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山西汾酒酒厂生产的42度灶王爷酒价格
这个酒的价格大概在四十多左右。
B. 用什么供灶王爷
灶王是一家之主,吃什么就供什么,重在心诚!
C. 灶王爷是什么
是神话传说中等级最低的地仙。
灶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或称“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护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称他为“灶王爷”,鸾门尊奉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厨房之神。
灶神乡俗称灶公,又呼为顺面公,估计为“司命公”谐音。灶神的崇拜应源于人类发现、利用火来驱兽、熟食。但到称为灶神时,应在家庭形成后,或已经筑灶煮食之时。
历代书籍对灶神是谁说法不一,或认为是炎帝、黄帝、祝融、宋无忌,道教学说出现后,灶神变成玉皇大帝派到人间考察民情的司命之神,民间也大抵接受这一说法。灶神崇拜流行最广,大江南北,到处都有,风俗也较统一,如都认为灶神于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上天,要焚烧纸马,供清水糖食,以使之多说好话。
D. 灶王爷送神洒多少钱
大概三十几块钱就行了意识到了,他也不会挑你的。
E. 供奉灶王爷供奉
年事准备
过了祭灶节,中国民间认为“神煞上天,百无禁忌”,婚娶也不用选日子,二十三日后至三十日前均可。因此,此时举行婚娶大礼者颇多。祭灶节后各家各户开始卫生大扫除,二十四日便称作“扫尘日”,洗澡理发,以“扫年”、“扫尘”,同时置办各种过年食品等。
祭灶饮食
祭灶节,中国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祭灶歌谣
晋东南地区中国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 二十三 ,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过了二十三,中国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祭灶习俗
在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中国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余),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也有各种戏剧故事,中国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于四进土,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庆寿九件衣”的说法,体现了中国民间对戏剧故事的偏爱。有新媳妇的人家,新媳妇要带上自己剪制的各种窗花,回婆家糊窗户,左邻右舍还要前来观赏。
腊月二十三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中国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
祭灶对联: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中国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
F. 临朐那里有批发灶王爷年画的
潍坊便宜,泥河路中国银行东路北有一家
G. 灶王爷,灶君
不知是哪朝哪代,皇上派个大臣到河北大平原这个州里来当州官。大臣在京里享乐惯了,不愿意去,皇上就对他说:“这个州土地肥,你在那里比在京师还要享福。你上任以后,可以这样办——”大臣听了皇上的话,就欢欢喜喜地上任去了。到任以后,他就到处贴了告示。告示上对黎民百姓说:从他上任三天以后起,每家要请他吃一天上等酒席。谁不请,就犯王法,就立刻抄家灭门。
州官已算计好:这州里有几万家,就要美美吃上几万天;吃完一遍,再出告示,再吃下去……三天过了,他就去吃了。开头,他一个人去吃;后来,算计着不合适,就把他的夫人、下司——连同他的鸡狗都带去吃。
州官整整吃了一年,吃得又白又胖。老百姓被吃得叫苦连天,特别是穷人家,自己还吃不饱呢,哪管得起州官一天的酒席?有的把儿女卖掉,给州官办酒席吃了;有的把仅有的一点产业卖掉,给州官办酒席吃了;有的办不起酒席,就被州官抄家灭门。老百姓都咬牙含泪地说:“州官不是咱们的‘父母官’,他是吃人肉、喝人血、嚼人骨头来的!”
这话传来传去的,传到一个偏僻的村子,传到“张大巴掌”的耳朵里去了。
张家媳妇织布纺线,丈夫种地打柴。丈夫生得膀宽腰粗,力气特别大,巴掌又大又宽——因此,人们都管他叫“张大巴掌”。他一手拔树如拔葱,他巴掌一挥能把高墙打个秃平。他把州官的事打听清楚以后,就杀了一口猪,放进锅里,加上作料,让媳妇烧火炖肉,他就去找州官。
见到州官,“张大巴掌”说:“州官大人,你看我的长相,象有本领的不象?”
“呀——你这样出奇的巨人,我还头一回见过呢!你的本领准小不了!”
“对啦。我能上天抓凤,入海擒龙。听说州官大人挺爱吃好东西的,我特地擒了龙凤,炖了一大锅‘龙凤肉’,虽还没轮到我家侍候,提前请州官大人赏光吧!”
州官一听,这哪能不去!立即带着他的夫人、下司、鸡狗,跟“张大巴掌”去了。
一进“张大巴掌”的门口,州官他们一边抽嗒鼻子,一边喊:“好香啊!好香啊!”
鸡馋得直拍翅膀,狗馋得直耷拉舌头。他们进屋来一看,媳妇还在灶门烧火,龙凤肉还没熟。州官怒了,刚要责问“张大巴掌”,为什么不熟就把他请来,“张大巴掌”让媳妇闪在一边,把门一关,卷袖子、扬巴掌,指着州官一伙说:“你们把老百姓吃得好苦哇!这回算跑不了啦!今天让你们尝尝我的巴掌吧!”
“张大巴掌”狠狠抡起巴掌就要打,媳妇忙拦住说:“你别把他们打碎了!就把他们打在灶旁的墙上吧——他们生前爱吃老百姓,死后就让他们永远站在灶旁,瞪眼看着老百姓吃好东西吧!”
“好!”
“张大巴掌”扬起巴掌,只使了一点点劲头,“叭”——把州官、夫人、下司、鸡狗一齐打在灶旁上的墙上了!
大伙知道这事以后,纷纷跑来看,谁都拍手称快!有人提议说,州官他们生前爱到家家户户去吃,不如请个画匠把他们画下来,贴在每家灶旁墙上,让他们瞪眼看着家家户户做好东西、吃好东西吧!大伙听了很赞成,就这样办了。
不久,这事让皇上知道了。他很生气,却又不敢找“张大巴掌”问罪——生怕“张大巴掌”也把他打在墙上,怎么办呢?他就写了假告示贴出去。告示上说:州官两口子生前是皇上的“御膳厨子”,侍侯皇上有功,死后封他两口子为灶王爷、灶王奶,家家户户都要把他们画成灶王像,贴在灶旁墙上,以留芳千古。
从那时起,关于灶王爷的传说就有了两样——一样是说,灶王爷是被“张大巴掌”打在墙上的州官;一样是说,灶王爷是皇上的“御膳厨子”,死后受了“皇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