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不肯讀一部書,其禍足使天下亂。是什麼意思啊
「學者之病,在懶而躁,不肯讀一部書,此病能使天下亂。」結果不幸而言中,不久天下果亂了,而曾氏則是力挽狂瀾為當時平亂的人物。曾氏讀書,生平力主一 「耐」字訣,一 「恆」字訣。他說:「一書未完,斷斷不讀別書。」那時的天下,正在讀書人懶而躁,不肯讀完一部書的風氣下弄壞了,卻恰恰在一書未畢,決不換讀別書的人的手裡把來平定了。我們便把這一件小事,兩兩相照,尤可見讀書人的習慣與風氣,對於世道,真有偌大的影響。陳氏常提倡「士大夫之學」,說:「士大夫之學,略觀大義,有益於身,有用於世。」曾氏做學問,卻恰恰是走的這條路。他恰恰來為陳氏所說的「士大夫之學」做出一個好榜樣。因此,我們把曾、陳兩氏的言論學術,對照比看,便會更覺有味了。
❷ 當今天下曾氏宗族中有律師或主管法律的宗親嗎
曾憲義教授(1936年1月31日-2011年1月15日),男,山東濟寧人。著名法學家、傑出法學教育家,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名譽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法律史博士學位點建立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會長,《法學家》雜志社社長兼主編 。
❸ 曾氏宗祠中堂對聯
曾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南北真傳唯一貫
古今道學第三家
氣象更新綿世澤
現歸依舊煥人文
天下斯文宗一貫
古今喬木第三家
一部孝經貽世業
八家文蘊紹宗風
武城世第承三省
沂水淵源流九洲
宗傳內無雙學士
聖教中第一名賢
❹ 」天下一曾無二曾」的說法由來
「天下一曾無二曾」,曾姓出自夏禹的姒姓後裔。禹五代孫少康中興夏朝,分封其小兒子曲烈於(今山東嶧縣)。曲烈天資神異,思考精勤,善於改進和創造工具,他製造方形漁網罾,製作射鳥用箭增,燒制蒸飯盛菜陶器,教人紡織各種圖案絲織品繒。周靈王甲午年(前567年),國被莒國所滅,國太子巫出奔魯國做了官,為紀念故國,便去邑為曾,以曾為姓。據《武城曾氏族譜》載:巫生矢,矢生阜,阜生,即曾點。點生參(前505~前436年),點、參都是孔子的弟子,曾參以孝著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提出「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被尊為「宗聖」。宋嘉二年(1057年)御賜全國統一編修的曾氏族譜,推宗聖(曾參)為一世祖。 曾氏有魯國、廬陵兩望。魯國即今山東,廬陵即江西吉安,曾姓以此兩處為繁衍中心,播遷各地。廬陵一望,始自曾子裔孫曾據避王莽亂率宗族千餘人自山東渡江居廬陵,以廬陵為中心,向四面八方遷移和繁衍,尤其播遷到福建、廣東等地,曾據為江南曾氏鼻祖。台北縣鶯歌鎮《武城曾氏族譜》載:曾氏「武城之族,盛於山東,西漢之末,不仕新莽,舉族南遷,居於豫章廬陵之吉陽縣,由吉陽縣析居永豐縣龍潭,由龍潭徙居吉水蘭溪」。 曾參有三子,曾元、曾中、曾華。曾元之後在河南光州固始有曾圭,生曾隱,隱生曾延世,年廿二娶王潮妹(王審知姐)婉貞為室,官團練使、光州刺史。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黃巢揭竿起義,中原士民紛紛避亂,廣明間(880~881年)曾延世輔助王潮、王審知率軍轉戰福建,於光啟二年(886年)定居泉州城西龍頭山一帶,後建宗祠於龍頭山。延世於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卒,是為曾氏龍山衍派始祖。延世子曾教,官右衛大將軍;次子曾遠,官兵馬都總管,開基晉江,自唐至今繁衍百餘個房系,分衍至廣東、台灣、河南、江蘇、浙江、香港、澳門,而後又播遷至海外。 曾氏族譜字輩,都是五字句子,武城字輩為:「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賢揚,鼎新開國連,克後振家聲。」前5句25字為清聖祖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所賜,第63代起使用;後二句10字據說為宣宗道光續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