海支行的经营范围是:吸收公共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和贴现;从事借记卡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险箱服务;办理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企业经营凭许可证件经营)。在安徽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779389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108家。
通过爱企查查看阜阳颍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瑶海支行更多信息和资讯。
7. 丰台区的经济概况
2009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7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41.4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458.3亿元,增长9.9%。
按常住人口计算,丰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596元(按年末汇率折合4920美元),比上年增长2.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2:24.0:75.8调整为0.2:23.5:76.3。
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增幅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亿元,下降0.5%;第二产业增加值171.4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533亿元,增长12.5%。
“十一五”期间,丰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3%、9.9%和14.4%。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0.2:28.2:71.6变化为2010年的0.1:24.3:75.6。
2010年年内丰台区耕地利用面积17355亩。设施农业面积3611亩(其中温室面积3128亩,大棚面积376亩,中小棚面积107亩)。粮食种植面积7781亩,其中小麦1076亩、玉米6410亩、大豆3亩、白薯292亩。青饲玉米3960亩。蔬菜播种面积11031亩,累计产量1585万公斤。丰台区现有养殖场(户)300多家,其中规模猪场3个,奶牛场2个,规模鸡场1个。丰台区生猪累计出栏13799头,生猪存栏15048头;奶牛存栏1157头,累计牛奶产量4943吨;蛋鸡存栏13.63万只,累计鸡蛋产量1317.2吨,肉鸡出栏7500只;羊累计出栏2094只,存栏2533只。水产养殖面积225亩,累计成鱼捕捞量622吨。1家水产养殖基地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0年全年有成规模的蔬菜、果品种植企业、基地10家,面积8051亩,占总种植业面积的25%。其中获得有机食品认证企业4家,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5家,农业标准化基地1家。饲料生产企业6家,农药生产企业2家,农药经营企业及商户31家,兽药经营企业2家。从事动物产品经营的商店、超市、农贸市场和冷库305家,其中经营蔬菜、果品、畜禽产品及水产品的大型批发市场5家,使用畜禽产品的宾馆、饭店、餐馆4083家。
2010年完成1000亩土地的流转工作,盛芳园花卉种植中心3万平方米高档日光温室及配套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奥运颁奖花卉成果进一步巩固,占地6000平方米的北京世纪奥桥花卉园艺中心建成开业。河西地区新开辟了6条1000亩花卉大道,形成多处宿根花卉观赏区,延伸了花卉产业链。
2010年10月13日至16日,举办北京第十七届种子大会。参会企业总数803家,其中外资企业15家、国内大型企业9家、省级以上科研院所13家,累计参会人数达到5万人次,日高峰人数达1.5万人次;交易品种5000余个,田间展示品种14类2103个,其中最新育种成果、前沿性品种数量达到200余个;交易额达5.2亿元。
2009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8.8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完成产值56.8亿元和150.9亿元,分别增长10.3%和11.1%,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5.4%和40.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销售产值349.5亿元,比上年增长3.4%,产销率为94.8%;其中实现出口交货值13.4亿元,比上年下降10.8%。
丰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3亿元,比上年下降19.7%;实现利税总额32.9亿元,下降18.3%。
2010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6.1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新产品产值132.8亿元,增长31.3%。产值列前10位的重点行业全部实现增长,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5.2%、50.9%和58.4%,对丰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4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出口交货值12.6亿元,下降5.1%。“十一五”期间,丰台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6%,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5.8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7.9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实现利税总额40.8亿元,增长22.9%。
2010年丰台区普通高中招生3222人,在校生9964人,毕业生3191人;初中招生7108人,在校生20967人,毕业生6089人;小学招生11286人,在校生64348人,毕业生871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1410人;职业教育招生2020人,在校生7080人,毕业生2357人;成人教育招生497人,在校生1794人,毕业生690人。
全年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3158件和1845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4.2%和49.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1481件和328件,增长22.7%和15.9%。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078项,比上年下降6.6%;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89.8亿元,增长68.1%。 2010年年末丰台区有公共图书馆2个,馆藏图书65万册,比2005年末增加31万册;各类文化广场达到194个,比2005年增加55个。开展了以“我的丰台、我的家”为主题的8大系列文化活动,全年组织各类演出600余场次,观众15万余人次;成功举办第三届北京卢沟晓月中秋文化节。丰台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长辛店福生寺二期、花乡达园寺二期修缮工程。
2010年年末丰台区有全民健身工程500个,年内组织参加、承办市级比赛8次,区第五届全民运动会参加人数达到9800人次。该区运动员获全国性比赛奖牌3枚,其中金牌1枚;获市级比赛奖牌63枚,其中金牌26枚。 2009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35元,比上年增长8%,增幅比上年回落3.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179元,比上年增长13.8%,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5%,比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8%,下降0.9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9平方米。
2009年年末丰台区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48.5万人、54.9万人、37.8万人和48.3万人,比上年末净增4.6万人、4.4万人、2.3万人和7万人。丰台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5338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为1348人。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有所提高。
2009年年末丰台区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6家,床位3221张,收养各类人员2339人,比上年增加380人。
2010年年末丰台区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59.6万人、57.7万人、43万人和50.3万人,比上年末净增11.1万人、2.8万人、5.2万人和2万人,比2005年末净增26万人、18.1万人、19.2万人和30.7万人。丰台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4788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为1340人。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有所提高。 2006年区政府共投资3.8亿元用于市政道路的大修改造,新建、大修改造便民路等各种道路118条,其中“便民路”57条、“创卫”路12条;道路总长94.7公里,道路面积达111.5万平方米。丰北路建成通车。张仪村路、康辛路一期、站前路正在施工。开展了2008奥运环境整治行动,共拆除违法建设近125万平方米。对洋桥北里等31个老旧小区进行了环境整治。重点区域建设稳步推进。总部基地西区建设基本完成,汽车博物馆开工建设;建成了大红门福成布艺大厦,启动了木樨园购物广场、鑫福海大厦和国际轻纺城项目。完成了青龙湖国际城一期征地拆迁,完善了北宫森林公园的配套设施。
全年已开工建设危旧房改造工程10片,累计实现开复工面积153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74.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6.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3%;动迁居民600户,回迁安置居民1240户。全年环境保护投资总额2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倍。年末丰台区有污水处理厂3座,工业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废水排放达标率均为100%,工业重复用水率为91.26%,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00天(丰台镇),占全年总天数的54.8%。环境卫生不断改善。丰台区有密闭式清洁站260座,比上年增加18座,全年清运垃圾79万吨,比上年增长14.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新建和改建公厕90座,专业管理公厕314座;日清扫道路537条,清扫面积2022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39.8%和58.7%。
城市绿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植树93万株,植草坪23万平方米。丰台区林木绿化率为37.3%;道路绿化总长度540.7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2公里;丰台区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1.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5平方米。
8. 阜阳市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在哪里
阜阳市水果批发大市场
地址:阜阳市颍泉区北京中路附近
公交信息
市医药公司·四中(公交站)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北京中路
途经公交:19路,28路,29路,4路,5路,9路
市水建公司(公交站)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北京中路
途经公交:22路,25路,3路,6路
水建公司(公交站)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北京中路
途经公交:22路,25路,28路,3路,6路
环球房产(公交站)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河滨中路
途经公交:环1路北线,环1路南线
汽车北站(公交站)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北京中路
途经公交:19路,28路,29路,4路,5路,9路
9. 古青州概述
青州——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
全国城市绿化先进市
国家级生态示范市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全国双拥模范城
青州概况
青州地处山东半岛中部,面积 1569 平方公里,人口 90 万,有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 3 万多人。
青州是中国古九州之一,有着 5000 多年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文化底蕴,境内风景名胜荟萃,自然风光秀丽。青州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发达,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被列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重点发展的中间区位城市,并成为山东省“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总体布局的重要一环。
青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凝心聚力求发展,务实创新争一流,整体推进工业振兴、城市建设与管理转型、服务业提升和新农村建设“四大重点”,做大做强机械装备、石油化工、冶炼建材、现代物流、旅游休闲、花卉苗木“六大产业”,加快推进“一城四区六大基地”建设,全力打造文化名城、旅游名市、生态名市和经济强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7 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21.1 亿元,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 26.73 亿元。
青州——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魅力之都,真诚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和朋友们,前来这方热土,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创造美好的未来!
青州地理位置:
青州是山东半岛的交通枢纽,胶济铁路、羊临铁路、济青高速客运铁路、济青高速公路、东红高速公路以及正在修建的津汕(天津—汕头)高速公路在境内交叉贯通。青州距济南国际机场 120 公里,距青岛港码头 210 公里。便利的交通条件将青州这颗“海岱明珠”与济南、青岛、天津、北京、南京、上海等大都市紧紧联在一起。
青州市——文化名城 旅游名市 生态名市 经济强市
文化名城
青州是中国古九州之一,有 5000 多年的悠久历史。据《尚书·禹贡》记载:“海岱惟青州”按古代五行学说,青州地处海(东海)岱(泰山)之间,位于华夏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称青州。远古的青州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夷文化。自西汉时起,青州就是历代的名城重镇,为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范公亭、偶园、明清古街、马驿山等一大批历史遗迹、遗存,见证着青州深厚的文化底蕴。青州市以文化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树立大文化理念,通过政府资金、民间资本、招商引资、社会捐助四方面加大投入,实现了文化建设与全市经济社会一体化互动发展,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文化建设新路子。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青州市努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群,营造科学发展新优势。文化产业园、东夷文化生态园、李清照印象文化园等“十一园、十二馆”以及其它文化项目推动青州文化建设走向新的辉煌。
旅游名市
青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 处,国家森林公园 1 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 处。云门山风景区、仰天山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 AAA 级景区。正在建设的“宋城”、甲子文化园等大批文化旅游项目,成为青州旅游的新亮点。“佛国寿山、弥河水生态、山地森林、古城文化”四大片区的旅游大格局逐步形成。
生态名市
城市建设坚持保留“古”字,突出“青”字,围绕“白墙灰瓦、绿树青石”的城市建筑风貌,全面搞好美化、绿化,努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8.1 %,列我国北方县级城市首位,使青州成为一座既有古城风貌又具现代气息的生态型现代化园林城市。按照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一城四区六大基地”的城市发展总体布局,实现中心城区稳步发展,南部文化产业园区、北部经济开发区两翼齐飞,东部黄楼花卉园区、西部峱山经济发展区首尾互动,努力建设机械制造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冶炼建材基地、现代物流基地、旅游休闲基地和花卉苗木基地。
经济强市
雄厚的工业基础:青州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机械装备、石油化工、冶炼建材“三大主导产业”。全市拥有青州卷烟、山工机械、青州府花编、云门春酒、隆盛糕点等名牌产品。其中,“坦博尔”牌羽绒服、“山工”牌装载机获中国名牌称号,“云门春”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科学投入的主动力,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拓宽领域,通过吸引外来投资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发达的现代物流业: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青州市形成了联接全国各地的现代化商品流通网络。拥有全省最大的摩托车批发市场、海天水产干货综合批发市场等 10 个年销售额过 10 亿元的大市场。亿丰宜佳物流商贸城、峱山经济发展区仓储物流中心、港天保税物流中心以及列入山东省“十一五”服务业规划的现代物流中心等一批现代化物流载体迅速崛起,使青州成为集配送、仓储、加工于一体的、山东中部重要的物流中心。
独具特色的绿色农业:青州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农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全市形成了优质粮、花卉、瓜菜、果品、畜牧五大支柱产业,弥河银瓜、冬雪蜜桃等名牌农产品享誉海内外。连续七年成功举办花卉博览交易会,并成功取得 2009 年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举办权,打造了全国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 被授予“中国花木之乡”称号。
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供电能力充足, 2007 年完成供电量 15.9 亿千瓦时;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 7 万吨;完善的供热、供气、供水、通讯设施和发达的金融、保险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医疗卫生设施先进,科教事业的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全市基本实现“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客车”。服务业发达,有涉外星级宾馆 6 家。
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青州市在全社会形成了时时处处尊重和服务于外商、尊重和服务于企业家、尊重和服务于纳税人以及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高效型和廉洁型机关;成立了市人民办事中心,落实集中办公、窗口受理、一口对外、承诺服务、限时办结、统一收费的“一站式”服务制,集中公开办理全部审批、收费和服务项目。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各类执法行为,坚决杜绝“三乱”行为。
提高全民综合文明素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诚信之风,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牢固基石。
10. 汕尾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基本概况
汕尾港是全国六个特级渔港之一,盛产斑鱼、鲍鱼、(全国最大机械化养鲍基地)、龙虾、金枪鱼、马鲛鱼、红三、带鱼、鱿鱼、墨鱼、池鱼等。捕捞能力年产50多万吨,另有台湾、香港、粤西等渔船到汕尾渔场捕捞,合计年产量近百万吨,产品辐射日本、南韩、台湾、香港、上海、浙江、福建等地。汕尾避风条件较好,水陆交通方便,是粤东沿海水产品主要集散地。
市场设两个交易点,第一批发场面积6332平方米,码头长80米,基建投资400多万元,经营冰鲜鱼和冻鱼,实行封闭式,公开竞价管理模式。第二批发市场占地6382平方米,拥有建筑面积475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一座,总投资1400多万元。经营活海鲜、贝类、脯料等,集水产品交易、渔需品供应、商业、饮食、旅业于一体,为渔业生产者,经营者及各地客商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水产品交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