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所有商品的批發價都那麼透明,那零售怎麼做
非常簡單,使用組合拳。
就像超市一樣。有些產品價格特別低,比成本價還低,很明顯是虧錢在賣。
但是,請注意了,下面的內容很重要
這部分虧錢的產品,只是在吸引人氣。而超市真正賺錢的地方在其它商品。
因為一般人去超市,不會只購買一件產品,想一下你在超市購物的過程。
明白了嗎? 這種做法就是所謂的組合拳。
Ⅱ 批發價、代銷價、零售價之間是怎麼定位的,具體數字比例大約是多少
一般產品價格有這些部分組成,出廠價——經銷價——代理價——批發價——零售價,至於各個價格定位沒用什麼比例約束,各種產品有各種產品的價格的比例,行業不同而異吧。你說的批發價是商品的4~5折,也就是零售價是批發價的一般那樣,但是衣服或者其他飾品類的東西就不一樣了,就拿衣服來說零售價可以是衣服的3~5那樣,所以說你代銷產品的話只要不低於廠家的零售價規定就行了,廠家只是怕你擾亂市場。
Ⅲ 零售價、代售價和批發價有什麼區別
批發價是給經銷商的價格
零售價是給客戶的價格
代銷價是個幫你代賣東西的人的價格
Ⅳ 淘寶批發商又賣零售,又批發電商,價格相差幾塊錢,那電商還有什麼利潤
電商越來越難,就是說運營成本越來越高,主要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運營成本上升(平台費用、第三方費用、人力費用、快遞費用、付費推廣等等)
利潤減少(為了競爭,為了流量,價格被壓得越來越低)
用戶不精準,轉化率低
買家變化。淘寶剛興起那會兒,消費者覺得新鮮,會嘗試網上購物;後來發現網上購物方便、便宜,就會貨比三家,找到更便宜的賣家;到現在網上購物更多的注重品質。買家思維發生了變化,如果相應的商家思維不變的話,電商肯定是跟不上買家腳步了。
賣家變化。為什麼都在說淘寶的紅利期已經過了,因為最初的商家店鋪操作簡單,用戶少,基本上傳點產品就夠玩的了;後來有了刷單、有了付費推廣,平台最初的付費推廣費用是很少的,那些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就賺到了錢。其他賣家跟風做,付費推廣就越來越難、越來越虧,最初的推廣模式已經沒有什麼效果了,所以推廣越來越難,用戶越來越難找。
平台變化。電商平台尤其是淘寶,已經從pc端逐漸往移動端發展了,今年雙十一手機淘寶的交易量甚至超過了pc端,pc端賣的是貨,移動端賣的是人,所以電商原來pc端的一些玩法無法抓住越來越龐大的移動端消費者,若不轉變,勢必越來越難做。
Ⅳ 零售啥意思,是批發回來賣的價錢呢還是批發價是
你好:
零售,就是售賣商品,是在【批發價】的基礎上加價出售的價格。改革前的【批零差價】為 17% ,現在是市場經濟,由商家定價了。
Ⅵ 新產品上市,成本二十二元,我賣的批發價和零售價應該是多少
批發價和零售價均應參考本地同類商品價格。
比如市面上已有的20-50元區間的同類塑料盆
經過你的觀察,
現零售價28元,批發價25元的塑料盆明顯沒有你的盆好。
現零售價35元,批發價30元的塑料盆明顯比你的盆要好。
那麼你的價格介於二者之間即可。
如果市場上沒有同類商品,你屬於壟斷銷售(塑料盆壟斷,可能性不大)
那麼可參考比如木盆、鐵盆之類的價格,然後再定價。
還有一種定價方式是拿你的盆找朋友、鄰居、親屬,先不告訴他們成本價,讓他們說多少錢他們就考慮買了。收集3-5個人的意見,綜合後,再考慮你的銷售目標和利潤目標,然後再定價。
Ⅶ 經銷價與零售價的區別
范圍上來講銷售價涵蓋了零售價和批發價,零售價的定義范圍對於數量較少或者低於批發數量的產品銷售的賣價。
銷售價的定義范圍可以分區域,分數量,分代理商級別。
例如:某汽車連鎖維修點,某汽車配件,在該店的零售價是RMB100.00/付,數量達到100付以上的給予批發價:RMB80.00/付。而該產品在總店可能有多個銷售價下:
華東區域銷售價,華北區域銷售價,或者定點銷售價,代理銷售價
總而言之,銷售價是一個泛泛的概念,而零售價最主要的區分標準是數量。
Ⅷ 如何從批發價計算出零售價
這個得根據行業的產品才能定呢,如果有人給你報價,可以與市場價做個對比,用給你的報價除以市場價就知道兩者之前的數據比例
Ⅸ 從批發價怎麼來制定零售價
人家拿貨都是8毛,而且還是只零售,10塊五到六雙,你這個價格怎麼批發呢?假如10塊8雙估計你除下你消耗不賺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