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海鮮水產 > 阿旺水產批發

阿旺水產批發

發布時間:2021-06-08 21:44:15

1. 中歐地理標志產品清單

1 上方山香椿 蔬菜 北京 北京市房山區農業環境和生產監測站

2 張北莜麥 糧食 河北 張北縣家庭農場協會

3 趙縣黃冠梨 果品 河北 趙縣綠色梨果產業協會

4 阜城杏梅 果品 河北 阜城縣農業環境與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站

5 右衛土豆 糧食 山西 右玉縣古風土豆種植協會

6 代縣大米 糧食 山西 代縣雁豐農產品協會

7 廣靈黑豆 糧食 山西 廣靈縣豆製品協會

8 涑川茼蒿 蔬菜 山西 聞喜縣蔬菜產業協會

9 平順花椒 香料 山西 平順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10 絳縣柴胡 葯材 山西 絳縣果業發展中心

11 牙克石馬鈴薯 糧食 內蒙古 牙克石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12 克什克騰亞麻籽 油料 內蒙古 克什克騰旗亞麻籽種植協會

13 豐鎮胡麻 油料 內蒙古 豐鎮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

14 溪柳紫皮蒜 蔬菜 內蒙古 突泉縣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站

15 克旗黃芪 葯材 內蒙古 克什克騰旗經濟作物工作站

16 阿拉善蒙古牛 肉類產品 內蒙古 阿拉善白絨山羊協會

17 阿拉善蒙古羊 肉類產品 內蒙古 阿拉善白絨山羊協會

18 鐵嶺榛子 果品 遼寧 鐵嶺市榛子產業管理辦公室

19 岫岩軟棗獼猴桃 果品 遼寧 岫岩滿族自治縣軟棗獼猴桃協會

20 璦琿大豆 糧食 黑龍江 黑河市愛輝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1 璦琿麵粉 糧食 黑龍江 黑河市愛輝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2 穆棱沙棘 果品 黑龍江 穆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3 桑墟榆葉梅 花卉 江蘇 沭陽縣桑墟鎮榆葉梅協會

24 利民蘆蒿 蔬菜 江蘇 宿遷市宿豫區陸集鎮農業經濟技術服務中心

25 四河青蘿卜 蔬菜 江蘇 泗洪縣四河鄉農業經濟技術服務中心

26 茅山長青 茶葉 江蘇 句容市茶葉協會

27 東台西瓜 果品 江蘇 東台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8 潼陽西瓜 果品 江蘇 沭陽縣潼陽鎮農業經濟技術服務中心

29 大興瓜蔞 果品 江蘇 宿遷市宿豫區大興鎮農業經濟技術服務中心

30 董家茭白 蔬菜 浙江 桐鄉市烏鎮鎮農業經濟服務中心

31 天目筍干 蔬菜 浙江 杭州市臨安區竹產業協會

32 蕭山蘿卜干 蔬菜 浙江 杭州市蕭山區農產品加工業行業協會

33 胥倉雪藕 蔬菜 浙江 長興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總站

34 開化龍頂茶 茶葉 浙江 開化縣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中心

35 磐安雲峰 茶葉 浙江 磐安縣茶業協會

36 溫州早茶 茶葉 浙江 溫州市特產站

37 大佛龍井 茶葉 浙江 新昌縣名茶協會

38 淳安白花前胡 葯材 浙江 淳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39 麗水枇杷 果品 浙江 麗水市蓮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40 二都楊梅 果品 浙江 紹興市上虞區二都楊梅協會

41 仙居楊梅 果品 浙江 仙居縣果品產銷協會

42 嵊州桃形李 果品 浙江 嵊州市剡溪果業協會

43 遂昌土蜂蜜 蜂類產品 浙江 遂昌縣畜牧獸醫局

44 古林藺草 其他植物 寧波 寧波市海曙區藺草協會

45 泗縣金絲絞瓜 蔬菜 安徽 泗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46 渦陽苔干 蔬菜 安徽 渦陽縣綠色食品發展服務中心

47 太和香椿 蔬菜 安徽 太和縣香椿產業協會

48 黃山毛峰 茶葉 安徽 黃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49 敬亭綠雪 茶葉 安徽 宣城市宣州區茶葉行業協會

50 亳天花粉 葯材 安徽 亳州市中葯材種植協會

51 長豐草莓 果品 安徽 長豐縣草莓協會

52 三潭枇杷 果品 安徽 歙縣深渡鎮綠色枇杷專業技術協會

53 聞集草莓 果品 安徽 阜陽市潁泉區草莓協會

54 鳳陽花生 果品 安徽 鳳陽縣農業科學研究所

55 喬亭小籽花生 果品 安徽 旌德縣小籽花生專業技術協會

56 萬佛湖鱅魚 水產動物 安徽 舒城縣水產站

57 五河螃蟹 水產動物 安徽 五河縣螃蟹協會

58 金沙薏米 糧食 福建 仙游縣金沙薏米產業發展技術協會

59 龍岩烤煙 煙草 福建 龍岩市煙草學會

60 大銘生薑 蔬菜 福建 德化縣農業科學研究所

61 山格淮山 蔬菜 福建 安溪縣山格淮山產業技術研究會

62 武夷岩茶 茶葉 福建 武夷山市茶葉科學研究所

63 度尾文旦柚 果品 福建 仙游縣度尾鎮文旦柚協會

64 德化黑雞 肉類產品 福建 德化縣農業科學研究所

65 上杭槐豬 肉類產品 福建 上杭縣槐豬產業協會

66 福州金魚 水產動物 福建 福州市金魚行業協會

67 莆田花蛤 水產動物 福建 莆田市花蛤行業協會

68 安海土筍凍 水產動物 福建 晉江市安海文化創意發展協會

69 平潭壇紫菜 水生植物 福建 平潭綜合實驗區海洋與漁業技術中心

70 鄱陽大米 糧食 江西 鄱陽縣水稻產業協會

71 德興葛 蔬菜 江西 德興市葛產業專業技術協會

72 商河大蒜 蔬菜 山東 商河縣白橋鎮大蒜協會

73 李桂芬梨 果品 山東 商河縣殷巷鎮李桂芬梨種植協會

74 商河魁王金絲小棗 果品 山東 商河縣殷巷鎮魁王金絲小棗種植協會

75 金口芹菜 蔬菜 青島 即墨市金口芹菜行業協會

76 襄城紅薯 糧食 河南 襄城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77 新野大白菜 蔬菜 河南 新野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站

78 惠樓山葯 蔬菜 河南 虞城縣惠樓山葯協會

79 柘城辣椒 蔬菜 河南 柘城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

80 湯陰北艾 葯材 河南 湯陰縣醫葯行業管理辦公室

81 澠池柴胡 葯材 河南 澠池縣坡頭鄉農業服務中心

82 李口西瓜 果品 河南 商丘市睢陽區瓜菜研究會

83 善堂花生 果品 河南 浚縣花生協會

84 蘭考花生 果品 河南 蘭考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

85 民權花生 果品 河南 民權縣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

86 宿鴨湖鱅魚 水產動物 河南 汝南縣農產品標准化質量檢測檢驗中心

87 荊門油菜 油料 湖北 荊門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88 陽新湖蒿 蔬菜 湖北 陽新縣蔬菜辦公室

89 岳口芋環 蔬菜 湖北 天門市岳口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90 新洲龍王白蓮 蔬菜 湖北 武漢市新洲區雙柳街農業服務中心

91 唐崖茶 茶葉 湖北 咸豐縣茶葉協會

92 董河碧珍茶 茶葉 湖北 浠水縣散花鎮董河茶葉專業技術協會

93 資丘獨活 葯材 湖北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資丘鎮農技服務中心

94 英山茯苓 葯材 湖北 英山縣中葯材行業協會

95 松滋蜜柚 果品 湖北 松滋市蜜柚產銷協會

96 大悟泥鰍 水產動物 湖北 大悟縣泥鰍養殖協會

97 永順莓茶 茶葉 湖南 永順縣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

98 安化黃精 葯材 湖南 安化縣中醫葯健康產業協會

99 水雲峰黃桃 果品 湖南 冷水江市黃桃協會

100 逥峰蜜柑 果品 湖南 永州市回龍圩管理區經濟作物管理辦公室

101 耒陽大和草魚 水產動物 湖南 耒陽市大和圩鄉養殖協會

102 海豐油占米 糧食 廣東 海豐縣農業科學研究所

103 恩平瀨粉 糧食 廣東 恩平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104 惠東馬鈴薯 蔬菜 廣東 惠東縣馬鈴薯協會

105 東源板栗 果品 廣東 東源縣船塘鎮板栗協會

106 雷州青棗 果品 廣東 雷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107 台山蚝 水產動物 廣東 台山市蚝業協會

108 環江香糯 糧食 廣西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農業技術中心推廣站

109 南丹巴平米 糧食 廣西 南丹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110 橫縣甜玉米 蔬菜 廣西 橫縣甜玉米生產流通協會

111 象州沙糖桔 果品 廣西 象州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112 鳳山核桃 果品 廣西 鳳山縣核桃科研開發中心

113 木格白玉蔗 果品 廣西 貴港市港南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

114 來賓甘蔗 果品 廣西 來賓市農業科學院

115 雲龍淮山 蔬菜 海南 海口市瓊山區雲龍鎮農業服務中心

116 大坡胡椒 香料 海南 海口市瓊山區大坡鎮農業服務中心

117 三門坡荔枝 果品 海南 海口市瓊山區三門坡鎮農業服務中心

118 萬寧檳榔 果品 海南 萬寧市熱作學會

119 馬喇湖貢米 糧食 重慶 重慶市黔江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站

120 涪陵青菜頭 蔬菜 重慶 重慶市涪陵區榨菜管理辦公室

121 巫溪獨活 葯材 重慶 巫溪縣道地中葯材協會

122 巫山脆李 果品 重慶 巫山縣果品產業發展中心

123 奉節臍橙 果品 重慶 奉節縣臍橙產業協會

124 新都大蒜 蔬菜 四川 成都市新都區蔬菜協會

125 石棉老鷹茶 茶葉 四川 石棉縣農業局經濟作物站

126 梓江鱖魚 水產動物 四川 鹽亭縣梓江鱖魚養殖協會

127 蒼溪鱉 水產動物 四川 蒼溪縣水產漁政管理局

128 鹽亭桑葉 棉麻蠶桑 四川 鹽亭縣蠶桑種養殖協會

129 板當苡仁米 糧食 貴州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130 紫雲紅芯紅薯 糧食 貴州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131 興義甘蔗 糖料 貴州 興義市果樹蔬菜技術推廣站

132 桐梓魔芋 蔬菜 貴州 桐梓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中心

133 興義白桿青菜 蔬菜 貴州 興義市果樹蔬菜技術推廣站

134 黃楊小米辣 蔬菜 貴州 綏陽縣經濟作物站

135 興義紅皮大蒜 蔬菜 貴州 興義市果樹蔬菜技術推廣站

136 興義生薑 蔬菜 貴州 興義市果樹蔬菜技術推廣站

137 習水仙人掌 蔬菜 貴州 習水縣農產質量安全檢測中心

138 興義山銀花 葯材 貴州 興義市中葯材和茶葉技術推廣站

139 興仁獼猴桃 果品 貴州 興仁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140 湄潭紅肉蜜柚 果品 貴州 湄潭縣果蔬工作站

141 鳳岡紅心柚 果品 貴州 鳳岡縣特色產業服務中心

142 興義黑山羊 肉類產品 貴州 興義市畜禽品種改良技術推廣站

143 劍河白香豬 肉類產品 貴州 劍河縣畜牧漁業管理辦公室

144 劍河稻花鯉 水產動物 貴州 劍河縣畜牧漁業管理辦公室

145 老姆登茶 茶葉 雲南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經濟作物管理站

146 察雅黑青稞 糧食 西藏 西藏察雅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147 八宿蕎麥 糧食 西藏 西藏八宿縣畜牧站

148 阿旺綿羊 肉類產品 西藏 西藏昌都市畜牧總站

149 嘉黎藏香豬 肉類產品 西藏 那曲市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總站

150 南鄭紅廟山葯 蔬菜 陝西 漢中市南鄭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151 孟家原桃 果品 陝西 銅川市王益區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

152 石泉桑蠶繭 棉麻蠶桑 陝西 石泉縣蠶桑發展服務中心

153 庄浪馬鈴薯 蔬菜 甘肅 庄浪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154 通渭蘋果 果品 甘肅 通渭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

155 秦州大櫻桃 果品 甘肅 天水市秦州區綠色食品辦公室

156 康縣太平雞 肉類產品 甘肅 康縣太平雞養殖協會

157 邽山蜂蜜 蜂類產品 甘肅 清水縣蜂業協會

158 澤庫黑青稞 糧食 青海 澤庫縣有機畜牧業辦公室

159 柴達木雙峰駱駝 肉類產品 青海 海西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60 柴達木絨山羊 肉類產品 青海 海西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阿旺水產批發擴展閱讀:

地理標志是針對地域特色的名、優、特產品採取特殊產品質量監控,知識產權保護的一項制度,具有如下特點:

1、生產的產品會貼上地理專用標志,鮮美標注產品的原產地,清楚地告知消費者該產品來自何地。

2、地理標志產品大多數是地方特色產品,產品風味穩定,特點突出。

3、地理標志產品是自然人文資源,以及歷史客觀存在,對這些產品進行地理標志保護,就是保護歷史,保護傳統和文化,保護民族精品。

2. 常州市旺迪食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江蘇常州市旺迪食品有限公司位於新北高新技術開發區,佔地30餘畝,現代化廠房2萬多平方,扔有先進的雞精生產線。是集生產、加工、包裝、銷售為一體的專業食品企業。「阿旺」「鴻迪」「真福」等系列是公司注冊品牌,主要經營乾果、乾菜、南北貨、休閑食品、調味品、肉鬆等系列食品均通過國家食品安全「QS」認證。
公司嚴格按照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動作,以質量是企業生存之道,以創新是企業發展之路,始終把質量和信譽放在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樹立民以食為先和傳統食品為主的消費理念。發揚「以人為本、科技創新、爭創一流」的企業精神,植根於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的食文化,堅持走品牌發展之路,不斷拓展強勢零售終端並成功進入大潤發、樂購、每家碼、家樂福、歐尚、樂天瑪特、信特、明都、新怡華、新潤、聯華等國內、國外知名大買場及大小連鎖超市,阿旺食品、阿旺桂圓、阿旺紅棗、阿旺南北貨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和信賴。主要產品「阿旺」「鴻迪」牌是家喻戶曉的品牌。多次被江蘇省消費者協會、常州市消費者協會授予「消費者信的過產品」稱號,被工商局評為知名商標,常州市產品質量監督局評為「質量信得過企業」。在未來發展中,公司將秉承「追求卓越、爭創一流」的企業精神,願以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獲得廣大消費者和朋友更加信賴和支持,攜手共創輝煌的明天。
法定代表人:陳書生
成立日期:2003-04-08
注冊資本:15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江蘇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20411747343941C
經營狀態:在業
所屬行業:批發和零售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英文名:Changzhou Wangdi Foodstuff Co., Ltd.
人員規模:50-99人
企業地址:常州市新北區富康路8號
經營范圍:食品生產(以《食品生產許可證》核定范圍為准);食品銷售(以《食品經營許可證》核定范圍為准);[國產卷煙的零售(限分支機構經營)];日用百貨的銷售;農副產品(除專項規定)的收購。(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3. 馬來西亞國情如何謝謝,我想了解一下。

【國 名】 馬來西亞(Malaysia)。

【面 積】 330257平方公里(馬來西亞財政部2002/2003年度經濟報告)。

【人 口】 2452.7萬(2002年)。其中馬來人及其他原住民佔66.1%,華人占 25.3%,印度人佔7.4%。沙撈越州原住居民中以伊班族為主,沙巴州以卡達山族為主。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也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

【首 都】 吉隆坡(Kuala Lumpur),人口約129.8萬。

最高元首端古·賽義德·西拉傑丁(TUANKU SYED SIRAJUDDIN Ibni Almarhum Tuanku Syed Putra Jamalullail),2001年12月13日就任第12任最高元首,2002年4月25日舉行登基儀式。

【重要節日】 馬來西亞節日很多,全國大大小小的節日約有上百個。但政府規定的全國性節日只有10個,其中除少數有固定日期外,其餘的具體日期由政府在前一年統一公布。主要節日有:元旦、開齋節(穆斯林)、春節(華人)、哈芝節(穆斯林)、屠妖節(印度人)、"五·一"節、聖誕節、衛塞節、現任最高元首誕辰。8月31日為馬來西亞國慶(又稱獨立日)。

【簡 況】 位於東南亞,國土被南中國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西馬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南與新加坡隔柔佛海峽相望,東臨南中國海,西瀕馬六甲海峽。東馬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與印尼、菲律賓、汶萊相鄰。全國海岸線總長4192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公元初馬來半島有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剌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16世紀開始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佔領。20世紀初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地。二次大戰中,馬來亞、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戰後英國恢復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宣布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

【政 治】 1999年11月,馬來西亞舉行第十屆全國大選。執政黨聯盟國民陣線獲超過三分之二多數席位,繼續執政,馬哈蒂爾第五次蟬聯總理。反對黨伊斯蘭教黨除原有的吉蘭丹州外,還奪得了丁加奴州政權。2000年,馬政局總體保持穩定,主要執政黨巫統順利舉行了換屆選舉。2001年,受"9·11事件"沖擊,反對黨伊斯蘭教黨因被指責與宗教極端勢力有牽連而陷於被動。馬哈蒂爾總理領導的國民陣線在沙撈越州選舉和玻璃市等州的補選中大獲全勝,執政地位進一步鞏固。2002年6月,馬哈蒂爾總理宣布將於2003年10月辭去黨政一切職務,並明確表示由巴達維副總理接班。馬來西亞朝野對此反應平靜,政局未出現任何動盪,高層權力交接逐步平穩過渡。

【憲 法】 1957年頒布馬來亞憲法,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後繼續沿用,改名為馬來西亞聯邦憲法,後多次修訂。憲法規定:最高元首為國家首腦、伊斯蘭教領袖兼武裝部隊統帥,由統治者會議選舉產生,任期5年。最高元首擁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權力,以及任命總理、拒絕批准解散國會等權力。1993年3月,馬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取消了各州蘇丹的法律豁免權等特權。1994年5月再次通過憲法修正案,主要內容是最高元首必須接受及根據政府的建議執行公務。

【統治者會議】 由柔佛、彭亨、雪蘭莪、森美蘭、霹靂、丁加奴、吉蘭丹、吉打、玻璃市9個州的世襲蘇丹和馬六甲、檳州、沙撈越、沙巴4個州的州元首組成。其職能是在9個世襲蘇丹中輪流選舉產生最高元首和副最高元首;審議並頒布國家法律、法規;對全國性的伊斯蘭教問題有最終裁決權;對涉及馬來族和沙巴、沙撈越土著民族的特權地位等重大問題進行審議。凡有關統治者特權地位的法律,未經該會議同意,不得通過。每次開會時,內閣總理和各州州務大臣、首席部長在旁協助。

【議 會】 也稱國會,最高立法機構。由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本屆國會於1999年11月第十屆全國大選後組成。下議院有193個議席,議員任期5年。以巫統為首的國民陣線擁有148個議席,占議席總數的76.68%。2002年1月,原反對黨沙巴團結黨重返國陣,國陣議席增至151個。反對黨擁有42席,其中伊斯蘭教黨27席,民主行動黨10席,國民公正黨5席。下議院議長敦·達圖·斯里·穆罕默德·扎希爾博士(Tun Dato' Seri Dr. MOHAMMED ZAHIR),1982年6月14日起連任至今。上議院有70名議員,其中44名由最高元首任命,另外26名由各州立法議會各推派兩名,任期3年。上議院議長丹·斯里·曾永森(Tan Sri Michael CHEN WING SUM),2000年12月7日上任。

【政 府】 本屆政府於1999年12月組成,後曾進行一些調整。目前,內閣成員有:總理兼財政部長和特別任務部長達圖·斯里·馬哈蒂爾·賓·穆罕默德(Dato' Seri Dr. MAHATHIR bin Mohamad) ,副總理兼內政部長達圖·斯里·阿卜杜拉·巴達維(Dato' Seri ABDULLAH Ahmad Badawi),總理府部長達圖·阿卜杜爾·哈密德(Datuk ABDUL HAMID)、達圖·登姑·阿德南(Datuk Tengku ADNAN Tengku Mansor)、達圖·賴斯(Dato' RAIS)和丹·斯里·達圖·斯里·邦利馬·博納德·吉魯克·東寶(Tan Sri Datuk Seri Panglima Bernard GILUK DOMPOK)第二財政部長賈瑪魯丁·賈基斯(Datuk Dr. JAMALUDDIN Jarjis),外交部長達圖·斯里·賽義德·哈米德(Datuk Seri SYED HAMID),國際貿易和工業部長達圖·斯里·拉菲達(Dato' Seri RAFIDAH),教育部長丹·斯里·穆薩(Tan Sri MUSA),國防部長達圖·斯里·納吉布(Dato' Seri NAJIB),初級資源部長達圖·斯里·林敬益(Dato' Seri Dr. LIM KENG YAIK),企業發展部長達圖·穆罕默德·納茲里(Datuk MOHAMED NAZRI),交通部長達圖·斯里·林良實(Dato' Seri Dr. LING LIONG SIK),衛生部長達圖·蔡銳明(Dato' CHUA JUI MENG),工程部長達圖·斯里·薩米·維魯(Dato' Seri SAMY VELLU),能源、電訊及多媒體部長達圖·廖·莫宜(Datuk LEO MOGGIE),國內貿易及消費人事務部長丹·斯里·達圖·哈吉·穆希丁(Tan Sri Dato' Haji MUHYIDDIN),土地及合作發展部長丹·斯里·達圖·卡西塔(Tan Sri Datuk KASITAH),農業部長達圖·穆罕默德·艾芬迪博士(Datuk Dr. MOHD EFFENDI),科學、工藝及環境部長達圖·劉賢鎮(Datuk LAW HIENG DING),人力資源部長達圖·馮鎮安博士(Datuk Dr. FONG CHAN ONN),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長達圖·黃家定(Dato' ONG KA TING),新聞部長丹·斯里·穆罕默德·卡利爾(Tan Sri MOHD KHALIL),文化、藝術及旅遊部長達圖·阿卜杜爾·卡迪爾(Datuk ABDUL KADIR),國民團結及社會發展部長達圖·西蒂·莎哈拉博士(Dato' Dr. SITI ZAHARAH),鄉村發展部長達圖·阿茲米(Dato' AZMI),青年和體育部長達圖·希沙慕汀(Dato' HISHAMUDDIN)。2001年1月增設婦女事務部,部長達圖·莎麗薩(Datuk SHAHRIZAT)。

【政府網址】 www.smpke.jpm.my/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13個州,包括西馬的柔佛、吉打、吉蘭丹、馬六甲、森美蘭、彭亨、檳榔嶼、霹靂、玻璃市、雪蘭莪、丁加奴以及東馬的沙巴、沙撈越。另有首都吉隆坡和納閩聯邦直轄區。2000年12月,聯邦政府行政中心--布特拉加亞(Putra Jaya)成為第三個聯邦直轄區。

【司法機構】 最高法院於1985年1月1日正式成立。1994年6月改名為聯邦法院。設有馬來亞高級法院(負責西馬)和婆羅州高級法院(負責東馬),各州設有地方法院和推事庭。另外還有特別軍事法庭和伊斯蘭教法庭。聯邦法院首席大法官丹·斯里·達圖·斯里·艾哈邁德·法魯茲(Tan sri Dato' Sri AHMAD FAIRUZ),2003年3月就任。總檢察長達圖·艾儂(Datuk AINUM Mohd Saaid),2001年1月1日就任。

【政 黨】 注冊政黨有40多個,其中14個政黨組成國民陣線聯合執政。2001年5月,沙巴人民正義黨解散,並入巫統。2002年1月,反對黨沙巴團結黨重返國民陣線。

(1)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執政黨聯盟。1974年4月在馬來亞聯盟黨的基礎上擴大而成,成員黨相對獨立。大選時國陣各黨採用統一的競選標志和宣言,候選人議席內部協商分配。國陣強調發展經濟,協調各政黨利益,建立和平、穩定、繁榮、公正的社會。其成員包括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又稱巫統(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馬來西亞印度人國大黨(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人民運動黨(又稱民政黨,The People's Movement Party )、馬來西亞人民進步黨(The People's Progressive Party of Malaysia )、沙撈越土著保守統一黨(Parti Pesaka Bumiputra Bersatu Sarawak)、沙撈越人民聯合黨(The Sarawak United People's Party)、沙撈越國民黨(The Sarawak National Party)、沙撈越達雅克族黨(Parti Bangsa Dayak Sarawak)、沙巴自由民主黨(The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of Sabah)、沙巴進步黨(The Sabah Progressive Party)、沙巴人民團結黨(Parti Bersatu Rakyat Sabah)、沙巴民主黨(Parti Demokratik Sabah)、沙巴團結黨(Parti Bersatu Sabah)。國民陣線主席通常由巫統主席兼任,現任主席為馬哈蒂爾。

(2)馬來民族統一機構(The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簡稱巫統,UMNO):馬來人政黨。成立於1946年5月11日。1987年4月巫統因黨爭而分裂,該黨被法庭判為非法組織。1988年2月馬哈蒂爾在原巫統基礎上重組"新巫統"(The New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1996年,從巫統分裂出去的"四六"精神黨重返新巫統後,新巫統再次還名為"巫統"。現有黨員280萬。2000年5月,巫統舉行第54屆全國代表大會,選舉出新一屆領導人。主席馬哈蒂爾,署理主席阿卜杜拉·巴達維。巫統主席和署理主席通常代表國民陣線出任政府正、副總理。

(3)馬來西亞華人公會(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簡稱馬華公會,MCA):1949年2月27日成立,原名馬來亞華人公會,馬來西亞成立後改為現名。馬來西亞最大的華人政黨,黨員103萬。1999年7月,馬華公會舉行第46屆常年代表大會,選出新一屆中央委員會,總會長達圖·斯里·林良實獲連任。

(4)馬來西亞印度人國大黨(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簡稱印度人國大黨,MIC):1946年8月2日成立。馬來西亞印、巴人政黨,宣稱爭取和維護印度族、巴基斯坦族利益。黨員55萬人。主席達圖·斯里·薩米·維盧。

(5)沙巴團結黨(Parti Bersatu Sabah)。1985年1月成立。是以卡達山人為主的多民族政黨。1985年4月在沙巴州選舉中獲勝,並組織了州政府。1986年6月加入國民陣線,因提出增加州政府石油收入、在州內建立電視台和設立大學等要求被中央政府拒絕,於1990年10月15日大選前夕退出國陣,加入反對黨陣線。1994年1月州選舉中以微弱優勢獲勝,繼續執掌沙巴州。稍後因內部矛盾導致許多州議員跳槽國陣或自組政黨,團結黨失去執掌州政權所需的多數議席,沙巴州政權重回國陣手中。1999年3月,沙巴團結黨在沙巴州選舉中失利,國陣蟬聯執政。2001年11月,團結黨最高理事會通過決議,申請加入國陣。2002年1月,國陣同意接納沙巴團結黨。現任主席達圖·拜林·吉地甘(Datuk Joseph PAIRIN Kitingan)。

(6)伊斯蘭教黨(Parti Islam Malaysia):馬來西亞最大反對黨。1951年8月23日成立。原稱泛馬伊斯蘭教黨。是以馬來穆斯林為主的宗教政黨,主要勢力在北馬。1959-1978年和1990年至今在吉蘭丹州成為執政黨,也曾在丁加奴州短期執政。1973-1977年曾加入國民陣線。1992年8月該黨第38屆黨代會通過議案,決定在吉蘭丹州實施伊斯蘭刑事法。1999年11月大選後獲得吉蘭丹州和丁加奴州執政權,並取代民主行動黨成為第一大反對黨。有黨員80萬。原主席烏斯達茲·法齊勒·穆罕默德·諾爾(USTAZ FADZIL Mohd. Noor)於2002年6月病逝,現任丁加奴州務大臣哈迪·阿旺(Hadi Awang)接任主席,哈亦是國會反對黨領袖。

(7)民主行動黨(The Democratic Action Party):反對黨。前身是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在馬來半島的分部。1966年3月19日成立,是以華人為主的多民族政黨。主席林吉祥(LIM KIT SIANG)。

(8)國民公正黨(National Justice Party):反對黨。1999年4月4日成立,前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安瓦爾的夫人旺·阿茲莎任主席,馬來西亞公正運動組織主席詹德拉任副主席。有30萬黨員。前身是1990年注冊的伊斯蘭教社會聯盟。宗旨是:聯合各政黨和非政府組織的力量,抗衡執政政府的勢力,爭取公正。

【重要人物】 最高元首:端古·賽義德·西拉傑丁(TUANKU SYED SIRAJUDDIN)。1943年5月16日生於玻璃市州亞勞。早年先後在馬來西亞和英國接受馬來文和英文教育。1964至1965年在英國皇家軍事學院受訓。1965年回國後,曾服務於國防部,並在沙巴、沙撈越、彭亨州服役,先後任中尉、少校、上校。1960年10月30日被冊封為玻璃市州攝政王。1967年7月至10月任玻璃市州代理統治者。2000年4月17日就任玻璃市州統治者。2001年12月12日,在第191次統治者會議上當選第12任最高元首,次日就職,2002年4月25日舉行登基儀式。已婚,元首後東姑·法茲雅(TENGKU FAUZIAH)。育有一子一女。

總理兼財政部長和特別任務部長:達圖·斯里·馬哈蒂爾·賓·穆罕默德(Dato' Seri Dr. MAHATHIR bin Mohamad)。1925年12月20日生於吉打州。1953年畢業於新加坡馬來亞大學醫學系,獲醫學學士學位。當過醫生。是巫統早期黨員。1969年因公開要求拉赫曼總理下台被巫統開除。1972年重新加入巫統。同年當選為黨的最高理事會成員。1974年當選為國會議員,此後歷任教育部長和副總理兼國防部長。1981年起任總理兼內政部長。1999年辭去兼任的內政部長職。2001年6月起兼任財政部長和特別任務部長。1981年起任巫統主席和國民陣線主席至今。曾於1985年11月、1993年6月、1994年5月、1996年8月、1999年8月、2001年2月和2001年10月7次訪華。已婚,有5名子女。

副總理兼內政部長:達圖·斯里·阿卜杜拉·賓·艾哈邁德·巴達維(Dato' Seri ABDULLAH bin Ahmad Badawi)。1939年11月26日生於檳城。1964年畢業於馬來亞大學,獲伊斯蘭研究學學士學位。1978年當選國會議員,歷任聯邦直轄區部政務次長和副部長、總理府不管部長、總理府部長、教育部長、國防部長等職。1991年3月至1999年初任外交部長。1999年1月至今任副總理兼內政部長。2002年6月,馬哈蒂爾宣布將於2003年10月辭去黨政一切職務並交由巴接任。1992年和1997年兩次以外長身份正式訪華。1993年6月隨馬哈蒂爾總理訪華。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經 濟】 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油和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上世紀70年代前,經濟以農業為主,依賴初級產品出口。70年代以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進出口導向型經濟,電子業、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從70年代起,馬政府實施馬來民族和原住民優先的"新經濟政策",旨在實現消除貧困、重組社會的目標。

80年代中期受世界經濟衰退影響,經濟出現下滑。政府採取刺激外資和私人資本等措施後,經濟明顯好轉。1987年後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年均國民經濟增長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1997年發生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馬經濟遭受嚴重打擊,馬貨幣林吉特對美元匯率下跌幅度曾達46%,股市綜合指數下挫過半。1998年,馬經濟出現13年來首次負增長(-7.5%),失業率和通膨率上升。1998年9月,馬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並出台選擇性資金、貨幣管制措施。其主要內容是對短期外資進行監管,將林吉特兌美元匯率固定在1:3.8水平以及禁止岸外林吉特交易等。馬金融形勢趨於穩定,股市逐步回升。1999年2月,馬政府以徵收撤資稅取代對短期外資的管制,外資開始迴流。1999年第二季度,馬經濟開始復甦,全年經濟增長5.4%。2000年,馬經濟在1999年復甦基礎上保持穩定增長勢頭,各項經濟指數基本恢復金融危機前水平,經濟增長率達8.5%。2000年10月,馬政府取消了撤資稅,但仍保留貨幣管制措施。受美、日經濟不振影響,2001年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增長率僅為0.4%。2002年逐步回升,全年主要經濟數字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2194億林吉特(以1987的價格計算)。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4.2%。

人均收入:3516美元。

通貨膨脹率:1.9%。

失業率:3.7%。

貨幣名稱:林吉特(Ringgit)

匯率:1美元=3.8林吉特(固定匯率)。

【資 源】 曾為世界產錫大國,但近年來產量明顯減少,2001年錫產量估計為5600噸。石油儲藏量34億桶(1997年探明)。天然氣儲量84.2 萬億立方英尺(1998年探明)。此外,還有鐵、金、鎢、煤、鋁土、錳等礦產。盛產熱帶硬木。

【工 業】 政府鼓勵以本國原料為主的加工工業,重點發展電子、汽車、鋼鐵、石油化工和紡織品等。2002年製造業產值(按1987年不變價格)估計為668.05億林吉特,增長5.1%,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4%;就業人數267.02萬,佔全國就業人數的27.2%。

【礦 業】 以錫、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為主,2002年礦業總產值估計為145.52億林吉特,增長0.9%。近幾年礦產品產量如下:

2000 2001 2002*

石油(萬桶/日) 68.08 66.82 68.20

天然氣(億立方英尺/日) 43.67 45.77 48.64

錫(萬噸) 0.63 0.56 (暫無)

* 為估計數字。

(資料來源:馬來西亞財政部2002/2003年度經濟報告)

【農牧漁林業】 耕地面積約414萬公頃,占可耕地面積的30.6%。農業以經濟作物為主,主要有油棕、橡膠、胡椒、可可和熱帶水果等。稻米自給率為60%。2002年農、牧、漁、林業總產值估計為184.78億林吉特,增長1.1%,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42% 。近幾年主要農、林產品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2000 2001 2002*

棕 油 1083.9 1180.40 1140.00

橡 膠 61.51 54.70 55.00

胡 椒 2.50 2.54 3.01

可 可 7.03 5.77 6.50

水 果 91.97 158.00 158.57

稻 谷 137.72 210.00 257.00

* 為估計數字。

(資料來源:同上)

盛產熱帶林木。漁業以近海捕撈為主,近年來深海捕撈和養殖業有所發展。2001年水產產量估計為122.58萬噸,2002年同比減產1.7%。

【服 務 業】 范圍廣泛,包括水、電、交通、通訊、批發、零售、飯店、餐館、金融、保險、不動產及政府部門提供的服務等。70年代以來,馬政府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使服務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行業之一。2000年服務業就業人數450.92萬,佔全國就業人口的48.7%,是就業人數最多的行業。馬來西亞自1996年設立多媒體超級走廊以來,創造了1.8萬個就業機會。截止2002年5月15日,多媒體超級走廊內407家公司銷售額達56.5億林吉特,其中出口額為13.8億林吉特。近幾年服務業產值及其占國內生產總值百分比如下:

2000 2001 2002*

產值(億林吉特) 1117.47 1187.63 1251.16

占國內生產總值 53.4% 54.6% 57.0%

*為估計數字。

(資料來源:同上)

【旅 游 業】 國家第三大經濟支柱,第二大外匯收入來源。1990年和1994年舉辦兩屆馬來西亞觀光年。估計2002年外國旅遊者1300萬人次,旅遊業收入262億林吉特。擁有飯店約1276家,飯店入住率57.7%。主要旅遊點有:吉隆坡、雲頂、檳城、馬六甲、浮羅交怡島、刁曼島、熱浪島、邦咯島等。2002年,馬來華旅遊人數592447人次,同比增長26.4%,中國公民赴馬旅遊人數557647人次。中國是馬重要的客源之一。

【交通運輸】 全國有良好的公路網,公路和鐵路主要干線貫穿馬來半島南北,航空業亦較發達。

公路:2000年全國公路總長66465公里。截至2001年底,注冊交通工具1130餘萬輛,其中89.9%為私人擁有,平均約2.1人擁有1輛。

鐵路:2002年總長1668公里(資料來源:馬來西亞2002年鑒),主要貫穿馬來半島。

水運:內河運輸不發達,海運80%以上依賴外航。共有各類船隻1008艘,其中100噸位以上的注冊商船508艘,注冊總噸位175.5萬噸;遠洋船隻50艘。共有19個港口。近年來大力發展遠洋運輸和港口建設,主要航運公司為馬來西亞國際船務公司,主要港口有巴生、檳城、關丹、新山、古晉和納閩等。2000年,各港口的貨物吞吐總量為1.603億噸。

空運:民航主要由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經營,有飛機100餘架,辟有110條航線,其中68條為國際航線。1996年11月,第二家航空公司-亞洲航空公司投入運營。全國共有機場37個,其中有5個國際機場:吉隆坡國際機場、檳城 、浮羅交怡、哥打基那巴魯和古晉。

【財政金融】 2002年10月,馬政府向國會提呈2003年度財政預算案,預算總收入897.93億林吉特,總支出1067億林吉特, 預算赤字169.07億林吉特,預算收支比2002年增長7.5%。近幾年聯邦政府財政收支情況如下(單位:億林吉特):

2000 2001 2002*

收 入 618.64 795.67 835.50

支 出 815.79 979.89 1003.48

盈 余 -197.15 -184.22 -167.98

* 為估計數字。

(資料來源:同上)

截止2002年底,馬外債總額為1839.09億林吉特,佔GDP的51.7%,其中中長期外債1569.73億,償債率5.1%。聯邦政府的債務總額為1678.35億林吉特,佔GDP的47.2%,其中內債1302.57億,外債375.78億,聯邦政府償債率14.52%。截至2002年8月30日,中央銀行外匯儲備金為342.44億美元,銀行利率為2.86%。

【對外貿易】 主要出口電子電器產品、化工產品、液化天然氣、原油、棕油,進口機械運輸設備、食品、煙草和燃料等。主要貿易對象是美國、新加坡、日本和中國,分別占馬2002年(1至6月份)出口總額的21.0%、17.3%、11.3%和5.2%,進口總額的17.6%、12.1%、17.7%和7.1% 。近年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單位:億林吉特):

2000 2001 2002*

總 額 6847.19 6145.13 6579.36

進口額 3114.59 2802.29 3035.06

出口額 3732.60 3342.84 3544.30

差 額 618.01 540.55 509.24

(資料來源: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和工業部網站)

【外國資本】 積極吸收外資。2000年批准外國投資總額198.485億林吉特(合52.2億美元)。2001年,外國投資總額171.684億林吉特(合45.18億美元)。2002年外國投資總計117.54億林吉特(合30.93億美元)。主要投資者有美國、日本、中國、新加坡、荷蘭。主要投資於電子電器、印刷出版、化工產品等行業。

【人民生活】 2000年已安裝電話共450萬部,注冊行動電話519萬部,個人電腦220萬台。平均每千人擁有電腦96台,網際網路注冊用戶151.2萬戶。共有政府醫院118家,病床35665張。此外還有3115家縣鄉級醫務所。全國共有醫生10196人,護士14614,平均每1455人1名醫生,12756人1名葯劑師,11552人1名牙醫。人均壽命男性為70.3歲,女性為75.2歲,嬰兒死亡率8.8‰。

【軍 事】 陸軍的前身是1935年英國殖民地政府組建的馬來兵團。1958年馬從英國人手中接管原英殖民地海軍輔助部隊,1963年正式改為馬來西亞皇家海軍。1958年6月1日正式建立馬來皇家空軍。馬最高元首是三軍最高統帥。國防決策機構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總理任主席。武裝部隊總司令是最高指揮官。總司令穆罕默德·扎希迪上將(Tan Sri Dato'Seri MOHD. ZAHIDI bin Hj Zainuddin),1999年1月1日上任。實行志願兵役制,服役期為10年。

三軍總兵力12.95萬人。陸軍10.5萬人,編成1個軍團司令部、4個師、1個快速反應旅、10個步兵旅、5個炮兵團、4個裝甲團,裝備坦克26輛、裝甲車1100餘輛、火炮400門。海軍1.25萬人,編有兩個海軍司令部,編成10個中隊,裝備100餘艘艦船,有海軍基地4處。空軍1.2萬人,編兩個管區(下轄5個營)、12個飛行中隊和支援部隊,有空軍基地3處。另有預備役部隊4.66萬人,准軍事部隊20餘萬人。

2002年國防安全預算7. 89億美元,佔全年總預算的3.2%。2003年國防安全預算為8.14億美元,佔2003全年總預算的2.9%。

【文化教育】 馬、華、印各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政府努力塑造以馬來文化為基礎的國家文化,推行"國民教育政策",重視馬來語的普及教育。華文教育比較普遍,有較完整的華文教育體系。

【教 育】 實施小學免費教育。2001年教育經費開支約62.26億美元,2002年教育經費預算56.32億美元。10歲以上人口識字率為93.8%。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6.8%。全國共有小學7084所,在校生共283萬;中學1538所,在校生172萬。每19名小學生一名教師,每18名中學生一名教師。全國有馬來亞大學、國民大學等九所高等院校,2000年在校大學生21萬多人,入學率7.8%。近年來私立高等院校發展很快,有私立學院662間。全國共有470多家公共圖書館,藏書1130萬冊。

【新聞出版】 約有50份報紙,用8種文字出版,發行量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主要報紙有:馬來文的《馬來西亞使者報》、

4. 昆明清泉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昆明清泉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於2015年2月2日在東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李永艷,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水產養殖及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等。
法定代表人:李永艷
成立時間:2015-02-02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3011310001765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阿旺鎮安樂村

5. 馬來西亞詳史

國名: 馬來西亞 (Malaysia)

全稱: 馬來西亞聯邦

獨立日: 1957年 8月31日

國慶日:8月31日

災難意識日:12月26日(2005年馬來西亞政府決定設立。選擇這一天作為全國「災難意識日」,是因為馬來西亞過去在這一天多次遭受自然災難的襲擊。1996年這一天,東馬來西亞的沙巴州遭受強烈熱帶風暴襲擊,有100多人死亡,許多房屋和財產被毀;2004年12月26日,馬來西亞北部檳榔嶼等州部分地區遭到印度洋海嘯襲擊,共有60多人死亡。)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主體部分由14道紅白相間、寬度相等的橫條組成。左上方有一深藍色的長方形,上有一彎黃色新月和一顆14個尖角的黃色星。14道紅白橫條和14角星象徵馬來西亞的13個州和政府。藍色象徵人民的團結及馬來西亞與英聯邦的關系——英國國旗以藍色為旗底,黃色象徵國家元首,新月象徵馬來西亞的國教伊斯蘭教。

國徽:中間為盾形徽。盾徽上面繪有一彎黃色新月和一顆14個尖角的黃色星,盾面上的圖案和顏色象徵馬來西亞的組成及其行政區劃。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劍,它們分別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蘭丹州和丁加奴州。盾面中間部分繪有紅、黑、白、黃4條色帶,分別代表雪蘭莪州、彭亨州、霹靂州和森美蘭州。盾面左側繪有藍、白波紋的海水和以黃色為地並繪有3根藍色鴕鳥羽毛,這一圖案代表檳榔嶼。盾面右側的馬六甲樹代表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邊代表沙巴州,圖案中繪有強健的褐色雙臂,雙手緊握沙巴州州旗。盾面下端右邊繪有一隻紅、黑、藍3色飛禽,代表沙撈越州。盾面下部中間的圖案為馬來西亞的國花——木槿,當地人稱「班加拉亞」。盾徽兩側各站著一頭紅舌馬來虎,兩虎後肢踩著金色飾帶,飾帶上書寫著格言「團結就是力量」。在盾徽上還繪有一彎新月和一顆14。

國歌:Negaraku

國花:木槿。馬來西亞人民用這種紅彤彤的木槿花朵,比喻熱愛祖國的烈火般的激情。

國家政要:最高元首端古·賽義德·西拉傑丁·賽義德·普特拉·賈馬盧萊爾(sultan tuanku syed sirajuddin syed putra jamalullail),2001年12月被推選為馬第12任最高元首,任期5年;總理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 (Abllah Ahmad Badawi) ,2003年10月就任,2004年3月連任。

自然地理: 面積33萬平方公里。位於東南亞,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全境被南中國海分成東馬來西亞和西馬來西亞兩部分。西馬來西亞為馬來亞地區,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西瀕馬六甲海峽,東臨南中國南海,東馬來西亞為沙撈越地區和沙巴地區的合稱,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海岸線部長4192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人口:2500多萬(2005年12月)。其中馬來人及其他原住民佔66.1%,華人佔25.3%,印度人佔7.4%。砂撈越州原住居民中以伊班族為主,沙巴州以卡達山族為主。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也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拜物教等。組圖:馬六甲的唐人街

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 ,人口約120多萬。具有觀光和通訊兩大功能的吉隆坡塔,高達466米,是亞洲最高塔之一,如兩柄銀色利劍直插雲端。吉隆坡還是這個多民族、多宗教國家的縮影,市內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廟隨處可見,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來座。新首都:普特拉賈亞(putrajaya) 位於吉隆坡以南35公里處,總理府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員於1999年6月遷入,2005年前搬遷完畢;人口約7000。

簡史:公元初馬來半島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並發展成當時東南亞主要國際貿易中心。16世紀起先後遭到葡萄牙、荷蘭和英國侵略。1911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國。二次大戰期間,馬來亞、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戰後英國恢復其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在英聯邦內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13個州,包括西馬的柔佛、吉打、吉蘭丹、馬六甲、森美蘭、彭亨、檳城、霹靂、玻璃市、雪蘭莪、丁加奴以及東馬的沙巴、沙撈越,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首都吉隆坡、納閩和普特拉賈亞(Putra Jaya,聯邦政府行政中心)。

政治:實行君主立憲制。因歷史原因,沙撈越州和沙巴州擁有較大自治權。

以巫統為首的執政黨聯盟國民陣線(簡稱「國陣」)長期執政,馬來人占政治主導地位,政局穩定。1997年金融危機和安瓦爾事件曾對馬政局造成沖擊。1999年第十屆全國大選中,國陣雖繼續保持國會三分之二以上議席,但在馬來人中支持率有所下降;反對黨伊斯蘭教黨勢力上升,在吉蘭丹和丁加奴兩州執政。「9·11事件」後,伊斯蘭教黨的極端宗教色彩受到質疑,處境被動。國陣在三次地方補選中獲勝,凝聚力增強,執政地位得到鞏固。

2003年10月31日,馬哈蒂爾辭去黨政職務,巴達維副總理接任總理及國陣、巫統主席,政權平穩過渡。巴達維延續馬哈蒂爾既定的內外政策,同時加強政府機構整頓和廉政建設,強調全民分享政治權力和經濟發展成果,受到民眾普遍歡迎和支持。

2004年3月,馬來西亞提前舉行第十一屆全國大選,國陣創下歷屆大選最好戰績,贏得219個國會議席中的199席和505個州議席中的452席。巴達維蟬聯總理,領導地位進一步鞏固。2005、2006年,馬來西亞政局繼續保持穩定,國陣執政基礎穩固。巴達維逐漸樹立起自己的執政理念和風格。

憲法 1957年頒布馬來亞憲法,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後繼續沿用,改名為馬來西亞聯邦憲法,後多次修訂。憲法規定:最高元首為國家首腦、伊斯蘭教領袖兼武裝部隊統帥,由統治者會議選舉產生,任期5年。最高元首擁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權力,以及任命總理、拒絕解散國會等權力。1993年3月,馬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取消了各州蘇丹的法律豁免權等特權。1994年5月修改憲法,規定最高元首必須接受並根據政府建議執行公務。2005年1月,馬議會再次通過修憲法案,決定將各州的水供事務管理權和文化遺產管理權移交中央政府。

統治者會議 由柔佛、彭亨、雪蘭莪、森美蘭、霹靂、丁加奴、吉蘭丹、吉打、玻璃市9個州的世襲蘇丹和馬六甲、檳州、沙撈越、沙巴4個州的州元首組成。其職能是在9個世襲蘇丹中輪流選舉產生最高元首和副最高元首;審議並頒布國家法律、法規;對全國性的伊斯蘭教問題有最終裁決權;審議涉及馬來族和沙巴、沙撈越土著民族的特權地位等重大問題。未經該會議同意,不得通過有關統治者特權地位的任何法律。內閣總理和各州州務大臣、首席部長協助會議召開。

議會 也稱國會,最高立法機構。由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2003年5月,國會通過重新劃分國會和州議會選區的動議,國會下議院議席從194增至219個,除沙撈越以外的12個州議席從422增至505個。議員任期5年。本屆國會於2004年3月第十一屆全國大選後組成。以巫統為首的國陣擁有199席,超過議席總數的90%。反對黨擁有19席,其中民主行動黨12席,伊斯蘭教黨6席,國民公正黨1席。無黨派獨立人士1席。下議院議長坦·斯里·拉姆利·雅·塔利布(Tan Sri RAMLI Ngah Talib),2004年11月22日任職。上議院有70名議員,由全國13個州議會各選舉產生2名,其餘44名由最高元首根據內閣推薦委任,任期3年。上議院議長坦·斯里·阿卜杜爾·哈密德(Tan Sri Dr. ABDUL HAMID bin Pawanteh),2003年7月7日任職。

政府 本屆政府於2004年3月組成,2006年2月進行了小幅改組,共設28個部門,現任內閣成員有:總理兼財政部長和國內安全部長達圖·斯里·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Datuk Seri ABDULLAH Ahmad Badawi),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達圖·斯里·納吉布·敦·拉扎克(Dato』Seri NAJIB Tun Razak),總理府部長坦·斯里·博納德·吉魯克·東波(Tan Sri BERNARD GILUK DOMPOK)、達圖·斯里·穆罕默德·納茲里·阿卜杜爾·阿齊茲(Datuk Seri MOHD NAZIR Abl Aziz)、達圖·斯里·阿卜杜拉·瑪·辛(Dutuk Seri ABDULLAH Mat Zin)、達圖·邁克希姆斯·翁科里(Datuk MAXIMUS Ongkili)、達圖·斯里·穆罕默德·阿芬迪(Dato』 Sri MOHD. EFFENDI),第二財政部長坦·斯里·諾爾·穆罕默德·雅各布(Tan Sri NOR MOHAMED Yakcop),內政部長達圖·斯里·穆罕默德·拉德茲(Dato』 Seri MOHD RADZI bin Sheikh Ahmad),國際貿易和工業部長達圖·斯里·拉菲達·阿齊茲(Datuk Seri RAFIDAH Aziz),教育部長達圖·希沙慕汀·海珊(Dato』 HISHAMUDDIN bin Tun Hussein),高等教育部長達圖·姆斯塔法(Datuk MUSTAPA bin Mohamed),企業及合作社發展部長達圖·卡立德·諾丁(Datuk KHALED Nordin),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長達圖·斯里·黃家定(Datuk Seri ONG KA TING),能源、供水及通訊部長達圖·斯里·林敬益(Datuk Seri Dr. LIM KENG YAIK),新聞部長達圖·扎伊努丁(Datuk ZAINUDDIN bin Maidin),工程部長達圖·斯里·薩米·維魯(Dato』 Seri SAMY VELLU),自然資源及環境部長達圖·斯里·哈吉·阿茲米(Dato』 Seri Haji AZMI bin Khalid),農業及農基產業部長坦·斯里·穆希丁·雅辛(Tan Sri MUHYIDDIN Yassin),外交部長達圖·斯里·賽義德·哈密德·阿爾巴(Datuk Seri SYED Hamid Albar),交通部長達圖·陳廣才(Datuk CHAN KONG CHOY),人力資源部長達圖·馮鎮安(Datuk Dr. FONG CHAN ONN),科技與創新部長達圖·賈瑪魯丁·達圖·穆罕默德·加吉斯(Dato』 Dr. JAMALUDIN bin Dato』 Mohd. Jarjis),藝術、文化及文化遺產部長達圖·斯里·拉伊斯·亞蒂姆(Datuk Seri RAIS Yatim),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長達圖·斯里·莎麗薩·阿卜杜爾·加利爾(Datuk Seri SHAHRIZAT Abl Jalil),鄉村和土地發展部長達圖·阿卜杜爾·阿齊茲·山姆蘇丁(Datuk ABDUL AZIZ Shamsuddin),國內貿易及消費者事務部長達圖·沙菲·阿博達爾(Datuk SHAFIE Apdal),種植業及原產品部長達圖·陳華貴(Datuk Peter CHIN FAH KUI),青年及體育部長達圖·阿扎麗娜·奧斯曼·賽義德(Datuk AZALINA Othman Said),衛生部長達圖·蔡細歷(Datuk Dr CHUA SOI LEK),聯邦直轄區部長達圖·哈吉·祖爾哈斯南·拉菲克(Dato』 Haji ZULHASNAN bin Rafique),旅遊部長達圖·東姑·阿德南(Datuk TENGKU ADNAN bin Tengku Mansor)。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13個州,包括西馬的柔佛、吉打、吉蘭丹、馬六甲、森美蘭、彭亨、檳榔嶼、霹靂、玻璃市、雪蘭莪、丁加奴以及東馬的沙巴、沙撈越。另有首都吉隆坡和納閩聯邦直轄區。2000年12月,聯邦政府行政中心--布特拉加亞(Putra Jaya)成為第三個聯邦直轄區。

司法機構 最高法院於1985年1月1日正式成立。1994年6月改名為聯邦法院。設有馬來亞高級法院(負責西馬)和婆羅州高級法院(負責東馬),各州設有地方法院和推事庭。另外還有特別軍事法庭和伊斯蘭教法庭。聯邦法院首席大法官丹·斯里·達圖·斯里·艾哈邁德·法魯茲(Tan sri Dato』Sri AHMAD FAIRUZ),2003年3月就任。總檢察長坦·斯里·阿卜杜爾·甘尼·帕泰爾(Tan Sri ABDUL GANI PATAIL),2002年1月1日就任。

政黨 注冊政黨有40多個。由14個政黨組成國民陣線聯合執政。2001年5月,沙巴人民正義黨解散,並入巫統。2002年1月,反對黨沙巴團結黨重返國民陣線。

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執政黨聯盟。1974年4月在馬來亞聯盟黨的基礎上擴大而成,成員黨相對獨立。大選時各黨採用統一的競選標志和宣言,候選人議席內部協商分配。強調發展經濟,協調各政黨利益,建立和平、穩定、繁榮、公正的社會。成員黨包括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又稱巫統(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馬來西亞華人公會(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馬來西亞印度人國大黨(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人民運動黨(又稱民政黨,The People』s Movement Party)、馬來西亞人民進步黨(The People』s Progressive Party of Malaysia)、沙撈越土著保守統一黨(Parti Pesaka Bumiputra Bersatu Sarawak)、沙撈越人民聯合黨(The Sarawak United People』s Party)、沙撈越國民黨(The Sarawak National Party)、沙撈越達雅克族黨(Parti Bangsa Dayak Sarawak)、沙巴自由民主黨(The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of Sabah)、沙巴進步黨(The Sabah Progressive Party)、沙巴人民團結黨(Parti Bersatu Rakyat Sabah)、沙巴民主黨(Parti Demokratik Sabah)、沙巴團結黨(Parti Bersatu Sabah)。國民陣線主席通常由巫統主席兼任,現任主席為巴達維。

主要執政黨:

馬來民族統一機構(The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簡稱巫統,UMNO):馬來人政黨。成立於1946年5月11日。1987年4月因黨爭而分裂,被法庭判為非法組織。1988年2月馬哈蒂爾在原巫統基礎上重組「新巫統」(The New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1996年,從巫統分裂出去的「四六」精神黨重返新巫統後再次還名為「巫統」。現有黨員280萬。巫統主席和署理主席代表國陣出任政府正、副總理。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簡稱馬華公會,MCA):最大的華人政黨。1949年2月27日成立,原名馬來亞華人公會,馬來西亞成立後改為現名。黨員103萬。2003年5月,林良實和林亞禮辭去馬華公會總會長和署理總會長職務,分別由黃家定和陳廣才接任。

馬來西亞印度人國大黨(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簡稱印度人國大黨,MIC):1946年8月2日成立。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族政黨,旨在爭取和維護兩族利益。黨員55萬人。主席達圖·斯里·薩米·維魯。

主要反對黨:

伊斯蘭教黨(Parti Islam Malaysia):原稱泛馬伊斯蘭教黨。以馬來穆斯林為主的宗教政黨,主要勢力在北馬。1951年8月23日成立,1973至1977年曾加入國民陣線。1959至1978年和1990年至今在吉蘭丹州執政,1999至2003年在丁加奴州短期執政。1992年8月決定在吉蘭丹州實施伊斯蘭刑事法。黨員80萬。現任主席哈迪·阿旺(HADI AWANG)。

民主行動黨(The Democratic Action Party):以華人為主的多民族政黨。1966年3月19日成立,前身是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在馬來半島的分部。本屆國會最大反對黨。主席林吉祥(LIM KIT SIANG)。

國民公正黨(National Justice Party):1999年4月4日成立,前身是1990年注冊的伊斯蘭教社會聯盟。旨在聯合各政黨和非政府組織力量,抗衡政府,爭取公正。2003年7月,國民公正黨決定與反對黨人民黨合並為人民公正黨。黨主席為原公正黨主席、前副總理安瓦爾夫人旺·阿茲莎(Wan Azizah),署理主席為原人民黨主席賽義德·海珊(Syed Hussin)。

重要人物:端古·米贊·扎伊納爾·阿比丁:最高元首。1962年出生於丁加奴州瓜拉丁加奴。曾赴澳大利亞墨爾本語言學院深造,1983年畢業於英格蘭皇家軍事學院,1988年獲美國國際歐洲大學國際關系學士學位。1979年被封為丁加奴州攝政王,1990年曾任丁加奴州代理蘇丹,1998年5月14日出任丁加奴州第十六任蘇丹,1999年4月至2006年12月任馬來西亞第十一任副最高元首。2006年12月13日就任第十三任最高元首,2007年4月26日登基。已婚,最高元首後潘斯里·羅齊塔(Puan Seri Rozita),育有兩子一女。達圖·斯里·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總理兼財政部長和國內安全部長。1939年11月26日生於檳城。1964年畢業於馬來亞大學,獲伊斯蘭研究學學士學位。1978年當選國會議員,歷任聯邦直轄區部政務次長和副部長、總理府不管部長、總理府部長、教育部長、國防部長等職。1991年3月任外交部長,1999年1月任副總理兼內政部長。2003年10月任總理兼財政部長和內政部長,2004年3月大選後連任總理並兼任財政部長和國內安全部長。現任馬執政黨聯盟-國民陣線主席以及巫統主席。信奉伊斯蘭教。個性內斂,風格平實。夫人恩東(Datin Edon Binti Datuk Mahmud)於2005年10月病逝。育有一子一女。達圖·斯里·納吉布·敦·拉扎克: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馬第二任總理拉扎克的長子。1953年7月24日生於彭亨州。獲英國諾丁漢大學經濟學士學位。1976年當選國會下議員,1978年任能源、電訊和郵電部副部長,是馬歷史上最年輕的下議員和副部長。此後歷任彭亨州州務大臣、文化、青年和體育部長、國防部長、教育部長等職。2004年1月起任現職,2004年3月大選後連任。巫統資深領袖,曾連續多次當選巫統副主席,2004年1月起任巫統署理主席。夫人達汀·斯里·羅斯瑪·曼蘇爾(Datin Seri Rosmah Mansor),育有五名子女。

經濟:上世紀70年代前,經濟以農業為主,依賴初級產品出口。70年代以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行出口導向型經濟,電子業、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同時實施馬來民族和原住民優先的「新經濟政策」,旨在實現消除貧困、重組社會的目標。

80年代中期受世界經濟衰退影響,經濟一度下滑,後採取刺激外資和私人資本等措施,經濟明顯好轉。1987年起,經濟連續10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長。1991年提出「2020宏願」的跨世紀發展戰略,旨在於2020年將馬建成發達國家。重視發展高科技,啟動了「多媒體超級走廊」、「生物谷」等項目。近年來,通過穩定匯率、重組銀行企業債務、擴大內需和出口等政策,經濟取得較快增長。巴達維上任後,在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同時,著力控制財政赤字,取消了一批耗資巨大的形象工程,將重點轉向農業等基礎產業建設,帶動鄉村發展。積極推動消費和投資,把私營經濟作為國家經濟增長的新支柱。鼓勵發展旅遊、教育事業,實現經濟多元化。2006年4月,馬政府第九個五年計劃(2006-2010年)獲得國會通過,其主題是「共同邁向卓越、輝煌和昌盛」,施政重點是降低財政赤字,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加大農業投入,扶持中小企業,推動旅遊業發展。2006年馬主要經濟數字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5427.66億林吉特*。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5.9%。

貨幣名稱:林吉特(Ringgit)。

匯率:1美元=3.5林吉特(浮動匯率)。

通貨膨脹率:3.6%。

失業率:3.8%。

* 為馬來西亞央行估計數字。

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油和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曾是世界產錫大國,但近年來產量逐年減少,2004年錫產量為3500噸。截至2005年1月1日,馬來西亞石油和天然氣總儲量為194.9億桶,可供分別開采19年和33年。此外還有鐵、金、鎢、煤、鋁土、錳等礦產。盛產熱帶硬木。

工業 政府鼓勵以本國原料為主的加工工業,重點發展電子、汽車、鋼鐵、石油化工和紡織品等。2006年製造業銷售收入5113億林吉特,增長11.2%,;就業人數108萬。

礦業 以錫、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為主,2005年礦業總產值估計為176.32億林吉特,增長0.8%。近幾年礦產品產量如下:

2004 2005 2006

石油(萬桶/日) 76.23 70.4 70

液化天然氣(萬噸) 2072.9 2194.8 2300

錫(萬噸) 0.27 0.29

(資料來源:馬來西亞統計局)

農牧漁林業 耕地面積約414萬公頃,占可耕地面積的30.6%。農業以經濟作物為主,主要有油棕、橡膠、熱帶水果等。稻米自給率為60%。2005年農、牧、漁、林業總產值為221.42億林吉特,增長4.8%,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45%。近幾年主要農、林產品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2004 2005 2006*

棕油 1345.0 1496.07 1588

橡膠 116.87 112.6 126

水稻 226.4 224

原木(千立方米) 22039 22119 21180

* 為估計數字。

(資料來源:馬來西亞統計局)

盛產熱帶林木。漁業以近海捕撈為主,近年來深海捕撈和養殖業有所發展。2001年水產產量估計為122.58萬噸,2002年同比減產1.7%。

服務業 范圍廣泛,包括水、電、交通、通訊、批發、零售、飯店、餐館、金融、保險、不動產及政府部門提供的服務等。70年代以來,馬政府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使服務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行業之一。2005年服務業增長6.5%,就業人數約535.36萬,佔全國就業人口的50.76%,是就業人數最多的行業。自1996年設立「多媒體超級走廊」以來,創造了超過4萬個就業機會。截至2006年7月,多媒體超級走廊內1552家注冊公司銷售收入約60億林吉特。近幾年服務業產值及其占國內生產總值百分比如下:

2003 2004 2005

產值(億林吉特)1335.31 1415.34 1511.44

占國內生產總值 57.6% 57.1% 57.7%

(資料來源:馬來西亞統計局)

旅遊業 國家第三大經濟支柱,第二大外匯收入來源。1990年和1994年舉辦兩屆馬來西亞觀光年。擁有飯店約1878家,飯店入住率55.3%。主要旅遊點有:吉隆坡、雲頂、檳城、馬六甲、浮羅交怡島、刁曼島、熱浪島、邦咯島等。2006年赴馬外國遊客人數達1754萬人次,同比增長6.8%,旅遊外匯收入360.2億林吉特。

交通運輸 全國有良好的公路網,公路和鐵路主要干線貫穿馬來半島南北,航空業亦較發達。

公路:2003年全國公路總長75893公里。截至2005年底,注冊交通工具1480萬輛。

鐵路:2003年總長2267公里,主要貫穿馬來半島。

水運:內河運輸不發達,海運80%以上依賴外航。共有各類船隻1008艘,其中100噸位以上的注冊商船508艘,注冊總噸位175.5萬噸;遠洋船隻50艘。共有19個港口。近年來大力發展遠洋運輸和港口建設,主要航運公司為馬來西亞國際船務公司,主要港口有巴生、檳城、關丹、新山、古晉和納閩等。

空運:民航主要由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經營,有飛機110餘架,辟有航線113條,其中80條為國際航線。1996年11月,第二家航空公司-亞洲航空公司投入運營。全國共有機場37個,其中有5個國際機場:吉隆坡國際機場、檳城、浮羅交怡、哥打基那巴魯和古晉。

財政金融 2006年9月,馬政府向國會提交2007年度財政預算案,其中總收入1348億林吉特,總支出1594億林吉特,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2006年的3.5%降至2007年的3.4%。近幾年聯邦政府財政收支情況如下(單位:億林吉特):

2004 2005 2006

收入 993.97 1058.56 1184

支出 1193.11 1245.4 1368

盈餘 -199.14 -186.84 184

(資料來源:馬來西亞財政部2006/2007年度經濟報告)

截至2006年底,外債總額512億美元。截至2007年3月,馬外匯儲備為873億美元,是短期外債的9.1倍,可支付進口8.1個月。

〔對外貿易〕現為世界第18大貿易國。2006年主要出口電子電器(占總出口的47.7%)、棕櫚油(5.5%)、原油(5.4%)、木材產品(4.0%)、天然氣(4.0%)和石油產品(3.2%),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新加坡、歐盟、日本和中國。主要進口機械運輸設備、食品、煙草和燃料等。近年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單位:億林吉特):

2004 2005 2006

總 額 8803.7 9677.98 10694.42

進口額 3996.5 4340.1 4804.93

出口額 4807.2 5337.88 5889.49

差 額 810.7 997.78 1084.56

(資料來源:馬貿工部經濟數字)

外國資本 大力吸引外資。2003年外國投資總計156億林吉特,增長35%;2004年為131億林吉特,下降16%;2005年為179億林吉特,增長37%;2006年為202億林吉特,主要外資來源地為日本、荷蘭、澳大利亞、美國和新加坡。

人民生活 根據馬財政部統計,截至2003年8月,馬個人存款占銀行存款總額58%,年增長率6%。根據馬能源、通訊和多媒體部統計,截至2004年6月,固定電話用戶454.7萬人;行動電話用戶1239.8萬人,城市和鄉村中的固定電話擁有率為23%和12%,行動電話擁有率為53%和12%。截至2006年4月,馬電腦用戶420萬人,互聯網使用人數佔40%。

根據馬衛生部統計,2003年,全國平均每1377人1名醫生,共有病床34089張。2006年人均壽命男性為71.8歲,女性為76.3歲,嬰兒死亡率6.6‰。

軍事:陸軍的前身是1935年英國殖民地政府組建的馬來兵團。1958年馬從英國人手中接管原英殖民地海軍輔助部隊,1963年正式改為馬來西亞皇家海軍。1958年6月1日正式建立馬來皇家空軍。馬最高元首是三軍最高統帥。國防決策機構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總理任主席。武裝部隊總司令是最高指揮官。實行志願兵役制,服役期為10年。

文化教育:馬、華、印各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政府努力塑造以馬來文化為基礎的國家文化,推行「國民教育政策」,重視馬來語的普及教育。華文教育比較普遍,有較完整的華文教育體系。

教育:實施小學免費教育。2003年、2004年教育經費開支約190.33億林吉特和215.17億林吉特,2005年教育經費預算為231.1億林吉特。2003年,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8.5%,10歲以上人口識字率為95%。每18名小學生一名教師,每16名中學生一名教師。全國

閱讀全文

與阿旺水產批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茶具批發去哪批發最便宜 瀏覽:865
昌平大東流鋁型材批發商 瀏覽:798
七浦路嬰童批發啥價格 瀏覽:235
聖圤水果批發市場 瀏覽:374
桂林匯東水果批發價格表 瀏覽:215
凌家塘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瀏覽:24
腌制好的冷凍雞腿批發多少錢 瀏覽:380
萬家服裝批發市場附近的地鐵站 瀏覽:926
木林森服裝批發是真的嗎 瀏覽:97
批發鞋子寄上海海關 瀏覽:915
上海閔行文具批發市場 瀏覽:563
即墨服裝批發價格和圖片 瀏覽:620
南寧平板玻璃廠可以批發玻璃 瀏覽:50
雲南土豆批發市場 瀏覽:55
株洲亮靚衣服批發在哪裡 瀏覽:353
哈爾濱市哪裡批發電線 瀏覽:399
男仕外套衣服批發 瀏覽:604
琦勝溫控器批發商 瀏覽:637
長沙哪裡有批發煙的 瀏覽:451
北京掛畫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