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做一個批發商
1、完善產品結構
檢查品種結構是否完善?已經有幾種有限的產品在銷售,這條渠道鏈上還可以推廣些什麼產品。總之,做到全品項分銷的話,銷量一定會上升,而且是持續不斷地上升。就像種地一樣,可以持續不斷地從這塊地上收獲。
2、廣泛分銷覆蓋
檢查產品分銷得夠不夠廣泛?換句話說,就是把貨鋪得到處都是,這樣肯定是有銷量的。需要強調的是,要做有效的分銷,所謂有效,就是要考慮渠道的承受能力,簡單來講,鋪出去的貨不要給退回來。
品類覆蓋方面,基本做法是,先把最暢銷的貨鋪出去,這是退貨風險最低的;同時,補進一些當地有市場容量的產品,填平零售終端追求高利潤的心理空洞。
3、建立分銷網點
所謂戰略分銷網點,就是那些在本行業、本市場對於銷量提升非常重要的銷售網點,如:重點批發商、重點零售網點,批發市場、菜市場、重要街區的銷量旺點等等,這里的陳列可以影響到其它銷售網點的進貨,起到示範作用,帶動其它批零網點的銷售。這些網點啟動了,批發市場的貨流動就快了,這樣就進入了良性循環。所以,在走市場的過程之中,要多問自己,戰略分銷網點建立的數量增加了多少,網點陳列夠不夠生動。
5、渠道價盤維護
無論渠道之中,有多少家經銷商,價盤維護都是始終要做的。
價盤就是產品的價格體系。管理好市場的價格,讓各級渠道成員有利可圖,思考經銷商之間有沒有相互沖貨,低價傾銷?做好價格維護,價格維護的目的是保持各級渠道成員有利可圖,這個是我們每一天走市場的時候要非常警覺的。沒有市場利潤,渠道成員對於我們的忠誠不能堅持多久。所以每天在市場上走動,就是要不斷地一邊做市場拓展的工作,一方面就是要維護市場價格。價盤的不穩可能是區域多家經銷商沖貨,或是外區經銷商沖貨,或者經銷商經營出現較大問題造成的。因此,這個也可以說是批發市場的睛雨表。
6、批發渠道生動化
批發市場之中、經銷商的店鋪內外,產品POP張貼是否顯眼?主推品種海報是否正確?如果發現經銷商那裡都沒有一張POP時如何處理?批發市場裡面的布標拉了幾條?例如做二批有獎陳列活動。此類活動有助於新產品迅速推向銷售前沿,會引起一部分零售商或是縣市級批發商的注意和興趣,從而得到小批量的訂貨,最終取得滿意的銷量。這種陳列活動的重點,一方面是貨架一方面是攤床,走訪市場的時候,要問自己,是否是全品類陳列,主推產品是否突出?通路裡面日期較舊的產品是否有更換?
2. 怎麼現在批發商這么多到底是零售還批發 有的你在那裡進貨 批發是這個價 賣普通客戶是這個價 這樣生意能做
現在信息越來越透明,批發和零售之間就是一個信息不透明的問題。批發商做零售也是很正常的,有貨在手只有有的賺,一般他都會賣。但是這樣的批發商畢竟是少數,也可能是庫存壓力不得已而為之。所以你在選擇上家時,盡量選擇獨家貨源,有特點,有信譽,價格適中的。你是做那個行業的?如果是做服裝的,我可以給你提供一個選擇。
3. 舉例說明經銷商和零售商的區別
經銷商和零售商的區別:
一、面向的客戶不一樣
零售商是直接面對最終用戶,比方說超市;經銷商負責一些渠道銷售的業務。
二、服務的區域不一樣
經銷商在某一區域和領域 ,擁有商品的所有權(買斷製造商的產品/服務) ,獲得經營利潤,多品種經營 ,經營活動過程不受或很少受供貨商限制 ,與供貨商責權對等。
比如阿迪達斯廣州地區的經銷商,阿迪達斯公司就不在再向廣州地區的其他客戶供貨,其他客戶如果想要銷售這個牌子的產品,就必須通過經銷商來進貨;
零售商就是做零售的,店面的,或者推銷的,當然也可能有一些零星的行業采購。
三、供貨商的要求不一樣
供貨商一般對經銷商都用要求,比如要求經銷商一年要進多少貨,需要鋪多少范圍等等;供貨商一般不直接對接零售商,經銷商一般負責給零售商供貨,比如大型超市。
(3)零售如何做成批發商的量擴展閱讀:
經銷商是中國市場上既傳統又中堅的渠道力量,也在遭遇渠道扁平化浪潮和新生渠道力量的考驗,在重重壓力下經銷商或被動或主動地在業務發展戰略上作出了適應性調整:
1、部分經銷商開始向生產商貼牌甚至自行投資建廠生產自有品牌產品,使渠道資源效益發揮最大化;
2、部分經銷商開始進入零售領域,向渠道下游延伸,穩定並鞏固自身在市場中的地位;
3、最大化獲取優勢產品資源,以產品分擔經營成本和經營風險,追求企業經營的品類規模。遺憾的是,更多的經銷商正在成為生產商的附庸,完全被生產商「套牢」,更在終端零售商與生產商的雙重「擠壓」下困難重重,更為可怕的是經銷商中的弱勢群體正在不斷地被淘汰出局。
零售商是分銷渠道的最終環節。面對個人消費者市場,是分銷渠道系統的終端,直接聯結消費者,完成產品最終實現價值的任務。零售商業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零售商業種類繁多、經營方式變化快,構成了多樣的、動態的零售分銷系統。
零售商面對的終端顧客每次購買數量小,要求商品檔次、花色品種齊全,提供購買與消費的方便服務。零售經營者為此通常要多品種小批量進貨,以加快銷售過程,提高資金的周轉率。這就形成了零售商少量多次進貨、低庫存和重視現場促銷服務的經營特點。
4. 我是商品批發零售企業,個體的,想做個excle表格,能顯示每日的進貨,批發,零售,數量,顯示庫存數量
你需要的是進銷存,給你上傳了附件,但附件個數有限,無法完全滿足你的需要,可以給你發全套資料,如果需要,請留下你的q號
5. 一家企業在某個行業里,可否同時把批發和零售做好
朋友之前一直做零售,主營方向是進口高端,市場主要是淘寶。到目前為止大概有個七八年的樣子吧,目前在淘寶高端市場也算小有名氣,回頭客很多。隨著業務量增長,今年開始做批發。行業上進口批發商現在有實力的不多,大概有個5、6家的樣子。能夠大批量報關進口的,可能只有3家左右。這是背景。目前有擔心:
6. 本人要做批發零售生意。
做生意要: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缺什麼,才能開始創業。
酒和飲料的渠道是不同的。
超低當的酒的渠道跟飲料有共通之處。
渠道包括:酒樓(超高,高檔,中檔,大排檔)、酒行(也叫煙酒店)、超市(國際連鎖類、大型連鎖類、社區型)、食雜店(廣東叫做士多店)、批發市場、團購渠道、二級批發商、夜總會、酒吧(連鎖型,小型,清吧,鬧吧)
酒的渠道多數情況下是:中檔以上酒樓,酒行,超市,批發市場,團購,二級批發商,夜總會,大型酒吧
飲料的渠道多數情況下是:大排檔(國際性飲料會覆蓋所有酒樓)、超市、批發市場、二級批發商、酒吧全部
我想提醒你的是:
1、不要想酒水飲料全做齊。想想你的優勢在於高價位的東西還是低價位的東西。除非根本你就是想開個食雜店。
2、創業期,生存第一。凡是要熬的生意都不是好生意。
3、省錢,省錢,再省錢。當然,不要為了「省錢」做假貨哦。
4、有了好的產品,才能容易發展客戶,找對了方向,才能賺到錢,創業之前,仔細考察你要做的產品吧。這個比開發客戶還重要。
生意興隆!
7. 作為商品批發商,每件商品利潤空間究竟能有多大呢
我覺得批發的話應該是110左右的,不能超120,批發和零售是不同的,批發是走量空間利潤小,零售的利潤空間大,量確實很小的。
如果價格太高的話,零售店過去批發,也是沒有什麼利潤的。反而影響你自己的效益的。正所謂薄利多銷,這個是批發商的一貫宗旨。
先慢慢累積可客戶群,客戶穩定了,效益也就穩定了,價格過高的話開始可能會有點利潤,但是零售商也不是傻子,慢慢會流失客戶的
8. 進貨如何區別批發商和零售商
1、指向不同
零售商(Retailer)是指那些其銷售量主要來自零售的商業企業。
批發商是指向生產企業購進產品,然後轉售給零售商、產業用戶或各種非營利組織。
2、定義不同
零售商是指將商品直接銷售給最終消費者的中間商,是相對於生產者和批發商而言的,處於商品流通的最終階段。
批發商不直接服務於個人消費者的商業機構,位於商品流通的中間環節。
批發商的概念是以前對商人的一種叫法,已經逐漸趨向於被淘汰。顧名思義,批發就是一批批進貨,然後往外一批批地發。可見這樣的生意沒有什麼計劃,只是一個貨物買賣的概念,而少了管理和控制。所以"批發商",一般是企業,用來說沒有服務終端意識的坐商。
3、產品數量不同
批發商是相對於零售商來說的,零售商就是只賣一個或二個產品 ,而批發商是買大量的產品,一般為2個以上的至幾千幾萬都屬於批發商。
批發商就是批量采購上一級供應商(如工廠/代理/經銷)的貨,然後再批量賣給下一級需求者(如零售商)的經濟實體。
9. 批發商和零售商最大不同在哪哪樣更好做
批發商面對的是廣大的零售商,出貨量大,利潤雖薄,但跑的是量。零售商面對的是局部地區的消費者,出貨量小,利潤雖高,但跑不起量。零售商要想能達到批發商的量的話,就要多開些分店,把自已的量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