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武漢市的人口數量,年齡,性別比,收入
武漢市總人口為:831.26萬(包括外來常住人口)
武漢市人口密度:947人/平方公里
武漢人口中,戶均:3.15人
武漢平均每戶就業人口:1.62人
武漢市共有家庭戶:228.81萬戶
武漢家庭戶人口數量:721.19萬人,占總人口的89.64%
武漢居住在城鎮的人口數量:666.64萬人,占總人口的82.86%
武漢市漢族人口數量:799.37萬人,佔99.36%;
武漢各少數民族人口數量:5.18萬人,佔0.64%
武漢人口中,男性為416.45萬人,
武漢人口中,女性為388.10萬人,男比女多32.35萬人
武漢人口的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7.31
武漢市人口出生率:8.14‰
武漢市自然增長率:2.47‰
武漢人口死亡率:5.67‰
武漢計劃生育率:98.8%
武漢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4.69歲
武漢市男性平均預期壽命:72.62歲
武漢市女性平均預期壽命:76.86歲。
武漢市百歲壽星:47人。其中年齡最大者為108歲
武漢市人口中超過65歲的人所佔比例:6.85%
武漢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148.28萬人,佔18.43%
武漢人口中,15—64歲的人口為601.20萬人,佔74.72%
武漢人口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55.07萬人,佔6.85%
武漢市外來人口數量:115萬
在武漢市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簡稱常住流動人口)數量:98.32 萬人;
在武漢居住半年內的外地流入的暫住人口數量:16.6萬人
武漢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支出:6342.28元
武漢市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擁有家用電腦20台、空調器94.8台、行動電話22.8部、彩色電視機133.4台、電冰箱105台、組合音響30.2台
武漢市城區居民人均居住面積:9.65平方米
武漢市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31.95平方米
武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費用標准為:210元
武漢公眾擁有高等院校:35所
武漢公眾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為:5.4%
武漢市15周歲以上文盲人口數量:40.69萬人
武漢市15周歲以上文盲人口佔15周歲以上人口的比例為:6.2%
武漢市人口中,接受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為:98.60萬人
武漢市人口中,接受高中(含中專)教育的為:166.82萬人
武漢市人口中,接受初中教育的為:264.77萬人
武漢市人口中,接受小學教育的為:187.31萬人
與1990年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教育程度的人由6145上升為:12290人
與1990年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人由由16699上升為:20734人
與1990年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人由27494人上升為:32910人
與1990年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小學受教育程度的人由26168下降為:23282人
武漢市共有衛生機構:2241 個,其中醫院219個
武漢市共有衛生技術人員:5.48萬人,其中醫生2.11萬人
武漢市各類衛生機構病床數量為:3.26萬張,其中醫院病床2.35萬張
武漢市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3.14人
武漢市平均每千人擁有病床:3.13張
武漢人口的特點:
人口增長類型進入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現代人口再生產類型
人才優勢全國第三
跨入世界長壽城市行列
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了
性別比差加大了
家庭規模縮小了
㈡ 就業統計指標有哪些
就業統計中有許多統計指標,首先我們要區分勞動年齡人口、勞動力人口、就業人口這三個基本指標的含義。
就業事關個人以及家庭還有社會的方方面面,要准確地衡量全社會的就業狀況,就業統計尤為重要。下面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勞動年齡人口,勞動力人口,就業人口。
勞動年齡人口是指一定年齡以上的人口。我國《勞動法》規定的合法起始就業年齡為16 歲,所以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是指16 歲及以上的人口,它反映的是潛在的勞動力供給數量。
勞動力人口是指年齡在16 歲及以上,在一定時期內實際參加或要求參加社會經濟活動的人口,反映現實的勞動力供給數量。勞動力人口中實際參加社會經濟活動的就是就業人口,要求參加經濟活動的就是失業人口。因此,勞動力人口在數量上等於就業人口與失業人口之和。
就業人口是指16 歲及以上,在調查參考期內(通常指調查時點前一周),為了取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而工作了至少1 小時的人,也包括休假、臨時停工等在職但未工作的人口。就業人口既包括有穩定工作的人,也包括從事臨時性工作的人;既包括正在工作的人,也包括有工作但因某種原因而暫未工作的人;既包括在公司、工廠等單位工作的人,也包括從事個體經營、自由職業以及受雇於居民家庭從事家政服務的人。
㈢ 武漢的人口統計
截至2014年末,武漢市常住人口1033.80萬人,比上年增加11.80萬人。戶籍人口827.31萬人,增加5.2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8.03萬人,增加1.85萬人;非農業人口559.26萬人,增加3.6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25‰,其中,人口出生率12.22‰,人口死亡率4.97‰。人口凈遷移率0.04‰。
備註:武漢境內人口分布見一級目錄「行政區劃」表格。
㈣ 武漢的人口
中心7區400萬,6郊區400萬。
㈤ 中國武漢市人口
截至2015年末,武漢市常住人口1060.77萬人,比2014年增加26.97萬人。戶籍人口829.27萬人,增加1.9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7.68萬人,減少0.37萬人;非農業人口561.59萬人,增加2.33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04‰,其中,人口出生率12.87‰,人口死亡率5.83‰。人口凈遷移率-1.78‰。
㈥ 目前武漢的就業率是多少人口過多嗎
武漢的就業率是50%吧!雖然比較難找工作,但是高校畢業生,還是可以找到一分工作的。好,壞要由你的學校來定!
好好努力一定能行的!
㈦ 武漢城市圈各產業的具體數據
正確選擇武漢未來十年既能帶動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又與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要求相適應的支柱產業,是關系武漢國民經濟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立足於武漢現實產業基礎與未來武漢城中功能的提升方向,作為「一家之言」,我們擬選擇光電子通信產業、鋼鐵產業,交通運輸產業。商貿產業。旅遊產業,住宅產業等八大產業作為新時期武漢的支柱產業(以下稱新的支柱產業)。需指出的是。六大產業伙發育狀況看可分三個層次,一是具有發展優勢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如光電子通信產業,目前規模雖然不大,但具有巨大發展潛力;二是發展比較成熟的傳統產業,如第二產業小的鋼鐵業,第三產業中的商貿業、交通運輸業,特別是鋼鐵業,歷來是武漢經濟的強鞏需要在新時期再領風騷;三是新興的服務業,如旅遊業、住宅業,武漢要掘棄「非生產性領域」觀念,將它們納入到支柱產業范疇培育發展。我們認為,以上六大產業可構成武漢經濟跨世紀發展的新的支撐框架,到2010年六大產業佔GDP比重可達64%左右。
一、光電子通信產業
光電子通信產業是全球剛剛起步的高科技產業,光電了通信技術的發展,將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又以新需求推動新的供給,引發新一輪經濟的高速增長,是當今新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選擇光電子通信產業為新的支柱產業,符合武漢市這一產業技術與規模發展的現狀與要求。
(一)武漢具有較強的技術優勢與人才優勢
武漢是我國光纖通信的發源地,武漢郵電科學院在光纖光纜、光電器件、光傳輸設備、光儀表方面的研究與工藝技術在全國居領先地位,該院兩個IP技術標准獲國際電信聯盟批准,標志著武漢在這一領域走在世界前列。華中科技大學擁有我國第一個激光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兒個激光工程研究中心,該校46項激光方面科研成果有16項獲國家專札並保持國內領先地位。武漢地區42名兩院院士中有10人是我國光於信息技術領域的學科帶頭
(二)武漢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現實基礎
光電子通信產業在光子與電子相輔相成的基礎上發展,其產業鏈很長,相關產品可以分解出光纖光纜、設備、軟體、電子商務等很多行業。1999年,全市規模以上電子丁業企業66家,完成電子工業產值72.13億元,在電信設備製造業方面,有移動通信、光通信等為代表的通信產品,電傳機、傳真機產品產量在全國領先;新型元器件方面具有生產優勢,石英晶體、熱敏電阻、金屬膜電阻生產居同類城市前列水平;計算機應用服務方面在全國擁有知名度,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的多媒體軟體、華工大的機械CAD軟體、武漢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的地理信息系統核動力所的模擬軟體等多項成果獲國家及其他科技獎。全市計算機社會擁有量超過50萬台,政府上網、企業上網、家庭上網取得明顯效果,電子商務已經展開。以網路服務為載體的通信業發展迅速,其通信綜合能力。綜濟效益水平與發展前景均居全國城市的前列。1999年全市通信業業務收入29.24億元,固定資產原值82.25億元,交換機容量30.69萬門,固定電話用戶155.24萬戶,行動電話用屍50.79萬戶,市電信數據及多媒體通信用戶5.9萬戶,全市網際網路用戶達到35-40萬戶(專家測算數),對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鋼鐵產業
武漢鋼鐵公司是武漢鋼鐵業的主體,武鋼作為全國最重要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之一,於1958年建成投產。四十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新時期,隨著「控制總量調整結構」政策的實施,武漢鋼鐵產業作為國家重點區域布局之一將進一步發揮優勢,使其成為鋼鐵產品中的精品生產基地,進而繼續成為武漢的支柱產業。可以說,鋼鐵業是當前武漢最具優勢的產業。
一是具有綜合經濟效益的優勢。當前武鋼已經具備年產鋼鐵各700萬噸的生產能力,1999年生產鋼625.8萬噸,鐵61.4萬噸,分別比1990年增長29.5%和36.6%。完成工業增加值50.96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19.5%;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3.22萬元/人年,處於工業行業前列,在全市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是具有新產品開發的優勢。武鋼是我國鋼鐵工業品種、規格最齊全的重要板材和關鍵鋼村生產基地,曾被評為全國綜合技術開發能力百強第2名。主要產品有熱軋卷板、冷軋卷板、鍍鋅板、鍍錫板、彩色塗層板、中厚板、冷軋硅鋼片、型村、重村、高速線材、棒材等200多個品種,80年代以來,一批主體設備通過更新改造,技術狀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先後實施三煉鋼系統工程、硅鋼改擴建工程、高速線材軌軋工程,一煉鋼「平改轉」工程等,具備了較強開發和生產新產品的能力,科技進步貢獻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近六年來研製開發的新產品有47個系列、139個產品,尤其是研製開發的高強匿橋梁鋼、壓力容器鋼、電機機系列用鋼、低焊接裂紋敏感鋼及取向硅鋼片等一大批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在國內僅武鋼獨家生產;集裝箱板、IF鋼。石油管線鋼等在國內也只有武鋼與寶鋼生產,均是國內目前十分短缺的替代進口品種。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三是具有產品質量的優勢。武鋼堅持和深化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不斷深化質量保證體系,成為我國首家通過質量體系國際認證的國有特大型企業。先後有100多產品獲全國、省。部優質產品證書,有24個鋼材品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四是具有明顯的價格、營銷、售後服務優勢。武鋼近五年來開展「成本效益縱深行」活動,不斷降低成本,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並逐步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營銷體制,鋼材銷售網路覆蓋除台灣、西藏以外的全國所有地區。並向海外輻射,產品銷往東南亞、韓國、日本、台灣、美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
三、商貿產業
商貿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是市場經濟成熟度的重要標志。國外經濟學家把商貿業稱為經濟發展的推進器和穩定器,即是指在經濟的高速增長期,繁榮的商貿流通能夠推進國民經濟的全面增長;在經濟的緊縮調整期,商貿業又可以吸納大量勞動力,從而對社會生活的穩定起到十分突出的作用。對於武漢而言,商貿業是反映綜合實力水平和社會繁榮程度的一個「窗口」,是不斷強化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與輻射功能的助推器。因此,選擇商貿產業作為武漢新的支柱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一)商貿產業對國民經濟的增長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武漢歷來是我國內地最大的商貿中,商貿產業是傳統的重點優勢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至關重要。建國初期在總體經濟水平較低的條件下、商貿產業比重超過20%。隨著國家建設重點的轉移,商業比重下降,但一般佔10%左右。改革開放以來,商貿產業作為「兩通」之一翼開始起飛,九十年代商貿業大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國民經濟的增長。
1999年武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39.55億元,是1978年的8.4倍(扣除價格影響)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0.7%,比GDP年均10.5%速度高0.2年百分點,其規模從1994年以來僅次於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等城市、居第六位,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穩居第二位。商貿產業的發展與經濟總量增長關系密切。統計資料表明、由市場銷售所決定的消費需求,對經濟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且呈剛性推動。進入九十年代以來,武漢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2.3%其中最高為1999年達到80.6%,最低為1994年40.0%,水平差異為40點。而同期投資貢獻率差異達105點,凈出口貢獻率差異達164點,可見商貿業的發展事關上市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人局。據投入產出資料,商品流通貨幣值增加1元,可以推動社會生產2元以上的增加量,武漢每人增加1元的銷售值,全市即可增加1500萬元的社會生產量。
(二)商貿產業市場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1、網點、人員增加,市場服務化程度提高。1999年末,武漢而業及餐飲業網點為14.68萬、其中:零售網點佔63.15%,批發網點佔22.11%;小型企業佔98.72%。全部網點比1990年增加1.35倍。隨著商業網點密度上兒從業人員迅速增加,1999年商貿及餐飲業吸納勞動力76.74萬人,比1990年增加1.31倍,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18.37%,從業人員與全中人口比例為1:9.63,而1990年為1:20.00;每個網點的服務人口為50.4人,而1990年為107.0人,1978年為 640.0人。
2、主體多元發展,市場競爭激烈。在放開經營、公平競爭的大環境下,經濟主體竟相發展,結構調整抓緊進行。1999年非公有經濟銷售比重佔46.3%,比1990年上升30.l上百分點。其中三資企業銷售佔2.1%,其數額比外資開始迸漢的1993年增長11.3倍。大型商場經過更新改造提供了現代化的購物環境,發展了連鎖經營、特許經營、代理配送,網上購物等經營業萬言書態,精品屋、專賣店遍布武漢三鎮,舊貨業、租賃拍賣也開始出現,各種促銷手段把經營管理方式推人高水平。
3、商品市場建設規模持續擴大。商品市場建設進展順利,基本形成以市一級市場為主體,區(縣)級市場互為補充,多種經濟主體,多種經營方式的大市場、大流通、大服務的格局。到1999年底全市商品交易市場共有699個,其中消費品市場621個,生產資料市場78個,營業回積超萬平方米的市場57個;商品市場成交額億元,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37個,市場規模的增長幅度在同類城中處於前列。
四、交通運輸產業
交通運輸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它溝通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提升城市形象,維系武漢跨世紀發展的重要基礎。武漢交通便利,素有「九省通衢」之稱,其置居中,中國絕大部分大城市都在以武漢為中心,半徑為1000公里的圓圈內。優越的地理自然條件,促成了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獨特優勢。未來二十年,交通運輸產業將進一步發展成為新的支柱產業。
(一)武漢交通運輸產業的優勢在於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武漢的交通運輸產業由鐵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等五種運輸方式構成,各種運輸方式有其不同特點。五種運輸方式共同構成了優勢互補的武漢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發展迅速
「八五」以來武漢集中財力投資於交通基礎設施,使綜合運輸能力加強。鐵路方面,建成了華中第一站一漢口火車站,改造了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一京廣線鄭武段,機車車輛達到牽引內燃化;公路方面,道路面積增長較快,1999年達到1500萬平方米,比1990年增長41.6%,先後完成了107國道、318國道等10條出口通道。建成了日運輸力達12000人的武漢客運總站,公交,汽車線路達700多條,日客運能力達20萬人、增加了空調卧鋪客車、雙層客車、集裝箱貨運汽車等。水運方面,建成了內河最大的客運站一武漢港客運站和一些大型碼頭、如年吞吐量90萬噸的武漢青山外貿碼頭、集四項國家科技成果於一身的紅鋼城多用碼頭和年吞吐量150萬噸的舵落口碼頭;航空方面,建成了國內一流水平的武漢大河機場,引進租賃了一批波音737大中型客機。空中航線達91條。日客運能力達到1.80萬人以上。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的加快,為武漢提供了展示區位優勢,變區位優勢為經濟優勢的機遇。1999年交通運輸產業增加值為59.76億元,比1990年增長10.3%、占當年GDP比重為55%。
五、旅遊產業
旅遊產業是當今世界最富生機與活力的產業其經濟份額與勞動就業面均佔全球10%以上,有專家預測,未來二十年。世界旅遊人數與旅遊創匯將分別以年均4.3%與7.6%的速度增長。這一速度遠遠高於全球的經濟增長。當前「入世」在即、經濟一體化的浪潮沖擊著生產。貿易要素,也必將伴隨入流的涌動。因此武漢要盡快採取應對措施,搶占旅遊戰略高寺。在武漢84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做起這個朝陽大產。
(一)發展旅遊業的山水資源依託
依託山水建設旅遊城市、是面向21世紀發展旅遊產業的首要舉措。武漢總體地勢低平,北部小片山丘最高海拔87.3米,其餘95%以上的面積均屬江漢平原東部的地域,是淺丘性的河湖沖擊平原。武漢的山不高,但數量約有200多座,一般都有較好的觀賞價值。自然賦予武漢的山水以獨特的美,其誘人的魅力是旅遊業的最可寶貴的資源。
(二)建設旅遊城市的歷史人文資源依託
武漢歷史文化積淀豐厚。據有關旅遊資料,目前全市己開發的旅遊人文景觀256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1處,市級104處,區級87處。全市有優秀歷史建築102項。為了建設獨具特色的武漢旅遊業,必須從開發浩如煙海的歷史遺存中,突出入文旅遊資源建設的承接性、融合性、革命性、發展性。承接性是指楚文化、中原文化、漢味民俗文化景點的保護與建設、加以黃鶴樓、盤龍城、集家咀等為標志的文化景觀的進一步仟發;融合性是指宗教文化遺存及其交融,如晚清洋務派代表人物張之洞及其「湖北新政」的歷史遺存、漢口中西合壁交融的建築的保護與開發;革命性是指辛亥革命的遺存、毛澤東及其他老一輩共產黨人在武漢活動遺存的深度開發;發展性是指改革開放以來的人文景觀建設,如蔚為壯觀的南望咀——龍王廟旅遊景觀建設等。如能將以上四者結合起來,就能體現武漢旅遊產業的深厚文化底蘊與面向未來的氣魄,從而就抓住了建設武漢優秀旅遊城市的精、氣、神。
(三)建設旅遊城市的產業依託
武漢旅遊業的發展一是依靠旅遊業本身,二是需要其他產業的支持、融合與交流。 從旅遊業本身來看,90年代以來武漢硬體設施明顯改善,現代化程度逐步提高、為發展旅遊業打下了基礎,1999年末全市賓館飯店142家,從業人員2.1萬人,全市裡級飯店47氛其中五星級飯店1家、四星級飯店2家,旅行社106家,定點院校14家。本年接待國內旅遊者1748萬人次,實現收入104.8億元;涉外旅遊者16.1萬人次,創匯收入7336萬美元。從產業融合情況看,綜合開發型的旅遊產業開始興起。旅遊業亦稱無煙產業,投入少、收益大,產業關聯度高,可以橫跨一、二、三產業進行深度開發。有資料顯示,旅遊收入多增加1元,相應第三產業增加值可增加10.2元。目前由於觀光農業的發展,全市相繼出現森林公園、度假村、垂釣區,旅遊業與農業融合的趨勢明顯。與此同時,旅遊業與二、三產業發展也在互為融合,到開發區觀光、漢正街購物逐漸成為旅遊時尚。
(四)發展旅遊業的區位優勢依託
武漢的區位優勢,是發展旅遊業的重要條件。要利用這一優勢,合理組織豐富多彩的旅遊市場。編排以武漢為中心的旅遊線路,盡快建設以武漢為中心,以長江中游地區國家級風景區、自然保護區、歷史文化名城、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內的輻射全國、接軌國際的「大武漢旅遊圈」形成吸納客源與輸送客流的良性循環譏制。
六、住宅產業
住宅產業是為人類生活提供居住空間的產業。它包括第二產業中的住宅建築業和第三產業中的房地產服務業。大力推動住宅消費、扶持與培育住宅產業,使其成為支柱產業,是武漢面向21世紀,振興經濟的重要舉措。
(一)住宅市場需求潛力巨大
住宅是人們最大的生活資料,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
從消費需求演變趨勢看,80年代人們的衣食、住、行四大基本需求中的前兩項已經基本解決。進入90年代後,市場無新的消費熱點,消費性儲蓄持續積累,城市居民總體購買力上升到「萬元級」,但消費尚未「升級」。因此開拓住宅市場,調動與滿足經濟發展的最終需求,是居民消費的內在迫切面積為8.5平方米,距小康水平差3.5平方米,按原七城區人口384.78萬人計算,需住房1347萬平方米;城調資料還顯示,現在單元式配套住宅只佔總量72.8%,還有27.2%的住宅處於普通住宅及其他住宅的低水平狀況;每年有近5萬對新婚家庭;全市有170多萬流動人口,以上因素都構成住宅市場的巨大潛在需求。
(二)住宅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住宅業有較強的相關效應,前後與50多個行業相關聯。與建材、冶金、紡織、化工、機械、儀表、木材等行業密切相關,並直接影響家電、傢具、裝修、金融、保險、旅遊、運輸、商業等行業發展。有關專家預測,如果住宅建設增長10%,就能推動GDP增長0.5至1個百分點。未來10年武漢如能發展市場潛力大而又與其他產業相關性強的住宅產業,對於促進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保持長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又會給住宅產業自身發展帶來寬松有利的宏觀環境。
21世紀初葉,武漢住宅產業面臨著產業水平不斷提高的機遇。首先是資金來源增加,隨著投資環境的改善,在區位優越的武漢,住宅產業將成為外商投資的重要目標。
其次是產業技術含量不斷提高。隨著開放的擴大,人們對住宅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住宅消費個性化的超勢已見端倪,千樓一面,千戶一面的「火柴盒」式住宅樓不吃香了,除面積需求外,還出現個性的需求。
㈧ 武漢零售業發展現狀
武漢的零售業一直都是前幾名,而且競爭激烈!有本地漢商,,,武商。。。。中百等,又有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哎,,,,多多多。。。
㈨ 武漢人口數量2020
截止2020年1月份武漢人口1060.77萬人,是湖北省人口最多的城市,黃岡,荊州,襄陽,孝感分列2,3,4,5位,其次是宜昌,飾演,恩施,荊門,咸寧。
據湖北省統計局及下轄各市統計局數據整理,湖北省常住人口數量為5851。5萬人,其中武漢市常住人口1060.77萬人,是湖北省唯一一個人口超千萬的城市,黃岡、荊州、襄陽3個市的常住人口超過500萬,常住人口最少的是神龍架林區,常住人口僅為7。68萬人。
武漢被國家列入戶籍和城鎮化試點城市,要求武漢在2020年轉移300農業人口,其中市內100萬,市外200萬。目前的情形來看,預計每年流入30多萬-40萬,到2020年底應該可以完成1200萬的目標,甚至超過1200萬,向1300萬的階段邁進。
㈩ 武漢人口2020總人數口
武漢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武漢調查隊,在《長江日報》公布了《2018年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截至2018年,武漢市全市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100萬。
公報顯示,2018年,武漢市常住人口1108.1萬人,比2017年增加18.81萬人。武漢市統計局表示,與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相比,武漢常住人口增加47.33萬人,年均增加15.78萬人。
據武漢市統計局統計,武漢不僅人口規模持續擴大,常住人口在湖北省佔比也在逐年提高。統計顯示,2018年占湖北省18.73%,比2017年提高0.27個百分點,比2015年提高0.6個百分點。這表明武漢城市吸引力穩步提升。
(10)武漢批發零售業就業人口統計擴展閱讀
近期,各城市陸續公布當地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長江日報記者查詢北京和上海的統計公報發現,在人口增加量方面,武漢常住人口一年增加18.81萬人,已超過北京、上海。
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公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4.2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6.5萬人。上海市統計局發布的公報顯示,至2018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3.78萬人,2017年末上海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18.33萬人,這意味上海一年增加5.45萬人。
在人口自然增長率方面,截至2018年底,武漢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23‰,北京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2.66‰,上海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