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四级大豆油
2003年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GB1535-2003《大豆油》新标准,2004年5月1日起实施。后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同意,将实施日期延迟至2004年10月1日。从实施之日起,大豆油国家标准以新标准GB1535-2003《大豆油》代替了标准GB1535-1986《大豆油》。
新标准将压榨成品大豆油、浸出成品大豆油按质量指标由高到低分四个等级,四级等级最低。不再以色拉油等表示等级。新标准实行了条款强制,酸值、过氧化值、溶济残留等指标被列为强制性指标。大豆油不得掺有其它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
新标准还规定必须在食用油产品外包装上标明生产工艺是压榨还是浸出,原料产于哪个国家,是不是转基因原料。
新标准实行后,小包装桶装油一看产品的标签,就可以明确的知道产品的品种、质量等级、加工方式、原料来源等消费者关心的指标。消费者能够做到明明白白地消费。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还买散装油。那么,购买各种形式包装的大豆油时,怎样才能鉴别出大豆油的优劣来?这里告诉你一些简便易行的鉴别方法:
一看色泽。一、二级大豆油为微黄或无色,三、四级大豆油为黄色或棕黄色。
二看透明度。合格的一、二级大豆油应澄清、透明。
三看有无沉淀物。合格的大豆油无悬浮物、无沉淀物。
四闻、尝。合格的一、二级大豆油无气味,口感良好。三、四级大豆油具有大豆固有的气味、滋味,无异味。
㈡ 一级大豆油我四级大豆油一吨有多少价差
看当地行情,不是固定的。只能给你一个参考数,这个参考数就是豆油精炼的成本加上利润,一级油和四级油的差价至少在400元/吨。
㈢ 大豆油分为四级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一是根据《化工标准名词术语》的规定,对专业名词术语进行了规范,统一定义和表述。二是采取了条文强制的形式,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限定了食用油质量的基础等级指标;增加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条款。三是重新明确产品分类的等级,根据产品的用途、加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的不同,将油脂产品分为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又分为压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压榨、浸出成品大豆油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4个质量等级;四是对部分指标,即特征指标,质量指标,卫生指标,其他(掺伪试验)进行了调整。“特征指标”中的项目和指标值的设定,等同采用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这样既有利于与国际标准接轨,也可为植物油掺伪试验提供参考;“质量指标”中原油共设6个项目,包括:气味、滋味,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压榨、浸出成品大豆油共设12个项目,包括:色泽,气味、滋味,透明度,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加热试验,含皂量,烟点,冷冻试验和溶剂残留量。
《大豆油》2003标准
《大豆油》2003标准
gB 1535-2003 大豆油
GB 1535-2003 代替 GB 1535-1986 2003-11-11发布 2004-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油的术语和定义 、分类、 质量要求 、 检验方法及规则、 标签、 包装 、 贮存和运输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压榨成品大豆油、浸出成品大豆油和大豆原油。
大豆原油的质量指标仅适用于大豆原油的贸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2760 食品添家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524 植物油脂检验 扦样、分样法
GB/T 5525-1985植物油脂检验 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法
GB/T 5526 植物油脂检验 比重测定法
GB/T 5527 植物油脂检验 折光指数测定法
GB/T 5528 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法
GB/T 5529 植物油脂检验 杂质测定法
GB/T 5530 动植物油脂 酸价和酸度测定(B/T 5530-1998,eqv ISO 660:1983)
GB/T 5531 植物油脂检验 加热试验
GB/T 5532 植物油碘价测定 (GB/T 5532-1995,eqv ISO 3657:1977)
GB/T 5533 植物油脂检验 含皂量测定法
GB/T 5534 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 (GB/T 5534-1995,eqv ISO 3961:1989)
GB/T 5535 植物油脂检验 不皂化物测定
GB/T 5538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 (GB/T 5538-1995,eqvISO 3960:1977)
GB/T 5539 植物油脂检验 油脂定性检验
GB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
GB/T 17376 动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醇制备(GB/T17376-1998, eqvISO 5509:1978)
GB/T 17377 动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醇的气相色谱分析(GB/T 17377-1998,eqvISO 5508:1990)
GB/T 17756-1999 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标准.
3.1 压榨大豆油 pressing soya bean oil
大豆经直接压榨制取的油.
3.2 浸出大豆油 solvent extraction soya bean oil
大豆经浸出工艺制取的油.
3.3 转基因大豆油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soya bean oil
用转基因大豆制取的油.
3.4大豆原油 crude soya bean oil
未经任何处理的不能直接供人类食用的大豆油
3.5 成品大豆油 finished proct of soya bean oil
经处理符合本标准成品油质量指标和卫生要求的直接供人类食用的大豆油
3.6 折光指数 refractive index
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油脂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值.
3.7 相对密度 specific gravity
20℃植物油的质量与同体积20℃蒸馏水的质量比值。
3.8 碘值 iodine value
在规定条件下与100g油脂发生加成反应所需的碘的克数。
3.9 皂化值 saponification value
皂化1g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3.10 不皂化物 unsaponifiable matter
油脂中不与碱起作用、溶于醚、不溶于水的物质,包括甾醇、脂溶性维生素和色素等。
3.11 脂肪酸 fatty acid
脂肪族一元羧酸的总称,通式为R-COOH。
3.12 色泽 colour
油脂本身带有的颜色。主要来自于油料中的油溶性色素。
3.13 透明度 transparency
油脂可透过光线的程度。
3.14 水分及挥发物 moisture and volatile matter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油脂中所含的微量水分和挥发物。
3.15 不溶性杂质 insoluble impurity
油脂中不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的物质。
3.16 酸值 acid value
中和1g 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3.17 过氧化值 peroxide value
1kg油脂中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
3.18 溶剂残留量 resial solvent content in oil
1kg 油脂中残留的溶剂毫克数。
3.19 加热试验 heating test
油样加热至280℃时,观察有无析出物和油色变化情况。
3.20 冷冻试验 refrigeration test
油样置于0℃恒温条件下保持一定的时间,观察其澄清度。
3.21 含皂量 saponified matter content
经过碱炼后的油脂中皂化物的含量(以油酸纳计)
3.22 烟点 smoking point
油样加热至开始连续发蓝烟时的温度。
4 分类
大豆油分为大豆原油和压榨成品大豆油、浸出成品大豆油三类。
5 质量要求
5.1 特征指标
折光指数n40 :1.466-1.470
相对密度d2020:0.919-0.925
碘值(I)/(g/100g):124-139
皂化值(KOH)/(mg/g):189-195
不皂化物/(g/kg):≤15
脂肪酸组成/(%):
十四碳以下脂肪酸 ND-0.1
豆蔻酸 C14:0 ND-0.2
棕榈酸 C16:0 8.0-13.5
棕榈-烯酸 C16:1 ND-0.2
十七烷酸 C17:0 ND-0.1
十七碳一烯酸 C17:1 ND-0.1
硬脂酸 C18:0 2.5-5.4
油酸 C18:1 17.7-28.0
亚油酸 C18:2 49.8-59
亚麻酸 C18:3 5.0-11.0
花生酸 C20:0 0.1-0.6
花生一烯酸 C20:1 ND-0.5
花生二烯酸 C20:2 ND-0.1
山嵛酸 C20:0 ND-0.7
芥酸 C20:1 ND-0.3
木焦油酸 C24:0 ND-0.5
注1:上列指标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CODEXSTAN 210-1999《制定的植物油法典标准》的指标一致。
注2:ND表示未检出,定义为0.05%。
5.2 质量等级指标
5.2.1 大豆原油质量指标见表1。(见后)
附:表1 大豆原油质量指
项目质量指标
气味、滋味具有大豆原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
水分及挥发物/(%) ≤0.20
不溶性杂质/(%) ≤020
酸值(KOH)/(mg/g)≤4.0
过氧化值/(mmol/kg) ≤7.5
溶剂残留量/(mg/kg)≤100
注:黑体部分指标强制
5.2.2 压榨成品大豆油、浸出成品大豆油质量指标见表2。(见后)
5.3 卫生指标
按GB 2716、GB 2760 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4 其他
大豆油不得掺有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
6 检验方法
6.1 透明度、气味、滋味检验:按GB/T 5525-1985中的第1章、第3章执行。
6.2 色泽检验:按GB/T 5525-1985中的第2章执行。
6.3 相对密度检验:按GB/T 5526执行。
6.4 折光指数检验:按GB/T 5527执行。
6.5 水分及挥发物检验:按GB/T 5528执行。
6.6 不溶性杂质检验:按GB/T 5529执行。
6.7 酸值检验:按GB/T 5530执行。
6.8 加热试验:按GB/T 5531执行。
6.9 碘值检验:按GB/T 5532执行。
6.10 含皂量检验:按GB/T 5533执行。
6.11 皂化值检验:按GB/T 5534执行。
6.12 不皂化物检验:按GB/T 5535执行。
6.13 过氧化值检验:按GB/T 5538执行。
6.14 冷冻试验:按GB/T 17756-1999 附录A执行。
6.15 烟点检验: 按GB/T 17756-1999 附录B执行。
6.16 溶剂残留量检验: 按GB/T 5009.37执行。
6.17 油脂定性试验:按GB/T 5539执行。以油脂定性试验和大豆油特征指标(5.1)作为综合判定依据。
6.18 脂肪酸组成检验:按GB/T 17376-17377执行。
6.19 卫生指标检验:按GB/T 5009.37执行。
7 检验规则
7.1 抽样
大豆油抽样方法按照GB/T 5524的要求执行。
7.2 出厂检验
7.2.1 应逐批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7.2.2 按本标准5.2的规定检验。
7.3 型式检验
7.3.1 当原料、设备、工艺有较大变化或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均应进行型式检验。
7.3.2 按本标准第5章的规定检验。
7.4 判定规则
7.4.1 产品未标注质量等级时,按不合格判定。
7.4.2 产品的各等级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时,即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8 标签
除了符合GB7718 的规定及要求之外,还有以下专门条款:
8.1 产品名称
8.1.1 凡标识“大豆油”的产品均应符合本标准。
8.1.2 转基因大豆油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标识。
8.1.3 压榨成品大豆油、浸出成品大豆油要在产品标签中分别标识“压榨”、“浸出”字样。
8.2 原产国
应注明产品原料的生产国名。
9 包装、贮存和运输
9.1 包装
应符合GB/T 17374 及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9.2 贮存
应贮存于阴凉、干燥及避光处。不得与有害、有毒物品一同存放。
9.3 运输
运输中应注意安全,防止日晒、雨淋、渗漏、污染和标签脱落。散装运输要有专车,保持车辆清洁、卫生。
(本标准5.2中的表1、表2的部分指标、5.4和第7章、第8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㈣ 大豆油等级划分哪级是最好的
大豆油等级划分一级是最好的。一级大豆油是等级为一级的优质大豆油,是质量标准最高的大豆油,它的精炼程度最高,其中的杂质和残留最少,更能保障我们的健康。
一级大豆油,制取方式也是有差别的,现在市场上的大豆油主要以压榨和浸出两种方式来制取,压榨是大豆油厂家用物理的方式对大豆进行制取大豆油,浸出是通过化学方式对大豆进行制取大豆油。
这两种制取方式各有利弊,压榨制取的大豆油量较少,浸出的大豆油制取的大豆油出油率比压榨的要多,但浸出的大豆油中会含有一定的化学制取物残留。
大豆油的优缺点:
优点:大豆油中以亚油酸占绝对优势,含有少量α-亚麻酸,饱和脂肪酸非常少。亚油酸对减少心脏病风险作用有限,但α-亚麻酸较为有益。
临床营养实验证实,引发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除了高量胆固醇外,其他两种因素就是高血压及血管栓塞,亚麻酸恰好可减少这两种因素。大豆油维生素E较为丰富,淡黄色来自于少量的胡萝卜素。
缺点:由于亚油酸和亚麻酸都不耐热,亚麻酸尤其怕热,煎炸或反复受热之后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十分有害。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大豆油国家质量标准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大豆油宜炖煮 国人健康吃油指南
㈤ 四级大豆油是劣质油吗
2004年5月1日起实施《大豆油》(GB1535-2003)新标准。成品豆油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质量等级,分别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二级油。
大豆色拉油是以前的国家标准相当于现在国家标准中的一级大豆油。毛油是指大豆经过浸出法或压榨法得到油,在国家标准中叫原油。毛油不能直接食用。毛油经过水化脱胶,真空脱溶,干燥后叫四级大豆油。
四个等级的区别和标准如下:
压榨成品大豆油、浸出成品大豆油质量指标 GB 1535-2003
质量指标
1色泽
(罗维朋比色槽25.4mm)≤
一级 ——
二级 ——
三级 黄70 红4.0
四级 黄70 红6.0
(罗维朋比色槽133.4mm)≤
一级 黄20 红2.0
二级 黄35 红4.0
三级 ——
四级 ——
2气味、滋味
一级 无气味、口感好
二级 气味、口感良好
三级 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
四级 *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
3透明度
一级 澄清、透明
二级 澄清、透明
三级 ——
四级 ——
4水分及挥发物(%)≤
一级 0.05
二级 0.05
三级 0.10
四级 *0.20
5不溶性杂质(%)≤
一级 0.05
二级 0.05
三级 0.05
四级 *0.05
6酸值(mgKOH/g)≤
一级 *0.20
二级 *0.30
三级 *1.0
四级 *3.0
7过氧化值(mmol/100g)≤
一级 *5.0
二级 *5.0
三级 *6.0
四级 *6.0
8加热试验(280℃)
一级 ——
二级 ——
三级 无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的增加小于0.4
四级 *微量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4.0,蓝色值增加小于0.5
9含皂量(%)≤
一级 ——
二级 ——
三级 0.03
四级 ——
10烟点(℃)≥
一级 215
二级 205
三级 ——
四级 ——
11溶剂残留量(mg/kg)
a浸出油
一级 *不得检出
二级 *不得检出
三级 *≤50
四级 *≤50
b压榨油
一级 *不得检出
二级 *不得检出
三级 *不得检出
四级 *不得检出
注1:划有“——”者不做检测。压榨油和一、二级浸出油的溶剂残留量检出值小于10mg/kg时,视为未检出。
注2:*号后面部分指标为强制。
注3:摘自国家标准GB1535-2003,以原件为准。
日常生活中,一些简便易行的鉴别方法:
一看色泽。一、二级大豆油为微黄或无色,三、四级大豆油为黄色或棕黄色。
二看透明度。合格的一、二级大豆油应澄清、透明。
三看有无沉淀物。合格的大豆油无悬浮物、无沉淀物。
四闻、尝。合格的一、二级大豆油无气味,口感良好。三、四级大豆油具有大豆固有的气味、滋味,无异味。
㈥ 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里面交易的豆油质量标准是国标四级还是其他什么等级
豆油期货合约交易品种大豆原油交易单位10 吨/手报价单位元(人民币)/吨最小变动价位2 元/吨涨跌停板幅度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合约月份1,3,5,7,8,9,11,12月交易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下午13:30~15:00最后交易日合约月份第10个交易日最后交割日最后交易日后第3个交易日交割等级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交割质量标准交割地点大连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 最低交易保证金合约价值的5% 交易手续费不超过6元/手交割方式实物交割交易代码Y上市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 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交割质量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大连商品交易所交割的豆油质量指标与分级标准。
1.2 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期货合约中所规定的大豆原油是指以大豆为原料加工的不能供人类直接食用的大豆油,产地不限。
1.3 本标准适用于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期货合约交割标准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堪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35 大豆油
SN/T 0798 进出口粮油、饲料检验 检验名词术语
GB 5537 植物油脂检验 磷脂测定法
3.术语和定义
3.1 含磷量:符合SN/T 0798中的相关规定。
3.2 其他术语和定义:符合GB1535中的相关规定。
4.质量要求
4.1 特征指标:符合GB1535中的相关规定。
4.2 质量等级指标: 项目质量指标气味、滋味具有大豆原油固有的气味、滋味,无异味水分及挥发物(%)≤0.20不溶性杂质(%) ≤0.20酸值(mg KOH/g)≤3.0过氧化值(mmol/kg)≤7.5溶剂残留量(mg/kg)≤100 含磷量(mg/kg) ≤200 4.3 卫生指标:按GB 1535中的规定执行。
4.4 其他:按GB 1535中的规定执行。
5.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
5.1 含磷量检验 按GB 5537执行。
5.2 其他:按GB 1535中的规定执行。
6.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大连商品交易所负责解释。
㈦ 大豆油通常是4级还是1级的啊
大豆油一级的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