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葯中間體主要賣給農葯制劑廠嗎
中間體主要賣給
原葯
廠家,進行合成原葯的。中間體是不能直接配製
農葯制劑
的,所以農葯制劑廠一般直接采購原葯。
⑵ 誰能告訴我制葯行業原料葯和制劑葯及中間體的區別
制劑一般都是葯品的原材料;
中間體是半成品
⑶ 葯學問題,請問原料、物料、原料葯、中間體、成品、制劑、這些名詞有什麼區別
葯廠通常使用的原輔物料,主要指未經提制的動植物原料、輔料指制備過程中需要的添加劑。物料指提取過程要藉助的溶劑、工具等。至於原料葯是已經提取或尚需精提的,可以直接做成制劑。中間體是必須進一步精製或化合成新產物的。成品不言而喻,可以直接供應到終端的最終產品。制劑泛指各種劑型,如膏丹丸散片、注射及特殊用途的製成品。
⑷ 醫葯中間體是不是葯品
不是,原料葯只是葯品的主要有效成分,葯品還有各種附加劑如防腐劑,輔料,矯味劑等,製作成各種劑型,如針劑,片劑等,這才是葯品。
中間體只是原料葯的中間體,從中間體到原料葯還要一些工序
⑸ 目前中國出口的醫葯中間體主要是哪些
「輝瑞、諾華等跨國公司20多年前就進入了中國市場,但目前國內企業出海的,尚無一家中國醫葯大跨國公司。」中國醫保商會會長周小明告訴記者,今年1月至4月醫葯保健品行業整體出口勢頭強勁,出口總額為97.5億美元,同比增幅為32.83%,預計今年醫保進出口將有望保持25%的平穩增長,進出口總額將超400億美元。但是,國內葯企出口的境遇不盡如人意。
一是我國目前以出口原料葯、醫用敷料為主,這些產品占我國醫葯產品出口總量的60%以上,高污染、高能耗的原料葯生產對我國環境造成影響的矛盾將會越來越突出。
二是不少企業的出口產品都在為海外客戶貼牌生產,沒有自己的品牌,出口大部門利潤給了海外銷售公司。「在日本市場銷售的產品,我們目前還是沿用日本企業的名稱,只是以製造商的身份出現在包裝上。這也是比較普遍的做法,比以往連製造商身份都不被印上包裝相比是一大進步,但離樹立自己的品牌還有一段距離。」天津泰達葯業有限公司進口部經理曲霞說。
三是制劑出口量不大。除了一些國有龍頭企業、幾個上市公司開始開展將目光轉變至制劑行業外,其他出口企業基本還在靠原料開拓市場。
不過,在海外建立從生產至銷售的葯企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天津醫葯保健品進出口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岳澤華告訴記者,公司前幾年在東南亞一國收購了一家醫葯企業,但由於政局不穩、印度企業的競爭、銷售手段不適合當地等原因,至今都在虧損。「我們都明白,海外設廠、樹立當地的品牌、培養自己的銷售隊伍能降低成本,但具體操作起來不容易。」
醫療器械企業捷足先登
1月至4月的數據顯示,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的進出口增幅亦明顯。醫院診斷和治療產品增幅高於進口增幅17.24個百分點。國內醫療器械企業進軍海外步伐走得更快一些,出口份額也很大。
山東新華醫療(600587行情,股吧)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主任丁津浦告訴記者,去年企業出口額約有3000萬元,今年上半年就超過了這一數額。中東地區、俄羅斯、非洲是他們的主要出口國,而產品也集中在龍頭產品消毒滅菌設備、放射治療設備。
據了解,從過去8年的經營數據來看,醫療器械行業收入和利潤平均增速為28%和41%,遠高於醫葯工業19%、21%的收入和利潤增速。新華、邁瑞、萬東這三家國內龍頭企業占據了主要的海外市場。
「日本、瑞典的醫療器械的價格能比我們高300%至400%。」丁津浦指出,國內醫械企業進軍海外最大的優勢顯然是產品的性價比,不少國家都愛用我國產品。「我們最近正在與英國方面談判,爭取進入英國市場。」記者了解到,除上述三家企業外,目前國內醫療器械企業有近萬家,其中80%是中小型企業,技術力量相對薄弱,但操作靈活,在成本價格上具有明顯優勢,因而在很多品種上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醫療器械企業出口也有自己的尷尬--始終只能占據中低端市場。
丁津浦告訴記者,這是一不爭的事實。他說,由於技術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新華醫療最貴的一種設備才300萬元左右,不可能進入高端市場。因此,他們也考慮藉助技術優勢、同日本櫻花醫療集團等海外知名企業合資,但遺憾的是合資路子並不是特別順暢,他們也沒有打算海外設廠。
⑹ 醫葯中間體和植物提取物有什麼具體的區別嗎
醫葯中間體是精細化工領域,有很多不同分類方法。
葯品的產業鏈基本如下:
基本化工原料---中間體---原料葯---制劑(成葯)
從以上可看出醫葯中間體是醫葯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它是合成原料葯的原料。
植物提取物是以植物為原料,按照對提取的最終產品的用途的需要,經過物理化學提取分離過程,定向獲取和濃集植物中的某一種或多種有效成分,而不改變其有效成分結構而形成的產品。
目前,植物提取物的產品概念比較寬泛。按照提取植物的成份不同,形成甙、酸、多酚、多糖、萜類、黃酮、生物鹼等;按照最終產品的性狀不同,可分為植物油、浸膏、粉、晶狀體等。
我國的植物提取物總體上是屬於中間體的產品,目前的用途非常廣泛,主要用於葯品、保健食品、煙草、化妝品的原料或輔料等。用於提取的原料植物的種類也非常多,目前進入工業提取的植物品種在300種以上。
⑺ 中間體和原料葯到底有什麼區別
中間體:
Intermediate – 在原料生產過程中必須進行進一步分子變化或精製以成為原料的材料。。中間體可以分離或不分離。(註:本指南只涉及該公司定義為原料葯生產起始點以後生產的中間體。)
原料葯: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API)(or Drug Substance) – 活性葯用成分 (原料葯):旨在用於葯品製造中的任何一種物質或物質的混合物,而且在用於制葯時,成為葯品的一種活性成分。此種物質在疾病的診斷,治療,症狀緩解,處理或疾病的預防中有葯理活性或其它直接作用,或者能影響機體的功能和結構。
從定義中可以看出,中間體是製作原料葯的前道工序的關鍵產物,與原料葯結構不同。另外,葯典中有原料葯的檢測方法,但是沒有中間體的。
說到認證,目前FDA要求中間體必須進行注冊,COS則不用,但是CTD文件中要有中間體的詳細工藝描述。而國內,對中間體沒有GMP強制要求。
阿莫西林膠囊叫制劑,阿莫西林叫原料葯,6-APA叫中間體。
頭孢曲松鈉粉針叫制劑,無菌頭孢曲松鈉叫原料葯,7-ACA叫中間體。
⑻ 醫葯中間體的利潤很高嗎
只能說賣價比較貴,比起製造的原料。但是對於我們公司而言,也只是剛剛維持運行而已。我深深的覺得那些做制劑的才是真賺錢的……好吧……也許是我不了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