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京特產的資料和圖片!(如雲錦、鹽水鴨等)
鹽水鴨的歷史
鹽水鴨是南京有名的特產,久負盛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此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每年中秋前後的鹽水鴨色味最佳,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製作的,故美名日:桂花鴨。《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桂花鴨「清而旨,久食不厭」,是下酒佳品。逢年過節或平日家中來客,上街去買一碗鹽水鴨,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禮節。
在南京,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南京夫子廟。而夫子廟與鹽水鴨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據傳清代,也就是鹽水鴨剛剛流行的時候,南京的夫子廟貢院一帶是考生雲集的地方。那個時候考生不像現在,特別勤奮,特別努力。那時候考生還非常流行吃喝玩樂和行賄送禮之風。說來也奇怪,送禮呢他們也不送金銀財寶,名煙名酒什麼的,他們就時髦送南京的鹽水鴨,南京板鴨。由此,南京的板鴨,鹽水鴨,開始走向全國。據說那個時候慈禧太後,每年都要到這個地方采購五百隻鹽水鴨和板鴨帶回去。可見這個板鴨有多好吃了,而且那個時候板鴨和鹽水鴨還得到一個響當當的名頭叫南京貢鴨。
南京地處江南,水暖鴨肥,製作鴨饌,享有天然的優勢。早在春秋戰國《吳地記》中就有金陵人築地養鴨的記載,可見,家鴨蓄養成已有幾千年歷史。明代有首民謠:「古書院,琉璃截,玄色鍛子,鹽水鴨」。古書院指的是當時最大的國立大學-南京國子監;琉璃截指的是被稱為當時世界奇跡的大報恩寺戴,玄色鍛子指的是南京著名的特產玄色錦鍛,而小小的鹽水鴨居然並列其中,可見當時鹽水鴨在南京人心目中的地位了。南京人食鴨花樣很多,六朝時期帝王們的餐桌上已經有烤鴨和鹽水鴨等幾道鴨饌,明太祖朱元璋「日食烤鴨一隻」。南京人的餐桌上素有「無鴨不成席」之說,且食鴨很有講究,如春天吃的是春板鴨和烤鴨。夏季用琵琶鴨煨湯祛暑清熱。冬季則是板鴨風靡市場。桂花鹽水鴨則四季都有。以前南京人吃的最多的是板鴨,但需經加工才能食用,而且不好保存。新鮮的鹽水鴨則隨買隨吃。目前南京已擁有大小制鴨企業及個體大戶1500多家,日產鹵鴨15萬只以上,南京市面上居民每天吃鴨至在8萬只左右。
現在的鹽水鴨已發展到一鴨多吃,鴨系列產品品種繁多,即有新鮮的各色鹽水鴨,又有鴨肫、鴨腰、鴨肝、鴨心等「四件」佳饌。鹽水鴨肫鮮美柔韌,愈嚼愈出味,炒鴨腰鮮嫩異常,燴鴨掌別有滋味,鴨心鴨血等均可入饌。
據史料記載,在唐宋時期南京市場繁榮。在詩人杜牧《泊秦淮》詩中雲:「煙籠寒水夜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這說明不僅有白天鬧市也有夜市酒家,在明朝洪武27年8月,南京新建酒樓15座,可見飲食市場繁榮,小吃攤販林立,酒樓小食店茶社鱗次櫛比,其中鴨饌豐富多樣,盛行於世。
桂花鴨連鎖店,在全國各大城市共100多家,南京就有200多家,在南京街頭到處可見,「鴨都」的稱謂名副其實,其實,買走鹽水鴨的顧客不僅是南京人,來南京出差,旅遊,都要買上幾袋鹽水鴨。南京古城的確不愧稱為「金陵鴨饌甲天下」的美
板鴨和鹽水鴨的區別
板鴨是經過老鹵腌制過以後做熟的,吃起來口感都是比較緊密咸香。鹽水鴨吃起來口感鮮嫩。買的時候看日期,越新鮮的越好。
據說以前南京人的幸福標准像就是左手拿一碗鴨子,右手拎個酒瓶,然後晃悠晃悠晃悠回到家以後,把這個鴨子夾起來以後,用大門牙把上面的肉全部剔下來。
雖說每個人的口味各不相同,但是製作鹽水鴨的手藝畢竟還是有高下之分的。可是這偌大的南京城裡,要找到最正宗的鹽水鴨,除非把全城的鴨店都嘗個遍。正宗的鴨子咱還沒吃到,先嘗嘗正宗的鴨湯吧,鴨血粉絲湯。對於南京人來說,你別看滿大街的那些洋快餐,肯什麼麥什麼的,最風靡的還要數這碗鴨血粉絲湯,又香又吸引人。
「我們是地道的南京人,從小喜歡吃鴨子,特別愛吃那個鹽水鴨,小時候家裡人就弄鹽把鴨子腌一下,然後就燒著吃,金陵飯店的金陵鹽水鴨在南京很出名的,在新街口。」
原來最美味的鴨子出自金陵飯店。據說那裡有一位姓花的名廚,做鹽水鴨是金陵一絕,並且把這鹽水鴨並入了金陵八大名菜。
「我們這個鹽水鴨,製作過程與眾不同,首先在飼養方面,它要選擇比較適合的環境,山清水秀,然後還有個飼養的過程,時間,都有明確的規定,宰殺過以後的重量,一般我們控制在三斤八兩到四斤重這個大小,而且要求它沒有破損,沒有瘀血,沒有斑癤,它在製作上面要求很高,它一定要用熱鹽炒的那個花椒鹽,熱鹽擦,還有規定的時間,腌制兩個小時然後要在百年的老鹵裡面,浸泡兩小時,還要拿起來掛,吹,然後再過鹵。」
鹽水鴨的做法
原料:活肥鴨1隻(重約2000克),精鹽225克,香醋5克,蔥結25克,姜塊25克,五香粉、花椒各少許,八角10隻。
做法:一、將鴨宰殺後,煺凈毛,剁去小翅和腳爪,在右翅窩下開約7厘米長的小口,取出內臟,挖出氣管、食管,放入清水中浸泡,去掉血水,洗凈瀝干。
二、炒鍋上中火燒熱,放入精鹽100克和花椒、五香粉,炒熱後倒入碗中,將50克熱鹽從翅窩下刀口處填入鴨腹,晃勻。用25克熱鹽擦遍鴨身,再用25克熱鹽從頸的刀口和鴨嘴塞入鴨頸。然後,將鴨放入缸盆內腌制1.5小時取出,再放入清鹵(清水2000克、鹽125克、蔥姜各15克、八角5隻,微火燒開,使鹽溶化,撈出蔥、姜、八角,倒入腌鴨的血鹵,燒至70度,用紗布過濾干凈,冷卻即成)缸內浸漬4小時左右(夏季2小時)。
三、炒鍋加清水2000克,旺火燒沸,放入姜塊、蔥結各10克、八角5隻和香醋,將鴨腿朝上、頭朝下放人鍋中,蓋上鍋蓋,燜燒20分鍾,待四周起水泡時揭起鍋蓋、提起鴨腿,將鴨腹中的湯汁瀝出。接著再把鴨子放入湯中,使腹中灌滿湯汁。
此反復三四次後,再將鴨子放入鍋中,蓋上鍋蓋,燜約20分鍾,取出瀝去湯汁,冷卻即成,食用時改刀裝盤。
特點: 皮色玉白油潤,鴨肉微紅鮮嫩,皮肥骨香,異常鮮美。
掌握關鍵:必須選用肥瘦適中、肉嫩味鮮的湖鴨為原料,過大過肥者不宜烹制。腌制時必須用炒熱的花椒鹽,擦遍全身腌透,使其肉質韌硬、味道鮮香、回味深厚。
做法2
1. 鴨子宰殺,褪毛,斬去小翅和腳爪,在右翅窩下開約6 厘米長的口子,從開口處拉出氣管和食管,取出內臟,清水浸泡,洗凈血污,瀝干水分;
2. 炒鍋置於火上,放入精鹽、花椒炒熟炒香後裝入碗中;
3. 每隻鴨子用熱椒鹽75克,從翅窩下刀口處填入鴨腹,晃勻;
4. 再用熱椒鹽25克擦遍鴨身;
5. 再用熱椒鹽25克,從鴨頸刀口處和鴨嘴塞入;
6. 然後將鴨放入缸內腌漬(夏季1小時,春秋1小時30分,冬季2小時);
7. 然後取出放入清鹵缸中腌泡(夏季1小時,春秋季3小時,冬季4小時);
8. 然後取出掛在通風處吹乾;
9. 用4寸長的空心蘆柴管插入鴨子的肛門內,在翅窩下刀口處放入蔥結、薑片、八角;
10. 將湯鍋置火上,放入清水2500毫升,燒沸,放入生薑、蔥結、八角,改用微火,將鴨腿朝上,頭朝下放入鍋內,蓋上鍋蓋燜約20 分鍾;
11. 改中火待鍋邊起小泡時,揭開鍋蓋,提起鴨腿,將鴨腹中的湯汁瀝入鍋內;
12. 復將其按入湯中,使鴨腹內灌滿熱湯;
13. 如此反復3~4 次後,再用微火焐約20分鍾取出,抽會蘆管,瀝去湯汁,冷卻後斬成塊整齊地裝入盤中即成。
[編輯本段]桂花鹽水鴨的做法
特點:
皮白內紅油潤。桂花飄香時鴨肥美,咸香味醇。
材料:
凈鴨1隻(約1500克),花椒12粒,八角2個,生薑5克,蔥段2根,精鹽85克,桂花50克。
製作方法:
1.將仔凈鴨去掉小翅和腳掌,在右翅肋下開一個6厘米長的小口,取出內臟,拉出食管和氣管,疏通肛門,用清水浸泡洗凈瀝干。
2.炒鍋上火,放入精鹽、花椒粒炒香後倒出待用。
3.將鴨子放在案板上,取50克椒粒鹽從刀口處塞入鴨腹內晃勻。另取25克椒粒鹽擦遍鴨身,再將剩餘的椒粒鹽從刀口和鴨嘴內塞入,放入缸中腌制(夏天1-2小時,冬天4小時),取出後放入清鹵內腌漬(夏天2小時,冬天4小時),然後掛在通風的地方晾乾,用6厘米長的竹管插於鴨肛門內,取生薑2克、蔥1根、八角1個從右翅刀口處塞入鴨腹內。
4.湯鍋加清水、生薑3克、蔥1根、八角1個燒開,將鴨頭朝下放入湯鍋內,使鴨全部淹沒在湯內,燒至鍋邊起小泡,用小火焐20分鍾,將鴨撈出控凈腹內湯汁後,再入鍋中焐15分鍾,取出瀝干,抽出竹管,晾涼後切條裝盤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