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壯雄薄殼米宴怎麼樣
地處南海之濱的澄海鹽灶,自古生產加工一種潮汕獨特海味--薄殼米,顆粒鮮紅,肉質肥嫩,色香誘人,味美可口,營養豐富。飽享過鹽灶薄殼米的海內外食家都贊美不絕。以最傳統的手工製作,讓最具潮菜代表的薄殼米粒粒口齒留香。
❷ 薄殼的薄殼米的加工生產
薄殼味道鮮美、誘人饞涎,但個體小、內容物更小,加上外面有一對不能下肚的貝殼,不能一口吃它幾十顆幾百顆(薄殼「肉」小如黃豆,當可用「顆」形容),總想一下子吃個夠勁夠力才夠癮。這自然萌發出能否先將外面的貝殼去掉留下薄殼「肉」,再吃它一個滿口飄香的想法。但因個體太小,想大量加工取肉,人工剔取是不現實的。薄殼米的加工生產技藝就應運而生了。
加工薄殼米是一門古老的絕活。明清時期,潮汕地區的勞動人民就掌握了薄殼米的脫殼技藝。過去潮汕人在蓋新房挖地基,往往會挖到成堆成堆的埋在地下多年的薄殼殼,潮汕人還給它一個專門名稱「虱」(當然不是寄生在頭上的「虱」)。用它燒製成貝灰,還是沿海地區一種很好的建築材料呢。
雖然薄殼米的加工製作方式有老式打和新式打,即通過人工和機器來生產,但人們還是喜歡人工生產的薄殼米。加工薄殼米一般要經「脫凳」、「浸漂」、「煮沸」、「撈米」、「裝簍」等好幾道工序:「脫凳」——把一串串糾纏在一起的薄殼裝進盛滿清水的桶里,用竹製曲尺形的專用工具——「薄殼絞」,在桶里不停地繞圓圈攪拌,這樣薄殼就一顆顆的脫落下來,省去了人工摘薄殼的力氣和時間。「浸漂」——把脫去的「薄殼凳」的薄殼倒入灰缸浸去雜質。「煮沸」和「撈米」——水煮沸後將薄殼倒入鍋里,用特製大竹筅攪拌,同時把爐火壓一邊,讓一邊旺火一邊弱火,把浮在弱火一邊的薄殼「肉」,用笊籬撩上倒進爐灶上的大笊籬,加鹽鹵去水分雜質(也叫「過籬」)。「裝簍」——講撈起來的干凈薄殼「肉」裝進簍里即為成品——薄殼米。每100斤鮮薄殼可加工生產出10公斤左右的薄殼米。
現在薄殼米最出名的製作坊應該在汕頭市澄海區的鹽灶,這項技術據說是從潮州市饒平縣的汫洲傳過去的。
有了可即食的肥嫩鮮美的薄殼米,就可以烹調出很多特色佳餚,如:原味薄殼米、薄殼米炒飯、薄殼米糜、薄殼米烙、薄殼米秋瓜爽、香芋薄殼米卷、薄殼米竹筍煲、白灼薄殼米雞、酸甜薄殼米等,太多了。
剔去肉的薄殼殼,不僅可以燒成優質建築材料的貝灰,還可以磨粉加工成高級動物飼料添加劑呢。
❸ 在澄海薄殼米一般怎麼吃法
不就是炒?還有什麼吃法如果買熟的就直接吃了
❹ 澄海最有名一種美食是什麼
薄殼米 地處南海之濱的澄海鹽灶,自古生產加工一種潮汕獨特海味--薄殼米,顆粒鮮紅,肉質肥嫩,色香誘人,味美可口,營養豐富。飽享過鹽灶薄殼米的海內外食家都贊美不絕。
薄殼,又名海(蟲間),學名尋氏肌蛤,因殼薄故而稱為薄殼,屬貝類海產品,生長繁殖在淺海灣的灘塗中,有野生的和人工放養的,常成片粘連在一起,用足絲粘附在泥沙石上。漁民們采撈後,經加工脫殼煮熟,撈取其肥嫩肉塊而俗稱薄殼米。因鹽灶人世代相傳盛產而遠近馳名,故有「鹽灶薄殼米」的美稱,也是南國海濱獨特的海鮮美食。特別深受世人所喜愛。
古往今來,鹽灶人對薄殼的野生捕撈,人工養殖,采撈加工和煮熟脫殼有悠久歷史,積累和改革了熟練的潛水采撈技術和加工工藝操作方法。加工薄殼米一般要經「脫磴」、「浸漂」、「煮沸」、「撈米」、「裝簍」等幾道工序,每100斤鮮薄殼經「大爐鍋」(大鼎)加熱煮熟後,用笊籬(工具)撈上後加入食鹽水,並濾去水分,就製成肥嫩可口的海鮮美味--薄殼米。每100斤鮮薄殼可加工出10公斤左右的薄殼米,然後分裝成一簍一簍即成為成品運往南粵各地上市銷售,豐富了千家萬戶的「菜籃子」。
鹽灶薄殼米美食方法殊多,食家如有機會光臨鹽灶,可將剛撈起未加鹽水的薄殼米拌入熟豬朥(豬油脂)和白砂糖,再拌添點芝麻油和青芫荽,入口美味無比。也可用薄殼米與薯粉(地瓜粉)均勻攪拌,用煎盤旺火煎烙成「薄殼米烙」,當煎至上下兩片都俱熟之時,再鋪灑入雞(鴨)蛋,烙至香黃盛於盤上,端上筵席,表皮香酥,肉質爽嫩,別具風味,誘人饞涎。用鮮嫩韭菜花與薄殼米一起熱火油炒成菜,味道也鮮美可口。潮汕人家早餐喜愛將薄殼米蘸普寧豆醬辣作為小菜配吃白米粥,更加美味,增進食慾。
樟林鼠曲粿 從春節至元宵期間,澄人家家戶戶都要製作各種粿品。其中最有名的要數鼠曲粿。澄海的鼠曲粿以樟林所產最為有名。它是用野生鼠曲(又名鼠耳草,中葯稱白頭翁)的芯葉,入鍋熬煮,瀝去澀水之後,放入石臼舂爛。再以糯米粉摻和揉製成糕皮。接著再將糕皮分成小塊,捏成圓餅,裡麵包上餡料,有甜、咸、雙烹幾種。甜餡為烏豆沙或綠豆沙;咸餡是用糯米飯加上香菇、蝦米、肉丁等料混為一體;雙烹則是一半為甜一半為咸。包制後,放入木模壓印,墊在蕉葉上入蒸籠蒸熟。吃時可再蒸熱或油煎,入口有軟香、甜潤之感,別具風味。因鼠麴草可治腸胃病,故鼠曲粿可算是葯膳食品,備受青睞。
無米粿 「無米果」不含大米成分。它的果皮用茨粉加工後做成,餡有咸、甜兩種。鹹的通常用切得很細的筍絲或芋粒為餡;甜的餡則一般採用豆沙或芋泥。皮薄而透明,從外面就可以看見裡面的餡是什麼質量。「無米粿」圓而似餅,小巧玲瓏。在樟林中山路一帶,有專賣「無米粿」的攤檔。人未走近,已聞果香,只見攤主在平底的鼎里將「無米粿」煎得吱吱發響,教人無法抗拒它的誘惑。
❺ 汕頭有什麼美食
汕頭十大特色美食為吃貨捧上:
1.蚝烙
蚝烙為潮汕傳統食品,市場炒賣或家庭膳食都極普遍。蚝烙以鮮蚝(學名牡蠣)為主料,鮮鴨蛋為配料,品嘗時放上洗凈切碎的芫荽和配上上等魚露為作料。具有外酥里嫩,香脆鮮美的特點。
2.鴛鴦水餃
鴛鴦水餃是由兩種不同餡料製作而成,顏色不同,既好看又簡單更好吃,寓意好事成雙,合二為一。
3.老媽宮粽球
粽球為潮汕傳統民俗食品。外形為六角球狀。食時解開竹葉盛盤,有稜有角,晶瑩潤滑、甘甜香 咸。
4.功夫茶
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 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功夫乃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
5.手拍牛肉丸
牛肉丸作為著名的潮汕小食,在汕頭已有近百年歷史,牛肉丸可分為牛肉丸、牛筋丸兩種,牛肉丸肉質較為細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進了一些嫩筋,很是有點嚼頭。
6.鹵鵝
他們叫這種鵝為「獅頭鵝」。可能也是形容這個鵝的大吧。一整隻鵝當中,最貴的是鵝頭,鵝掌和鵝肝。其他的鵝肉反而很便宜。
7.膏蟹
吃的時候如果加點薑汁醋,甜辣醬什麼的會比較相得益彰。很辣的辣醬就算了吧,除非您特別需要。其實就是什麼也不加的話,那股濃濃的蟹膏香我就已經覺得很下飯了。
8.鱟粿
鱟粿原先是用鱟肉做餡料的一種粿,食用時將鱟蜾用油加熱,讓鱟肉餡露出,然後再滴幾點蝦露魚露,吃口鮮美,風味獨特,是當地一種頗具特色的小吃。而今取而代之的花蟹小蝦蚶小蟶子等近海軟體動物做成的鱟粿,風味依舊不遜鱟肉,海鮮味獨特。來潮汕,不吃鱟粿,枉遭此行。
9.薄殼米
地處南海之濱的澄海鹽灶蓮上永新,自古生產加工一種潮汕獨特海味——薄殼米,薄殼,又名鳳眼、海瓜子,因殼薄故而稱為薄殼。鹽灶薄殼米美食方法殊多,食家如有機會光臨鹽灶,可將剛撈起未加鹽水的薄殼米拌入熟豬朥(豬油脂)和白砂糖,再拌添點芝麻油和青芫荽,入口美味無比。也可用薄殼米與薯粉(地瓜粉)均勻攪拌,用煎盤旺火煎烙成「薄殼米烙」,當煎至上下兩片都俱熟之時,再鋪灑入雞(鴨)蛋,烙至香黃盛於盤上,端上筵席,表皮香酥,肉質爽嫩,別具風味,誘人饞涎。用鮮嫩韭菜花與薄殼米一起熱火油炒成菜,味道也鮮美可口。潮汕人家早餐喜愛將薄殼米蘸普寧豆醬辣作為小菜配吃白米粥,更加美味,增進食慾。
10.翻沙芋
翻沙芋是一道著名的潮州菜。主料選用白芋頭製作而成,具有皮脆肉香,秋冬甜食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