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年後電子產品的發展趨勢
給你看個視頻你就知道了發展方向了~不過文字要自己想拉~~~這是HP Touch PC的廣告 http://you.video.sina.com.cn/b/17560682-1184898461.html
② 電子產品創業現在形勢如何
這個問題太泛泛了,你是想做電子產品的生產投資,電子產品零售。還有最好是能夠明確哪種類型的產品。如果投資生產製造的話就算了,除非你有已經有忠誠的客戶,現在利潤太低了。
③ 電子產品發展趨勢
電子產業是我國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 1995年到2003 年, 電子產業總產值由2471 億元增加到24058 億元, 增長874%, 年均增長32.9%; 電子產業增加值由449 億元增加到3545 億元, 增長690%, 年均增長29.4%, 均遠遠高於同期製造業的平均增長速度。電子產業的持續快速增長, 初步確立了我國作為世界電子產品生產大國的地位。1998 年中國大陸電子產品總產值佔世界電子產品 總產值的4.52%, 超過作為世界重要電子產品生產基地的韓國(3.96%) 和台灣(2.86%), 僅次於美國(30.40%) 和日本(19.58%)。①電子產業的快速增長是與該行業的外國直接投資密切相關的,電子產業是外商投資最集中的製造業領域。本文將就電子產業外國直接投資的現狀、趨勢、特點及其影響進行分析, 最後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 一、電子產業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現狀 1.電子產業FDI 在製造業中的地位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是外商投資最集中的製造業領域, 該產業三資企業資產合計為7645.07億元, 占我國全部三資企業資產總額的19.47%,資產超過排名第二位的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的兩 倍; 同時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也是外資資產比重最高的行業, 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三資企業資產佔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資產的63.25%, 遠遠高於23.26%的全國製造業平均水平。 電子產業之所以成為外商投資額最多、增長速度最快的製造業領域, 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中國市場的迅速增長及巨大的市場潛能。以通信行業為例, 僅2004 年一年, 中國新增局用電話交換機容量就達到7019.6 萬門, 新增行動電話交換機容量達到6048.9 萬戶。中國市場已經成為 跨國公司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巨大的市場吸引跨國公司展開激烈的爭奪。二是中國國內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按現行匯率計算, 中國國有製造業職工的周工資只有22.35 美元, 分別相當於泰國的38.33%, 馬來西亞的28.7%, 韓國的9.2%, 台灣省的6.8%, 香港特區的5.1%, 美、日、德的4%左右(呂政, 2003)。為降低製造成 本, 外資將電子產業中的低端產品或技術含量不高的生產環節向中國轉移, 以利用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的比較優勢。比如, 隨著台灣製造業成本的提高, 台灣電子信息產業的企業紛紛向中國內地轉移, 中國台灣電子信息硬體製造產值在海外已達50.1%, 其中中國內地產值高達31.1% (胡靜林, 2003)。 2.電子產業吸引外資的平均規模 1996 年以來, 各行業總計的外商對華直接投資平均協議金額和製造業外商直接投資平均協議金額變化幅度不大, 均穩定在200 多萬美元。但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業外商直接投資平均協議金額總體上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 從1996 年的258.3 萬美元增加到2003 年的742.7 萬美元, 其 中外商直接投資平均協議金額最高的2000 年達到742.7 萬美元。電子行業外商直接投資協議額增大的重要原因一是來華投資的跨國公司增多, 目前位居世界500 強的電子電氣類跨國公司已全部來華投資。二是跨國公司投資金額增大, 例如諾基亞在2000年5 月主要投資並倡導了一項總投資達100 億元人民幣的北京星網(國際) 工業園項目。2000 年電子行業外商協議投資金額大幅度增長可能與當年上述大型外商投資協議的簽署有很大關系。但是也應該看到, 雖然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外商直接投資平均協議金額較高, 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根據《1994 年世界投資報告》,設置在發達國家分支機構的平均FDI 規模為1730萬美元, 流入發展中國家的外資, 平均每個企業的外資規模約為430 萬美元。與世界水平比較, 中國外資平均項目規模仍然明顯偏小。 3.外資投資企業類型的變化 1997 年以來, 電子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總數量變化不大, 但外資企業數量卻保持較大幅度增長的勢頭, 規模以上外資企業數從1997 年的330 個增加到2001 年的479, 增加45.2%。在外資企業中, 港澳台商投資企業數從1997 年的423 個減少到2001 年的386 個, 下降8.7%; 而外商投資企業數從1997 年的330 個增加到2001 年的479,增加速度較快, 增幅達到45.2%, 外商投資企業的比重超過港澳台投資企業而成為電子行業外資的主體。從登記注冊類型來看, 合資經營企業、合作經營企業、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數量變化不大, 外商獨資企業數量快速增加, 從1997 年的60 個增加到2001 年的207 個, 增幅高達245%,外資在電子行業的投資有傾向於採取獨資企業形式的趨勢。
④ 電子產品市場前景如何
中國和美國的3C(計算、通信和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確實有著許多共同之處。
消費者對數字媒體無窮無盡的慾望促使網路數據流量爆炸性增長。無處不在的寬頻接入、新型便攜設備、社交網路以及其它流行的基於互聯網的應用加速了這種趨勢。我們預計,下一代4G/LTE基站將是一個重要的增長動力,能夠使服務提供商應對日益增長的數據流量。
日益增長的數據流量還給數據中心和許多企業帶來了挑戰。企業必須想辦法盡快處理這些新增的數據,以保證最終用戶滿意,同時還要控制好自身能耗和存儲成本等挑戰。
好消息是,IDT早已著手迎接這些市場挑戰,IDT為客戶提供了多種產品和解決方案(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幫助他們妥善應對數據流量的爆炸性增長。
回顧半導體市場的發展歷史,3C中的每一個方面都在推動特定時期的產業增長中發揮了主導作用。現在,似乎第四個C(China)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成為市場的主要動力。IDT是業界率先在中國投資建立研發中心的公司之一,並始終致力於履行對中國員工、客戶及市場的承諾。像IDT這樣在中國進行投資的企業都將從中國市場的發展中受益匪淺,並將在未來幾年加大在中國的投資。
IDT在中國市場的產品十分廣泛,范圍涵蓋全部3C領域,我們發現我們現有的產品線都有巨大的市場潛力。要確保我們的產品和戰略契合中國市場,沒有捷徑可循。首先,我們必須深入了解客戶的需求、客戶的客戶的需求……同時小心應對可能影響業務成果的各方面規定(如行業標准和政府政策)。通過及早與我們的客戶、客戶的客戶及生態系統中的其它主要相關方的密切合作,IDT可在明確產品計劃/定義之初(或更早)就開始制定業務戰略。我們會在整個過程中不斷評估、反思和調整。當然,迅速地執行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IDT已經有多款產品成功打入當今的3C市場。舉例來說,我們有面向計算領域的PC和伺服器的計時和介面解決方案、面向通信領域的無線和網路設備的交換和互連,以及面向消費電子領域的攜帶型產品的視頻、觸摸和電源管理。
每當談到3C,最常提及的一個詞是「融合」。在期待、猶豫甚至困惑了多年之後,三網融合最終會成為現實。能夠支持融合的技術並不是新技術;有些技術已非常成熟,並應用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真正缺乏的是能夠為最終用戶提供服務(價值),具有可行商業模式的健全生態系統。「三屏互動」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三種屏幕(電視、PC和手機)互動的背後是基礎設施的升級與融合,這是由多媒體內容(尤其是視頻、雲計算和移動性)日益增長的需求推動的。因此,智能能源使用和可編程性這類技術不僅成為了一種功能或選項,而是一種必備功能。以上這些需求為半導體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機會,也讓我們從晶體管到整個價值鏈來重新思考我們的晶元解決方案。
IDT在強大的數字傳統基礎之上又增加了高性能模擬和系統專業知識。我們還將快速定製模型應用到其它產品類別中,這令IDT成為計時領域的領先廠商。通過開發系統優化解決方案更讓IDT大幅提升了客戶應用的價值,最大限度發揮總體性能,將物料清單降至最低,並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這些舉措讓我們將產品組合擴展到新的領域,如智能電力計量解決方案。智能電表是智能電網提高能源效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電力需求將越來越大。中國政府制定了一項宏偉的計劃,即發展並實現全國發電和輸電系統的現代化。我們希望IDT成為這個將使每個人在經濟與環境方面受益的偉大事業的一部分。
IDT是跨國半導體公司中最早在中國投資建立大型研發中心的公司之一。過去10年中,IDT的中國設計中心為各種IDT產品線開發出許多成功的產品。盡管如此,我們設在中國的研發中心很大程度上基於設計-服務模式,大部分商業決策、產品定義、營銷和運營均由位於美國加州聖何塞的總部管理。在公司CEO和其它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正逐步將中國的設計中心轉化為成熟的業務部門,以擔負起所有業務及工程職能。在這種意義上,新的IDT中國業務部更像一個總部設在中國的初創型公司,由美國的母公司為其提供支持與投資。
中國是全球規模最大、發展最迅速的半導體市場,很多國家的半導體公司都提高了中國市場的產品投放力度,而中國本土公司也在快速發展,以滿足國內和國際的市場需求。不斷貼近最大客戶的需求並為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是每個企業必然的經營策略。為了充分利用中國的良好發展趨勢,我們的競爭對手也提高了在中國的投資額度。從某種意義上說,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半導體市場,在中國投資已經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
雖然中國市場是IDT關注的焦點,但在中國開發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卻不僅限於中國市場。畢竟,雖然各國的需求具有其獨特性,但我們生活的世界在日趨全球化。例如,IDT在中國開發的智能電表計量IC已經在歐洲贏得設計項目。借用一個術語——「逆向創新」,目前有許多這樣的機會,即創新首先出現在發展中國家,然後進入發達國家。作為一家企業,只要具有商業價值,就不應懼怕打破現狀,擴展更大的市場。這就是IDT所做的事情。
中國的半導體市場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經歷許多變革,這將為整個半導體行業帶來深遠影響。
⑤ 家電行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家電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今後幾年家電業的發展將繼續面臨上游成本增加和下游流通企業的雙重壓力,面臨嚴重的出口形勢,家電業的發展將更加依靠國內市場。隨著節能、環保、智能和安全成為家電發展的主題,全球化競爭的加劇和高端產品的高盈利性迫使家電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自主創新將成為家電業發展的戰略支撐點。預計未來幾年家電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行業增長繼續趨穩。
1、家電產品出口形勢嚴重
歐盟25國重新修訂的技術標准、環保標准,對我國冰箱、洗衣機、空調、微波爐、吸塵器、熨斗、烤箱、照明設備、玩具、休閑和運動設備等十幾類輕工產品出口造成新的壁壘,使企業發展及產品出口面臨嚴重挑戰。這兩個指令幾乎包括了所有的民用電子電器領域,而中國每年出口到歐盟市場的該類產品達數百億美元,其中又以家電產品為主,由於這兩個指令都會明顯增加中國家電企業的出口成本,嚴重影響我國317億美元家電出口歐盟,不少達不到指令要求的產品會被排斥出歐盟市場,因此2006年我國家電出口形勢比較嚴重。
同時,我國家電產品在出口上並沒有形成有影響力的自有品牌,出口的產品很多仍是貼牌生產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自有品牌建設上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另外,在產品核心技術上我國家電產品仍沒有取得本質的突破,仍以引進和仿製技術生產,要害部件仍需要從跨國壟斷企業購買,出口產品的自有技術含量不高,處於利潤鏈的低端環境,出口規模很大,但贏利能力不高。這些因素使得我國家電產品盡管出口形勢表 現良好,但依然存在較大的發展障礙,出口市場的擴大存在較大困難。
另外,全球范圍內影響經濟發展的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石油和基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將影響未來世界經濟的進一步回升,全球經濟保持穩定回升的缺乏足夠的支持,未來幾年世界經濟增速將面臨適度調整,但仍會保持穩定的增長。這些因素都將對未來家電產品出口形成較大的不利影響,因此中國家電產品出口增長速度有可能放緩,對行業增長的拉動力量也會因此減弱。
2、城鎮化進程加快為家電行業增長提供持續性的需求支撐
我國城市化進程步入出現快速發展階段。城鎮發展的速度提高直接促進了居民消費需求總量的提高,加之房地產市場需求的逐漸回溫以及家裝市場的發展,將為家用電器產品提供穩定的需求擴張基礎,這些因素為家電行業的增長提供了長期支撐。從2005年空調市場的發展來看,家裝市場已成為中國空調業產能急劇擴張的一大助推器。2010年上半年我國空調行業總產能突破了8600萬台,與去年相比增幅達到23%。調查數據顯示,國內消費者中為新房裝修而購買空調的比例高達36.7。
3、農村家電市場會有所升溫
新一屆中心政府成立以來,一直對三農問題給予高度的關注,並不斷推動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減輕農民負擔,推動農民收入的增長。農民收入連續兩年保持較快增長,對於改變農民收入預期,擴大消費支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農村以家用電器為主的第二次消費結構升級已由沿海擴展到越來越多的內陸地區。由於國家支持農業發展、保護農民利益的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未來幾年農民收入將會出現較快的增長。這對啟動農村消費市場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從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來看,家用電器將是農民收入增加後重要的消費支出領域,農村家電市場將會逐漸升溫,未來家電產品在一二級市場日漸飽和的情況下向三四級市場滲透成為可能。
4、家電產品技術升級趨勢將加快
價格競爭的日益白熱化已經促進了家電企業不斷增強技術研發,以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和產品技術結構的日益升級保持和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盈利水平,家電產品結構的技術升級趨勢將不斷加快,為行業保持穩定的增長提供動力。同時,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也需要家電行業提供更多新興產品滿足市場需要,節能、環保、智能、安全等特點已經成為消費者對家電產品新的要求,消費升級和家電產品的結構升級將形成良性的互動促進家電行業不斷以結構升級獲得增長動力。
在電子電器領域,我國明年將發布關於數字電視產業的產業政策。目前數字電視技術的地面無線傳輸標准還未確定,收發端相關的系統型標准已經出台,產品標准將於春節前出台。根據國家廣電總局的時間表,2006年中國將開展數字衛星直播業務,滿足看不到有線電視的全國三分之二家庭的需求。「十一五」期間將正式推廣數字電視地面廣播,至2010年,除西部地區外,全國縣級城市基本完成向數字化的過渡,全面實現數字廣播電視,2015年全面終止模擬電視廣播。這一根本性的技術變革將極大的促進新的市場需求的擴張,為家用電子產品行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因此技術進步已經成為家用電子電器行業增長的動力源泉,家電產品的技術升級趨勢會得以加快。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家電產品在使用功能上的、應用環境上的智能化、網路化、物聯網化將會得到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的發展。
⑥ 數碼電子產品網路銷售現狀及發展趨勢
現狀是同質化嚴重,真正好的,能做起品牌來,但品牌太雜,品質又都不怎麼高,或者說用戶體驗差,要想做大做好,一是要專,二是要找對合作夥伴,試想一下,如果你是跟小米公司合作,產品還愁賣嗎?將來還是會大有作為的,關鍵是怎麼平衡質、量、成本、利潤等比例的經營決策。
⑦ 數碼電子產品發展前途和趨勢
您好,看到您的問題一直是零回答問題且將要被新提的問題從問題列表中擠出,問題無人回答過期後會被扣分並且懸賞分也將被沒收!所以我給你提幾條建議: 一,您可以選擇在正確的分類下去提問或者到與您問題相關專業網站論壇里去看看,這樣知道你問題答案的人才會多一些,回答的人也會多些。當然,找老師幫忙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二,您可以多認識一些知識豐富的網友,和曾經為你解答過問題的網友經常保持聯系,遇到問題時可以直接向這些好友詢問,他們會更加真誠熱心為你尋找答案的。 三,很多時候該自己做的事還是必須有自己獨立完成的,有的事還是須由自己的聰明才智來解決的,別人不可能代勞!就算別人給你代勞,最後也不屬於你的,只有自己做了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別人只能給你提供指導和建議,最終靠自己。所以,祝願你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找到最終自己想要的結果!你是最棒的! 您可以不採納我的答案,但請你一定採納我的建議哦! 雖然我的答案很可能不能解決你的問題,但一定可以使你更好地使用問問哦~~~
⑧ 電子商務發展趨勢和對社會的影響
縱觀全球電子商務市場,各地區發展並不平衡,呈現出美國、歐盟、亞洲「三足鼎立」的局面。
美國是世界最早發展電子商務的國家,同時也是電子商務發展最為成熟的國家,一直引領全球電子商務的發展,是全球電子商務成熟發達地區。歐盟電子商務的發展起步較美國晚,但發展速度較快,成為全球電子商務較為領先的地區。亞洲作為電子商務的新秀,市場潛力較大,但是近年的發展速度和所佔份額並不理想,是全球電子商務的持續發展地區。
全球B2B電子商務交易一直占據主導地位,2002年至今,呈現持續高速增長態勢,2007年全球B2B交易額達到8.3萬億美元,預計在未來幾年將保持40%以上的增長率,到2010年B2B交易額將達到26萬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30多倍。
1、大型企業主導的B2B成為其全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
美國B2B電子商務發展的特點是:以大型企業為主導,以集成供應鏈管理為起點,以降低成本為主要目標。其主要表現形式為:大型企業首先利用ICT信息平台(ERP、ISC、CRM、IPD等),在整合企業內部流程和信息資源基礎上,進一步向上游的供應商和下游的客戶擴展,打通與上下游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從而改善溝通效率和服務質量,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庫存成本、生產成本和采購成本,通過全球化資源配置提高競爭優勢,這構成了美國B2B電子商務發展的主流模式。如戴爾電腦(DELL)、UPS、沃爾瑪、思科等。
2、網上零售已成為發達國家主要零售渠道之一
韓國線上購物(Online Shopping)市場規模在已經超過百貨商店的市場規模,已成為第二大零售市場。同時網上購物在零售市場中的佔有率也在逐年遞增,其重要性越來越明顯。
「全美零售商聯合會」發布的一項調查報告指出,最優秀的10家零售商中已經有4家為純在線零售商,並且其中前6家有4家為在線零售商,他們分別是Overstock、Zappos、亞馬遜以及新蛋網。
另外,眾多長期關注電子商務的分析師、觀察員以及零售店的管理人員都認為在接下來這幾年實體店的業績必然下滑。在2008年以及迄今為止的幾個月里,美國電子產品零售業巨頭環城連鎖、家庭連鎖巨頭利納斯(Linens 』n Things)以及服裝零售商Steve & Barry』s等都不得不選擇破產保護,而不是重組;而家得寶、西爾斯百貨、服裝連鎖店安.泰勒(Ann Taylor)和Foot Locker等紛紛關閉分店。「國際購物中心協會」估計僅2009年就有約75000家零售店在關門,而在未來的3到5年內這個數字則將達到150000家。在未來的幾年裡,線下供應將顯著減少,最終受益的將是線上零售商。對很多顧客來講,這些網店將越來越方便其購買。
3、美韓B2C發展規模及潛力高於C2C
美國網上零售市場B2C典型代表亞馬遜目前的業績遠超網上零售市場典型代表eBay,同時美國B2C發展也要好於C2C; 2008年韓國C2C占網上零售市場的份額為45%。但中國網上零售市場中目前還是以C2C為主,佔比高達93%。根據美韓,尤其是美國市場的情況,億邦動力網預測中國未來網上零售市場中B2C的市場佔有率將逐步提高,並將最終超越C2C。
⑨ 電子產品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電子產業是我國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 1995年到2003 年, 電子產業總產值由2471 億元增加到24058 億元, 增長874%, 年均增長32.9%; 電子產業增加值由449 億元增加到3545 億元, 增長690%, 年均增長29.4%, 均遠遠高於同期製造業的平均增長速度。電子產業的持續快速增長, 初步確立了我國作為世界電子產品生產大國的地位。1998 年中國大陸電子產品總產值佔世界電子產品
總產值的4.52%, 超過作為世界重要電子產品生產基地的韓國(3.96%) 和台灣(2.86%), 僅次於美國(30.40%) 和日本(19.58%)。①電子產業的快速增長是與該行業的外國直接投資密切相關的,電子產業是外商投資最集中的製造業領域。本文將就電子產業外國直接投資的現狀、趨勢、特點及其影響進行分析, 最後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
一、電子產業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現狀
1.電子產業FDI 在製造業中的地位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是外商投資最集中的製造業領域, 該產業三資企業資產合計為7645.07億元, 占我國全部三資企業資產總額的19.47%,資產超過排名第二位的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的兩
倍; 同時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也是外資資產比重最高的行業, 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三資企業資產佔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資產的63.25%, 遠遠高於23.26%的全國製造業平均水平。
電子產業之所以成為外商投資額最多、增長
速度最快的製造業領域, 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中國市場的迅速增長及巨大的市場潛能。以
通信行業為例, 僅2004 年一年, 中國新增局用電
話交換機容量就達到7019.6 萬門, 新增行動電話
交換機容量達到6048.9 萬戶。中國市場已經成為
跨國公司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巨大的
市場吸引跨國公司展開激烈的爭奪。二是中國國
內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按現行匯率計算, 中國國
有製造業職工的周工資只有22.35 美元, 分別相
當於泰國的38.33%, 馬來西亞的28.7%, 韓國的
9.2%, 台灣省的6.8%, 香港特區的5.1%, 美、
日、德的4%左右(呂政, 2003)。為降低製造成
本, 外資將電子產業中的低端產品或技術含量不
高的生產環節向中國轉移, 以利用中國在勞動密
集型產品上的比較優勢。比如, 隨著台灣製造業
成本的提高, 台灣電子信息產業的企業紛紛向中
國內地轉移, 中國台灣電子信息硬體製造產值在
海外已達50.1%, 其中中國內地產值高達31.1%
(胡靜林, 2003)。
2.電子產業吸引外資的平均規模
1996 年以來, 各行業總計的外商對華直接投
資平均協議金額和製造業外商直接投資平均協議
金額變化幅度不大, 均穩定在200 多萬美元。但
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業外商直接投資平均協議金
額總體上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 從1996 年的
258.3 萬美元增加到2003 年的742.7 萬美元, 其
中外商直接投資平均協議金額最高的2000 年達到
742.7 萬美元。
電子行業外商直接投資協議額增大的重要原
因一是來華投資的跨國公司增多, 目前位居世界500 強的電子電氣類跨國公司已全部來華投資。
二是跨國公司投資金額增大, 例如諾基亞在2000
年5 月主要投資並倡導了一項總投資達100 億元
人民幣的北京星網(國際) 工業園項目。2000 年
電子行業外商協議投資金額大幅度增長可能與當
年上述大型外商投資協議的簽署有很大關系。但
是也應該看到, 雖然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外商
直接投資平均協議金額較高, 但與發達國家相比
仍有較大差距。根據《1994 年世界投資報告》,
設置在發達國家分支機構的平均FDI 規模為1730
萬美元, 流入發展中國家的外資, 平均每個企業
的外資規模約為430 萬美元。與世界水平比較,
中國外資平均項目規模仍然明顯偏小。
3.外資投資企業類型的變化
1997 年以來, 電子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總數量
變化不大, 但外資企業數量卻保持較大幅度增長
的勢頭, 規模以上外資企業數從1997 年的330 個
增加到2001 年的479, 增加45.2%。在外資企業
中, 港澳台商投資企業數從1997 年的423 個減少
到2001 年的386 個, 下降8.7%; 而外商投資企
業數從1997 年的330 個增加到2001 年的479,
增加速度較快, 增幅達到45.2%, 外商投資企業
的比重超過港澳台投資企業而成為電子行業外資
的主體。從登記注冊類型來看, 合資經營企業、
合作經營企業、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數量變化
不大, 外商獨資企業數量快速增加, 從1997 年的
60 個增加到2001 年的207 個, 增幅高達245%,
外資在電子行業的投資有傾向於採取獨資企業形
式的趨勢。
外商直接投資方式變化的原因在於: 在改革
開放之初, 外商對中國投資環境還很生疏, 通過
合資或合作的形式與合適的中方夥伴結成合營載體, 既有利於與各級政府溝通並順利進入中國市
場, 又有助於規避各種非市場因素帶來的風險,
加之當時的法規不允許外商建立全資銷售子公司,
中方合營者可以利用的各種資源便成為外商選擇
以合資或合作方式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因素。隨
著改革開放的日漸深化, 中國各級政府的辦事效
率和法制化程度不斷提高、外資政策放鬆, 外商
投資企業擁有越來越多的自主權, 原先因其具有
明顯的互補性而成為中方可以利用的那些資源逐
漸減少並弱化。近年來大量進入中國的國際著名
跨國公司, 往往擁有人才、技術、產品、品牌到
規模、融資、管理等多種有形和無形的所有權優
勢, 為了實現壟斷核心技術和獲取高額市場回報
的雙重目標, 並實施全球化的經營控制戰略, 通
常更願意選擇以獨資方式進行戰略性的集中投資
(朱仲羽等, 2002)。
4.外商投資方式的變化
自20 世紀90 年代以來, 並購一直是外商直
接投資的主要推動力。在1990 年, 全球外商直接
投資金額為2020 億美元, 其中並購金額為1510
億美元, 佔75%, 到2003 年, 外商直接投資達1.3
萬億美元, 其中, 跨國並購金額為1.1 萬億美元,
佔85%左右。但我國利用外資長期以綠地投資為
主, 與全球跨國公司投資存在嚴重錯位, 其產生
原因主要在於中國法規和政策上的限制。但近幾
年來情況發生較大變化, 跨國公司在華並購有增
加的趨勢, 發生在電子信息產業外資並購案主要
有: 愛默生電氣斥資7.5 億美元購買華為的電氣
業務部門, 阿爾卡特通過收購中方股份獲得上海
貝爾的控制權, 東芝公司收購東芝與無錫華晶合
資的「無錫華芝」中方股份。外資並購投資的增
加主要在於政策的放開, 2001 年11 月14 日, 中
國證監會和外經貿部聯合頒布《關於上市公司涉
及外商投資有關問題的規定》, 允許外商非投資性
公司, 如產業資本、商業資本通過受讓非流通股
的形式收購國內上市公司股權, 實現買殼上市;
2001 年2 月14 日, 中國證監會頒布了《外商投
資股份有限公司在境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
明書特別規定》, 外資企業可能獲准收購國內500
強企業, 包括國內A 股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
國有股和法人股。另一方面, 由於創建合資企業
從考察談判到開業一般要1.5- 2 年時間, 要達到
一定規模又需3- 5 年時間, 而並購只要3- 5 個月
就可以迅速形成生產規模, 獲得被收購企業的市
場份額。所以對跨國企業而言, 採用並購投資方
式, 可以快速、低成本地進入中國市場, 減少市場競
爭, 並可以達到強強聯合的目的(李曉華等, 2005)。
5.外資投向的地區集聚
從總體上看, 電子產業主要集中於東部地區,
天津、廣東、上海、福建、北京、江蘇和山東等
七省市電子產業的企業數量佔全部電子產業企業
數量的52.69%, 資產佔全部電子信息行業資產的
65.20%。電子行業在省內也呈現出地區集聚的特
點, 例如, 廣東東莞、江蘇蘇州已形成電子產業
集群和世界電子產業的重要生產基地, 廣東的深
圳、東莞、惠州、廣州四市電子產業總產值佔全
省的83.67%。外資在電子產業的分布也呈現出地
區集聚的特徵, 以所有者權益衡量, 投向上述七
省市電子產業的外資占電子產業全部外資的比重
達到86.68%。電子信息產業以及投向電子信息產
業的外資均呈現地域集中的特徵, 電子信息產業
的地區集中度與外資的地區集中度表現出很強的
相關性。
電子產業以及該行業的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地
區聚集的成因有以下幾方面: (1) 外國及港澳台
公司在某個地區投資後, 如果收益高, 該公司會
繼續進行後續投資, 包括對原有子公司的追加投
資和設立新的配套公司; (2) 當某個大型跨國公
司在某地投資後, 其上下游供應商、經銷商和各
類專業服務公司以及競爭對手也會隨之進入; (3)
外商直接投資的地區聚集能夠促使該地區的企業
產生集聚效應, 集聚效應推動外資投向的進一步
集中。美國學者Head 進行的一項對外國投資影響
的研究發現, 在對外商有吸引力的地區, 地區聚
集存量每增加10%, 該地區被潛在投資者選中的
可能性就增加5- 7% ( Head, 1995)。
二、外國直接投資對電子產業發展的影響
1.外資對電子行業增長速度的影響
產業的增長速度與外商直接投資表現出比較
明顯的相關性, 外資占工業增加值比重較高的行
業, 增長速度相對較快(江小涓, 2002)。電子產
業的快速發展是與外國直接投資密不可分的。從
圖1 可以看到, 在電子信息產業製造業, 三資企
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總體上快於整個電子信息產
業製造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 三資企業工業總產
值占電子信息產業製造業總產值的比重從1995 年
的37.49%增長到2003 年的69.68%, 三資企業的
快速發展對信息產業製造業的快速增長起到了非
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2.利用外資對電子行業出口的影響
20 世紀90 年代以來, 我國外貿出口一直保
持快速增長的勢頭, 外貿出口總額從1995 年的
1487.7 億美元增長到2003 年的4382.3 億美元,
與此同時, 電子產品的增速更為迅猛, 電子產品出口總額從1995 年的165.32 億元增加到2003 年
的1420.9 億元, 電子產品出口占外貿出口的比重
從1995 年的11.11%增加到2001 年的32.42%, 增
幅遠遠高於外貿出口額的增幅。聯合國跨國公司
與投資司的研究發現, FDI 與出口存在顯著的正
相關性, 人均FDI 每增加1%, 發展中國家高技術
產品出口就會增加0.78%, 中技術產品出口增加
0.39%, 低技術產品出口增加0.31% (UNCTAD,
1999)。電子產業出口的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
由外商直接投資推動的。電子產業中三資企業出
口額占電子產業出口總額的比重從1994 年的57.
35%增加到2003 年的83.72%, 年均增長36.8%,
其中外商獨資企業所佔比重從1994 年的20.84%
增加到2003 年的59.43 %, 年均增長47.37 %,
均高於電子行業合計出口額31.17 %的平均增
長率。
3.電子行業出口競爭力的變化
我們利用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 來衡量電
子產業競爭力的變化。一般而言, RCA<1, 則表
明該國在該產業或產品上處於比較劣勢; 若RCA>
1, 則表明該國在該產業或產品上處於比較優勢,
RCA 越大則比較優勢越大。RCA 指數大於2.5 表
示具有極強的出口競爭力; RCA 指數介於1.25 和
2.25 之間表示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介於0.8 和
1.25 之間表示具有中等競爭力; 小於0.8 表示競
爭力較弱。由於數據收集上的困難, 本文採用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中辦公設備及電子
產品(Office machines and telecom equipment) 的數
據來近似地替代電子工業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
RCA。分析表明, 中國辦公設備及電子產品的
RCA 值持續增加, 從1990 年的0.58 提高到2003
年的2.11, 從競爭力較弱發展到具有比較強的競爭
力, 辦公設備及電子產品的國際市場佔有率也從
1990 年的1.05%增加到2002 年的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