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有一友是凱里市大風洞鄉人,曾在當地公辦中,小學連續代課十三年,教學效果好且有師范大專文憑和教師資
書寫錦綉苗疆同步小康新畫卷
——貴州省政府辦公廳駐村幫扶凱里市大風洞鄉記事
「幫扶效果太好了,農民人均收入從2012年到2014年,三年翻了一番多;基礎設施越來越好,產業也發展起來了,幹部們的信心增加了,群眾真正得到了實惠。」4月23日,凱里市大風洞鄉人大主席楊昌勇跟記者談起三年來省政府辦公廳駐村幫扶情況時,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按照省委統一安排,2012年起,省政府辦公廳連續三年選派機關幹部深入地處苗疆腹地的凱里市大風洞鄉,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共同開展扶貧扶智工作。經過三年堅持不懈努力,大風洞鄉不僅各項工作面貌煥然一新,經濟社會發展也步入了「快車道」。2014年,全鄉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6億元,同比增長42.9%,生產總值完成2.88億元,同比增長15%,農業總產值完成2.15億元,同比增長1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45元,同比增長15%。
深入萬家察民情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要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搞好謀劃,找准發展路子,就必須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三年多來,省政府辦公廳駐村工作隊始終堅持這一方法,並將其作為推動工作的主要抓手。2012年春天,第一屆幫扶隊員初到大風洞鄉,為盡快掌握第一手情況,隊員們放棄雙休日的休息,在兩個月的時間里,硬是把全鄉16個行政村走了個遍,並初步畫出了開展扶貧攻堅工作的「作戰圖」。
「幫民困、解民憂,首先得知道當地幹部群眾心裡最想什麼,最急什麼,從群眾最想最急的事情做起,幫扶工作才能事半功倍。」省政府秘書長、省政府辦公廳黨組書記唐德智如是說。
按照廳黨組安排,省政府辦公廳每屆幫扶隊員,進村入戶後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都是尋找群眾最想最急的事情。
在大風洞鄉16個行政村中,大坡村是最邊遠、最貧困的一個村。2012年,駐村工作隊了解到村委會與大坪村民組之間有3公里的道路又險又窄、坑窪不平,群眾出行極不方便,於是在廳相關處室協助下,積極向省有關部門反映,最終爭取到50萬元資金,硬化了這條通組公路,讓村民們初步感受到了工作隊真真切切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的扎實作風。
下寨村部分村民組人畜飲水困難,每逢天旱,村民們就得到山腳下幾里路以外的地方去取水。相鄰的重擺村不缺水,但農田灌溉渠道多年沒有維修,守著水不能用。了解到這些情況後,駐村工作隊在水利部門支持下,投資40萬元興建相應設施,一下解決了兩個村的難題。
村衛生室沒有廁所、村小學部分學生沒有生活用品、部分貧困學生上學難、部分農戶春耕缺化肥,等等問題,工作隊的同志只要知道了,都會盡量設法幫助解決。
初步統計,2012年至2014年,省政府辦公廳駐村工作隊已累計走訪城鄉居民3700多戶,徵求群眾意見建議450多條;實施幫扶項目32個,資金1.82億元;幫助群眾謀劃致富思路112條,為群眾代理代辦事務1890餘件,幫扶困難群眾334人;化解群眾矛盾糾紛89起,幫助群眾調解信訪問題118件。
今年是省政府辦公廳幫扶大風洞鄉的第四個年頭。4月23日,記者在鄉政府遇上行色匆匆的駐村工作隊員孫奕航,他說:「官莊村橫跨重安江的人行吊橋損壞了,村民們出行不便,這幾天正在急著解決這件事。」
省政府辦公廳第四屆駐村工作隊今年3月9日進駐大風洞鄉以來,短短一個月時間,已深入開展調研12次,精品水果林項目申報等項目,正在緊鑼密鼓進行。
「下到鄉里,總覺得有做不完的事。」孫奕航說。
愛心接力解民憂
2013年9月,省政府辦公廳第二屆駐村隊員盧迅、國洪文收到了一封來自大山深處的飽含深情的感謝信,信是大風洞鄉的小學生張娟娟寫的:「尊敬的伯伯們,我是你們資助的學生張娟娟,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和弟弟的關心和幫助,讓我能安心地好好學習。我一定會刻苦努力,將來要做伯伯這樣對社會有用的人。」
原來,駐村隊員在走訪都蓬村時得知,該村聶德銀老人的兒子不幸生病去世,兒媳婦又改嫁他鄉,只剩下爺孫三人相依為命。於是,隊員們買來被褥、枕頭等生活用品,送來大米、菜油都生活物資,又給娃娃們買來小課桌、書包文具、新華字典。每個月都要來走訪探望,輔導孩子學習功課。
工作隊的幫扶,使兩個孩子得以繼續上學、快樂成長,聶德銀老人滿眼淚花拉著隊員的手說:「多虧有你們,我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下寨村村民高正貴在2005年打工時不幸受傷,喪失了行動能力。家裡一對兒女需要撫養,妻子打零工的收入無法支撐家用。第一屆駐村隊員走訪下寨村時,便將高正貴家作為結對幫扶點。工作隊為高正貴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送來了保證孩子上學的費用,並幫助其修繕屋子,支持其發展家庭副業。在駐村隊員一屆接著一屆的幫扶下,高正貴家逐漸走出困境。如今,高正貴的女兒已上中學。
省政府辦公廳廳機關和廳屬單位,是駐村工作隊愛心接力的「強大後台」。近年來,在廳機關和廳屬單位幹部職工的大力支持下,大風洞鄉桐油坪村留守兒童學校、都蓬小學食堂等民生實事,一件件都順利落了地。2014年,一次「愛心圓夢」捐資助學活動,省政府辦公廳幹部職工捐款總額就達3.5萬元。同時,對部分家庭貧困的中小學生,省政府辦公廳機關各支部還實行「認領制」,點對點對這些孩子進行幫扶。省政府辦公廳機關服務中心黨支部3年多來,每年直接到定點幫扶村幫助群眾解決困難,都在10次以上。
「最困難的群眾雖然只是少數,但是把這部分群眾的困難解決好,是我們幫扶工作的基礎。」省政府辦公廳2014年駐村工作隊副隊長張高軍說。
發展產業惠民生
大山深處,村民思富、想富、盼富的熱情很高。老百姓不缺力氣,缺的是致富的好門道。3年多來,省政府辦公廳每屆駐村工作隊,與當地黨委、政府和全鄉幹部思考得最多,商量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充分發揮大風洞鄉作為一個農業鄉的氣候、土壤等資源優勢,引導群眾培育致富產業,增強群眾「造血」功能,變「幫一時」為「幫長久」。
如今,在駐村工作隊的積極協助下,大風洞鄉杉樹林等村種植的晚熟水晶葡萄,總面積已擴大到3萬多畝,葡萄種植農戶已增加到約2000戶,這一葡萄園已成為全省重點扶持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之一。
同時,為解決產業園發展的科技支撐、市場營銷等問題,駐村工作隊還引入農業企業進駐,聯系貴州大學長期定點幫扶,爭取項目資金,引導社會資金投入190餘萬元,將這一園區建成農業產業科技示範基地。
在大風洞鄉石板村,道路拓寬硬化和稻魚蝦養殖項目的實施,也讓村民們初步嘗到了甜頭。
養殖戶張明海算了一筆賬:以前到凱里市的建築工地上打零工,壘磚、砌牆,一月能賺2000元。現在在駐村工作隊幫扶下,4畝多的稻魚蝦養殖,年收入有近6萬元,除去開支,一年毛收入4.5萬元,還可照顧家裡,比外出打工強。
根據各村的實際,駐村工作隊反復摸排後,還建立了「項目推動、造血強基」的長效幫扶機制。在廳機關對口處室和省有關部門等的共同支持下,大風洞鄉基礎設施以外的一批富民產業項目,也正在有序實施。
位於大風洞鄉下寨村新院組的規模化養豬場項目,第一期投資約350萬元。建成後可存欄商品豬1萬頭,預計年出欄商品豬3萬頭,年產值達600萬元。
大風洞鄉下寨村大井組黑毛豬養殖場項目,目前可存欄黑毛豬500頭,預計年出欄黑毛豬300頭。同時,項目建有配套酒廠、沼氣池、飼料基地、魚塘各一個,形成了立體循環農業,預計年產值可達80萬元。
產業幫扶,才能實現「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創業,由打工仔變成老闆,帶領其他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夢想。幫扶工作隊如是想,也如是努力。
黨建扶貧提效能
扶貧更要扶智。2014年以來,省政府辦公廳駐村工作隊牢牢把握省委關於建強基層組織的部署要求,開拓思路、創新形式、多措並舉,積極探索建強基層組織的好經驗、好做法。
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探索農村黨員教育方式,駐村工作隊在駐點村開展了「微型黨課隨我行」活動。「微型黨課」每節課通常在15-20分鍾,短小精悍,不誤農時。它把群眾身邊可親、可敬、可學的人和事引入課堂,把枯燥的政策理論「翻譯」為接地氣的百姓土話。僅2014年一年,隊員們就到村落村寨、田間地頭「送黨課」30餘場(次),聽眾達4000餘人。如今,「微型黨課隨我行」活動,已成為大風洞鄉基層組織建設的一個響亮品牌。
省政府辦公廳機關建設中的「台賬工作制度」,也被「復制」到大風洞鄉日常管理工作中。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大風洞鄉70多名在職幹部,如今每個人每天在做什麼工作,進展怎樣,都有賬可查,每周工作情況,還要匯總上牆「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幫扶工作隊的『磚』要引出『玉』來,最終還是要靠充分調動當地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因此在幫扶中,充分發揮黨建扶貧的作用,同樣是做好幫扶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省政府秘書長唐德智說。(王淑宜)
Ⅱ 凱里市管轄的縣
1.
凱里本身就是縣給市,下屬不能管轄縣,只管轄鄉鎮和街道。
2.
凱里縣所轄的行政區劃如下:5個街道、8個鎮、2個鄉。即:城西街道、大十字街道、西門街道、洗馬河街道、灣溪街道、三棵樹鎮、舟溪鎮、鴨塘鎮、旁海鎮、灣水鎮、爐山鎮、萬潮鎮、龍場鎮、凱棠鄉、大風洞鄉。
Ⅲ 2018凱里小學排名前十的是哪些學校
很多。
凱里市,是黔東南自治州的地級行政區首府,簡稱「凱」,別名苗嶺明珠,位於中國貴州東部,是中國貴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凱里」系苗語音譯,意為「木佬人的田」,苗語稱木佬人為「凱」,田為「里」,「凱里」即「木佬人的田那個地方」。截至2016年底,下轄7街道、11鎮,總面積1556平方千米,總人口54.31萬人。
凱里市地處雲貴高原向中部丘陵過渡地段的苗嶺山麓,清水江畔;東接台江、雷山兩縣,南抵麻江、丹寨兩縣,西部福泉縣,北界黃平縣。地勢西南高,北東低,屬中亞熱帶溫和濕潤氣候區,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等榮譽稱號。
2018年11月,被科技部確定為首批創新型縣(市)。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 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Ⅳ 凱里在什麼地方
樓主你是哪裡的?我想肯定不是貴州的。凱里是貴州省黔東南州的州府,是黔東南一座城市。我們不是凱里市人,但是我的高中母校在凱里市,我是從縣裡面考進去的。
Ⅳ 凱里雲谷田園有什麼好玩的人
親,好玩的活動和項目不少,比如采草莓等等,但是好玩的人沒有哦
Ⅵ 貴州貴陽凱里是不是盛產水果
只能說產水果,稱不上盛產。
凱里市地方名特產品可分為農產品和工業產品兩類。
農業名特產品主要有:香爐山霧茶、平良香米、凱里柿花、萬潮藍靛、龍場蠶繭、凱里酸湯魚、凱里鯉魚(田養)、龍場西瓜、旁海生薑、爐山葡萄等以及凱里市供銷社三辣合作社生產的「三辣」系列產品。
工業名特產品主要有:舟溪蘆笙、凱里香醋、凱棠銀飾、灣水鐮刀、米薅馬尾斗笠、旁海擂缽、掛丁刺綉圍腰、龍場革家臘染、掛丁織錦背帶、舟溪刺秀荷包等。
Ⅶ 凱里市管轄幾個縣城
凱里市為縣級市。
在中國,行政級別和市轄區、縣、自治縣等縣級行政區平級,一般由地級行政區代管。所以凱里市轄區內無縣級單位。
凱里市,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轄縣級市,簡稱「凱」,別名苗嶺明珠,位於中國貴州東部,是中國貴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凱里」系苗語音譯,意為「木佬人的田」,苗語稱木佬人為「凱」,田為「里」,「凱里」即「木佬人的田那個地方」。截至2016年底,下轄7街道、11鎮,總面積1556平方千米,總人口54.31萬人。
凱里市地處雲貴高原向中部丘陵過渡地段的苗嶺山麓,清水江畔;東接台江、雷山兩縣,南抵麻江、丹寨兩縣,西部福泉縣,北界黃平縣。地勢西南高,北東低,屬中亞熱帶溫和濕潤氣候區,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等榮譽稱號 。
2016年,凱里市地區生產總值243.39億元。
區劃詳情
截至2016年底,凱里市下轄7街道、11鎮,市政府駐地大十字街道。
凱里市主城區:大十字街道、城西街道、西門街道、灣溪街道、開懷街道、洗馬河街道、三棵樹鎮、舟溪鎮、旁海鎮、灣水鎮、萬潮鎮、龍場鎮、凱棠鎮、大風洞鎮
凱里經濟開發區:鴨塘街道、下司鎮
爐碧經濟開發區:爐山鎮、碧波鎮
Ⅷ 如果志願沒填凱里一中田家炳學校的, 現在還能不能進去了 急急急!!!
一般不能。但是,如果有比較硬的關系,那沒問題。如果你沒有啥關系,但是
如果你分數特別的高,可以親自去凱里一中田家炳學校找招生辦主任或者校長,如果得過省市級別的獎,最好帶上獲獎證書,說說看看能不能通融一下。有的學校只要你分數夠高,它就可能破格錄取。這個學校我不太了解,只有你試試才知道的。希望你能被理想的學校錄取!
Ⅸ 貴州特產水果有哪些
貴州特產水果:倉更板栗、貴定盤江酥李、修文獼猴桃、盤縣核桃、上關六月李、荔波蜜柚、關嶺火龍果、安順金刺梨、凱里水晶葡萄、從江椪柑、晴隆臍橙、永樂艷紅桃等水果。
(9)凱里雲田水果批發擴展閱讀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地處中國西南腹地,與重慶、四川、湖南、雲南、廣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樞紐。世界知名山地旅遊目的地和山地旅遊大省,全國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轄貴陽市、遵義市、安順市、畢節市、銅仁市、六盤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貴州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暖風和、雨量充沛、雨熱同期。
貴州是古人類發祥地之一,遠古人類化石和遠古文化遺存發現頗多。早在24萬年前,就有人類棲息繁衍,已發現石器時代文化遺址80餘處。觀音洞舊石器遺址被正式命名為「觀音洞文化」,對研究中國舊石器時代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