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个园的竹子品种
您好,扬州百问 知道团队为您解答!
个园拥有扬州规模最大的竹子,因为竹文化底蕴丰厚而闻名。个园可观赏的竹子种类为45种,株数过万,个园竹子的种类最多的时候达到60多种,有些竹子因不适应天气和土壤环境自然死去,同时移栽来的竹子不断扩张,个园面积有限,在清除老竹子后就没有新增补齐,而存活下来的竹子已适应扬州环境,成为扬州竹子了。
个园45种竹子名录
乌哺鸡竹 桂竹 黄秆乌哺鸡竹 菲白竹 毛毛竹 黄槽竹 篌竹 黄条金刚竹 鹅毛竹 凤尾竹 毛鞘箬竹 平竹 光叶唐竹 螺节竹 早竹 少穗竹 斑苦竹 水银竹 红竹 小琴丝竹 四季竹 罗汉竹 黄槽石绿竹 金镶玉竹 长叶苦竹 孝顺竹 紫蒲头石竹 辣韭矢竹 花哺鸡竹 石绿竹 水竹 方竹 短穗竹 淡竹 翠竹 满山跑 黄金间碧玉 龟甲竹 高节竹 铺地竹 曙筋矢竹 大明竹 斑竹 花毛竹 福建茶秆竹等等。
个园竹子之最
最贵的竹:龟甲竹。龟甲竹原产于墨西哥热带雨林,因外表酷似龟甲而得名,不耐寒,在扬州并不多见,每株价格在两三千元左右。
最矮的竹:菲白竹。菲白竹除了在一些景区种植外,还用于盆栽,一些花鸟市场就有售。
最感人的竹:斑竹。斑竹又称湘妃竹,《博物志》载,“舜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以涕挥竹,竹尽斑。”
最讲孝道的竹:孝顺竹。孝顺竹中间是母竹,四周是子竹,子竹将母竹团团围住,成“众子抱母”之形。
❷ 中泰乡的苦竹产业
中泰乡铜岭桥村山地低丘缓坡,土层深厚,土地肥沃,适宜于杂竹的生长,全村现有杂竹306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7%。全村竹类收入达300多万元,人均2500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65%。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4万元。一株2?20元的苦竹,经再加工制成竹笛后,身价涨了十多倍,可达到24元。当地所产苦竹经霜,阴干存放三年,可用于制竹笛,竹箫等乐器,是全国制竹同类产品的最好原料。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泰苦竹用于笛、箫、胡、笙生产,成为中国民族乐器的主要产地。2006年苦竹加工收入已逾3000万元。一支竹笛的销售价也从一般的5—6元,上升到50—60元,高的在300元以上。而连片种植的万亩茶园,经过培育、提高炒制质量,申报品牌,也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引进了白茶品种,生产优质白茶,茶农收入大幅增长。
中泰乡主产米、茶、竹、花卉苗木,山林经济特色浓厚。全乡苦竹面积2.8万亩,创建有全国唯一的“苦竹种质资源库”,成为国家级苦竹定向培育标准化示范区,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苦竹之乡”。通过苦竹加工生产的民族乐器“灵声牌”、“敦煌牌”、“苏东牌”竹笛、萧、尺八、葫芦丝等乐器蜚声国内外,深受民乐演奏家蒋国基、俞逊发、张维良等青睐。全乡有9000多亩名优茶基地,洞霄宫牌白茶远销韩国。2008年农业产值年收入达一个多亿。
铜岭桥村通过这些大户的带动,使全乡原竹购销在1万吨以上,产品有笛箫、竹杆圆珠笔、天竹筷、书架、屏风、标枪、绞棒、毛笔杆、沙棍、标杆、大棚、中棚、卷布棒。大部分产品畅销全国及港台地区,光提供给绍兴轻纺市场的卷布棒每年就达2000吨。铜岭桥的杂竹不仅吹出了优雅的笛声,而且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富了一方百姓,更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益,茫茫竹海、山清水秀,玉遥牌天然泉水就取源于铜岭桥仙洞坞的茫茫竹林深处。
❸ 董雪华的笛子制作经历
浙江余杭的铜岭桥盛产苦竹。苦竹是白竹的一种,它质地坚硬,内径统一。与其它品种的竹子所不同的是,苦竹的竹节通常是一整节的,因此自古以来便被认为是制作竹笛的上等材料。上海、苏州等扛南的民族乐器厂以及国内的制笛人都慕名去铜岭桥采购竹材。据说明清时代,铜岭桥苦竹制作的竹笛曾作为贡品被送进宫廷。
铜岭桥不仅盛产苦竹,还是有名的竹笛之乡,如今当地已有40多家竹笛制作作坊,灵声乐器厂就是这40多家竹笛制作工厂中规模最大的一家。该厂继承传统工艺,选用上等苦竹,竹笛从音准、音质、外观都深得行家赞誉,声名远播。
在北京莲花桥附近的一片小区里,记者采访了灵声乐器厂驻京办事处负责人董雪华。董雪华年方三十,既是办事处负责人,也是制作竹笛的技师,他的办事处其实就是制作高档竹笛的作坊。之所以在北京建立办事处,他解释说:“无论北方的还是南方的笛子专业演奏人士都比较喜欢用白竹的竹笛,而白竹制笛恰恰是北方地区的空白”。精明的董雪华正是看好这一潜在的市场,因而才将白竹制笛技艺带人北京。这样即可以扩大“灵声”竹笛在北方地区的声望,还便于自己能与北京及北方地区的演奏家们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使产品能够直接面向市场,有的放矢。自董雪华的乐器作坊办到北京后,大大方便了北京的专业演奏人士,他们经常上门随意挑选自己称心的竹笛。在他的办事处兼制笛作坊中,几乎都是中高档的竹笛。他告诉记者,这里所有的竹笛都是从老家铜岭桥挑选出来的最高档的材料运到北京进行精加工的。
董雪华虽然才30岁,但制作笛箫却也有12个年头了。18岁时,他就向上海的制笛名家周林生学习制笛技术。在学习的同时,守着老家铜岭桥上好的竹材,董雪华也办起了一个制笛小作坊。“近水楼台先得月嘛,我可以向本地的乡亲买到最高档的竹子。当然我的起点比较高”。所谓高起点就是他在周林生老师的介绍下,认识了江南一批专业笛子演奏人士,通过这些专业演员的指点和帮助,董雪华在制笛的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制笛技艺不断提高。“跟演奏家接触,对我帮助很大,因为他们最了解笛子,可以直接听到一些反馈,使我能直接改进不足”,董雪华深有感触地说。
在多年的实践中,董雪华积累了许多经验,他说,制作笛子的关键是音准。因为竹子是天然长成的材料,竹子的内径有圆有扁、有大有小,大头与小头的内径与外径也不同,故内径不宜用人工将它加工到理想的尺寸。如果非要加工内径的话,则必须把竹子内径里的一层坚硬的竹壁去掉,但那样制成的竹笛所发出的声音就会发干、发空,达不到好的音色效果。因此一支好的竹笛,只能寻找天然内径匹配的竹子来制作。“我选择内径、外径尺寸相符合的材料制作竹笛,这样音律就会准确”,董雪华经过长期大量的实践,对制笛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关于竹笛的音色,他说,这要取决于材料的好坏以及加工制作的方法,比如笛孔的大小、斜度、内外径的比例等等。竹壁太厚了声音发闷,太薄了声音则发飘。一般音色好的笛子,竹壁不薄不厚,多采用有分量的经年老竹,这样的竹材制成的笛子音色就能够统一,以4-5年竹龄的竹子为制笛材料最为适宜。董雪华说,制笛的竹材一般应干燥两年以上,自然风干,这样的竹子制成笛子后音色好,还不易干裂。“自然风干的竹子也有水分,因此在烤竹子时,火候必须掌握好,不能烤得太干,又不可里面存留太多水分,这样的竹子制成竹笛后音色圆润”。当提到笛子的音高问题时,他说,因为一年四季气候温度相差很大,管乐随着气温的高低变化,音高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北方的音高与南方的音高大不一样。董雪华根据他的老师周林生的制笛理论数据来制作竹笛,制作出了演奏家专门要求的音高,得到了许多演奏家的认可和好评。在董雪华北京的制笛作坊里,有许多品种的乐器,其中有带白色竹皮不刷漆的笛子,带着天然质朴的气质,还有高、中档的箫、排箫、口笛、带根南箫、接口笛和不接口笛等品种。他的工厂有专门加工制作铜口的技术人员,能够比较精确地制作出与竹材内径相符合的接口笛。董雪华说,如果接口笛与内径不相符,八度音很容易不准,高音还容易出现怪音。董雪华制作的笛子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一支笛子上面都刻有不同的唐诗、绝句,既是古朴的装饰,又使竹笛显示出高雅的艺术品味,其中还有许多刻写着“五邦子”等著名笛子曲名的竹笛。五邦子是北派笛子大师冯子存写的曲名。几年前,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纪念冯子存95周年音乐会时,一些书法家将冯先生创作的一些曲名撰写成书法加以展示,而董雪华却将书法家写的曲名刻在了竹笛上以作为对一代笛子大师的纪念。从那以后,这一做法竟形成了董雪华的制笛特色,收到了很好的反响。2001年,董雪华还制作了一支3米多长的加键笛子,一个人也可以演奏,扩大了笛子低音部的音域,此笛后被武警文工团的刘华男看中,并多次用这支巨笛演出,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董雪华告诉记者,在老家铜岭桥的灵声乐器厂现在由他父亲负责,工厂里有20多个技术工人。为了保证质量,乐器厂还聘请制笛专家周林生、著名笛子演奏家蒋国基、戴亚、音乐理论专家屠式埔做该厂的技术顾问。董雪华透露,家里近年还承包了 20余亩的竹林,但仍然满足不了工厂的需要,仍需要十几个懂竹材的工人直接上山挑选优质竹材。他告诉记者,他们乐器厂每年生产近3万支竹笛,半数以上出口,竹笛遍布全国及东南亚地区。
董雪华的灵声乐器厂制作的竹笛为许多笛子演奏家所喜爱,已故著名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先生曾为灵声乐器题词:“为弘扬民族音乐共同奋斗”;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笛子演奏家戴亚的题词是:“灵声乐器奏出华夏之声”。几年前,董雪华还与著名笛子演奏家蒋国基合著丁一本有关笛子入门教材。他向记者透露,打算制作和开发新的乐器品种。相信董雪华与他的灵声乐器厂将为民族乐器的发展与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❹ 中泰街道的苦竹产业
中泰街道铜岭桥村山地低丘缓坡,土层深厚,土地肥沃,适宜于杂竹的生长,全村现有杂竹306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7%。全村竹类收入达300多万元,人均2500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65%。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4万元。一株2?20元的苦竹,经再加工制成竹笛后,身价涨了十多倍,可达到24元。当地所产苦竹经霜,阴干存放三年,可用于制竹笛,竹箫等乐器,是全国制竹同类产品的最好原料。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泰苦竹用于笛、箫、胡、笙生产,成为中国民族乐器的主要产地。2006年苦竹加工收入已逾3000万元。一支竹笛的销售价也从一般的5—6元,上升到50—60元,高的在300元以上。而连片种植的万亩茶园,经过培育、提高炒制质量,申报品牌,也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引进了白茶品种,生产优质白茶,茶农收入大幅增长。
中泰街道主产米、茶、竹、花卉苗木,山林经济特色浓厚。全乡苦竹面积2.8万亩,创建有全国唯一的“苦竹种质资源库”,成为国家级苦竹定向培育标准化示范区,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苦竹之乡”。通过苦竹加工生产的民族乐器“灵声牌”、“敦煌牌”、“苏东牌”竹笛、萧、尺八、葫芦丝等乐器蜚声国内外,深受民乐演奏家蒋国基、俞逊发、张维良等青睐。全乡有9000多亩名优茶基地,洞霄宫牌白茶远销韩国。农业产值年收入达一个多亿。
铜岭桥村通过这些大户的带动,使全乡原竹购销在1万吨以上,产品有笛箫、竹杆圆珠笔、天竹筷、书架、屏风、标枪、绞棒、毛笔杆、沙棍、标杆、大棚、中棚、卷布棒。大部分产品畅销全国及港台地区,光提供给绍兴轻纺市场的卷布棒每年就达2000吨。铜岭桥的杂竹不仅吹出了优雅的笛声,而且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富了一方百姓,更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益,茫茫竹海、山清水秀,玉遥牌天然泉水就取源于铜岭桥仙洞坞的茫茫竹林深处。
❺ 贺州市哪里有人收苦竹
菜市批发市场。。
❻ 有大量需要3米4米木竹,大量需要松花竹扫把和苦竹扫把的吗
产地是哪里?我需要松花竹,做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