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供應商,太倉萬豐黃豆貿易商行
在上海、蘇州一帶買安徽非轉基因大豆到哪裡去買。我要的量大,豆製品廠需求。
Ⅱ 非轉基因大豆的市場現狀
由於「洋大豆」大量進口等原因,中國大豆產業正面臨嚴重危機,黑龍江省九成非轉基因大豆加工企業虧損停產。據有關專家判斷,如果不採取拯救措施,用不了幾年中國的非轉基因大豆可能消亡。大豆如果完全依賴進口,給中國糧油、飼料、農副產品價格帶來的影響不可估量。
在農民棄種大豆的同時, 。據黑龍江省大豆協會統計,全省油脂加工企業日加工能力200噸以上的有88家,年加工產能在1450萬噸左右,但現有九成以上非轉基因大豆加工企業都已停產,實際加工量只有200萬噸左右,非轉基因大豆加工企業已經到了「集體倒閉」的邊緣。
Ⅲ 哪裡能買到非轉基因的大豆
到附近縣城或鎮上應該可以買到,但最好不要去超市買,現在超市很多東西也是信不過的。一般鎮上的一些農貿市場有附近老百姓家裡種的大豆拿來賣的,一般來說是非轉基因的。特別是西部地區,應該轉基因的大豆還沒有那麼泛濫。
Ⅳ 非轉基因大豆是什麼意思
轉基因大豆指的是將某些物種所呈現出優秀性狀的基因,轉入可滿足人類生存需求的動、植物、微生物基因組中 , 以使物種表現出其自身缺乏的優秀性狀。 在基因轉入過程中,由於不可預見的基因突變,可能會轉化為會對人體產生危害的有毒蛋白質等諸多因素。所以涉及到轉基因的安全問題 。
世界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及經濟合作組織表示轉基因食品可能帶來環境風險和健康風險,人工移植外來基因可能令生物產生 「 非預期後果 」 。
世界上最好的大豆生產在中國東北(非轉基因),價格很高,中國把這些大豆出口到美國,這些錢再從美國進口美國大豆,轉基因大豆由於產量大所以很便宜,而且出油量也很高,這樣回到中國的大豆數量就變成原來的3~4倍,主要做成大豆油,價格便宜,能夠保證人民的食用油.
但在英國和日本,95%以上的人都不接受轉基因食品,是轉基因的要明顯標出來,而且價格特別便宜,但是也沒有什麼人買。 [編輯本段]對轉基因作物是否有害的探究轉基因作物,是指那些通過遺傳工程進行修飾,根據需要轉入某種特定基因的作物。目前最常見的是轉入抗除草劑基因,這樣的轉基因作物可以抵抗普通的、較溫和的除草劑,因此農民用這類除草劑就可以除去野草,而不必採用那些毒性較強、較有針對性的除草劑。其次是轉入抗蟲害基因,用得最多的是從芽孢桿菌克隆出來的一種基因,有了這種基因的作物會製造一種毒性蛋白,對其他生物無毒,但能殺死某些特定的害蟲,這樣農民就可以減少噴灑殺蟲劑。據統計,在過去的四年內,美國由於推廣抗蟲害轉基因作物,少噴灑了270萬磅的殺蟲劑。轉基因作物還能增加產品,例如抗蟲害轉基因玉米能增產5-15%。轉基因技術也可用於改變食物的營養成分,例如減少土豆的水分,這樣炸出來的土豆片更脆;降低植物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延長儲存期限。
轉基因西紅柿不僅容易運輸、保存,而且味道也更佳。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院正在試驗「金水稻」,通過轉基因技術讓水稻製造貝塔胡蘿卜素(維生素A的前體),有助於消滅在亞洲地區廣泛存在的維生素A缺乏症。轉基因技術也可提高水稻中鐵元素的含量,以減少亞洲婦女常見的貧血症。
轉基因作物的歷史很短。1992年,中國種植了世界上第一批商用轉基因作物--轉基因煙草。1994年,美國市場上才首次出現了轉基因食品,一種軟化緩慢的西紅柿。由於轉基因作物的巨大優勢,推廣非常快。到2000年,全世界已有4420萬公頃的土地種植轉基因作物,其中美國佔68%,阿根廷佔23%,加拿大佔7%,中國佔1%,其他國家佔1%。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是主要的轉基因作物,在美國,有近一半的大豆、棉花,超過三分之一的玉米、油菜是轉基因作物。美國超級市場上的食物製品中,約60%含有轉基因的成分。在公眾的反對聲中,目前這個發展勢頭已緩慢下來,特別是在工業化國家,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有減少的趨向。美國雖然還沒有限制轉基因作物,但是由於美國是農產品出口大國,歐洲、日本對轉基因作物進口的限制,也打擊了美國農民的積極性。
生物學界對轉基因作物的危害性本無爭議。始作俑者是蘇格蘭的一位免疫學家普茲太(Armand Putztai),他在1998年在英國電視上接受采訪時聲稱,根據他的研究結果,轉基因土豆對老鼠有毒,能破壞老鼠的免疫系統,歐洲輿論因之大嘩,是歐盟限制轉基因食物的導火線。他的這項研究終於正式發表的時候(1999年發表在醫學刊物《柳葉刀》上),對轉基因作物的爭議已越過大西洋到達了美國。1999年3月,三千多名示威者在「生物2000年」大會在波士頓召開之際,舉行了反基因食物大示威,引起了全美國的關注。1999年5月,美國康奈爾大學洛希(John Losey)實驗室向英國《自然》雜志報告說,他們用沾有抗蟲害轉基因玉米花粉的草葉喂養大花蝶的幼蟲,導致這些毛毛蟲死亡。這兩項研究成了反對轉基因作物的活動者反復提及的「經典」研究,涉及了兩個主要問題:轉基因作物是否有害人體健康?是否會破壞生態環境?
在普茲太的研究中,他向老鼠餵食製造凝聚素蛋白的轉基因土豆(凝聚素能抗蟲害),發現老鼠的腸道受到損害,得出結論這是轉基因食物所導致的。這項研究遭到了眾多的批評,包括缺乏合適的空白對照,以及用於喂養老鼠的膳食營養結構不平衡,後者也可能導致觀察到的病變。其他的研究結果得出了不同的結論。至少有三項研究表明,轉基因土豆和轉基因大豆對動物的健康和生理活動都 無影響。轉基因作物往往是過量地製造某種外源的蛋白質,即使無毒的話,是否能導致過敏?這是更值得關注的問題。如果一種蛋白質不會導致過敏,那麼製造它的轉基因作物也不會導致過敏。例如還未發現有人會對植物鐵蛋白過敏,那麼提高鐵含量的轉基因大米也不會因此使人過敏。那些會使某些人過敏的蛋白質如果被導入作物中,則有導致過敏的可能性。研究人員在研究轉基因作物時,已充分考慮到這個問題。過敏症的患者90%以上是對牛奶、乾果、蛋類、海產品、小麥、豆類過敏,因此來自它們的基因將不被採用,例如,為了增加大豆中的甲硫氨酸的含量,一種巴西乾果的蛋白質基因曾被轉入大豆,實驗發現這種大豆可能引起過敏,因此未推向市場。對轉基因作物製造的新蛋白質,其化學成分和結構與已知的500多種過敏原做比較,如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會被放棄。大部分的過敏原都難以消化,因此轉基因產生的新的蛋白質要檢測是否能夠被消化,如果不能,該轉基因食物也不能供食用。有一種轉基因玉米被懷疑有可能引起過 敏,被美國管理部門規定只能用於喂養牲口,去年發現它也被快餐店用於製作玉米片、炸玉米卷,引起全國性回收,商家損失慘重,曾經轟動一時。在經過了嚴格的檢測和管理之後,含有過敏原的轉基因食物能夠上市的可能性很小。
我們再來看看對生態環境的可能影響。抗蟲害轉基因作物分泌的毒性蛋白,除了毒死特定的害蟲,有沒有可能也毒死其他生物?洛希等人對大花蝶的研究,想要說明的就是這個問題。這個研究結果也備受非議,被指責無法重復,實驗用的大花蝶幼蟲被強制只餵食沾轉基因玉米花粉的草葉而沒有其他選擇,以及實驗用的轉基因玉米花粉含量過高。根據美國環境保護局的估計,草葉表面上轉基因玉米花粉的數量達到每平方厘米150粒時,也不會對昆蟲造成危害;而在田野,草葉表面所沾的玉米花粉數量只有每平方厘米6到78粒。因此在自然環境中,轉基因玉米花粉不會危害大花蝶幼蟲。還有一項研究表明,抗蟲害轉基因玉米的根部能分泌毒性蛋白,可能會在土壤中累積起來危害其他生物。這項研究是將玉米長在培養液中,從培養液提取毒性蛋白喂養天蛾幼蟲。其他研究者發現,如果將玉米長在土壤中,其根部分泌的毒性蛋白會迅速被降解掉,而失去了毒性。
顯然,對抗蟲害轉基因作物對其他生物的影響值得進一步研究,但應該盡量接近自然環境,才有說服力。
Ⅳ 有賣非轉基因大豆的地方嗎
東北作為大豆的主產區,有非轉基因的大豆。
Ⅵ 國內有哪些非轉基因大豆蛋白粉
百愛用的是九三的大豆,九三是國內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基地。百愛的廠子里我家不遠,需要可以提供代購
Ⅶ 非轉基因大豆的市場轉換
世界上最好的大豆生產在中國東北地區(非轉基因),價格很高,中國把這些大豆出口到美國,這些錢再從美國進口美國大豆,轉基因大豆由於產量大所以很便宜,而且出油量也很高,這樣回到中國的大豆數量就變成原來的3~4倍,主要做成大豆油,價格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