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批發市場 > 焦作武陟第四批發部

焦作武陟第四批發部

發布時間:2021-06-10 13:01:37

① 武陟屬於哪個市

武陟縣屬焦作市,地處豫北懷川平原,位於河南省西北部,黃河北岸,與鄭州隔河相望,是焦作市的南大門,與省會鄭州隔河相望。

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4°C,年降水量575.1毫米,無霜期211天。武陟夏屬冀州,春秋置懷縣,秦易名武德。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武陟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武陟境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黃河故宮——嘉應觀、五代古塔妙樂寺塔、明清佛道合一建築千佛閣、祈雨勝地青龍宮,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1)焦作武陟第四批發部擴展閱讀:

武陟的縣的地理環境:

武陟縣屬黃河中下游黃、沁河交匯地帶,境內有沁河貫中。過(入)境河流有15條,主要排水河道有6條,分屬黃河、海河兩大水系。黃河流域包括沁南地區和黃沁河兩灘區,主要過境河流有黃河、沁河、漭河、濟河和二四區澇河。

海河流域包括縣東和沁北地區,主要河流有大沙河、蔣溝及一干排、二干排、共產主義渠首、大獅澇河。武陟境內地下水非常豐富,水位穩定,水質良好,適宜居民飲用和工業用水。

2009年經過半年的煤田勘探,發現武陟縣煤田儲量1億噸。項目由河南省政府牽頭,國土資源廳承擔,省煤田地質物探測量隊負責作業任務。2009年4月25日開始測量,2009年11月已竣工。項目涉及武陟縣龍源、圪壋店、謝旗營、嘉應觀四個鄉鎮11個行政村,投資304萬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陟

② 武陟縣國土資源局

武陟縣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臨黃河,與省會鄭州隔河相望,是焦作市的南大門。全縣面積832平方公里,轄7鎮7鄉,367個行政村,總人口65萬人。武陟歷史悠久,境內有仰韶、龍山文化遺址,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萬里黃河第一觀——嘉應觀、五代古塔妙樂寺塔、明清佛道合一建築千佛閣。「竹林七賢」中的向秀、山濤,明代禮部尚書何塘,三代帝王之師李堂傑,清代名人毛昶熙等歷史名人的故里都在武陟。董永和七仙女的美麗傳說也發生在這里,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武陟屬黃、沁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耕地面積60萬畝,盛產優質小麥、玉米、水稻、花生、大豆等,是四大懷葯(懷山葯、懷地黃、懷菊花、懷牛膝)的原產地,種植歷史3000多年,宛西制葯、太太葯業、匯仁葯業、三九集團等國內大型制葯企業集團均在武陟建立了種植、加工示範基地。

吳煥發 局長、黨組書記

劉雙喜 黨組副書記、主任科員(2010年7月1日前任副局長、黨組副書記)

梁宏波 黨組成員、副局長(2008年3月19日後)

王新平 黨組成員、副局長(2010年7月1日前任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樊愛民 黨組成員、副局長(2010年6月30日前任副主任科員)

馬建芳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2010年6月30日前副主任科員)

楊曉霞 黨組成員、副主任科員(2010年7月1日任職)

王虎 副主任科員(2010年7月1日後任)

何利軍 副主任科員(2010年7月1日後任)

王燕 享受副科級待遇(2010年7月1日後)

成永生 享受副科級待遇(2010年7月1日後)

王保群 享受副科級待遇(2011年1月27日後)

吳煥發簡介:河南武陟縣人,1958年10月出生,漢族,本科文化程度,中共黨員。1978年11月~1981年2月,在黃河水利學校學習;1981年2月~1989年3月,在黃委會勘測規劃設計院測繪總隊工作;1989年3月~1995年7月,在武陟縣土地管理局工作,任測繪室主任、地政地籍股股長;1995年7月~1998年4月,在武陟縣特區管理委員會規劃建設局工作,任副局長(副科級);1998年4月~2001年12月,在武陟縣土地管理局工作,任黨組成員;2001年12月~2005年1月,在武陟縣國土資源局工作,任副局長、黨組成員;2008年3月至今,任武陟縣國土資源局局長、黨組書記。

【機構設置】內設辦公室、信息中心、紀檢監察室、工會、人事教育股、基層所管理股、計財股、行政服務辦公室、規劃科技股、地籍股、法制室、信訪室、土地利用股、用地耕保股、執法監察股、測繪管理股、12336舉報中心、產業集聚區服務企業辦公室18個職能股室。轄土地收購儲備中心、土地開發公司、監察大隊、礦產資源管理所、土地開發整理中心5個二級機構。派出龍源、三陽、小董、寧郭、大封、西陶、大虹橋、北郭、詹店、圪擋店、喬廟、嘉應觀、謝旗營、木城14個國土所。

【耕地保護】2010年,縣委、縣政府繼續強化耕地保護責任機制,將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列入領導幹部離任審計的重要內容,完善了村級國土資源協管員制度,構建了縣、鄉、村(組)、農戶四級耕地管護網路,全年補充質量相當、數量相等的耕地60個批次,面積1111公頃。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修】完成了詹店工貿區和陶封工業區兩個專業園區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工作,並通過省、市土地規劃方面專家的評審,其中詹店工貿區被省政府確定為首批30家專業園區之一。編報完成了第一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區實施規劃。

【建設用地管理】全年共申報建設用地15個批次,面積426公頃,為97個項目申報用地面積245公頃;為產業集聚區配置建設用地指標61.33公頃,編報完成了第一批增減掛鉤項目區實施規劃,可為重點項目提供建設用地25公頃;頒發國有土地使用證書47本,集體建設用地使用證5本。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為產業集聚區安排建新區面積25公頃。為省重點項目武西高速桃花峪黃河大橋和焦鄭城際鐵路落實臨時用地40公頃,動遷居民210戶,為省重點項目新月鐵路安排用地36.37公頃。

【土地整理】完成了國投武陟縣東北部土地整理項目和嘉應觀鄉等兩鄉鎮土地整理項目,小董鄉土地整理項目和黃河灘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基本竣工,2010年完成投資3000萬元。編制完成了總規模1600公頃的喬廟鄉、謝旗營鎮土地整理項目和大虹橋鄉兩個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的立項評審工作。全縣14個村的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都在有序進行中。

【測繪市場管理】開展地圖市場專項治理工作;有關測繪單位投資30餘萬元,新建了80坐標系測繪系統。

【地政地籍管理】對第二次土地調查後,全縣的地類變化情況進行了逐塊核實、分類登記。建立了土地登記結果網上公開查詢系統。全面完成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

【土地利用管理】深入推進「項目服務年」活動,領導班子成員和幹部職工定期深入企業,解決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幫助企業解決發展存在的難題。2010年6月,被國土資源部確定為節約集約模範試點縣,縣政府領導先後出席了全省和全國節約集約用地經驗交流會,在全縣開展了閑置低效土地清理盤活工作,截至2010年底,處置閑置土地12宗,面積33.78公頃。

【土地收購儲備】2010年收購儲備土地17宗,面積75.09公頃。公開出讓15宗,面積74.07公頃,總成交額2.79億元。

【礦產開發管理】印發了《武陟縣201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深入開展了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作,建立健全了監測網路和防治體系。

【法制工作】舉辦縣、鄉、村幹部「五五普法」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培訓班30個,培訓6400人次;舉行增減掛鉤項目聽證兩次;參與行政訴訟兩起,全部勝訴;參與行政復議2起,行政復議意見採納率100%。

【人事教育】2010年3月5日,根據工作需要,增設測繪管理股、12336舉報中心、產業集聚區服務企業辦公室三個股室;以開展「加強學習、提高境界、增強素質」學習教育活動為平台,開展了「讀書選書」、讀書體會交流、薦書薦文、學歷教育、拓展訓練、演講比賽和技能競賽等活動,每月堅持召開股級以上幹部參加的中心組學習會,扎實開展了「職務是義務、權力是責任、工作是使命」大討論活動和「崗位廉政風險排查整治」專項行動。

【信息化建設】投資60餘萬元,新增電腦、列印機、照相機、傳真機等設備;采購了綜合事務管理平台,裝備了視頻電話會議室,利用門戶網站更新、發布工作動態320餘條,利用內部郵件交換系統收發郵件3210條,全面提高了辦公自動化水平。

【執法監察】與公安機關協調,設立了國土公安室;繼續加強與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監察局的聯合執法,嚴厲打擊了各類土地違法行為;特別是2010年第四季度,與法院、檢察院、公安局、電業局等19個部門聯合執法,對寧郭、三陽公路兩側違法新建的碳場進行集中整治,效果明顯。全年,共發現和制止違法用地64起,立案查處7起,拆除建築面積1180平方米,復耕土地2.3公頃,建議追究黨紀處分5人,移送公安機關5人,全縣土地管理形勢明顯好轉。

【信訪工作】提請縣委、縣政府將土地信訪列入全縣大信訪格局,繼續落實信訪工作領導包案制、一票否決制、限時辦結制、案件會審制、定期排查制、領導帶隊下訪制,提高了案件辦理質量和效率;全年辦理上級轉辦案件80起,接待群眾反映問題138件,結案率100%,群眾滿意度90%,全年土地信訪量較上年下降六成以上。

(李小玲)

③ 武陟縣介紹!

概況武陟縣位於河南省北部,黃河北岸,與鄭州隔河相望,屬焦作市。面積860平方千米,人口63.98萬。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4°C,年降水量575.1毫米,無霜期211天。
武陟縣位於河南省西北部。總面積832平方千米。總人口64萬人(2002年)。 [編輯本段]產業區內已形成食品、造紙、化工、釀造、機械、皮革、制葯、電線電纜及工藝美術等行業為主的工業生產體系,主要土特產有「武陟油茶」、「武陟懷山葯」等。土特產山葯、地黃切片獲國優精品獎。武陟縣詹店鎮(原何營鄉)綠色無公害蔬菜形成一定市場,周邊鄭州、新鄉等地來此貿易。
武陟縣還是著名的糧食大縣和農產品生產基地,小麥、玉米、花生、大豆、水稻等質優產量高。不僅催生了全國著名的食品深加工企業—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也吸引眾多國內著名企業入住,如蒙牛集團、多爾克司集團等。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武陟縣轄7個鎮、7個鄉:木城鎮、詹店鎮、西陶鎮、謝旗營鎮、大封鎮、寧郭鎮、龍源鎮、嘉應觀鄉、喬廟鄉、圪壋店鄉、三陽鄉、小董鄉、大虹橋鄉、北郭鄉;寧郭農場。共有3個居委會、367個行政村。縣人民政府駐木城鎮興華路8號。
木城鎮
面積:6.48平方千米人口:5.8萬人郵編:454950代碼:410823100
原名木欒店。是武陟縣政府所在地。2006年,轄3個居委會、5個村委會:建設居委會、和平居委會、勝利居委會、建設街村、和平街村、勝利街村、北街村、西街村。鎮政府駐興華路79號。
以木欒店為縣城得名。明朝屬善福鄉,清朝屬千一里;1945年屬木欒鎮;1948年後屬一區。1954年10月在建設、和平、勝利三鄉的基礎上建鎮,以木欒店為縣城得名,1958年屬城關鎮人民公社;1962年4月從城關鎮人民公社分出,設置木城鎮人民公社;1981年11月恢復木城鎮建制。
大封鎮
面積:83.94平方千米人口:67872人郵編:454981代碼:410823104
位於武陟縣西南部,南臨黃河,與滎陽隔河相望。2006年,轄32個村委會:東唐郭村、西唐郭村、駕部一村、駕部二村、駕部三村、駕部四村、駕部五村、駕部六村、東岩村、西岩村、大封村、南湖村、趙庄村、董宋村、寨上村、東水運村(郭永才燒傷科)、南孟遷村、北孟遷村、老達寨村、南催庄村、老催庄村、保安庄村、前孔村、後孔村、小孔村、孟門村、大屯村、南屯村、東屯村、大司馬村、司馬崗村、王落村。鎮政府駐大封村。
據傳說,武王伐紂途經此地時曾大封功臣,故得名大封。明萬曆十九年為待賢鄉九里;清順治十六年由永一里、永二里、維一里部分村組成;民國時期屬維新鄉,轄25個村;建國後,1955年11月成立大封鄉;1958年2月成立大封人民公社;1983年4月,撤銷人民公社,成大封鄉;1996年11月撤鄉成立大封鎮。
詹店鎮
面積:79.42平方千米人口:5.1萬人郵編:454971代碼:410823101
位於武陟縣的東南部。2006年,轄27個村委會:何營東村、何營西村、趙庄村、小許庄村、大許庄村、魏庄村、詹東村、詹西村、李庄村、老田庵村、小庄村、馮庄村、小茶堡村、揚延井村、郭庵村、大茶堡村、何井村、東廠村、溜村、大劉庄村、王菜園村、王莊村、陳庄村、宋庄村、馬營村、張菜園村、小馬營村。鎮政府駐何營東村。
以鎮區位於詹店火車站周圍得名。明時屬千秋鄉;清屬大一里、富二里;後又先後屬嘉應鄉、六區;抗日戰爭勝利後,分屬古陽鄉、嘉應鄉。解放後,先後屬八區、七區;1955年分屬馬營、詹店、茶堡三鄉;1956年統一為馬營鄉;1958年秋鄉政府遷至何營村,改名何營鄉;同年改名何營人民公社;1971年春,公社遷到何營以南0.5千米處,人民勝利渠一號跌水西岸。1983年改為何營鄉;1985年4月18日撤鄉建鎮,更名為詹店鎮。
西陶鎮
面積:37.63平方千米人口:4.32萬人郵編:454951代碼:410823102
位於武陟縣西部。鎮區建成區面積3.1平方千米,鎮區人口1.56萬人。2006年,轄22個村委會:西陶村、周家莊村、郭庄村、西白水村、南東陶村、東滑封村、中東陶村、北陽村、南陽村、交斜鋪村、古城村、東張計村、古凡村、小南張村、王順村、大南張村、陶村、東白水村、石荊村、張武村、北東陶村、西滑封村。鎮政府駐西陶村。
以鄉人民政府駐西陶得名。1948年屬第二區;1955年屬四區的東陶、西陶、滑封、白水、王順、周家莊、北陽、郭庄八鄉;1958年初合並入西陶鄉,同年改為西陶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為西陶鄉;199 年,撤鄉建鎮。
謝旗營鎮
面積:64.48平方千米人口:5.86萬人郵編:454981代碼:410823103
2006年,轄30個村委會:謝旗營村、蒯村、蘭封村、辛楊村、亢楊村、馮李村、和楊村、前牛村、後牛村、前高村、後高村、徐庄村、程封村、宋庄村、扈庄村、廟小段村、王道村、楊村、張官灘村、梁官灘村、劉官灘村、後圪當村、南大段村、北大段村、北小段村、陳堤村、小寨村、陳小段村、薛小段村、楊堂村。鎮政府駐謝旗營村。
因鎮人民政府駐謝旗營村故名。明屬福善鄉、千秋鄉;清至民國初年屬善一里、千二里;謝旗營、楊堂二村原屬獲嘉縣飛地,1933年後歸武陟;抗日戰爭勝利後屬興國鄉及建國鄉的一部分並屬革命政權修獲武縣的程封區,北小段村在1947年5─7月為該縣政府駐地。解放後,先為七區,後屬五區。1955年撤區建鄉,先後由謝旗營、蒯村、張官灘、程封、後牛等鄉並為謝旗營、程封二鄉。1958年8月改為謝旗營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謝旗營鄉;1996年撤鄉建鎮。
寧郭鎮
面積:37.17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郵編:454991代碼:410823105
2006年,轄23個村委會:寧郭村、後庄村、郭村、邱庄村、東尚村、大駕村、黃庄村、石庄村、北田村、南田村、代村、豐順村、留後村、張橋村、大油村、小油村、小麻村、大麻村、張庄村、大聶村、中聶村、小聶村、喬窪村。鎮政府駐寧郭村。
因鎮人民政府駐寧郭村,故名。解放後屬四區;1955年為三區的寧郭、黃庄、張庄、留後、磨庄五鄉;1958年初合並為寧郭鄉,後改為寧郭人民公社;1983年4月改為寧郭鄉;1997年10月撤鄉建鎮。
龍源鎮
面積:43.29平方千米人口:4.04萬人郵編:454950代碼:410823106
2006年,轄24個村委會:龍源村、孫庄村、西石寺村、萬花村、原庄村、小原村、余原村、西仲許村、東仲許村、常庄村、央庄村、後龍村、古徐店村、祝徐店村、閻徐店村、盧徐店村、梁徐店村、白徐店村、小徐崗村、東馬曲村、西馬曲村、三里庄村、郭堤村、任徐店村,(172個村民組)。鎮政府駐龍源村鎮大街001號。
因鎮人民政府駐龍源村,故名。1949年為一區;1958年初為城關鄉(駐木城鎮,含今木城鎮范圍),同年改為城關鎮人民公社;1962年析出木城鎮人民公社後,改為城關人民公社(1971年遷駐東石寺);1983年改為城關鄉;1996年11月東石寺更名為龍源村,12月8日撤城關鄉建龍源鎮。全鎮12個村列入城區規劃范圍,成立了龍源區、城東區兩個城市建設管理委員會。
嘉應觀鄉
面積:118.88平方千米人口:5.2萬人郵編:454951代碼:410823200
位於武陟縣城東南10千米處,與省會鄭州隔河相望。2006年,轄21個村委會:二鋪營村、劉村、西五村、大劉庄村、楊庄村、東水寨村、中水寨村、西水寨村、辛庄村、黃樹村、北賈村、南賈村、西小庄村、東後庄村、吳小營村、范庄村、西營村、東營村、御壩村、秦廠村、後小庄村。鄉政府駐二鋪營村。
因駐地二鋪營村東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嘉應觀,得名。明時屬永寧、千秋兩鄉;清至民國初年屬大二里、待一里;抗日戰爭後期屬嘉應鄉。1948年屬六區;1955年至1958年撤區改鄉,先後由三小庄、黃鼠、二鋪營、劉村等鄉並為二鋪營、劉村二鄉;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時為二鋪營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二鋪營鄉;1993年12月更名為嘉應觀鄉。
喬廟鄉
面積:54.39平方千米人口:4.4萬人郵編:454951代碼:410823201
位於武陟縣最東部。2006年,轄28個村委會:楊村、前趙村、後趙村、韓村、黃村、張村、楊窪一街村、楊窪二街村、楊窪三街村、劉庄村、馬宣寨村、張寨村、前堤村、後馮堤村、馮庵村、邸合村、孟村、馮丈村、宋陵村、商村、陳村、李村、千村、關王廟村、周村、杜村、詹堤村、馬村。鄉政府駐楊村。
因鄉人民政府駐喬廟,故名。明朝屬千秋鄉;清時屬富一里、富二里;民國時屬三區、六區、古陽鄉;抗日戰爭後屬八區、七區。1953年屬邸郃、喬廟、千村、宋陵、周村、詹堤、楊窪等鄉;1955年改成喬廟、馬村、孟村三鄉;1958年初合並為喬廟鄉;同年改為喬廟人民公社;1983年更今名。
圪壋店鄉
面積:48.31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郵編:454951代碼:410823202
位於武陟縣東部。2006年,轄21個村委會:圪壋店村、小岩村、大城村、崗頭村、高伊村、王伊村、程伊村、秦伊村、馮村、湯王堤村、邢庄村、毛庄村、毛庵村、安庄村、郭庵村、小劉庄村、白廟村、關音堂村、耿村、西王莊村、寶村。鄉政府駐圪壋店村中心大街。
古稱青龍鎮。因鄉人民政府駐圪壋店村,故名。明、清時期先後屬千秋鄉、善一里和善二里、古陽鄉;民國時期先後屬三區、六區、七區、建國鄉;解放後,先後屬五區、六區,1955年屬安庄、小劉庄、徐庄、圪壋店、白龍王廟、六伊、大城等鄉管轄范圍;後合並為圪壋店鄉;1958年建圪壋店人民公社;1983年改今名。
三陽鄉
面積:64.57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郵編:454951代碼:410823203
位於焦作市南5千米處,南臨沁河。2006年,轄34個村委會:三陽村、凡庄村、准頭村、西尚村、柴尚村、南小庄村、北小庄村、北官莊村、大李庄村、小李庄村、前劉庄村、後劉庄村、西封村、北凡村、大凡村、付村、小劉村、段口村、王莊村、爐里村、中封村、李梧賈村、裴梧賈村、揚梧賈村、岳梧賈村、南睢村、姜毛庄村、苗庄村、北張村、牛庄村、東大原村、西大原村、東尚村、馬村。鄉政府駐三陽村三陽大街。
以鄉人民政府駐三陽(原名小高)得名。因紀念劉三陽烈士而得名。解放後屬三區;1955年屬八八區的三陽、北官莊、西尚村、樊庄、劉庄、梧檟、傅村、原村八鄉,1958年初合並為三陽鄉,後為三陽人民公社;1983年復今名。
小董鄉
面積:49.24平方千米人口:40478人郵編:454991代碼:410823204
位於武陟縣西北部,西與博愛縣接壤,東臨三陽鄉,北臨寧郭鎮,南依沁河。2006年,轄20個村委會:北王村、高村、大陶村、南官莊村、南歸善村、北歸善村、小董村、卧牛村、賈村、南耿村、北耿村、磨庄村、崗頭村、新李庄村、喬庄村、樓下村、朱村、沁陽村、渠下村、南王村,(160個村民小組)。
以鄉政府原駐地為小董村而得名。1948年屬四區,1955年屬三區,1958年2月,小董鄉機關稱為「中共小董鄉委員會」。1958年8月,更名為「中共小董鄉人民公社委員會」。1968年12月,黨政合為一體,名稱是「小董公社革命委員會」。1980年4月,更名為「小董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3年4月,改為小董鄉。
大虹橋鄉
面積:80.78平方千米人口:5.66萬人郵編:454981代碼:410823205
2006年,轄50個村委會:大虹橋村、岳庄村、西小虹村、東小虹村、寺王莊村、小高山村、大高山村、南虹橋村、彭庄村、曲村、西溫村、東溫村、趙北古村、陳北古村、李北古村、原北古村、西高村、東高村、南古村、東陽照村、西陽照村、東劉村、西劉村、中後村、後陽村、郭下村、前陽村、江崗村、原馬村、李馬村、童貫村、東關村、南關村、布莊村、老城村、楊庄村、朱原村、土城村、王莊村、李庄村、安庄村、韓庄村、東張村、南張村、原和村、西司村、中司村、官莊村、八里村、韓原村。鄉政府駐大虹橋村,(240個村民小組)。
以鄉人民政府駐大虹橋得名。1948年屬第五區;1955年屬第二區的大虹橋、小虹、高山座、溫村和高庄五鄉;1958年初並為大虹橋鄉,後改為大虹橋人民公社;1983年復今名;2005年11月,陽城鄉撤銷,並入大虹橋鄉,大虹橋鄉駐地不變。
北郭鄉
面積:89.55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郵編:454951代碼:410823206
位於武陟縣西南部,鄉政府駐地距縣城10千米,東臨沁河,南依黃河。2006年,轄30個村委會:小司馬村、賈作村、裴庄村、北郭東村、北郭西村、蔡庄村、益庄村、南古崗村、下庄村、上庄村、西余會村、韓余會村、索余會村、鎮南庄村、高余會村、兩崗村、城子村、東安村、解封村、任後庄村、原崗村、羅作村、李後庄村、馬後庄村、澗溝村、西草亭村、東草亭村、方陵村、岳馬蓬村、趙馬蓬村。鄉政府駐小司馬村。
因鄉人民政府原駐北郭村得名。1948年民屬第五區;1958年初成立北郭人民公社;1962年駐地遷至小司馬村;1983年改為北郭鄉。 [編輯本段]名勝古跡 妙樂寺塔,又名妙樂寺真身舍利塔,位於河南焦作武陟縣城西7.5公里處,建於後周顯德二年。據碑載:佛祖舍利靈骨,建寶塔一十九所,妙樂寺塔其一也,序列第十五。妙樂寺塔高34.19米,塔身自下而上每層高度均勻遞減,外輪廓呈優美的拋物線形。塔二層以上南、東、西壁佛龕內置佛像,計17尊,兩鐵佛,其餘為玉佛。妙樂寺塔整體設計、砌作工藝及建材質量均屬上乘,千餘年來,雖歷地震、洪水等各種自然災害,但塔體及木結構保存完好,妙樂寺塔是我國現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五代御塔。
2001年6月25日,妙樂寺塔作為五代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清佛道合一的千佛閣。位於武陟縣城內南大街北端,建於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青咸豐元年(1856年)重修。三檐歇山頂迴廊式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五間,東西長17.4米,南北寬15.7米,綠色玻璃瓦覆頂。上層檐下斗拱為七踩三昂,明間補間鋪作兩攢,此間斜拱斜昂拱一攢,側面為土攢,昂嘴刻三浮雲,轉角斗拱中間昂嘴透雕龍首。大額枋正面有雕花三組。上層閣內頂部巴磚上繪有天乾地支、陰陽五行、八卦太極圖等。千佛閣建築高大,氣勢雄偉,雕工精湛,閣頂繪圖反映了明清時期佛道合流的情況。 1986年11月,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嘉應觀,嘉應觀位於河南焦作武陟縣城東南12公里處,距焦作市區35公里,總面積9.3平方公里,始建於清雍正元年,是雍正皇帝為祭祀河神、封賞歷代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宮、廟、衙三位一體黃淮諸河龍王廟,建築風格形似故宮,主要包括山門、御碑亭、治河功臣殿、中大殿、禹王閣等,規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宮」之美譽。 [編輯本段]歷史名人武陟縣地處豫北懷川平原,北依巍巍太行,南臨滔滔黃河,這片捏土於掌,道生澧泉的肥沃土地,地靈人傑,物華天寶,人才輩出,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
山濤(205-283年) 字巨源,河內懷(今武陟西小虹村)人,西晉大臣,學者,「竹林七賢」之一。曾任吏部尚書,其推薦人才的「山公啟事」被後人贊許。著有文集,已佚,今有輯本。
向秀(約227-272年) 字子期,河內懷(今武陟西尚村)人,魏晉時期哲學家、文學家,擅長詩賦,「竹林七賢」之一。曾注釋《莊子》。《思舊賦》頗有名,作品多散佚。
何塘明代禮部尚書,明代著名的文學家,理學家,音樂家,數學家。
李堂傑三代帝王之師
毛昶熙(1817-1882)河南懷慶府武陟縣人。字旭初。道光進士。
劉陽光 詩人,生於西仲許村,多部詩歌流傳於世。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夏屬冀州,春秋置懷縣,秦易名武德。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武陟縣。據明萬曆十九年《武陟志》:「武陟縣,周武王牧野之師,□興茲土,故名」。
武陟歷史悠久,夏朝屬冀州,稱覃懷。周初,稱懷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後,置懷縣。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武德縣(在今圪當店鄉大城村)。東魏天平三年(536年),溫縣治所遷移至今武陟縣大虹橋鄉溫村。隋開唐十六年(596年),分修武縣南部置武陟縣。唐武德二年(619年),復置懷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武陟縣(在今陽城鄉原老城村,1982年,沁河楊庄改道,老城村搬遷,老城遺址已成河道)。唐貞觀元年(627年),廢懷縣入武陟縣。五代十國時期,武陟縣屬懷州。元,武陟縣屬懷慶路總管府。明,武陟縣屬河南布政使懷慶府。明,武陟縣屬河南省懷慶府。1913年,廢懷慶府,道治由武陟移駐汲縣。1914年,武陟縣屬河北道。1916年,武陟縣直屬河南省民國政府。1932年,武陟縣屬河南省第四行政區。1945年2月15日。建立修獲武抗日民主政府,治所在今獲嘉縣徐營村,後移至武陟縣北小段村,屬太行七專署,轄武陟縣木欒店以東地區。同年2月22日,建立修武縣抗日民主政府,治所在今武陟縣小董村,轄武陟縣沁河以北地區。5月,建立溫陟縣抗日民主政府,治所在今武陟縣古樊村,轄武陟縣沁河以南地區。1945年10月28日,建立武陟縣民主政府,治所在武陟縣小董村,轄武陟縣沁河南北地區。1946年10月,武陟縣民主政府轉移至博愛韓高城一帶。1947年4月,武陟縣民主政府返駐小董村,修獲武縣並入武陟縣。1948年10月,武陟全境解放。1949年8月,武陟縣屬平原省新鄉行政專員公署。1952年12月,武陟縣屬河南省新鄉行署。1986年1月,武陟縣屬焦作市管轄。(摘自「武陟縣政府網站」)
2000年,武陟縣轄7個鎮、8個鄉:木城鎮、詹店鎮、西陶鎮、龍源鎮、寧郭鎮、謝旗營鎮、大封鎮、嘉應觀鄉、喬廟鄉、圪壋店鄉、三陽鄉、小董鄉、大虹橋鄉、北郭鄉、陽城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42544人,其中:木城鎮 25030人、詹店鎮 40307人、西陶鎮 45921人、謝旗營鎮 62726人、大封鎮 70023人、寧郭鎮 28609人、龍源鎮 61096人、嘉應觀鄉 52665人、喬廟鄉 43705人、圪壋店鄉 40473人、三陽鄉 38898人、小董鄉 41005人、大虹橋鄉 28050人、北郭鄉 36435人、陽城鄉 27601人。
2005年,武陟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陽城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大虹橋鄉管轄,大虹橋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11月29日正式掛牌。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武陟縣轄7個鎮、7個鄉:木城鎮、詹店鎮、西陶鎮、龍源鎮、寧郭鎮、大封鎮、謝旗營鎮;嘉應觀鄉、大虹橋鄉、圪壋店鄉、喬廟鄉、三陽鄉、北郭鄉、小董鄉。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水資源
武陟縣屬黃河中下游黃、沁河交匯地帶,境內有沁河貫中。過(入)境河流有15條,主要排水河道有6條,分屬黃河、海河兩大水系。黃河流域包括沁南地區和黃沁河兩灘區,主要過境河流有黃河、沁河、漭河、濟河和二四區澇河。海河流域包括縣東和沁北地區,主要河流有大沙河、蔣溝及一干排、二干排、共產主義渠首、大獅澇河。武陟境內地下水非常豐富,水位穩定,水質良好,適宜居民飲用和工業用水。
苗木花卉示範基地
動植物資源
全縣的飼養動物主要有牛、馬、羊、驢、豬、雞、鴨、鵝、鵪鶉、兔、水貂、蜜蜂等。有屬於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連香椿、銀杏、紅豆杉,杜仲、白皮鬆等。
葯用植物及園藝花卉資源
葯用植物主要有:天麻、連翹、桔梗、柴胡、葛根、枸杞等。園藝花卉及觀賞植物主要有:月季、銀杏、白蘭、鐵樹、馬蹄蓮、綉球、水仙、玫瑰等。
土特產品
武陟縣的土特產品有三大類。第一類是工藝品類,主要有葯虎(虎頭枕)和工藝掛毯;第二類是保健品類,主要有著名的四大懷葯(懷山葯、懷地黃、懷牛膝、懷菊花)和冬凌草(有野生和人工種植兩種);第三類為食用類,主要有武陟油茶、黃河鯉魚等10餘種。
優質小麥生產基地
糧油及經濟作物
全縣的糧食和油料作物主要有:小麥、大麥、玉米、穀子、水稻、棉花、油菜、芝麻、向日葵、大豆、花生、西瓜等。
果樹品種
全縣的果樹品種繁多,主要有:蘋果、梨、桃、油桃、草莓、棗、核桃、柿、杏、無花果、山楂等。

④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有幾個鄉

武陟縣有4個鎮,7個鄉。武陟縣有7個鄉和4個街道辦事處,共有3個居委會。武陟縣地處豫北懷川平原,位於河南省西北部,黃河北岸,與鄭州隔河相望,屬焦作市,是焦作市的南大門,與省會鄭州隔河相望。
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後,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於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後,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探究實驗的一般方法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資料分析法等.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藉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並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實驗方案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進行.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一般步驟:發現並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並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過程中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收集和分析資料也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資料的途徑有多種.去圖書管查閱書刊報紙,拜訪有關人士,上網收索.其中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數據以及音像資料等.對獲得的資料要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答案和探究線索.

⑤ 焦作市武陟縣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454950 河南省 焦作市 武陟縣


454950 河南省 焦作市 武陟縣 坊街

454950 河南省 焦作市 武陟縣 候園

454951 河南省 焦作市 武陟縣 北郭鄉

454971 河南省 焦作市 武陟縣 詹店鎮

454971 河南省 焦作市 武陟縣 喬廟鄉

454981 河南省 焦作市 武陟縣 西陶鎮

454991 河南省 焦作市 武陟縣 小董鄉

⑥ 武陟有什麼特色

土特產品
武陟縣的土特產品有三大類。第一類是工藝品類,主要有葯虎(虎頭枕)和工藝掛毯;第二類是保健品類,主要有著名的四大懷葯(懷山葯、懷地黃、懷牛膝、懷菊花)和冬凌草(有野生和人工種植兩種);第三類為食用類,主要有武陟油茶、黃河鯉魚等10餘種。[11]

武陟夏屬冀州,春秋置懷縣,秦易名武德。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武陟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境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黃河故宮——嘉應觀、五代古塔妙樂寺塔、明清佛道合一建築千佛閣、祈雨勝地青龍宮。董永和七仙女的傳說也發生在這里,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1]

武陟縣位於鄭州、洛陽、焦作、新鄉、晉城五市的核心地帶,是南北物資文化交流、晉煤外運的咽喉要道。縣城距鄭州市區35公里,到鄭州國際機場僅需40分鍾;京廣鐵路穿境而過,武陟站正式更名為焦作東站,並將升為一級站。鄭晉、濟東、鄭雲高速貫穿城區,鄭常、新洛兩條省道交匯於縣城,有兩座黃河浮橋與鄭州相連,鄭焦城際鐵路、武西高速桃花峪黃河大橋,武陟到鄭州的車程將縮短到15分鍾。交通區位優勢十分凸顯。[6]
武陟交通便利。京廣鐵路穿境而過,有武陟(焦作東站)、老田庵兩個火車站,是黃河北岸重要的貨物換裝站。鄭焦城際鐵路武陟東站。城際公路四通八達,鄭焦晉高速公路、濟焦新高速公路和武西高速公路貫穿全境,鄭(州)常(平)、新(鄉)洛(陽)兩條省道在縣城交匯。

武陟縣是焦作市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縣之一。有回族、滿族、壯族、苗族、黎族、藏族等18個民族,少數民族約占武陟縣總人口的2%。少數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約佔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97%,主要居住在木城街道辦事處王李村、圪壋店鄉的楊庄和圪壋店村、嘉應觀鄉楊村、大封鎮老達寨和喬廟鄉前趙村。

區內已形成食品、造紙、化工、釀造、 機械、皮革、制葯、電線電纜及工藝美術等行業為主的工業生產體系,主要土特產有「武陟油茶」、「武陟懷山葯」等。土特產山葯、地黃切片獲國優精品獎。武陟縣詹店鎮(原何營鄉)綠色無公害蔬菜形成一定市場,周邊鄭州、新鄉等地來此貿易。

武陟縣擁有規模以上企業197家,初步形成了以造紙、食品、醫葯、裝備製造四大支柱產業為支撐,包括專用汽車、電子信息、新能源、低碳產業等新興產業的工業體系,培育了一批在河南省有影響的骨幹企業。江河紙業公司無碳復寫紙產量居中國第二位,華康公司木糖年產量居中國第二位,長江制動器公司的制動器年產量居中國第二位,天津葯業焦作公司水針劑年產量居中國第三位,斯美特公司的方便麵年產量居中國第三位。

旅遊編輯
武陟歷史悠久。境內有仰韶、龍山文化遺址,唐代古建築妙樂寺塔,明清佛道合一的千佛閣,清雍正皇帝下諭建造的黃河第一龍王廟--嘉應觀等名勝古跡。[1]
特色景點
妙樂寺塔
妙樂寺塔,又名妙樂寺真身舍利塔,位於河南焦作武陟縣城西7.5公里處,建於後周顯德二年。據碑載:佛祖舍利靈骨,建寶塔一十九所,妙樂寺塔其一也,序列第十五。妙樂寺塔高34.19米,塔二層以上南、東、西壁佛龕內置佛像,計17尊,兩鐵佛,其餘為玉佛。2001年6月25日,妙樂寺塔作為五代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閣
千佛閣位於武陟縣城內南大街北端,建於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青咸豐元年(1856年)重修。三檐歇山頂迴廊式建築,大額枋正面有雕花三組。 1986年11月,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嘉應觀
嘉應觀,俗名廟宮,又稱黃河龍王廟,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雍正皇帝為治理黃河水患,御祭龍王,特下詔書建造的行宮、廟觀。始建於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歷時四載。嘉應觀是集宮、廟、衙三位一體黃淮諸河龍王廟,建築風格形似故宮,

武陟縣寺觀廟堂(6張)
主要包括山門、御碑亭、治河功臣殿、中大殿、禹王閣等,規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宮」之美譽,每年均吸引大量遊客前往參觀旅遊。
吉祥寺
吉祥寺位於武陟縣北郭鄉東草亭村,現存有大殿五間和東配殿三間,佔地面積約5畝,有著很高的文物保護價值。解放後,該村利用寺院舊址辦起了村小學,1961年,黃果樹做為稀有木物,被批准為武陟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吉祥寺被批准為武陟縣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2月永宏法師、德林法師、德政禪師應邀入住吉祥寺組建僧團和募集資金,重修恢復昔日輝煌。
念定寺

念定寺(35張)
念定寺位於北郭鄉清風嶺上的索余會村,是清風嶺三寺之一,另外兩座寺院是東草亭村的焦作武陟縣吉祥寺和高余會村的焦作武陟縣崇寧寺,始建年代不詳,有古碑記載明、清重修,保存明、清時期的石經幢和水陸畫頗有文化研究價值,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政府批准為佛教活動場所,現有大殿一座,可用土地50畝。2013年春節,印施法師(擔任住持)、釋德政禪師擔任書記應邀進駐本寺組建僧團和募集資金,領導建設發展恢復重興昔日輝煌。

11著名人物編輯
「竹林七賢」中的向秀、山濤,明代禮部尚書何塘,三代帝王之師李堂傑,清代名人毛昶熙等歷史名人的故里都在武陟。
山濤(205-283年) 字巨源,河內懷(今武陟西小虹村)人,西晉大臣,學者,「竹林七賢」之一。曾任吏部尚書,其推薦人才的「山公啟事」被後人贊許。著有文集,已佚,今有輯本。

毛昶熙
向秀(約227-272年) 字子期,河內懷(今武陟西尚村)人,魏晉時期哲學家、文學家,擅長詩賦,「竹林七賢」之一。曾注釋《莊子》。《思舊賦》頗有名,作品多散佚。
何塘成化十年(1474年),何瑭出生於武陟小何井,次年遷居何家營。 明代禮部尚書,明代著名的文學家,理學家,音樂家,數學家。
李堂傑三代帝王之師。
毛昶熙(1817-1882)河南懷慶府武陟縣人。字旭初。道光進士。
劉陽光 詩人,生於西仲許村,多部詩歌流傳於世。

⑦ 河南焦作市武陟縣是不是有個嘉應觀影區啊,那裡怎麼樣

嘉應觀 在武陟縣東13公里的二鋪營東。南距黃河4公里。清雍正初年,以黃、沁安瀾奉敕建。有銅碑,高4.3米,寬0.95米,厚0.24米,下為獨角獸碑座,側刻龍紋。相傳修堤時,雍正駕臨,扳石填基,故觀前的黃河堤壩,至今仍稱御壩。觀內現存殿宇100餘間,皆採用清代宮式建築形制規模雄巨,結構謹嚴。觀前山門正中嵌石,上刻"敕建嘉應觀"。門周石雕五條奔龍和海水、雲氣等,技巧頗精。門左右有掖門,山門內兩側為重檐歇山式鍾鼓樓。軸線建築有御碑亭、天王殿、大王殿和禹王殿。天王殿和大王殿兩測,有配殿四座,光彩奪目,雄偉壯觀。山門外青石座基上的一對鐵獅,鑄造尚精,更使廟觀增輝。 1986年11月,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嘉應觀 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雍正皇帝為紀念在武陟築壩堵口、祭祀河神、封賞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宮、廟、衙三位一體黃淮諸河龍王廟,建築風格形似故宮,主要包括山門、御碑亭、治河功臣殿、中大殿、禹王閣等,規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宮」之美譽。 嘉應觀 現佔地140畝,中軸線南北依次有山門、御碑亭、前樓、更衣殿、龍王殿、風神殿、雨神殿,東西跨院為河台、道台衙署。嘉應觀山門為單檐歇山頂,頂部覆蓋蘭色琉璃瓦,檐下為五踩重昂斗拱,用材甚小,玲瓏別致。外檐木質上均有彩繪,筆調明朗,色彩鮮艷。門前門牌上書有「敕建嘉應觀」五個大字,為雍正皇帝手書聖旨。御碑亭似清朝皇冠,富麗堂皇,亭內御碑鐵胎銅面,二十四龍纏繞,底座為獨角獸,雍正皇帝親筆撰文書丹,製作精緻,稱得上是中華第一銅碑,堪稱國寶。中大殿,重檐歇山迴廊式建築,殿內藻井彩繪六十五幅龍鳳圖,為純滿風格,堪稱一絕.殿內正中立"欽賜潤毓"金牌,經考證"潤毓"是雍正皇帝賜於在武陟堵口的都御史牛鈕的封號,牛鈕是雍正的皇叔,曾是嘉應觀首任住持。 治河功臣殿分東西兩個大殿,供奉著10位治河功臣。東大殿供奉的是西漢的賈讓,東漢的王景,元朝的賈魯,明朝的潘季訓和「白大王」白英。其中賈讓最早提出上中下治河三策,沿用至今。王景實踐治河三策,黃河800年沒有改道。西大殿供奉的是明朝工部尚書宋禮,明朝兵部尚書劉天和,清朝三位治河總督齊蘇勒、稽曾筠和林則徐。人們都知道林則徐曾擔任兩廣總督,虎門銷煙大張民簇氣節,他又怎麼會當上了河龍王呢?原來在道光年間,他曾任河道總督,主管河南、山東黃河運河的修防事務。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撤了他兩廣總督的職務,發配新疆。途中,黃河決口,林則徐又受命堵口。「肝膽披瀝通幽明,億兆命重身家輕。」林則徐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中大殿又叫大王殿,是北京太和殿的縮小型建築。中大殿天花板上的險65幅龍鳳圖為天下一絕。故宮里也有龍鳳圖,但故宮的龍鳳圖為滿漢合壁,而這里的龍鳳圖卻是清一色的滿族文化風格,天下獨此無二。禹王閣雕欄樓閣,典雅華貴,頗具南方風格。閣前有一碑為水清碑,也叫靈石碑。輕輕一擊,靈石碑聲若銅磬,蔚蔚動聽。 嘉應觀 的建築藝術,集古代官式建築藝術之大成,規格之高,規模之大,保存之完整,為黃河第一廟.現內供奉的河神均為彪炳史志的歷代治河功臣,蘊涵了中華五千年治河經驗,是中華民族治理黃河的博物館。 2001年6月,嘉應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嘉應觀 內的「三絕」實在令人神往。 鍾絕 嘉慶觀 鍾樓上的鍾為銅鑄,鍾頭上鑄著二龍戲珠,鍾沿著周圍按照八個方位鑄著八卦圖。用棒擊,每個方位的音階都不相同,好像一架鋼琴,能奏出各種不同的聲音,違章格外清越、悠揚。在邙山公園游覽就可聽到它的聲音。文管所老馮說,據說此鍾是雍正治理黃河,使黃河變清,感動了天宮里的樂仙翁,他請求玉皇大帝,把天宮後花園里供仙女們玩耍擊樂的銅鍾賞賜給了雍正皇帝,雍正親自把它掛在了鍾樓上。因為它是天賜,人們來嘉應觀游覽,都想摸一摸,擊一擊,沾沾仙氣。 碑絕 嘉應觀 有個御碑亭,亭里立著一座高達4.3米的銅碑,碑身下面額上,鑄著「御制」二字,中間是雍正皇帝親筆收發室的11行431個字的碑文。碑文記載了黃河的地理面貌、流域歷史、水患與治理情況,強調黃河與人民、黃河與朝廷的利害關系,對黃河的治理和建造嘉應觀的緣由加以說明。碑文周圍盡為千姿百態的龍雕,有飛龍、盤龍、卧龍、游龍、降龍、升龍等,栩栩如生。碑下壓著一個銅鑄的獨角怪獸,龍頭、牛身、兔尾、鷹爪、全身肌肉豐滿,健壯有力,呈躍 躍欲立之勢。毋庸置疑,這銅碑在全國是罕見的。文管所老馮告訴我:「據說這碑剛建造時,碑文周圍的龍上躥下跳,搖頭擺尾,互相嬉戲。」我好奇地問:「那麼,現在為什麼成死的了?」他說:「傳說雍正五年,皇帝帶著皇後、妃子、文武大臣來觀里祭神,一個膽小的妃子看到碑上的活龍『啊』地慘叫一聲就被嚇死了。雍正皇帝就下詔把它們釘死了。」獨角獸頭上有個小洞,我問是怎麼回事?老馮說:「有個地主,攔住它非叫給自己耕地不可。它掙脫不了,一氣之下,一頭朝地主抵支,那隻角扎進地主腸肚裡給折斷了。」我想:別看此獸樣子同凶惡異猛,心地倒琿正直善良。老馮說:「此獸很有靈性,誰若從小洞里投進一枚硬幣,它就會發出一陣鈴聲,那意思是收到了。它就會保你大吉大利,大富大貴,萬事如意。不少善男信女都在此一試,我也不甘落後,投進了一枚。 圖絕 大王殿的天棚上是65副滿清彩繪龍鳳圖。構圖古樸典雅,色彩鮮艷明快,意蘊深沉幽遠,充分體現了滿清民放的獨特文化氛圍。我游覽過故宮、頤和園、避暑山莊、東陵等表代建築群,沒有發現一家有此圖案的。據說圓明園有,可惜被當年入侵的作國聯軍燒了。因而它成了我國又一絕唱。我嘆服它保存的完善無缺。老馮又說:「其實也是經過急流險灘的。據說,民國初年,有人來盜它,金龍四大天王被激怒了,他們一人一口白霧,在上形成了一道屏障是,使盜者到不了跟前。盜賊只好所長而去;日本入侵時,他們想獲此寶,來到門口,問守門老道:「這是什麼觀?」老道見日本兵打著太陽旗,靈機一動,答:「落陽觀!」他們也不敢進,便轉身走了;前幾年,托天花板的大梁變形,國家撥60萬元專款朝廷了加固。看來,這65幅滿繪龍鳳圖真是無價之寶啊! 說實話都是人文景觀。

⑧ 河南焦作武陟縣城有多少個小學

主要是這六個。

木城一小、木城二小、育才學校、育英小學、和平小學、英才學校。

武陟縣地處豫北懷川平原,位於河南省西北部,黃河北岸,與鄭州隔河相望,屬焦作市,是焦作市的南大門,與省會鄭州隔河相望。

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4°C,年降水量575.1毫米,無霜期211天。武陟夏屬冀州,春秋置懷縣,秦易名武德。

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武陟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境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黃河故宮——嘉應觀、五代古塔妙樂寺塔、明清佛道合一建築千佛閣、祈雨勝地青龍宮,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8)焦作武陟第四批發部擴展閱讀:

交通:

武陟區位交通獨特。地處中原經濟區核心區,位於鄭州、焦作、新鄉、洛陽、晉城五城市輻射中心地帶,是南北物資文化交流、晉煤外運的咽喉要道。

京廣鐵路穿境而過,有武陟(焦作東站)、老田庵兩個火車站,是黃河北岸重要的貨物換裝站。鄭焦城際鐵路武陟東站。城際公路四通八達,鄭焦晉高速公路、濟焦新高速公路和武西高速公路貫穿全境,鄭(州)常(平)、新(鄉)洛(陽)兩條省道在縣城交匯。

閱讀全文

與焦作武陟第四批發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茶具批發去哪批發最便宜 瀏覽:865
昌平大東流鋁型材批發商 瀏覽:798
七浦路嬰童批發啥價格 瀏覽:235
聖圤水果批發市場 瀏覽:374
桂林匯東水果批發價格表 瀏覽:215
凌家塘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瀏覽:24
腌制好的冷凍雞腿批發多少錢 瀏覽:380
萬家服裝批發市場附近的地鐵站 瀏覽:926
木林森服裝批發是真的嗎 瀏覽:97
批發鞋子寄上海海關 瀏覽:915
上海閔行文具批發市場 瀏覽:563
即墨服裝批發價格和圖片 瀏覽:620
南寧平板玻璃廠可以批發玻璃 瀏覽:50
雲南土豆批發市場 瀏覽:55
株洲亮靚衣服批發在哪裡 瀏覽:353
哈爾濱市哪裡批發電線 瀏覽:399
男仕外套衣服批發 瀏覽:604
琦勝溫控器批發商 瀏覽:637
長沙哪裡有批發煙的 瀏覽:451
北京掛畫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