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蔬菜批發價和市場價差多少
離我家不遠有個批發市場,夜裡汽車運來的蘿卜、白菜、洋蔥等大眾菜為0.2元/斤,由市場中的笫1買主下貨並買下。凌晨,大量菜市的菜販及單位食堂的來批發,價為0.25-0.30元/斤。這些菜出現在其它菜市場的賣價為0.5-0.6元/斤。高擋菜要少些,比如韭黃、竹筍等,下車價2.0元/斤,市場最後價為3.0元/斤
『貳』 飯店裡的菜品價格怎麼定
去相同檔次的飯店看看菜譜。然後比他家便宜一點,做得好一點。
『叄』 菜市場的菜價與蔬菜批發市場的價格的比例一般在多少
綠葉蔬菜150%以上,最多的能到300%到400%,能保持久的沒那麼高
『肆』 柴米油鹽酒肉菜最低價格一般是多少批發價一般是怎麼算的可以幫我算一下嗎
柴米油鹽酒肉菜最低價格一般是38元,批發價一般是36元。
『伍』 飯店怎樣計算菜的價格
研發出一道新菜品,那麼應該如何定價呢?高了,市場難接受,低了毛利率難保證。怎麼做才能保證毛利率的同時又讓客人覺得可以接受?
一切都有規律和公式,下面就和華餐網一起學習一下吧。
最近,HC君有幸去一家新店去試菜。菜品都不錯,於是大家開始問,你這道菜打算怎麼定價,怎麼賣啊?廚師長很糾結地說,這個價格還沒具體定,大家認為賣多少比較合適?
現場有他們家的熟客,開玩笑說二三十的話我一定天天來。事實上,這道菜主食材是一道蒸雞,為了口感和宣傳采購的是養殖180天的雞,二三十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們的定位又是大眾的平價餐廳,太貴估計顧客也難以接受。
所以這就涉及到菜品定價的成本以及顧客的心理接受價位的問題。
餐飲業的菜品價格不是憑空估計或者拍腦袋定出來的,菜價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經營效果。高了,顧客覺得是故弄玄虛,低了自己又覺得不值得了。一般來講,有以下幾種定價方法:
定價的基本方法(毛利定價法)
1. 在定價時以毛利來確定。
菜品定價一般是根據餐飲店內部要求的毛利率,這個毛利率來自經營者的目標和經營中統計的平均水平。然後利用下列公式,依照菜品成本計算出來。一般餐飲店的毛利率在50%左右(低的在40%,高的達60%以上)。
菜品價格=成本÷(1 - 毛利率)
菜品的成本為:可變成本(食材、調料、水費、電費、燃料費)和固定成本(工資+商店房租+生活費+員工住宿費)
例如:一份菜成本是12元,取定毛利率為40% ,則菜品價格=12元÷(1-40%)=20元,其中毛利是20-12=8元,或20×40%=8元。
用毛利定價法有順算和倒算兩種操作法。還是用火鍋店的實例來說明:
順算:
一家火鍋店的土豆售價是5元/份。土豆進價每斤1.50元,估計每份菜調料價為0.5元,燃料費為0.2元,合計成本為1.50+0.5+0.2==2.20元。
若規定毛利率為50%,則這一斤土豆的售價為2.20÷(1-50%)=4.40元,(若收了底鍋費,即調料費,那麼還應將調料費減去)但事實上5元一份的土豆只有3兩重,原材成本為1.50×0.3=0.45元/份,加上調料和燃料費的內部計價僅為4.40×0.3=1.32元/份,現在定價為5元/份,明顯是高了,達到(5-1.32)÷5=73.60%。
由此可見,火鍋店的蔬菜毛利是很高的。
倒算:
即先確定毛利率為50%,若定一份帶魚價為10元,則客人只能吃5元的東西(包括菜、調料和燃燒費),若調料和燃燒費共計為0.7元,則客人只吃到4.3元的帶魚。
假如帶魚市場價是15元/斤,則顧客只能吃到0.3斤都不到,那麼這個0.3斤帶魚裝盤後顯得太少,就應該加量,所以有可能暈菜類會出現一些品種的毛利不足50%的情況,這是正常的。由此可見,火鍋店的葷菜毛利並不是很高。
所以對整個店來說,只能考察綜合毛利。
2. 要充分了解當地同行的毛利情況。
需注意的是只有同品種、同檔次的店才有可比性。若無可比的,在參考其他類同店情況後,自己的定價也不要相差過大。
系數定價法
這種定價法要了解同地區、同檔次、同類型的餐廳菜品價格和成本。
菜品價格=成本×定價系數
定價系數=菜品價格÷成本
比如:某菜品售價38元,經計算它的成本為15元,那麼定價系數是2.5。
有了定價系數,其它的同類菜品均可以相應定出。
附加定價常數法
就是在系數定價法基礎上加上附加定價常數,這個常數是根據菜品的銷售份數來獲得的。
菜品價格=原材料成本×定價系數+附加定價常數
附加定價常數是生產和銷售每份菜品所發生的固定費用(如能源、工資、租金)。
附加定價常數=(能源+工資+租金)÷當期銷售份數
例如:某店一個月銷售菜品份數為30000份,當月的能源費50000元、工資25000元,租金75000元。那麼附加定價常數是(50000+75000+25000)÷30000=5元
幾個菜品定價策略
偏差感覺無整數
就餐的客人是奔著實惠來的,所以定價上就要看起來好像顯得比較低。比如推出一道菜,起初定價在30元,結果不好賣,後來改成32元,反而一天能賣到30多份。
原來的道理是這樣:32和30當然是32大,但給顧客的感覺卻不是這么絕對,30元給顧客的信息是:這個菜30多塊錢,不便宜;而32元給客人的信息則是:這個菜價格適中,還不到35元。所以有的店的菜價一般沒有整數。
再說說尾數7,這也是一個比較好的價格策略,比如47元,會給顧客45、46元的感覺,而如果加1元為48,就好象貴出好多,就好象50比49貴好多一樣。」
高低價格分散列
另外,在菜譜排列中,要將高低價格分散開,不要將58元的列一起,38元的列一起,如果顧客無法接受58元的價格,則排在一塊的無論什麼菜都不會認真去看。應將特色菜列在菜單的中間,這樣點擊率會高一些。
薄利多銷
對於小餐館來說,價格是最能影響客人心理的因素。如果食客發現你的價格和大酒店差不了多少,他就會覺得不值,恐怕領教過一次就不會再來了。
出於上述食客的消費心理,餐館在制定價格的策略時,不妨也玩一下菜單上的數字游戲。比如,鄰近檔次相近的餐館某款常點的菜式定價是20元,你可以定18元;一些稍高檔的菜式,如果人家是30元,你就定28元。
盡管表面看來,你的單項菜式的毛利率低了,但你吸引的客人也多了,從而帶動了其他菜式的消費,增加了營業額,綜合毛利的總額可能就低不了多少,當營業額達到了一定高度時,總毛利甚至會增加,基本精神應該是薄利多銷。又或者你在其他方面盡量節約開支,降低成本,力保菜單上的數字游戲有玩轉的空間。
總之,菜品定價是一門學問、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定好價格的,定高了,銷量上不去,低了,不能賺錢、白忙活。只有掌握了顧客的消費心理,恰到好處的定價才能贏得不錯人氣和提升營業額。
『陸』 大家好我是開食堂的請問怎麼才能知道每天的菜價批發價格,求
還是固定采購點形成長期供求關系比較實惠,有點保障節省時間。網上等公布的信息和當地會有差距,菜的品質、信息更新不及時、當地交通運輸等都會產生信息誤差……
『柒』 批發蔬菜市場的價錢都是怎麼定的
祥佳蔬菜合作社為您解答:蔬菜價格在每個省市的蔬菜網上都會有參考價格,批發商會進行參考,然後自己會根據利潤的多少適當的每斤加幾分,而成本較高的菜,他們會加的高點,利潤自然高。
『捌』 菜品價格定價多少以上才算盈利
成本項目涵蓋直接材料,買菜錢;直接人工,做菜師傅等員工工資;製造費用,水電燃氣調料等耗費。另外,做推廣等活動的支出也要考慮。
按盈虧平衡點試算盈虧臨界點的銷售價,即定價。按市面競爭對手(其他餐廳)的定價估算您的盈虧臨界點銷售量,即用以上相關總成本除以其他餐廳的銷售價得出當您不賺不虧時需要的銷售量。然後評估一下您的生產量是否可以達標,即有沒有足夠的人員和資金可以支持炒出來那個量的菜;同時需要評估炒出來的菜是否可以全部售出。
只要總收入大於總成本,則是好的(定價)。如果處於初創期或為了推廣新菜品,適當的降低定價,甚至採取微虧策略也是可以接受的。測算時可以再細分區別一下以上成本項目,如哪些是必須支出的,像買菜錢、師傅、調料等是跟菜品生產量直接相關的,作為變動成本項目考量;像房租等支出則是跟菜品生產量不直接相關的,極端舉例,就是您一份菜都沒賣出去,房租每個月需要照交,這類支出作為固定成本項目考量。按固定成本計算出來的定價策略(同樣是用盈虧臨界點計算出來,注意此處用的總成本是總固定成本,不是所有的成本)也很有指導意義。
在生產量較多的情況下,如菜炒了很多出來賣不出去可以打折促銷,定價只要大於按固定成本算出來的價格即可至少收回固定投資資本。實際上很多商家還採用買一送一等更低價的策略,具體可視實際情況調整。另外,新餐店或推出新菜品時,也可以採用以上定價策略,通過短期的讓利獲得知名度。
不過以上兩種情形的定價策略只能適合於特殊情況和特殊時期且不能長期使用。您開店是為了賺錢,可以定價低點通過薄利多銷獲利,但定價長期低於成本價則不僅不符合盈利的目的,從實踐來看也是不可持續的,最終會走向破產。
當您的成本控制的比較好(相對於其他餐廳)或銷售比較好(相對於其他餐廳)或兩者皆有,則定價策略可以更靈活,甚至採取較高定價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