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王守義十三香商丘市銷售部在哪兒
應該在白雲批發市場那裡。也就是中州路地下道道北上去300米路東。
❷ 王守義十三香怎麼代理
打包裝上的電話,可以問到當地辦事處聯系方式,再咨詢當地辦事處
❸ 王守義的打假維權
隨著市場經濟潮頭湧起,1987年,王守義十三香開始了注冊商標的工作,隨後又申請了外觀設計專利,小小的十三香產品一共注冊了5個商標。後來王銀良以超前的眼光,又用他父親的頭像和名字注冊,印製在包裝盒上。然而市場上假冒產品防不勝防,屢打不絕,「按下葫蘆起來瓢」。
1993年,十三香集團根據《專利法》向鄭州市人民法院首次起訴省內專利侵權的10家調味品廠。鄭州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決:責令10家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行為,銷毀所有偽冒產品,賠償經濟損失。官司剛剛勝訴後,1993年底,河南省內又冒出了20多種假冒十三香,商丘、南陽、漯河遍地開花,尤其是豫魯交界地區,制假者在暗處,打游擊,捉迷藏。
1994年,河南省人大通過《關於懲治假冒注冊商標補充規定》,堅定了十三香集團打假的信心。在公、檢、法、工商等職能部門的配合下,一舉端掉豫、魯交界的兩個制假大窩點,並將制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成為國內制假者被判刑的首例案件。為保護「十三香」特有名稱和品牌,相關部門給予了大力支持。
2003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調味品行業協會出具文件,指出「『十三香』成為調味品領域一個特有的名稱和社會公眾知曉的品牌」。
1999年、2000年國家工商總局兩次下文要求山東、湖南、廣西、廣東、安徽等省區的工商部門對仿冒十三香嚴重的20種產品進行嚴肅查處,2003年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商標局和商標評審委員會認定「十三香」為特定名稱。
從80年代起,十三香集團用於打假的費用已超過2000萬元,配合執法部門查處制假售假侵權案件96起,目 前尚存侵權生產「十三香」產品的廠家在全國僅剩下5、6家,且均為作坊式個體工商戶。
無怪乎王銀良說:「十三香發展到今天,在一定程度上講,是打假打出來的,是從制假、售假者手中挽回了市場。」打假保護了十三香品牌,更重要的是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使「十三香」成為社會公眾可以信賴的產品。
❹ 十三香王守義一縣城能{設兩家代理人嗎
我覺得這個可以沒問題的,一個縣城市場這么大是兩家代理人都是可以的,因為你們拿貨價格都是相同的那兩個家代理人互相競爭,把價格降下來,這也是一件好事情,如果你們那兩天的統計下來也是一件好事呀。
❺ 中國馳名商標王守義十三香,近幾年的銷量如何
王守義十三香這幾年的銷量一直在不斷升高,而且年銷售額達到了十幾億元。由於這幾年王守義十三香抓住了時代的發展機遇,不僅擴大了生產規模,而且還坐上了互聯網的發展快車道。所以讓公司銷售業績不斷升高,而且還讓公司的份額進一步擴大。
當前的社會競爭壓力非常大,不僅各個行業競爭壓力非常大,而且每一個廠家的競爭也是非常的激烈,這就導致給每一個人和生產企業帶來很大的生存危機。一家企業要想在這樣的環境當中生存和競爭,我認為也絕非易事。只有讓自己掌握核心技術,一家企業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下去。
❻ 王守義十三香被告商標侵權問題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最近終審裁定: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集團有限公司的「十三香」商標予以注冊。 據了解,河南省駐馬店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集團有限公司於1999年9月申請注冊「十三香」商標。商標局初審公告後,山東省定陶縣永興調味品廠提出異議,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和商標評審委員會先後駁回該廠的異議,對「十三香」商標予以注冊。
❼ 晉域王守義十三香代理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最近終審裁定: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集團有限公司的「十三香」商標予以注冊。
據了解,河南省駐馬店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集團有限公司於1999年9月申請注冊「十三香」商標。商標局初審公告後,山東省定陶縣永興調味品廠提出異議,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和商標評審委員會先後駁回該廠的異議,對「十三香」商標予以注冊。由此,永興調味品廠遂將商標評審委員會和王守義集團告上法庭。法院認為「十三香」由於王守義先生和駐馬店市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集團的艱辛經營,才成為調味品領域一個特有的名稱,使之成為社會公眾知曉的品牌。同時,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和中國調味品協會出具的材料也表明,「十三香」不屬於法定或已明確被國家標准和行業規范採用的通用名稱,法院判決「十三香」商標予以注冊。
社會公眾知曉的品牌就是「馳名商標」。因為商標的經營和使用,使用過和接觸過的人看到「十三香」就會想到王守義這個人或者這個調味品,而不會聯想到其他人或事物,已經具有商標特有的特徵了。更不是通用名稱。
❽ 王守義的品牌初創
1959年,祖居河南開封的王守義老人迫於維持生計,根據祖傳秘方,採用20多種純天然中葯材香料,始創了十三香調味品。王守義的二兒子,如今已是集團總經理的王銀良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然不勝感慨。他說,當時他們父子幾人是以家庭小作坊方式生產經營的,當時每小包十三香售價僅1角錢。為了取得信譽,王老先生在加工出售的調味品紙包外面蓋上「十三香」印鑒。雖說本小利薄,但由於信譽好,老百姓逢年過節都非常喜愛這種產品。
1969年,文化大革命發展到高潮,農村開始進行所謂的「割資本主義尾巴」,無人敢再經商做買賣,王老先生無奈只得停止了十三香的加工出售。1984年,改革開放的初期,王守義老先生申領了營業執照,租攤位加工銷售十三香,從此走上了艱苦的創業之路。不論是寒風嚴冬還是烈日盛夏,他從不間斷出攤。由於採取薄利多銷的辦法,他的生意越來越火,終於慢慢使人們再次接受了他的十三香。於是,王守義父子開始產生干一番大事業的想法。1984年末,王銀良毅然停薪留職,開始和父親與三弟一起經營十三香。隨著銷量不斷增大,1985年初,他們開始設計十三香包裝,並正式申報十三香調味品包裝注冊。1987年1月獲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頒發的注冊證。父子三人隨之創辦了河南駐馬店興隆堂十三香調味品加工廠,走上了企業穩步發展之路,並由此結束了中國有史以來長期使用五香粉、八大味等單一調味品的老格局,十三香調味品也在國內開創了調味品的新潮流。
❾ 各位可有知道,在那些地方能買到王守義十三香
全國30多個省市都能買到王守義十三香,在農貿市場、綜合性超市及小區便利店都能買到,很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