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批發市場 > 湖南糧食中心批發市場

湖南糧食中心批發市場

發布時間:2021-07-21 23:04:48

❶ 東莞有哪些大型蔬菜批發市場

1、細村蔬菜批發市場:興業樓號附近。

2、北柵蔬菜批發市場:虎門鎮鳳寧路2號。

3、塘廈振版興圍蔬菜水權果批發市場:廣場路1號

4、橫瀝東部蔬菜批發市場:石坑路附近。

5、蔬菜批發市場(黃河正街):東莞市東莞市市轄區黃河正街。

6、水南夜市蔬菜批發市場:石碣鎮月雲中路二號對面。

7、基葉水產蔬菜批發市場:東莞市東莞市市轄區。

8、東莞虎門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地址: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金捷路。

9、東莞江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地址:廣東省東莞市中堂鎮斗朗工業大道。

10、莞果菜副食交易市場,地址:廣東省東莞市莞龍路下橋段。

❷ 中國的四大米市

長沙、無錫、九江、蕪湖。

1、無錫

無錫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位於江蘇省南部,南臨太湖,西依惠山,北連太湖水網平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糧食堆棧容量為東南各省之冠,糧食加工業成為全國5大碾米中心。

2、長沙

長沙地處湘中偏東,湘江下流,湖南東部,氣候春溫多變,夏秋多晴,嚴寒期短,暑熱區長。長沙米市興旺除了因特殊的地理、經濟地位外,更主要是建立在湖南全省糧食生產相對發達的基礎上的,那時糧食總產量在全國居全國第三位,僅次於廣東和四川。

3、九江

九江及附近縣歷史上就是魚米之鄉,是米市的主要來源。再就是毗連的安徽、湖北兩省沿江等地的稻米。南昌是全省米穀一級集散中心,九江為出口咽候。

4、蕪湖

蕪湖素有全國「四大米市」之首的美譽,而米市的啟動點和發祥地是今日的弋江區。弋江區因為地處青弋江注入長江的南岸,俗稱河南。沿岸人煙密集,集市貿易相當繁榮,管轄皖南地區的「徽寧池太廣道」也設在這里。

(2)湖南糧食中心批發市場擴展閱讀:

早在明、清漕運鼎盛時期,無錫已是太湖流域和兩浙漕糧集中地及江南著名糧食市場。乾隆年間,無錫糧食的吞吐量達到七八百萬石。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糧食堆棧容量為東南各省之冠,糧食加工業成為全國5大碾米中心。

改革開放以來,無錫米市成交活躍,業務遍及全國各地。為了適應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新一輪市場改革發展的需要,全面提升無錫米市的功能和品位,恢復使用"無錫糧油中心批發市場"國家級市場招牌。 "無錫米市"主要由南北兩個市場組成。

南市場以無錫糧油中轉儲備倉庫為基地,擁有鐵路糧油專線、京杭大運河米碼頭的優勢,以稻穀、小麥、大豆、玉米等大宗原糧交易為主;而北市場以現有的無錫糧油市場為主體,以成品糧油現貨交易為主,滿足了錫城及周邊地區居民米袋子菜籃子需要。市郊三里橋是中國最大的糧油市場,1990年糧油成交量居四大米市之首。

中國的四大米市是在經濟不發達的期間存在的,但對於當時的社會影響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四大米市出現後,之前從沒吃過大米的北方人,逐漸也開始適應了大米的存在。

隨著時代的發展,四大米市的作用已經逐漸減小,尤其是到了現如今,物流業和網路都非常迅速,人們足不出戶也能買到任何地方出產的大米,所以四大米市也就成了一個歷史性的名詞。

❸ 中國四大糧倉分別叫什麼

徐州 廣運倉 屬於 明代四大漕運糧倉 之一

明代四大漕運糧倉
分別是 淮安的豐濟、徐州的廣運倉、德州的德州倉、臨清的臨清倉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時,定都南京,並派兵北征,攻佔大都,改名北平府,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升北平為北 京,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此後東南區的糧食由運河輸入京師供官、軍食用。由於淮安、徐州、德州、臨清水路暢達,故漕糧先集中於這四個地方,然後漕運北 京。淮安、徐州、德州、臨清作為明朝徵收貢糧設於運河沿途的四個轉運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後人譽為「明代四大漕運糧倉」。

1.淮安:得名於南宋,寄託著淮地安定的希望。自邗溝開鑿和拓寬後,淮安是運河入淮的重要口岸,歷代漕運必經的咽喉要地。明主管漕運總督就專駐在這里。
2.徐州:大運河的重要口岸,從河南向東流的汴水和從東向南流的泗水交匯於此。自前5世紀至16世紀,這里是江淮通向中原的必經之地。明時,經徐州駛往京城北 京的漕船每年1.2萬多艘,漕糧達400萬擔。
3.德州:湖泊眾多,有「湖城」之稱,明代德州是「水陸四達」的交通要沖,也是大運河上的重要口岸。
4.臨清:位於山東運河和南運河匯合處,為「南北交匯咽喉之地」,皇家規定,江蘇、安徽等地民運糧220萬擔集中於臨清倉,再由官軍接運到北 京。

❹ 什麼是大糧食觀為什麼要減少對草本糧食的需求

積極踐行「大糧食安全觀」,就要樹立「五大理念」,必須做到「五個並重」:樹立「大糧食」的理念,堅持水稻與旱糧並重,重點在旱糧端發力;樹立「大儲備」的理念,堅持「官儲」與「民儲」並重,重點在「民儲」端發力;樹立「大糧源」的理念,堅持省內糧源與省外糧源並重,重點在供給端上發力;樹立「大產業」的理念,堅持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並重,重點在糧食產業端發力;樹立「大消費」的理念,堅持糧食數量和結構並重,重點在結構端發力。
「四大舉措」提升產業

一是大力培育產業龍頭。通過爭取和提供技改貼息、動態儲備、糧食精深加工引導專項資金等舉措,鼓勵、扶植一批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科技含量高,資源利用充分,符合新型工業化發展要求的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舞起產業龍頭。
二是打造知名品牌。繼金健、裕湘獲得「中國名牌」殊榮,陳克明面條獲評中國馳名商標後,湖南省糧食系統進一步實施資源整合,打造更加響亮的品牌。2007年,由上市公司「隆平高科」、霞凝糧庫等企業共同投資組建的「隆平米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把科技育種、儲備加工、專業營銷、資本運營優勢集中在一起,從制種、種植到產品上市,一條龍運作打造「隆平米一中國米」這一品牌。
三是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現代化的糧食市場既是糧食產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更是拉動產業發展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平台。湖南省在大力發展現貨市場的同時,建立了糧食電子商務平台,成功獲批菜籽油期貨交割庫、早秈稻期貨交割庫。正在抓緊施工的長沙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包含交易大樓、糧食周轉倉儲、鐵路及第三方物流市場、成品糧食交易市場、糧食精品加工、直銷超市配送中心、綜合服務中心7大功能區。它以高效的電子商務系統和完善的物流設施為基礎,集電子商務、現貨交易、期貨交易、價格形成、信息發布、金融結算於一體。
四是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物流是制約湖南省糧食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湖南省糧食局充分利用資源、區位、政策、網路、人才優勢,構建以湖南現代糧食物流園為標志的現代糧食物流體系,促進資源的大整合、物流的大集聚、效益的大提高、產業的大發展。另外,還制定了《湖南糧食現代物流規劃》指導全省糧食系統加快物流建設。2008年,全省在建2000萬元以上項目27個,規劃總投資51.3億元,是湖南省糧食物流建設史上取得最大成效的一年。正在建設中的湖南現代糧食物流園由湖南糧食中心批發市場、長沙金霞糧食物流園、霞凝國家糧食儲備庫組成,含有專用鐵路和現代化的深水碼頭,園區建成後,將成為反映全國糧食市場行情變化的晴雨表、全國糧油產品的重要集散地。

❺ 中國四大魚米之鄉是哪四個城市之首又是哪個城市

中國沒有「四大魚米之鄉」之說,但有「四大米市」之說,之首是無錫市。具體情況如下:

「魚米之鄉」是指長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因為我國東部受夏季風影響,降水豐富,所以氣候濕潤,物產豐富,被稱為「魚米之鄉」。中國歷史上,曾因大米集中交易而形成了「四大米市」。江西九江、江蘇無錫、安徽蕪湖、湖南長沙或湖北沙市,這四大米市均在江南(沙市位於長江以北),又被稱為「江南四大米市」。

無錫位於江蘇省南部,南臨太湖,西依惠山,北連太湖水網平原,扼滬寧鐵路、京杭運河與錫澄公路、錫澄運河之交。無錫建縣始於秦漢,沿用至今,歷史上曾是全國聞名的"魚米之鄉",素有中國"四大米市"之首的響譽

中國的「四大米市」是在舊時農業商品經濟不發達過程產生的,對促進當時的糧食生產、流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給當地的社會發展、農民生活和商業經貿有很大的提高。無錫、長沙、蕪湖、九江作為四大「米市」,有著共同的沿江交通便利、糧食生產豐富和商貿流通發達的優勢。

(5)湖南糧食中心批發市場擴展閱讀:

早在明、清漕運鼎盛時期,無錫已是太湖流域和兩浙漕糧集中地及江南著名糧食市場。乾隆年間,無錫糧食的吞吐量達到七八百萬石。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糧食堆棧容量為東南各省之冠,糧食加工業成為全國5大碾米中心。

改革開放以來,無錫米市成交活躍,業務遍及全國各地。為了適應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新一輪市場改革發展的需要,全面提升無錫米市的功能和品位,恢復使用"無錫糧油中心批發市場"國家級市場招牌。 "無錫米市"主要由南北兩個市場組成。

南市場以無錫糧油中轉儲備倉庫為基地,擁有鐵路糧油專線、京杭大運河米碼頭的優勢,以稻穀、小麥、大豆、玉米等大宗原糧交易為主;而北市場以現有的無錫糧油市場為主體,以成品糧油現貨交易為主,滿足了錫城及周邊地區居民米袋子菜籃子需要。市郊三里橋是中國最大的糧油市場,1990年糧油成交量居四大米市之首。

❻ 想配資找河南江銀投資

四、蕪湖 蕪湖位於安徽東南部,中心地理座標為東經119度21分、北緯31度20分,全市面積3317平方公里,人口215萬,其中市區人口63萬。蕪湖歷史悠久,春秋時代為吳國的鳩鶿邑,作為縣名始於公元前109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歷史上蕪湖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頗為發達。南唐時即"樓台森列","煙火萬家"。南宋以後,特別是到了元朝,蕪湖已是一個相當繁榮的市鎮,從明代開始,逐漸成為長江下游地區的重要商埠。漿染等手工業已聞名遐邇,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中就有"織造尚淞江(上海),漿染尚蕪湖"之說,形成號稱"蕪湖巨店"的大型漿染工場。近年,蕪湖境內人字洞發現的遠古人類製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種多樣的哺乳動物化石,時間斷代約在距今200萬至250萬年之間,把人類在亞洲活動的歷史上溯了四五十萬年。境內大工山古銅礦遺址是春秋和漢唐時期中國最大的銅生產基地,9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76年,中英簽訂的"煙台條約"將蕪湖與浙江的溫州等四個城市辟為通商口岸,這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在給蕪湖民族經濟帶來巨大沖擊並造成畸形發展的同時,也從此打開了蕪湖對外開放的大門。1918年蕪湖海關進出口貨值就達當年全國對外貿易的3.5%,成為長江通商巨埠之一。以蕪湖和上海為起迄點的蕪申運河,更把蕪湖和蘇、錫、寧、杭的經濟、文化緊密地連在一起。蕪湖開放通商口岸後,大批外國洋行、公司進入蕪湖的同時,先進科學技術的傳播,也刺激了蕪湖近代工業的發展。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業在蕪湖建立。1883年蕪湖架設了有線電報線路,為全省第一個使用電報的城市;1897年投產的益新(機磨)米面公司,規模居當時全國同類工廠首位;30年代還曾開通民航,飛上海和武漢兩市。步入20世紀後,蕪湖工商業發展到百餘種,五、六千家,成為安徽現代工業的發祥地,長江流域經濟中心之一。由於位置優越、商業鼎盛,歷史上曾被譽為"皖之中堅"、"長江巨埠"。 蕪湖素有全國"四大米市"之首的美譽,而米市的啟動點和發祥地是今日的馬塘區。馬塘區因為地處青弋江注入長江的南岸,俗稱河南。沿岸人煙密集,集市貿易相當繁榮,管轄皖南地區的"徽寧池太廣道"也設在這里。1948年蕪湖《江廣米行重建會所紀念碑》:"遜清光緒八年,李文忠公(李鴻章謚號文忠)請准將糧食市場,由鎮江七浩口移到此地。"李鴻章扶植米市是事實,但具體操作者是張樵野(張蔭桓),同治年間他就結識了廣東督糧道李瀚章(鴻章之兄)。光緒八年(1882),李瀚章任湖廣總督,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張蔭桓任蕪湖關道。李瀚章慫恿張蔭桓出面,打著繁榮蕪湖商埠的旗號,向李鴻章獻策,依靠朝廷的力量,令鎮江米市遷至蕪湖。李鴻章主張讓米商自遷才是上策。商量結果,定下具體優惠措施,使米商有利可圖,自會見利爭遷。張蔭桓親自到鎮江,利用同鄉情誼大拉關系,對廣潮米幫許諾:由蕪湖關道發給專營米業執照,在蕪有代辦專利;米糧打包費用由賣方支付;外輪水腳銀不另加價,即由蕪運來至滬仍按照鎮江運滬力資計算。果然引動廣潮米幫紛然至蕪投資開設米號。接踵而來的是寧、煙幫共20多家。四大米幫是支柱,促使"堆則如山,銷則如江"的米市興起。 李鴻章之子李經方立即抓住這大好機遇,在沿河路開設源德裕礱坊;在河南富民橋(今中山橋)建恆豐糧倉,可堆存二、三萬擔租稻。李瀚章之子李仲浩開有鼎玉典當鋪,寶善長錢庄,在上海、漢口、廣州設立分支機構,幾乎包攬了米商借貸、匯兌申票、粵票的業務。李仲浩又是蕪湖招商局總辦。大宗米糧經其輪運出口,而且壟斷了漕運。在八百里皖江地區,尤其是江北一帶,李氏家族擁有數以萬畝計的莊田,租稻轉化為商品糧,水到渠成。總之,米市給李氏家族帶來商機和巨額利潤,也拉動了相關行業的勃興。場面盛大的米市是沿著長河兩岸鋪展開的,城南米市尤其繁榮,縣志雲:"自南關至浮橋皆米行,謂之南市"。從富民橋南口東至蕪關監督署,糧食倉庫林立,還有道台衙庫房,形成一條街,庫子街之名由此而來。 "地址在來遠鋪南街,前至官街,後至陽明書院地。"在江口北岸橫街也有個"米業公所",是以客籍四大米幫為主幹的米商組織。張蔭桓坐鎮河南關道署,採取有效的公關措施,制訂並落實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啟動了蕪湖米市,有益於地方經濟的發展,其功不可沒。 現代蕪湖大米市場於一九九四年一月十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蕪湖大米市場位於蕪湖市九華北路金灣米市大廈內。西鄰蕪湖長江大橋、東鄰蕪湖機場、區內有5000噸糧食專用碼頭,交通便利,佔地2.1公頃,建築面積1.6平方米,年服務成交糧食500萬噸。 蕪湖地處長江下游,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環水繞、襟江帶河的大自然環境,風光宜人,人文景觀,星羅棋布。早在南朝梁,梁元帝(蕭繹)即寫下了《泛蕪湖》詩,歌詠蕪湖山水。唐代詩人李白、溫庭筠、杜牧等,宋代文學家梅堯臣、王安石、沈括等,都有詠蕪湖的傳世之作。宋、元時傳統"蕪湖八景"已經形成。近年,蕪湖人繼往開來,又創建了新"蕪湖十景"。 新世紀初始,蕪湖經濟建設已駛入快車道,諸如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新型建材、電子電器等均呈興旺發達的趨勢。以境內青弋江為界,北片有經濟技術開發區,眾多知名大企業雲集於此。南片有蕪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文教、科技為重點項目建設已全方位推進。在南、北兩大片之間,以鳩茲廣場、中山路步行街為軸心輻射的商業區,店鋪林立,商機無限。蕪湖人的思想觀念與時俱進,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城市,必將在中國的長江之濱閃亮登

❼ 2.我國歷史上的四大米市是指( )

沙市、九江、蕪湖、無錫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米市。何為古代四大米市:長沙、九江、蕪湖、無錫。其共同點是具沿江交通便利、糧食生產豐富和商貿流通發達的優勢。都是在舊時農業商品經濟不發達過程產生的,對促進當時的糧食生產、流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給當地的社會發展、農民生活和商業經貿有很大的提高。
無錫(江蘇)、蕪湖(安徽)、九江(江西)、長沙(湖南)

❽ 四大米市的簡介

長沙(或沙市)、九江、蕪湖、無錫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米市。其共同點是具沿江交通便利、糧食生產豐富和商貿流通發達的優勢。都是在舊時農業商品經濟不發達過程產生的,對促進當時的糧食生產、流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給當地的社會發展、農民生活和商業經貿有很大的提高。
中國歷史上曾因大米集中在某處交易,而形成了「四大米市」。又因四大米市均在江南,所以又被稱為「江南四大米市」,這四大米市有的如今依然煥發青春。 「米市」的形成要有兩大因素:一是地處出產大米的中心位置,有廣泛的大米來源,便於集中;二是運輸便利,水陸交通發達,古時候尤其著重於水路運輸。關於「四大米市」的認定,長期以來就有兩種說法,除了江西九江、安徽蕪湖、江蘇無錫三個地方沒有疑議外,有爭議的是湖南長沙和湖北沙市。湖南、湖北都是魚米之鄉,沙市、長沙的水陸交通在古時都很發達,同樣都是古時的繁華重鎮,當時商品貿易不相上下,都有可能是大米的重要集散地。
江蘇省南部、太湖北岸、滬寧之間的無錫市,大運河和錫澄運河在此交匯。800里太湖水系眾多、土壤肥沃,便利的交通自古以來就促成了這里農工商業的興隆,歷來是糧油集散中心。民國十一年(1922)自辟為商埠,如今這里的米市仍與中國各省、市、自治區有貿易往來。 無錫位於江蘇省南部,南臨太湖,西依惠山,北連太湖水網平原,扼滬寧鐵路、京杭運河與錫澄公路、錫澄運河之交。無錫建縣始於秦漢,沿用至今,歷史上曾是全國聞名的魚米之鄉,素有中國四大米市之首的響譽,又是中國民族資本家最早的發祥地之一。早在明、清漕運鼎盛時期,無錫已是太湖流域和兩浙漕糧集中地及江南著名糧食市場。乾隆年間,無錫糧食的吞吐量達到七八百萬石。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糧食堆棧容量為東南各省之冠,糧食加工業成為全國5大碾米中心。改革開放以來,無錫米市成交活躍,業務遍及全國各地。為了適應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新一輪市場改革發展的需要,全面提升無錫米市的功能和品位,恢復使用無錫糧油中心批發市場國家級市場招牌。 無錫米市主要由南北兩個市場組成。南市場以無錫糧油中轉儲備倉庫為基地,擁有鐵路糧油專線、京杭大運河米碼頭的優勢,以稻穀、小麥、大豆、玉米等大宗原糧交易為主;而北市場以現有的無錫糧油市場為主體,以成品糧油現貨交易為主,滿足了錫城及周邊地區居民米袋子菜籃子需要。市郊三里橋是中國最大的糧油市場,1990年糧油成交量居四大米市之首。
無錫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名勝古跡眾多。內有北宋崇安寺,惠山下錫惠公園內有唐遺跡天下第二泉和明寄暢園,錫山上有龍光寺、龍光塔等。20世紀初,濱湖一帶又修建了蠡園、梅園和黿頭渚(又稱橫雲公園)等園林。無錫有泰伯奔吳以來的幾千年有文字記載的文明史,有中國四大畫家之首的倪雲林,有代表中國知識分子氣節的東林黨人,有寫出中國唯一列入世界十大名曲《二泉映月》的阿炳。至於徐悲鴻、錢鍾書、孫冶方等近現代中國知名人士大家都不會陌生。近代有民族工業巨子榮德生、榮宗敬兄弟,紅色資本家榮毅仁、榮智健,七十年代無錫是全國鄉鎮企業主要的發源地之一,直到現在無錫的經濟發展一直在全國同等規模的城市中名列前茅。 長沙地處湘中偏東,湘江下流,湖南東部。自秦漢以來就是湖湘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中心,歷史輝煌、文化燦爛、名賢薈萃。長沙陸有玉璞,水有珠胎,嶽麓為屏,湘江為帶,水陸洲浮碧江心,瀏陽河曲繞郊外,湖泊星布,崗巒交替,城廓錯落其間,唐代就已形成山水城市的風格。長沙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3000多年之久,長沙古城的形成與建設也有許多特色。長沙城本身就是一個歷史大遺存,古今城址重合,古今城市中心重合,而且從戰國一直延續至今的都市在中國屈指可數。漢代定王台、賈誼故居,唐五代的園林、寺廟,宋代的書院,明代的王府、城閣等古建築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長沙雖經文夕大火劫難,但獨具一格的古建築、古園林、古寺廟、古城址、古街道、古驛道、古河道至今仍歷歷可見。長沙米市在長沙商貿史中佔有重要位置,其雛形可追溯到北宋晚期,當時的潭州已能製造載米萬解的大船,往來湘江,運送大米。到清雍正初年,湘江上運米之船千艘雲集,直銷漢口,再抵江浙,盛極一時。長沙附近的易俗河已成為百穀總集之區,糧倉相比,米袋塞途,年貿易額達200餘萬擔。1726年(雍正四年),清政府由藩司發帖,開設各類牙行,提供交易場所,米市正式形成。長沙集鎮共開設牙行35戶,其中糧行就佔了24戶。長沙糧行的興旺,吸引了長沙附近的小米市向省城匯集。同時出現了把稻穀加工成大米出售的人工碾坊、牛碾坊,乃至機器碾坊。到光緒年間,長沙的碓坊發展到500家,大都分布在碧湘街至草潮門沿江一帶,尤以潮宗街最多,故有米街之稱。清末民初長沙糧食行業開始分化為以加工為主的碾米業、以儲糧為主的糧棧、以代客買賣為主的糧行和純零售的米店4個自然行業。1908年曾國藩之女婿聶緝規在長沙開設的協豐糧棧小有名氣。長沙米市的興旺,除了長沙特殊的地理、經濟地位外,更主要是建立在湖南全省糧食生產相對發達的基礎上的,那時糧食總產量在全國居全國第三位,僅次於廣東和四川。長沙文夕大火後,米市衰落。抗日戰爭勝利後,逐漸恢復,到1947年長沙糧食行業共有企業700多家。
長沙氣候春溫多變,夏秋多晴,嚴寒期短,暑熱區長。長沙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甚多,主要有馬王堆漢墓、嶽麓書院、麓山寺、清水塘、船山學社、第一師范等,風景區有桔子洲、愛晚亭等。長沙商業自古繁榮,手工業發達,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長沙正式開為商埠。民國時期,長沙米市和金、錢、綢、紙大行業享譽全國,長沙城出現了許多同行當商業街和名老字型大小,素有魚米之鄉、花炮之鄉、湘綉之鄉、陶器之鄉等許多美稱。 九江,簡稱 「潯」,為江西省地級市,古稱潯陽、柴桑、江州,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江南文化名城。
九江位於江西省北部,贛、鄂、皖、湘四省交界處;長江、京九鐵路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叉點,介於東經113°57'~116°53'、北緯28°47'~30°06'之間;全境東西長270公里,南北寬140公里,總面積18823平方公里,占江西省總面積的11.3%。
九江是長江中游區域中心港口城市,是中國首批5個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之一,也是東部沿海開發向中西部推進的過渡地帶,號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與「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門」之稱。
九江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昌九一體化雙核城市之一、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城市之一,九江被定位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新引擎、中部地區先進製造業基地、長江中游航運樞紐和國際化門戶、江西省區域合作創新示範區。根據2014年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規劃,九江都市區是江西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三大都市區之一。[1]
九江歷史上是「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並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園林綠化城市、全國無障礙建設先進城市、中國十大魅力城市、中國十大宜居城市、中國典型山水城市、「中國最佳休閑旅遊城市」 等榮譽稱號。
九江山清水秀,風景怡人,有「九派潯陽郡,分明似畫圖」之美稱。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有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積在九江,世界文化景觀遺產廬山、佛教凈土宗發源地東林寺、江西」千島湖「廬山西海、中部「九寨溝」龍源峽皆位其境內。

九江東枕鄱陽湖,北瀕長江,西連幕阜山脈,南屏廬山,是江西的北大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而美麗的城市。
夏商時期,九江屬荊、楊二洲之城,春秋時期屬吳之東境,楚之西境,素有吳頭楚尾之稱。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九江為36郡之一,有江到潯陽九派分之說,故名九江,又稱江州。自秦朝始,曾使用過九江、柴桑、江洲、潯陽、汝南、湓域、德化共七個名稱。明朝以後至今沿用九江地名。古書說九江據三江之口、當四達之衢,七省通連、商賈集至,亦是我國近代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是長江黃金水道十大港口之一,雄蟠贛北,瀕江扼湖,山水得天獨厚。
九江商品米的來源,一是本地米。九江及附近縣為長江、鄱陽湖、修河形成的沖積平原和幕阜山脈的丘陵谷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歷史上就是魚米之鄉,此為九江米市的主要來源。二是外省客米。主要是與九江市毗連的安徽、湖北兩省沿江等地的稻米。這條傳統的流通渠道一直延續至今。九江米市的去向,上至漢口,下至上海、浙江的紹興、金華,其中以上海、漢口銷量最大。省會南昌是全省米穀一級集散中心,徑由九江分運滬漢各處。故南昌為九江米市的主要供應地和稻加工基地。九江為出口咽候。省外商人到江西購米,多至九江洽談業務,並在九江海關辦理大米出境手續,直至裝運出境。九江米市在贛北的轉運點有湖口、塗家埠、吳城。這三個城鎮都是靠江臨湖,水運十分方便。九江所以成為米市,湖口起了很大的作用。塗家埠位於修水與南潯鐵路交匯處,是贛北的重點糧區,每年進出糧食數以萬斤。糧谷流向,一部分走南潯路徑九江出口;一部份走修水至吳城,徑湖口出口,遠銷武漢、上海、南京等地。
九江米市鼎盛時期糧行米店約有130家,可分為三個幫派:一是廣東幫,二是南昌幫、三是本地派。建國後,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流通體制的變革,九江米市經過三次重大演變過程:一、米市初興。從解放初期到1953年,政府對糧食實行的是在國營商業領導下的糧食自由貿易政策。二、米市封閉時期。從1953年末至1983年,我國開始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但在糧食上實行了30多年一貫制的統購統銷政策一直沒有變。三、米市復興時期。於1984年末到1985年初,恢復了九江米市,其市場組織結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由原來的獨家壟斷,一條河放水轉變為各種經濟、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彼此並存的局面。九江屬中亞熱帶向亞熱帶過渡區,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江南名城;是贛北政治、經濟、文化、旅遊、交通中心,具有特別重要的戰略地位。130多年前,這里就是對外通商口岸,199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長江沿岸開放城市。九江旅遊景點分為六區、二點、一線,共計三百餘處,其品位之高雅,內涵之豐富,門類之全,密度之綢,實屬國內唯一,世界稀有。六大景區:廬山牯嶺景區、廬山山南景區,廬山山西景區,永修縣景區、潯陽景區、共青城景區;二點:湖口縣的石鍾山和彭澤縣的龍宮洞;一線:長江、鄱陽湖水上游。九江是東部沿海開發向中西部推進的過渡地帶,處於極為重要的位置。從江西省的發展看,九江是唯一通江達海的外貿港口城市,是聯結全省與長江開發帶和沿海開放帶的北大門。 蕪湖位於安徽東南部,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9度21分、北緯31度20分,全市面積5988平方公里,人口384萬,其中市區人口128萬。蕪湖歷史悠久,春秋時代為吳國的鳩鶿邑,作為縣名始於公元前109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歷史上蕪湖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頗為發達。南唐時即樓台森列,煙火萬家。南宋以後,特別是到了元朝,蕪湖已是一個相當繁榮的市鎮,從明代開始,逐漸成為長江下游地區的重要商埠。漿染等手工業已聞名遐邇,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中就有織造尚淞江(上海),漿染尚蕪湖之說,形成號稱蕪湖巨店的大型漿染工場。近年,蕪湖境內人字洞發現的遠古人類製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種多樣的哺乳動物化石,時間斷代約在距今200萬至250萬年之間,把人類在亞洲活動的歷史上溯了四五十萬年。境內大工山古銅礦遺址是春秋和漢唐時期中國最大的銅生產基地,9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76年,中英簽訂的煙台條約將蕪湖與浙江的溫州等四個城市辟為通商口岸,這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在給蕪湖民族經濟帶來巨大沖擊並造成畸形發展的同時,也從此打開了蕪湖對外開放的大門。1918年蕪湖海關進出口貨值就達當年全國對外貿易的3.5%,成為長江通商巨埠之一。以蕪湖和上海為起訖點的蕪申運河,更把蕪湖和蘇、錫、寧、杭的經濟、文化緊密地連在一起。蕪湖開放通商口岸後,大批外國洋行、公司進入蕪湖的同時,先進科學技術的傳播,也刺激了蕪湖近代工業的發展。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業在蕪湖建立。1883年蕪湖架設了有線電報線路,為全省第一個使用電報的城市;1897年投產的益新(機磨)米面公司,規模居當時全國同類工廠首位;30年代還曾開通民航,飛上海和武漢兩市。步入20世紀後,蕪湖工商業發展到百餘種,

五、六千家,成為安徽現代工業的發祥地,長江流域經濟中心之一。由於位置優越、商業鼎盛,歷史上曾被譽為皖之中堅、長江巨埠。 蕪湖素有全國四大米市之首的美譽,而米市的啟動點和發祥地是今日的弋江區。弋江區因為地處青弋江注入長江的南岸,俗稱河南。沿岸人煙密集,集市貿易相當繁榮,管轄皖南地區的徽寧池太廣道也設在這里。1948年蕪湖《江廣米行重建會所紀念碑》:遜清光緒八年,李文忠公(李鴻章謚號文忠)請准將糧食市場,由鎮江七浩口移到此地。李鴻章扶植米市是事實,但具體操作者是張樵野(張蔭桓),同治年間他就結識了廣東督糧道李瀚章(鴻章之兄)。光緒八年(1882),李瀚章任湖廣總督,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張蔭桓任蕪湖關道。李瀚章慫恿張蔭桓出面,打著繁榮蕪湖商埠的旗號,向李鴻章獻策,依靠朝廷的力量,令鎮江米市遷至蕪湖。李鴻章主張讓米商自遷才是上策。商量結果,定下具體優惠措施,使米商有利可圖,自會見利爭遷。張蔭桓親自到鎮江,利用同鄉情誼大拉關系,對廣潮米幫許諾:由蕪湖關道發給專營米業執照,在蕪有代辦專利;米糧打包費用由賣方支付;外輪水腳銀不另加價,即由蕪運來至滬仍按照鎮江運滬力資計算。果然引動廣潮米幫紛然至蕪投資開設米號。接踵而來的是寧、煙幫共20多家。四大米幫是支柱,促使堆則如山,銷則如江的米市興起。
李鴻章之子李經方立即抓住這大好機遇,在沿河路開設源德裕礱坊;在河南富民橋(今中山橋)建恆豐糧倉,可堆存二、三萬擔租稻。李瀚章之子李仲浩開有鼎玉典當鋪,寶善長錢庄,在上海、漢口、廣州設立分支機構,幾乎包攬了米商借貸、匯兌申票、粵票的業務。李仲浩又是蕪湖招商局總辦。大宗米糧經其輪運出口,而且壟斷了漕運。在八百里皖江地區,尤其是江北一帶,李氏家族擁有數以萬畝計的莊田,租稻轉化為商品糧,水到渠成。總之,米市給李氏家族帶來商機和巨額利潤,也拉動了相關行業的勃興。場面盛大的米市是沿著長河兩岸鋪展開的,城南米市尤其繁榮,縣志雲:自南關至浮橋皆米行,謂之南市。從富民橋南口東至蕪關監督署,糧食倉庫林立,還有道台衙庫房,形成一條街,庫子街之名由此而來。 地址在來遠鋪南街,前至官街,後至陽明書院地。在江口北岸橫街也有個米業公所,是以客籍四大米幫為主幹的米商組織。張蔭桓坐鎮河南關道署,採取有效的公關措施,制訂並落實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啟動了蕪湖米市,有益於地方經濟的發展,其功不可沒。
現代蕪湖大米市場於一九九四年一月十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蕪湖大米市場位於蕪湖市九華北路金灣米市大廈內。西鄰蕪湖長江大橋、東鄰蕪湖機場、區內有5000噸糧食專用碼頭,交通便利,佔地2.1公頃,建築面積1.6平方米,年服務成交糧食500萬噸。
蕪湖地處長江下游,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環水繞、襟江帶河的大自然環境,風光宜人,人文景觀,星羅棋布。早在南朝梁,梁元帝(蕭繹)即寫下了《泛蕪湖》詩,歌詠蕪湖山水。唐代詩人李白、溫庭筠、杜牧等,宋代文學家梅堯臣、王安石、沈括等,都有詠蕪湖的傳世之作。宋、元時傳統蕪湖八景已經形成。近年,蕪湖人繼往開來,又創建了新蕪湖十景。 新世紀初始,蕪湖經濟建設已駛入快車道,諸如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新型建材、電子電器等均呈興旺發達的趨勢。以境內青弋江為界,北片有經濟技術開發區,眾多知名大企業雲集於此。南片有蕪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文教、科技為重點項目建設已全方位推進。在南、北兩大片之間,以鳩茲廣場、中山路步行街為軸心輻射的商業區,店鋪林立,商機無限。蕪湖人的思想觀念與時俱進,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城市,必將在中國的長江之濱閃亮登 20世紀80年代,蕪湖米市重新開埠。當時英國媒體也進行了相應的報道。英國曾經要挾晚清政府將蕪湖部分地區劃為其殖民地,現今蕪湖范羅山頂仍然非常完好地保留著當時英國駐蕪湖領事館。英國人也曾經統治著近代安徽第一處對外貿易海關-蕪湖海關,現今蕪湖濱江工程已將位於原蕪湖8號碼頭的近代蕪湖海關大樓重新修葺一新,並將建立殖民地博物館,以警後世。

閱讀全文

與湖南糧食中心批發市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茶具批發去哪批發最便宜 瀏覽:865
昌平大東流鋁型材批發商 瀏覽:798
七浦路嬰童批發啥價格 瀏覽:235
聖圤水果批發市場 瀏覽:374
桂林匯東水果批發價格表 瀏覽:215
凌家塘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瀏覽:24
腌制好的冷凍雞腿批發多少錢 瀏覽:380
萬家服裝批發市場附近的地鐵站 瀏覽:926
木林森服裝批發是真的嗎 瀏覽:97
批發鞋子寄上海海關 瀏覽:915
上海閔行文具批發市場 瀏覽:563
即墨服裝批發價格和圖片 瀏覽:620
南寧平板玻璃廠可以批發玻璃 瀏覽:50
雲南土豆批發市場 瀏覽:55
株洲亮靚衣服批發在哪裡 瀏覽:353
哈爾濱市哪裡批發電線 瀏覽:399
男仕外套衣服批發 瀏覽:604
琦勝溫控器批發商 瀏覽:637
長沙哪裡有批發煙的 瀏覽:451
北京掛畫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