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服装厂从某批发市场购买棉花用作生产布料,取得小规模纳税人从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
楼上回答有偏差。
“小规模纳税人”就是个体户的说法是错误的。小规模纳税人可能是个体户、一人有限公司、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各种企业组织形式里面的任何一种,它的相对概念是“一般纳税人”。这两个概念都是增值税管理条例里面提出的,它们之间的区分标准是:一是会计核算够不够健全;二是连续24个月的累计销售额(营业额)达没达到规定的标准。而且,小规模纳税人一旦转变为一般纳税人,是不能再变回去的。小规模纳税人直接缴纳3%的增值税,不允许抵扣进项税。一般纳税人视销售的商品种类不同,缴纳17%或者13%的增值税销项税(现在有新增的营改增企业视提供的服务不同交纳11%或者6%的增值税销项税),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经过认证后,票上所载的增值税进项税是允许从销项税中抵扣的。因此,开办一家中小型企业时,明智的做法是先测算一下到底是做小规模还是一般纳税人税负更低,社会上有大量的企业就是这么干的,为了让自己不成为一般纳税人,就控制销售额或者营业额一直达不到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
一般纳税人通常自己领用开具增值税发票,因此税务机关也不存在给一般纳税人代开发票。而小规模纳税人是不能领取增值税发票的,通常他自己对外开具的就是国税的定额发票或者机打发票,增值税3%。它在和一般纳税人做生意时,一般纳税人为了得到进项税做抵扣,通常会要求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个时候它自己无法开,只能找税务机关代开,开出来就是税率为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它自己开发票的税负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客户需求而开具了不同形式的发票而已。如果小规模纳税人找税务机关代开变成了17%的税率,税负飙升,试问哪个小规模纳税人还敢和一般纳税人做生意?
因此,综上所述,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定是为小规模纳税人代开的,其税率一定是3%。
❷ 一个批发商从某服装制造公司
(1)包中没有混入的M号衬衫的概率=7/50
(2)包中混入的M号衬衫不超过7的概率=(7+3+10+15+5)/50=40/50=4/5
(3)包中混入的M号衬衫超过10的概率=3/50
❸ 某服装厂生产一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144元,售价是200元.一位服装经销商订购了120件这种服装,并提出:
200-144=56(元),
原利润为:56×120=2×28×20×6,
降价1次后,利润为:54×126=2×27×21×6,
同理:降价3次后,利润为:50×138=2×25×23×6,
我们会发现中间的两个数和不变,而数值越来越接近,当其为24×24时,积最大,其后又逐渐远离,积值变小;
所以最大利润是:2×24×24×6=6912(元),
此时售出:24×6=144(件);
答:这个服装厂售出144件时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这个最大利润是6912元.
❹ 这个题答对了,我给40分,但必须要有过程哦
(1)1-(7+3+10+15+5+4+3+3)/50=4/5
(2)(7+3+10+15+5)/50=3/5
(3)(3+3)/50=3/25
❺ 某服装加工厂有工人54人,每人每天加工上衣8件或裤子10条,应怎样合理分配人数,才能使每天生产的上衣和裤
设:加工上衣的人数为x人 ,那么加工裤子的人数为(54-x)人
则:8x=10(54-x)
解得:x=30
所以加工裤子的人数为54-30=24(人)
答:加工上衣的人数为30人 加工裤子的人数为24人
❻ 某批发商以每件50元的价格购进800件T恤,第一个月以单价80元销售,售出了200件;第二
(1)第二个月销售单价40-X元,
第二个月销售量200+10X件,清仓时销售量800-200-(200+10X)=400-10X
(2)200×80+(80-X)(200+10X)+40(400-10X)=800×50+9000
-10X²+200X-1000=0
X²-20X+100=0
(X-10)²=0
X-10=0
X=10
降价为10元,则第二个月售价为80-10=70(元)
❼ 一个批发商从某服装制造公司够进了
解:(1)没有混入的M号衬衫的包数是7包,所以P(没有混入的M号衬衫)=
7
50
;
(2)混入的M号衬衫数不超过7的包数是40包,所以P(混入的M号衬衫数不超过7)=
40
50
=
4
5
;
(3)混入的M号衬衫数超过10的包数是3包,所以P(混入的M号衬衫数超过10)=
3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