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麥收購以陳頂新是啥意思
以陳頂新就是用往年的陳糧小麥頂替新的小麥買賣收購,並賺取以陳頂新過程中產生的巨額差價費用。
相關報道:
中儲糧總公司近日對吉林、遼寧2家糧庫「以陳頂新」問題做出嚴肅處理。
據中儲糧總公司網站消息,中儲糧總公司黨組責成中儲糧吉林分公司、遼寧分公司對查實的問題作出嚴肅處理。經吉林分公司黨組研究決定:給予松原直屬庫主任鄧安福黨內警告、行政記過處分;給予松原直屬庫副主任付文超黨內嚴重警告、行政記大過處分;給予松原直屬庫購銷科副科長張慶祝(負責前郭轄區監管工作)行政記過處分;責成松原直屬庫對其他相關人員作出嚴肅處理。
經遼寧分公司黨組研究決定:給予開原直屬庫原主任尤連春留黨察看一年、行政撤職處分;給予開原直屬庫原分管副主任李洪波黨內嚴重警告、行政記大過處分;給予開原直屬庫監督檢查科科長宋立廷黨內警告、行政記過處分;給予開原直屬庫駐慶雲堡糧庫監管員王克印行政記過處分;給予遼寧分公司倉儲管理處原處長肖雅斌行政記過處分。
對吉林白依拉嘎收儲庫、遼寧慶雲堡中心糧庫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糧食,退出最低收購價糧食庫存,取消白依拉嘎糧庫政策性糧食收儲資格,撤銷慶雲堡中心庫租倉庫點,並追回企業非法所得。
中儲糧總公司要求全系統舉一反三,強化監管,堵塞政策性糧食收儲中的監管漏洞。
(1)吉林市兄弟標准件批發部擴展閱讀:
相關報道:「以陳頂新」背後:我們能吃到多少新米?
在超市裡售賣的大米,包裝上看不出新米與陳米的區別。新京報記者 郭鐵攝
沸沸揚揚的中儲糧在遼寧、吉林「以陳頂新」套取國家補貼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
如何守住管好「天下糧倉」,「以陳頂新」還只是目前我國糧食儲備機制問題的一個切面。有業內人士和消費者就此事進一步提出疑問:我們每年究竟能吃到多少新米?新米和陳米如何辨別?
這看似尋常的問題卻難以得到一個確切答案。但有稻穀加工企業向新京報記者反映,目前我國大米市場普遍面臨「稻強米弱」格局,加工企業為維持生存,只能轉而加工更多的陳糧以降低成本,最終可能導致流通到市場上的陳米越來越多。
業內人士還透露,為爭奪市場,許多經銷商會壓低收購價格,新陳「勾兌米」成為中小加工企業的普遍做法。這些「勾兌米」通過經銷商進入糧油批發市場,最終上了百姓餐桌。
陳稻為加工企業的目標
從2012年開始,輝農粳稻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秀就感到稻穀加工生意越來越難做。
張建秀的企業在長白山腳下的輝南縣,規模只是中小型,但在當地來說可以算得上是大戶了。在他印象中,2012年之前,整個吉林有1900多家稻穀加工企業,如今不到1000家,且大多處於半停產狀態。
談及困境,張建秀有些發愁:「這幾年中儲糧和地儲糧收購量大,托市價格又高,企業沒法跟中儲糧爭,只要他們一開庫,糧全往他們那裡走。新糧下來後,我們只能在他們開庫前收一部分,開庫時再高價收一部分。」
張建秀說,去年12月初,中儲糧倉庫僅用13天就完成了3萬多噸稻穀的收購。此外,吉林省內外其他中儲糧倉庫、省地屬倉庫及一些大型糧油企業也會加入到「搶糧」隊伍中來,中小加工企業普遍面臨糧源緊張問題。
東北某稻穀加工企業魏經理向新京報記者反映,2012年之前,中儲糧和地儲糧收購量沒這么大,加上企業容易拿到貸款,收糧時可以賒欠農民一部分,加工企業收購的新糧遠比如今要多。「現在農民都要現錢,中儲糧即使賒賬,農民也較信任,銀行也不給民營加工企業貸款,新糧收購越發困難。」魏經理說。
面對較高的收糧成本及糧源緊張,許多中小加工企業開始將目光轉向陳糧,以降低成本。而競拍國家臨儲庫投放的糧食,是許多加工企業獲得陳糧的一個重要來源。
據張建秀介紹,進入3月中旬,國家臨時儲備庫開始對外競拍糧食,這時加工企業普遍缺乏收儲資金,此前儲存的新稻基本加工一空,因此企業會開始加工陳糧。「手裡新糧沒有了,要麼加工陳糧,要麼停產,陳糧就流向了市場。」
另據中華糧網某研究人員介紹,國家臨儲庫通常不會拍賣新稻,「以前是三年一輪換,也就是說今年是2015年,拍賣的稻穀年份就集中在2012年,不過現在像粳稻已經改為兩年一輪換。」
然而拍賣情況並不樂觀。中華糧網數據顯示,今年3月在安徽舉行的臨儲稻穀拍賣中,2013年中晚秈稻成交率僅為0.59%,安徽、湖南、江西、四川臨儲全部流拍。4月9日舉行的2013年中晚秈稻臨儲拍賣成交率也僅為0.02%,其中湖北、湖南、江西、四川、江蘇臨儲全部流拍。
對流拍原因,魏經理認為一是所拍陳糧價格過高,一是糧食質量不盡如人意。「我們企業主要推的是單一品種,質量好,出米率高;臨儲拍賣的稻子什麼品種都混在一起,出米率也不高。」
「勾兌米」市場上很普遍
「加工單一品種的新稻,本來收購價格就高,再加上利息和各種成本,售價自然低不下去。但經銷商只看利潤,不會看是新米還是陳米,因此新米並不好賣。」魏經理說。
她認為,以北方地區來說,市場上陳米與新米混合的「勾兌米」較多,尤其在糧油批發市場。
「經銷商壓價,我們就得降低成本,要麼往新米里摻陳米,要麼全是陳的。」一位不願具名的稻穀加工企業主告訴記者,「勾兌米」在貿易糧(糧油批發)中十分普遍,進商超的企業具有一定規模,為做好品牌會比較注重消費者感受,但10斤新米摻上8斤陳米你能吃得出來,摻三四斤陳米就未必被發現。
「勾兌」大米現象得到了中華糧網研究人員的證實:「摻兌現象很普遍,尤其在新陳糧差價較大的情況下。稻米加工企業特別分散,以中小企業居多,基本到4月庫里就沒有新糧了。在市場上新糧不多的情況下,就算大企業在缺糧時也需要拍陳糧。」
散裝大米幾乎沒新米
那麼,市場上目前流通的大米,究竟陳米多還是新米多?
魏經理曾幾次到北京各大商超走訪。憑借經驗,她指出,目前接觸到的超市散裝大米幾乎沒有新米,尤其是售價在每斤2.5元以下的。由於袋裝大米無法開封,魏經理無法對其進行辨別。
張建秀則說,「就長白山地區近幾年情況來說,基本從2012年開始,新稻下來後農民口糧約佔20%,中儲糧和地儲糧加一起能收上去40%,剩下40%新稻能流到加工企業,最終加工成新米流通到百姓餐桌。整個東北地區情況也大致如此。」
如果以食用日期估算,中華糧網研究人員認為,每年10月至來年5、6月之前,消費者吃到新米的幾率較大;如果從地域來說,水稻主產區要比非主產區更易吃到新米。「另從價格上考量,售價較高的大米品質較好,新米的概率也越大」。
新米陳米難以區分
新京報記者走訪北京各大商超發現,目前大米包裝上普遍標有加工出廠日期、產地、保質期、大米等級,但無稻穀收割日期。眾多大米品牌中,僅有北新倉明確標出了稻子收割期。此外,「遼河香」米也在產品介紹中標明加工的是當年稻和單一品種,其他產品均無相關表述。
北京消費者楊先生曾花「高價」買了袋大米,想吃新米的味道,結果大失所望。「對於新米,老百姓還是有一定需求的,誰都願意吃點好的,但確實不太好區分」。
北新倉農業總經理馬國武是從去年開始籌備新米產品的,希望提出「當年米」的賣點。但他發現國家目前針對大米品質僅有等級標准,無新米、陳米區分。「沒有標准,單憑企業自己吆喝,消費者很難相信。」
馬國武介紹,因缺少市場辨識度,新米產品的成本很多都花在了營銷渠道上,也抬高了售價。
中華糧網研究員也告訴記者,「大米等級標准不是按品種、新舊來分,而是從粗糙率、不完善粒、雜質這方面去衡量的。」新米通常指當年稻,如現在是4月,那麼去年10月份打的新稻就是新米。新米與陳米在營養價值上相差不大,但口感完全不同,「東北農村每年都有『打新米』一說」。
魏經理透露,雖然新米在色澤和氣味上均有一定辨識度,但憑消費者的辨識能力很難區分新米、陳米。「香味有可能是加了香精,色澤好有可能是陳米加油拋光,這都不好說。如果在新米中摻入少量陳米,連我們專業人士也吃不出來。」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建議,「如從消費者權益角度說,可借鑒日本的做法,在大米包裝上同時標出大米收割日期和出產日期,這樣更利於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
② 怎樣經營家庭農場
大兄弟可以呀,還有家庭農場!子承父業是嗎?既然有這么好的事情,既然我們已經決定了,開始要經營這樣的農場。那我們如何才能將這樣的家庭農場,經營的非常好呢?秋名山老司機,可以為你分享一二。
實在不行,找你的家長,向他們取取經,少走一點彎路!這也是非常好的。或者向某一些專家詢問,讓他們來教你如何的進行培育,如何的進行飼養,這都是一條道路。
③ 吉林省2009年六年級小升初試卷 語文 數學 英語
五年級下冊數學期末試卷
一.填空。
1.自然數中,既不是質數,又不是合數的數是 ( ),最小的質數是 ( ),最小的合數是 ( )。
2.把120分解質因數是( )。
3.兩個互質數,又都是合數,它們的最小公倍數是60,這兩個數分別是 ( ) 和 ( )。
4.a和b是一對互質數,a×b =36,則a和b分別是( )
5.一個三位數,它的個位上是最小的自然數,十位上是最小合數,百位上是最小的質數,這個三位數是( )。
6.一個長方體的長為1分米,寬為8厘米,高為3厘米,它的表面積是( ),體積是( )。
7.用一根長為48厘米的鐵絲製成一個最大的正方體框架,它的表面積是( )平方厘米,體積是( )立方厘米。
8.已知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 , 底是8厘米,高是( )厘米。
9.把一根長2米的長方體木料,平均鋸成4段,表面積比原來增加了48平方分米,原來這根木料的體積是( )立方分米。
10.已知一個梯形的面積是36平方厘米,高為4厘米,上底與下底的和是( )。
11.已知甲數=3×3×5×7, 乙數=3×5×7×11, 甲乙兩數的最大公約數是( )。
12.把下面各數按要求填。
6 9 102 45 110 91 780 248 37
奇數( ) 能被2整除( )
偶數( ) 能被3整除( )
質數( ) 能被5整除( )
合數( ) 能被2、3、5整除( )
二.判斷。
1.長方體的棱長之和是84厘米,從一個頂點出發的三條棱的長度之和是21厘米。 ( )
2.7.2除以一個小數,所得的商一定大於7.2。 ( )
3.沒有公約數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 ( )
三.選擇題。
1、如果m、 n 都是自然數,m = 8n,則m和n的最小公倍數是 ( )。
A、m B、n C、mn D、8
2、下面的各組數里,第一個數能被第二數整除的是 ( ) 。
A、36和0.9 B、7和56 C、54和27 D、84和8
3、如果兩個自然數的最小公倍數是210,它們的最小公約數是14,那麼這兩個數是 ( )。
A、140和21 B、42和70 C、10和21 D、14和35
4、若m÷n = 13, m ,n 都是自然數,則m是n的( ),n是m的( )。
A. 最小公約數 B. 最大公約數 C. 最大公倍數 D. 最小公倍數
5、99.999保留兩位小數是 ( )。
A.99.99 B.100 C.100.00 D.100.0
6、相鄰兩個自然數的和一定是( ),積一定是( )。
A. 奇數 B. 偶數 C. 合數 D. 質數
四.計算。
1.計算,能簡算的要簡算。
6.71×7.5 + 2.5×6.71 ( 3.12 + 0.3 )÷[ ( 1-0.4 )÷0.2 ]
3.14×625-3.14×374-3.14 [ 41-( 4.2 + 5.8÷5 ) ]÷0.9
3.4÷4.41 + 0.4×0.05 12.5×3.2×0.25×1.3
2.直接寫出得數。
5.2-3 + 8= 2.9 + 4.1 = 1÷0.05 = 8×0.5 = 3.29÷3.29 =
8.9 + 8.9 = 2-3.6 = 8.8-0.8 = 4.8÷1.6 = 0×(4-0.4 ) =
3.解方程。
6x-0.4×6 = 9.6 118-2×( 4.1 + X ) = 55 4x +80 = 160
9.6÷X = 0.8 4.8-X = 3×( X + 6 ) 4.3X-1.5 + 3.2X = 4.5
4.求陰影部分面積。
5厘米
3厘米
五.列式計算。
1.一個數減去3.6,所得的差的5 倍,正好等於這個數的3倍,求這個數。
2.乙數比丙數的2倍少3,甲數是乙數的4倍,已知甲數是132,求丙數。
3.2.5與64的積去除 1.44,商是多少?
4.一個數的5倍比40除以5的商少48,求這個數。(用方程解)
六.應用題。
1.只列式不計算 。
(1)工程隊修一條長480米的路,計劃12天完成。實際10天就完成了,實際每天比計劃多修多少米?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華前2次數學測驗的平均成績是91分,後3次測驗平均成績是90分。求他這5次測驗的平均成績。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紅和王剛買同一種練習本5本和3本,已知李紅比王剛多付7.20元,這種練習本的單價是多少元?
3.甲乙兩位運動員練習賽跑,甲每秒跑7米,乙每秒跑6.5米。如果讓乙先跑出10米後,甲再出發,幾秒鍾後甲追上乙?(用方程解)
4.甲車每小時行5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6千米,兩車從相距20千米的兩地相背而行,幾小時後兩車相距274.4千米?
5.一個游泳池長50米,寬30米,深3.5米。在游泳池的四壁和底部鋪上邊長1分米的方磚,共需方磚多少塊?如果將這個游泳池放滿水,能放水多少立方米?
6.果園里有桃樹730棵,比梨樹的1.25倍少20棵,果園有梨樹和桃樹共多少棵?
7.工程隊要築一條長7.4千米的公路,已經築了12天,平均每天築0.35千米,剩下的要在8天內完成,平均每天至少要築多少千米?
五年級下冊數學期末試卷
一.填空題 。
1、24的所有約數有( )個,24的最小倍數是( )。
2、在自然數1--20中,既是偶數又是質數的有( );既是奇數又是合數的有( )。
3、a和b的最大公約數是1,最小公倍數是( )。
4、一個正方體的棱長擴大3倍,體積就擴大( )倍,表面積擴大( )倍。
5、3升60毫升 =( )升 =( )毫升。
6、甲數 = 2×3×5×7 乙數 = 2×5×11
則兩數的最大公約數是( ),最小公倍數是( )
7、把96分解質因數是( )。
8、把4米長的木棒平均分成7段,每段長 )米,每段佔全長的( )。
9、 =( )÷15 = 15÷( )=
10、分數單位是 的最大真分數是(),最小假分數是( ),最小帶分數是( )
11、1裡面有( ),2裡面有( )。
2 的分數單位是( ),20個這樣的分數單位是( )。
12.李明今年a歲,張亮今年a + b歲;5年後,兩人的年齡相差( )歲。
13.已知a = 2.3,b = 5;則8a-b + 2a的值是( )。
14.兩個數的積是72,它們的最小公倍數是36,這兩個數的和最小是( )。
15.有周長都是36厘米的正方形和長方形,長方形的長是寬的3倍。它們的面積相差( )平方厘米。
二 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長方體相鄰的面沒有完全相同的。 ( )
2、兩個數的公倍數必定比這兩個數都大。( )
3、任何整數,必定都有兩個約數。 ( )
4、兩個合數一定不是互質數。 ( )
5、是最簡分數。 ( )
6、因為比小,所以的分數單位比的分數單位小。 ( )
7. 2.12和18的最小公倍數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的6倍。 ( )
8.沿著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剪開,可以把等腰三角形分成兩個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 )
三 選擇(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弧里) 。
1、把一個長方體割成許多小正方體,它的體積( ),表面積( )
① 不變 ② 增加 ③ 減少
2、一個長方體是8厘米,寬是6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棱長和是( )厘米。 ① 18 ② 36 ③ 72
3、1立方米的正方體以分成( )個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體。
①1000個 ②100個 ③10個
4、下面各數中,兩個數都是合數又是互質數的數是( )。
①16和12 ②27和28 ③11和44
5、下面各數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是( )
① ② ③
四 文字題。
1.3與1的和,加上2,等於多少?
2. 5減去2所得的差加上3,和是多少?
六.應用題
1.某氣象小組在一天中的2時、8時、16時和20時分別測得氣溫是18度、20度、28度和26度。求這一天的平均氣溫。
2.新河鄉修了一條水渠,第一天修了58.5米,比第二天修的3倍多4 ,第二天修了多少米。
3.倉庫存有一批貨物,運走了45噸,比剩下的多20.3噸,這批貨物共有多少噸?
4.一根長24米的電線,用去了16米,用去了全長的幾分之幾?還剩下全長的幾分之幾?
5.用鐵皮做一個長方體油箱,油箱的長8分米,寬6分米,高5分米。至少要用鐵皮多少平方分米?如果每立方米油重0.82千克。那麼,這個油箱最多可裝柴油多少千克?
6.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50千米,6小時到達;返回時,每小時行60千米,幾小時可以到達?
7.一個長方體的魚缸,從裡面量長6分米、高5分米、寬4分米,現在往魚缸內注入96升水,水面離魚缸的沿口有多少分米?
五年級下冊數學期末試卷
一.填空.
1.8平方米8平方分米=( )平方米 =( )平方分米
2.6700米=( )千米( )米 =( )千米
3.用鐵絲焊接成一個長10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體框架,至少需要( )厘米鐵絲.
4.把3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木塊拼成一個長方體木塊,這個長方體木塊的體積是( ),表面積是( )
5. 從0, 1, 2, 4四個數字中分別選擇三個數字, 組成同時能被2, 5, 3整除的最大三位數是( ), 最小三位數是( ).
6.( ) 除以13商5餘2.
7.商是21, 如果被除數縮小10倍, 除數擴大10倍, 那麼商是( ).
8.在8的後面添上一個零, 這個數比原數多( ), 這個數比原數多( )倍
9.把3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長用分數表示是( )米,用小數表示是( )米.
10. 和 這兩個分數中,分數值較大的數是( ),分數單位較大的數是( ).
11. 的分數單位是( ),再添上( )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就是最小質數.
12. 兩個兩位數,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9,最小公倍數是360,這兩個兩位數分別是
( )和( ).
13.把2米長的鐵絲截成相等的3段,每段佔全長的( ),每段長( )米.
14.16和24的最小公倍數是( ),把這個數用質數相乘的形式表示是( ).
二.判斷題.
1.2.4÷0.3 = 8, 因為商是整數而且沒有餘數, 所以2.4能被0.3整除. ( )
2.小數比整數小. ( )
3.質數中只有2是偶數,其餘都是奇數 . ( )
4.相鄰的兩個自然數一定是互質數. ( )
5.一個數的計數單位越大,這個數就越大. ( )
6.甲繩比乙繩長米,乙繩就比甲繩短. ( )
三.選擇題.
1.13÷2 = 6.5, 我們說13能被2. A. 整除 B. 除盡 [ ]
2.一個正方體的棱長是a ,它的表面積是 [ ]
A.12a B.6a2 C.a2 D.a3
3.自然數中最小的一個數是A. 0 B. 1 [ ]
4.的分母增加15,要使分數大小不變,分子應擴大 ( ).
A. 4倍 B. 3倍 C . 15倍 D. 6倍
5.小明家離學校大約1千米,他從家步行到學校,大約要( )分鍾.
A. 80 B. 60 C. 5 D. 3
6.在前1000個自然數中有168個質數,那麼合數的個數有( ).
A.833個 B,832個 C,831個 D,830個
7.一個長方體鋸成二段要用5分鍾,鋸成5段要( )分鍾.
A,25 B,20 C,12.5
8.三個連續自然數的和是12 ,這個三個數的最大公約數是( ).
A,1 B, 2 C, 3
四.應用題.
1.一個正方體的水箱,每邊長4分米,裝滿了一箱水,如果把這一箱水倒入另一個長是0.8米,寬是25厘米的長方體水箱中,水深是多少
2.用一張長50厘米,寬40厘米的長方形紙板,從四個角剪去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後,做成紙盒,這個紙盒容積是多少表面積是多少
3.甲乙兩港相距180千米,一艘輪船去時每小時行駛45千米,返回時逆風,每小時行駛30千米,求這艘輪船往返甲,乙兩港的平均速度.
4.甲汽車28分鍾行20千米,乙汽車40分鍾行25千米,每分鍾的速度哪一個快快多少
5.某糧店運進大米1.5噸,麵粉比大米多噸,雜糧比麵粉少噸,問共運進糧食多少噸
6.師徒兩人合作生產一批零件,師傅每小時生產40個,徒弟每小時生產30個,完成任務時徒弟正好生
(不一定是07年的)
回答者: 6684895 - 舉人 五級 2009-7-4 13:00
④ 農村快遞網頁業務特點
1.先確認想要申請的快遞品牌是否接受加_盟(比如順豐就不允許加盟,圓通、申通、中通等公司就很歡迎加盟)。
2.再確認所在地有沒有已經存在的代理點。快遞公司為了保障加_盟商的利益,一個區域內,是不允許有多個加盟商經營的。
3 .直接向快遞的總公司直接申請,總公司的申請的好處就是,所申請到的公司為獨立的網點,能享受其他網點一樣的待遇,比如買面單,派件費,包裹的中轉費用等等,壞處就是加盟費很貴,而且不容易加盟成功。
4. 或向本地快遞公司申請承包區,好處就是加盟費便宜,容易承包到手,壞處就是成本貴了很多,面單,派件費,中轉費等等都要額外加錢。
5 快遞公司不是靠派件賺錢。主要是靠收件賺錢。如果收個包裹一公斤以內的話,到省外。分遠近,出了那些很遠的地方。成本基本在3-6之間。收來的價格也在10-15元之間。利潤還是很大的。
6 可選的快遞:申通、圓通、中通、宅急送、匯通、韻達、天天、國通。
⑤ 吉林市工傷死亡賠償金如何計算
按上年度本地人均收入的20倍算
⑥ 吉林大學體育學院的「十一五」科研規劃
吉林大學是國家布局在中國東北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大學,擁有強大的學科綜合實力。在學科建設方面,吉林大學充分發揮多學科的綜合優勢,老牌學科實施重振雄威的「學科振興計劃」,優勢學科實施瞄準世界前沿的「學科攀登計劃」,新型交叉學科實施開拓創新的「學科發展計劃」;堅持「優化結構、鼓勵交叉、促進融合、重點建設、提高水平、形成特色」的建設方針;積極構建基礎學科力量雄厚、應用學科前景廣闊、交叉學科活躍強勁、新興學科不斷生長、基礎與應用相互促進,文理工醫多學科相互支撐、交叉滲透、協調發展,能夠較好適應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趨勢的、充滿活力的、充分體現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內涵和特徵的學科體系。吉林大學學科建設目標和規劃的制定與實施,對我校體育學科的建設與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體育學院必須在較短的時間里實現學科建設的跨越式發展,以確立體育學科在學校整體發展中的應有地位。
體育學是我國設置的88個一級學科之一,體育教育是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在社會生活和人類發展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因此,體育學科建設是每一所大學建設發展的重要支撐因素之一,是大學學科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體育學科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人才培養方面,截止到2005年,體育學共有159個碩士點,分布在全國74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共有1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其中體育專業院校8個,綜合性大學4個,師范類院校體育院系7個,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和華南師范大學各擁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學術研究方面,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全民健身計劃和奧運爭光計劃的提出與推行,體育科學研究極為活躍,出現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涵蓋了體育科學領域的各個學科專業。吉林大學體育學科建設起步較晚,但已經取得過比較輝煌的成績,其綜合實力和學科地位應該在全國占據一定位置。 (一)基本指導思想
1、以質量和特色求生存和發展。
質量是人才培養的生命。吉林大學體育學院在各級體育專業人才的招生、培養、管理過程中,必須強化質量意識,辦出特點和品牌,將數量和質量有機結合起來,不求多、但求精。吉林大學體育科學研究必須確立自己相對穩定的研究領域和方向,形成自己的研究優勢和特色,並與研究生招生和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2、理論和實踐並重,教學與科研並舉。
體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體育運動的理論和知識與大眾的健康和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關。體育理論研究應以體育實踐為指導,並反過來促進體育實踐的發展。吉林大學體育學院的定位是「教學研究型」學院,體育教學是學院長期工作的重心。吉林大學體育學科建設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公共體育教學效益、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運動訓練水平提高,促進學院整體工作上新台階。
(二)基本建設准則
1、分清發展態勢,明確建設目標和主攻方向,發揮團隊力量。
分清國內外體育學科理論前沿和主流趨勢,以國內體育學科建設一流水平的大學為參照,把握國家需求,圍繞所制定的學科目標,結合學科特徵和學校具體情況,優化學科發展方向,培育學科新增長點;組織力量,採取各種措施,培育學院核心競爭力;發揮學院領導班子和整個學科隊伍的帶頭作用,團結協作,努力實現建設目標。
2、立足重點方向,推學科帶頭人,抓課題申報,出標志性成果。
在學科建設中,學科特色主要靠學術方向與標志性成果來體現,其關鍵在於學科帶頭人,學科帶頭人的水平對學科水平的提高起者至關重要的作用。體育學科的發展將立足已選定的主攻方向,推出高水平學科帶頭人,並特別注意培養青年學術帶頭人;同時,在主攻方向上積極爭取承擔省部級以上重點項目和課題;通過完成項目和課題產生一批高水平標志性成果。
3、優環境,穩隊伍,出成果,育人才。
高水平學科離不開一流的學科環境,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培養。通過本規劃的實施,體育學院將大力加強高水平、開放式的學科研究平台和環境建設,構築條件一流、結構合理的學科研究和教學基地;通過改善工作環境和明確工作目標,來穩定教師隊伍,在整體上提高本學科師資隊伍的水平和素質;通過完成各級各類課題,創出標志性科研成果;通過實施多層次的人才教育戰略,培育一大批具有吉大品牌的一流體育專業人才。 (一)師資情況
截至2005年,我們現有專業教師31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9名;講師7名;助教:8人。獲得碩士學位的14人,獲得博士學位的:3人。在讀博士:6人。碩士、博士占教師總人數的54.8%。這在全國體育同類院校中也是位於前列的。近5年來,申請到省部級以上課題5項,橫向課題8項,出版著作和教材10部,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吉林大學體育學院已經被批准為體育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單位,現有在校研究生17名, 2006年,吉林大學體育學院的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兩個二級學科授權點將同時招生,屆時在校研究生將達到60人左右。
(二)存在的不足
由於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近年來吉林大學體育學科建設在某些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第一,學科結構和層次需要進一步拓展。主要表現在:從學科的總體發展來看,吉林大學體育學科體系尚顯單一,優勢不明顯,缺少重點學科;體育本科專業處於論證階段,培養方向還需要改進;碩士授權點建設的特色還不夠明顯,研究生培養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無博士授權點。第二,學科研究方向特色不明顯。主要表現在部分學科的研究方向偏窄,缺乏優勢和特色,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新興學科,特別是交叉學科發展比較緩慢。第三,學科隊伍需進一步優化。主要表現在國內有影響的高水平學科帶頭人數量不足;一些學 科人才梯隊結構不夠合理;高學歷、高水平的青年教師不足;青年教師隊伍的科研素質有待提高;科研人員教學任務繁重,學術交流的頻度和廣度需進一步加強。最後,學科建設經費投入尚顯不足,缺少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的配套實驗室和支撐學科建設發展的研究基地。 (一)總體目標
根據吉林大學體育學院戰略發展目標,用10年左右的時間將吉林大學體育學院建設成為學科門類齊全,人才培養體系完整,科學研究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具備國內一流體育學科研究環境和條件,學科綜合實力位居全國普通高校前列、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教學研究型體育學院。
(二)階段目標
1、發展壯大階段(3~5年)
2006年體育本科專業重新開設招生,通過5年左右時間形成吉林大學體育本科專業人才招生和培養特色;進一步加強碩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養質量,申報成功1到2個體育二級學科(體育教育訓練學和體育人文社會學 )博士點,完善學院體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有計劃、有步驟地積極引進專業學科帶頭人、加強體育科學研究,使吉林大學體育科學研究的地位在吉林省和全國普通高校中有顯著提高,進一步鞏固和確立吉林大學在全省普通高校體育學術研究的領先地位;建立科學合理的科研競爭和激勵機制。
(一)研究方向建設
學術研究方向的建設在較大程度上體現學科和專業的學術水平、發展方向和研究特色。學術研究方向是否穩定、科學,對充分發揮本學科專業的優勢,促進學科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吉林大學體育學科研究方向的設計應體現以下基本要求:首先,應在總體上對二級學科的主要研究領域有一定范圍的覆蓋面,既不宜過窄,又要避免重復;其次,研究方向的調整在力求相對穩定的同時,注意開拓新的研究方向;第三,研究方向要從本校、本省、本地區的實際出發,要能夠展示自身優勢、特色鮮明;最後,應鼓勵設置一些跨學科的研究方向,以促進交叉學科、邊緣學科和新興學科的建立與發展。基於以上思路,吉林大學體育學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建設計劃初步確定如下。
1、主要研究方向
(1)體育人文社會學
學校體育學;體育社會學;體育心理學;
(2)體育教育訓練學
體育系統工程、現代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
(3)運動人體科學
人體體質測量與評價、體育運動與健康促進、運動營養與衛生;
2、研究方向建設計劃
(1)2006年12月底以前,組織學院學科建設精英,完成吉林大學體育學科學術研究方向的論證、確定和宣傳工作;
(2)2007年6月底以前,圍繞確定的學術研究方向,組建相應的學術團隊,制定相應的科研計劃。
(3)2010年以前,圍繞學科研究方向,每個專業出版一批標志性的專業學術成果。
(二)學術隊伍建設
建設一流的學術隊伍是吉林大學體育學科建設的重要目標。一流的學科帶頭人,應能站在學科發展領域的前沿,具有解決學科領域中科研攻關的能力,具有引領學院整體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作用;一流的學術隊伍應具有合理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知識和能力結構,能夠建立跨學科的研究中心,形成新的有特色的學科群和學科生長點。學院的學術隊伍不但要擔負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任,而且要能帶動全體教師積極參與科學研究和學術探討,從而逐步提升學院的學術風氣和辦學水平。吉林大學體育學院將根據學科建設的需要,充分利用學校人才引進的政策和優惠條件,努力實施高水平人才引進和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策略,鼓勵本院青年教師在職攻讀學位,聚集和造就一支以學術帶頭人和青年學術骨幹為核心的學術隊伍,提高本學科的綜合競爭力。
(三)體育科研建設
現代科學技術已日益成為社會發展的推動力和人類活動的重要領域,是現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現代國際間的競爭,說到底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其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同樣,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場上的競爭,實質上是各國科學技術的較量」。通過體育科學研究工作,可以不斷提高體育專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促進體育專業人才的成長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因此,大力開展體育科學研究工作,對於促進中華民族的體質和中國體育事業的騰飛,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體育科研工作不僅僅是體育專職研究人員的事情,也是所有體育教師和教練員們份內的重要工作。吉林大學體育學院體育科學研究的近期目標是,通過5至10年的努力,使學校體育科研綜合實力位居全國普通高校前列,構建學院體育科研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
1、體育科研建設計劃
(1)2006年12月底以前,組建2至3個體育科研突擊團隊,並分別制定5年科研計劃;
(2)2008前,重點在體育教育訓練學和體育人文社會學兩個專業內產生一批標志性成果,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3)2010年前,體育學院教師每年在體育和教育類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篇以上,完成1至2部體育專著或教材的出版工作,申請省部級以上體育科研項目和課題1項以上。
(四)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信息化、全球化的時代對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提出了嚴峻挑戰。知識經濟的到來、全球競爭的加劇、對科技理性的反思、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等,都要求對傳統的人才觀念、素質要求、質量標准、培養模式等方面進行深刻的反思。培養主動適應、敢於創新、善於競爭的新型人才應是我國高等教育新時期的價值追求和工作目標。為此,吉林大學體育學院決定從四個方面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第一,以「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結合作為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第二,加強學科和專業基礎教育,積極拓寬專業口徑;第三,大力推進課程改革,注重寬基礎和復合性;第四,注重教學、訓練和科研實踐能力的培養。
1、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計劃
(1)2006年開始新招收體育專業本科生,主要招收高水平專業運動員,或運動成績達到要求、文化成績優良的學生,主要目標為高水平教練隊伍和高校科研隊伍培養後備人才。招生人數前3年穩定在50至80人;
(2)2006年體育教學與訓練,運動人體科學碩士點開始招生,從而實現體育學一級學科下三個二級學科專業碩士授權點全面招生。用5年左右時間進一步加強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形成自己的培養特色。在校生控制在100人左右;
(3)2010年以前,完成體育教育訓練學和(或)體育人文社會學二級學科博士點的准備和申報工作,並開始招生;
(五)科研環境和條件建設
優良的科研環境和條件是學科建設的重要方面,某種意義上更是創造一流科研成果的先決條件。科研環境和條件既包括實驗室、圖書資料等硬環境,也包括科研管理、科研激勵辦法、學術人文環境等軟環境。吉林大學體育學院決定從三個方面加強和促進學院科研環境和條件建設:第一,通過全員性的討論和學習,轉變體育教師對體育科研和體育學術的認識,樹立尊重和重視體育科研工作和成果的風氣,並積極參與到體育學術研究工作中來;第二,建立規范的、體現吉林大學特色的體育科研和學術管理制度和規范,為體育科學研究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第三,投入專項資金,加強體育科研工作室、實驗室、圖書資料室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科研人員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1、科研環境和條件建設計劃
(1)實驗室建設。2007年9月以前,與基礎醫學院或臨床醫學院合作建立運動解剖實驗實、運動生理實驗室,進一步完善吉林大學體質測試中心的設備和管理建設;2010年以前,自主建立運動生物力學實驗室。
(2)圖書資料建設。2008年,學院專業資料室圖書總量達到3000冊,期刊達到30種;2010年,資料室圖書達到6000冊,期刊達到50種,盡量匯聚國內外有影響的體育專業刊物和最新出版的優秀體育專業書籍。
(3)科研人文環境建設。2007年1月底以前,本著促進體育學院學科建設盡快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精神,進一步完備和理順學院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形成積極向上、勇於進取的學院精神。
(4)科研管理制度建設。2006年起,根據學人事制度改革精神和要求,全面實施吉林大學體育學院有關學科建設的各項規章制度。
(六)對外合作與交流
吉林大學體育學院根據學校對外交流與合作的精神,在學校有關部門的統一協調下,積極主動地開展同國內一流兄弟院校及吉林大學國際友好學校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對外交流與合作,吸收先進的辦學理念,改善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提高體育科研水平,促進學院工作跨越式發展。
1、對外合作與交流計劃
(1)2008年前,與國內1到2所知名體育院校或綜合性大學的體育學院建立聯合培養學生、合作研究、學術訪問等穩定的交流關系;
(2)2010年後,每年派遣1到3名教師到國外大學進修、攻讀學位、合作研究等,爭取每年有一定數量互派留學生。 (一)以人為本,抓好科研隊伍建設。
認真落實學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積極穩妥地推行專業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以及教學輔助崗位人員的聘任工作,創造性地實施具有持續激勵作用的人事分配製度,建立科學合理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教學輔助人員的績效評價體系,形成有利於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分配激勵機制。
在積極爭取學校政策扶持的前提下,體育學院設立一定的人才建設配套經費,用於高層次人才引進和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和優秀教練員的培養。本著「不圖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實用觀念,制定體育學院兼職教授聘任辦法。加強管理人員隊伍建設,優化管理隊伍結構,建立管理人員學習、培訓、進修制度和業績建檔制度,提高管理人員的理論素養、服務意識和綜合能力。
(二)加大科研管理力度,提高科研學術水平。
強化體育科研意識,加強體育科研管理,制定體育科研激勵政策,產生一批優秀成果。建立和完善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科研獎勵與約束政策,逐漸加大要求力度。扶持教師申報和承擔各類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適時出台重大科研項目單位配套經費鼓勵政策。鼓勵多學科、校內外團隊協作,共同承擔重大科研攻關項目,產出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制定體育教師參加國際、國內學術交流活動有關規定,拓展信息渠道,提供交流學習機會。加大體育學院圖書資料室經費投入,擴大資料信息來源。
(三)以科研課題為驅動力,增強體育學院科研整體實力。
吉林大學體育學院一定要將科研項目的申報和高質量完成作為學科建設當前最迫切和最重要的工作。科研課題是科研工作的核心和主體,是經費的主要來源,是組織團隊攻關的旗幟。通過多年的努力,逐漸形成科研項目的獲得與科研隊伍和科研基地建設間的良性互動。在獲得重大科研項目後,要將部分科研經費,有計劃、有步驟地投入到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實驗室建設中去。通過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的驅動,吸引、凝聚、培養和鍛煉一批優秀的科研人員,形成較強的綜合科研能力。
(四)發揮校內學科資源綜合優勢,培育新的學科研究方向。
充分利用吉林大學的多學科優勢,積極創造條件利用鄰近學科資源加強碩士授權點和博士授權點的建設,並把新上專業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同時,加強教材建設,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加強體育專業教學實驗室建設和實習基地建設,切實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搭建體育專業、學科建設新平台,建設起點較高、特色明顯的體育專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努力探索體育專業、學科交叉發展的新機制,形成體育學科發展的優勢。
⑦ 吉林松原人進
口音比吉林輕,基本無方言,江南和江北不一樣,江南人花錢大方,江北人稍差
⑧ 吉林省超速處罰標准在哪裡能查到依據是什麼難道限速100公里超速50%和限速40公里超速50%的處罰一樣
沒人知道嗎
⑨ 吉林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條例的解讀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土地的管理,吉林省廢止了已經實施5年的《吉林省集體土地承包經營管理條例》,重新頒布了《吉林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新條例)。條例明確了仲裁是解決土地承包糾紛的主要方式及相關程序,這是新條例的亮點之一。
當前,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主要途徑有4種:信訪、行政裁決、依法仲裁和提起民事訴訟。從糾紛解決的實際效果看,信訪力度不夠,多表現為久訪不決、民事訴訟成本高、時間長;而仲裁則是快捷、有效、便民利民的好方式。仲裁尊重了農民意願,因而有利於仲裁決定的執行,有利於農民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也緩解了各級政府的信訪壓力,改善了干群關系,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為此,新條例在糾紛處理中對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機構的設置,仲裁委員會及仲裁庭人員組成,仲裁案件的申請、受理、開庭、裁決、執行作了明確規定。
新條例還加強了對機動地的管理。當前,農村中對機動地的管理很不完善,在適用上與上位法規定不盡一致,這是農民反映的焦點問題,也是農民上訪的重點。因此,新條例對機動地的發包程序、發包方式、發包年限、發包收入的歸屬等都作了明確規定。同時,對家庭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范生產、公益性佔用集體土地等農村土地承包中的重要問題都作出了明確規定。
吉林省政府副秘書長、省農委主任王守臣就《條例》的有關問題的答問
新華社記者:新條例對生產、公益性佔用集體土地做了哪些規定?
王守臣主任:生產、公益性佔用集體土地大多是歷史遺留問題,一時難以從根本上解決。按照尊重歷史,維持現狀的原則,從有利於農村穩定,有利於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角度出發,條例為此作了三項規定。一是自《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訂草案)》頒布至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前,鄉、村及其他單位佔用集體土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法院依法確權的除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可以繼續使用,已經歸還的不再返回。二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鄉、村及其他單位佔用集體土地的,應當退還;暫不能退還的,用地單位應當按照當地機動地承包收費標准向集體經濟組織繳納費用。已經造林的,收費標准、辦法由雙方協商確定。三是《吉林省集體土地承包經營管理條例》實施以前,敬老院、學校、衛生院、農科實驗等公益事業佔用集體土地和行政事業單位建辦公用房佔用集體土地的,可以繼續使用。
吉林日報記者:《吉林省集體土地承包經營管理條例》已經實施五年了,為什麼還要重新制定《吉林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條例》?
王守臣主任: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規范化建設。1999年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吉林省集體土地承包經營管理條例》。五年來,全省各地在《吉林省集體土地承包經營管理條例》的學習宣傳、貫徹執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條例在完善土地承包關系,規范土地承包經營管理,調處土地承包糾紛,保障土地承包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於當時這部條例是我國對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活動進行規范和管理的首部地方性法規,在制定的過程中尚無上位法可遵循,受到當時立法背景的制約,某些條款不盡完善,致使在貫徹實施中遇到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隨著國家農村經濟體制和農村稅費改革的深入,農業、農村經濟政策的調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的頒布與實施,原條例中的個別條款與農村土地承包法相悖,一些條款與國家現行的農業與農村經濟政策不適應。另外,在實際工作中又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因此,重新制定條例顯得尤為必要。
東亞經貿新聞記者:新制定條例的法律依據和堅持的原則有哪些?
王守臣主任:新條例的制定主要依據農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合同法、仲裁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同時,借鑒吸收了兄弟省《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辦法》和我省現行土地承包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與經驗。在制定新條例時主要遵循了下列原則:一是有利於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二是進一步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保障承包經營者依法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和發包方的合法權益。三是上位法已經有明確規定,條例中不再重復累述。四是緊密結合本省實際,使條例具有可操作性、針對性,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巷報記者:新條例對家庭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作了哪些規定?
王守臣主任:近年來,我省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問題比較突出,具體表現在流轉程序不合法,流轉對象不明確,流轉合同不規范。有的轉讓方和受讓方私自流轉,口頭協議;有的流轉雙方雖有書面協議,但不規范;有的承包方把地交給村委會發包幾年甚至十幾年;有的地方甚至存在違背農民意願,強迫承包方流轉承包地等現象。由於上述原因,給我省「一免三補」政策實施帶來很多問題,增加了工作難度,產生了許多矛盾和糾紛。為了避免矛盾和糾紛的產生,新條例就家庭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方式、程序、流轉合同的變更及效力進行了規定。同時,還就如何引導和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實現土地規模經營進行了規定。如: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方式上規定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或者其他方式流轉。在流轉程序上規定採取轉讓方式流轉的,轉讓方應當事先向發包方提出書面申請,發包方應當在15日內將書面意見送達申請人,逾期未送達的,視為同意。採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的,當事人應當在15日內報發包方備案。
⑩ 2006吉林省高中會考政治試題
近年來,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擴大,尤其是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居民收入差距過大。這些問題,已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對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現狀、形成原因、帶來的影響及解決問題的對策等在理論和對策上作了許多有見地的分析和研究。本文試對此類問題作一較全面的梳理。
一、我國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現狀分析
(一)從總體上看我國居民的收入差距
學術理論界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總體描述通常採用兩種方法:一是五等分法;二是基尼系數法。五等分法是將所要分析的居民按收入的高低依次排序分成五等份組,用20%的最高收入家庭與20%的最低收入家庭之比的倍數來說明總體收入差距程度。五等分法又稱收入不良指數。這種測量收入分配公平與否的方式,目前在歐美國家中比較流行,我國也常採用。
最高檔收入佔全部國民財富比重越大,說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均等,反之,收入分配差距越小,收入分配越均等。
根據曾國安的統計來觀察我國居民的收入差距,上世紀90年代後半期,最高收入組、次高收入組、中間收入組、較低收入組和最低收入組居民的收入分別占居民總收入的47%、22%、15%、10%和6%。(註:曾國安:《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居民收入差距的演變趨勢、現狀評價與調節政策選擇》,《經濟評論》2002年第5期。)國家統計局2000年對全國4萬個城鎮居民家庭收入情況的調查顯示,20%的高收入者擁有42.5%的國民財富。(註:易鋒傑:《「基尼系數」質疑》,《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年第4期。)另據其他部門統計的五等分結果,我國農村中20%的低收入人口與20%的富裕人口收入之比由1978年的2.9倍擴大到1994年的6.6倍,城鎮居民則由1983年的2.3倍擴大到1994年的3倍。如果用城市中20%的高收入戶的平均收入與農村中20%的低收入戶平均收入相比較,1992年的貧富差距達11倍,1994年達到了13倍。由此可見,我國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以更快的速度拉大。(註:張雅光:《轉軌進程中我國居民貧富差距的演變》,《中國國情國力》2004年第1期。)用基尼系數法來描述我國居民的收入差距是大多數研究者經常採用的方法。基尼系數是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綜合性指標。基尼系數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差距越小(收入分配越均等);基尼系數值越大,表明收入分配差距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均等)。因數據來源或計算方法的差異,學者之間的計算結果也存在著差異。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1990年以來,我國城鎮居民基尼系數和農村居民基尼系數均在波動中呈現擴大的趨勢。1990、1995、1999年城鎮居民基尼系數分別是0.23、0.28、0.295;農村居民基尼系數分別是0.309、0.341、0.336和0.336.就全國總體而言,1990、1995、1999年全國居民基尼系數分別是0.343、0.389和0.397,接近0.4,2000年達到0.417.(註:國家統計局:《從基尼系數看貧富差距》,《中國國情國力》2001年第1期。)按照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課題組的調查,包括各種集體福利和非正常收入的差距在內,我國目前的基尼系數為0.445.而根據世界銀行的測算,我國基尼系數從1980年的0.33擴大到1988年的0.38,2003年已擴大至0.458,有的地區已經達到0.467.(註:李培林、朱慶芳等:《中國小康社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世界銀行2003年《中國經濟報告:推動公平的經濟增長》指出,如果中國任由當前城鄉差距和省際人均收入增長速度的差距繼續不斷擴大,到2020年基尼系數將會上升到0.474.還有學者認為,0.45的基尼系數,仍可能低估了實際的收入差距水平。因為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往往被高估,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則通常會被低估。農民家庭有相當一部分收入必須用於來年的生產性投入,真正可供消費的收入實際上更低;城市高收入群體的住房等非貨幣福利收入所佔比重仍然較大,且沒有被統計到個人收入之內。(註:董建文:《我國居民收入差距過大的原因與對策》,《華東經濟管理》2001年第6期。)
綜合以上觀點,對全國基尼系數的判斷,概括起來可以分為以下三種不同的估計:低估計為0.4左右;中估計為0.45左右;高估計為0.5左右。雖然存在著差異,但結果差別不是很大。之所以出現不同的估計,在於計算范圍的不同:第一種估計主要考慮貨幣收入,較少考慮實物收入,特別是補貼收入;第二種估計較多考慮了實物收入;第三種估計不僅考慮了貨幣收入和實物收入,也考慮了非法收入和非正常收入。其實,無論是用基尼系數還是用五等分法來衡量,都可以看出,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居民整體的貧富差距尚屬比較合理,但近幾年我國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呈現逐步擴大的趨勢,如果任由當前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我國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未來幾年裡將會急劇擴大。
(二)從分類上看我國居民的收入差距
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目前,學界普遍認為,我國基尼系數拉大的問題,主要是由城鄉差距拉大引起的。我國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大值得警惕。20世紀90年代以來,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經歷了一個「由縮小到擴大」的變化過程,近年來擴大速率加快。城鄉居民的收入之比1996年為2.51∶1;1997年為2.47∶1;1998年為2.51∶1;1999年2.65∶1;2000年為2.79∶1.2001年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的人均純收入之比為2.90∶1,2002年更是上升到3.11∶1.(註:張雅光:《轉軌進程中我國居民貧富差距的演變》,《中國國情國力》2004年第1期。)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近幾年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超過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一倍多,200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3.4%,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8%,2002年的城鄉收入比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值。目前農村居民收入已不足城鎮居民收入的1/3.(註: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任務》(下),《經濟研究參考》2004年第30期第28頁。)
其實,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的這一結論,即農村居民收入已不足城鎮居民收入的1/3是一個比較樂觀的估計。實際上,這樂觀的統計結果和人們在實際中的感受並不一樣,很難讓人信服。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收入分配課題組分別於1988年、1995年、2002年展開三次全國范圍的住戶調查,在最近完成的調查報告中得出如下結論:中國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出現一個先上升後擴大的過程。按照國家統計局的個人收入概念計算,從1994年開始,城鄉之間收入差距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從1997年起又逐步擴大,2001年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幾乎是農村居民的三倍。但這個結論,不能真實地反映城鄉之間的實際收入的差別。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沒有涵蓋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種各樣的實物性補貼。如果把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種各樣的實物性補貼(醫療、教育、養老金保障、失業保險、最低生活費救濟等等)考慮進去,城鄉收入差距可能要達到四倍、五倍,甚至是六倍。
2.地區居民收入差距
我國地區之間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特別反映在東部和中西部地區之間差距的擴大上。2000年中部地區與東部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比1990年擴大了5.39倍,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比1990年擴大了6.07倍。(註:張雅光:《轉軌進程中我國居民貧富差距的演變》,《中國國情國力》2004年第1期。)從分省的情況看,2003年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5000元的省份全部集中在東部地區,分別是上海市(7416元)、北京市(7040元)、浙江省(6945元)、廣東省(6499元)和福建省(5257元)。
從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看,中部地區達9.9%,超過了東部地區的9.4,而西部地區只增長了6.1%,其增幅遠遠落後於全國9.0%的平均速度。(註: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任務》(下),《經濟研究參考》2004年第30期第28頁。)從地區收入差距貢獻率來看,目前,我國地區之間收入差距貢獻率已從7.5%提升為8.7%,表明了地區之間收入差距的擴大。從城鄉之間收入差距的相對貢獻率來看,西部地區高達58.3%,東部地區為37%。越是相對落後的地區,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就越加明顯。(註:2004年02月25日,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news.com.cn.)
二、關於居民收入差距現狀的評價之爭
學界普遍承認我國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事實,但是關於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程度是否已超過警戒線,是否導致兩極分化有著不同的見解,對用基尼系數作評判居民收入差距的標准存在不同的見解。
(一)當前我國居民收入差距已臨近警戒線,是否已進入兩極分化狀態?
國際上衡量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指標主要是基尼系數。一般認為,基尼系數小於0.2為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相對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大於0.6為高度不平均,國際上通常用0.4作為警戒線。由於基尼系數給出了反映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數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預警兩極分化的質變臨界值,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重視和普遍採用。
有學者認為,目前我國0.45甚至更高的基尼系數,表明我國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經過大,已超過「比較合理」的范圍,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如不能及時正確地對待這一問題,就可能產生收入分配的「馬太效應」,使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收入差距不斷擴大。進而可能出現「失望階層」,使他們走上懶惰、犯罪的下坡路。這就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引發一系列的經濟風險、社會風險和政治風險。(註:董建文:《我國居民收入差距過大的原因與對策》,《華東經濟管理》2001年第6期。)
也有人提出,國家在不同的時期,收入差距的「警戒線」是不同的,不存在絕對的分界線。所謂「國際標准」並不是嚴格的標准,只能作為各國判別居民收入差距大小的參考。所以,居民收入差距並不存在固定的警戒線。同時,經驗事實也沒有提供0.4的基尼系數值作為居民收入分配的警戒線的充分證據。而且要確定出一個普遍適用的關於居民收入差距的絕對不可逾越的數量界限是很困難的,因為處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處在不同的歷史背景、文化、宗教背景,處在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不同階段,處在不同的國際政治、經濟背景下,相同程度的居民收入差距對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所造成的影響並不相同。(註:曾國安:《關於居民收入差距的幾個問題的思考》,《當代財經》2002年第6期。)因此,基尼系數「的指標,只能是有彈性的參考指標,而不是絕對指標。我國現階段的收入差距在總體上,並沒有超出社會成員的心理和經濟承受的承界線,是比較」適度「的。(註:馮招容:《」基尼系數「評判指標之我見》,《理論前沿》2002年第2期。)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均質性很低的社會,客觀上容許有較高的基尼系數,不必機械地、死死地守住0.4這條線。但突破這條線後,究竟放鬆到什麼程度比較合適,需認真研究。(註:趙人偉:《關於收入分配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中國經貿導刊》2003年第22期。)
那麼,當前的收入差距是否存在兩極分化呢?對這一點學者們也有不同的認識。
一些人認為,如今人們常常談到的一些儲蓄、消費等方面的兩極化現象等等,都反映了當前社會貧富分化的嚴峻現實。(註:秦暉:《關於基尼系數與社會分化問題與張曙光先生商榷》,《社會學研究》2000年第5期。)另有學者認為,中國居民的正常收入的差別雖然持續擴大,但仍然大致適當,沒有發生兩極分化,無論是絕對的還是相對的都不存在。不同的認識主要緣於兩種觀點考察的范圍和口徑及使用的數據資料不同。認為近期居民收入差別程度大致適當者,考察的主要是居民正常收入的差別程度;認為已經發生了嚴重的兩極分化的觀點往往涉及到若干非法非正常收入及其對居民收入差別的影響。不過,居民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已遠遠超過了發達國家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確實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二)用基尼系數指標作為評判居民收入差距的標準是否科學?
目前大多數學者考察我國居民收入的差距,都以「基尼系數」指標為依據,也有學者對基尼系數提出異議。那麼,基尼系數是否科學?是否能准確反映我國居民的收入差距呢?
有學者堅持認為,我國是二元經濟社會,城鄉之間的收入有較大差別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只能分別計算城市或鄉村的基尼系數,而不能合起來計算全國的基尼系數。不然,就會誇大我國的收入差距。(註:趙人偉:《對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若干思考》,《經濟學動態》2002年第9期。(19)海兵:《基尼系數批判》,《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2年第3期。)
也有學者認為,「基尼系數」只是反映收入均等程度的指標,它沒有也不可能綜合反映我國不同時期的經濟水平、社會制度、社會承受力的基本狀況。僅以「基尼系數」為評判依據,影響評判的全面性與客觀性。(註:馮招容:《「基尼系數」評判指標之我見》,《理論前沿》2002年第2期。)更有學者提出,基尼系數反映的是收入分布的「均勻」程度,或差異(差距)程度,而不是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或「公正」程度。市場經濟條件下收入分布不均是正常的,所以,不應該用基尼系數衡量收入分配的公平問題,即使能夠使用,現階段我國也並不具備使用的條件。因為,用基尼系數表示收入分布的均勻程度,甚至用它反映公平程度,必須有一個重要前提:收入必須是指全部實際收入,必須是真實統計。以我國目前的情況,可以說基本上無法滿足這一條件。(註:海兵:《基尼系數批判》,《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2年第3期。)
(三)究竟可用什麼指標來衡量我國的居民收入差距?
有學者認為,基尼系數指標可以有效地預警兩極分化的質變臨界值,在全世界得到廣泛重視和普遍採用,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我國也可以用。不過可以根據我國的國情,修正0.4的基尼系數監控貧富差距的警戒線標准。從我國的客觀實際出發,在單獨衡量農村居民內部或城鎮居民內部的收入分配差距時,可以將各自的基尼系數警戒線定為0.4;而在衡量全國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時,可以將警戒線上限定為0.5,實際工作中按0.45操作。(註:吳得民:《基尼系數理論及其實證分析》,《經濟體制改革》2002年第4期。)有學者不認同上述觀點,提出,雖然用基尼系數來反映我國收入分配差距的變化狀況是可取的,但在我國基尼系數值非常混亂,對同一研究對象,不同的研究機構、不同的研究者得出的基尼系數大不一樣。並且在國際比較中,如果不排除不可比因素而進行直接比較,就不可能得出確切的結論。我們不必拘泥於基尼系數來根據「國情」修改「警戒線」,而應當根據當前的實際和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來提出我們的底線標准。(註:董全瑞:《簡論貧富差距合理與否——怎樣看基尼系數說明的貧富差距》,《長白學刊》2002年第1期。)有學者提出,國際上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很少採用單個指標。因為單個指標的分析很難全面地反映收入差距狀況,並且單個指標存在的缺陷也影響到其反映的收入差距狀況的准確性。可以通過採取不同類型收入差距分析方法、離差分析方法和分層收入差距分析方法等來盡量對分配狀況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註:牛飛亮:《近20年我國城鎮居民收入差距的總體狀況》,《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2年第7期。)為了客觀公正地分析評判我國現階段居民收入差距,綜合以上各家之言,可考慮將基尼系數作為一個單項的基本參考指標,同時設置一套綜合指標體系作為評判收入分配差距的綜合指標。這套指標主要包括:經濟發展指標、經濟體制改革指標、社會可持續發展指標、社會安全與保障指標和社會穩定指標等幾大類。不過全部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加大力度使統計資料盡可能貼近現實,只有這個問題解決了,才能進一步探索研究居民收入差距問題的工具如何創新。
三、我國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深層原因
關於我國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擴大的原因,學界從歷史沿革、經濟結構、政策因素、制度因素等多方面進行了分析和探討。雖然認識程度不一,表述不一,但基本上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歷史沿革、資源稟賦及發展階段的影響。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二元社會經濟結構特徵非常明顯。新中國成立後,城鄉不同的發展政策以及城鄉居民的不平等待遇,如「剪刀差」、「戶籍制度」等的實施,加重了城鄉「二元社會經濟結構」,拉大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另外,我國國土面積較大,由於各地區位置、自然資源條件等差別很大,造成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明顯地呈現出東、中、西階梯式發展的格局。加上改革開放以來採取由東向西的經濟梯次推進和區域不平衡發展戰略,客觀上拉大了東部和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這是導致我國個人收入分配呈現出地區差別的直接原因。(註:馬海濤、姜愛華:《個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分析及對策》,《財政研究》2003年第7期。)此外,從一二三產業的發展規律來看,個人收入差距拉大與我國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密切相關。我國經濟正處於由傳統的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過程中,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也會帶來個人之間、行業間和城鄉間的收入差距。(註:馬海濤、姜愛華:《個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分析及對策》,《財政研究》2003年第7期。)
(二)經濟體制改革及體制變遷的影響。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體系不斷發展完善,市場競爭機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競爭的結果導致不同勞動者或生產要素擁有者之間的收入差別。(註:馬海濤、姜愛華:《個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分析及對策》,《財政研究》2003年第7期。)此外,在改革和體制變遷過程中,一方面,由於我國採取了漸進改革的方式,在體制轉軌中出現了雙重體制並存的局面,再加上一些非經濟因素的影響,使得經濟改革或體制變遷中發生了許多無序的問題,集中到尋租和設租行為、內部人控制、壟斷、腐敗等方面,成為形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註:趙人偉:《轉型期中國的收入分配製度》,《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6期。)另一方面,在經濟體制轉軌期間,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單位的市場化程度有差異,形成相應的收入差距也是必然的。(註:邢成、韓麗娜:《財政稅收杠桿對我國基尼系數的主要影響》,《現代財經》2001年第9期。)
(三)原有體制的政策慣性及部分宏觀政策的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在相當程度上同原有體制下的「政策慣性」有著密切的聯系。長期存在的城鄉分割是原有體制下的一種政策產物。農產品的低價收購政策、限制農民進城政策、對農民的稅收政策、對農民的稅外負擔政策、對城市居民的福利補貼政策,都是原有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以來,這些政策有所松動和改變,但離根本性改變尚有距離。(註:趙人偉:《轉型期中國的收入分配製度》,《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6期。)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實施的一些宏觀政策也拉大了收入差距:一是城市化方向明顯走偏,它不是將增加就業和吸引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城作為主要目標,而是將大量資金、土地等資源投向城市基礎設施和房地產建設方面,使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二是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過程中,給低收入群體和高收入群體帶來的機會不平等。依靠國債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對大中城市關注過多,對小城鎮和農村關注不夠。三是金融政策安排不當。「嫌貧愛富」的金融政策向城市偏斜,使農民貸款無門,極大地限制了農民的發展機會和增收空間。(註:馬曉河:《宏觀政策偏差拉大收入差距》,《經濟參考報》2003年12月24日。)
(四)制度的缺陷及政策制度不到位因素的影響。由於我國所進行的是經濟體制的根本性的全面改革,一些制度的缺位不可避免。目前,制度缺陷主要表現在新舊體制並存、體制缺位、體制錯位、體制虛設、法律政策缺位、法律政策本身的規制力度不夠、政策規定有不周延的空隙、法律法規貫徹落實不力或受到干擾等。正是這些體制和政策的缺陷為尋租活動設置了大量租金。應當說在體制轉軌期間制度缺陷的存在是很難避免的,因而在我國近期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大量滋生是有其制度根源的。加上管理的疏漏和一些現行政策法規的不完善、不配套,非法收入與財產轉移、灰色收入與灰色財產轉移由此大量出現,特別是權錢交易、以權謀私等嚴重腐敗問題以及利用制假售假、走私販私、偷稅漏稅、投機欺詐等各種非法手段獲取高額收入的現象,造成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擴大。(註: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任務》(下),《經濟研究參考》2004年第30期,第30頁。)
(五)社會保障乏力、教育機會不均等因素的影響。社會保障的功能在於它通過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濟等方面的運作,縮小居民間收入差距,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然而,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面太窄,只有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部分大型集體所有制職工享受,而私營企業、鄉鎮企業、外資企業的中方員工卻很少享受。這種在享受社會保險方面的不均等性,使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註:何莉:《庫茲涅茨倒U 假說與我國城鎮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國外財經》2001年第4期。)此外,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也是影響收入分配差距的一項重要因素。現實社會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員的收入水平普遍高於未受過教育或受過很少教育的成員。我國目前教育投資明顯不足,特別是農村地區、西部地區,由於本身收入水平不高,因此用於教育方面的投資不多,而教育投資的不足又會進一步加劇城鄉之間以及東西部地區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註:何莉:《庫茲涅茨倒U 假說與我國城鎮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國外財經》2001年第4期。)
四、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長期變動趨勢
關於居民收入差距的變動趨勢分析,牽涉到庫茲涅茨的「倒U 型」假說理論的爭論。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西蒙·庫茲涅茨在1955年一篇經典論文中指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長期演變趨勢為「在從前工業文明向工業文明極為快速轉變的經濟增長早期,不平等擴大;一個時期變得穩定;後期不平等縮小」。也就是說,在經濟增長的長期階段,個人收入分配不均的變動,是沿著一種「先上升後下降」的倒U 型軌跡進行的。這種「先惡化後改善」的整個過程大約需要50——100年時間。這就是著名的「庫茲涅茨假說」(Kuznets hypothesis)。庫茲涅茨的「倒U 型假說理論」是否適合中國,學者們持不同意見。
從文獻考查看來,大多數的橫向國別研究支持倒U 假設:時序資料分別證明了在經濟發展初期收入差別擴大,而在發達國家收入差別下降的現實:微觀分解資料也並不否認倒U 假設的成立。不過,我國這樣一個處於轉軌經濟的國家,其收入差別的變動趨勢是否符合庫茲涅茨倒U 假設有待進一步驗證。有學者認為,庫茲涅茨效應具有普遍性。當然,各國庫茲涅茨效應也會因其不同的歷史、文化、體制等原因有不同的表現,如初期增長的時間長短可能不一致,收入分布差距的上限和下限也可能不相同。(註:劉萌芽:《對庫茲捏茨效應及其成因的思考一兼談我國當前分配政策的取向》,《衡陽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2期。)因此,庫茲涅茨假說在中國存在,中國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擴大主要是由經濟不平衡發展引起的。(註:郭熙保:《從發展經濟學觀點看待庫茲涅茨假說—兼論中國收入不平等擴大的原因》,《管理世界》2002年第3期。)也有學者利用省份橫截面數據對庫茨涅茲「倒U 型」假說進行經驗驗證,從經驗分析中得出庫茲涅茨假說在中國不成立的結論,但認為,對於「倒U 型」假說,要持較為謹慎的態度,中國現在的數據不支持並不意味著將來的數據也不支持庫茨涅茲「倒U 型」假說。(註:李實:《對收入分配研究中幾個問題的進一步說明——對陳宗勝教授評論的答復》,《經濟研究》2000年第7期。)也有學者認為,雖然橫截面的經驗研究有其價值,但以橫截面的經驗研究來否定倒U 形變化的結論在方法上是有問題的。判定居民收入差距的變化是否呈倒U 形變化應該依據的是歷史序列分析。(註:曾國安:《關於居民收入差距的幾個問題的思考》,《當代財經》2002年第6期。)
總的來說,學者們比較認同我國收入差距的變動軌跡與經濟改革的進程相關的觀點。認為發展中國家在向發達國家的過渡的長期過程中,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先惡化」、後改善的變動趨勢是不可避免的。我國目前正處於從起步階段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的前期,隨著改革的深化、市場的完善、法律體系的健全,部分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擴大將會得到糾正或縮小。因此,庫茲涅茨「倒U 型假說」對我國的收入分配變動研究仍有借鑒意義。目前,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變動正處在倒U 型曲線的前半部分,在經濟增長的同時,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還會加大。我們應堅持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促進居民收入的變動及早走向倒U 的後半段,縮小居民收入差距。
五、關於縮小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對策建議
(一)發展經濟是縮小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徑。
(二)加強法治建設是解決收入差距問題的保障。
(三)必須注意實行正確的政策選擇。
(四)發展教育、普及教育,使教育機會均等。
(五)建立、健全完善的社會保障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