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零售的發展趨勢
中國零售業曾以每年翻番的門店擴張速度,開啟了中國零售業高速增長的「黃金十年」。但經歷一番粗放式的野蠻增長後,傳統零售業遭遇瓶頸。隨著電子商務的沖擊,靠傳統店鋪物理網路布局的零售模式已經行不通了。而隨著中國經濟下行,零售企業擴張店鋪的模式開始暴露風險,整個傳統零售業呈現增速放緩、利潤下滑的趨勢。
從2011年第四季度開始,整個零售行業銷售業績下滑,不僅銷售額有所下降,利潤也在下滑。2012年前三季度,商業零售行業共實現營業收入4870.74億元,同比增長13.12%,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近11個百分點;實現凈利潤134.83億元,同比下降15.39%。
通過對零售上市公司進行統計,前三季度僅有一半業績增長。業績同比下降的公司中,有六成業績降幅在20%以上。約八成公司第三季度業績環比下降。其中,在港交所上市的國美電器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2%;凈利潤虧損5億元,1-3季度虧損增至近7億元,與之相比,蘇寧電器上半年的凈利潤也下滑近30%,2012年前三季度業績繼續下滑超過三成。
造成傳統零售業的困境不是偶然的,分析原因,可歸納為資本對零售業的興趣下降、電子商務的沖擊、傳統零售業模式弊端漸顯、成本增加四個方面。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跌宕起伏,貿易保護主義和反區域一體化的逐步抬頭,實體經濟面臨錯綜復雜的環境,世界經濟前景難以樂觀,我國經濟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除成本、資金等因素外,我們面臨的壓力有3方面:一是項目重復建設、扎堆上馬;二是需求萎縮、市場低迷;三是國際競爭對手的打壓。面對嚴峻形勢,我國必須實現經濟轉型升級。
當前各個行業及省市都在抓緊制定轉型升級戰略,零售百貨行業也應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培育和健全企業創新機制。同時,加大研發投入和人才儲備,提升創新能力,重點突破制約產業價值鏈提升的關鍵環節,加快發展研發、設計、標准、物流、營銷等生產性服務環節,促進生產服務化和服務知識化。同時,通過「創造性破壞」,建立新的技術和生產體系,以生產效率的提升抵消、對沖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
未來五年,我國零售百貨行業發展的著力點不在於追求更高的增速,而在於正確處理好增長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環境保護等的重大關系,改善和提升產業整體素質,著力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2012年1月,國務院正式發布了《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把整個工業作為規劃對象,並且由國務院發布實施的綜合性中長期規劃,指導未來五年我國工業發展方式轉變方向。
隨著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零售企業間並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零售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產業發展環境和消費者購買行為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零售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零售行業中的翹楚! 一、批發市場建設開始進入一個相對的低潮。
隨著超市、百貨、專業店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批發市場不斷受到挑戰。消費升級、批發商轉型,批發市場過多等等問題將進一步尖銳。批發市場的建設和發展相對進入一個停滯甚至開始萎縮。
二、百貨業向超市業學習,開始走自營商品的道路。
百貨業在我國遠比超市業歷史悠久,但是發展相對緩慢。原因有二:第一,百貨業近10幾年來水平不是高了,而是低了。從自營逐步轉向為物業管理商,降低了百貨業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和負擔,從而最終降低了對於商品、市場的分析和掌控能力。第二,百貨業連鎖管理的能力,復制的能力,規范化管理的能力相對於超市業落後,也嚴重製約了百貨業的發展。
從提升自我的管理水平,應對市場要求,以及規模化、連鎖化、集約化運作的要求來看,百貨業將不得不向超市學習,逐步開始自營商品。消費升級將成為百貨業的機遇。
三、大城市超市並購加劇,小城市成為爭奪重點市場。
一、二類城市因為大型超市布點過密,導致單店銷售和贏利能力無法提升,最終的結果就是重新的並購和整合,優勢向資金大、規模大、管理水平高的企業集中。最終可能形成幾個國際品牌和極少數國內品牌占據市場的結果。
三、四級城市(沿海縣級城市和內地地級或以下城市)因為還有一定的市場和贏利空間,所以會成為爭奪的目標。因為其市場空間有限,中等規模(3000~7000平方米以內的超市將成為主流)。
四、便利店進入一個相對上升的階段。
消費升級的一個特點就是人們對於性要求上升和對於價格敏感度的降低。隨著收入的增加和城市交通的成本增高以及時間成本變得越來越高,便利店會相對進入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時期。但是便利店經營的復雜性將成為經營中最大的障礙。如果不解決好這個問題,那便利店的贏利能力將受到非常大的限制。
五、專業店將進入第二個發展高潮。
類似國美、蘇寧的專業店將進入第二個發展高潮。形態將更加多元化。比如服裝超市、辦公用品超市、食品超市、洗化用品超市等等將不斷出現和壯大。他們通常將扮演「價格殺手」的形象,而且具有很強的渠道整合能力,形成對於大型綜合超市和百貨的強有力的挑戰。新的商業巨頭很可能將在專業店領域產生。
六、資本市場將更多的投資零售業。
IT產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工業企業受經濟不景氣而更多的尋求銷售渠道等等,導致零售業作為銷售終端的能力進一步強化。零售終端。這個情況將進一步加劇。經歷了本輪金融動盪的資本市場將更多看重穩定而具有高成長性,且有巨大現金流的零售終端。金融業、風險投資、房地產業和零售商的聯合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雖然世界和我國經濟目前處於一個低潮,但是零售業的發展總體將仍然保持高於GDP的速度增長。以上所述六個方向有望將成為今後5年或者更長時間零售業的發展的趨勢.
『貳』 零售行業現在發展前景怎麼樣
前景看好,《中國互聯網+零售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網路零售規模還不到1萬億元,僅為0.75萬億元;到2015年時,我國網路零售額已增至3.2萬億元,同比增長31.6%。
新零售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電商自上而下,發揮互聯網企業技術優勢,整合線下零售;一種是實體零售商自下而上,自身供應鏈的整合和科技的運用,實現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可以充分利用市場資源,提高實體零售業的運營效率。對已觸及天花板的電商企業來說,與線下實體零售業融合也是大勢所趨。
目前來看,新零售將是實體零售業觸底反彈的關鍵,但能否憑此擺脫困境還需等待進一步驗證。無論如何,國內實體零售至少有了新希望。
『叄』 花不愁如何認為零售行業的發展前景
2017年,我國消費品市場持續穩定增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穩固增強。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66262億元,同比增長10.2%,比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長。今年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817億元,同比增長9.7%,相比2017年全年放緩0.5個百分點。
2017年,零售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廣大零售企業積極主動轉型升級、不斷加快創新步伐,零售百強繼續保持快速增長。2017年中國零售百強銷售規模達到6.08萬億元,同比增長26%,增速較2016年上升7.5個百分點,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5.8個百分點。其中7家電商銷售規模達到3.57萬億元,同比增速達到41.2%;6家「實體+電商」型企業實現了同比15.5%的增速,零售百強中其餘87家實體零售企業同比增長7.5%,增速回暖。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零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6.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2%,連續第1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消費品市場規模穩居世界第二。
創新是第一驅動力,對於消費品市場,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消費拉開檔次,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零售業的創新,關鍵是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的創新,業態和模式的創新,商品和服務的創新。
通過信息技術的創新,可以降低物流成本、經營成本、管理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競爭能力;通過技術的創新,可以有力推動業態和模式的創新;通過業態和模式的創新,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多層次化、多方面化和個性化的需求;通過商品和服務的創新,可以刺激潛在消費,提高邊際消費率、擴大消費。
在過去我國模仿型排浪式消費的環境下,業態「標准化」「模版式」發展是我國零售業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徵。在目前及今後消費拉開檔次,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的新環境下,「模版式」發展已不能適新形式、滿足新消費,必需加快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創新。
首先,要解決消費者追求差異化的商品與服務和零售商提供標准化、模版式經營之間的矛盾問題;其次,零售商要掌握商品的定價權,要擁有自己獨特的商品,以取得市場上的優勢。在新業態、新模式創新方面,中小零售企業是創新的主體、生力軍,國家在政策上也要重視占市場主體90%以上的中小零售企業的創新,通過全行業的積極主動創新推動我國零售業更高質量發展。
零售業之所以稱之為零售業,是因為其對實物商品進行了零售。雖然目前及今後,一些零售業態加快和「文旅體健康養」等產業融合經營,但不能缺少實物商品的零售,沒有實物商品的零售,也就不能稱之為零售業態。這次我國零售業變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居民日益增長的對高品質商品的需求與我國零售業高品質商品、高性價比商品、創新性商品供給不足的矛盾,因此,我國零售業轉型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要加快提升商品品質,加大高品質商品、高性價比商品、創新性商品(包括綠色、信息、智能等新理念、新科技、新功用的商品)的供給。
隨著我國關稅的下調和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我國將迎來進口商品的新時代,國內外商品價差也將進一步縮小,進口商品也進一步更加豐富,我國居民能將更加方便的購買到海外的高品質商品、高性價比商品、創新性商品高性價比商品,這也將促進我國零售商和國內品牌生產商加速提升產品品質。
企業發展的歸根結底的核心問題,是贏利問題。目前,我國消費品市場已從高速發展轉變中速發展時期,我國零售業特別是大型零售企業,2012年以前一直保持平均20%左右的高速增長,2017年,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的全國百家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僅增長2.8%,從發展趨勢看,我國消費品市場的增長速度是逐步回落的。因此當前及今後,零售企業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在低速增長環境下,如何贏利的問題。
零售企業特別是實體零售企業,要保持贏利,一是降低成本,二是保持銷售的穩定增長,這就需要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解決。當前世界已進入信息技術革命時代,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這些技術我國已走在發展的前列,網上零售已得到很好很廣泛的應用,這些現代信息技術實體零售業的加快應用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是建設高效的供應鏈,降低成本增強體驗,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重要、關鍵、有效的解決技術手段。
當前我國居民消費升級的特徵,一是對商品品質需求的提高,二是服務性消費快速增長。零售業應順應消費趨勢,加快與「文旅體健康養」等產業的深度融合。一是購物中心、城市綜合體等,加快餐飲、文化、旅遊、體育、養老、教育、娛樂等業態的經營,一些便利店、社區商業也加快餐飲、養老等服務性業態的融合經營;二是一些文化、體育等場所融入相關商品的零售;三是一些旅遊景點,加快零售店鋪和經營商品的升級;四是零售業加強與重大文化、體育等重大賽事、活動的聯動,加大相關商品的促銷;五是零售業和「文旅體健康養」等產業加快共同開發相關商品;六是一些「文旅體健康養」等產業進軍零售業。以服務性消費帶動商品性消費,以商品性消費促進服務性消費,推動我國零售業、服務業向更高質量發展。
多樣化、多方面化、多層次化、個性化需求是我國未來消費發展的大趨勢,且消費需求的變化進一步加快。滿足這種需求趨勢和變化的特徵,就需要渠道、業態模式的多樣化、多方面化、多層次化。過去幾年,網上平台式零售雖然快速發展,但由於其在滿足多樣化、個性化、體驗化需求以及在促進商品品質、服務品質、誠信水平提高等方面的弱點和局限性,就像過去小商品批發交易市場的快速發展,不能取代零售的主渠道地位一樣,網上平台式零售同樣不能取代實體零售的主渠道、主力軍地位。
從一定程度來看,網上平台式零售,是接過了小商品批發交易市場的衣缽,是小商品批發交易市場的翻版,只不過是加上了信息科技的工具,但就其核心內容——商品銷售來說,由於平台上眾多的零售主體而造成的管理困難,以及消費者對其低價格的偏好,使其發展難以很好地符合國家提升商品品質的政策,難以很好滿足消費者對商品品質提高的需求。
而在這次零售業大變中,零售業變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提升商品品質,創新業態模式,來滿足消費者對商品品質提升的需求,來滿足市場多樣化、多方面化、多層次化、個性化發展大趨勢。同時實體零售在增加就業、繁榮城市、促進人文交流等方面也有更大更廣更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實體零售將再次進入更高水平的活躍發展期,仍是促進商品品質提高的重大主流力量,仍是滿足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主渠道、主力軍。
『肆』 23歲在一個行業5年,從批發到零售到開店再到做業務,認為自己沒什麼發展了,未來前景看不到
關鍵還是為什麼看不到前景啊?是人自身的問題,產品的問題,還是市場的問題等等,你需要找到原因,才能確定下一步的方向。個人並不認為頻繁的換行業,或者是去換熱點行業,就一定是OK的,關鍵還是要看自身的綜合素質、資源等進行綜合分析,這樣,才能找到合適的行業。
『伍』 簡述新形勢下批發商面臨的挑戰
互聯網與新零售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傳統生意人一直奉行的商業法則悄然發生了改變。信息爆炸,價格透明,以往靠信息賺差價的方式已經逐漸被淘汰。與此同時,與之相關的額配套系統,如現代物流技術、電子支付系統、信用保障、同心和資訊服務等設施也隨之越來越完善。
批發商的威脅還來自零售商:
1.零售規模擴大,采購能力增強。
(1)規模擴大,經營方式更新,既增強了與批發商談判能力,又增強了與製造商直接交易的機會。
(2)規模擴大,形成了具有開發與經營自有品牌的實力,降低了對批發商依賴。
(3)規模擴大後,自營批發業務,降低了對批發商依賴。
2.中小型零售商組織化程度提高,降低了對批發商依賴,同時提高了對批發商的談判能力。
3.零售業態多樣化,使批發商難以滿足零售商采購需求,削弱了零售商對批發商的依賴度。
面對這些變化,市場批發商該如何應對?
一、正確看待盈利模式
批發商(包括品牌經銷商)獲取和提高利潤一直是其安身立命的核心命題,這一點,始終存在,也無可厚非。但隨著行業調整,經濟大環境的變化,批發商原有的利潤區及利潤回報率發生了轉移,原來風風火火的市場說冷淡就冷淡,市場銷量大幅度的下滑,競爭對手空前增多,同質化產品越來越多,如何面對無休止的價格戰和成本控制等問題接踵而至。
未來倒買倒賣吃差價的生意不是唯一的盈利點,一定存在服務,你和你的下遊客戶形成一個社群,服務於當地線下的這些用戶們,這才是我們批發零售的唯一突圍之道,就是把原來賺差價的模式轉化成賺服務費。
二、「大而全」是未來發展趨勢
批發商們要從單純的擴大采購量和規模,轉變為樹立品牌效應,形成大經銷商、大代理商集物流庫存為一體的服務型商家,努力打造高質量、高服務品牌,提高自己的競爭和抗風險能力。通過融合移動時代滿足企業采購需求,實現企業營銷渠道多元化發展,開辟一條新的發展路徑才是出路。
三、打通信息流
只要零售商有能力和上游廠家或供貨商產生聯系,那麼批發商的功能就喪失了。零售商需要的產品,而批發商卻不能提供,信息斷層導致客戶流失。
無論是產品、產品信息及資金要求,它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換種思維模式來考慮,市場出現什麼問題,廠家有什麼政策,終端、消費者有什麼需求,而批發商能夠在上下游之間做好信息傳遞和問題解決,這才是批發商的價值體現。
『陸』 中國零售業的發展狀況
國家內貿局在《零售業態分類規范意見》中,將中國零售業商店分類確定為8類:百貨店、超級市場、大型綜合超市、便利店、倉儲式商場、專業店、專賣店、購物中心。
一、百貨商店
目前中國百貨商店的發展呈現出規模大型化、組織集團化、經營多元化和向新業態延伸的特點。從市場形勢看,大型百貨商場表現為如下現狀:
1.經濟效益日益下滑。
雖然2000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9.7%,但百貨零售企業的毛利率整體呈下降態勢,由上年的12.9%下滑到12%,遠低於發達國家30%的水平,企業的效益增長遠低於銷售額的增長,減虧效果也不甚理想。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2000年273家重點大型零售商場實現商品銷售總額1293.9億元,比上年增長19%(180家增長,93家下降);實現商品零售額1072.8億元,比上年增長13.6%(190家增長,83家下降);但同期實現利潤總額比上年下降9.9%。
2.同業過度擴張競爭。
從近年的發展情況看,多數城市的百貨零售企業建設速度遠遠超過了居民實際購買力增長水平。在大中城市,年銷售額在1.2億元以上的大型商場由1992年的98家擴大到2000年的1000家以上,還有相當數量在建或籌建。為了擴大銷售、提高市場份額,各商家把利潤降到最低限度。大量對利潤率預期較低的小零售商使行業的收益水平進一步惡化。
3.不同商業業態競相擠占市場份額。
各種不同商業業態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吸引消費者,擠占市場份額。1999年中國零售業50強中增長最慢的10家企業,其中9家都是大型百貨店,均為負增長;50強前10位中超市佔了5席,一改過去由百貨店居於主導地位的歷史。同時,與傳統百貨店具有類似特徵的集體商業的市場份額也呈現下滑趨勢。
4.市場缺乏熱點,消費需求明顯斷層。
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普及型、溫飽型需求已經基本飽和,而新的高水平的購買能力尚未形成,對檔次較高的享受型、發展型需求尚處於「可望而不可及」的狀況,加之居民購買力多渠道大量分流,商品消費需求在近幾年內將會逐步減弱。因此,消費品市場難以出現熱點商品。
二、連鎖超級市場
1.發展速度快、地區分布廣。
中國連鎖超市已成為商業領域最具活力的業態。尤其是近幾年來,大中型連鎖超市企業銷售規模逐年遞增,銷售增長明顯高於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增長和傳統百貨商店的增長。自1994年開始,中國連鎖超市業的平均增長速度在70%以上,其中2000年比1999年增長53%。上海連鎖業「三巨頭」—聯華、華聯和農工商超市分列全國零售業10強的第一、第五和第八位。連鎖超市將超過百貨店成為零售業的第一主力。
在地區分布上,規模較大的超市連鎖企業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區和省會城市。上海、北京、廣東等地的超市發展速度、規模和水平高於其他地區,店鋪數量佔到總數的1/3以上。
2.競爭激烈,連鎖超市業進入整合時期。
同國外的連鎖超市公司相比,中國的連鎖超市規模明顯偏小。從2000年的銷售額看,中國連鎖超市的龍頭企業聯華超市有限公司僅及沃爾瑪的1/80。目前連鎖超市公司擴大規模的主要方式是對國有網點進行連鎖化改造和通過租賃、購買、新建網點等方式擴張,這些都屬於單一資本的擴張。要想擴大企業規模,建造內資連鎖超市的「航空母艦」,只有進一步轉變觀念,通過聯合、兼並、收購和加盟等多種方式,突破行業界限、地區界限,才能真正形成經營規模大、競爭實力強的大型連鎖超市公司。
3.外資進入速度加快。
國外著名的超市集團公司看好了中國商業領域的發展潛力,紛紛進入中國,不斷加大投資力度,並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如家樂福1999年在中國的銷售額為60億元,2000年上升為81億元,分店達到28家;美國沃爾瑪在中國開辦的8家連鎖店年銷售額預計可達到30~40億元。
三、倉儲式商場
據初步統計,全國已有倉儲式商場1000多家。倉儲式商場已由經濟最發達的廣東省向北京、上海,再向省會城市以及其他工商業重鎮拓展。
國外大型著名倉儲式商場紛紛進駐中國市場,不僅對國內倉儲商場的發展起到示範作用,同時加劇了倉儲商場之間的競爭,中國倉儲式商場逐步步入規范化發展階段,許多倉儲式商場開始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內部經營管理的規范運作。
倉儲式商場由單店向連鎖經營發展,積極對外謀求規模效益。如麥德龍在我國已有6個連鎖店,現在為單店經營的許多家倉儲式商場,也多有開展連鎖經營的計劃。
建材裝飾材料倉儲式商場成為我國倉儲式商場家族中不可或缺的成員之一並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我國第一家建材裝飾材料倉儲商場天津家居僅短短的三四年時間,已發展到近十家建材倉儲式公司,其網點已覆蓋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沈陽、南京、無錫、青島等地。
中國倉儲式商場的優勢主要表現在:
1.倉儲式商場定位於中低檔次。中國目前有60%~70%的消費者消費水平仍然較低,因而倉儲式商場的定位適應當前消費狀況,再加上商場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務,因而頗受消費者歡迎。
2.倉儲式商場實行會員制,把一些收入較高、消費量較大但同時對讓利銷售比較敏感的消費者納為自己的會員,並對其大量消費實行獎勵,從而成為自己固定的消費群體。實行會員制也便於商家進行市場分析,確定消費趨向,以便制定出各種營銷策略。
3.自主的購物形式。消費者購物的自主心理日益增強,對營業員的依賴性減弱,而倉儲式商場正適合消費者的消費心理。
4.經營管理機構精簡、高效。
5.倉儲式商場一般都實行PB戰略。PB即Private Brand(私人商標),指零售企業自己策劃開發並貼有本公司特定商標的商品。實行PB戰略有三大優勢:(1)流通環節減少,流通成本也因此降低,一般PB商品的定價要比生產廠商的同類產品降低20%~30%;(2)構造了零售業中流通企業主導下的生產體制,拉近了消費者和廠商的距離,能適時、適量、適需地提供消費者需要的商品;(3)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增加無形資產,提高競爭力,包括與供應商競爭的能力。
四、 專業店
專業店的發展呈現以下特點:發展迅速,總量大幅增加;專業細分化;經營形式多樣化。專業店的發展速度在明顯加快,在一些大城市的發展異常迅猛,逐漸成為與綜合百貨商場、超市並駕齊驅的一種商業業態。這些專業店以相對價格較低、專業服務、連鎖經營等優勢,迅速分割了原有大型百貨商店的市場份額,但其發展中同樣面臨人才缺乏、經營管理水平落後、經營規模的限制等問題。
五、便利店
目前,以上海為代表,便利店發展迅速,上海現有1000多家便利店,經營食品、副食品和日用雜貨,品種3000~4000種,平均營業面積200~300平方米。上海的便利店分屬於9家便利連鎖公司,有著各自統一的門店標識,其中很多門店是24小時營業。有數據表明,在每個網點每次花費在20元以內的消費者佔68.2%,40元以上的僅有8%,基本上沒有超過100元的。便利店適應了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需要,是我國零售業態中較有發展潛力的一種,預計今後的發展速度將會更快。
六、 其他業態
近幾年,購物中心在全國大城市處於興建中,建築面積5~20萬平方米不等,全國正在興建的約有200處左右,基本上是以娛樂、餐飲、服務、休閑購物為一體的綜合性購物中心。
除了上述幾種主要業態,以無店鋪經營為特徵、以網路技術為基礎的E-Shop在我國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
『柒』 零售銀行業務的發展趨勢
零售銀行業務是未來銀行業發展的趨勢
零售銀行業在中國是一個新興的領域,但對於西方商業銀行來說,卻是一項舉足輕重的業務。近年來,發達國家的零售銀行業更是呈現了蒸蒸日上的趨勢。 在金融證券化和投資機構化浪潮的沖擊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公司繞過商業銀行直接在資本市場上籌措資金,使這些國家商業銀行的傳統存貸款業務量的相對比重下降,西方商業銀行從批發銀行業務中獲取收益的能力下降。
但是,商業銀行在零售銀行業務領域,找到了新的效益增長點,如美國花旗銀行從70年代中期就成立了消費者金融服務部,為消費者提供各類富有特色的、多樣化的零售銀行業務,該行1994年就在這一領域獲利達14億美元,占總體實現利潤的 41%。 零售銀行業務是商業銀行傳統的優勢領域,但隨著各國先後開放金融市場,過去金融分類管理的界限正在逐漸模糊淡化,銀行、證券與保險公司業務的相互交叉日益普遍。越來越多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過去並不經營零售業務的金融機構以及非傳統金融服務企業的紛紛進入市場使這一業務領域的競爭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