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政和白茶的介紹
政和白茶,福建省政和縣特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政和白茶以中國國家級優良茶樹品種茶政和大白茶品種為原料,經政和縣茶農特有的制茶技藝加工生產的,所產政和白茶具有鮮純、毫香、涼爽的品質特徵。不僅具有解暑、退熱、降火、生津止渴功效,還具有降血壓、解毒、止泄、殺菌、抗氧化、抗輻射、抗腫瘤等功效。馳名中外,在同行業中享有較高聲譽。
Ⅱ 政和白茶的生產情況
截至2010年政和縣茶葉加工企業150多家。
政和縣局面對政和茶產業廣闊發展空間,積極引導企業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建立無公害茶葉基地,示範帶動茶園標准化建設。2010年全縣共有無公害茶園面積3萬畝,佔全縣茶園面積的35%,有效改善茶園的基礎條件和生態環境。另外,政和縣還引導企業擴建改建廠房,更新改造設備,引進先進技術,不斷提高企業生產加工能力,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逐步完善產業政策,從產業規劃、產品保護、商標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為茶產業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Ⅲ 耀天茶倉的政和白茶怎麼樣
說的這個樂天茶湯的正和白茶怎麼樣?這個必須找會品茶的一品就知道了。
Ⅳ 政和白茶的品質特徵
政和白茶原以菜茶品種的小芽為原料,清朝初年,政和鐵山發現大白茶樹種(國家級優良茶樹品種),逐廣為栽培,並以此為原料制出白牡丹、白毫銀針、壽眉、白毛猴、蓮心等多個優質白茶品種。
白毫銀針,簡稱銀針,又叫白毫,也被人多稱白毫銀針,按制茶種類分,屬白茶類。政和白毫銀針的成品茶外觀茶芽肥壯,滿披白毫,色澤灰綠,閃爍如銀,挺直如針。茶湯呈杏黃色,清澈晶亮,香氣清鮮,入口毫香顯露,滋味清甜鮮爽,葉底:勻整,明亮 。白毫銀針是茶葉珍品,採摘於政和大白茶明前肥壯之單芽,經萎凋、低溫烘(曬)干、撿剔、復火等工序製作而成。是政和所產的珍品白茶,曾多次榮獲國家名茶稱號,請鑒賞她全身滿披白毫、纖纖芬芳的外形。
白牡丹的製造不經炒揉,只有萎凋及焙乾兩道工序,但工藝不易掌握。白牡丹兩葉抱一芽,葉態自然,色澤深灰綠或暗青苔色,葉張肥嫩,呈波紋隆起,葉背遍布潔白茸毛,葉緣向葉背微卷,芽葉連枝。湯色杏黃或橙黃,葉底淺灰,葉脈微紅,湯味鮮醇。
獨特的工藝使得政和白茶品質與眾不同,不僅具有解暑、退熱、降火、生津止渴功效,還具有降血壓、解毒、止泄、殺菌、抗氧化、抗輻射、抗腫瘤等功效。
2002年,該縣白牡丹茶葉有限公司生產的白牡丹城牌白茶在中國(福建)茶葉博覽會上獲金獎。2009年3月,政和白茶躋身地理標志產品之列。 2002年中國(福建)茶博會名茶評比中,政和縣白牡丹茶葉有限公司生產的「白牡丹城」牌白茶榮獲金獎,2003年中國(上海)茶博會名茶評比中,政和縣閩輝茶葉有限公司生產的「正禾」牌白茶又榮獲金獎。
Ⅳ 政和白毫銀針的產地
白毫銀針的產地為福建省福鼎、政和兩市。清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福鼎用菜茶(有性群體)的壯芽為原料,創制白毫銀針。約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種茶樹在福鼎市選育繁殖成功,於是1885年起改用福鼎大白茶品種茶樹的壯芽為原料,菜茶因茶芽細小,已不再採用。政和縣1880年選育繁殖政和大白茶品種茶樹,1889年開始產制銀針。
Ⅵ 政和白茶在哪裡可以買到
可以在各網路商城阿,或者app應用裡面的茶商城都可以買到的
Ⅶ 政和白茶的地理標志
項目 內容 地理標志產品名稱 政和白茶 地理標志類型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 保護范圍 福建省政和縣所轄行政區域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7年第55號 批准時間 2007年3月20日 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信息產品名稱政和白茶商標類別集體商標注 冊 人政和縣茶葉技術推廣總站注 冊 號6228806商標圖樣 (一)立地條件。
海拔高度200m至800m;土壤為紅壤和黃壤;土壤有機質≥2.5%;土壤pH值4.5至6.5。
(二)栽培管理。
1、育苗:選取母樹上紅棕色、半木質化、健壯枝條作為插穗,扦插育苗時間在9至12月。
2、定植:
(1)單行條栽或雙行條栽;
(2)定植密度≤6萬株/ha。
3、施肥:
(1)每隔二年,結合秋、冬季土壤深翻施有機肥≥37500kg/ha或施餅肥≥1500kg/ha。
(2)幼齡茶園施純氮75kg/ha至150kg/ha,N.P.K比例按1∶1∶1施用。投產茶園施純氮300kg/ha至450kg/ha,N.P.K比例按3∶1∶1施用。
4、茶樹修剪:幼齡茶樹進行3至4次定型修剪;投產茶園適時輕修剪;衰老茶園進行重修剪或台刈,時間在立春前或春茶後。
(三)鮮葉採摘。
每年春、夏、秋各季採摘。春茶在春分至穀雨前後採摘,夏茶在小滿至夏至採摘,秋茶在小暑至秋分採摘。白毫銀針鮮葉採摘標准為單芽,白牡丹鮮葉採摘標准為一芽一、二葉。按「九不採」原則進行採摘,即雨天不採、露水未乾不採、細瘦芽頭不採、紫色芽頭不採、空心芽不採、損傷芽頭不採、病蟲傷芽頭不採、開裂芽頭不採、病蟲害引起芽葉彎曲等畸形芽不採。
(四)加工工藝。
工藝流程:鮮葉→萎凋→烘焙→毛茶。
在晴好天氣條件下進行加工,掌握「兩個時機」和「四個動作」。「兩個時機」即:
1、萎凋時機,溫度在20℃至25℃,相對濕度在70%至75%,歷時48至60小時,萎凋葉含水率最終控制在8%至9%;
2、並篩時機,當萎凋葉含水率達30%至50%時進行並篩,以利於形成政和白茶特有的葉態。
3、「四個動作」即:
(1)攤涼厚度均勻適中,互不重疊,不影響水分蒸發;
(2)攤涼動作要輕,避免損傷鮮葉,造成紅變;
(3)據天氣、溫度、濕度和風力情況,通過車間百葉窗,調節風力、溫度和濕度;
(4)天氣轉為悶熱時,為防止萎凋葉紅變,應及時轉入烘焙工序。
(五)質量特色。
1、感觀特色:
(1)白毫銀針:
外形:單芽肥壯,滿披茸毛,色澤銀白或灰白。內質:香氣清純,毫香明顯;滋味清甜鮮爽,毫味足;湯色淡黃,明亮。葉底:勻整,明亮。
(2)白牡丹:
①特級白牡丹:
外形:葉抱芽,芽葉連枝,葉緣垂卷,毫心肥壯銀白,毫多而顯,葉色灰綠或翠綠,葉背有茸毛。內質:香氣清鮮濃郁,毫香明顯;滋味清甜純爽,毫味顯;湯色杏黃,明亮。葉底:毫心多,葉張嫩,芽葉連枝,色澤嫩綠、明亮。
②一級白牡丹:
外形:芽葉連枝,勻嫩,尚勻整,葉緣垂卷,略有破張,毫心銀白,毫心顯,葉色灰綠或暗綠,部分葉背有茸毛。內質:香氣清鮮純正,有毫香;滋味尚甜、純正,有毫味;湯色淺黃,較亮。葉底:毫心尚顯,葉張柔軟,葉脈微紅,尚亮。
③二級白牡丹:
外形:部分芽葉連枝,破張較多,有毫心,毫心稍瘦,葉張尚嫩,色澤暗綠,稍帶少量黃綠葉及暗褐葉。內質:香氣尚清鮮純正,略有毫香;滋味尚鮮純,略帶青澀回甘;湯色深黃尚明亮。葉底:少量毫心,葉脈淺紅。
2、理化指標:水分:≤6.50%;碎茶:≤6.00%;粉末:≤1.50%;水浸出物(以干基計):≥30.00%;可溶性氨基酸總量(以干基計):≥2.50%;咖啡鹼:≥2.70%;灰分(以干基計):≤7.00%。 從前,政和山區遇大旱,河流乾枯,人民苦不堪言。人們相傳在東方雲霧遮擋的洞官山有一口「龍井」,其旁長著幾顆仙草,人們飲其汁能治病,滴到乾涸的河裡河水即流。為此,許多勇敢的小夥子前赴後繼去尋仙草,但都未能生還。此時,村裡有戶人家,兄妹三人為救苦難勇往直前。哥哥志剛與志誠上山采仙草,先後遇難,化為石頭,未能如願。妹妹志玉,平時習得一手好箭法,精通刀劍武藝,為營救大家和兩個哥哥,她強忍悲痛,毅然背起弓箭,隻身前往洞官山。她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洞官山的龍井邊,忽然一條小黑龍張牙舞爪的向她撲來,她便左右開弓,將黑龍的雙眼射中,黑龍頓時化作一團「黑氣」向本天飄去。志玉採下仙草的芽梢,並舀起龍井水澆灌,仙草頃刻間生長成樹。她採得仙草芽榨汁,用仙草汁滴在石頭上,救活了那些為尋草而化作石頭的村民和兩個哥哥。她將仙草汁滴在河裡,河水即刻就流動起來,人們得救了,仙草芽的名聲傳開了。人們將仙草芽晾乾,一枚枚挺直似針,滿披茸茸白毫,潔白如銀,便稱它為「銀針」。為感念志玉救命之恩,大家親昵地稱她為「銀針姑娘」,並立一尊「銀針姑娘」塑像作為對志玉的紀念。
Ⅷ 政和白毫銀針的保健美容
和傳統綠茶相比,白茶由於珍稀,其保健美容的效果也鮮為人知。研究表明,茶類護膚品的功效與茶葉的製作過程有很大的關系:制茶過程越簡單、步驟越少,茶多酚的含量就越高。紅茶為發酵茶,制茶程序多,保留下來的多酚則少。綠茶的多酚含量相對要高一些。而白茶的製作完全沒有經過加工,只
是單純曬干,被留下來的茶多酚自然也更加完整了。因此,白茶的抗氧化能力是第一流的。它的這種美容價值,已經被國際領先的化妝品廠商發現了。美國著名的天然護膚品牌品木宣言(ORIGINS)的明星產品就是以「白毫銀針」萃取物為主要成分的,冠名以「白茶」系列的精華露、凈膚水、按摩霜,備受消費者青睞而風靡全球。隨後,韓國的許多護膚品也爭先恐後地加入了白茶成分。當然,要提煉出這些有效成分,需要高超的工藝,同時也意味著高昂的原料成本。
Ⅸ 政和白茶的歷史沿革
作為中國白茶重要主產區,政和縣白茶淵源極深,可追溯到唐末宋初。到宋代,政和已成為重要的北苑貢茶主產區,生產的銀針茶備受推崇,被文人譽為「北苑靈芽天下精」。1115年(宋徽宗政和年間),當時的關棣縣因進獻貢茶銀針,「喜動龍顏,獲賜年號,遂改縣名關棣為政和」。
明朝,政和白茶產量已具相當規模,到了清朝時期,進入鼎盛。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政邑知縣蔣周南有《詠茶》詩一首,述事甚詳:「叢叢佳茗被岩阿,細雨抽芽簇實柯;誰信芳根枯北苑?別饒靈草產東和。上春分焙工微拙,小市盈框販去多;列肆武夷山下賣,楚材晉用悵如何。」(註:政和別號東和)。清初政和縣產茶的盛況,連著名的北苑產區比之都要黯然失色。茶季到了,茶工僱傭一空,可能當時政和縣山區無茶行、茶莊的設置,一筐筐的茶葉被茶販運到武夷山市出售,名茶流失,使這位知縣不禁生出無限感嘆。
迄至清咸豐年間政和始有茶葉加工場所。《茶葉通史》載:「咸豐年間,福建政和有一百多家制茶廠,雇傭工人多至千計;同治年間,有數十家私營制茶廠,出茶多至萬余箱」。特別是1879年(光緒五年),鐵山村發現政和大白茶(一說在咸豐年間發現)並得以大量繁殖推廣,勤勞智慧的政和人民利用政和大白茶為原料,製作的各色名茶相繼問世,品質大幅度提高。
陳櫞專著《福建政和之茶葉》(1943年)述:「政和茶葉種類繁多,其最著者首推工夫與銀針,前者遠銷俄美,後者遠銷德國;次為白毛猴及蓮心專銷安南(即越南)及汕頭一帶;再次為銷售香港、廣州之白牡丹,美國之小鍾,每年總值以百萬元計,實為政和經濟之命脈」。民間流傳「嫁女不慕官宦家,只詢茶葉與銀針」之說。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國家對茶葉生產的扶持,政和縣茶葉生產得到發展,茶區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政和縣充分發揮區域、生態、綠色優勢,茶產業發展迅速,成為政和縣傳統主導產業。政和縣內的石屯、東平、熊山等鎮均是白茶的重要產區,分別種植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雲六號等品種。
Ⅹ 福建政和白茶只是白茶嗎政和白茶有哪些產地
【產地】福建政和白茶原產福建政和縣鐵山區,已有一百餘年的栽培歷史,主要分布在福建政和、松溪兩縣,建陽、崇安、周寧、福安等縣有少量栽培。
【特徵】福建政和白茶春茶含氨基酸2.37%、茶多酚24.96%。福建政和白茶適於制紅茶和白茶
。福建政和白茶製成的紅茶與滇紅相近,烏黑油潤,條壯,身骨重實,香氣高,水色紅濃,味濃醇,葉底紅勻。福建政和白茶制白毫銀針,顏色鮮白帶黃,全披白毫,香氣清鮮,滋味清甜。
【工藝】福建政和白茶的製作工藝是萎凋乾燥,命名依據是採摘原料為幼嫩芽葉,且政和白茶茶樹品種本身多毫(白毫銀針和白牡丹之茶樹品種為福鼎大白毫、政和大白茶)。
【淵源】福建政和白茶(Zhenghe daeha)茶樹無性系品種之一,又系全國茶樹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的國家良種之一。據傳說,在清光緒5年(1880年)由鐵山人魏年老將此茶樹移回家中種植,後因牆倒,無意壓條數十株,逐漸繁殖推廣。《茶葉通史》載:咸豐年間,福建政和有一百多家制茶廠,雇傭工人多至千計;同治年間,有數十家私營制茶廠,出福建政和白茶多至萬余箱。特別是光緒五年(1879年),鐵山村發現福建政和白茶(一說在咸豐年間發現)並得以大量繁殖推廣,勤勞智慧的福建政和人民利用福建政和白茶為原料,製作的各色名茶相繼問世,品質大幅度提高,聲名鵲起。為福建政和白茶發展增加了強大的發展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