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问经销商是零售商吗,还是经销商包括代理商和批发商
经销商不是零售商,也不包括代理商和批发商,四者是不同概念。
1、经销商是指通过签订合同购买生产商的产品并将其出售给客户的企业。
2、代理商购买生产商的产品并获取佣金。
3、零售商是指直接对家庭进行销售的、拥有实体店的中间商。
4、批发商是指从竞争厂家购入一系列的产品作为库存并将其销售给其他企业(诸如零售商)的中间商。
B. 经销商遭遇窜货怎么办
这个窜货问题按说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似乎一直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来解决,其实,窜货本身就是一种符合商业常理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合理的,是正常的,所谓的解决窜货问题,其实都是在维护经销商或是厂家在某一方市场的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而已。窜货行为本身,只是个有因有果的商业行为。 这窜货行为本身存在三个基本特性:第一点,谁是窜货行为的发起人?是厂家的业务人员?还是当地的经销商?乃至是当地的二批商?第二,窜货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纯粹是了某方的利益最大化,还是一种报复行为?第三,制约或是说影响窜货行为的因素有那个几个,是窜货的商业成本?这成本太高则没有商业价值,除非纯粹为了感性的报复出气行为。还是担心会遭遇对方更为严重强烈的报复行为? 综合以上几点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小型经销商更容易遭遇窜货的骚扰,一般来说,大型经销商在当地的社会关系较强,市场信息反映灵敏,方方面面比较吃得开,社会关系广活动能力较强,加之由于销量大,容易获得厂家高层的重视,且与厂家高层关系较为紧密,无论是其他经销商还是厂家的业务人员都惹不起。而小型经销商一来是在厂家高层那里地位不高,甚至有些厂家高层都不认识这些小经销商,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重视了。二来出于自身的实力所限,对所辖市场的掌控权不够强,覆盖面也不够,甚至连市场信息的收集能力都存在欠缺,导致无论市场业务人员还是其他经销商,乃至是一些二批商,有这个胆子敢于欺负小型经销商。小经销商往往是申诉无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市场被窜货冲击的一塌糊涂:这窜货要是接二连三地整这么几下这以后还怎么做生意? 问题总是有解决办法的,现在倡导和谐社会,这解决窜货问题,也有很多和谐的处理办法。 窜货的发起人是谁?主要是三类人,一是厂家的业务人员,二是其他地区的经销商,三是本地区的下级分销商。 下面,我们再来逐一分析其中的原因和相关解决方案。 一般来说,窜货的发起人多半是厂家业务人员,至少是参与其中的(当然,绝大多数实施窜货行为的厂家业务人员不是负责被窜货地区的)。厂家业务人员是不怕经销商的,他们窜货多为个人的销售业绩,而个人销售业绩的变现,则掌握在厂家高层手里,也就是说,厂家的业务人员可能不买经销商的帐,但是,谁也不敢不买厂家高层的帐,唯一能制约这些厂家业务人员的,也就只有厂家的高层了, 而作为厂家的高层,往往不会对某一块局部市场的小问题会有过多的关注,再说了,窜货这种事情又存在许多可以扯皮的地方。例如,主动窜货还是被动窜货,还是一些自然的流货而已,这窜货会不会刺激经销商对现有自辖市场的管理和投入等等,尤其是小型经销商,在某个单点市场上遭遇点窜货,厂家的高层很少有高度关注的。但是,若是存在大片市场的窜货行为,或是存在这种发展趋势,这将对市场建设和价格体系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不可能不引起厂家高层的重视,这厂家高层一重视,下面的业务人员也没这个胆子敢操作窜货了。可是,小型经销商往往也只是自己的局部市场遭遇到窜货,远没到能惊动厂家高层的地方,这该怎么办呢? 团结就是力量,在生产厂家的下属经销商群中,大多数都是中小型经销商,若是某个小型经销商能联合起一批同样的中小行经销商起来,联合就某个问题找到厂家高层,厂家高层自然是高度重视的。也就是说,在小型经销商遭遇窜货后,迅速与这个厂家经销商群中的其他经销商迅速联系沟通,将相关的窜货问题和导致的后果损失通报给他们,着重强调这就是厂家高层放纵其业务人员所导致的后果。今天事故出现在我这里,明天就有可能到你那边,我这已经是前车之鉴,大家没必要和我一样遭遇这种事情,为了安全起见,为了从预防的角度解决问题,大家一起联合起来向厂家高层来反映这个问题,确保大家的利益不受影响。试想一下,厂家的某位业务人员在某块区域市场的操作窜货,导致了全国多位经销商接连不断的抗议和申诉,这厂家高层自然是高度重视,毕竟,厂家高层可以不买一位小型经销商的帐,但谁也不敢不买一群经销商的帐。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厂家高层为安抚众经销商,往往会下令严格调查此事,严肃处理相关的责任人, 补偿相关损失,这么一处理,一方面能挽回些损失;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震慑了其他的厂家业务人员,虽然是个小经销商,但能量大,折腾起来厉害,最好别惹。 窜货的其他两类人,则是同行,本地的或是外地的经销商,他们的窜货行为,要么是为了更大的利益,要么是为了报复,从这两点出发,我们再来寻求解决方案。 从窜货到利益的实现,这中间有个必须要经过的环节,就是窜过来的货必须的顺畅的销售出去,这中间其实存在许多被攻击的方面: 第一,窜过来的货是否具备相关的质检手续?一般来说,窜货极少有办理这些质检手续的,即便是有,也是货物窜出来的市场管理部门所出具的,而国内的市场管理部门往往是谁也不买谁的帐,你的货在其他市场被证明是合格的,到我这里不见得一定也是合格的,我得再检查才行。若是本地的小经销商到本地的市场管理部门举报一下,必定会让这个窜货的经销商吃不了兜着走的。 第二,在窜过来的货中,配套的赠品或是其他商品是否到位?窜货一般不会连着赠品窜,若是本地的小经销商把这个信息点放大,就将导致窜货过来的经销商难以用正常价格进行货物销售。 第三,现在有很多厂家针对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产品策略,那么,这窜过来的货是不是为其他市场所生产的?若是存在产品适用性和等级低于现有本地市场销售的正品,那么,在性价比上则降低不少,这个信息点扩散出去,又会影响到产品的销售。 通过以上这些方面的攻击,将在很大程度阻碍窜过来的货无法正常销售出售,也就没法变现,那这窜货的经济意义就实现不了,也就失去了再次窜货的信心了。 还有一种窜货行为是因为报复,许多人把在许多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都能让自己憋上一肚子闷气,非得找机会把这口闷气给出了,哪怕出点钱损失点利益也在所不惜。如果被窜货经销商曾在某个场合和时期,因为经济利益或是感情利益得罪了窜货经销商,对方为图出口气,或是挽回些什么东西,整出这些窜货来,以图一时之快,这种情况,硬顶下去没多少用,得要主动示和。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国人好面子,这口气咽不下,那口气也咽不下,什么事情都要个说法,不管有理没理都要。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光是表面上的示好只是一个方面,还得有其他手段,美国有位总统说的好,说话要温柔,但手里要有大棒。你还得通过一些事例证明,你也具备反窜货的能力,只不过你想和平处理这件事,不愿意把事情闹大而已。 当然了,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预防,从预防的角度来解决窜货问题,因为,只要在做生意,这个窜货问题一直会发生,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对于当前已经出现的窜货问题,不赶紧设法处理,不制造点影响出来,难免以后还得再次出现。 他串你也串,以串对串。别人串货说明你拿货的价格过高,你也想办法去拿到低价货吧 国内厂家对小型经销商实际上当成他的一个客户 ,对经销商的市场保护其实是保护不了,这是现实的,只有把您的客户做到位,把市场做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会保护了。 一、查清来源,掌握证据; 二、及时向厂商反映; 三、向一、二级经销商反映,防止业务员个人行为; 四、给予威胁(一、二级经销商更怕窜货); 五、想办法壮大自己。
C. 经销商的困惑
经销商还将存在很长的时间,毕竟市场还是需要大量的经销商去开垦的。厂商和经销商永远都处于博弈中
D. 批发商到底属于分销商还是经销商
代理商:代理商是和经销商截然不同的概念。代理是代企业打理生意,不是买断企业的产品,而是厂家给额度的一种经营行为,货物的所有权属于厂家,而不是商家。他们同样不是自己用产品,而是代企业转手卖出去。所以“代理商”,一般是企业指,赚取企业代理佣金的商业单位的。
分销商:随着批发概念的落伍,时髦的概念是分销。所谓的分销是分着来销。可见在销售的过程中,已经考虑到了下家的情况,不是盲目销售,而是有计划地销售,商家有服务终端的概念。分销和批发是相对的,是从管理和计划的角度上,对商家的定义。所以“分销商”,一般是企业,用来俯福碘凰鄢好碉瞳冬困说有服务终端意识的行商。
经销商:经销商是指,拿着钱,从企业进货,他们买货不是自己用,而是转手卖出去,对于他们只是经过手,再销售而已,他们关注的利差,而不是实际的价格。企业对他们不是赊销,而是收到了钱的。这个商是指商人,也就是一个商业单位。所以“经销商”,一般是企业,用来说从企业拿钱进货的商业单位的。
零售商:零售就是一个一个地销售,而不是象批发商那样,一批一批地销售。所以"零售商",一般是企业,用来说商店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E. 我是一个批发商,遇到一个无赖经销商,怎么办
生意
重在诚信
诚信其实不光是看人品
最关键的还是有法律依据地办事
合同、签名单据摆在哪
这就是诚信的底线
无奸不商
不无道理
不守信的生意能做吗
F. 请问生产商 代理商 经销商 分销商 批发商 他们有什么区别 他们的先后流程 还有就是他们是如何挣钱的谢谢
生产商就是厂家喽
代理商是指拿到一个商品某个地区的销售渠道。一般是指那些赚取企业代理佣金的商业单位。
分销商是指在代理商的手里拿到的商品的商家。一般是指那些有服务终端意识的行商。
经销商是指在代理商、分销商手里拿到商品的商家。他们是有物权的。
批发商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渠道中一次性买断几种商品达到前所未有的低价,然后自己经营销售。一般是指没有服务终端意识的坐商。具体点的话就是下面
加盟商是指在厂家承认的情况下、由厂家管理、销售本厂家的商品。
一、
1.代理商可以是代理单一品牌或多个品牌。
2.分销商一定是代理众多品牌,比如世平分销,龙临分销。
3.经销商是个比较笼统的称谓,包括代理商,分销商还有单纯的贸易商(不从原厂拿货而是从其他渠道)。
二、代理商是分销商也是经销商,但是分销商和经销商不一定是代理商。分销商和经销商没什么区别。
三、分销是一个销售方式概念.分销商是一个中转站,一个制造企业将产品委托中转站销售.代理商是受制造企业授权在一定区域时间终端等进行销售.经销商类似于贸易商,自由贸易。
四、分销商广义上包括代理商经销商;代理商与经销商存在是否获得授权.当然,代理商也有分较多性质代理.。
五、主要从产品所有权上区分:经销商对产品有所有权;代理商一般没有所有权,只收取佣金。分销商一般只做渠道不做终端。
六、分销商 得到原厂授权,销售全线产品,代表厂家处理业务经销商 能够在原厂拿到货的贸易商,没有得到原厂授权,原厂也不会返利代理商 得到原厂授权,销售部分产品,原厂会返利之类代理商在国外有的也叫分销商。代理商的支持者是原厂(对于单个品牌存在唯一),我们一般理解的分销商和经销商是整和市场资源,为客户服务,多个点的支持!
七、主要从产品所有权上区分:经销商对产品有所有权;代理商一般没有所有权,只收取佣金。分销商一般只做渠道不做终端
八、经销商分为普通经销商和特约经销商。前者无限制就和外面的普通日用品一样没有限制,而后者则和大的代理商或厂家有某些在销售额,产品价格等方面的特别约定。 分销商介于代理商和经销商之间。代理商是指某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由生产厂家授权在某一区域有资格销售该产品的商家。它分为地区级、国家级、省市县级等,又分为独家代理,总代理,分级代理,所有代理商家都有相应的特权,代理级别低的原则上由高一级的代理商管理。
因为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不存在具体的流程
G. 不小心微信成为别人的经销商 怎么退出
是的,那就挂着好了,不去介绍推广产品
H. 差价获利商品不足10%,为什么经销商还不倒下
如何砍价,可以说是大多数人在购车前都必须想好的问题,毕竟对于汽车这种大宗商品而言,砍价幅度高达几万块也是相当正常的事,这里省下的钱已经足够补贴购车时的额外支出费用。而从另一个维度来看,之所以那么不遗余力地去砍价,主要是我们潜意识中都认为经销商能够通过卖车挣钱,砍价的目的是为了让经销商给出更多优惠,为自己带来更多实惠。但事实上,经销商卖车真的如此挣钱吗?
5月29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了汽车经销商对整车企业满意度年度调研报告。此报告内容主要分析2019年里汽车经销商的生存和经营环境。报告指出,在2019年里,有47.6%的汽车经销商处于亏损经营状态,从整体来看依旧不容乐观,这也表明了目前汽车经销商所处的环境依旧险峻。
据报告中的调研数据显示,有70.3%的经销商表示其代理的主要产品售价低于厂家的批发价格,有55.2%的经销商表示其代理的产品里,能通过差价获利的产品不足10%。而在众多的经销商中,仅有9.5%的经销商有超过一半的商品能够获利。在利润方面,有6.8%的汽车经销商在2019年亏损500万元以上,35.0%的经销商亏损100万元以上;仅有11.3%的经销商盈利500万元以上。
由此可见,如果仅仅是通过卖车,经销商是无法支撑其正常运营的,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冷门的品牌而言,其产品本身的销量已经愈发惨淡,更别说从售车上获取更多的利润,甚至有35%的经销商表示,新车销售亏损3%以上。而相对的,一些较为热门的高端品牌经销商则成为了少数的能通过销售获利的经销商,例如保时捷、雷克萨斯及日系品牌就有着较强的盈利能力。既然经销商的经营情况如此恶劣,为何它们还能够继续经营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经销商卖车并非只能通过与消费者交易从中获利,经销商销售汽车还能从厂家方面收取返点,这就是经销商的另一部分收入。但实质上,这些返点也可能会有一部分成为给消费者的优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返点是需要汽车售出后,经销商才能从厂家方面获取,而且销售汽车还存在一个库存车的问题,一辆新车一旦成为了库存车,其价值也会进一步降低,这就意味着新车售出的节奏越快,经销商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尤其是对于一些走量的车型而言,虽为薄利多销,但这笔利润更多的还是源于返点。与此同时,经销商为了能够获得返点,甚至会给出比批发价更低的价格,相当于将目前的亏损抵消一部分返点,以此给消费者更大的优惠幅度,目的就是尽快售出新车。
但当然了,也并非是所有的经销商都能挣到这些返点,有些相对冷门的品牌经销商,甚至会将大部分返点也让给消费者,吸引更多的客户。此时或许有人会问了,连返点都不要,这种经销商还能经营下去?答案是肯定的。
据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经销商单店汽车平均销量为995辆,新车平均销量为912辆。如果按上面所说的情况,这近千的汽车销量里大部分都是只挣吆喝不挣钱。但实际上,经销商获利的重点是新车销售时的一些捆绑价值,例如我们常见的汽车保险,现在大部分4S店都会提出,如果要更大幅度的优惠,就需要在店里买保险,而店里的保险价格一般都会比自行购买的成本更高,经销商赚的就是这部分差价。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购车项目,例如入库费、出库费、精品、上牌费等等,都是经销商获利的手段。而这些费用的高低,就看这家经销商所代理品牌的品牌实力能支撑起多大的额外购车费用。当然,还有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售后保养费用,我们都知道在店保养的价格远比路边的维修厂要高,这部分利润也是经销商的主要收入。而且在店保养的保养记录将成为二手车售卖的参考重点,因此大部分车主都需要到店保养,经销商就是从这一途径获取更多利润。
卖车就很挣钱?这对于汽车还未普及的那个年代而言或许是对的,但对于如今这个年代来说,汽车品牌千百家,其旗下的经销商更是数不胜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让利显然是最吸引消费者的售车途径,再加上最近几年国内汽车市场萎靡,新车销售所带来的利润空间是越来越小,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冷门品牌在最近几年里频频爆发出经营危机的重点所在。但当然,对于消费者的我们来说,优惠才是硬道理,在购车时多跑几家店进行比价,进一步降低购车成本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I. 我被朋友忽悠成为经销商,现在我要退出,说不好退,我该怎么办
通过法律途径,找律师问问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