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粟在姓里怎麼讀
粟在姓氏中讀作:sù,第四聲。
粟姓出自華夏最古老姓氏之一的粟陸氏,伏羲後人。 漢有粟融,字客卿。 清有嘉慶舉人粟應宏。 中國姓氏集:清時有粟耀,渾源人,字仲然,道光時進士,累官湖北按察史。 此外,有宋姓人躲避官府追殺改為粟姓。 此外,滿族中有粟姓。
(1)岳池南門曾氏糧食批發部怎麼樣擴展閱讀
文言版《說文解字》:粟,嘉榖實也。孔子曰,粟之為言續也。
白話版《說文解字》:粟,嘉穀的籽實。孔子說,利用諧音,「粟」可以表達「延續」的意思。
相關詞彙解釋:
1、敖粟[áo sù]
指敖倉中的糧食。
2、乳粟[rǔ sù]
烹茶所起的泡沫。
3、玉粟[yù sù]
指舍利子。
4、請粟[qǐng sù]
請求給與糧食。
Ⅱ 求瀘州曾氏族譜 我是明字輩的 可好多人不一樣 如果知道的請告訴我一下 謝謝
有很多分支,你自己看一下屬於那個支嘛
四川岳池新塘福(80)志厚家道永隆昌
40、 四川三台有一支是從湖南省湘鄉市沙石遷入的,入川始祖為第78世興秀公,是永龍公(劉戴氏)之子,在雍正元年入四川。舊派:夢仕子友祖,福受永興隆,時正乾坤大,光輝日月明。續派:忠義立朝綱,孝行定熾昌,尊宗崇典訓,賢哲紹書香。
41、四川宜賓縣永興高坎和白花失主村爛泥溝等地的字輩:成(61派)仕永遠景。思彥祖宗志朝廷。學仁存義萬長齡。從本德政必顯達。定逢賢良繼高明。還有四十輩這里沒寫。
42、四川宜賓縣1727年從廣東惠洲府和平縣上塘黃沙方入四川宜賓縣的:元(66)維榮集學紹登鵬舉
43、四川宜賓:德元明清久燕富正開科
44、四川內江市(屬珪公次子綽公房泰諭公房系):謹籙前班次歌:泰延文仲德 永仕思友子 汝九世從虞 添景朝廷顯鳳省有曰啟 元舜肅恭唐 尚慈和惠禮 孔達立嗣昌。 新增後班次歌:淵源宗東魯 開基發長祥 祖澤彌新遠 蘭奕總公方榮華富貴美 余慶更稱良 先前裕後盛 名魁四海揚。始祖(泰諭君佐公之次子字聖)
45、四川內江市響石鎮白岩曾氏字輩:其(65)宗熙在萬,潤樹照廷崇;肇蒙洪慶玉,嘉群尤維龍。系廣東長樂儣淵公後裔。曾一書老先生有隆昌響石鎮的曾氏族譜。電話:0832-3941105。
46、四川資中縣魚溪鎮芋河村:文成萬仕興,國正天心順。世代存忠孝。欽紹一唯明。崇儒懷先訓。光宗守大倫、乾坤正應永、?榮樂昇平。
47、四川資中某一支派:據傳我所在位置的曾氏與四川宜賓藍溪某處曾姓同是湖北進川一脈,當時說是三兄弟出發後一人走散而這兩兄弟所持排輩譜一樣。。。現我處所持輩譜是:成世永遠景,思念袓宗治朝庭,仁存義?萬常能,崇本正至必顯達,智宏賢良繼高明
48、四川資中另一支派(我祖發派江西,後遷湖南永州府祁陽縣永隆鄉):可、文、三、世、德;維、新、景、運、開;宗、祖、傳、家、遠;幫、國、定、有、財。
49、四川資中又一支派:志仕文洪開,貞德育賢材,世廣傳忠恕,繁祥慶繼來
50、四川長寧:蓮之文登良 有德朝廷重英財盛世興 誠身傳一貫萬代永明微
51、四川廣漢:文才宗景,思敬再通,世承一任,存忠志萬,維由義行,慎修正位,理啟迪廣,居仁有善,昌邦彥此,顯永利成。
52、四川樂至:泰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國正天心,順家和世一;孔光昌榮耀,孝道啟高賢;萬世興良善,學修永日新;吉慶遷汝庭 …
53、四川三台縣:子 光 起 有 國 興 順 明 德 永 正 志 祥 誠 (明孝順光全智)
54、四川省三台縣另一支派:延為貴昌成, 文天玉上仁;明倫忠孝慶, 積德世家興;丕顯昭前哲, 詩書啟後昆;貽謀光聖澤, 繁衍繼儒林;大道宣思孟, 雄才冠古今;三省流芳遠, 聲傳歷代君
55、四川有一支的派語是: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國正天心順,家和世德饒.傳道聖學緒,代有士名標.孝友能為寶,詩書可作調.
56、四川某一從湖北麻城縣孝感鄉入川的:太延文才忠 景思敬儒庭 朝國正天新 順家何如一 孔光昌雲耀 孝道奇高賢 萬事興良善 日休永時興
57、四川另一從湖北麻城縣孝感鄉入川的:宗祖承德義,紹澤裕厚裔.
58、四川仁壽(湖北省麻城縣孝感鄉李子壩中板橋舉家遷移至四川省仁壽縣北土鎮(現北斗鎮)閔家灣):仲長啟曾子,時正大明宗,克成光先德,永遠世澤隆
59、從楚遷到四川:夢(65)仕子友祖福受永興隆,時正乾坤大光輝日月明
60、四川某一入川字派是;弟文之金,國正天星,祖宗德澤,
61、四川某一從湖南衡陽縣永伏鄉入川的;啟應正宗祖,福榮世代興
62、四川自貢另一支派派語:千憲應士先,正朝忠恕賢,仁義光宗緒,富貴永萬年
63、四川廣安的輩分排列。從湖北麻城縣高坎堰這個地方搬到四川的:燦直明永樂;希坤錦沛芸(雲);光堯世代祖;萬開見發生。
64、四川另一支派。有九文啟福 家傳本孝經 開宗先至德 萬世允儀型
65、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東禪寺鎮:太言文才中,景師進儒廷,朝國鎮天星,順家和如一,孔光昌榮耀,孝道啟高賢,萬世心良善,學修永時新(有些字可能是同音)
66、四川樂山犍為龍孔鎮:康熙十五年由湖南省零陵縣興仁鄉常泰里八甲楊塘角遷入四川犍為龍孔鎮(當時叫四川上南道嘉定府犍為縣杜吳鄉),入川後的字輩為「時學繼仕,正國安邦,世代榮昌,仁義禮智,天道吉祥」
67、四川樂山犍為:天秋尚憲畢,雲世達志昌,明太洪宗秀,朝廷正永光
68、四川省中江縣祖籍湖廣寶慶府武岡州(現湖南省邵陽市武岡市)南路安樂鄉恆樂里,小地名氽(tǔn)水。於康熙年間遷入四川省中江縣。字輩排列:祖代仁應仕、文繼思顯名、孝順光前志、義重秉國君、朝廷隆學業、鳳德選奇英、上啟良臣相、永存萬世興。
69、四川成都新津:有九文啟福 家傳本孝經 開宗先至德 萬世允儀型
70、四川成都:國正天星順家和萬代興,修身錦世澤養志慶常丞,忠恕心源守明新學術承,詩書門第顯勤儉古今純,宗聖流徽遠武城衍派升,悅親資繼述道脈識薰蒸,篤族昭雍睦敦倫啟瑞徵,人文長蔚起富貴用飛騰
71、四川成都成華區龍潭寺:元友魏聞忠德光,家傳大學碧芬芳,治國賢良知聚起,榮昌萬代左朝綱
72、四川成都都江堰天馬鎮四種派語:
1、大克思朝,中起佳學,繼術永昌,邦國之姜!
2、招(70)賢慶繁祥
3、學(73)繼術永昌
4、天(73)德福正永
73、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家起世懋先,學汝希洪開;富有永安泰,輔象憲良才;終少宗後揮,祥昌世代奎;大庭多仁惠,心正福自培。
74、四川省大邑縣:鴻恆克廣應文輝 永萬紹宗承啟微 世德光昌成本守 家興名顯慶榮之
75、四川古藺縣:宏世文章遠,淵源德澤深,首應亨家日,明庭作聖君。字輩:天遐齊啟惠,玉德佔朝方,昭憲慶繁祥,藺果維垂佑,身居國棟梁,一品付龍長
76、四川蓬溪縣:福財友志景興大,永惟朝廷萬載榮,世子開宗延夏統,賢侯紹武示周行,文章代煥貽風遠,忠恕家源德教成,勉迪後嗣善繼述,書懷經羲先揚名。湖山鳳翅秋聲舉,蒸水鯤鱗春雨驚,奕葉箕裘相遞及,業隆族盛慎持盈。 (前面49個字輩與湖南太平曾氏一致的。)
77、四川樂至(入川始祖曾天通;子曾心先): 「泰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國正天心,順家和世一。孔光昌榮耀,孝道啟高賢。萬世興良善,學修永日新。吉慶遷汝庭」
78、四川遂寧某一支派派語:清、文、大、義、利…
79、四川德昌縣一個鄉某支派派語:.....榮、華、富、貴.....
80、四川宜賓有支宗親為仁敷後代(天錫-渠-良儒-聞詩-申伯-宗省-仲瞻-學恕-禮元-恕為。。。後無資料了。入川字派:弟文之金,國正天星,祖宗德澤…
81、四川攀枝花某一支派從廣東遷來的,現在的派語:世、元、茂(孟)、玉…
82、四川某一支派:第一次四十五字派語是唐朝吏部侍郎曾泰華之孫曾賢擬定,即:賢至文永君,泰漢彥秀常;清遠達魁幫,國順民志樂;年長應世必,夢仕子有祖;福壽詠興隆,時正乾坤大;光輝日月明。第一次追加二十字派行於明朝曾氏族人公議擬定,即:忠義立朝綱,孝行定熾昌,敬宗崇典訓,賢哲紹前芳。第二次追加二十字派行於乾隆年間曾乾易敬擬,但是為了避免與前六十五字同文,2000年續譜時修正為:作德開基遠,以忠世篤長,庶常多吉士,家用紹平康(其實與前面的六十五字同樣存在同文現象)。同時,2000年第三次追加四十字派語(略)。
83、四川德陽大全分支:曾大全及曾大金昆仲於康熙年間從湖廣寶慶府武崗州新寧縣上堰高山寺(小地名馬鞍石)來到蜀德陽縣落業。 其派語為:文才宗景大,洪書萬維由;義行聖修定,謂禮豈弟居;孝【正】心功欲廣,福澤安居仁;有善昌邦業,時賢永立承……
84、四川宜賓某支派派語:朝大守克尚:仁義禮智名:安幫定國顯:詩書記世存:坤遠能在久:忠孝永茂成:讀思千古念:登宗萬代榮:
85、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某一支派,系湖南省新化上下堰曾氏泰諭公的後裔,康熙四十二年從湖南新化遷四川、康熙五十四年落籍南溪縣、江安縣: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國正天星順、家和世德饒、道傳聖學緒、代有仕名標、孝友能為寶、詩書可用調。
86、四川南溪縣某支派派語:萬代傳康禹
87、四川宜賓高縣沙河鎮麻柳鄉:章成元萬有 世德永興隆 立志先基啟 其家正大中
88、四川富順曾光勇宗親家族使用派語:紹(華)、真、光、遠
89、四川巴中市平昌縣鼎山鄉:子思志玉,楊宗斗登,文學芝仕,齊聖廣淵,明永篤承,中肅恭懿,宣慈惠和。(家譜記載: 派別江西,後移三楚,而先公之府,常德縣武陵岸板村石拱橋破樹祠堂(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區),系從龍之一脈。後育志公、玉公。二公之後楊平公繼續宗公而公嗣斗煥接繼登朝於齊地歷有多年。當其先君是耕是讀,生文經公。楨公、文政公系經公堂弟也。至康熙二十年,經公托跡於蜀新陵(今四川達州開江縣),克勤克儉號小康,遂生學儒於雍正十三年始創基業於巴中頂山鄉,今四川巴中市平昌縣鼎山鄉。)
Ⅲ 曾氏字輩有哪些
四川宜賓:成仕永遠景,思彥祖宗智朝廷。學仁存義萬長齡,從本德政必顯達,定逢賢良繼高明,日元維榮集學紹登鵬舉
四川合江:文友仲大孝,萬時紹應興。夢汝如天傑,惟宗祖必榮。思承昌盛嗣,元開廷懋月
四川成都青白江:泰延文仲德,承仕和伯盛。紋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國。國正添新順,家和祖德昭。孝義能為保,詩書可作調。聖世儒珍重,永有仕名標
四川瀘州江陽通灘、宜賓黃傘、江安水清:泰延文仲德。承仕思友子,祖必次景應。添元水金可,永陽文世良。學賢道正愈,興嗣載祖明。宗肅立鳳鳴,齊起振家聲。超群拔萃光前代,偉業豐功佐朝廷
四川瀘州江陽況場、興文:泰延文仲德,承仕思友子。汝九世從德,添元沔廷顯。如單孔達昌,方鳳忠肅恭。懿宣慈惠和,齊聖廣淵明。允篤誠洪煥,圖章萬代隆
四川樂至、遂寧:泰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國正天心,順家和如一。孔光昌榮耀,孝道啟高賢。萬世興良善,學修永日新
四川廣漢 文才宗景,思敬再通。世承一任,存忠志萬。維由義行,慎修正位。理啟迪廣,居仁有善。昌邦彥此,顯永利成,國思天心順,文宗世發長。德厚維先澤,道大顯榮昌
四川金堂:克朗廷秀家永昌,儒修啟緒選賢良。治平作用承先代,雲集科名世澤長
四川隆昌: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一品佐朝裔。居志國棟梁,英賢清泰邦。廣章文明淵,成傳右隆和。曰騰貴永新,光廷逢進德。國作忠良相,家乘孝為先。昌隆恩澤錫,富貴吉祥開
(3)岳池南門曾氏糧食批發部怎麼樣擴展閱讀:
來源之一:
曾姓起源於姒姓。
黃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鯀,鯀生禹。據說鯀的妻子因夢食薏苡而生禹,當時的舜帝就賜予禹姒姓。發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成功,舜將帝位禪讓給禹。禹的兒子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國號夏後氏。
夏朝建都於陽城,即今河南禹州市。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為甑子爵,在甑(今山東臨沂市蘭陵縣向城鎮)建立鄫國。古代習慣以封地為姓,曲烈便從此姓鄫。
實力並不強大的鄫國歷經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國所滅。懷著亡國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鄰近的魯國。其後代用原國名「鄫」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離開故城,不忘先祖,稱為「曾」。
曾姓長久以來,一脈傳自禹的後裔太子巫,名副其實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天下一曾無二曾」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