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廣東陸豐碣石鎮那裡
碣石歷來是海防重鎮,自宋代起已經在此設防保疆。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設立碣石衛,為全國36衛之一,與著名的天津衛、沈陽衛等齊名。故其海岸地貌特徵而稱碣石,是陸豐市三大鎮之一。碣石鎮位於陸豐市南部,東臨碣石灣,與金廂鎮隔水相望。全鎮總面積12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40.3千米,總人口17多萬人,轄41個村(居)委會。2000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8.9億元。
碣石鎮歷史上是依託碣石灣而發展起來的漁商城鎮,交通運輸方便,水路距香港和汕頭都是115海里,距澳門和廣州分別155海里和213海里。陸路距陸城45公里、廣汕公路25公里,水陸交通四通八達,通往各地的客車每天150多班次。
碣石鎮是陸豐發展較早的濱海城鎮,城鎮建設日新月異。能源充足,供電、供水豐富,通訊發達。該鎮資源豐富,經濟形成以工業、漁業、旅遊業為主,商貿、農鹽業並舉的產業結構。全鎮擁有各類集體、私營工業企業1200多家,主要產品有聖誕系列產品、竹桂扇、玩具、麥秸貼畫、傢具、服裝、揚聲器、生日蠟燭等,遠銷國內外。2000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5.2億元。漁業連年獲得豐收,碣石漁港是廣東十大漁港之一,漁港魚場廣闊,資源豐富,其海產品主要有龍蝦、對蝦、鱸魚、魷魚、鰻魚、膏蟹等,2000年漁業產量達6.5萬噸,產值4.4億元。該鎮還是一個重點的產鹽區。現有鹽田面積25702畝,年生產優質海水原鹽3500噸以上。碣石是陸豐市重點集市,擁有10個專業化為主的大市場和5000噸級成品油專用碼頭、2.4萬噸的碣石灣油庫、容量2500立方米的液化氣庫等,客商雲集,商貿活躍,購銷兩旺。
碣石鎮文物古跡眾多,玄武山元山寺建於南宋建炎元年(1127)。有山門、前殿、中殿、正殿、配殿等建築99間和氣勢古樸優雅的「三星壘塔」一座,其建築和裝飾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具有強烈的宗教氣氛。有800多年的歷史,蜚聲海內外。是省級旅遊和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粵東旅遊勝地,年接待遊客140多萬人次。
碣石名產眾多。碣北紅江橙,是新開發優良果品,果實皮薄光滑、內色橙紅、汁多渣少、酸甜適中、橙香味濃,表現出正宗紅江橙的優良性狀,被稱為「國宴佳果」。碣石海馬養殖場年產海馬2萬多條,產品出口,填補了國內市場的空白。是一種珍貴葯材,具有清肝明目、健身補腎等功效,利用海馬生產的海馬養顏酒供不應求,稱為「南國一寶」。
該鎮是陸豐市三大鎮之一,位於陸豐市南部碣石灣東側,明朝初期設衛,是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地靈物阜的濱海城鎮。現管轄41個村(社區),21.5萬人口,陸地面積12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40.3公里。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該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1995年被汕尾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單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被省民政廳評為「廣東省鄉鎮之星」;1996年被省政府列為「廣東省中華歷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省文化廳授予「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稱號;1999年被汕尾市交通局評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先進單位」;2001年被省愛衛會評為「廣東省衛生先進鎮」,被省政府定為「廣東省中心鎮」;2002年被省婦聯評為「廣東省婦女兒童工作示範鎮」;2003年被汕尾市委評為「文明村鎮」;2004年被省建設廳評為「村鎮建設先進單位」,被國家建設部等六部委列為「全國重點鎮」;2005年被汕尾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鎮」,被省科技廳批准為「(聖誕品)技術創新專業鎮」。2005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工農業總產值分別達到14.30億元和20.5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6%和15.1%。
民營企業異軍突起,工業發展勢頭良好。該鎮堅持走多種形式發展工業的路子,積極創造條件,大力引導扶持,使全鎮民營企業異軍突起。現有二輕、鎮辦工廠10多家,民營工業企業140多家,主要產品有聖誕玩具、服裝、日用製品三大系列1萬多個品種,產品85%以上出口。2005年天采禮品有限公司和宏圖聖誕實業有限公司跨進「汕尾市十強民營企業」行列。2005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14.12億元,比上年增長23%。總投資100億美元、落戶該鎮田尾山的陸豐核電站,各項前期工作現已順利鋪開,這對該鎮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巨大的輻射效應。
農業基礎扎實鞏固,農業結構逐步調整。該鎮利用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優越的自然條件,在穩定和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的同時,致力發展特色農業,逐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搞活了農業多種經營。目前,全鎮「三高」農業發展勢頭良好,開發面積13000畝的南溪土地整理項目和3000多畝的滴水湖易地開發項目已進入實施階段,種菜種果、飼養家禽家畜等種養業已初具規模,初見成效。2005年全鎮完成農業產值1.12億元。
捕撈養殖齊頭並進,海洋漁業持續發展。碣石港是省十大重點漁港之一。該鎮充分利用沿海資源優勢,以建設海洋經濟強鎮為目標,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捕撈、養殖並舉,促進海洋漁業的持續發展。在鞏固捕撈作業方面,致力發展股份制漁業。全鎮現有各類股份制生產漁船570艘,總噸位18721噸,總功率43685千瓦,其中單拖漁輪290艘,總噸位17826噸,總功率39097千瓦,盛產龍蝦、對蝦、石斑、馬鮫、鯔魚、鰻魚、墨魚等海產品,海產品日登場量達到550噸。該鎮在鞏固捕撈作業的同時,認真執行伏季休漁制度,2001年和2002年先後被評為「全國伏季休漁工作先進單位」和「南海休漁工作先進單位」。在發展養殖業方面,充分利用沿海灘塗寬闊的優勢,不斷發展擴大養殖基地。現已先後辦起了海馬、鮑魚、海膽、對蝦、貽貝、優質魚等一定規模的海水養殖基地,其中佔地244畝的蝦背澳鮑魚養殖基地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鮑魚養殖基地,被南海海洋研究所指定為鮑魚養殖課題研究點。2005年全鎮漁業產量達到70044噸,創值5.28億元。
旅遊發展步伐較快,旅遊事業帶旺百業。該鎮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蜚聲海內外的玄武山元山寺具有八百七十多年歷史,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玄武山旅遊區是著名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旅遊區開放以來,每年接待中外遊客100萬人(次)以上,2005年旅遊業務純收入達到2300萬元。此外,以玄武山旅遊區為龍頭,以歷史文化名城為依託,把玄武山、文化公園、古衛城遺址、濱海旖旎風光逐步開發連成一條旅遊專線,形成旅遊網路。旅遊事業的迅速發展,帶動了各行各業的興旺發達。
城鄉市場日益繁榮,商貿流通十分活躍。該鎮是陸豐市重點集市,購銷能力非常旺盛,現建有農副產品市場、購物城、綜合市場、雙蓮市場、泊厝市場、望海樓市場、服裝市場、水產品批發市場等具有一定規模的專業市場和綜合市場10多個,有5000噸位級成品油專業碼頭和可開發的15000噸位級貨運綜合碼頭。城鄉市場日益繁榮,商貿流通十分活躍,客商雲集,購銷兩旺。2005年全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8億元,完成稅收1200.6萬元。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先後開發建設了北園、北斗、金獅、玉燕、玄武商業城等近12個平方公里的新城區。完善了通訊、供電、供水、交通等基礎設施。鎮區現有11萬伏變電站和日產5萬噸(遠期10萬噸)的自來水廠各一座,沿海公路、碣(石)博(美)河(口)公路和南(塘)碣(石)公路縱橫碣石全境。社會治安穩定,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Ⅱ 陸豐市城東鎮炎龍村有什麼旅遊景點嘛
陸豐海岸多沙灘,奇岩怪石,岬角與海灣錯落分布,陽光、海水、沙灘、
陸豐福山媽祖
福廟頗具特色,有「東方的夏威夷」、「粵東明珠」、「粵東旅遊的黃金海岸」之稱。全市旅遊資源以宗教資源為主,伴以風光旅遊資源、濱海旅遊資源、歷史悠久的人文旅遊資源和以工藝產品為主的購物旅遊資源,五者優勢互補,得天獨厚。主要旅遊景點有「神、海、沙、石」四者兼備的碣石玄武山一金廂觀音嶺海濱旅遊區、依山隅海的「海上公園」田尾山、千年古剎河西清雲山定光寺、甲子待渡山甲秀樓、甲東麒麟山、潭西法留山等。
福山媽祖
始建於清朝雍正九年的汕尾陸豐 城東鎮福山天後宮,是陸豐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這座福山媽祖石雕像位於天後宮的福山上面,整個雕像高達24.99米,雕像將由366塊雕刻的石頭堆壘而成,重達2000多噸。通過規劃後的福山天後宮,面積有68.93萬平方米,將建成一個以媽祖文化為中心的主題公園,也將成為陸豐一處具有文化特色的旅遊風景區。
碣石玄武山
「玄武山旅遊區」為國家AAAA級景區,是佛道兩教合一
玄武山
的宗教場所也是粵東地區一處歷史悠久,馳名海內外尤其是東南亞的名勝古跡,元山寺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玄武山有元山寺、福星壘塔、古戲台、三台保障、太平石、麒麟石、起龍岩、龍門石、四美亭等多處勝跡,是粵東地區一處歷史悠久的景仰中心。
清雲山
清雲山位於汕尾市陸豐河西鎮西北,定光寺建於清雲山下。定光寺原稱清
清雲山
雲寺,,初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該寺是東江地區聞名的佛教古剎。主題建築大雄寶殿氣勢宏偉,佔地700平方米。
清雲山境內還有「獅山」、「象山」、「嚴公洞」、「火口山」等傳奇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觀。
金廂觀音嶺海濱旅遊區
觀音嶺位於碣石鎮北與金廂交界之處,因嶺上有觀音
金廂觀音嶺
禪淙堂(水月宮)而得名。嶺下海灘長達8km,海中距岸lOOm處水深才1,5m,距岸200m水深2m。沙白、水清、浪小,是一個理想的天然游泳海灘。嶺前奇山眾多,有周恩來、葉挺同志當年搶渡香港下海處的龍石,汕尾市境內最大的摩嶺刻「鎮海石」,明欽差大臣成大猷、鄭岳山刻「鎮海石」,「揚威止水」於鎮海石上。該處以「神、海、沙 、石」兼備而聞名,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啟功先生題「粵東旅遊黃金海岸」於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