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國時期的城市
1、鄴城,東漢末年(公元204年)曹操擊敗袁紹進占鄴城,營建鄴都,鄴城自此成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所以臨漳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
2、許昌,三國時期,魏稱潁川郡,屬豫州,建安區、潁陰縣、鄢陵縣、長社縣等皆屬潁川郡。許昌為魏五都之一。魏國魏黃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漢亡於許,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縣」。
3、建業,南京在東吳時期的名稱,是三國時期東吳的都城,當時中國南方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中心。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孫權將治所從京口遷往秣陵(今南京)。
4、漢中,東漢建武元年至6年(25-30年),郡治改遷南鄭(在今漢中市區)。東漢末,張魯割據漢中,改為漢寧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降張魯,又改為漢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據漢中,仍設漢中郡。
5、巴郡,東漢興平元年(194年),益州牧劉璋將巴郡一分為三:墊江以北為巴郡,江州至臨江為永寧郡、朐忍至魚復為固陵郡。
❷ 簡述張掖的歷史
張掖位於河西走廊中部,東鄰武威地區和金昌市,西連酒泉地區,公元前121年由漢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戰敗匈奴後始設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而得名。古為河西四郡之一,歷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活動中心。張掖地區下轄臨澤、高台、山丹、民樂、肅南五縣及張掖市,總面積4.1萬平公里,總人口117萬。張掖市,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張騫、班超、法顯、唐玄奘等都曾途經張掖前往西域;隋煬帝於609年在張掖曾召集西域27國君主使巨,召開了「萬國博覽會」。
馬可.波羅曾醉心於此,停留長達一年之久。張掖有黑河水灌溉,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為全國重點建設的12個商品糧基地之一,物產豐饒,以烏江米為最,古稱「金張掖」,後改名甘州,有「不望祁連山上雪,錯將甘州當江南」之佳句。
❸ 中國哪幾個地方出產的牛肉比較出名是什麼品種的牛
主產地:河南省南陽市,四川省閬中市、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草原、錫林郭勒盟多倫縣、遼寧法庫縣、安徽蒙城、甘肅張掖市、洛寧縣、榮昌縣、清水縣等。
主要是黃牛和水牛還有短角牛和夏洛萊牛,安格斯牛,利木贊牛。
世界肉用牛主要品種現有40餘個。較著名的除短角牛和夏洛萊牛等外,還有下述品種。海福特牛 最古老的中小型肉用牛品種。育成於1790年。原產地在英國的赫里福特及牛津等地區。早熟易肥,耐粗飼,體格結實,適應性好。全身被毛紅色,僅頭部、頸垂、腹下、四肢下部和尾帚白色,具典型的肉用體型。成年公牛體重 850~1100千克,母牛體重600~700千克。一般屠宰率60~65%。
分有角和無角兩種,後者是在該品種輸入美國後由突變產生的。其他外形均與有角者近似。該品種現廣泛分布世界各地。飼養較多的有美國、 加拿大、 墨西哥、蘇聯、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南非等。中國自60年代開始由英國引進,飼養於內蒙古、新疆、黑龍江、山西、河北等省(自治區)。並用以改良黃牛,效果明顯。
阿伯丁-安格斯牛 簡稱安格斯牛。古老的小型肉用牛品種。原產於英國阿伯丁-安格斯地區。體軀低矮,無角,全身被毛黑而有光澤,部分牛腹下或乳房部有少量白斑。頭小額寬,額上方明顯向上突起。成年公牛體重800~900千克,母牛500~600千克。早熟易肥,生長快,肉質好,泌乳力較強。但有神經質,較難管理。19世紀自英國輸出,現遍布全世界。
利木贊牛 大型肉用牛品種。原產法國中部。本為役牛。1900年以後逐步轉向肉用,1924年育成肉用牛品種。生長快,肌肉豐滿,且多瘦肉,四肢堅強,體軀結構勻稱。全身被毛紅黃色,四肢內側、腹下、眼圈、口鼻周圍等處毛色較淡,角白色,蹄殼紅褐色。
公牛角向兩側平展,母牛角向前彎曲。成年公牛體重1000~1100千克,母牛體重800~850千克,屠宰率63~71%。除法國外,以美國、加拿大飼養較多。中國1974年開始引進,多飼養於北方地區,其雜交後代產肉和役用能力都有提高。
聖赫特魯迪斯牛 肉用牛品種。原產美國得克薩斯州。育成歷史較短,1940年始才被承認為一個新品種,含有3/8婆羅門牛和5/8短角牛血液。耐熱,具有抗焦蟲能力。生長快,脂肪少,適應性強。全身被毛紅色,短而光亮。耳下垂,皮膚鬆弛,頸部多皺褶,胸垂發達,陰鞘下垂,公牛有明顯瘤峰(圖 2)。成年公牛體重850~1000千克,母牛體重500~700千克,一般屠宰率為65%左右。泌乳力也較高。但繁殖力低,利用年限短。1960年引進中國。
中國原來沒有專用的肉用牛品種。現除利用國外引進品種改良本國黃牛的肉用性能已取得較好效果外,有些地方良種黃牛如秦川牛、南陽牛、梁山縣的魯西黃牛、晉南牛等,也具有較好的肉用能力,可作為選育肉用品種的基礎。
鹵牛肉的做法:
1.買來的牛肉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再充分洗凈,冷水下鍋大火將水燒開,將牛肉的血水充分焯出,大約燒開2分鍾左右盛出,將牛肉用熱水沖洗干凈。
(3)張掖二十四斗櫃批發商擴展閱讀:
牛肉辨別方法
一看,看肉皮有無紅點 ,無紅點是好肉,有紅點者是壞肉;看肌肉,新鮮肉有光澤,紅色均勻,較次的肉,肉色稍暗;看脂肪,新鮮肉的脂肪潔白或淡黃色,次品肉的脂肪缺乏光澤,變質肉脂肪呈綠色。
二聞,新鮮肉具有正常的氣味,較次的肉有一股氨味或酸味。
三摸,一是要摸彈 性,新鮮肉有彈性,指壓後凹陷立即恢復,次品肉彈性差,指壓後的凹陷恢復很慢甚至不能恢復,變質肉無彈性;二要摸黏度,新鮮肉表面微干或微濕潤,不粘手,次新鮮肉外表乾燥或粘手,新切面濕潤粘手,變質肉嚴重粘手,外表極乾燥,但有些注水嚴重的肉也完全不粘手,但可見到外表呈水濕樣,不結實。
牛肉的禁忌有
(1)不宜食用反復剩熱或冷藏加溫的牛肉食品
(2)內熱盛者禁忌食用
(3)不宜食用熏、烤、腌制之品
(4)不宜用不適當烹制方法烹制食用
(5)不宜食用未摘除甲狀腺的牛肉。
(6)不宜使用炒其它肉食後未清洗的炒菜鍋炒食牛肉。
(7)與豬肉、白酒、韭菜、薤(小蒜)、生薑同食易致牙齦炎症。
(8)不宜與牛膝、仙茅同用。
(9)服氨茶鹼時禁忌食用。
(10)印度教徒不食用牛肉。
(11)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不食用動物食品。
(12)有皮膚病、肝病、腎病的人最好不要吃牛肉。
PS:牛肝的禁忌
(1)忌鮑魚、鯰魚。
(2)不宜與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同食。
(3)心臟病者不能多吃。
1. 有人認為 當牛肉開始腐爛時的味道最為鮮美。其實這是極為荒唐的說法。雖然在屠宰後的牛肉熟成時期比其他肉類久,但卻因為到店鋪陳設之前,已經完全熟成,而可放在家中的日期只有三四天,整塊肉則以一周為限。同時為了防止氧化而變質,應置於冰箱保存。
2. 一周吃一次 牛肉即可,不可食之太多,另外,牛脂肪更應少食為妙,否則會增加體內膽固醇和脂肪的積累量。新鮮牛肉每日可80-100g,速凍牛肉配合其他菜可以配用120g,牛肉乾,不宜過多 每日食用不超過50g。腌制牛肉,經過炒可以80g。
水煮牛肉的做法
主料:牛肉、油麥菜。
配料:泡椒、干辣椒段、郫縣豆瓣醬、蚝油、生抽、雞精、姜、蒜、小蔥、花椒、白糖、花椒面、辣椒面、澱粉、油。
1、牛肉切片,加少許水攪勻,待牛肉吸收了水分後再加少許水,再次吸收後依次加入蚝油、老薑粒、鹽、雞精碼味,碼好味後加入澱粉;泡椒、姜蒜、郫縣豆瓣醬切碎(我不喜歡做出的菜里還有整個的豆瓣,所以一般都會再把豆瓣醬剁一剁);油麥菜洗凈切段;蔥切蔥花。
2、鍋內加清水燒開,下油麥菜焯熟後鋪在碗底。
3、鍋內加油(不用太多),油熱後改中火下切碎的泡椒、姜蒜、郫縣豆瓣醬,花椒、糖炒香,再加入干辣椒段再炒一小會兒(加早了會炒糊的)。
4、料炒好以後加一碗水(飯碗),再加雞精、生抽調味。
5、水開後用筷子劃入碼好的牛肉(千萬不要一下子全倒進去,那樣牛肉成塊,有些沒熟有些就老了),不要攪拌,以免脫漿渾湯,如果有水沒淹到的牛肉,用鍋鏟壓一壓就好了。
6、待水再次開起,牛肉變色,就可以了,起鍋倒入鋪好油麥菜的碗里,撒上花椒面及辣椒面。
7、鍋內倒少許油燒熱,澆在撒好花椒面辣椒面的牛肉上,哇,劈劈叭叭,香味撲鼻,再撒上蔥花開吃。
仔姜牛肉的做法
主料:牛肉、仔姜、鮮小米椒。
配料:泡椒、蒜、蚝油,水澱粉,雞精。
1、牛肉切絲加蚝油、雞精、鹽碼十分鍾,再加入水澱粉;仔姜、泡椒、鮮小米椒、蒜切絲。(左側的是鮮小米椒,右側是泡椒,嘿嘿,切出來看著一樣的)。
2、鍋里加油(稍多一些),油熱後下牛肉劃散(火一定要大,油一定要熱,要不肉就老了)。
3、牛肉基本變色後,加入泡椒、蒜炒香。
4、加入仔姜、鮮小米椒翻炒調味起鍋。
醬牛肉的做法
鍋中做水,燒開放入牛肉(最好是前腿牛腱子,切成10cm見方的塊),煮開,撈出牛肉,用冷水浸泡。
2. 重新用一隻干凈的鍋,放入清水加熱,放入大料、花椒、桂皮、香葉、蔥、姜、生抽、老抽、糖、五香粉,然後放入牛肉。
3. 大火10分鍾後,轉小火,一直到肉熟(可以用筷子扎透就OK了)。中間的時候放鹽調味,如果一開始就放我覺得肉會容易硬,放的太晚又不入味,所以我一般都是在肉快熟的時候放鹽。
4. 撈出牛肉在一個盤子里,放置晾涼至常溫,鍋中的湯料不要處理。
5. 將湯料加熱,把放涼的牛肉重新倒入湯中,再小火煨制20分鍾,關火前加些雞精。
6. 將煮好的牛肉篦湯撈出,放在盤中放置到常溫,再放入冰箱存放就可以了。
涼置過的醬牛肉會很好切。
❹ 歷代皇帝都在哪個城市建都的
一、夏朝
1、陽城河南登封
2、安邑山西夏縣西北
3、陽翟河南禹州
4、斟鄩河南洛陽偃師
5、商丘河南商丘
6、帝丘河南濮陽
7、綸城河南商丘東
8、原河南濟源
9、老丘河南開封杜良鄉國都里村
10、西河河南安陽東南
二、商朝
1、亳河南商丘南湯
2、囂河南鄭州仲丁
3、相河南安陽西河甲
4、耿山西河津祖乙
5、庇山東菏澤鄆城祖乙
6、陳留河南開封南庚
7、奄山東曲阜南庚
8、殷河南安陽小屯盤庚
9、朝歌河南淇縣紂王
三、西周
1、岐周陝西寶雞 文王
2、豐京陝西西安 文王
3、鎬京陝西西安 武王
4、成周河南洛陽 成王
5、犬丘陝西咸陽 懿王
四、東周
1、洛邑河南洛陽
五、秦朝
1、咸陽陝西咸陽東北
六、西漢
1、洛陽,河南洛陽
2、櫟陽,陝西西安
3、長安,陝西西安
七、新朝
1、常安,陝西西安
八、東漢
1、洛陽,河南洛陽
2、許昌,河南許昌
九、三國
1、魏:洛陽,河南洛陽
2、蜀:成都,四川成都
3、吳:建業,江蘇南京
十、西晉
1、洛陽,河南洛陽
十一、東晉
1、建康,江蘇南京
十二、南朝
1、宋:建康,江蘇南京
2、齊:建康,同上
3、梁:建康,同上
4、陳:建康,同上
十三、北朝
1、北魏
①盛樂,內蒙古和林格爾北
②平城,山西大同
③洛陽,河南洛陽
2、東魏
①鄴,河南安陽北
3、北齊
①鄴,同上
4、西魏
①長安,陝西西安
5、北周
①長安,陝西西安
十四、隋朝
1、大興,陝西西安
2、洛陽,河南洛陽
十五、唐朝
1、長安,陝西西安
2、洛陽,河南洛陽
十六、武周
1、神都洛陽,河南洛陽
十七、五代
1、梁:開封,河南開封,909年建都洛陽。
2、唐:洛陽,河南洛陽
3、晉:開封,河南開封
4、漢:開封,河南開封
5、周:開封,河南開封
十八、北宋
1、東京開封府,河南開封
2、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
3、西京河南府,河南洛陽
十九、南宋
1、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
2、杭州臨安府,浙江杭州
二十、大遼
1、臨潢,內蒙古巴林左旗
2、大定府,內蒙古寧城西南
3、遼陽府,遼寧遼陽
4、析津府,北京城西南
5、大同府,山西大同
二十一、金朝
1、會寧府,黑龍江阿東城東南
2、中都,北京城西南完顏亮
3、大定府,內蒙古寧城西南
4、大同府,山西大同
5、開封府,河南開封
6、遼陽府,遼寧遼陽
二十二、西夏
1、興慶府,寧夏銀川
二十三、元朝
1、大都, 北京城
2、開平,內蒙古正藍旗東
二十四、明朝
1、南京,江蘇南京
2、北京,北京
二十五、清朝
1、京師,北京城
2、盛京,遼寧沈陽
(4)張掖二十四斗櫃批發商擴展閱讀:
著名古都:
1、北京
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是世界聞名的歷史古城,作為一個城市來說,它悠久的文化歷史以及他所承受的、豐富的古代文化遺產,是世界上其他任何都市所難以比擬的。
這座大城市,從華北平原上最初的一個居民點發展成為我國北方一座重要的城市,最後崛起為整個國家的政治中心,是經歷了極其復雜而漫長的過程。
其時間不是以百年、數百年計,而是和我們祖國的歷史一樣源遠流長。這1128年起。金、元、明、清四朝在此建都。留下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名勝古跡。
現已開放的文物古跡風景游覽點有200餘處主要有故宮、北海、天壇、頤和園、八達嶺、十三陵等。
2、洛陽
洛陽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城。也是中國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洛陽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是歷代帝王定都的首選之地,歷史上先後有九個朝代在此定都,所以又有「九朝古都」之稱。
著名的文化古跡有龍門石窟、白馬寺、漢魏洛陽城遺址等。
3、南京
南京市是江蘇省的省會,歷史上先後稱為冶城、越城、金陵、秣陵、上元、升州、江寧、集慶、應天、天京等,盡管幾番更換城名,依然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燦爛的文化、雄奇的風姿、綺麗的風光,盛名百世。
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並且留下了璀璨的民族文化遺產。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跡有夫子廟、明故宮、中山陵、靈谷塔等
4、開封
開封為七朝古都,名勝古跡眾多。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將都城從安邑遷往開封,開封作為都城的歷史由此開始。
五代時期,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均定都於此,經歷40年,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王朝時,定都開封,長達168年之久,時稱東京,使開封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是開封歷史上的鼎盛時代。
現在開封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跡有大雄寶殿、倉頡墓、鐵塔、相國寺,禹王台、龍亭、岳飛廟等。
5、西安
陝西省省會西安,古稱長安,是世界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自公元前1027年後,有西周、西漢、西晉、隋、唐等12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1062年。
西安市及其周圍地區有了大量珍貴的文物古跡,其中著名的有大雁塔,秦始皇兵馬俑、大明宮遺址、鍾樓等。
6、杭州
杭州古稱錢塘,是浙江省省會。隋朝開皇九年廢錢塘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南宋建炎三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
民國元年以原錢塘、仁和縣地並置杭縣。1928年,將杭縣改為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從此揭開了杭州發展新的歷史篇章,現在杭州已成為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跡有靈隱寺、雷鋒塔、六和塔、西湖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都城
❺ 地名酒泉的來歷
地名酒泉的來歷與西漢名將霍去病有關。
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進軍河西,打到小月氏,大敗匈奴,把匈奴殘部驅逐到玉門關外,漢武帝龍顏大悅,賜酒一壇,犒賞有功將士,酒多人少,霍去病便將酒倒入泉水之中與大家共飲,這個地方便被後世稱作「酒泉」。
(5)張掖二十四斗櫃批發商擴展閱讀
「酒泉」歷史沿革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但統治范圍尚未到達酒泉一帶,占據酒泉一帶的仍主要是烏孫、月氏、匈奴等民族。
西漢建立後,酒泉、敦煌一帶仍被匈奴右賢王屬下的渾邪王所控制,稱匈奴右地,並不斷襲擊中原。漢武帝收復河西地區,建立酒泉郡後,在敦煌設立了陽關和玉門關兩個軍事關隘。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在酒泉西部設置了敦煌郡。公元8年,王莽稱帝,沿用郡縣制,設輔平郡(原酒泉郡)、敦德郡(原敦煌郡)。
魏晉南北朝時期,酒泉先後屬曹魏、西晉、前涼(漢族)、前秦(氐族)、後涼(氐族)、西涼(漢族)、北涼(匈奴族)、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權統治。
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酒泉鎮長官稱鎮軍,仁壽二年(公元602年)起,撤郡,僅存州、縣兩級,改酒泉鎮為肅州,州的長官為剌史。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酒泉地方屬吐蕃,並建「肅州千戶府」,至唐大中五年(公元852年)的88年中,均被吐蕃所據。
唐大中二年(848年),敦煌人張議潮歸義軍控制河西、隴右11州,河西重歸唐朝。
唐朝滅亡前後,張承奉於唐天祐三年(906年),在敦煌建立西漢金山國,脫離唐朝控制。後逼降格為敦煌國。後梁乾化四年(914年)十月,敦煌國滅亡。
五代宋夏時期,酒泉為甘州回鶻、曹氏歸義軍和西夏政權所統治。曹氏歸義軍政權依附甘州回鶻後,到11世紀初期,沙州已經被認同為回鶻所統治。
宋景祐三年(1036年、西夏大慶元年),元昊的西征徹底結束了曹氏歸義軍政權對河西的統治,宋熙寧六年(1073年),西夏占據沙州。李元昊攻佔酒泉後,改肅州為蕃和郡,保留了瓜州、沙州的建置,酒泉地區全部納入西夏統治范圍。
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軍平定整個河西走廊,酒泉正式納入明朝統治范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在酒泉境內置肅州衛、威遠衛、威虜衛。
清朝定都北京後,清軍繼續追擊陝西、甘肅及嘉峪關以東地區的李自成余部,酒泉東部的肅州、金塔納入了清王朝的統治范圍,酒泉西部地區仍被新疆的吐魯番速檀所控制。順治二年(1645年)4月,酒泉沿襲明代建置,在東部地區恢復建立肅州衛,實行軍政合一的體制。
民國元年(1912年),酒泉廢肅州直隸州和安西直隸州 ,設安肅道。
1949年9月25~28日,酒泉全境和平解放。10月1日,酒泉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轄酒泉、金塔、鼎新、玉門、安西、敦煌6縣和肅北設治局,代管寧夏省額濟納旗。專署機關駐酒泉縣城關。
❻ 哪裡有好看的斗櫃哦
有兩種選擇,
一是直接上商場看實物。
二是斗櫃應該上正規的傢具網上看,建議選擇網上看的,網上買比較實惠。
這里我在美樂樂傢具網上找了一幅圖,說明一下好看的斗櫃在網上更能選擇到。
❼ 簡述甘肅張掖歷史
多了一萬塊錢。她擰著眉,苦思這筆
❽ 中國所有省會城市名單
北京市--北京 ;上海市 --上海 ;
天津市 --天津 ;重慶市 --重慶 ;
黑龍江省 --哈爾濱 ;吉林省 --長春;
遼寧省 --沈陽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
河北省 --石家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
甘肅省-- 蘭州 ;青海省--西寧 ;
陝西省 --西安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 ;
河南省-- 鄭州 ;山東省--濟南 ;
山西省--太原 ;安徽省--合肥 ;
湖南省--長沙;湖北省--武漢 ;
江蘇省--南京 ;四川省--成都;
貴州省--貴陽 ;雲南省--昆明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 ;西藏自治區-- 拉薩 ;
浙江省--杭州;江西省--南昌 ;
廣東省--廣州 ;福建省--福州 ;
台灣省--台北 ;海南省 --海口 ;
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文規定,中國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分為省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鄉級行政區三個級別;中國行政區 劃分為省、縣、鄉三級
中國的省會為國家一級行政區——一般為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交通中心,正式文件中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的行政中心並不稱作省會。自治區的行政駐地通常稱首府,在要求不嚴格的情況下有時也被稱為省會;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不稱之為省會,直接稱之為政府所在地、駐地或治所。
❾ 中國有多少個省市
截至2019年8月,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盛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的各個省市自治區及其省會城市如下表:
各省簡稱:
北京(京)、天津(津)、黑龍江(黑)、吉林(吉)、遼寧(遼)、河北(冀)、河南(豫)、
山東(魯)、山西(晉)、陝西(陝)、內蒙古(內蒙古)、寧夏(寧)、甘肅(隴、甘)、
新疆(新)、青海(青)、西藏(藏)、湖北(鄂)、安徽(皖)、江蘇(蘇)、上海(滬)、
浙江(浙)、福建(閔)、湖南(湘)、江西(贛)、四川(川、蜀)、重慶(渝)、
貴州(黔、貴)、雲南(滇、雲)、廣東(粵)、廣西(桂)、海南(瓊)、
香港(港)、澳門(澳)、台灣(台)。
(9)張掖二十四斗櫃批發商擴展閱讀:
全國各省的簡稱順口溜
東三省,黑吉遼;
北、西部,蒙新藏;
西南地區有去貴,華中華南兩湖廣;
東南沿海閩浙蘇,台瓊兩省切莫忘;
華北華東兩河山,皖贛東邊是浙江;
陝甘青川內地廣,寧夏雖小在胸膛;
直轄市,京津滬,山城重慶後補上;
香港澳門兩特區,九七、九九回娘家。
三十四個行政區,牢牢記在心坎上。
中國各省份名字的由來
1、山東——魯
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南道;宋設京東路,後分京東東、西路;金更名山東東、西路,為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後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2、山西——晉
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3、河南——豫
以在黃河之南而得名。西漢即有河南郡,為河南得名的開始。唐大部分屬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設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設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後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4、河北——冀
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宋設河北路,後分河北東、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元設燕南趙北道;明設北平省,後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1929年民國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5、湖南——湘
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後設湖南觀察使,為湖南得名的開始;宋稱湖南路;元設嶺北湖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6、湖北——鄂
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屬江南東道、淮南道和山南東道;宋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為湖北得名的開始;元設江南湖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為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7、廣東——粵
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8、黑龍江——黑
以黑龍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將軍置黑龍江將軍,清末改黑龍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9、遼寧——遼
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金仍之;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後改奉天將軍,再改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
1929民國改遼寧省,為遼寧得名的開始;偽滿復改奉天省,1945收復後仍改遼寧省;建國初分遼東省和遼西省,後合並恢復遼寧省,省名至今未變。
10、吉林——吉
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干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11、安徽——皖
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元屬江東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
清改江南省,後分設安徽省,為安徽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後合並恢復安徽省,省名至今未變。
12、江蘇——蘇
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兩浙西路和淮南東路;元屬江東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東江北道;
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蘇北行署和蘇南行署,後合並恢復江蘇省,省名至今未變。
13、福建——閩
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
14、甘肅——甘、隴
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關內道和隴右道;宋時東部屬宋秦鳳路,西部屬西夏;金分秦鳳路為秦鳳、臨洮、慶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肅路(不久即改甘州路),為甘肅得名的開始,後改寧夏行省為甘肅行省;明為陝西行都司;清分陝西省恢復甘肅省,省名至今未變
15、江西——贛
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後設江西觀察使,為江西得名的開始;宋置江南西路,簡稱江西路;元設江西行省及江西湖東道;明置江西省,後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16、雲南——滇、雲
以在雲嶺之南得名。漢即設雲南縣,為雲南得名的開始。唐為六詔,後為南詔;宋為大理國;元置雲南行省及雲南諸路道;明置雲南省,後改雲南布政使司;清改雲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17、貴州——黔、貴
以貴山得名。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屬湖廣行省;明置貴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後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省名至今未變。
18、四川——川、蜀
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山南西道;宋設川峽路(註:非川陝路),後分設西川路和峽西路,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峽西路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稱四川,其間設四川制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後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
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後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國初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後合並恢復四川省,省名至今未變。
19、青海——青
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屬吐蕃;元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的開始;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20、陝西——陝、秦
以陝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屬京畿道和關內道;宋初設陝西路,為陝西得名的開始,後分設永興軍路,以軍事重鎮延寧、環慶、秦鳳、熙河五路設陝西五路經略使;元設陝西行省和陝西漢中道;明置陝西省,後改陝西布政使司;清改陝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21、浙江——浙
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後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22、海南——瓊
以海南島得名。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西路;元設海南海北道,是為海南得名的開始;明屬廣東省;清仍之,正式稱瓊崖為海南島;民國仍之,後設海南特別行政區,仍屬省;建國後設海南行政區,仍屬省,1988年為海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23、北京——京
北京有據可查的第一個名稱為「薊」,是春秋戰國時燕國的都城。遼金是將北京作為陪都,稱為燕京。金滅遼後,遷都於此,稱中都。元代改稱大都。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於此,改稱北京」。名稱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設為直轄市。取全稱中的「京」字作為簡稱。
24、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稱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稱「直沽寨」。元代設津海鎮,這是天津建城的開始。明永樂2年(1404年)築城設衛,始稱天津衛,取「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1949年設為直轄市。取全稱中的「津」字作為簡稱。
25、上海——滬
上海之稱始於宋代,當時上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貿易港口,那時的上海地區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設有上海鎮。1292年,上海改鎮為縣。這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
1949年,上海設為直轄市。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當時還沒有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滬。春秋戰國時上海是楚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別稱申。
26、重慶——渝
重慶古稱巴」。秦時稱江州。隋稱渝州。北宋稱恭州。重慶之名始於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敦先封恭王,後登帝位,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1997年,重慶設為直轄市。隋時,嘉陵江稱渝水,重慶因位於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慶簡稱渝」。
27、廣西壯族自治區
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改廣西省;民國仍之;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28、內蒙古自治區
以漠南蒙古得名。唐為突厥地;宋時出現蒙古部落;後建元朝,其地直屬中書省及嶺北行省;明分達靼韃及瓦剌;清統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內地稱內蒙古,漠北蒙古居邊外稱外蒙古,並屬理藩院。
民國初分屬熱河、察哈爾、綏遠等特別區,後均改省;建國前中共以今內蒙古東部設內蒙古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29、西藏自治區
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為吐蕃;元屬宣政院;明稱烏思藏,設都司等;清初稱衛藏,衛即前藏,藏即後藏;後正式定名為西藏,為西藏得名的開始;清設西藏辦事大臣;民國初西藏地方;建國後仍之,後改西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30、寧夏回族自治區
以西夏安寧得名。唐屬關內道;宋時屬西夏;元滅西夏後以舊地設西夏行省,不久改寧夏行省,治所為寧夏路,為寧夏得名的開始,後改行省為甘肅行省,遷甘州路。明屬陝西省,改寧夏路為寧夏衛;清改寧夏府,屬甘肅省,並設寧夏將軍;民國初設甘邊寧夏護軍使。
31、新疆維吾爾
以其為新辟疆土而稱新疆。唐宋為西域;元明為察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地;清統一其地,其北部稱回部、南部稱准部,合稱回疆,設伊犁將軍,
又以其為新辟疆土而稱新疆(其時貴州新辟疆土亦稱新疆);清未設新疆省,是為新疆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後改新疆維吾兒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32、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意為出口香料的港口;芳香的海港。香港位於中國東南端,是發展日漸迅速的東亞地區的樞紐,地理條件優越。
香港總面積達 1098平方公里,由香港島、一海之隔的九龍半島和新界(包括235個離島)組成,其中郊區多集中在新界。,「香港」原指石排灣、香港仔一帶,後推而廣之,擴大為香港全島乃至九龍、新界之總稱。
33、澳門特別行政區
據詞典解釋,澳是指海邊彎彎曲曲可以停船的地方。珠江口一帶這類海灣甚多,澳門是眾澳中地理環境比較好的一個澳。澳門之「門」又作何解釋呢?原來澳門南面有四個島,即仔、路環、大橫琴、小橫琴。四島分離對峙,海水縱橫分割而成十字,古人將此水域稱為「十字門」。
於是將「門」與「澳」糅合起來而成「澳門」。另有一種解釋認為,澳門北有蓮峰山,南有媽閣山,兩山對峙如「門」,上下海域為「澳」,合二為一稱「澳門」。
兩種說法都有道理,得到公認。澳門還有一個名字叫「蓮島」。此名既優雅大方,又通俗形象,作為別稱可謂恰到好處。
34、台灣
以台灣府得名。唐宋均為化外地;元在澎湖設巡檢司,兼管台灣漁民;明為荷蘭所佔,明末鄭成功收復,設東寧省及承天府;
清鄭氏,設台灣府及台廈道,是為台灣得名的開始,並正式稱台灣島,後改台廈道為台灣道;清末設台灣省,後為日佔,仍稱台灣;民國收復,恢復台灣省,省名至今未變。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省會的變遷原因:
1、因政權的更替而變化,這是造成省會變遷最直接的因素。新政權往往與原政權有著不同發展思維戰略,對原政權的遺留問題往往會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同時受到的阻力較小,因此省會的遷移絕大多數都在政權更替之後的1912年、1950-1954年這樣的年份。
2、安全要求的需要。如廣西因邊防原因在桂林南寧間遷移省會。
3、經濟發展的需要。經濟發展的要求便利的交通和居中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位於鐵路交匯點的新興城市如哈爾濱、鄭州等。
4、像南京這樣因首都的得與失的因素而造成的省會的失與得。
❿ 霍去病厲害到什麼程度
霍去病17歲就首次隨衛青將軍出征,任驃姚校尉,率800騎兵直闖匈奴腹地殲敵2000多,功冠全軍,一戰封侯「冠軍侯」。漢武帝為獎勵他的功勞賜他府邸,他卻壯氣揚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19歲二次出征封驃騎將軍,兩次河西大戰均獲大捷,河西授降。作為統帥一人孤身闖入叛變的萬人匈奴敵軍中,硬是讓所有匈奴人歸順大漢,收回了整個河西走廊,包括張掖、武威、酒泉等地。21歲和大將軍衛青共同帥兵發動漠北大戰,飲馬瀚海(如今的貝加爾湖),封狼居胥(後世武將認為的最高軍功象徵之一),成了匈奴人聞風喪膽的不滅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