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知道從王鼎堤到天津村原電子要怎樣走 要具體的公交路線和站點 急需 謝謝
是哪個城市的啊 ?
『貳』 從王鼎堤立交橋站坐幾路車到天津河西區新東方
175路人民公園南門下 ,沒有在近的了。我經常坐的
『叄』 王鼎的人物成就
道光十七年二月初三(1837年3月8日),王鼎虛齡七十,道光帝親書「靖共篤祜」匾相賜;次年,由協辦大學士晉東閣大學士。二十一年 (1841) 夏,黃河在河南祥符(今屬開封)決堤,大水泛濫,沖到歸德、陳州及安徽亳、潁一帶。道光帝命王暫署河督,偕通政使慧成前往治理,王又保薦熟悉河工、被判遣戍伊犁的林則徐襄助。他們「朝夕駐壩」與民眾同「畚鍤」,終於在翌年春汛前,使決口大堤合龍,河水悉歸故道。朝廷贊王治河費用省、工期短、質量好,加封他為太子太師。
道光年間,鴉片泛濫已成國家大患。王力主禁煙,支持欽差大臣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道光二十年(1840),鴉片戰爭爆發,王支持抵抗派,同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為首的投降派進行抗爭。隨著戰爭逐漸對中國不利,道光帝開始妥協動搖,最終將抵抗派林則徐、鄧廷楨等革職充軍。王鼎上疏道光帝,保護林、鄧,痛斥投降派。琦善因在對英交涉中獲罪被革職鎖拿進京,王奉旨審理。他在上奏中說:「不殺琦善,無以對天下。」並且對琦善的黨羽一一制裁。還在王治河期間,鴉片戰爭已處於打打談談之中,等他功成回朝,中方失敗已成定局,對英和議在即,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條約將要簽訂。王置生死於度外,多次怒斥穆彰阿「妨賢」、琦善「誤國」,屢屢勸說道光帝抗戰,引起「上怒」。報國無門,王決心以死打動道光皇帝。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三十日 (1842年6月8日; 《陝西省志·大事記》 為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初八日;《近代中國大事年表》為道光二十四年四月十二日;本志從蒲城王鼎紀念館考證資料),他自草遺書,自縊而死。遺書疾呼「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也」。 王鼎憂國憂民,忠貞愛國,晚年為維護中華民族利益,捍為領土主權,與林則徐一道,同穆彰阿、琦善為代表的投降派作了殊死斗爭。他屍諫殉國的壯烈之舉,成為後代志士的楷體。鴉片戰爭失敗後,道光為推卸戰敗之責,將林則徐革職,發配伊犁。王鼎不顧個人安危,奏請讓林襄辦河工,想給林則徐一個「立功贖罪」機會,以便求朝廷重新起用。不意治河工程慶典之日,道光卻急令林則徐「仍往伊犁」。王鼎星夜兼程進京,向道光力薦林之賢,並面叱穆彰阿為禍國的秦檜、嚴嵩。道光未聽。次日又廷諍,道光仍不聽,抽身欲走,鼎牽衣苦諫:「皇上不殺琦善,無以對天下;老臣知而不言,無以對先皇!」道光氣惱,甩袍下殿。絕望中,王鼎於1842年六月八日夜效法春秋時衛國史魚屍諫故事,自縊於圓明園邸所。王鼎以死相諫意在以血醒君。其遺折中疾呼「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
王鼎死後為掩蓋事實真相,稱為暴亡,大規模祭葬,追封追贈,但真相終為世人所知。林則徐在戌途中驚悉噩耗,痛失知音,寫下「傷心知已千行淚,灑向平沙大漠風」的詩句。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給予王鼎屍諫高度評價。他把剛直不阿、疾惡如仇、風骨嶙峋的王鼎比作直臣史魚,比作屈復,比作忠心保國反遭誣陷的周公。王鼎在中國歷史上,特別是近代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上,確實是一位名垂千古的愛國名相。
林則徐聽到王鼎屍諫的消息悲痛萬分,寫了《哭故相王文恪公》詩兩首,贊王鼎「傷心知己千行淚,灑向平沙大幕風」。1845年,林則徐被招還北京時,特到蒲城,拜望了王鼎故居,並親到王氏的墳瑩祭奠了王鼎。1864年,任陝西巡撫時,還為王鼎守心喪三個月。
王鼎死後,穆彰阿的親信、軍機章京陳孚恩趕到王家,騙得遺書,又對王鼎之子王沆威脅利誘,並「代為改草遺疏」。隨後,陳袖藏王鼎原疏交穆彰阿邀功。道光帝只知王鼎「暴病而亡」,遂下詔憫恤優撫,追贈太保,謚文恪。
王鼎宦海40年,後官居宰輔之位,其在刑部、戶部等職任上,多有建樹,受到當時社會進步人士的尊重和敬慕,林則徐、龔自珍、魏源等人與王均有深交。王也大力獎掖後進,但他從不結黨營私。史書贊其「清操絕俗,生平不受請托,亦不請托於人」。王生前為官,兩袖清風;「卒之日,家無余貲。」遺著有《重訂朱子近思錄》等。
『肆』 從天津塘沽洋貨到南開區王鼎堤坐什麼車
651路/605路 → 地鐵3號線
2小時50分鍾 53.5公里
塘沽區洋貨市場
步行 350米
洋貨市場站 上車
651路 (或 605路 )15站
口腔醫院站 下車
步行 330米
和平路站 上車
地鐵3號線 (南站方向) 7站
王頂堤站 下車
王頂堤
『伍』 天津西青道躍升里到西青道王鼎堤商貿城做嘛公交車
公交線路:3路 → 662路,全程約7.2公里
1、從躍升里步行約80米,到達躍升里公交站
2、乘坐3路,經過3站, 到達芥園西道站
3、步行約10米,到達芥園西道公交站
4、乘坐662路,經過5站, 到達資陽路站(也可乘坐662小圈)
5、步行約960米,到達王頂堤工業園區
『陸』 王鼎的史料記載
王鼎,字定九,陝西蒲城人。少貧,力學,尚氣節。赴禮部試至京,大學士王傑與同族,欲致之,不就。傑曰:「觀子品概,他日名位必繼吾後。」嘉慶元年,成進士,選庶吉士。丁母憂,服除,授編修。兩以大考升擢,累遷內閣學士。十九年,授工部侍郎。仁宗諭曰:「朕向不知汝,亦無人保薦。因閱大考考差文字,知汝學問。屢次召見奏對,知汝品行。汝是朕特達之知。」調吏部,兼署戶部、刑部。二十三年,兼管順天府尹事,復諭曰:「朕初意授汝督撫,今管順天府尹,猶外任也。且留汝在京,以備差往各省查辦事件。」自是數奉使出按事鞫獄。二十四年,調刑部,又調戶部。
道光二年,河南儀工奏銷不實,解巡撫姚祖同任,命鼎偕侍郎玉麟往按,暫署巡撫。疏陳:「儀工用款至辦奏銷,與部例成規不符。乃以歷辦物料、土方價值,合之豫省成規,互相增減,於稭料、引河等款增銷一百三十萬,夫工、麻斤各款減銷一百三十萬,雖有通融,銀數仍歸實用。惟八子錢一款,以銀易錢,多於舊價,每兩提八十文充入經費,而於各員應繳之銀,一並扣算,實違定製。」疏入,命覈實報銷,而薄譴祖同。是年,擢左都御史,父憂歸。五年,服闋,以一品銜署戶部侍郎,授軍機大臣。
浙江德清徐倪氏因奸謀斃徐蔡氏獄三年不決,按察使王維詢因自盡,巡撫程含章與按察使祁(土貢)鞫之,甫得情而犯婦在監自縊。宣宗特命鼎典鄉試,就治其獄,廉得徐故富家,以獄破其產,官吏多受賕,勾結朦庇,致獄情譸幻。悉發其覆,置之法,浙人稱頌焉。六年,授戶部尚書。八年,回疆平,以贊畫功,加太子太保,繪像紫光閣。
蘆鹽積疲,商累日重,命鼎偕侍郎敬徵察辦。議以;「鹽務首重年清年款,先將節年帶徵釐剔,現年正款不難按數清完。道光二年以前未完銀九百餘萬為舊欠,三年以後未完銀為新欠,緩舊徵新。請以堰工加價二文,半解部充公,半抵完商欠。新欠抵完,續抵舊欠。蘆商生息帑本內,直隸水利、趙北口兩項非經費歲需,請停利三年。限滿加一倍利,本息同徵。舊有拔繳水利帑本一百十七萬兩,請停徵三年。自道光十一年起,歲徵十萬兩,五萬完舊本,五萬完新本,以恤商力。近年商力疲乏,不能預買生鹽,存坨新鹽多鹵耗。請每包加鹽十三斤,俾資貼補,從此款目既清,庶經久可行。」又請免繳嘉慶十七年加價交官半文未完銀一百八十四萬餘兩。疏入,並允行。十年,蘆商呈請調劑,復命鼎及侍郎寶興往按。鼎以前次清查,傳集各商詳詢定議,皆稱可免虧累積壓,雖因銀價漸昂,尚不致遽形虧折,遂議駁。時淮鹽尤敝,兩江總督陶澍疏陳積弊情形,命鼎偕寶興會同籌議。中外論鹽事者,多主就場徵稅。疏言:「詳覈淮綱全局,若改課歸場灶,尚多窒礙。惟有就舊章大加釐剔,使射利者無可借端,欠課者無可藉口,似較有往轍可循。擬定章程十五條,曰:裁浮費,減窩價,刪繁文,慎出納,裁商總,覈滯銷,緩積欠,恤灶丁,給船價,究淹銷,疏運道,添岸店,散輪規,飭紀綱,收灶鹽。」又請裁撤兩淮鹽政,改歸總督辦理,以一事權。並詔允行。陶澍得銳意興革,淮綱自此漸振,鼎之力也。十一年,署直隸總督。十二年,管理刑部事務。十五年,協辦大學士,仍管刑部,直上書房。十八年,拜東閣大學士。二十年。加太子太保。
二十一年夏,河決祥符,命偕侍郎慧成往治之,尋署河督。議者以水勢方漲,不宜遽塞,請遷省城以避其沖,鼎持不可,疏言:「河灌歸德、陳州及安徽亳、潁,合淮東注洪澤湖,湖底日受淤。萬一宣洩不及,高堰危,淮、揚成巨浸,民其魚矣!無論舍舊址、築新堤數千里,工費不貲,且自古無任黃水橫流之理。請飭戶部速具帑,期以冬春之交集事。不效,原執其咎。」具陳民情安土重遷、省垣可守狀。初至汴城,四面皆水,旦夕且圮,躬率吏卒巡護,獲無恙。洎工興,親駐工次,倦則寢肩輿中。次年二月,工竣,用帑六百萬有奇。前此馬營工用一千二百餘萬,儀封工用四百七十五萬,原議以儀工為率。及蕆事,加增百餘萬,然事艱於前,微鼎用節工速,不能如是。敘功,晉太子太師。積勞成疾,命緩程回京。
自禁煙事起,英吉利兵犯沿海,鼎力主戰。至和議將成,林則徐以罪譴,鼎憤甚,還朝爭之力,宣宗慰勞之,命休沐養痾。越數日,自草遺疏,劾大學士穆彰阿誤國,閉戶自縊,冀以屍諫。軍機章京陳孚恩,穆彰阿黨也。滅其疏,別具以聞。上疑其卒暴,命取原稿不得,於是優詔憫惜,贈太保,謚文恪,祀賢良祠。後陝西巡撫請祀鄉賢,特詔允之。
鼎清操絕俗,生平不受請託,亦不請託於人。卒之日,家無餘貲。子沆,道光二十年進士,翰林院編修。
『柒』 天津從王鼎堤保山道到兒童醫院坐多少路公交
866圖書館下倒698,95,47都行
『捌』 青島到天津王鼎堤坐火車應該坐到哪
是王頂堤、不是王鼎堤。
可以坐到天津站、天津南站都可以、地鐵3號線可以到王頂堤。天津站和天津南站3號線直達。
青島坐高鐵到天津南站4個小時、二等座車票269
天津南站坐地鐵3號線到王頂堤。
公交線路:地鐵3號線,全程約9.1公里
1、從天津南站步行約250米,到達南站
2、乘坐地鐵3號線,經過6站, 到達王頂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