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批發市場 > 洛陽蓮菜批發市場

洛陽蓮菜批發市場

發布時間:2021-05-31 09:16:53

A. 洛陽有什麼好玩的具體都在什麼地方

最近天氣比較熱,傍晚的時候去游泳。洛陽市區內游泳池很多的,沒事兒的話可以去看看。河科大有一個,那邊環境不錯8路車到,我們常去九都路洛浦公園那邊票價是6元還比較劃算,晚上還可以逛逛公園,不要錢,呵呵!晚上可以到新區看看音樂噴泉。如果想消費的花,洛陽的慢搖吧KTV也有很多,在王府井周圍就有。

B. 關於蓮藕的詩句

1
[宋]
李清照
誤入藕花深處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誤入藕花深處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紅藕香殘玉簟秋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金銷藕葉稀
《南歌子·天上星河轉》
共看藕如船
《曉夢》
2
[宋]
陸游
娉婷初試藕絲裳
《浣溪沙》
時因蹋藕下清池
《秋興》
短籬圍藕盪
《幽居》
赤腳自蹋藕
《題齋壁》
細腰美人藕絲裳
《聽琴》
寒泉斷藕素絲長
《北窗》
汀洲漠漠藕花香
《溪上避暑》
新藕出泥瓜上市
《示客》
冰盆誰弄藕絲長
《林亭書事》
藕花凋更香
《門外納涼》

3
[宋]
蘇軾
藕絲嫩
《滿庭芳·香叆雕盤》
但絲蒓玉藕
《水龍吟·小溝東接長江》
手紅冰碗藕
《菩薩蠻 迴文。夏閨怨》
藕碗冰紅手
《菩薩蠻 迴文。夏閨怨》
郎笑藕絲長
《菩薩蠻 迴文。夏閨怨》
長絲藕笑郎
《菩薩蠻 迴文。夏閨怨》
卻下踏藕荷花洲
《和蔡准郎中見邀游西湖三首》
卻下踏藕荷花洲
《和蔡准郎中見邀游西湖三首》
種藕春滿湖
《浰陽早發》
種藕春滿湖
《浰陽早發》

4
[宋]
陳師道
荷花藕上開
《菩薩蠻·曉來誤入桃源洞》
帆檣藕帶泥
《巨野》
5
[宋]
張元干
螢傍藕花流
《水調歌頭·露下菱歌遠》
螢傍藕花流
《水調歌頭·露下菱歌遠》
藕花深處
《水調歌頭·放浪形骸外》
藕花萬頃開浮蕊
《水龍吟·水晶宮映長城》
藕花香不斷
《感皇恩·綠發照魁星》
藕絲重
《春光好·吳綾窄》
6
[宋]
向子諲
藕花菱角滿池塘
《鷓鴣天·莫問清江與洛陽》
藕花菱角滿池塘
《鷓鴣天·莫問清江與洛陽》
7
[宋]
周紫芝
白團扇底藕絲衫
《鷓鴣天·彩鷁雙飛雪浪翻》
藕花迎露笑
《菩薩蠻·風頭不定雲來去》
8
[宋]
葛勝仲
藕葉風吹叔寶池
《鷓鴣天·小榭幽園翠箔垂》
9
[宋]
葉夢得
煙岸藕如船
《臨江仙·瀲灧湖光供一笑》
10
[宋]
李之儀
藕絲牽不斷
《菩薩蠻·青梅又是花時節》
看取刀頭切藕
《雨中花令·休把身心撋就》
11
[宋]
晏幾道
碧藕花中醉過秋
《採桑子·高吟爛醉淮西月》
碧藕花開水殿涼
《鷓鴣天·碧藕花開水殿涼》
藕絲衫袖鬱金香
《浪淘沙·高閣對橫塘》
藕絲衫袖鬱金香
《浪淘沙·高閣對橫塘》
碧藕花中醉過秋
《採桑子·高吟爛醉淮西月》
12
[宋]
王之道
檻外藕花無數
《水調歌頭·暑雨濕修竹》
藕絲衫剪輕紅窄
《菩薩蠻·藕絲衫剪輕紅窄》
藕花無數
《滿庭芳·翠蓋千重》
抉藕歸來餉萊妻
《冬日出郊二首》
藕花明遠近
《秋日即事三首》
藕花無數午風溫
《贈浮屠道本二首》
食藕家翠微
《次韓子雲白蓮韻》
抉藕累累萃里民
《宿吉祥寺贈應上人》
13
[宋]
魏了翁
同對藕花洲
《水調歌頭·曾向君王說》
藕花拍滿欄檻
《水調歌頭·昨夢鶴山去》
曲徑留陰切藕絲
《萬州守潘拉登魯池觀荷花荔枝》
14
[宋]
周邦彥
秋藕絕來無續處
《玉樓春》
15
[宋]
舒亶
藕花未放青蒲短
《菩薩蠻·白蘋洲渚垂楊岸》
16
[宋]
毛滂
藕花開遍
《滿庭芳·爍石炎曦》
藕絲袖冷
《踏莎行·碧樹陰圓》
隨我藕花中
《解武康懸印至垂虹亭作》

C. 洛陽中原菜市場西紅柿,尖椒,茄子,蔥,批發價多少

代碼商品名稱規格等級單位中原蔬菜批發價格1麵粉精製粉元/500克2粳米標一元/500克3波菜新鮮元/500克0.64生菜新鮮元/500克25小白菜新鮮元/500克1.56桐蒿新鮮元/500克1.57空心菜新鮮元/500克8四季豆新鮮元/500克1.39長豆角新鮮元/500克10園白菜新鮮元/500克0.4511蓮菜新鮮元/500克212冬瓜新鮮元/500克0.713絲瓜新鮮元/500克14苦瓜新鮮元/500克3.515萵筍新鮮元/500克0.816大蒜新鮮元/500克3.417生薑新鮮元/500克2.818菜花新鮮元/500克1.319柿椒新鮮元/500克1.420尖椒新鮮元/500克1.321黃瓜新鮮元/500克1.722西紅柿新鮮元/500克1.323青菜新鮮元/500克1.424(青)茄子新鮮元/500克1.325洋蔥新鮮元/500克126蒜苔新鮮元/500克3.527綠豆芽新鮮元/500克28平菇新鮮元/500克229大蔥新鮮元/500克130韭菜新鮮元/500克0.831胡蘿卜新鮮元/500克0.632土豆新鮮元/500克1.233芹菜新鮮元/500克0.8534白菜新鮮元/500克0.835蘿卜新鮮元/500克0.5536豆腐新鮮元/500克37菜籽油一級散裝元/500克38豆油一級散裝元/500克39花生油一級桶裝(金龍魚)元/桶40調和油一級桶裝(金龍魚)元/桶41大豆油一級桶裝(金龍魚)元/桶42豬肉精瘦肉元/500克43豬肉後腿肉元/500克44豬肉五花肉元/500克45牛肉去骨後腿肉元/500克45羊肉去骨後腿肉元/500克46雞肉白條雞開膛上等元/500克47雞蛋新鮮完整元/500克48帶魚活750克左右/條元/500克49草魚活750克左右/條元/500克50鯉魚活750克左右/條元/500克51香蕉新鮮元/500克52蘋果新鮮紅富士元/500克53梨新鮮元/500克54西瓜新鮮元/500克55

D. 開展一個小調查,看看洛陽過年的習俗與材料一中北方過大年的習俗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春節習俗
春節的習俗

割豆腐蒸饃

洛陽文化世家——老城寇家的寇北鎖先生說,「二十五,割豆腐」,老洛陽人每到這一天,都要成群結隊到集市上割豆腐。現在人吃豆腐不值啥,過去豆腐可是好東西,一般得逢年過節或是婚喪嫁娶等大事才能吃到。我們家人多,每次都要割上20斤,回來放到房頂上,凍得結結實實的,需要吃的話,就割一塊兒,切成碎塊放鍋里煮,又香又筋道,可好吃了。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三,祭灶官」,灶王爺一上天,這年也就快到了。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又稱小年。

傳說中,灶官(灶王爺)是負責管理各家灶火的天神,他潛伏在各家的廚房裡,監視一家老小。二十三這天晚間,他騎馬升天,去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一年來的善惡。玉皇大帝會根據灶王爺的匯報,決定這一家人來年的吉凶禍福。

由於灶王爺的匯報關系重大,在他上天之前,老百姓要搞一個祭拜儀式,俗稱「送灶」或「辭灶」。

昨天,記者在洛陽偃師市李村鎮張建國家裡看到他家的灶官像。張建國說,雖然祭灶的程序相當煩瑣,但他家仍在堅持過祭灶的年俗。

往年每到臘月二十三下午,張建國的媳婦都要把廚房打掃得乾乾凈凈,並做上一大盆發面餅(「全糧餅」),家裡每人一塊,若家裡有人外出也要留上一塊,以示祭灶的隆重。

除了發面餅,一盤灶餅、一包芝麻糖、一把草料、一隻殺好的去毛公雞也是必備的:灶餅是讓灶王爺在來回天宮的路上充飢的;芝麻糖是用來粘灶王爺的嘴的,讓他沒法子說壞話;公雞是送給灶王爺的「天馬」;至於那把草料,自然是喂「天馬」的。

祭灶多在黃昏之時舉行,據張建國介紹,他先把灶餅、芝麻糖、公雞等物品供奉在灶官像前,然後在像前點起三炷香,一家老小輪流給灶王爺磕頭。邊叩頭,邊燒金銀紙帛,再把芝麻糖放到火上燒成「稀」,糊住灶王爺的嘴。

禮畢,把草料扔到廚房頂上喂「天馬」。然後把灶官像揭下來,拿到院子里焚燒。一邊燒,一邊「願意」(祈禱):「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灶王爺呀,您是一家之主,請您騎上駿馬,帶上干糧,上天宮去,好話多說,壞話不講,下界時多帶吉祥如意,萬事亨通。請吧——」之後,燃放一掛鞭炮為灶王爺開路,就算把灶王爺送上天了。

如今的洛陽市區,這種祭灶已經不常見了,不過部分家庭還會在臘月二十三這天「請」張灶官像。
【二十四掃房子】

灶王爺上天報告後,上天會派天兵來「視察」。為了打發天兵,人們第二天就開始動手打掃房子。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大掃除也就成了延續時間最長久的傳統習俗。

家住新鄉市文苑小區的丁先生今年48歲,對小時候如何過二十四這天記憶猶新:「這一天是最忙的,全家大人小孩兒都要幫著幹活。掃房時把傢具用床單都蒙上,拿上綁著長把兒的掃帚把屋頂、牆壁、門窗……全部清掃一遍。」

除了延續灶王爺的傳說外,對「二十四,掃房子」民間還有另一種說法:「臘月掃塵可以掃來福氣。」此外,古籍《呂覽注》中記載:「歲除日,擊鼓驅癘疫鬼,謂之逐除。」看來歲末大掃除還有驅除疫病之含義。
【二十五磨豆腐】

在過去,豆腐是過年時的必備食品。到了臘月二十五這天,人們將浸泡過的黃豆,用石磨磨碎,「揉沫過籮去渣,煮沸點漿成塊」,豆腐做成後切小塊放入加鹽的清水裡保存,供春節期間食用。這也就有了「二十五,磨豆腐」的說法。

開封市飲食博物館館長孫潤田介紹:「過去每逢過年,開封有以豆腐做菜的習俗,有東坡豆腐、鍋貼豆腐、炒麻豆腐、托炒豆腐、鍋燒豆腐等品種,千家萬戶的豆腐菜佔了很大的席面。【二十六去割肉】

臘月二十六,離春節已是很近了。在過去,割肉的工作就是在這天完成的。

昨天,在駐馬店市大華市場,農村長大的鄧先生告訴記者:「我小時候,到了臘月二十六這天,割肉、分肉、煮肉是每戶人家的重點工作。尋常人家一般割上七八斤肉,大戶人家會割上十來斤肉。到了下午,就開始煮肉……大部分人家都在那天煮肉,那個空氣香啊。」

一個肉攤老闆告訴記者:「『二十六,去割肉』那是老傳統,現在不時興了。要是都在臘月二十六來割肉,非把我的攤子擠塌不可。」」【二十七蒸棗山】

昨天上午,商丘市寧陵縣孔集鄉孔集村村民馮化亭家請來四五個鄰居幫忙,一天蒸了200個饅頭、20個棗山、還有10個大饃。「每年都是臘月二十七開始蒸饃,今年趕上下雪閑著沒事就早點蒸了。」馮化亭說。

在臘月二十七蒸饅頭、蒸棗山的風俗據傳起源於三國時期:諸葛亮打仗路過商丘沙河,當地有這樣一個規矩,要想平安過河,必須用人頭祭奠河神。諸葛亮心地善良,叫人用面做個和人頭一樣的饅頭替代,最終平安過了河。從此,當地就開始流行用「人頭饅頭」祭神。

馮化亭介紹,所謂的大饃,其實就是普通饃,只是個頭很大,饃頂上插個大紅棗。棗山則是用擀成條狀的面,用筷子「捏」成的「花」,花的各個角上和中間分別插上一個大紅棗就成了一個簡單的棗山。

商丘市民俗文化研究會負責人劉秀森告訴記者,大饃是用來祭奠、孝順老人的,棗山是給孩子吃的,大饃和棗山上的大紅棗代表吉祥。不過現在蒸饅頭、大饃和棗山的人家已經比以前少很多了。【二十八貼年畫】

臘月二十八這天,家家戶戶開始要貼年畫了(有的地方是年三十貼)。

在古城開封,倘若家裡有人擅長書法,就自己動手寫春聯,往往能引起街坊四鄰的羨慕,沒人擅長書法的家庭,多是請人寫春聯。

記者在北書店街看到,一處春聯攤生意非常紅火。攤主姓劉,是一位60多歲的老先生,他邊幫別人寫春聯邊告訴記者:「賺錢是次要的,能把自己寫的春聯貼到千家萬戶,也是我的榮幸。」

今年83歲高齡的著名民間年畫藝人郭泰運告訴記者,貼門神有很多講究,比如:到了年關,假如某一家有外債,不想被討債,就提前兩天把門神貼到門上,債主看到有門神在,扭頭就會走,「債主也不想沖撞了神仙啊」。
【二十九,去買酒】

「『二十九,去買酒』。這句歌謠是提醒人們不要忘記了置辦零碎的年貨的。」林州市文化館的老館長王買金介紹說。

他說,臘月二十九,是農家准備年貨、拾遺補缺的一天。到這一天,基本上該准備的年貨都應當准備好了,只是一些零星東西需要在這一天買。

王買金說,這些歌謠看似簡單,但還是很有道理的。比如一些食物,准備得早了,容易放壞,如果准備得太晚了,到過年時不一定能買上。【三十銅錢餃子和攔門棍】

三十,包扁食。過去,包扁食時人們常常將數枚硬幣包入扁食里,初一誰吃到硬幣扁食誰在這一年就有福。

不過現在大多數家庭已很少這么做了。平頂山年近90歲的索老太還堅持著這種習俗,「我小時候,為了吃到銅錢兒,硬逼著自己多吃一碗。現在的孩子對這都淡了,可能壓歲錢給得多了吧。」

年三十晚上,人們會在大門口放一根桃木棍,防「野鬼」進家。在安陽工作的魏玉修告訴記者,在他們村,村民還有在門口橫放一根桃木棍的風俗。他說,攔門棍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告訴乞丐,春節該回家過年了,不能再走家串戶乞討了。
【除夕熬年】

「一夜連兩歲,五更分二年。分歲扶醉起,終夜齊歡喜。」在洛陽,只要一提這樣的話,都知道說的是「年三十,熬年」。

「熬年又稱守歲。」洛陽市文化局辦公室主任介紹說民間傳說三十夜晚,只要有恆心,一定會等到老天爺的閨女打開南天門向人間賜福,如果早睡就沒福了。每年臘月三十夜,全家一起聊天不休,趁此享受天倫之樂。主婦們擺好香案供上祭品,通夜掌燈,上香5遍。

是夜禁大聲喧嘩,以免驚動神靈;禁開箱櫃,以免跑財;禁照鏡子,拿木梳,以免見「鬼」;禁見刀剪,以免破家;禁掃地,以免金銀外流;禁倒尿盆,以免污穢神靈。三十晚上要丟剩飯,叫隔年飯。初一早起也要丟剩飯,以兆吉慶有餘。

上世紀80年代以後,熬年增加了新的內容,全家人聚集在電視機前,觀看一年一次的春節聯歡晚會。將近0時,各家的青年右手掂炮,左手拿火,右腳跨門外,左腳踩門里,眼觀電視屏,電視屏上0時一到,千家萬戶鞭炮齊鳴,各種彩炮將天空點綴得五光十色。
【初一躬脊兒】

「三十兒捏鼻兒,初一兒躬脊兒」。上歲數的南陽人都知道,「捏鼻兒」指的是包餃子,而「躬脊兒」指的則是拜年。

宛城區黃台鎮74歲的張文祥老人介紹,傳統年俗中,初一早飯吃過後,就開始出去拜年了。

張文祥說,拜年活動只局限在全村的族人中間,小輩兒的三五成群,挨家挨戶前去道賀,解放前都是趴在地上給長輩兒磕頭,解放後以作揖和鞠躬為主。拜年的人要給長輩說吉利的話,長輩要給拜年的人掏壓歲錢,南陽方言叫「壓腰錢」,「那時候誰家孩子不給族人拜年,人們就會笑他不懂事。」「近幾年大規模的拜年見不到了,只有親屬間才會拜年。」提到傳統春節中人們拜年的盛況,張文祥老人有些失落,他這個年齡,正該接受人們拜年。

宛城區文化館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拜年之俗與除夕守歲有著前因後果關系,人們經過一夜的守歲和子夜燃放鞭炮,消除了年獸侵擾和禍害,大年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恭賀平安無事。

過去的富貴人家嫌拜年時互贈禮物費時費力,改用名帖相互致賀,這就是後來的賀【初二走親戚】

「初一兒躬脊兒」,說的是給同村的拜年,而從初二開始,過年中最為繁忙的事兒就開始了,那就是走親戚。「所有親戚都要在正月初七前走完。初七不出門,初八以後可能朋友之間互相走動。因此,民間才有『七不出門八不歸』之說。」對年俗頗有研究的漯河作家劉金濤說。

據漯河民間文學民俗記載,當地走親戚有據可考的在清末民國初期。走親戚的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閨女攜婿走娘家,然後是去姑、姨、姐家。除特殊情況外,都要回拜。

據劉金濤介紹,在漯河,正月初二,結過婚的和沒結婚訂過婚的,都要到岳父母家走親戚,這個年俗一直延續到現在。這時有四樣禮物一定要帶上:一是帶排骨的5公斤豬肉,象徵有主心骨並且家境富裕。二是蓮菜,象徵連為一體,成為一家。三是韭菜,象徵永久相處。四是芹菜,象徵親情。

一般來說,老洛陽人會在這一天蒸饃。民俗專家寇北辰先生說,每年到這一天,家裡婦女都要把磨麥時收取的頭幾籮白面,蒸成圓饃、甜豆包、菜包、肉包。饃在大鍋上出籠時,甜的、鹹的、素的、肉的,熱氣騰騰,讓人看著就想吃。臘月二十五蒸的饃,要一下子吃到正月初五,每次吃的時候,放籠上熱一下就行。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慣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經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系,大體可分4類:

一是走親戚。初一必須到岳父、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 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 ,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 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 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 「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休、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大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餘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大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但從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數家庭均不接待婦女,謂之「忌門」。僅限於男子外出拜年,婦女則須等到正月初六以後才能外出走訪。拜年活動要延長很長時間,到正月十五燈節左右。傍晚時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節」,初十以後叫「拜燈節」,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遲」的笑話。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禮,日後補行的,謂之 「拜晚年」

E. 蓮菜一般每畝產量多少啊謝謝

你好!
貴陽市附近的蓮藕畝產量是多少?每斤的批發價格是多少?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洛陽蓮菜批發市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茶具批發去哪批發最便宜 瀏覽:865
昌平大東流鋁型材批發商 瀏覽:798
七浦路嬰童批發啥價格 瀏覽:235
聖圤水果批發市場 瀏覽:374
桂林匯東水果批發價格表 瀏覽:215
凌家塘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瀏覽:24
腌制好的冷凍雞腿批發多少錢 瀏覽:380
萬家服裝批發市場附近的地鐵站 瀏覽:926
木林森服裝批發是真的嗎 瀏覽:97
批發鞋子寄上海海關 瀏覽:915
上海閔行文具批發市場 瀏覽:563
即墨服裝批發價格和圖片 瀏覽:620
南寧平板玻璃廠可以批發玻璃 瀏覽:50
雲南土豆批發市場 瀏覽:55
株洲亮靚衣服批發在哪裡 瀏覽:353
哈爾濱市哪裡批發電線 瀏覽:399
男仕外套衣服批發 瀏覽:604
琦勝溫控器批發商 瀏覽:637
長沙哪裡有批發煙的 瀏覽:451
北京掛畫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