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批發大全 > 湖北魚尾板零售批發

湖北魚尾板零售批發

發布時間:2021-07-26 17:43:25

A. 湖北石首在哪,那有什麼優勝之處

湖北省石首市
現任市長 張善彩
成立時間 1986年8月
行政級別 縣級市
面積 1427平方公里
人口 62.62萬人(2002年)
電話區號 0716
郵政編碼 434400
石首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的一個縣級市,隸屬地級荊州市管轄。

概括

石首位於湖北省南部。東經112°13′-112°48′,北緯29°30′-29°57′。南鄰湖南南縣、安鄉、華容、北抵江陵、東靠監利、西接公安。面積1427平方千米。2004年末總人口614106人。

市人民政府駐綉林街道。郵編:434400。行政區劃代碼:421081。區號:0716。拼音:Shishou Shi。

石首分江南、江北兩大塊。屬平原,兼有山崗。江南為高亢平原,中間以平地為主,江北為平原。整個地勢略呈西北高、中間低、向西南傾斜,地面海拔一般在31米—36米之間。東有桃花山,中部有列貨山、主峰高626米,西南有六湖山,屬武陵山余脈。境內河湖密布,河網、湖泊、窪地密集交錯,堤垸較多。長江由西向東蜿蜒而過,有九曲回腸之稱。

石首以「有石孤立」於城北的石首山為名。據《讀史方輿紀要》載:「自竟陵南至大江、並無崗陵之阻,渡江至石首,始有淺山,石首者, 石自此而首也」。唐、虞、夏時,屬荊州之域,秦屬南郡。三國時,先後屬蜀、吳。西晉太康五年(公元284)建縣。其後歷屬荊府、江陵郡、江陵府、山南道、荊南府、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區,第四行政督察區,沔陽專區、荊州地區、荊州市等。1984年石首被湖北省列為全省9個綜合改革試點縣市之一。1986年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1988年被列為全國對外開放城市。

市政府所在地綉林,以漢劉備「掛錦在山, 結綉如林納孫夫人於此」而得名。名勝古跡遍及城鄉,三國遺址比比皆是。古代大詩人杜甫、陸游、黃庭堅等慕名來游,在此撰寫了許多流芳百世的詩文。遠在三國鼎立之時,劉備、孫權在此聯誼抗曹。元末至清代,先後有農民鄭肖庄,徐興元、丁大旺等聚從起義,土地革命時期,周逸群、賀龍來石首喚起農民革命,中共石首中心縣委、中共鄂西特委、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機關駐境內年余,使石首一度成為洪湖蘇區的中心所在。抗日戰線時期,石首是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石(首)公(安)華(容) 縣委和行政委員會駐地。解放戰爭時期,石首是中共江(陵)監(利)石(首)縣委、縣政府、武裝指揮部的前哨陣地。1949年7月28日石首解放。

石首歷代名人輩出,明代有「三閣老(宰輔)」(張壁、袁宗皋、楊溥) 、「兩尚書」(王之誥先後任兵部尚書,刑部尚書、「一太史」(曾可前)。新中國建立後有重大影響的高級幹部、高級將領有:五四運動的發起人之一黃松央,中央候補委員王尚榮,原空軍黨委副書記、副司令成鈞,原裝甲兵副司令頓星雲,原空軍政治委員,中共中央委員傅傳作,中共中央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院長劉精鬆。

歷史沿革
以有石孤立於石首山而得名。 西晉太康五年(公元284年)置石首縣。1949年屬沔陽專區,1951年屬荊州專區。1955年析縣境西北部分地另置荊江縣。1970年屬荊州地區。 1986年5月2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石首縣,設立石首市(縣級)。

2000年,石首市轄2個街道、11個鎮、3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60264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綉林街道 71472 筆架山街道 49129 新廠鎮 42332 橫溝市鎮 37831 小河口鎮 31363 桃花山鎮 23611 調關鎮 45052 東升鎮 37280 東方鎮 17790 高基廟鎮 40436 南口鎮 28177 高陵鎮 34580 團山寺鎮 29760 人民大垸鄉 53614 焦山河鄉 23703 久合垸鄉 25830 天鵝洲經濟開發區虛擬鄉 10689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石首市轄2個街道、11個鎮、1個鄉。共有29個居委會、274個村委會。

綉林街道 辦事處駐綉林,人口70587人,面積35.9平方千米。轄6個居委會、4個村委會:橋南、解放路、槐樹堤、太平坊、南嶽山、車落崗、粟田湖、玉皇崗、金銀壋、路家鋪。

筆架山街道 辦事處駐筆架山,人口70068人,面積56平方千米。轄7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建設路、朝天口、北門口、徐家鋪、張城垸、孫家拐、新洲、張城垸、沙銀、國強、松水橋、斷崗口、南港子、郭家鋪、周家剅、易家鋪、梅家嘴。

新廠鎮 鎮政府駐新廠,人口43314人,面積94.6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民建、新廠、張家台、楊家潭、高家槽、三元溝、茅林口、北垸、楊家台、萬家剅、陀陽樹、銀海、趙家灣、王家壋、六腰壋、蛟子、上閘、葵花、泥北、衛國。

橫溝市鎮 鎮政府駐橫溝市,人口38521人,面積82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百花台、沙包洲、馬家棚、挖口子、南洲子、秦家洲、重陽崗、羊子廟、熊家台、木剅口、攔河壩、羅家台、汪家山、爛船頭、江家岔、泥港子、新沙、朱家渡、溜口子。

小河口鎮 鎮政府駐小河口,人口38401人,面積226.5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3個村委會:永安、小河口、中洲、永和閘、新河、黑瓦屋、畢家鋪、河溝子、合興、南河口、新江、南河洲、楊波堤、天心洲、神皇洲、鄭家台、季家、半頭嶺、黃沙堤、楊苗洲、老洲嶺、柴碼頭、三戶街、小河口。

桃花山鎮 鎮政府駐九佛崗,人口21979人,面積99.8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桃源、九佛崗、石華堰、王李場、小石橋、馬鞍山、子童閣、古井口、梁老山、吳家當、漆家鋪、李花山、鹿角頭、青竹溝、望夫山、長江、五碼口、白洋林。

調關鎮 鎮政府駐調關,人口45189人,面積107.9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金台、琴台、石戈垸、高家嶺、伯牙口、斑竹嶺、革家鋪、指路峰、桂家鋪、連心垸、黃陵山、金台、披甲湖、轉王廟、沙灣、觀音庵、火炬、沙咀、新河洲、南湖、槎港、北湖、章華。

東升鎮 鎮政府駐東升,人口62620人,面積173.1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33個村委會:滑家壋、焦山河、平安、東升、屯子山、童子崗、鳳山、土城垸、三家垸、莊家鋪、陳家鋪、長堤寺、畢家塘、梓南堤、新堤口、王海、花魚湖、兩湖、黃家潭、鴨子湖、南河頭、月亮湖、馬船、顯忠廟、大楊樹、走馬嶺、關路圻、歇馬廟、八角嶺、蔣家沖、董家剅、楊林、三合垸、余家棚、新港、鴨堰橋。

高基廟鎮 鎮政府駐高基廟,人口45562人,面積76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向陽、柑梓樹、津南、長嶺崗、荷伍當、馬家垸、王家咀、保真堂、謝家鋪、沙河、肖家嶺、百子庵、鄧家嶺、喻家碑、橋堰堤、劉家場、打鼓台、俞家鋪、顯海壇、長河、高橋、廣騰街。

南口鎮 鎮政府駐南口,人口30388人,面積97.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永新、南尖上、官剅口、上官洲、古夾垸、新垸子、白沙洲、雷家溝、街河子、柳湖壩、官家鋪、二郎廟、大剅口、老山咀、石平、陳幣橋、朝門台、永福。

高陵鎮 鎮政府駐高陵,人口35036人,面積82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4個村委會:公主橋、高陵崗、月堤拐、官山壋、枯林橋、周家湖、三興公、石安、徐家崗、多子橋、長港、楊同嘴、固城湖、王家崗、晏家港、栗林嘴、譚家洲、瞿家湖、茅草街、牛車墩、流合垸、三字崗、黃陵公、譚家園藝場、何家園藝場。

團山寺鎮 鎮政府駐團山寺,人口31329人,面積67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連心橋、官山當、白果廟、過脈嶺、白家盪、木榨湖、黃古山、鶴灣、北河口、小新口、長山、長林嘴、風波嶺、牛頭山、六波庵、虎山頭、王家場、新碼頭、曹家場。

大垸鎮 鎮政府駐垸子口,人口52788人,面積146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5個村委會:垸子口、垸子口、黃金灣、新橋、和豐、三叉港、普聖寺、楊柳溝、保南湖、合民、焦家鋪、東河頭、北碾、中嶺子、古長堤、五大橋、岳家、四嶺子、六公湖、合光、魚尾洲、天星堡、譚子拐、泥南、新堤、黃金剅。

久合垸鄉 鄉政府駐久合垸,人口25312人,面積5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江波渡、更名垸、油榨嘴、打井窖、橫風嶺、潭子口、獾皮湖、殷家洲、下堰口、西江波渡、畢家盪、保合垸、焦市、袁家壋、宜興場、窯拐、新字崗、嚇市。

其他(天鵝洲經濟開發區) 駐沙灘子,人口12076人,面積77.5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沙灘子、紫碼頭、三戶街、河口、天鵝、沙口、千字頭。

人口情況
石首市1997年總人口數為63.73萬人。出生率為11.5‰,死亡率為4.1‰,自然增長率為7.4‰。漢族人口63.62萬人,占總人口數的 99.83%;少數民族人口0.11萬人,占總人口數的0.17%。農業人口49.26萬人,非農業人口14.47萬人。男性人口32.93萬人,女性人口30.80萬人。 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47人。

礦產資源
截止到1997年底,石首已探明儲量的礦產11種,礦產地2處,已探明的主要礦產有石英石、石英砂、獨居石、花崗岩、鉀長石、方解石、雲母、銅、鉛、鋅、磷等,位居全省前五名的有花崗岩礦產, 主要礦產探明的儲量:花崗岩14億噸,獨居石1145噸,銅836噸,鉛566噸,鋅292噸。

旅遊資源
截止到1997年底,石首內重點風景名勝區共有70餘處,自然保護區共2處,其中國家級的有天鵝洲白鰭豚自然保護區,省級的有湖北省石首市天鵝洲濕地麋鹿自然保護區,市級主要旅遊區是桃花山、走馬嶺等8處。當年接待海內外遊客10萬人次。

交通情況
1997年,市公路干線有石石、藕團、公石、秦黃等共4條。客運周轉量5.55億人公里,客運量1890萬人,貨物周轉量12.67億噸公里,貨運量 1237萬噸,其中,公路客運量為1890萬人公里,貨運量為1237萬噸; 水路貨運量為50萬噸。

工業情況
1997年,石首共有工業企業單位(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230個,職工人數3.64萬人,其中國有大中型企業11個,職工人數0.83萬人。全市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不變價格)58.14億元,增長21.8%,完成工業增加值(當年價格)24.61億元,增長20.4%。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產值31.39億元,完成增加值13.29億元,分別增長19.6%和19.5%;重工業完成產值26.75億元,完成增加值11.32億元,分別增長20.4%和20.3%。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工業完成產值16.47億元,增長8.4%;集體工業完成產值14.98億元,增長20.6%,其中鄉辦工業完成產值11.17億元,下降25.8%; 其他經濟類型工業完成產值26.69億元,增長29.6%。國有工業企業銷售收入11.56億元,實現利稅0.28億元,盈利企業利潤總額632萬元;虧損企業9個,虧損總額687萬元。

石首市的工業主要包括機械、汽配、紡織、建材、冶金、化工、 輕工、電子、食品等行業,其中冶金、機械、電子行業是我市工業的支柱產業,主要產品有鋼材、汽車配件、水泵、機械工具、扎鋼、光纖光纜、頻率片、 人造水晶、精細化工、農用化工、磷肥、棉紡、麻袋、地毯、童裝、彩印、曲酒、水泥、防水材料、人造地板。中型企業有水泵廠、麻紡廠、鋼廠、汽配二廠、磷肥廠、金屬支柱廠、制動閥廠、汽車車身廠、地毯廠、無線電器材廠、石英地板廠。

石首有兩家大型企業,分別是楚源化工集團和吉象木業石首分廠。其中文明全國的楚源化工集團以污染聞名於世。

農業情況
1997年,石首市農業總產值23.31億元,農業增加值15.6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1.1%,農業總產值中,農業13.24億元,林業0.21億元,牧業7.72億元,漁業2.14億元。1997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102.72千公頃,其中糧食作物50.04千公頃,經濟作物44.6千公項,其他作物8.08 千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31.66萬噸,棉花總產量1.75萬噸,油料總產量3.96萬噸。全年造林面積2.21千公頃,截止到1997年底,森林蓄積量為 99.95立方米。截止到1997年底,全市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示範區的13個,主要包括農產品轉化型示範區:萬畝意楊豐產基地、城郊百萬肉雞養殖基地;外向型農業示範區:5畝河蟹養殖基地;農業資源綜合開發型示範區:萬畝名優果特生產基地、萬畝水利123工程(1畝田,2千斤谷,3千元收入)、萬畝漁鴨立體養殖基地;高科技農業示範區:1000頭氨化養牛基地; 萬畝高產棉花示範區:千戶百頭億元養殖工程、萬畝億元養豬工程、萬畝棉花豐產帶、萬畝噸糧田;萬畝優質棉花示範區;城郊型農業示範區;城郊千畝蔬菜生產基地。1997年,全市鄉鎮企業4067個,從業人員5.5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27.6%;總產值48.9億元,增長24.5%;利稅總額3.46億元,23.9% ;出口交貨額0.23億元。

B. 誰創辦近代第一個鋼鐵廠

1890年,湖廣總督張之洞主持興建湖北漢陽鐵廠和大冶鐵礦,它的建成標志著中國近代鋼鐵工業的興起。漢陽鐵廠於1894年建成投產,有248立方米高爐2座,8噸酸性轉爐2座、10噸平爐1座,鋼軌廠有800毫米軋鋼機,還有鐵貨廠、熟鐵廠、機器廠、鑄鐵廠、打鐵廠、魚尾板道釘廠、自備電廠和輪船廠、碼頭,總投資546萬兩白銀。漢陽鐵廠初期資金不足,經營不善,焦炭無著,產品質量低劣,出現虧損。1896年,張之洞將鋼鐵廠交給實業家盛宣懷,由官辦改為官督商辦。盛宣懷接手後,實行股份制,引入商家資金,擴大生產規模。為解決燃料問題,1898年投資建設萍鄉煤礦。1902年進行拆轉爐建平爐等技術改造,產品質量有較大提高,曾遠銷美國、日本,並為國內修建鐵路提供了鋼軌和零件近6萬噸。在興建漢陽鐵廠的同時,張之洞還從德國購買采礦設備,建設大冶鐵礦,鋪設了30多公里輕便鐵路,使之成為中國第一個採用近代技術開採的露天鐵礦。該礦於1891年開始生產鐵礦石,年產4萬噸;1896年至1934年共采鐵礦石1200萬噸,其中340萬噸供漢陽鐵廠,860萬噸運往日本。1907年,萍鄉煤礦基建工程完成,年生產能力達90萬噸。1908年產煤40萬噸,焦炭18萬噸。1908年,盛宣懷為解決資金不足問題,申請將漢陽鐵廠、大冶鐵礦、萍鄉煤礦聯合組成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改官督商辦為完全商辦,並新建150噸混鐵爐,生產有了進一步發展。1910年新建477立方米的第三高爐出鐵。1909年至1911年建成30噸平爐4座。辛亥革命後,在大冶石灰窯新建鐵廠,有高爐2座;漢陽鐵廠又建477立方米的第4高爐和30噸的7號平爐,並相應擴大了萍鄉煤礦和大冶鐵礦的生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鋼鐵價格猛漲,漢冶萍公司一度興旺。

C. 武漢市那個地方可以買到漁鼓調DVD碟片

你要買的漁鼓調戲,就是江漢平原一帶流行的皮影戲中的主要唱腔。也有以人在舞台主演的大型漁鼓戲,俗稱肉皮影(現在已經要絕演失傳了)。主演有關朝代演義的戰爭忠奸小說故事,如秦始皇並吞六國、封神演義、隋唐演義、楊家將、呼家將、岳飛傳等。皮影戲雖以漁鼓腔為主,但也夾雜天沔花鼓戲、楚劇、漢劇腔調,五花八門,很有隨意性,加上現代樂器及音響的配製,深感動聽有趣,值得欣賞。
這些漁鼓戲及花鼓戲因政府文化部門不被重視,沒有正規單位錄制正宗碟片用以發行宣揚存檔,都是私人錄制,效果-般。有人要購買,在江漢平原-帶都有賣的。當然,仙桃是主產地,想批發找仙桃商城某批發商。不過武漢好象很少有賣的。

D. 湖北有什麼特產

雞泥桃花魚
在長江三峽附近的宜昌城,有一道傳統的名貴湯菜,叫"雞泥桃花魚"。它是用桃花色、雞脯肉、魚肉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每當它端上席來,就如同開放了一朵清新艷麗的桃花,特別惹人喜愛。而且此湯湯味清鮮,鮮嫩軟溶,營養豐富,是難得的湯中之上品。桃花色是這道湯菜的精華所在,但桃花魚並不是魚,它是一種水藻類的透明體。桃花魚生於彝陵峽口和香溪河裡,它與桃花共生死,在桃花盛開的時節,它也出現在盪漾的碧波中,只見它酷似一瓣瓣桃花,有的潔白無瑕,有的紅妝淡抹,有的色呈乳黃,伴隨著清清的水波而上下起伏,與香溪河兩岸如同丹霞般的桃花交相輝映,使人難辨真偽。桃花謝後,桃花魚也就無影無蹤,回歸到神秘的大自然中去了。 有誰知道這艷麗可人的桃花魚,還有一段感人淚下的故事呢。西漢時期,香溪河邊出了一個著名的美女王昭君,漢元帝時被選入皇宮。後來,漢朝和匈奴和好,匈奴呼韓邪單於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是個深明大義的奇女子,主動要求出塞。臨行之前,昭君回故里省親,告別父老鄉親。昭君要離開故鄉的時候,正值桃花凋謝的時候,只見滿天落英繽紛,好似也在為昭君傷情。就在這漫天花雨之中,昭君告別了父母,告別了鄉親,告別了故里,登上了遠行的小舟,小舟載著昭君緩緩離去,那滿天的桃花竟似不忍昭君遠去,都飛舞起來,落到香溪河裡,追隨著昭君的芳舟。遠了,遠了,親人們的身影再也看不見了,這哺育自己長大的香溪河也將與你永別了,昭君的心頭湧起了無限的傷感,充滿了故土之思,不禁含淚彈起琵琶,淚珠隨著弦聲濺落到那一片片的桃花瓣上,那被昭君的淚水浸透了的花瓣就變成了桃花魚。就這樣,昭君一路灑落的淚水,把滿河的桃花瓣都變成了桃花魚。船到彝陵峽口,琵琶弦斷音止,那滿河的桃花魚也就隱進了桃花潭,告別了這位遠去異國他鄉的佳麗。今天,當人們來到宜昌,品嘗雞泥桃花魚的美味時,這艷麗可人的桃花魚彷彿還在向你敘說著昭君的故事呢!。
牛肉摳餃子
「牛肉摳餃子」是湖北沙市傳統的風味名貴小吃。它選用優質秈米製成餃子皮,餃子餡用去筋牛肉為主,將之剁成肉泥,配以調料,在熱油中氽炸兩次而成。這種餃子的形狀是口小肚大,肚內塞滿了牛肉餡,因而叫做牛肉摳餃子。它的特點是:餃皮酥脆,落口化渣,餡心鮮香,餘味綿綿。牛肉摳餃子傳說還是明太祖朱元璋創意的呢!朱元璋小的時候家裡很窮,只得去給財主放牛謀生。這個財主十分吝嗇,朱元璋經常餓肚子。有一天中午,朱元璋實在餓急了,就宰了一頭小牛,隨便找了個壇子煨起牛肉來。餓急了的人什麼都覺得十分好吃,朱元璋很快就吃了個精光,這頓牛肉的美味也就深深地印在他的記憶之中。怎麼向財主交待呢?朱元璋從小就是個主意極多的人,他很快就編好了一番謊話,跑回去對財主說道:「不好了,小牛拱了地。」財主當然不信,急忙跟朱元璋一起跑到野地里去看,只見半截牛尾巴扎在地里,財主忙用力一拉,「土地公公」在地下學著小牛哞哞直叫,這下財主信以為真,說:「牛真的拱了地哩。」就這樣,宰牛之事就給打發過去了。 朱元璋當了皇帝後,吃膩了山珍海味,又想起自己偷吃牛肉的事來,就召來了自己的老鄉、御廚張義,下令張義做一種壇子與牛肉同吃的食物來。張義經過仔細琢磨,反復試制,終於仿照壇子的形狀,做出了牛肉摳餃子。朱元璋吃了之後,十分滿意。朱元璋是個疑心極重的人,他一直害怕人們揭他的短,什麼小時候做過放牛娃啦,當過和尚啦,等等,他認為這些事傳揚出去會損害他當今聖上的威望。因此,朱元璋同樣害怕對自己知根知底的老鄉張義,疑心張義會把自己偷牛吃的老底泄露了出去,就想殺人滅口。張義探知這個消息後,趕忙偷偷地逃了出來,一躲就躲到了沙市,把製作牛肉摳餃子的技術也帶到了沙市。從此,牛肉摳餃子就成為沙市的流行小吃。
湘妃糕
湘妃糕是湖北公安縣的傳統佳餚,現名三鮮頭菜。三鮮頭菜以魚糕、魚丸為主,加上豬肝、腰花、肚類等三鮮,輔以金針(即黃花菜)、黑木耳、冬筍等配料,使整道菜色調豐富,鮮嫩可口,是當地宴席上必不可少的頭等名菜。 傳說三鮮頭菜緣起於湘妃。湘妃是遠古時代的賢君虞舜的妻子娥皇,她與妹妹女英共事一夫。有一次,姐妹二人跟隨舜帝南巡,來到了今天湖北公安縣城北的柳浪湖畔。湘妃原本身體就比較弱,再加上路途勞頓,感染上了風寒之疾,不思飲食,身體也一天比一天衰弱。女英見姐姐沉痛在身,輾轉床側,內心非常焦急,她想起姐姐平常最喜歡吃魚,何不就近在柳浪湖中捕魚,製成美味,以開姐姐的胃口。於是女英就讓漁人伯翁捕了一尾魚,叫廚師司馬弼加工成美味。司馬弼考慮到病人的特點,就剁去魚頭魚尾,剔掉魚刺,將魚肉剁成肉泥,蒸成魚糕。娥皇一嘗,覺得鮮嫩可口,立時食慾大開。營養跟上了,娥皇的身體也就逐漸好了起來,可以跟隨舜帝繼續南巡了。後來,娥皇、女英雖然離開了柳浪湖,但魚糕的做法卻留了下來。人們在仿製的過程中,不斷加以改進,使得魚糕的滋味越做越好,名氣也越來越大,到清朝末年,人們又在魚糕上面添加豬肝、腰花、肚類等三鮮,這道菜式最終定型,滋味也更加鮮美,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被定為當地的頭等名菜。
孝感麻糖
「孝感麻糖」是湖北著名的地方風味名點。它以精製糯米、優質芝麻、綿白糖為主要原料,配以桂花、金錢桔餅等,用傳統的配方精心配製,經過12道工藝流程,32個環節製成,孝感麻糖外形猶如梳子,色白如霜,香味撲鼻,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有暖肺、養胃、滋肝、補腎等功效。 孝感麻糖歷史悠久,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曾經吃過並贊不絕口,從而一舉成為皇家貢品。後來各地也都仿製,但味道就是及不上孝感本地的土產,故不相傳,只有用孝感城關西門外城隍潭的「龍吐水」熬糖,才能制出上品的麻糖來。怪不得即使是孝感的製糖師,如若遷居他處,也會做不出原先的風味來呢。孝感麻糖的創制,據說與一個饞嘴的糖坊老闆娘有關。這個老闆娘因為有饞病,時常熬不住要偷糖吃。有一次,她正吃得津津有味時,看見老闆進屋來了,慌得她趕忙把一碗糖丟進了裝芝麻的罐子里,不想卻被老闆發現了。老闆見糖上沾滿了生芝麻,要丟掉實在心疼,要弄掉生芝麻又沒有辦法,不由得十分生氣。這時,那個饞嘴的老闆娘在邊上說道:「有辦法利用的,把它放在鍋里烙熟,好吃得很呢。」老闆一試,果然味道不錯,後來,一位熬糖的老師傅從這件事上受到了啟發,由此創制出了孝感麻糖。
抓炒魚條
抓炒魚條是湖北潛江縣的地方名菜,它的具體做法是:先將魚肉切成一寸二分長的魚條,掛上蛋清糊,在油鍋里炸成半成品,然後再一把一把地抓起來,放進盛有糖汁的鍋里,加上所需佐料,反復翻炒而成。此菜內嫩外酥,形如銀條,很是誘人。 這道菜式的形成,與清朝官場吃喝之風的盛行有很大的關系。相傳在清朝康熙年間,潛江縣官任上來了一名酷愛吃魚的縣官,此人來到盛產名魚的江漢流域,真是得償平生所願,整天費盡心思,變著花樣做魚吃,倒給他創造出了抓炒魚條的技法。這一天正恰逢這縣官做壽,他請來了滿座賓客,然後故作神秘地令書童上菜。眾人只見書童端上來一個上面覆蓋著紅緞的盒盆,卻不知裡面裝的是什麼新奇玩意。正在納悶之際,縣官放下了酒杯,笑著說道:「今日承蒙諸位抬舉,本官無甚答謝,略備微薪,望乞諸君笑納」。說完,掀開紅緞,眾人抬目一看,裡面卻是一堆堆白生生的小「銀條」,大家無不驚訝,怎麼縣官大人今日忽發慈悲,給大家賞銀呢?再等到「銀條」發到面前,仔細一看,原來那白得晃眼的「銀條」,卻是一道道裹著糖霜的魚條,眾人不禁鬨堂大笑,都覺得這位父母官在吃上的功夫真是巧絕妙絕。 大家嘗了幾根後,發覺入口酥嫩,其味也甚佳,禁不住好奇地問道:「此菜何名?」縣官隨口答道,「抓炒魚條"」。從此這道菜式就流傳了開來。
黃石港餅
「黃石港餅」,採用上等麵粉、芝麻、桔餅、糖桂花、小磨麻油等10多種原料精製而成。黃石港餅具有濃郁芬芳的天然麻香和回味久長的特點,因而名揚湖北,暢銷大江南北。港餅是從麻餅脫胎而來。據說在清代嘉慶年間,大冶縣的一個糕點名師劉合意經過仔細研究後,改進了當地的一種麻餅的製法,使之變得松酥可口,香味也濃例。他還根據民間喜歡如意吉祥的觀點,在餅上加上了紅色的「吉祥」二字,取了一個好口彩,從而博得了當地人的喜愛,被作為婚嫁時必備的禮品。 清同治年間,大冶一個木排商的木排在長江中撞破了一艘鹽船,雙方為此打起了官司,一直打到北京。被告大冶木排商上京前,特地訂做了一批優質大冶麻餅,進京之後就獻給了皇帝。皇帝雖然吃遍了天下名菜名點,但這帶有濃厚鄉土風味的茶點卻從未嘗過。皇帝在品嘗過麻餅之後,龍顏大悅,就讓木排商打贏了這場官司。這個傳說告訴我們的不僅是皇帝昏庸糊塗,還告訴我們大冶的麻餅確實風味獨到。這件事傳開之後,大冶麻餅在北京城裡頓時成了搶手貨,大冶各地也競相製作,其中以黃石港製作最盛。後來,隨著長江黃金水道的不斷開發,黃石港口也日趨繁華,各地的客商越來越多,由於人們在港口經常吃到這種酥鬆香甜的麻餅,久而久之,就將之稱為「港餅」了。
粽子
粽子是中國民間傳統食品,它的主料是糯米。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粽子,而各地的用料和製法有所不同:有的地方用箬葉,有的用蘆葦葉;有的裹成菱形,有的裹成楔形;有加鹹肉、鮮肉裹成的肉粽,有加赤豆的赤豆粽,有加白糖的甜粽,還有什麼都不加的白水粽。雖然,各種粽子都有自己的特點,但它們還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吃起來糯軟,聞起來清香。粽子在我國如此風行,除了它好吃之外,更重要的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者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的楚國人。他自幼刻苦學習,有經天緯地之才,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由於他處在衰落的楚國,一生坎坷,令人扼腕嘆息!戰國中期,楚是秦之外最強的國家。它與齊結成聯盟,成了秦吞並六國的最大障礙。秦為了拆散齊楚聯盟,就派主張連橫的國相張儀出使楚國。張儀對楚懷王說,只要楚國與齊絕盟,秦國就將商於之地600里劃給楚國作補償.秦國本是虎狼之國,豈肯將戰士們用生命換來的土地白白送人,這是明顯的欺騙。可楚懷王卻信以為真,准備和齊絕交。大臣們都知道楚懷王會上當,但為了自己的富貴,還是慫恿楚懷王按張儀說的去做。屈原知道後就去勸阻,指出秦國在斷絕楚、齊之間的關系後,一定會對楚國下手,到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他要懷王殺了張儀,以絕秦的幻想。誰知楚懷王不僅不聽屈原的忠告,反而把他流放到汨羅江邊。屈原被流放後,楚懷王果然上當,不僅沒有得到商於之地,還因背盟遭到齊國的攻擊。秦國更是兇狠,將楚懷王騙到秦國做人質,兩次派兵攻打楚國,奪去大片土地。楚懷王最後客死秦國,秦將白起也率兵攻下楚國幾百年的首都——郢,楚國人民飽受戰火和顛沛流浪之苦。屈原看到國家殘破,人民受難,首都陷落,心如死灰,便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殺。百姓們看到忠心愛國的屈原投江殉國,皆感到無比悲憤。他們駕著舟船到江里去打撈屈原,將米飯、雞蛋投入水裡讓魚蝦蟹鱉吃飽,不去咬屈原的屍身,還有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希望葯暈蛟龍水獸,防止它們傷害屈原。 以後,每逢五月初五,人們都要劃龍舟,向江里投食物,喝雄黃酒來紀念愛國詩人。由於投向江里的米飯太零散,人民便用箬葉將米裹起來煮熟,製成粽子,再扔倒江里,其便迅速下沉。這種風氣很快向各地傳播,人們都在五月初五這天裹粽子、吃粽子以紀念為國投身汨羅江的屈原。
熱乾麵
熱乾麵是武漢的傳統小吃之一。20世紀30年代初期,漢口長堤街有個名叫李包的食販,在關帝廟一帶靠賣涼粉和湯面為生。有一天,天氣異常炎熱,不少剩面未賣完,他怕面條發餿變質,便將剩面煮熟瀝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壺,麻油潑在面條上。李包見狀,無可奈何,只好將面條用油拌勻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將拌油的熟面條放在沸水裡稍燙,撈起瀝干入碗,然後加上賣涼粉用的調料,弄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人們爭相購買,吃得津津有味。有人問他賣的是什麼面,他脫口而出,說是"熱乾麵"。從此他就專賣這種面,不僅人們競相品嘗,還有不少人向他拜師學藝。 過了幾年,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滿春路口開設了一家熱乾麵面館,取財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記",成為武漢市經營熱乾麵的名店。後遷至漢口水塔對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漢熱乾麵。 熱乾麵既不同於涼面,又不同於湯面, 面條事先煮熟,拌油攤晾,吃時再放在沸水裡燙熱,加上調料,成品面道筋道,黃而油潤,香而鮮美,誘人食慾。

E. 湖北有些什麼特產

基本情況概述 湖北省簡稱「鄂」,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是連接東部沿海地區與西部廣大內地的中間地帶。 湖北省飲食風俗是自然條件、民族遷徙和民族構成、歷史傳承、食俗交融等綜合作用的結果。湖北各族人民在歷史的長河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其中包括飲食文化。 湖北菜,簡稱鄂菜,按有文字記載的時間算,至今也有2000多年的歷史。早在2000多年前,具有楚鄉風味的鄂菜在廣闊富饒的江漢平原上已具雛形;唐、宋兩代鄂菜有了明顯的發展;到了明、清時,鄂菜趨於成熟。 湖北的特色風味小吃繁多,這些特色風味小吃的形成和發展也都有其歷史發展的原因。早在戰國時期《楚辭·招魂》中一份楚宮筵席單中就有麻花、饊子、蜜糖糕、油炸餅等,這是湖北小吃見諸文字的最早記載。另外有一些風味小吃的形成則相伴有歷史故事。如鄖陽的「高爐餅」,相傳楚太子監封地屯郢,喜吃此餅,並傳諭列為御膳,於是便成為地方風味小吃。「九黃餅」起源於東晉,據說東晉荊州刺史桓溫及唐代大詩人李白都曾重九登高,漫遊龍山,均品嘗過此餅。雲夢魚面發源於清道光年間,據《雲夢縣志》載,當時雲夢縣城裡有個許傳發布行,生意興隆,專設客棧招待外地來的客商。客棧廚師姓黃,有一天和面,他不慎碰撒了准備氽魚丸子的魚肉泥,他就順手把魚肉泥和在面里,擀成面條。客商吃後大加贊賞。此後他就如法炮製,招待客商。有一天面做多了吃不完,他就把面曬干後儲存起來。誰知乾麵煮熟後其味更佳,這就誕生了雲夢魚面。這些風味小吃經過千百年的歷史傳承,成為今天湖北省別具風味的地方小吃。 湖北飲食風俗形成的歷史原因還表現在歲時、信仰、禮儀等食俗的傳承上。現行的許多食俗如端午節吃粽子就起源於湖北。關於吃粽子,湖北就有幾種不同傳說:在屈原故里秭歸,傳說屈原投汩羅江後,熱愛屈原的楚人很悲痛,紛紛從四面八方趕到江邊,有的還劃著漁舟去打撈詩人的遺體。為了祭弔屈原,人們紛紛用竹筒貯米投於江中。在漢代的建武年間,長沙有個叫區回的人,忽然遇到一個自稱三閭大夫的人。這人對他說:你每年祭我的竹筒米很好,可惜都被蛟龍偷食了,以後請用楝樹的葉子塞住筒口,上面再用五色絲線捆牢,蛟龍就不敢再偷吃了。此事傳開後,在屈原故里每年五月初五人們就按屈原所說的辦法祭弔他。後來人們便不再將粽子投入江中,而改為食品,逐漸成為一種食俗並風行全國。而襄陽一帶則流傳屈原托夢告其妻,用五色絲纏住粽子避免蛟龍的吞食。盡管傳說不一,但都表明在戰國時五月初五就有以粽子祭屈原的習俗。後發展成為端午節食粽子的節令食俗。 湖北境內共有少數民族40多個,人數較多的少數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回族、侗族、滿族、蒙古族等,除土家族為湖北的土著少數民族外,其餘的少數民族都是從外地遷來的。這些少數民族有的創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飲食和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食俗,有的將自己民族的飲食和食俗帶入湖北省,使湖北的食俗更加豐富多彩。從地理交通上講,武漢市號稱「九州通衢」,自古以來就南接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隴坂,下接江湖,交通便利,為省內外的經濟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再加上政治的影響,使得其他地區和省份的飲食風俗及特色風味飲食傳至湖北較早。部分經過本省人民的精心改制已具有湖北的地方特色。湖北的邊界地區受鄰省的影響很明顯。如鄂西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宜昌西部受四川的影響很大。 湖北飲食習俗總的特點是:一、稻、魚為主; 二、喜食雜食;三、風味薈萃;四、口味以酸、甜、苦、辣為主。 湖北地域廣大,根據各地區的食俗差異,現將湖北省劃分為鄂東、鄂西南、鄂西北及回族四個飲食風俗區,一一向大家介紹。 鄂東飲食調味以辛、辣、酸、甜為主,注重味鮮。 鄂東地區風味小吃豐富多樣。武漢熱乾麵是當地居民的早點,此外小桃園煨面、四季美湯包、談炎記水餃、一品香大包、全料小湯圓、桂花赤豆湯、重油燒賣等都是武漢人民不可缺少的風味小吃。鄂州的東坡餅、黃州燒賣,荊州的散燴八寶飯、早堂面、九黃餅等也都是傳統的風味小吃。其他如雲夢魚面、孝感米酒、沔陽棉花糕、紅安翁子粑、鍾祥豐樂齋包及豆皮、面窩、發米粑、歡喜團、豆腐腦等,都頗具特色。 作為傳統的飲料,茶和酒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鄂西南飲食風俗 鄂西南飲食風俗區主要是指以清江流域為主體的湖北西南部地區,包括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地區西部的廣大地區。這里山高谷深,氣候具有高原特色。 鄂西南地區主要以苞谷(玉米)、薯類為主食,輔以稻米、小麥等。 鄂西南副食以懶豆腐為主。懶豆腐,又名「合渣」,是用黃豆與蔬菜合煮而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一些地區用豆漿拌豬雜、粉條、蘿卜絲做成「懶豆腐」,用它拌食苞穀米子飯,味美易咽,營養豐富。臘肉也是鄂西地區人們常吃的副食。鄂西南人喜酸愛辣,在口味嗜好上近似於四川。這里家家戶戶都有一個或幾個酸菜壇子,都曬有干辣椒,一年到頭幾乎餐餐不離酸菜和辣椒。此地有「辣椒當鹽」之說。 鄂西南人喜茶愛酒,這里的居民不論寒暑閑忙,都有煮濃茶喝的習慣。日常所飲的酒主要是自釀酒。 鄂西北飲食風俗 鄂西北飲食風俗區主要涵蓋以襄陽為中心的三北崗地,包括隨州、荊門、神農架和鄖陽等地。其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為主,也有部分平原、盆地。在飲食風俗上,偏東部分受鄂東影響較大,西部及西南部受四川影響不小,北部則受河南、陝西飲食文化滲透,但同時也有鄂西北飲食風俗區自己的特色。 在日常飲食風俗上,鄂西北地區由於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大部分地區以小麥、苞谷為主食,部分平原谷地以稻米為主食,輔以苞谷、小麥、高粱。 副食種類比較多,四季蔬菜、家禽家畜、魚類水產、山中野物無所不有。由於物產的豐富和獨特,在副食上也形成了自己的風味和特色。襄樊菜側重於蒸、煎、炸,同鄂菜有一定的淵源關系,因而有人將襄樊菜歸入鄂菜之列。其傳統的風味菜餚有麵筋肉茸、瓤瓜肉、鍋貼魚等。鄖陽的網油砂和荊門的龍須菜等也是傳統名餚。襄樊的大頭菜是早餐佐食的上好小菜之一。 鄂西北飲食風俗區的特色風味小吃繁多,這些風味小吃是構成人們日常飲食結構的重要部分。主要的風味小吃有襄樊糊辣湯、「沙薄刀」、谷城空心魁面、荊門太師餅、鄖陽高爐餅、隨州牛肉麵等。襄樊糊辣湯原是回族的風味飲食,現已成為襄樊各族人民共享的美味佳品。 這里的常飲之酒還要數家家會釀的苞谷燒酒和糯米黃酒,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飲的四季酒,冬飲禦寒,夏喝消暑,有濃郁的地方風味。糯米黃酒介於白酒和啤酒之間,用純糯米釀制,原液呈淡黃色,成品為乳白色,稍有粘性。它和啤酒一樣,講究新鮮,釀成後在短期內飲用,否則會變質,因而又叫「應時黃酒」。 回族飲食風俗 回族是湖北省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之一。他們大致是在元、明期間隨戰爭、駐防或經商、宦遊、戍屯、墾荒等方式遷徙而來的,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散居於全省各個縣、市,但以荊沙、武漢、兩陽、襄樊等地最為集中。湖北省的回族在飲食風俗上深受當地漢族的影響,這種影響涵蓋了日常、歲時、信仰和禮儀飲食風俗的各個方面,但也仍有自己的特色。 在日常食俗上,回族由於主要居住在江漢平原和部分山區的城鎮,因而以稻米為主食,輔以小麥等,喜吃麵食。副食種類也很多,如家禽家畜和魚類(禁忌的除外)以及四季蔬菜等。 湖北回族有自己獨特的民族風味菜餚。如沔城回族的「三圓」、「四扣」和以牛肉為原料的五香燒烤等。所謂「三圓」是指牛肉餅、小京圓、魚圓;「四扣」是指扣雞、扣牛肉、扣酥魚、扣鴨。「三圓」、「四扣」中的牛肉餅和扣酥魚匠心獨具。 回族人民還喜吃素食,一些城鎮都有素食館,尤以武漢市為典型。作為日常飲食,回族的小吃也有特色,如襄樊海記糊辣湯、武漢哈胖子鍋貼、徐洪春豆皮、黃慶記豆絲、金餅子的蔥花餅、金發記的作餃等。這些民族風味小吃,不僅是回族同胞的日常食品,也吸引著漢族和其他各族人民。 現在,居住在湖北省境內的回族,部分地區仍過開齋節和古爾邦節等傳統節日。其他節日已大致與漢族同。在節日里,回族人民除置辦佳餚外,還喜歡吃一些素油糕點。主要的素油糕點有京果、花根、麻片、寸金、酥糖、桃酥、月餅、芝麻糕、小品糕、雞蛋糖、雲片糕等。一些回族面點也時常作為回族節日食品,如沔城的酥餃。 湖北一些地方的回民逢年過節有吃「早宴」的習俗(漢族稱為「三道茶」),即第一道茶吃糕點、糖果之類,第二道茶吃湯圓或豆末、雞蛋、伏汁酒之類的點心,第三道茶才是上午的正宴,其菜餚是十個盛滿五香燒烤、紅臘之類的菜碟。回族的「早宴」既是節日食俗,又是待客的必設之宴。 一般在嬰兒生日宴會、婚禮宴會、吃喪飯前,回民都要請阿訇念經,以消災和表示對真主的虔誠。回族飲食風俗的最大的特點就是飲食禁忌貫穿於一切飲食活動之中。 鄂東飲食風俗 鄂東飲食風俗區是指以江漢平原為主體,以武漢市為中心,包括孝感地區、咸寧地區、黃崗地區、荊州地區在內的鄂東、鄂東南廣大地區。此區氣候適宜農作物生長,交通便利,是湖北省飲食風俗的典型代表地區。 鄂東地區以大米、小麥為主食,一日三餐。早餐主要是稀飯,大別山區和低山丘陵部分地區早晨先要泡茶喝,然後才做早飯吃。一些城鎮早上有吃茶點、小吃的習慣,中、晚餐大都是米干飯。 鄂東區副食種類繁多,蔬菜四季長青。一般稀飯大都以皮蛋、鹹蛋、榨菜、鹹菜、醬菜、辣蘿卜條等為副食。干飯則隨季節變化,主要以各類蔬菜為副食。如春天有泥蒿、白頭韭菜、黑白菜、菜苔、蒜苗等,夏天有豆角、南瓜等,秋天有茄子、苦瓜、蓮藕等,冬天有蓮藕、蘿卜、黑白菜、焰心菜等。在民間還流行著「春韭夏瓜、秋茄冬藕,紅椒青菘、綠芹紫苔,四季輪換」的諺語。作為佳餚也有各種各樣的魚類、肉類、蛋類、禽類。對鄂東飲食風俗區來說,魚類在各種佳餚中最為突出。魚類有黃魚、鱘鰉、鈵、鮑、鯢、鯰、鯢、鯿等幾十種,做法上側重於蒸、煨、炸、炒、燒等。在鄂東地區單獨以魚為原料的佳餚就有幾十種,主要是全魚類、魚糕類、魚丸類菜餚。許多城市筵席和農民鄉宴其全部菜餚都是魚。其他筵席也少不了魚,有所謂「無魚不成宴」的說法。武昌魚又名「團頭魴」,是魴魚的一種,原產於鄂州市梁子湖。它肉質細嫩,脂肪豐富,可用多種方法烹制,如清蒸武昌魚、花釀武昌魚、梅花武昌魚、楊梅武昌魚,其中以清蒸武昌魚為最佳。魚糕也是鄂東的傳統佳看,素以吃魚不見魚,魚含肉味,肉有魚香,清香滑嫩,入口消溶而獨具風味。 鄂東的傳統菜餚有三種不同的地方風味。武漢菜:注重刀工火候,講究配色造型,尤以煨湯技術獨到,代表菜除清蒸武昌魚外,還有老大興魚、黃陂三合等。荊州菜:以烹制各種淡水魚見長,並以各種蒸菜為特色,代表菜有魚糕丸子、沔陽三蒸、公安三鮮頭菜、鍾祥蟠龍菜、江陵散燴八寶、冬瓜鱉裙羹等。鄂州菜擅長燒、炒,用油寬,汁濃口重,有鄉村風味。 武漢菜點吸取了湖北各地和外地的一些風味菜點的長處,善於變化改革,花色品種較多,注重刀功火候,講究酸色造型,尤其是煨湯技術有獨到之處。荊沙菜以烹制淡水魚鮮見長,更以各種蒸菜(如「沔陽三蒸」)最具特色,用芡薄、味清純,關於保持原味。黃州菜擅長燒、炒,用油稍寬,火功恰當,汁濃口重,味道偏咸,富有鄉村風味。湖北的小吃點心品種多,風味特殊。 湖北著名風味菜點有:清蒸武昌魚、雞茸架魚肚、鍾祥蟠龍、瓦罐煨雞、菜薹炒臘肉、雞泥桃花魚、峽口明珠湯、魚氽、熱乾麵、三鮮豆皮、東坡餅、面窩等。 雞泥桃花魚 在長江三峽附近的宜昌城,有一道傳統的名貴湯菜,叫"雞泥桃花魚"。它是用桃花色、雞脯肉、魚肉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每當它端上席來,就如同開放了一朵清新艷麗的桃花,特別惹人喜愛。而且此湯湯味清鮮,鮮嫩軟溶,營養豐富,是難得的湯中之上品。桃花色是這道湯菜的精華所在,但桃花魚並不是魚,它是一種水藻類的透明體。桃花魚生於彝陵峽口和香溪河裡,它與桃花共生死,在桃花盛開的時節,它也出現在盪漾的碧波中,只見它酷似一瓣瓣桃花,有的潔白無瑕,有的紅妝淡抹,有的色呈乳黃,伴隨著清清的水波而上下起伏,與香溪河兩岸如同丹霞般的桃花交相輝映,使人難辨真偽。桃花謝後,桃花魚也就無影無蹤,回歸到神秘的大自然中去了。 有誰知道這艷麗可人的桃花魚,還有一段感人淚下的故事呢。西漢時期,香溪河邊出了一個著名的美女王昭君,漢元帝時被選入皇宮。後來,漢朝和匈奴和好,匈奴呼韓邪單於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是個深明大義的奇女子,主動要求出塞。臨行之前,昭君回故里省親,告別父老鄉親。昭君要離開故鄉的時候,正值桃花凋謝的時候,只見滿天落英繽紛,好似也在為昭君傷情。就在這漫天花雨之中,昭君告別了父母,告別了鄉親,告別了故里,登上了遠行的小舟,小舟載著昭君緩緩離去,那滿天的桃花竟似不忍昭君遠去,都飛舞起來,落到香溪河裡,追隨著昭君的芳舟。遠了,遠了,親人們的身影再也看不見了,這哺育自己長大的香溪河也將與你永別了,昭君的心頭湧起了無限的傷感,充滿了故土之思,不禁含淚彈起琵琶,淚珠隨著弦聲濺落到那一片片的桃花瓣上,那被昭君的淚水浸透了的花瓣就變成了桃花魚。就這樣,昭君一路灑落的淚水,把滿河的桃花瓣都變成了桃花魚。船到彝陵峽口,琵琶弦斷音止,那滿河的桃花魚也就隱進了桃花潭,告別了這位遠去異國他鄉的佳麗。今天,當人們來到宜昌,品嘗雞泥桃花魚的美味時,這艷麗可人的桃花魚彷彿還在向你敘說著昭君的故事呢!。 牛肉摳餃子 「牛肉摳餃子」是湖北沙市傳統的風味名貴小吃。它選用優質秈米製成餃子皮,餃子餡用去筋牛肉為主,將之剁成肉泥,配以調料,在熱油中氽炸兩次而成。這種餃子的形狀是口小肚大,肚內塞滿了牛肉餡,因而叫做牛肉摳餃子。它的特點是:餃皮酥脆,落口化渣,餡心鮮香,餘味綿綿。牛肉摳餃子傳說還是明太祖朱元璋創意的呢!朱元璋小的時候家裡很窮,只得去給財主放牛謀生。這個財主十分吝嗇,朱元璋經常餓肚子。有一天中午,朱元璋實在餓急了,就宰了一頭小牛,隨便找了個壇子煨起牛肉來。餓急了的人什麼都覺得十分好吃,朱元璋很快就吃了個精光,這頓牛肉的美味也就深深地印在他的記憶之中。怎麼向財主交待呢?朱元璋從小就是個主意極多的人,他很快就編好了一番謊話,跑回去對財主說道:「不好了,小牛拱了地。」財主當然不信,急忙跟朱元璋一起跑到野地里去看,只見半截牛尾巴扎在地里,財主忙用力一拉,「土地公公」在地下學著小牛哞哞直叫,這下財主信以為真,說:「牛真的拱了地哩。」就這樣,宰牛之事就給打發過去了。 朱元璋當了皇帝後,吃膩了山珍海味,又想起自己偷吃牛肉的事來,就召來了自己的老鄉、御廚張義,下令張義做一種壇子與牛肉同吃的食物來。張義經過仔細琢磨,反復試制,終於仿照壇子的形狀,做出了牛肉摳餃子。朱元璋吃了之後,十分滿意。朱元璋是個疑心極重的人,他一直害怕人們揭他的短,什麼小時候做過放牛娃啦,當過和尚啦,等等,他認為這些事傳揚出去會損害他當今聖上的威望。因此,朱元璋同樣害怕對自己知根知底的老鄉張義,疑心張義會把自己偷牛吃的老底泄露了出去,就想殺人滅口。張義探知這個消息後,趕忙偷偷地逃了出來,一躲就躲到了沙市,把製作牛肉摳餃子的技術也帶到了沙市。從此,牛肉摳餃子就成為沙市的流行小吃。 湘妃糕 湘妃糕是湖北公安縣的傳統佳餚,現名三鮮頭菜。三鮮頭菜以魚糕、魚丸為主,加上豬肝、腰花、肚類等三鮮,輔以金針(即黃花菜)、黑木耳、冬筍等配料,使整道菜色調豐富,鮮嫩可口,是當地宴席上必不可少的頭等名菜。 傳說三鮮頭菜緣起於湘妃。湘妃是遠古時代的賢君虞舜的妻子娥皇,她與妹妹女英共事一夫。有一次,姐妹二人跟隨舜帝南巡,來到了今天湖北公安縣城北的柳浪湖畔。湘妃原本身體就比較弱,再加上路途勞頓,感染上了風寒之疾,不思飲食,身體也一天比一天衰弱。女英見姐姐沉痛在身,輾轉床側,內心非常焦急,她想起姐姐平常最喜歡吃魚,何不就近在柳浪湖中捕魚,製成美味,以開姐姐的胃口。於是女英就讓漁人伯翁捕了一尾魚,叫廚師司馬弼加工成美味。司馬弼考慮到病人的特點,就剁去魚頭魚尾,剔掉魚刺,將魚肉剁成肉泥,蒸成魚糕。娥皇一嘗,覺得鮮嫩可口,立時食慾大開。營養跟上了,娥皇的身體也就逐漸好了起來,可以跟隨舜帝繼續南巡了。後來,娥皇、女英雖然離開了柳浪湖,但魚糕的做法卻留了下來。人們在仿製的過程中,不斷加以改進,使得魚糕的滋味越做越好,名氣也越來越大,到清朝末年,人們又在魚糕上面添加豬肝、腰花、肚類等三鮮,這道菜式最終定型,滋味也更加鮮美,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被定為當地的頭等名菜。 孝感麻糖 「孝感麻糖」是湖北著名的地方風味名點。它以精製糯米、優質芝麻、綿白糖為主要原料,配以桂花、金錢桔餅等,用傳統的配方精心配製,經過12道工藝流程,32個環節製成,孝感麻糖外形猶如梳子,色白如霜,香味撲鼻,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有暖肺、養胃、滋肝、補腎等功效。 孝感麻糖歷史悠久,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曾經吃過並贊不絕口,從而一舉成為皇家貢品。後來各地也都仿製,但味道就是及不上孝感本地的土產,故不相傳,只有用孝感城關西門外城隍潭的「龍吐水」熬糖,才能制出上品的麻糖來。怪不得即使是孝感的製糖師,如若遷居他處,也會做不出原先的風味來呢。孝感麻糖的創制,據說與一個饞嘴的糖坊老闆娘有關。這個老闆娘因為有饞病,時常熬不住要偷糖吃。有一次,她正吃得津津有味時,看見老闆進屋來了,慌得她趕忙把一碗糖丟進了裝芝麻的罐子里,不想卻被老闆發現了。老闆見糖上沾滿了生芝麻,要丟掉實在心疼,要弄掉生芝麻又沒有辦法,不由得十分生氣。這時,那個饞嘴的老闆娘在邊上說道:「有辦法利用的,把它放在鍋里烙熟,好吃得很呢。」老闆一試,果然味道不錯,後來,一位熬糖的老師傅從這件事上受到了啟發,由此創制出了孝感麻糖。 抓炒魚條 抓炒魚條是湖北潛江縣的地方名菜,它的具體做法是:先將魚肉切成一寸二分長的魚條,掛上蛋清糊,在油鍋里炸成半成品,然後再一把一把地抓起來,放進盛有糖汁的鍋里,加上所需佐料,反復翻炒而成。此菜內嫩外酥,形如銀條,很是誘人。 這道菜式的形成,與清朝官場吃喝之風的盛行有很大的關系。相傳在清朝康熙年間,潛江縣官任上來了一名酷愛吃魚的縣官,此人來到盛產名魚的江漢流域,真是得償平生所願,整天費盡心思,變著花樣做魚吃,倒給他創造出了抓炒魚條的技法。這一天正恰逢這縣官做壽,他請來了滿座賓客,然後故作神秘地令書童上菜。眾人只見書童端上來一個上面覆蓋著紅緞的盒盆,卻不知裡面裝的是什麼新奇玩意。正在納悶之際,縣官放下了酒杯,笑著說道:「今日承蒙諸位抬舉,本官無甚答謝,略備微薪,望乞諸君笑納」。說完,掀開紅緞,眾人抬目一看,裡面卻是一堆堆白生生的小「銀條」,大家無不驚訝,怎麼縣官大人今日忽發慈悲,給大家賞銀呢?再等到「銀條」發到面前,仔細一看,原來那白得晃眼的「銀條」,卻是一道道裹著糖霜的魚條,眾人不禁鬨堂大笑,都覺得這位父母官在吃上的功夫真是巧絕妙絕。 大家嘗了幾根後,發覺入口酥嫩,其味也甚佳,禁不住好奇地問道:「此菜何名?」縣官隨口答道,「抓炒魚條"」。從此這道菜式就流傳了開來。 黃石港餅 「黃石港餅」,採用上等麵粉、芝麻、桔餅、糖桂花、小磨麻油等10多種原料精製而成。黃石港餅具有濃郁芬芳的天然麻香和回味久長的特點,因而名揚湖北,暢銷大江南北。港餅是從麻餅脫胎而來。據說在清代嘉慶年間,大冶縣的一個糕點名師劉合意經過仔細研究後,改進了當地的一種麻餅的製法,使之變得松酥可口,香味也濃例。他還根據民間喜歡如意吉祥的觀點,在餅上加上了紅色的「吉祥」二字,取了一個好口彩,從而博得了當地人的喜愛,被作為婚嫁時必備的禮品。 清同治年間,大冶一個木排商的木排在長江中撞破了一艘鹽船,雙方為此打起了官司,一直打到北京。被告大冶木排商上京前,特地訂做了一批優質大冶麻餅,進京之後就獻給了皇帝。皇帝雖然吃遍了天下名菜名點,但這帶有濃厚鄉土風味的茶點卻從未嘗過。皇帝在品嘗過麻餅之後,龍顏大悅,就讓木排商打贏了這場官司。這個傳說告訴我們的不僅是皇帝昏庸糊塗,還告訴我們大冶的麻餅確實風味獨到。這件事傳開之後,大冶麻餅在北京城裡頓時成了搶手貨,大冶各地也競相製作,其中以黃石港製作最盛。後來,隨著長江黃金水道的不斷開發,黃石港口也日趨繁華,各地的客商越來越多,由於人們在港口經常吃到這種酥鬆香甜的麻餅,久而久之,就將之稱為「港餅」了。 粽子 粽子是中國民間傳統食品,它的主料是糯米。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粽子,而各地的用料和製法有所不同:有的地方用箬葉,有的用蘆葦葉;有的裹成菱形,有的裹成楔形;有加鹹肉、鮮肉裹成的肉粽,有加赤豆的赤豆粽,有加白糖的甜粽,還有什麼都不加的白水粽。雖然,各種粽子都有自己的特點,但它們還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吃起來糯軟,聞起來清香。粽子在我國如此風行,除了它好吃之外,更重要的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者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的楚國人。他自幼刻苦學習,有經天緯地之才,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由於他處在衰落的楚國,一生坎坷,令人扼腕嘆息!戰國中期,楚是秦之外最強的國家。它與齊結成聯盟,成了秦吞並六國的最大障礙。秦為了拆散齊楚聯盟,就派主張連橫的國相張儀出使楚國。張儀對楚懷王說,只要楚國與齊絕盟,秦國就將商於之地600里劃給楚國作補償.秦國本是虎狼之國,豈肯將戰士們用生命換來的土地白白送人,這是明顯的欺騙。可楚懷王卻信以為真,准備和齊絕交。大臣們都知道楚懷王會上當,但為了自己的富貴,還是慫恿楚懷王按張儀說的去做。屈原知道後就去勸阻,指出秦國在斷絕楚、齊之間的關系後,一定會對楚國下手,到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他要懷王殺了張儀,以絕秦的幻想。誰知楚懷王不僅不聽屈原的忠告,反而把他流放到汨羅江邊。屈原被流放後,楚懷王果然上當,不僅沒有得到商於之地,還因背盟遭到齊國的攻擊。秦國更是兇狠,將楚懷王騙到秦國做人質,兩次派兵攻打楚國,奪去大片土地。楚懷王最後客死秦國,秦將白起也率兵攻下楚國幾百年的首都——郢,楚國人民飽受戰火和顛沛流浪之苦。屈原看到國家殘破,人民受難,首都陷落,心如死灰,便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殺。百姓們看到忠心愛國的屈原投江殉國,皆感到無比悲憤。他們駕著舟船到江里去打撈屈原,將米飯、雞蛋投入水裡讓魚蝦蟹鱉吃飽,不去咬屈原的屍身,還有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希望葯暈蛟龍水獸,防止它們傷害屈原。 以後,每逢五月初五,人們都要劃龍舟,向江里投食物,喝雄黃酒來紀念愛國詩人。由於投向江里的米飯太零散,人民便用箬葉將米裹起來煮熟,製成粽子,再扔倒江里,其便迅速下沉。這種風氣很快向各地傳播,人們都在五月初五這天裹粽子、吃粽子以紀念為國投身汨羅江的屈原。

F. 魚尾禮服在兒子婚禮上媽媽穿合適嗎

可以穿。

看到孩子和心愛的人結婚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作為媽媽肯定特別高興,那麼參加婚禮的時候媽媽穿什麼衣服合適呢?下面小編就從挑選衣服的原則、衣服的款式、顏色來分析一下孩子結婚媽媽穿的衣服推薦。

挑選衣服的原則

首先要了解婚禮的形式,如果是中式婚禮,可以選擇旗袍、唐裝等中式禮服。如果是西式婚禮可以選擇比較正式的套裙或者連衣裙。

還有媽媽的禮服盡量要與新娘的婚紗禮服相符合,如果新娘是中式的禮服,那麼媽媽最好也要選擇偏中式風格的禮服,如果新娘是西式的婚紗,那麼媽媽可以選擇西式的禮服。

顏色選擇

媽媽穿的衣服的顏色並沒有什麼嚴格的規定,可以選擇比較高貴的紫色還有黑色等,也可以選擇比較喜慶的紅色,只要是適合自己膚色的顏色就可以,主要看媽媽的喜好,但是要避免象牙色的禮服。

禮服的款式

(1)晚禮服

媽媽參加婚禮的禮服可以選擇簡潔大方的晚禮服,晚禮服的選擇最好是有收腰處理的可以更好的顯現身材,晚禮服胸、肩處的褶皺處理可以讓媽媽顯得更加有氣質,加上窄身裙設計更加凸顯腿部的線條。

(2)連衣長裙

媽媽可以選擇上窄下寬的高腰款式的連衣長裙,如果身材比較圓潤的,可以七分袖或者五分袖來遮蓋手臂上的贅肉,還可以搭配一些項鏈或者手鐲來提升自己的整體造型。

(3)旗袍

旗袍是很多人參加婚禮的禮服選擇之一,如果是參加女兒的婚禮,旗袍選擇最好是寬松一點比較好,而且更顯莊重華貴,旗袍的面料最好選擇一些顏色明快高雅的面料。

G. 我國哪裡盆栽批發最便宜,種類最豐富

1.天津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天津的仙客來盆花就在全國已有名氣。由於病毒病的原因,影響了其進一步發展。直到20世紀90年代,在解決脫毒、無土栽培、育種和專業性商品生產等問題之後,有效地提高了天津仙客來的商品性狀,形成了工廠化、集約化、科學化、規模化的商品生產模式,建立了有160餘個仙客來品種的種質基地,已向國內市場推出優質盆花50多萬盆。並組建了全國仙客來研究開發中心。為了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發揮地區優勢,天津利用張家口的冷涼氣候、基質草炭、能源、土地和勞力等優勢,1995年生產仙客來10萬盆,1998年生產20萬盆。

2.上海1991年上海盆花年生產量僅100萬盆。1997年上海市發揮技術優勢,盆花銷售量劇增,年銷售量達到1500萬盆,比1996年翻一番。近年來,在青浦的教大科技公司,1996年生產盆花40萬盆,1997年生產量達到150萬盆,銷售十分興旺。種類有天竺葵、四季秋海棠、萬壽菊、矮牽牛、雞冠花、金魚草、美女櫻、大花馬齒莧等。為了滿足上海市場的需求,1991年上海入境的花卉盆栽植物約46萬盆,包括從荷蘭進口的鳳梨科植物、一品紅、仙客來、球根秋海棠、火鶴花和微型月季等。另外,還有地產盆花仙客來、一品紅、瓜葉菊和報春花等。

3.北京為了適應城市綠化、美化和群眾家庭養花的需要,北京盆花生產逐漸興旺起來,1993年生產盆花1000萬盆,2000年達到2000萬盆,滿足首都大環境的裝飾。主要栽培種類有小菊、一品紅、一串紅、仙客來、萬壽菊、瓜葉菊和比利時杜鵑。

4.山東山東省在盆花生產上投入較大,發展迅速,重點扶持傳統名貴花卉,堅持生產、科研、銷售一條龍的路子,逐步做到基地化、工廠化、多樣化和優質化。其中曹州的盆栽牡丹、萊州的盆栽月季,青州、青島的仙客來,德州的菊花等,年產量均不少,在國內花卉市場有一定影響。

5.江蘇江蘇省盆栽花卉的歷史悠久。始於唐代,盆栽養蘭十分盛行。宋代,賽菊、賞菊在蘇州等地非常流行。清代,揚州盆菊、盆栽疙瘩梅,南京花神廟盆栽茉莉、白蘭等聞名國內。民國期間無錫植鵑藝蘭和1928年南京中山陵園的建成,每年生產盆菊4000盆,盆花3000盆,球根花卉2000盆,裝點陵區。新中國成立後,南京、蘇州兩地栽有茉莉、白蘭等香花400萬盆。南京、靖江、無錫的蘭花從1991年的1000多盆,到1997年已發展到上萬盆。1986年宜興的比利時杜鵑從引種開始,1993年年產20萬盆,至今發展到年產100萬盆以上。南通等城市每年生產盆菊100萬盆以上。江蘇從1990年年產盆花65萬盆,發展到如今,用於城市環境裝飾的盆花在1000萬盆以上。

6.武漢隨著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湖北省武漢市對盆花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長。僅7個城區,年換花需200萬盆,加之節假日景點布置等,對盆花需求量更大。至今,武漢盆花年生產量在120萬盆,盆花品種單一、老化,仍以百日草、一串紅、金盞菊、萬壽菊、鳳仙花等唱主角。准備在盆花方面建立一定規模的生產基地,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增加先進設施,來提高武漢盆花的數量和質量。

7.廣東廣東省在盆栽植物生產上非常有特點,就是充分利用本地氣候條件的優勢,在廣州著重栽培具有傳統性的盆栽金橘、年橘,目前年產在25萬~40萬盆之間,還有盆栽碧桃、茶花等。在深圳生產盆栽熱帶蘭、火鶴花等高檔盆花,在順德生產盆栽蘭花,並銷往東南亞、日本和我國台灣省。觀葉植物生產基地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處亞熱帶南緣,在歷史上栽培九里香、米蘭和白蘭等亞熱帶木本香花,栽培基礎較好,成為我國亞熱帶木本香花的生產、供應基地。改革開放以來,又引進了許多原產熱帶的陰生觀葉植物,如巴西鐵、亮絲草、竹芋、黛粉葉、綠蘿、南洋杉、變葉木、龜背竹、蔓綠絨、榕樹和棕櫚科植物的散尾葵、軟葉刺葵、袖珍椰子、魚尾葵等,在珠江三角洲又形成了生產室內觀葉植物的熱潮。每年北運觀葉植物和木本香花有500車皮之多。據統計,1995年生產觀葉植物3000萬盆(株),成為我國盆栽觀葉植物生產和供應的最大中心。由於進口量的大幅度增加,地產種苗、地租等成本投入增加加上大企業規模生產、以薄利多銷方式爭奪市場份額(如廣東棕櫚園林公司,生產面積66.6公頃,有棕櫚科植物150餘種,存圃觀葉植物1000餘萬株),使觀葉植物價格急劇下降,生產觀葉植物的利潤也隨之降低。1995年利潤率為30%,1996年為18%,1997年為10%,目前生產觀葉植物的利潤率僅為5%以下。為此,觀葉植物生產企業也就不斷推陳出新,不斷豐富品種,來提高市場佔有率。

8.福建福建省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盆花生產從小到大,主要著重建蘭、龍岩素、魚蘭、大鳳尾素、永安素的發展,在國蘭生產中佔有重要地位,銷往全國,出口東南亞,1997年年產值達到5000萬元,出口額為1000萬元。同時,城市裝飾環境的時令盆花開始走俏,出現供不應求的景象。同時,1985年從香港繽紛園藝公司和荷蘭引進室內觀葉植物以來,由於自然環境適宜,發展很快,觀葉植物的生產形成福州、廈門、漳州三點和沿福廈國道一條線的生產布局。目前觀葉植物已有300多個品種,已向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方向發展。1995年觀葉植物栽培面積200公頃、產值1億元,1996年為233.3公頃、產值1.16億元,1997年達到280公頃、產值1.18億元。觀葉植物的栽培種類,早期為室內觀葉植物,如發財樹、巴西木、變葉木、綠蘿、蔓綠絨等。中後期發展棕櫚科植物的新品種,如散尾葵、袖珍椰子、小蒲葵等。目前,觀葉植物銷售趨於平緩,生產趨於穩定。

9.四川盆栽植物在四川已開始推向市場,並熱銷。1993年盆花用量達到1000多萬盆,主要用於大中城市的環境布置。同時,發揮四川蘭花的優勢,現已批量生產,1992年蘭花栽培面積達到20公頃。

我國盆花生產還處於起步階段,栽培面積還十分有限。由於設施栽培投資大,周期長,風險性大,發展速度不快。目前,我國全年盆花生產量在1.5億~2億盆,其產品質量僅屬一般。由此看來,隨著我國21世紀城市景觀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將對高質量盆栽花卉的需求越來越多,整個社會對盆花有著極強勁的消費潛力。根據國際盆花業的發展趨勢,21世紀我國的盆花事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H. 湖北古民居的鄂南地區

湖北通山古民居王氏老屋位於環境優美的湖北省通山縣洪港鎮西南三面環山的江源自然村南側迪德堂,全 村160餘戶、800餘人口,為王氏的世居之地。自106國道楊林段始已修築村級公路沿南嶺口通至該地。2009年6月5日,通山縣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進行了 登錄。建築命名為王氏老屋,王氏老屋建於清代,距今已有180餘年,為此村進士王迪吉與富甲一方的大財主王迪光兄弟等人所建。由東西並聯的正屋與橫屋組成,面闊共8間,深四進,佔地1404.36平方米,磚木混構,穿斗與抬梁木構架,正屋面牆呈八字門樓式,硬山頂一字式山牆,小青瓦蓋頂,外檐飾墀頭和磚瓦質翼角,各進明間分設槽門、中門,前進天井二側飾鏤孔花磚看牆,各進前後檐飾卷棚和望板,正脊飾斗拱,浮雕龍狀挑尖梁。橫屋二、三進之間以影壁式鏤孔花牆隔斷。整個建築高大莊重,具有一定的氣勢,外貌與裝修上不泛建築科學藝術價值。
「大夫第」位於湖北省通山縣大路鄉吳田村畈上王自然灣,是清末知縣王明璠的府第。 這座百餘年古宅,佔地6600平方米,有28個天井,48間正房,16間廂房,是湖北省現存的明清建築中規模最大的民宅。家祠、家學,馬廄、碾房、織房、柴房、廚房和雜役間等多達三十餘間。還有「怡濟葯房」,家庭戲樓,牢房等等,衣食住行一應俱全,被稱為「江南第一宅」、「楚天第一大夫第」。
通山縣地處鄂贛交界處,是湖北省著名的「民居之鄉」。 據調查考證,通山縣現存具有研究、觀賞、保護開發價值的明清民居群落30多處,其中列入省級保護單位4處,縣級保護單位15處。通山縣古民居以明清民居為主體,存量多、品類齊全,宗祠、寺廟、家居、牌坊等均有遺存。這些明清民居建築風格上融合南北,連貫東西,而又自成一體;建築技藝上獨特精湛,三雕(木雕、磚雕、石雕)藝術題材廣泛,構圖新穎,堪稱明清民居建築奇葩。
焦氏宗祠位於通山縣高湖芭蕉灣村。這棟古民居第一重為戲台,第二重為空曠的大廳,第三重為祭祀祖先的神台。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屋檐上,碩大的鰲魚挑雕工精細、栩栩如生,雕梁畫棟、7架梁建築形式,顯示著主人的顯赫身份。罕見的是,在二三重之間,經通山縣文化局初步考證,該民居修建於明朝永樂年間。由於主人的祖先考取過探花,才有資格修建這種較高規格的民居。民居中建有拜廳,這種情況並不多見。是一座民間藝術的寶庫。被湖北省古建築和文物專家稱之為「古民居極品」。
古民居——周家大屋,位於湖北通山縣中港景區東南部,是中港景區主要景點之一。佔地面積4400平方米,由青石、青磚、青瓦、青木構成,內建有廂房、祠堂、小姐閨閣,大小房間132間,48個天井,屋內家家相通,戶戶相連,在屋內周遊,晴不戴帽,雨不打傘。 周家大屋歷史悠久,史載乾隆戊戌年,三國東吳大將周瑜的後裔同統萬公舉家遷徙於此興建而成。至今230餘年,民國21年(1932)國民黨通山縣中學遷址周家大屋,歷時三年之久,隨後國民黨某軍26師醫院曾駐扎於此。
湖北省通山縣大畈鎮白泥村有一座建造精緻、氣勢宏偉、風格獨特的古建築,它就是遠近聞名的譚氏宗祠。據介紹,這座佔地2100餘平方米的宗祠,始建於乾隆戍寅年間(1758年),為譚氏祖人譚計六首捐建造。宗譜記載:「譚計六首捐百金為合族先聲始建」。 宗祠的屋脊上有兩條盤虯著的長龍,互相嬉戲著一顆紅色的龍珠,四周屋朵點綴著各種水墨山水畫,遠遠望去,整個建築錯落跌宕、渾然有致。大門坐北朝南,兩旁各有1個石門墩和1隻姿態威武的石獅子,前牆上還有4個十分別致的石馬栓。大門頂上有一幅造型生動的浮雕和遒勁有力的「譚氏宗祠」四個大字。在10餘米高的前牆頂端有一尊「魁星點斗」的塑像,那是族人冀望多出文人墨客的美好標志。
西泉世第位於湖北省通山縣大畈鎮西泉村,是西泉畈吳姓的支祠。它面闊三間,通深三間,面積240平方米,小巧而典雅。 宗祠始建於清朝嘉慶辛未年,同治四年進行過一次整修,光緒丙申年(1896年)又作過一次大的修葺。現存的面貌當為光緒年間的建築遺存。祠堂大門正對著一口池塘和一排風水樹,這是風水的象徵,大門上方書寫的「西泉世第」一改過去以姓氏命名宗祠的巢臼,而冠以聚居的地名,顯得別具一格而又富有新意。宗祠的裝修以素雅簡朴為基調,突出傳統的楹聯文化。宗祠內的柱子、牆壁上共有20多幅木刻的對聯,使整個宗祠盪漾著濃厚的儒學氣息。
大屋沈民居群位於湖北通山縣通羊鎮湄港村,佔地約80000平方米。始建於明代,現存建築30餘棟,以東端禾場和水塘為中心,呈環形分布,依北東、西之序建有沈氏宗祠、「虎賁」、「德盛」、「近台」、「孔彰」支祠,以及當鋪、茶鋪、孝子坊等。民居群內建築多為硬山灰瓦頂式,磚木結構,採用抬梁或穿斗構架,用材粗大,裝修精美,裝飾內容題材豐富。
下鄭民居群位於湖北省通山縣通羊鎮李渡村。佔地約15000萬平方米。據記載下鄭鄭氏於明晚期定居此地,現存祠堂、民居、商鋪等各類建築10餘棟。以青石板街道為中軸,呈南北對稱分布。街長80米左右,寬3—5米。
地處咸寧至通山公路旁的劉家橋古民居始建於明朝崇禎三年,是漢高祖劉幫的同父異母小弟彭城王主劉交玄孫劉元牙始建。繁衍至今已有十八代。 劉家橋四處居民村落建築總面積350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740間,樓道38條,天井54個,廊橋和獨木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改為石板橋)各一座。劉姓用兩座橋和石板路,將四處民居村落及學校連接成為一個整體。老屋依山從下而上成階梯建築,其它則為平地起基。建築風格為明清古庄園建築雛形。尤是劉家廊橋,飛架白泉河上,獨孔,拱形,累石而成。橋上蓋有廊亭,廊亭內梁,雕有龍鳳八卦圖,青瓦蓋頂。兩側橋身用青磚建起兩米高的方孔花格攔護牆,牆內置有長凳。昔時,橋東頭設有爐灶和木製茶桶,一年四季,村民輪番燒茶水,免費供行人飲用。橋用河沿店鋪與廊橋形成曲尺形,可供吃、住、購物。古代和近代,這里是通山、江西通往咸寧、漢口的必經之路,廊橋熱鬧非凡。
宋氏民居位於湖北省通山縣黃沙鋪鎮上坳村五組。有兩棟。為一連三重且連貫東西又自成一體;兩棟屋內僅天井就有6個,有大小房屋32間;家祠、馬廄、碾房、織房、柴房、廚房以及商鋪、家庭戲樓等一應俱全。三雕(木雕、磚雕、石雕)構圖新穎,大石門高達4.2米,天井中有水井。據考證,民居是清朝中晚期宋象賢父子兩代人遺留下來。
程氏宗祠:湖北省通山縣闖王鎮仙崖村三組.是一所保存較為完好的清代中期古民居建築。祠堂內陳列著的宗譜,擺設著的列祖塑像,反映著程姓氏族的風雨滄桑。最引人注目的是宗祠內張貼著的300多年前武昌府的褒獎牌和程九佰殺害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的大刀、長矛,成為李自成殉難九宮山的重要佐證。程氏祠堂是一所保存較為完好的清中期建築,其中有雕花戲台和兩側的觀戲樓。程氏宗祠的神龕是當地所謂的「五排樓」,第一排供奉程氏始祖的牌位,第二排供奉的竟有輩分較低的程九伯的牌位。
長夏畈古民居群:位於南林橋鎮石門村。此古民居始建於明仁宗年代(約公元1420年),清雍正年間開始大規模建設,至清道光年間為鼎盛時期,晚清時期走向衰敗。是咸寧市迄今為止保存最好的商貿古街市。長夏畈自清康熙年間以來,是咸寧通往通山、江西、湖南的必經之路,商貿活動繁盛。畈內建築自東向西,沿中心軸線方向縱向布局,形成縱長形的「街屋」。長夏石板街長達600多米,總建築面積達3萬余平方米。街道整體布局猶存,建築形式主要有「前店後宅式」與「前店後坊上宅式」。以「永河源」商號、茶莊、順三公私塾、夏家五房老屋等建築保存最為完好。而街邊保存完好的石雕櫃台及大量嵌於建築面牆上的鏤孔栓馬石,再現了長夏畈昔日的繁華景象。高聳的馬頭牆、巨大的實木屋樑、精美的鏤孔栓馬石、悠長的石板商鋪街,與同時期其他民居多以單純居住為主相比,這處古民居內到處呈現出濃厚的商業氣息。 羊樓洞明清石板街:位於赤壁西南26公里處。鎮區現存一條以明清建築為主的古街,主街寬4米,長2200米,伴有數條丁字小巷。古街建築面積0.7平方公里,街面全部以青石鋪設。為「松峰茶」原產地,素有「磚茶之鄉」的美稱,歷代運茶的「雞公車」將石板碾成寸余深槽。東西松峰港上多為吊腳木樓,有3座長條石橋貫通港東。街東南松峰山下,有觀音名泉,水質清澈甘醇,是歷代精製名茶的水源。羊樓洞明清石板街可稱為中國制茶業發展的歷史縮影。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店明清石板街:位於湖北省赤壁市新店鎮。始建於1557年。全長1700多米,現保存完好的有877米,街面上花崗岩大石板有21000多塊。總體構架呈「T」字形,「T」字的一橫沿新溪河排列著大小6座碼頭、6座寺廟,是古時水運及茶文化的真實反映;「T」字的一豎則是陸上商貿主幹道,蜿延千餘米。沿街設有幾十家著名店鋪商行。此外,新店橫跨潘河的兩座石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一座是坦渡橋,日軍入侵期間被炸毀,於1978年改建為混凝土結構公路橋;一座是萬安橋,石墩石樑保存完好,於1991年修正橋墩,將橋面寬度由原來的1米加到2米,伴原有石樑澆築鋼筋混凝土橋面。石橋歷史為400多年。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氏宗祠:位於湖北省紅安縣八里灣鎮陡山村。為清代民居建築。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同治十年(1871年)和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兩次重修。為一組深3進、廣5間的磚木結構建築群,佔地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410平方米。庭院間隔,廊廡相連,布局嚴謹,渾然一體。正面牌樓有巨匾「家承賜書」、「吳氏祠」。屋頂均建有龍頭魚尾式飛檐,檐角掛有大銅鈴。門內右側有一精緻木樓為「觀樂樓」,樓頂有彩畫《八仙圖》、《太極圖》、《大禹耕田》、《文王訪賢》、《群英會》、《漁樵耕讀》等,題材廣泛,造型生動,形象逼真。樓檐木雕《武漢三鎮》,全長9米,畫面雄偉壯觀,氣勢非凡,且工藝精湛,立體感強。正殿兩旁有數米長的《百鼠圖》木雕,造型與雕刻工藝水平頗高超。祠內還有一些陶塑、石雕等。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段氏宅:位於英山縣南河鎮瓦寺前靈芝村,是清末湖北候選知縣段昭均府第。始建於清光緒年間,建築面積2605平方米,有大小房屋99間、天井17處,檐梁屏柱雕龍畫鳳、繪制樂伎歌女、奇花異草,栩栩如生,是我省境內僅存的幾處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之一。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屋垸:位於羅田縣九資河鎮官司基坪村。因該垸四周遍種紫薇,又名紫薇山莊,又因地處鄂、豫、皖三省交界處,故名三省堖。山莊東西長48米,南北寬168米,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由大院、戲樓,三大單元的九十九間房屋和32口天井組成。其中每個單元,進門之後都有戲樓,接著是廳堂,分上、下殿,供看戲、會客和供奉祖先之用,中間就是廚房、書房、閨房、神房(供奉家神)、客廳、水井,足不出戶;後邊就是花園、馬房。
牌樓灣位於湖北黃梅縣杉木鄉安樂村牌樓灣.建於清朝乾隆年間。佔地8000多平方米,整個建築群有8棟,保存完好的有3棟,為磚木結構,分「抬梁式,硬山式」兩種,有前廳、閣樓、天井、左右廂房、過廳、後殿、廚房等,布局合理,左右對稱。牆體、門頭、窗格等上面的石刻磚刻木雕圖案各異,刀法精湛。其中二樓的閣樓就是當時人們表演黃梅戲的戲樓。
距今730餘年。據《陶氏宗譜》記載:東晉傑出詩人陶淵明後裔於南宋咸淳八年(公元1272年)在兩河口西邊蟠龍山建宅定居,取名鸛鳥灣。明正統年間,族民踴獻皇糧,獲祁鎮帝欽賜「金字坊」牌匾。遂建木牌樓,敬御賜金匾於其上,村名亦更曰牌樓灣。因歷史變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4年),陶姓遷徙外地,牌樓遭毀。
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桂姓始祖桂世會(字朋蘭)出資購買陶姓全部田地、房產,並定居牌樓灣。桂世會崇文重學,勤勞耕作,經商發家。率領族人自建磚窯,大興土木,廣布產業,使牌樓灣呈現長盛不衰局面。期間共建一進4重堂屋4棟,一進2重學堂2棟,民居160餘間,石牌樓1座。現存的古民居建築群大部分為當年所建,石牌樓後因戰亂被毀。牌樓灣古民居建築群,背依蟠龍山,灣前有日(斛)塘、月(倉)塘,灣後有國塘,村的中心部位有明代水井2口,整個建築面東朝西,呈弧狀布局。內有清代黃梅戲古戲樓,是迄今黃梅縣歷史最久、保存最好的古戲樓。牌樓灣古民居和古戲樓先後被列為黃梅縣、黃岡市和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寨古民居群:湖北省陽新縣大王鎮金寨村下泥培墩灣,村子坐北朝南,前面是一個大大的水塘,背靠一座小山,山上樹木茂盛,在鬱郁蔥蔥的樹木掩映下,灰牆黑瓦的民居一間連著一間,據文物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古民居群建於清代,東西長100米,南北寬60米,有序地連接在一起青磚砌牆,木製梁架保存完好,牆磚上刻有「光緒卅四年」字樣,說明其建於1908年,距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建築構造和材料來看,此處古民居群為典型的明清古建築風格
李蘅石故居及李氏祠堂:位於湖北省陽新縣玉堍村黃姑山下。為光緒年間李蘅石所建。其中李氏宗祠建於光緒二十六年,佔地1680平方米,由戲台、看台、正堂、過堂、祖堂等主體建築構成,並建有860餘平方米的正廳、義學、茶酒廳、碾房等次間。集祠堂、義學、戲樓為一體。李蘅石故居建於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距李氏宗祠約150米,建築面積1380平方米。有過堂、正堂、祖堂、廂房等680平方米的居室。並建有約700平方米的次間,供管家、傭人、廚事使用。現大門上檻石雕橫匾「光祿大夫」字樣清晰可見。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水南灣古民居:位於大冶市大箕鋪鎮。始建於明末清初。整個古民居連為一體,一進九重門,共有36個天井72個檻窗。天井既可採光,又是古民居的排水系統,排水口獨具匠心地使用了鯉魚石刻,魚口直通下水道。該民居受徽式建築風格影響較大,但磚雕、木雕、石雕又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胡家大院:位於大冶市靈鄉鎮長坪湖村新屋。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末清初,清末加以擴建。大院一進八重(八棟),除極少部分損壞或坍塌外,大都是保存完好。每棟建築由正屋、橫屋、照壁、戲樓、隔樓及高深的圍牆構成。正屋坐北朝南,中間是廳堂,靠天井連接兩邊數量不等的廂房,然後又與其他的廳堂相連,呈對稱狀依次排開。其中大院廳堂還保存了完好的木雕,木雕大都是人物、飛龍、雄獅、鳳凰、花鳥等吉祥物,由於雕刻的年代不同風格也不盡相同。特別是在一棟老屋寬大的廳堂里,整個閣樓和門聯、屏風都保存著完好的花卉、獅子等動物立體浮雕,令人贊嘆。 小河明清民居:位於湖北孝昌小河鎮。小河北宋時期即為驛站,至今仍然保留著古樸考究的「明清一條街」,清一色的木挑、木柱、木板門,長長的青石相嵌的街心,街道長達三公里.曾設有山西會館、陝西會館和咸寧會館,這里的建築是「同山共脊」,彼此相連。裡屋結構典雅,從街道上的門面開始向里一重一重的加深,少則三、四重,多到八、九重,木質門窗、樓閣雕龍畫鳳,內容豐富,飽含濃厚的地方特色。
天門市胡家花園:又稱胡巡按官廳,位於天門市竟陵雁叫街孝子里,始建於1899年,為清代山西巡撫胡聘之故居。佔地面積約180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約3000平方米,為「軸線浙進,前廳後堂」的建築布局形式。建築群由中廳、東廳、西廳建築及其附屬建築圍合而成的院落、園林組成(東廳後續建築和西廳尚存,中廳主體建築基本保持完好,園林已不復存在)。中廳共五進兩天井一過廊,建築沿百餘米的中軸線對稱布置。從中廳大門向里行進,大廳、大堂、正廳、二堂、上房及書房秩序井然地坐落於該軸線上大廳與大堂、大堂與正廳之間有天井圍合的小院落,兩個天井都是十米見方。東廳後尚有兩個天井相聯的舊房(包括過廊、廂房等)。西廳尚存。東西廳建築開間約十五六米,略小於中央主體建築,西廳前廳進深約三十米。據有關專家認定,胡家花園是我省僅有的一座巡撫官廳,是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的晚清官邸。
漁泛古民居位於仙桃市鄭場鎮漁泛村。漁泛村的古名漁泛峰。老街長不足500米,現存五十餘間明清時期的古民居。民居為磚木結構。

I. 唐山市德嘉軌道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唐山市德嘉軌道設備有限公司是2014-03-25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融融商務中心4-09號。

唐山市德嘉軌道設備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30203095982069K,企業法人王觀麗,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唐山市德嘉軌道設備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軌道塑料絕緣板、軌道道口燈具、軌道道口電器、軌道魚尾板、軌道轍跟墊板 加工製造;鐵路機車車輛配件、建材、五金、交電、電子產品、通用及專用設備、橡膠製品、隔熱材料、陶瓷製品、玻璃製品、潤滑油、辦公用品、日用品、鋼材、實驗室儀器、專用化學產品(不含危化品)、保溫材料、服裝鞋帽 批發、零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唐山市德嘉軌道設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閱讀全文

與湖北魚尾板零售批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茶具批發去哪批發最便宜 瀏覽:865
昌平大東流鋁型材批發商 瀏覽:798
七浦路嬰童批發啥價格 瀏覽:235
聖圤水果批發市場 瀏覽:374
桂林匯東水果批發價格表 瀏覽:215
凌家塘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瀏覽:24
腌制好的冷凍雞腿批發多少錢 瀏覽:380
萬家服裝批發市場附近的地鐵站 瀏覽:926
木林森服裝批發是真的嗎 瀏覽:97
批發鞋子寄上海海關 瀏覽:915
上海閔行文具批發市場 瀏覽:563
即墨服裝批發價格和圖片 瀏覽:620
南寧平板玻璃廠可以批發玻璃 瀏覽:50
雲南土豆批發市場 瀏覽:55
株洲亮靚衣服批發在哪裡 瀏覽:353
哈爾濱市哪裡批發電線 瀏覽:399
男仕外套衣服批發 瀏覽:604
琦勝溫控器批發商 瀏覽:637
長沙哪裡有批發煙的 瀏覽:451
北京掛畫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