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東的省花
山東省 牡丹 北京市 月季、菊花 天津市 月季 上海市 白玉蘭 重慶市 山茶花 河北省 太平花 張家口市 大麗花 承德市 玫瑰 山西省 榆樹梅 太原市 菊花 內蒙古自治區 馬蘭、金老梅 呼和浩特市 丁香花 包頭市 小麗花 遼寧省 天女花 沈陽市 玫瑰 大連市 月季 吉林省 君子蘭 長春市 君子蘭 黑龍江省 丁香、玫瑰 山東省 牡丹 濟南市 荷花 青島市 忍冬、月季 江蘇省 芍葯、瓊花 南京市 梅花 無錫市 杜鵑花、梅花 安徽省 紫薇、黃山杜鵑 合肥市 石榴花、桂花 安慶市 月季 浙江省 玉蘭 杭州市 桂花 溫州市 山茶花 江西省 杜鵑花 南昌市 月季、金邊瑞香 九江市 杜鵑花 福建省 水仙 福州市 茉莉 廈門市 葉子花 台灣省 蝴蝶蘭 台北市 杜鵑花 河南省 臘梅 鄭州市 月季 洛陽 牡丹 湖北省 梅花 武漢市 梅花 黃石市 石榴花 湖南省 荷花 長沙市 杜鵑花 湘潭市 荷花 廣東省 木棉花 廣州市 木棉花 深圳市 葉子花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花 南寧市 木槿 桂林市 桂花 陝西省 百合花 西安市 石榴花 咸陽市 紫薇
⑵ 山東境內和周邊省份哪裡能看到漫山遍野的杜鵑花
日照五蓮山風景區是江北最大的野生杜鵑花基地 可以去那 看滿山遍野的杜鵑花很浪漫的 呵呵 祝幸福哈
⑶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農村叫什麼
杜鵑花又名山躑躅、山石榴、映山紅、照山紅、唐杜鵑。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叫法。我是山東半島的,我們這里有叫它金(錦)彩紅的,也有叫映山紅的。
⑷ 山東有那個地方看杜鵑花比較好啊從濟南走啊
大珠山~~大贊
【 大珠山旅遊風景區——珠山秀谷】聽山風,賞花浪,觀海濤。「此景只應天上有,戀花何須下揚州」(珠山秀谷風景區有「春來飛紅第一山」的美譽,也是大珠山杜鵑花會的會場所在地。清代詩人高鳳舉給予了「胡麻莫問秦人飯,只此風光已武陵。」高度評價。)
⑸ 山東省省花是什麼花
山東省省花是牡丹。
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1985年5月牡丹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在中國栽培甚廣,並早已引種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
(5)山東杜鵑花批發廠家擴展閱讀:
中國牡丹資源特別豐富,根據中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專組人員調查,中國滇、黔、川、藏、新、青、甘、寧、陝、桂、湘、粵、晉、豫、魯、閩、皖、贛、蘇、浙、滬、冀、內蒙古、京、津、黑、遼、吉、海、南、港、台等地均有牡丹種植。大體分野生種、半野生種及園藝栽培種幾種類型。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在甘肅省武威縣發掘的東漢早期墓葬中,發現醫學簡數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療血瘀病的記載。牡丹原產於中國的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諸省山間或丘嶺中,人們發現了它的葯用價值和觀賞價值,而變野生為家養。從南北朝「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至今,栽培歷史也有1500年了。
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牡丹發生了變異,出現了許多花大色艷的品種,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其栽培范圍由長江、黃河流域諸省向全國擴大。如今已擴展到中國東北、東南,以及內蒙、新疆、西藏、台灣等地。
牡丹栽培面積最大最集中的有菏澤、洛陽、北京、臨夏、彭州、銅陵縣等。通過中原花農冬季赴粵、閩、浙、深圳、海南進行牡丹催花,促使了牡丹在以上幾個地區安家落戶,使牡丹的栽植遍布了中國各省市自治區。
⑹ 珍貴國產杜鵑花品種有幾種
杜鵑花品種較多,全世界達數千種,我國常見栽培的約有兩三百種目前較珍貴的國產種和重要的育種資源有以下幾種:
1.映山紅,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1~3米,枝幹細直,皮薄光滑,分枝多;葉紙質全緣,兩面有茸毛,春葉寬而薄,夏葉小而厚,冬季春葉脫落,僅存頂端小葉;總狀花序頂生,有花2~6朵,花冠喇叭狀,紅色或深紅色,花期3~4月,先葉後花本種分布范圍最廣,以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為主,河南山東也有其蹤跡映山紅習性粗放,生命力強,開花時紅成一片,景色優美壯觀
2.羊躑躅,落葉灌木,株高0.5~2米;小枝柔弱稀疏,葉紙質,嫩綠色,先端鈍,葉柄葉面葉背均被稀疏柔毛;頂生總狀傘形花序,有花5~9朵,5月上旬開花,先花後葉或花葉同放,綠葉黃花,鮮艷奪目本種在我國中部及東部地區分布廣泛,因全株有毒,對牲畜構成威脅,人工栽培很少,但其綠葉黃花特性可作為優良的育種資源
3.雲錦杜鵑,常綠灌木至小喬木,株高2~5米;枝條粗壯,干皮粗糙;葉叢生枝頂,厚革質,長6~18厘米,寬2~8厘米;頂生總狀傘形花序,有花6~12朵,4~5月開花,花冠漏斗狀,口徑7~9厘米,淡粉紅色,有芳香本種盛產江西浙江等山野間,其適應性強,可望成為園林綠地中第一批常綠型杜鵑
4.大白花杜鵑,常綠灌木至小喬木;幼枝粗壯,綠色,初被白粉;葉厚革質,簇生枝頂,長圓或長橢圓形,先端鈍圓,葉面綠色,背面淡綠色;頂生總狀傘房花序,有花8~10朵,集成球狀,花期4~6月,花冠漏斗狀鍾形,6~8裂,花白色粉紅色或薔薇色,有香氣本種產於四川雲南貴州海拔1500~3000米的山坡灌木叢中,是雲南四川少數民族地區傳統的食用蔬菜,營養價值極高
5.大樹杜鵑,常綠大喬木,高可達25米,胸徑60~80厘米,是杜鵑花中最高大的一種樹皮淡暗褐色,呈片狀剝落,小枝粗壯,被淡灰色氈毛;葉大革質,長圓形至倒披針形,頂端鈍頭,葉面深綠,葉背淡綠;頂生總狀傘形花序有花20~25朵,組成20餘厘米直徑的花球,花期2~3月大樹杜鵑產於滇西騰沖高黎貢山海拔2400~2600米的疏林中
6.迎紅杜鵑,落葉灌木,株高1~2.5米;分枝多,小枝細長;葉散生枝端,厚紙質,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並有突尖頭;側生花芽2~5個,一芽一花,貌似頂生花序,花期4~5月,先花後葉,花冠闊漏斗狀,口徑4~5厘米,花色淡紫紅,稀有白色;蒴果圓柱形,長1~2厘米,9~10月成熟本種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等地海拔1000~2000米山地灌叢中因其耐寒性極強,在-3℃時能照常開花,在-27℃低溫下也能安全越冬,且習性粗放,生長較快,對光照要求不嚴,耐旱性亦較好,是我國北方地區露地種植很有前途的花卉之一,也是杜鵑花育種優良的種質資源
7.照山白,常綠灌木,株高0.6~2米,分枝多,枝條較細弱,冠形稠密;葉革質,集生枝端,長圓狀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頂端鈍尖;總狀花序,花小而密,多達20餘朵,6~7月開花,花冠鍾狀,口徑約1厘米,純白色本種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因其枝葉稠密,冠形豐滿,四季常青,抗性強,能耐-20~-30℃低溫,可作為抗寒性育種的優良親本
8.馬銀花,常綠灌木,株高2~4米,枝條細密;葉片濃綠,卵圓形,革質全緣,有光澤,但較薄;花單生腋間,花萼大,花冠寬漏斗狀,口徑4~5厘米,花色淡紫至紫白色,亦有粉紅和玫瑰紅色本種分布於華東各省,常生於林下或陰坡山腳因其適應性強,習性粗放,枝葉稠密,體態豐滿,且耐修剪,耐移植,可作園林綠化樹種
除此之外,還有乳黃杜鵑毛白杜鵑雲南杜鵑興安杜鵑大字杜鵑等珍貴的種類
⑺ 中國的杜鵑花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根據《中國植物志》統計,中國各省、自治區的杜鵑花種類大致如下:雲南260餘種,西藏173種,四川153種,廣西75種,廣東35種,湖南37種,福建35種,台灣30種,江西27種,湖北27種,浙江18種,甘肅15種,陝西13種,安徽9種,吉林5種,遼寧4種,黑龍江4種,內蒙古3種,江蘇4種,山東2種,河南、河北、山西各1種。
⑻ 山東省那裡花卉批發市場最大,
來山東青州看一看吧,很有名的花卉市場
⑼ 杜鵑的產地在哪
學名:Rhododendronsimsii
英文名:IndianAzalea
別名: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紅躑躅科名:杜鵑花科
觀賞特性:
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可達3米,分枝多而細直,有棕色或褐色伏毛。單葉輪生或互生,葉被有棕色扁平糙狀毛。常綠杜鵑葉多為革質,較大,披針形至長橢圓形。落葉杜鵑葉較小,多有絨毛,披針形。花2~6朵簇生枝頂,花冠闊漏斗狀,徑3~4.5cm,玫瑰紅色,淺深不一。花期4~6月。有白、粉紅及條紋變種。雄蕊10枚,子房10室,朝果卵圓形,密被糙毛。同屬種類很多,我國約有600種,為世界著名觀賞植物。
產地與分布:
在世界杜鵑花的自然分布中,種類之多、數量之巨,沒有一個能與中國匹敵,中國,乃世界杜鵑花資源的寶庫!今江西、安徽、貴州以杜鵑為省花,定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八個,足見人們對杜鵑花的厚愛。杜娟花是一個大屬,全世界約有900餘種,分布於歐洲、亞洲和北美洲,而以亞洲最多,有850種,其中我國有530餘種,佔全世界種類的59%,特別集中於雲南、西藏和四川三省區的橫斷山脈一帶,是世界杜鵑花的發樣地和分布中心。
喜馬拉雅山脈的不丹、錫金、尼泊爾、緬甸、印度北部,種類也較多,日本、朝鮮、蘇聯西伯利亞和高加索僅有少數種類。此外,新幾內亞~馬來西亞地區約有280種,是杜鵑花的次生分布中心。其中新幾內亞有160餘種,印尼100餘種,菲律賓、越南和馬來半島10~20種,由於該區為熱帶島嶼山嶽,屬多濕氣候,所產杜鵑花幾乎全為附生灌木型,其種子有奇異的絲狀長尾狀附屬物,形成熱帶高山的特殊類型。北美洲僅有24種,分布於美國沿大西洋、太平洋的兩岸,以及加拿大、阿拉斯加和格陵蘭。歐洲更少,僅有9種,個別種分布在環北極。大洋洲僅有1種,分布於澳大利亞北部的昆士蘭,同屬熱帶高山類型。
我國杜陽花的分布經近代植物學家的調查研究,已經基本清楚,長江以南種類較多,長江以北很少;雲南最多,西藏次之,四川第三,離此中心愈遠,種類愈少。新疆、寧夏屬乾旱荒漠地帶,均無天然分布。各省(區)杜鵑種數大體如下:雲南257種、西藏174種、四川152種、廣西75種、廣東35種、貴州43種、湖南37種、福建35種、台灣30種、江西27種、湖北27種、浙江18種、甘肅15種、陝西13種、青海13種、安微9種、吉林5種、江蘇4種、遼寧4種、黑龍江4種、內蒙古3種、山東2種、河南、河北、山西各1種。垂直分布,可上至海拔4500~5000米。
我國杜鵑花主要產地是滇、藏、川三省區的橫斷山脈,其錯綜復雜的地形、地勢,構成了特殊的氣候,雨量分布極不均勻,冬春乾旱,夏秋多雨,垂直分布明顯。在1000~2000米低平谷地,有尖葉杜鵑、大樹杜鵑等2000~2800米處,氣候溫涼,有亮毛杜鵑、粗柄杜鵑、雲南杜鵑、腋花杜鵑等。2800~4000米溝谷陽坡,為常綠闊葉與藩葉闊葉的混交林,在其林緣或草坡由黃杯杜鵑、白雪杜鵑、團花杜鵑、毛喉杜鵑、草原杜鵑等組成密不可入的杜鵑林或港叢,這里杜鵑花種類最多,花期4~7月,五頤六色,璀璨如錦,有時可覆蓋整個山頭達一二十平方公里。4000~4500米地帶,喬灌木很少,高10~20cm的多技杜鵑、平卧杜鵑、黃金杜鵑等成為墊狀植物,繁衍於石礫墳地或流石灘上。4500米以上無杜鵑花分布。高山常綠杜鵑長期生長在濕潤、冷涼的高海拔山區,引種必須創造類似的環境條件,如地面不積水,土壤PH5~6,通透性好,富有機質,並有蔽萌、噴水、降溫等設備。
映山紅是落葉杜鵑的代表,分布最廣,北至河南、山東,南到珠江流域,東及福建、台灣,西達四川、雲貴,高山、低丘、陰坡陽坡、溪谷山岩、林中林緣、荒草灌叢,均有其蹤跡。江南在3~4月開花,嫣紅一片。山民以此為薪柴,屢砍屢發,足見其適應性和生命力之強。以往移植難活,與未曾重剪有關。園藝品種雖經人工改良,仍反映出原種耐寒怕熱的基本習性,並要求土壤肥沃酸性、疏鬆通透。有些杜鵑花壽命很長,如雲南有500年以上的大樹杜鵑,無錫有50餘年露地種植的錦綉杜鵑。
繁殖與栽培:
繁殖方法:杜鵑的繁殖可用播種、扦插、嫁接、壓條等方法。
1.播種繁殖杜鵑結實率高,種子多,發芽率高,且實生苗的可塑性及生活力強,但生長慢,培養難,後代不一定理想,因而生產上很少用種子繁殖。只有在以下幾種情況下用:一是培養砧木用;二是雜交育種獲得新品種時用;三是遇到優良的野生種需要引種時用。
(1)種子採收:肖果實由綠色變成棕褐色,上部剛剛開裂時即採下果子,放在室內晾乾,果瓣全部開裂後就可以採收種子,貯放在室內乾燥處。
(2)播種:春季於盆播。用淺盆、木箱或在地床內,用撕碎的水蘚作播種基質,潮濕的水蘚要壓實,達到原來厚度的3/4,在表面撤布一層3mm厚鬆散的水蘚,用細噴壺噴透水,因種子小,用撒播的方法進行播種。插後不必覆土,可加蓋玻璃,上蓋一層報紙,保持15~20℃,2~3周即可發芽。
(3)管理:發芽後,可將覆蓋物除去,並逐漸加強通風,提高幼苗抗性。保持盆土濕潤,待幼苗長到2~3片真葉,高1.5~2.5cm即可移植,株距4~5cm,秋後3~4cm高時,可移植1次。苗期注意避免強光、大風等不利環境。
2.扦插繁殖
(1)剪插穗:取當年生節間短而粗壯的半木質化枝條作插穗,長lOcm左右,剪去下部葉片,留上部2~3片葉,有的須剪去頂梢,下切口正好在節下。
(2)扦插:西鵑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毛鵑在6月上旬至中旬,夏鵑在6月中旬至下旬扦插基質可用少病菌、消過毒的蘭花泥、黃山土、河沙或蛭石、珍珠岩等。少量的可用盆插,大量可用床插。先用木棒在基質上搗孔,然後插入插穗,深度為插穗長的1/3或l/2。插後用細霧噴水,噴透。盆插則將花盆用塑料袋罩上,四周綁緊,保持空氣濕度和溫度,經常保持盆土濕潤。
(3)管理:插後防止陽光直曬,但也不能過分遮蔭,光線不足生長緩慢、纖弱,保持溫度25~30℃,經常噴霧,提高空氣濕度,注意避免積水,一個月左右即可生根,第二年上盆,第三年就可開花。
3.嫁接繁殖
嫁接方法一般採用嫩枝頂端劈接,時間在5~6月份。砧木選毛白杜鵑或其變種,如「毛葉青蓮」、「玉蝴蝶」、「紫蝴蝶」等。選2年生獨干植株作為砧木。在西鵑母株上剪取3~4cm嫩梢,去掉下部葉片,留上部2~3片葉,將基部削成長0.5~lcm的平滑楔形。將砧木當年新梢3~4cm處剪斷,摘除葉片,從平剪口縱切lcm左右,插入接穗,對准形成層,用塑料帶綁緊,接後套袋,保溫保濕。
其他有切接法、靠接法、芽接法等方法。
4.壓條繁殖一般用高壓法,在春、夏鵑的花謝後進行,一般3個月生根,成活率較高。
栽培管理:
由於杜鵑品種繁多,有的既可露地栽植,又可盆栽,有的僅只能盆栽,如西鵑。下面分別介紹:
1.露地栽培如毛鵑、東鵑、夏鵑等。
應選擇土層深厚、肥沃,pH4~5.5的酸性上壤,如果上壤不適宜,須進行改良。依據生態習性須有遮蔭措施,避免栽植地夏日暴曬。澆水要充足,但要避免積水。冬季來臨,落葉杜鵑進入休眠期,要澆一次透水,此後可減少澆水次數。常綠杜鵑冬季要正常澆水。冬季來臨,地栽杜鵑要採取措施進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在杜鵑的生長期間要結合修剪進行整形,如摘心、修枝。摘心多在幼株進行,人為地將頂芽或花芽去掉,節約養分,促進下面新枝早發。修枝用於整理樹形,可修去病蟲害枝、重疊枝、交叉枝、光禿枝及冬季凍傷枝。為使杜鵑生長健壯,須結合追肥使得開花繁茂,花色艷麗,根部施肥需注意土壤酸鹼度的影響。根外追肥可在晴天的傍晚進行,濃度不宜過大,噴布要周到均勻,要避免雨天或者有風的天氣。
2.盆栽如西鵑。西鵑盆栽選盆不宜過大,因杜鵑是須根系,根系較淺,生長緩慢,若盆過大,則易肥水失控,不利生長。盆一般用透水透氣能力強的素燒舷為好。盆土用排水良好、土層疏鬆、肥沃、pH5.5~7之間的酸性土為宜,如:松針土、腐葉土、蘭花泥、鋸末等。盆栽杜鵑一般在春季出室或冬季入室時上瓮,先在瓮底擺放粗粒的排水層,然後填入培養土,一手扶苗,一手填土,填土不可過多,要留出澆水的空間。上盆後先放陰涼處加強噴水、澆水管理,使其迅速緩苗,5~7天後可放在適當的位置進入正常管理。澆水以不含鹼性、清潔衛生的河水或塘水為好,如用自來水,先用水缸貯放1~2日,使排出氯氣和水溫與土溫接近。澆水多少應依據天氣情況,盆土干溫情況,生長發育階段的需要而定。西鵑施肥以豆餅水、魚腥水等為好,要薄肥勤施,施肥時適當配入硫酸亞鐵,以調節土壤pH值。西鵑修剪以疏剪為主,幼苗在3年左有為加速樹型形成,常摘去花蕾,不使其開花,進行摘心、摘除新梢,促使萌發新枝。成年樹要疏剪去病蟲枝、多餘枝、交叉枝等。
園林用途:
杜鵑花觀賞價值極高,全年表現出樹形秀美端莊、神態自若,不僅花美,更長時間展示全株的葉色,體形隨季節而發生變化。西藏細葉鍾花杜鵑和雲南鱗柱杜鵑,葉片上有一層冰藍色的果霜,十分壯觀。雲南革葉杜鵑,春季銀灰色的嫩莖上生出黃褐刨的新葉或發亮的白色幼葉,富有美麗的色彩。杜鵑花的花瓣宛如輕紗,彩色富於變化,割季遠眺滿山開遍的杜鵑花奼紫嫣紅,彷彿在萬綠叢中潑撒上點點胭脂;遠看滿樹新綠刪綻,微風拂過,朵朵繁花恰似有無數披紅掛彩的少女翩翩起舞。此花滿山怒放,爛漫刪錦,富有詩情畫意,古詩雲「杜鵑花與鳥,怨艷雨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花雖經風雨,仍灼灼可愛,葉雖遭霜雪,猶蒼翠獨茂。杜鵑花在園林綠化上,無論花色上的組合和其他植物的組合,都會產生一種不同的氣氛和不同的風光。如大葉的杜鵑中的大花杜鵑、巨魁杜鵑等和雄偉的大樹配植一起,會產生熱帶的氣氛。牧野杜鵑和雲南卷葉杜鵑,具有較軟的斜者狹長葉片,具有一泥束分的情調。玉山杜鵑,株形緊密,圓葉杜鵑和半圓葉杜鵑,密生葉片,勻整的樹形,正是日本園林中常見的景觀;在此基礎之上,背後以灌木為背景,或者是一片林子。厚朴樹、枇杷葉樹、山芋樹、杏樹、桃樹等前面用杜鵑形成一個花鏡園,沿著園子周邊,把清雅無喧的草地圍起來,形成幽隱的杜鵑花園;園內分區布置,用杜鵑花為主題,綠籬,基礎種植,岩石園花鏡等,因種類繁多,選擇范圍很廣,比一個花壇式的杜鵑園更顯得自然而別致。
在園林綠化上還應考慮到,不同底色的杜鵑花和不同開花期品種的搭配、顏色的搭配都給人一種刺激。如紅、紫紅、橙紅、粉紅等色,雖然顏色有差別,但是都以紅色為基礎的變種,聚在一起有協調感,屬於近似色調的調和,感情上會引起輕度的興奮,裝飾性較強。大草坪地上的紅花杜鵑對比,紅配綠,特別引人注意,但是色塊不能太大。白色杜鵑可以用為隔離兩種色調,不能單一種植,太單調,混種易沖淡其他花的色調。由於品種不同,可適合在綠化各方面的應用。產於雲南杯萼杜鵑、茶花葉杜鵑、亮鱗杜鵑、紅棕杜鵑、碎米杜鵑,產於西藏的蘭花杜鵑,這些品種適合於在園林綠化上作為綠籬用。產於雲南的彎柱杜鵑、紫背杜鵑、平卧杜鵑、莖根杜鵑等這些品種可作地被用。產於四川矮生疏葉杜鵑、青海密枝杜鵑等這些品種可作地被用又可作邊緣裝飾用。產於西藏花白杜鵑、白背杜鵑、雲南少花杜鵑、似血杜鵑、杯萼杜鵑、灰背杜鵑。產於原蘇聯的雅庫杜鵑,華北的迎紅杜鵑這些品種適合園林綠化基礎種植。
杜鵑花在園林布置上,可依據不同物種的生態習性,依山、就石、伴水大面積栽培,營造「自然古樸、清幽飄逸、曲徑通幽」的園林氛圍,構成與當地自然環境相協調的山水園林景觀;可根據杜鵑花的形態與色彩差異,採用多種喬、灌木杜鵑混合種植,構成立面高低錯落、平面層次分明的園林組群;可以效仿自然生長,將杜鵑花密植於山崗坡麓,形成杜鵑山、杜鵑嶺、杜鵑谷等景觀;有條件的公園還可以根據杜鵑分類系統布置,近緣種相鄰布置,不同類群以園中小路分隔,不僅能營造特有的景觀氛圍,同時能讓廣大遊人在參觀中增長植物學知識。在造景上,可根據杜鵑形態、習性藝術地搭配,植株矮小、枝葉繁茂、耐修剪的灌木狀杜鵑可以列植路邊、牆根或花壇草坪邊緣,構成綠籬;常綠型大灌木杜鵑可組成樹牆、花屏;體形高大、枝幹挺拔、花多、葉亮、冠形濃密或造型獨特的常綠杜鵑可孤植於草坪等開闊地帶;主幹細長、分枝稀少的杜鵑可數株叢植,結合園林修枝,形成樹球、花叢;大面積造景則應以片植為主,配以色塊組合,以多取勝,突出杜鵑造景主體。為增添整體的觀賞效果,杜鵑景區還可配置一些背景花木,如松、柏、桂花、茶花、槭樹、梅花、紫薇、櫻花等林下點綴蝴蝶花、白穗花、酢醬草、絲蘭、蕨類及菊科植物,以形成立體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