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 天津哪批发春联,福字,窗花,吊钱 等 批发价多少钱 零售价多少钱
到天津杨柳青批发。
B. 一吊钱具体是多少
大多数时候一吊钱相当于1000个标准铜钱,一吊钱大概就是500元左右。
我国古代货币是多种多样,基本上都是方孔的古钱币居多,一枚古钱币也俗称小平钱,一般直径为25mm左右,重量4克,这种钱1000枚称为一贯或者一吊钱,古钱币基本也是穷人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
2、宋朝
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太平年间宋朝一两银子折2000个铜钱,一斗米大约30—60个铜钱,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基本可以买33—66斗米。宋代一斗米约为13.2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斤计算,一两银子约相当于762—1524元之间。
3、明朝
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买20斗大米,当时一斗米约18.88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斤计算,一两银子约等于660元。
C. 去年贴的吊钱今年还能再贴吗
去年贴的吊钱,今年也是可以贴的,只要你喜欢,当然还是可以贴的,没有问题
D. 去年的吊钱今年能用吗
你好!
完全是可以用的,你 放心吧,我也有使用过去年的,到了今年还是可以用的,所以我们不用答应我。
E. 清朝末年一两 、一吊和一文钱分别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1、单位换算说明:
换算好了,接下来就不讲一吊钱、一文钱值多少钱了,只将一两银子的价值,然后对比以下两种情况换算
①常规设定:
按古代的金融设定,正常情况下
1两白银≈1000铜钱=1吊钱
②异常情况:
明清朝,由于南美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银价可出现了大幅波动: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
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
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2、古时购买力预估:
《红楼梦》说的明朝史,实是清朝事。
其中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
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
3、综合换算:
① 以贵金属的角度换算:
目前银的价格: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白银:约值80元
* 注: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② 以粮食换算:
1石=100斤=70公斤计算 非战乱情况下,约为1石米=1两白银
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 注:我国粮食基于农药、化肥、机械化、杂交等因素,应不如古代粮食价值高。
故1两白银170元也应低估了。
③ 以公务员灰色收入预估:
所谓三年清知府,十年雪花银。
知府为四品官,相当于一个独立市的市长(不包括县级市)、市委书记+市长。
预估现世三线城市的领导人的灰色收入为X。
则1两白银的价值=X/10W
这个就不写了,自己体会。
综合,我个人认为在 1两白银=250-300元人民币之间较为妥当。
F. 古代的多少吊钱是1量银子
贯是东亚古代尺贯法的一种质量及货币单位,中国唐朝之前已经出现。一枚铜制铸币(方孔钱)为一文,一千文用绳子从中间的孔里穿起来,称为为一贯或一吊。
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发行的纸币大明宝钞,其面值之一也叫“一贯”。开始是相当于一千文。不过后来由于贬值,最低降到价值一文左右。
历史上,铜钱的购买力由其和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兑换价决定,例如:
据《三朝北盟会编》载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1两金兑20贯,1两银兑1.5贯。岳珂的《金陀续编》载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1两金兑30贯,1两银兑2.3贯。
清朝从顺治到康熙时候都试图将兑换价稳定在1两银=1贯。道光年间,由于进口鸦片和后来的鸦片战争,白银涨价,约是1两银兑2贯左右。
G. 往年的一吊钱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多少钱
明清两代,1吊钱(1000文钱)等于1两银子是官方规定的“例价”,而实际市场上兑换的比例(时价)则不断波动,到清代,出现了“银贵钱贱”的局面,即1000文钱值不了一两银子。
至于当年的一吊钱等于现在的多少钱,真的不好计算呀。
H. 天津哪里批发吊钱儿、剪纸和福字
不用一个楼一个楼的找!你到大胡同那条卖东西的街那!在天奕这头!就会看见一片红!我今天刚从那过!很多很全!天奕一楼有!
I. 清朝几吊钱=一两银子
理论上一吊钱1000个=1两银子。
清朝沿袭前代遗留下来的货币制度,即白银和铜钱(亦称制钱)两种货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具有同等合法性。这两种货币有各自不同的使用范围,一般情况下,国家财政收入、官员俸禄、兵饷、商人大笔交易多使用白银,而民间零星交易则使用铜钱。由于中国银矿藏量很少,政府无法铸造统一的银币,所以白银只能作为称量货币流通。其成色、重量,各地不一,政府基本上没有统一标准进行管理,完全由商人自由掌握。白银数量的变化、流向,直接受到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影响,政府缺乏调控白银货币的能力。而对于铜钱来说,政府则有较强的控制力,可以不断发掘铜矿,从外国购买铜材,垄断铸币权力,随时调整制钱的数量以及使用范围,使之发挥实际作用。白银和铜钱不仅是两种货币,而且又是两种金属商品。银和铜自身的商品价格,决定货币的价值。由于两种金属商品的价格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波动,使得两种货币的价值也不能稳定不变。白银和铜钱的货币价值,与银和铜本身的价格同时不断升降,这就形成了白银和铜钱的市场价格,同时也产生了两种货币的市场比价。为了垄断货币权,控制货币价值,清政府继承前代政府规定银钱固定比价的方法,顺治四年规定钱值,“每十文,准银一分,永著为令。”即规定铜钱与白银的比价为1000∶1。一般来说,政府努力维持官定比价的操作,体现在对市场上流通货币数量的调控,同时也是政府推行货币政策的过程。其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对货币的生产、流通、管理三个方面来实现的。
在生产方面,政府根据市场上银钱比价的波动,不断增加或减少铸币数量,从而控制流通中总的货币量。对于京城两个铸钱局,政府规定每年生产制钱的数额,采取增减铸币数量和增减铸炉数量的方法,进行控制。据统计,从顺治至嘉庆年间,京局大约增减铸币数量十四次,以后因库存铜材不足,每月逐渐少铸。同时,政府还收购私钱和官方减重的小制钱,回炉铸造标准制钱。顺治三年,“禁用旧钱,送部者,每斤给价八分。”十八年,在京师等地方,“收买私钱及旧钱、废钱,使民间无法搀和使用。”康熙十年,收购旧钱、废钱,“每斤照铜价给值六分五厘,解局销毁改铸。”二十八年,下令“民间私钱,在京城限六月交送户部,照铜价每斤给银一钱收买改铸。” 乾隆二十二年,还分别规定了收换废钱的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