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總產出的計算方法
一是產品產量法,即總產出=產品產量X單位價格。這種方法需要掌握各種產品產量及單價才能使用,目前主要是農業和工業採用這種方法計算。
二是銷售收入法,即總產出=銷售收入+存貨增加。這種方法需要會計資料,目前大多數服務企業採用這種方法計算。
三是特定計演算法,包括「毛利額」計演算法、「間接」計演算法、「經常性支出」計演算法。這種方法是針對特定的生產活動,在特定的產業部門採用。其中「毛利額」計演算法適用於批發零售業;「間接」計演算法適用於金融保險業; 「經常性支出」計演算法適用於實行全額撥款、差額撥款以及自收自支的行政事業單位。
總產出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貨物和服務的價值,既包括新增價值,也包括轉移價值。反映常住單位生產活動的總規模。
農林牧漁業總產出採用產品法計算,即凡有產品產量的農產品均按單位產品價格乘產量的方法計算。
工業總產出採用"工廠法"計算。所謂"工廠法"就是以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按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計算總產出,同一企業內部產品價值不允許重復計算。
建築業總產出包括建築工程產值、設備安裝工程產值、建築物大修理產值、非標准設備製造產值和裝飾裝修產值,可以按兩種方法計算:一種是從施工企業和自營建設單位的建築生產活動角度入手直接計算;另一種是從建築產品所有方的建築工程造價角度入手計算。
Ⅱ 批發零售業的基本情況
概念定義
根據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標准,批發零售業共包括2大類、18中類、92小類,詳情見附件。
批發業是指批發商向批發、零售單位及其他企業、事業、機關批量銷售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的活動,以及從事進出口貿易和貿易經紀與代理的活動。批發商可以對所批發的貨物擁有所有權,並以本單位、公司的名義進行交易活動;也可以不擁有貨物的所有權,而以中介身份做代理銷售商;還包括各類商品批發市場中固定攤位的批發活動。
零售業指從工農業生產者、批發貿易業或居民購進商品,轉賣給城鄉居民作為生活消費和售給社會集團作為公共消費的商品流通企業。它是百貨商店、超級市場、專門零售商店、品牌專賣店、售貨攤等主要面向最終消費者(如居民等)的銷售活動。包括以互聯網、郵政、電話、售貨機等方式的銷售活動。還包括在同一地點,後面加工生產,前面銷售的店鋪(如麵包房)。
目前我國的客戶中,從事批發零售行業的客戶佔45%,包括從事服裝、圖書、建材等產品銷售的客戶,均屬於此類行業。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當地政府根據從業人數與銷售額來規定的一種劃分界線,比如某市批發業限額以上是指年末從業人員20人及以上,年銷售額2000萬元及以上;零售貿易業限額以上是指年末從業人員60人及以上,年銷售額500萬元及以上。每個城市的這個限額都不同的。
Ⅲ 貨幣金融服務企業的總產出等於什麼
總產出
總產出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貨物和服務的價值,既包括新增價值,也包括轉移價值。它反映常住單位生產活動的總規模。(載自全國統計專業技術資格考核用書 統計業務知識第三版)
中文名
總產出
定義
生產的所有貨物和服務的價值
反映
常住單位生產活動的總規模
包括
新增價值,轉移價值
計算方式
農林牧漁業總產出採用產品法計算,即凡有產品產量的農產品均按單位產品價格乘產量的方法計算。
工業總產出採用「工廠法」計算。所謂「工廠法」就是以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按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計算總產出,同一企業內部產品價值不允許重復計算。
建築業總產出包括建築工程產值、設備安裝工程產值、建築物大修理產值、非標准設備製造產值和裝飾裝修產值,可以按兩種方法計算:一種是從施工企業和自營建設單位的建築生產活動角度入手直接計算;另一種是從建築產品所有方的建築工程造價角度入手計算。
服務部門總產出統計的共同點是要計量各單位或部門當期完成的服務活動總價值。
營利性服務部門總產出是營業收入,即所提供服務的全部價值。
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總產出等於其主營業務收入。
批發和零售業總產出等於商業附加費,即商品銷售收入減去商品銷售成本。
住宿和餐飲業的總產出等於其主營業務收入。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的總產出等於其主營業務收入。
金融業的總產出包括銀行業總產出、保險業總產出、證券業總產出和其他金融活動總產出。(銀行業總產出等於銀行企業總產出加上銀行業執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法人單位總產出)
Ⅳ 批發和零售業怎麼填
是填銷售額。
Ⅳ 總產值與總產出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總產出是指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貨物和服務的價值總和,反映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經營活動的總成果。從總產值與總產出的概念來看,兩者既有聯系也有區別。兩者之間的聯系:分行業來看,有些行業的總產值與總產出的概念是一致的,如農業總產出等於農業總產值;建築業總產出就是建築業總產值;運輸郵電業總產出就是運輸郵電業總產值;批發零售貿易業和餐飲業總產出與批發零售貿易業和餐飲業總產值基本相當。兩者區別:(1)核算的范圍不同總產值的核算范圍是農、工、建、交、商五大物質生產部門。總產出的核算范圍是全社會各個行業,既包括物質生產部門,也包括非物質生產部門。(2)工業總產出與現行統計制度規定的工業總產值的概念有差異A.核算基礎不同,總產出是以產業活動單位為基本核算單位,總產值是以獨立核算單位作為基本核算單位;B.核算方法不同,總產出以銷售收入為基礎,通過調整庫存得出本期生產總成果,總產值是直接對生產過程進行核算;C.核算范圍不同,總產出包括主營和附營業務收入,總產值只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工業總產出包括與其口徑相同的增值稅,工業總產值不包含增值稅。同時,嚴格的說,工業總產出中還包括了「廢品銷售收入」的價值,工業總產值中則不包括。
Ⅵ 工業總產出的簡介
total instrial output
總產值是指物質生產部門的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貨物和服務的價值總和,反映物質生產部門生產經營活動的總成果。總產出是指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貨物和服務的價值總和,反映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經營活動的總成果。從總產值與總產出的概念來看,兩者既有聯系也有區別。 兩者之間的聯系:
分行業來看,有些行業的總產值與總產出的概念是一致的,如農業總產出等於農業總產值;建築業總產出就是建築業總產值;運輸郵電業總產出就是運輸郵電業總產值;批發零售貿易業和餐飲業總產出與批發零售貿易業和餐飲業總產值基本相當。
Ⅶ 什麼是批發零售業具體是什麼樣的
批發零售業是社會化大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決定經濟運行速度、質量和效益的引導性力量,是我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之一。
目前,從宏觀經濟走勢來看,居民收入水平整體上處於較快上升階段。從長遠來看,我國居民消費無論是從總量上,還是從結構上都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這為我國批發零售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中長期宏觀環境。
零售業
①交易對象是為直接消費而購買商品的最終消費者,包括個人消費者和集團消費者。消費者從零售商處購買商品的目的不是為了用於轉賣或生產所用,而是為了自己消費。
②零售貿易的標的物不僅有商品,還有勞務,即還要為顧客提供各種服務,如送貨、安裝、維修等。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加劇,零售提供的售前、售中與售後服務已成為重要的競爭手段或領域。
③零售貿易的交易量零星分散,交易次數頻繁, 每次成交額較小,未成交次數佔有較大比重,這是零售應有的定義。正由於零售貿易平均每筆交易量少,交易次數頻繁,因此,零售商必須嚴格控制庫存量。
④零售貿易受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比較大。零售貿易的對象是最終消費者,大多數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表現為無計劃的沖動型或情緒型。
面對著這種隨機性購買行為明顯的消費者,零售商欲達到擴大銷售之目的,特別要注意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和需求興趣,一定要有自己的經營特色,以吸引顧客,備貨要充足,品種要豐富,花色、規格應齊全。
⑤零售貿易大多在店內進行,網點規模大小不一,分布較廣。由於消費者的廣泛性、分散性、多樣性、復雜性,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要,在一個地區,僅靠少數幾個零售點是根本不夠的。
零售網點無論從規模還是布局上都必須以滿足消費者需要為出發點,適應消費者購物、觀光、瀏覽、休閑等多種需要。
⑥零售貿易必須依靠周轉速度取勝。相對於批發貿易,零售貿易每次交易額小,因此必須注重提高成交率,提高貿易資本的周轉速度,盡可能在同一時間內使貿易資本周轉更快、更有效率,做到薄利多銷,快買快賣。
對企業來說:
(1)企業有自己的經營門店,直接售予城鄉居民生活消費的商品和社會集團用於公共消費(如辦公用品、小轎車等)的商品。
(2)企業無門店,通過網上或電話售予城鄉居民生活消費的商品和社會集團用於公共消費的商品。
(3)企業對醫院、學校等非盈利機構銷售的中西葯品、醫療器械、教學用品及設備等。總之,零售業的銷售對象是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銷售的商品是以生活消費或公共消費品為主。常見的零售業有百貨店、超市、便利店、專賣店、專業店等以銷售生活消費品為主的企業。
批發業
與零售業相比較, 批發業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①批發業的交易額一般較大。批發業基本屬於資本密集型行業,對於批發業而言, 資金較勞動更為重要, 資金問題往往是決定批發商經營成敗的關鍵。
②批發業的商圈比較大。中小批發商業一般集中在地方性的中小城市, 但經營范圍會輻射到周圍地區;大型批發商業往往分布於全國性的大城市, 其經營范圍可以涵蓋整個國內市場, 有些還可以開展進出口業務, 其商業圈還可以突破國界。
③服務項目相對較少。由於批發商業其服務對象主要是組織購買者而非個人消費者, 因此相對而言, 批發業的服務項目要較零售業少, 而著重於通信、儲運、信息、融資等方面, 表現為組織對組織的服務,交易往往具有理性化。
對企業來說:
(1)企業以售給國民經濟各行業用於生產經營、勘察設計、科研試驗等商品為主。
(2)企業以售給批發和零售業、餐飲業和其他服務行業用於轉賣或經營的商品為主,包括售給外貿部門出口或加工後出口的商品。
(3)企業以直接向國(境)外出口的商品和委託外貿部門代理出口的商品為主。批發業的銷售對象是另一個生產經營或轉賣(含直接出口商品)的企業,銷售的商品有生產經營用途,也有生活消費用途。
(7)批發零售業總產出通常稱為擴展閱讀:
從事批發零售類的客戶,在我行申請授信,除了要符合總行規定的有關條件外,還須符合以下幾項基本條件:
1.注冊從事批發、零售業務且年檢合格的企(事)業法人;
2.在本地經營期限1年以上,對經營年限不滿3年的要多加關注;
3.具有穩健的經營作風,穩定的供銷渠道和良好的經營記錄,並要提供進銷貨渠道的相關資料;
4.具有真實的銷售背景,所經營商品市場情況比較穩定;
5.最低資本金要求:項目資本金比例要達到35%及以上;
6.通過人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查詢顯示與銀行往來記錄良好,對於禁入類客戶要查明其逾期原因,其中因信用卡年費而造成逾期的客戶可酌情考慮;
7.客戶提供我行認可的擔保,目前只有自有房產抵押和租賃權抵押。
Ⅷ 零售商業的幾種主要形式是什麼
零售商業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交易次數頻繁,交易批量小。
2.對店鋪選址及店鋪設計有較高的依賴度。
3.經營場所分散,經營受商圈的限制。
商業特點:
把消費品直接出售給消費者用以滿足生活需要的商業。
在商品流通過程中,零售是最後的流通環節,商品經過這一環節,就從流通領域進入消費領域。在此以前,消費品不管怎樣被轉賣,都沒有離開流通領域。
但是,零售商業並沒有承擔全部的零售貿易,它只是零售貿易主要的經營者,還有相當一部分消費品是通過生產者自己或生產組織所設立的流通機構直接供應給消費者的。
(8)批發零售業總產出通常稱為擴展閱讀:
銷售對象:
零售商業出售的商品主要是消費者個人需要的生活資料,也包括機關、團體、軍隊、學校、企業等集體需要的生活消費品。受個人生活消費的特性所決定,它與批發商業相比,有網點多、經營規模小、每次交易量小等特點。
零售商業早在資本主義社會以前就出現,開始是在城市,以後才逐漸擴及農村。其供應方式有:
①固定供應地點,擺攤設店,稱為坐商。
②串鄉走巷,流動售貨,稱為商販。在城市中,這兩種方式並存;在農村,則以商販為主,只是到農村發展起集鎮以後,才有坐商。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零售商業得到了廣泛發展,而且在城市中密集,形成了許多以發達的零售商業為主的繁華市區和商業街道,出現了大型的和專業化程度高的優質服務的商店,並有百貨公司、超級市場、郵購公司等形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新技術革命的興起,又出現了購物中心、電腦電視商店等。在社會主義社會中,零售商業繼續得到發展。
Ⅸ 工業總產出和工業總產值的區別是什麼
工業總產出是以貨幣形式表現在工業最終產品和提供工業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業產品總量。它們的區別如下:
1、核算基礎不同
總產出是以產業活動單位為基本核算單位。
總產值是以獨立核算單位作為基本核算單位。
2、核算方法不同
總產出以銷售收入為基礎,通過調整庫存得出本期生產總成果。
總產值是直接對生產過程進行核算。
3、核算范圍不同。
總產出包括主營和附營業務收入。
總產值只包括主營業務收入。
工業總產出的計算方法:
1、產品產量法
總產出=產品產量X單位價格。
這種方法需要掌握各種產品產量和單價才能使用,農業和工業主要採用這種方法計算。
2、銷售收入法
總產出=銷售收入+存貨增加。
這種方法需要會計資料,大多數服務企業採用這種方法進行計算。
3、特定計演算法
包括三種:「毛利額」計演算法、「間接」計演算法、「經常性支出」計演算法。
這種方法是針對特定生產活動,在特定的產業部門採用。
「毛利額」計演算法適用於批發零售業,「間接」計演算法適用於金融保險業, 「經常性支出」計演算法則適用於實行全額撥款、差額撥款以及自收自支的行政事業單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 工業總產出
Ⅹ 統計局考試復習資料
看這個《統計基礎知識與統計實務》
一)統計基礎知識
1、總體與總體單位。(概念)(P4頁)
2、變異與變數。(多選)(P6頁)
3、統計的工作過程。(多選)(P8頁)
4、重點調查、抽樣調查。(P17頁)
5、統計整理的內容。(P26頁)
6、統計整理的方法。(P27頁)
7、分組的方法。(P30頁)
8、復合分組與復合分組體系。(P31頁)
9、單項式變數數列的編制方法(例2)。(計算)(P34頁)
10、統計指標的種類。(P50頁)
11、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重點是區別)。(P52)
12、平均指標的概念(重點是特點)。(P61頁)
13、標准差。(計算,例18)(P70頁)
14、時間數列的概念。(P73頁)
15、時間數列的種類。(P74頁)
16、時間數列的特徵。(P75頁)
17、時間數列的編制原則。(P75頁)
18、根據相對指標時間數列計算序時平均數(計算,例8)。(P81頁)
19、發展速度。(概念)(P83頁)
20、增長速度。(概念)(P84頁)
21、平均發展速度與平均增長速度。(計算方法)(P85頁)
22、統計指標的概念。(P88頁)
23、統計指標的作用。(多選)(P89頁)
24、數量指標指數和質量指標指數的編制方法。(列計算表如6—2所示)(P92頁)
25、分層隨機抽樣。(P104頁)
26、影響抽樣誤差的因此。(多選題)(P107)
27、統計分析的特點。(P115頁)
28、統計分析的程序。(判斷題)(P115頁)
29、對比分析法。(P118頁)
30、速度分析法。(概念)(P119頁)
二)統計實務
1、國家統計報表制度。(概念)(P127頁)
2、周期性普查制度。(重點)(P127頁)
3、管理原則與事後監督。(統計調查項目的管理原則6點)(P131、132頁)
4、普查制度的貫徹與實施。(P132頁)
5、統計分類標准化的特點。(P136頁)
6、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編寫規則。(P137頁)
7、三次產業劃分規定。(P139頁)
8、法人單位和產業活動單位的條件。(P143頁)
9、工業總產出。(P150頁)
10、批發和零售業總產出。(P151頁)
11、非盈利性服務業單位產出。(P153頁)
12、運輸業運輸量、周圍量統計。(定義)(P155頁)
13、能源消費量。(概念)(P159頁)
14、能源庫存量的統計和產成品庫存的定義。(P164頁)
15、企業資產負債財務統計。(概念)(P168頁)
16、成本及費用。(管理費用)(P171頁)
17、增值稅。(定義)(P174頁)
18、期末人數,平均人數。(P181頁)
19、失業人員的概念和范圍。(P183頁)
20、平均工資的計算方法。(P185頁)
21、新增固定資產。(P191頁)
22、房地產開發投資統計。(P195頁)
二、統計法基礎知識
1、政府統計┅┅┅┅基本任務。(這段內容)(P1頁)
2、統計法的特點。((P4頁)
3、統計法的表現形式。(P5頁)
4、統計法的作用。(簡答)(P6頁)
5、統計法的基本原則。(選擇)(P8頁)
6、我國現行統計管理體制的主要內容。(主要在12頁)
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統計法制發展情況。(簡答)(P14頁)
8、政府統計調查。(P18頁)
9、《統計法》還規定,~~~~~~~~~臨時調查。(P20頁)
10、編制統計調查項目的原則。(問答)(P21頁)
11、我國的統計調查制度,~~~~~~~~~~~認真執行。(P22頁)
12、調查形式,~~~~~~~~~~~~~、填報日期。(P23頁)
13、普查是~~~~~~~~~~~~~~~地位和作用。(P24頁)
14、定期全面統計報表,~~~~~~~~~~~~不得偽造、篡改。(P25頁)
15、統計調查證件的種類。(注意:發放范圍4)(P27頁)
16、《統計法》第十四條規定:~~~~~~~~公眾共同享有。(P34、35頁頂行)
17、由於統計數據是~~~~~~~~~~~~~部門予以發布。(P35頁)
18、2.審批程序。(P36頁)
19、《統計法》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重要組成部分。(P37頁)
20、私人、家庭單項調查資料的保密。(P38頁)
21、保守商業秘密。(重點39頁最後一行)(P38頁)
22、實事求是、不出假數是~~~~~~~~~~~~逐流、不看眼色行事。(P45頁—46頁第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