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手工魚漂的製作過程
材料:碳腳(在魚具店找的斷竿稍)、漂尾(以前的壞漂)、毛蠟竿,空芯蘆葦, 清漆
工具:美工刀片,棉線繩,白乳膠,400的砂布,1000的砂紙,電工膠帶
製作:
去皮毛蠟竿的,先取一段毛蠟竿,最好選比較圓的,根據要做的漂型選擇材料,要做棗核的,應選粗點的。要做靈敏的漂,選擇細點的。我這准備做棗核的就細了,沒法,手頭只有這個最粗了。
取好材料後將兩頭在400的砂布上磨平。
再用美工刀片將毛蠟竿皮去掉。我這選的材料就不太好,有點橢圓形了,但問題不大,下面將說到可以處理。
將去皮的材料在砂布上打磨,將要作為棗核漂中間部分打磨圓,兩端先不用太在意。
將材料從一端下刀剖成一樣大的兩半,我這材料不太圓,所以要選寬的位子下刀,分成兩半,
在這里建議將一端做個標記,再將分成兩半的材料在400的砂布上打磨,最好是將砂布放置在平整的地放,平著磨,邊磨,邊將兩半合並,看拼起來是否圓,如果還是有點橢圓,繼續打磨直至兩半拼起來後大至成圓形。
將碳腳置兩半材料上,選好中心位置按出印子。將兩半材料合拼,碳腳保持在中心位置,用棉線將兩頭緾緊,中間部分邊緾邊用手捏緊。
打開兩半材料,中間的印子是裝漂腳,漂尾的位子,這樣做好的漂同心度比較好。將兩半材料塗上白乳膠,按兩頭標記將兩半材料合拼,中間夾上漂腳漂尾,用棉線緾緊,放在暖氣片上半小時膠干,材料中的水份也幹了,這時將漂肩部用1000目砂紙打磨圓再緾上膠帶,將兩頭捏在400目的砂布上左右旋轉慢慢磨吧
也可斜著在砂布上打磨直至磨出要做的漂型。漂腳與漂尾部別磨的太多,細節部分用1000目砂紙精細打磨。在用1000目砂紙打磨時不能旋轉打磨,因為這種材質中間有纖維,最好上下直著打磨。
磨壞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全當是練手了。我這支小漂漂腳這里就磨過了。
精細打磨完,覺得漂坯做好了,就可以上漆了。我這只有清漆,就是它了。前幾遍的漆可以直接塗抹,帶著PE手套轉著抹漆就行了,抹至漆不會自然流動就好了,每一次都是上完漆放在暖氣片上幾個小時漆就干透了,將1000目砂紙用水打濕,將上漆部分旋轉打磨平整,晾乾再上漆。一般上三四遍漆後再上就要上稀釋後的漆了,我用93#汽油配了二種漆,一種是一比一的,一種是一比四的,沒稀釋的漆上三四遍後再用一比一的上一,二遍,最後用一比四的浸漆做最後的表面處理。
如果怕漂腳漂尾不結實也可以上加強線,本來是找煙盒外包裝上玻璃紙上那條金線的,沒找到就找了個紙袋提手的黃繩子,抽了幾根絲線在上沒稀釋的清漆第二遍時緾上的加強線。
那支空心蘆葦的因太粗,蘆葦壁又厚,做的是上下六六分刀,漂腳與漂尾裝飾可找點小朋友頭上灑的各種金粉,刷或漆不幹時粘上去。漂身上沒好東西轉印,就用電烙鐵烙了個圖案。具體做法與做好的漂就這樣。
『貳』 手工做魚漂
航模店也有巴爾沙木郵購的。我用孔雀翎做過很多,因其身很軟有彈性漆會開裂。製作方法是先將一定長度的羽毛有槽的一面撕去外殼用細水砂紙磨平成半圓形,然後取兩條大小一致的,用刀片在中線上開一容納碳纖棒的小槽,之後用AB膠將其粘合,干後先用刀片將其大致輪廓油削好,用玩具電動機套住碳纖棒在水裡用水砂紙打磨成型,上漆,沾好漂尾可以完工了。巴爾沙木應該很好做,對油漆也不大講究。
『叄』 魚漂什麼牌子的
魚漂牌子有:化氏、達摩、阿盧、池海。
一、化氏
化氏主要生產和銷售漁具。在浮漂方面,以化氏佛手浮漂最為著名。佛手浮漂有1到6種尺寸可供選擇。浮漂的形狀像一塊棗核,有一個合理的重心。即使是最大的浮漂自重也相對較輕,只有1.39克,而且浮力很大。
其自身的靈敏度較好,經過改進和升級後,浮漂的可視范圍是其他普通浮漂的一倍,因此可視范圍非常清晰,適合新手或競技釣魚。
二、達摩
達摩品牌的浮漂,製作歷史悠久,而且不僅僅是在國內口碑很好,因為外形和性能的優勢,在國外的市場也很好。達摩在浮漂方面最出名的產品是達摩巴爾衫木E-01浮漂,這種類型的浮漂只有123號三個型號的大小,因此浮漂很輕巧,適合釣鯽魚之類的魚種。
三、阿盧
阿盧浮漂的特點是純手工製作,由浮漂製成。阿盧浮漂因此而聞名。阿盧浮漂由蘆葦材料製成,靈敏度高且穩定。此外,蘆葦材料重量輕,在水中浮力大,因此很受垂釣者的歡迎。
四、池海
池海一般生產高檔漁具。主要彩車主要由孔雀羽毛、巴爾衫木和蘆葦製成。特別是對於蘆葦材料的浮漂,池海採用了獨特的脫殼方法,降低了蘆葦的自重,提高了蘆葦材料浮漂的靈敏度。
(3)手工魚漂批發價格圖片擴展閱讀:
按照釣法的不同大致分為軟漂和硬漂兩類。
軟漂主要存在於中國傳統釣法中,軟漂:「主要是指依託於魚線之上進行標記的一種魚漂形式」。
硬漂主要存在於日本的懸錐釣法中,後傳到台灣形成獨特的台式釣法流入中國大陸,最後國人根據各地的風俗習慣發展成為獨特的華氏釣法。
硬漂:它主要指獨立於線外而存在的有標記的物品。截至2014年,市場上的常用詞是硬漂。
『肆』 怎樣製作自製魚漂
1、將圓柱納米材料安裝漂尾漂腳,當然事先需要規劃材料的粗細長短,漂尾漂腳的長短等等,這里就不再贅述了!安裝好後插在泡沫上晾乾,約需2-3天,讓其徹底干透。
成品浮漂。
『伍』 漁具包多少錢 一般的 還有魚漂怎麼賣
這些東西其實都看你的需求,漁具包功能、大小、材質不同,價格也不同,淘寶上帶支架的三層包大概100多就可以買到
浮標的價格也是參差不齊,要求高的話,買正品,幾十幾百的都有,是不是孔雀羽的價格上差別不大
我用的有孔雀羽軟尾的,還有孔雀羽硬長尾的,孔雀羽棗核的等等,都是10多塊一隻,也挺好使的
魚情不同釣法不同用的浮標也不同,不一定要孔雀羽的
『陸』 高檔釣魚浮標有哪些品牌,價格多少
(轉自神州釣魚網)
浮漂是整個釣魚活動中極為關鍵的漁具之一,被稱為「釣魚人的眼睛」,其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要超過釣竿、釣鉤、釣線等其他主要裝備,而且身價不菲,一支高檔漂的價格有時要高出一支普通釣竿,這也是令一般釣魚人困惑不解的現象。
也正因為浮漂市場巨大的利潤空間,整個浮漂市場魚龍混雜,品牌繁多,種類更多,動輒冠以名人手作的噱頭,以遠遠超出正常價格推向市場,20元以下的漂非常少見(散裝漂除外),30元——60元為基準價,超過百元甚至200元一支的都很常見,實在是讓普通釣魚人難以接受。
其實,小小的浮漂本不應該叫出那麼高的價格。假如拿浮漂與釣竿作比較,無論從生產工藝上說,還是從原材料成本上談,浮漂價格的畸高顯而易見。通過某些渠道得知,一般的巴爾沙木浮漂現在基本上是機器生產線上下來的,成本很低,出廠價也是很低的(聽說3、5元一支的質量就不錯)。用其他材料如孔雀翎、蘆葦、芭茅等製作的浮漂,雖然手工成分多一些,但其造價也不是很高。有釣友在每年一次的廊坊展會上就淘到了很多質優價廉的好漂,而大多數釣魚人很少有這樣的機會。
從根源上來說,造成這種局面是由於浮漂經銷商的肆意抬高價格及所謂釣魚界「大師」們的炒作和誤導,使釣魚人對小小的浮漂寄予了超乎其身的巨大期望——用高價漂才能釣好魚,顯然這是步入了誤區。事實上無論是打競技還是休閑釣,這種「唯漂論」都有一定的市場,讓釣魚人多花費了不少的銀子。這就形成了一個讓人很不舒服的事實:打比賽的「大師」們背後有生產商的贊助支持,他們用的那些標價很高的「高檔漂」實際上根本不需要自己掏腰包的,他們只需在賽後說句「用XX浮漂,釣魚就是爽」而已。而除此之外龐大的釣魚人群中如有百分之一的人頭腦一熱而入其彀中,那麼全國的市場就相當可觀了。
事實告訴我們,釣魚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核心是掌握全面的技術,包括諸如天氣與釣位的選擇、當時的魚情、釣餌的狀態味型的把握、線組的配置、拋竿與揚竿的規范動作和對浮漂語言的理解等等,而唯「武器」論或者唯「浮漂」論者如不用心提高各方面的綜合技術,是很難釣出好收獲的,而無謂的花銷賬單卻居高不下。
因此,我要說——從釣魚人自身來說:要堅持理性消費,只選適合自己的漂,不能只用價格高低來衡量一款浮漂的質量高下,更不要迷信所謂「高檔」浮漂(亦或是稱為「高價漂」更為准確),千萬不要寵壞了浮漂市場(包括生產商、代理商)。同時,鄭重地向浮漂生產商及銷售商提出幾點建議:多聽聽釣魚人的意見,為廣大釣魚人生產出實用實惠的浮漂。得到廣大釣魚人的認可才會有市場,有市場才有銷售規模,有規模才有更大的利潤。「風物長宜放眼量」,規范釣具市場,獲取合理利潤,以質量謀發展,以規模獲效益,既惠人又利已,何樂而不為?
(以下轉自釣魚123)
台釣使用的浮漂屬於立漂,浮漂按形狀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長漂身,一種是短漂身,一種是硬尾漂,一種是軟尾漂,按材質可分為,孔雀羽,巴爾杉木,蘆葦、化學合成等。
常用的淡水釣浮標分為四大類,長身軟尾,長身硬尾,短身軟尾,短身硬尾。他們分工各有不同:長身標穩定性好,適合釣底,長身軟尾適合釣猾魚,長身硬尾適合釣快魚,短身標靈敏度好,適合釣浮,短身軟尾適合釣魚訊極弱之魚,短身硬尾適合釣浮打快魚。
就材質而言,孔雀羽受溫差變化影響後的膨脹度比巴爾杉木要大,應首選巴爾杉木浮漂。
1、釣浮,釣浮通常得用6~7號的大漂,3~4號的白鯽漂因浮力較小,很難控制餌大餌小。
2、釣底,通常4~5號即可。
3、大漂/小漂的選擇
是選擇大漂還是小漂,這主要取決於對象魚和水深。如白鯽,因其要求特別靈敏,且餌和鉤都很小,用小魚兒3~4號即可,但用來釣羅非魚似乎就太娘娘腔,要我說有中小白臉的感覺。因為羅非餌粒和鉤通常要大得多,此外,水深也是重要因素,我通常以1.5米為標准。1.5米以下的,通常以小號漂為多,1.5米以上,特別有時在3米水深時,大號漂是唯一選擇,因為這不但可以緩解釣深時,餌粒半水被小魚搶走的麻煩,而且有利於縮短沉底時間,但是,用大號漂仍然應特別注意靈敏度問題,可大可小時,應小。
4、孔雀翎/巴爾杉木
如果僅從經久耐用方面考慮,後者比前者好,但要注意巴爾杉木的漂腳有兩種:一種是細碳棒,另一則是連體木腳,後者不小心容易在裝插時弄斷。靈敏度上,前者可能比後者要好些。
5、空心/實心尾
兩者的主要區別有二:浮力和識漂的容易度。空心尾浮力大於實心尾,因而理論上其靈敏度要小於後者但實際如何,看你的感覺和愛好,因為理論上未必一定使用,且對結果的影響見仁見智,如果不是專業比賽的話,可能未必有明顯的差別。因為休閑釣場魚的密度通常有限,是難以比速度(尾數)的。值得一提的是,實心漂尾很細,看起來當然不如空心漂容易,這點,對於經常使用4.5米長竿,或對象魚為白鯽以外其他的魚類,或大風/陰天的釣友來說,是不可忽視的。
釣底可選用達摩軟尾或王冠軟尾,如遇魚吃食很輕,或魚比較刁滑,可選用達摩,王冠的長身小號硬尾漂,釣浮可選用達摩,王冠或舞姬的短身硬尾浮漂。
各種浮標的用途
粗短身軟尾浮標--適合釣翻身(翻身快,一二下擺間隔慢、適釣控層);
粗短身硬尾浮標--(翻身快,下沉也較快);
短身短尾浮標--翻身最快,適合釣水皮;
長身細硬長尾浮標--適合釣中下層快魚(可逮截殺、抓停口);
小號細長身細硬尾浮標--適合釣底層猾魚(可釣得很鈍);
細長身短軟尾浮標--適合釣底層輕口猾魚(以去皮孔雀羽浮標為最佳,苗子自己改造);
急收肩(端肩膀)長身細硬尾浮標--適合釣涮口猾魚(下沉快,回升慢);
竹腳短身細硬尾浮標--立起快(較碳腳),到位也快。
實心與空心尾的區別
實心尾:苗子比重大於水,信號幅度大,苗子長,下降快,適合釣中上層及底層輕口等。
空心尾:苗子有浮力,降迅平緩,穩定性好,適合釣底層輕口猾魚及動水等。
浮漂的選擇方法
一般情況下,在選擇浮漂時如要靈敏度高一點就選擇硬尾短漂身的浮漂,如要穩定性高一點就選擇軟尾長漂身的浮漂,當然這不是絕對不變的,還應根據當時所垂釣的水域,魚情,季節,魚種和天氣來決定。
如所垂釣的水域為平釣池塘,按天收費,魚種以鯽魚為主,季節為夏季晴天微風,這時應選擇長漂身的軟尾漂。因為這種情況下魚開口較好,咬餌時信號比較穩,同時小雜魚也比較多,長漂身的軟尾浮漂可以過濾掉小雜魚的拱食信號,反應到浮漂的信號多為鯽魚攝食信號,浮漂下鈍一目或上升一目提竿中魚率較高。如果選擇短漂身的浮漂,因其靈敏度較高,所以就不能過濾小雜魚拱食的信號,反映到浮漂的信號多為鯽魚攝食信號,浮漂下鈍一目或上升一目提竿中魚率較高,如果選擇短漂身的浮漂,因其靈敏度較高,所以就不能過濾小雜魚拱食信號,這時浮漂多反映為左右晃動或者上下跳動,信號雜亂無章,提高中魚率很低。
再如,所垂釣的水域為養殖塘按斤收費,魚種以鯽魚為主,季節為冬季晴天微風,這時應選擇短漂身的軟尾漂。因為此種情況下魚開口較小,攝食動作幅度不大,小雜魚因季節原因也不會強食魚餌,短漂身的浮漂靈敏度較高,可以反映出魚攝食時的微弱信號,而軟尾漂的穩定性又比硬尾漂要好,所以此時選擇短漂身的軟尾漂是明智的選擇。
總而言之,選擇浮漂時應記住短漂身的靈敏度高,長漂身的穩定性好,硬尾漂的信號傳遞靈,軟尾漂的信號傳遞穩,然後根據實際垂釣情況選擇出適合自己的垂釣浮漂。
看了以上的介紹,大家應該清楚了,浮漂也和別的東西一樣,要選對的,不選貴的。至於品牌的問題,不能明講的,免的被認為是大廣告或者是托,你自己上網搜一下,按如上的介紹,有很多的。
如果是土豪的話,還可以搜搜國外的品牌,呵呵!
『柒』 做手工浮標需要哪些東西
漂身材料有巴爾衫木,孔雀羽,茅草等;漂尾材料有實心尼龍棒、玻璃纖維樹脂棒、碳素材料棒和空心塑料管等;漂腳材料有尼龍棒、碳素棒、竹簽、鋼腳等,在漁具店都可以買到。
做浮標,可分兩部分,一個是塑形,一個是上漆。今天我先和大家以南荻漂為例來做塑形(註:用四二刀法,也就是標肩分為四片,漂腳分為兩片):
1、按照需要的長度,截取一段南荻,要求材料要盡可能的圓,如果不圓可用玻璃管塑圓一下(玻璃管化玻品商店有賣),然後用一段小紙條纏繞法分別把漂尾八等分,漂腳四等分(然後在二處四等分點二邊再做二個小記號為切割點),如果眼力好,直接手工分也行。
2、在漂的肩部下一厘米處貼一膠帶,起固定和防止切割時漂材裂開。
3、先用手術刀把漂腳處一分為二,然後用夾具夾住漂材,用尺子和鉛筆畫線。標出漂腳.
4、用手術刀切出腳,切出的刀口也許不齊,那樣可以用砂紙磨一下。
5、漂肩處不用畫線,先用刀四分,然後切三角,然後用砂紙打磨出四片有弧度的三角來,這樣做,使肩更飽滿。
6、打磨好的,漂肩和漂腳
7、用一點清水,把漂的表面輕輕一塗,使其軟化,先把漂體進行欲綁一下,綁的時候要一邊用手攢,一邊上線。
8、用電吹風,或者放在電暖風邊吹一下,然後打開線,再打磨一下
9.准備好要上的標尾、標腳、木工用的白乳膠,棉線
10.把膠塗在漂上
把線從中間系住向下纏,纏一段後把標腳的碳棒放入,然後纏線到頭後,反方向纏向漂肩,把玻璃桿漂尾放入固定。纏好後,要進行標的直度矯正。
11,把調好同心度的標放在暖氣旁進行烘乾,當然如果有耐心,可以等他自然乾燥,大約一晚上就行。
12、等膠干去掉所纏棉線進行打磨。
13、打磨漂腳連接處,和漂尾連接處時,可塗一點502使其硬化,容易打磨,如果太粗,可以用手術刀輕輕刮一下,然後再打磨,再用1000號砂紙細打磨,使連接處,沒擋手的感覺為止。
14經過仔細的打磨,一段南荻就轉身變為了一支你喜歡的浮漂了。
(需要配置浮漂可以點我頭像進店看看哦)
『捌』 手工製作魚漂
高梁桿、鵝毛桿(翅膀上的毛)剪成二厘米長的小段穿在魚線上。要是找不到這些。用泡沫(包裝電器或易碎品的那種象米花糖的)也可以
『玖』 哪裡能買到從前手工魚漂
自己搜索教程製作一個吧
『拾』 浮漂的製作方法
製作台釣魚浮漂的方法:
1、軟尾漂---釣滑魚
滑魚指釣上來又放下去的魚,魚口有傷,吮吸力差,警覺性高;由於練桿池的魚從來不喂,三桿下去魚就上浮、分層,一般上、中、下層都有魚,上層魚小、中層稍大、底層最大。用軟尾漂,漂尾短、不過6-7目,漂翻身立起後就是6目,只沉降2目的高度餌就觸底到位,減少了中途的一些非實質性的信號,主釣底層大鯽,穩中求勝。
2、竹腳漂---釣半水、釣快魚
過去講「調四釣二」是指符合四個條件即:軟尾、底釣、搓餌、大鯽。近幾年隨著競技賽開展,各種造型的浮漂出現,比賽時魚情的設計也有大鯽、幼鯽、生口、滑口之分。97年後出現竹腳漂。用竹腳漂,漂身短、翻身快,一般調6目以上,漂翻身立起後緩緩下沉,下點多為大鯽,上頂多為小鯽或中雙尾。
3、長尾長腳漂---底釣、兼釣介面魚
長尾長腳漂是近幾年才出現的,它吸收了竹腳漂翻身立的快的長處,兼有放大信號的作用,設計更加「魚性化」。一般在1.5—1.7米的魚塘,正常天氣情況下,大鯽魚離底10公分左右(若水更淺,魚則更近底),水庫則離底1尺左右,用長尾長腳漂,立的快、長尾下降慢,魚餌正好在魚眼前慢慢劃過,魚有機會搶食,釣介面魚正好。
4、大浮力大漂---釣水庫大魚、釣花白鰱
水庫水深,魚有自然繁殖的情況,一般有大、有小、有對象魚、有雜魚,小魚在上層,最先搶食,大魚在低層,警覺性高,這與小孩和大人一樣。另外水庫還有看不見的暗流。用大漂浮力大、尾長、尾粗,相應鉛墜重,好拋線、沉底快、主線拉的直,不受暗流、雜魚干擾,主釣底層大魚。
釣花白鰱一般調到整支漂尾都露出來,浮釣,根據季節水溫選擇釣深。釣點選擇在水庫、魚塘石壁下最陡的深水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