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武山縣做什麼生意好
武山縣的人口總數那麼多,這就是商機,能做的行業太多了,找個適合武山縣市場情況的產品就行了,去衣食住行這些行業找一下項目,因為這些行業都跟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總是比較有需求的,做那種有市場需求的特色產品比較好,特色產品的競爭小,比較好做市場,會比較容易做出好的成績一些。
B. 武山縣好不好
不好。。。窮人窮死 富人很富
C. 武山屬於甘肅哪個市縣
武山位於天水市西端,東接甘谷,南鄰岷縣、禮縣、漳縣,西通隴西,北靠通渭 屬於甘肅天水市武山縣
D. 天水市武山縣有哪幾個鎮
城關鎮、鴛鴦鎮、洛門鎮、灘歌鎮、四門鎮、馬力鎮
E. 洛門鎮的經濟概況
蔬菜生產是洛門鎮的龍頭產業,在省內外產生較大影響。總面積6500多畝,其中大棚蔬菜5300多畝,日光溫棚1200畝。建成的中國農科院蔬菜研究所洛門試驗基地,設施先進,品種優良,突出示範、規模帶動。蔬菜四季有鮮,淡季不淡。溫棚生產構成菜、花、果多樣化栽培模式。
甘肅省武山洛門蔬菜果
品市場,成立於一九九二年。始建於一九九三年,以洛門蔬菜果品批發市場為主體,二OO四年五月改制,主要經營范圍為蔬菜果品,農副產品的批發、零售及貯運、包裝和深加工,日用副食品、日用雜品、裝璜材料、文化用品,煤炭的批發、零售;場地及設施的租賃,農副產品的信息服務。市場自建成運轉以來,交易活躍,知名度越來越高,對帶動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市場一九九八年被天水市人民政府評為全市農產品促銷先進單位,二OO一年被農業部確定為定點市場。
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的武山縣洛門集鎮,歷來是隴南物資的重要集散地,東與甘谷縣相結,西距武山縣城15公里。這里是渭河和大南河的交匯處,地勢開闊,交通便利,隴---海鐵路縱全境,「316」國道橫穿正街,蔬菜批發市場就建在洛門的商貿新區。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蔬菜市場不斷發展完善,幾年來省、縣兩級累計投資500多萬元,建成38000平方米的半封閉式蔬菜專業批發市場,建築面積 13220平方米,棚頂覆蓋面9075平方米,場地硬化5737平方米。其中三層的綜合服務樓一棟、52間,蔬菜信息監測綜合大樓一棟、1934平方米,簡易儲藏室、營業鋪面62間,1240平方米,還有日產900餘噸的自來水泵房一座,20噸電子地磅一處,並設有停車、住宿、寄存、信息咨詢、期貨貿易等配套服務,可容納3000多個攤點。經營蔬菜為主的國營、集體、個體工商戶達1000戶、2000多個攤點,逢集日人流量 4——6萬人次,高峰期可達10萬餘人次,每日客商載菜車輛60—70輛,最多時達100餘輛,日成交額30——50萬公斤,年銷售量8萬余噸,1.03億元。蔬菜遠銷新疆、青海、寧夏、陝西、武漢、長沙、廣州等全國的24個省、市和地區。圍繞洛門蔬菜批發市場,周圍還建起了小百貨、糧油、建材、花卉、貨運配載及其種子、肥料、農葯、薄膜等生產資料市場。
F. 雲南省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是哪
昆明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是:王旗營蔬菜批發市場
G. 武山縣有幾個鄉鎮
武山縣轄6個鎮、9個鄉:城關鎮、鴛鴦鎮、洛門鎮、灘歌鎮、四門鎮、馬力鎮、樺林鄉、高樓鄉、山丹鄉、龍台鄉、溫泉鄉、榆盤鄉、咀頭鄉、楊河鄉、沿安鄉。
H. 武山縣有多大面積拜託各位了 3Q
武山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西北部的渭河上游,東連甘谷,南靠岷縣、禮縣,西接漳縣,北鄰隴西、通渭二縣。地處秦嶺山地北坡西段與隴中黃土高原西南邊緣復合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均向中部河谷川區傾斜,海拔在1365——3120米之間,屬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9.6℃,降水量500毫米。縣境東西寬57.5公里,南北長59.5公里,總面積2011平方公里。轄6鎮9鄉,344個村委會,4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44.28萬人(2004年),其中農業人口37.87萬人,有漢族、回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11個民族。武山以蔬菜之鄉、玉器之鄉、武術之鄉、書畫之鄉聞名於省內外。 武山縣歷史悠久,資源豐富,自公元188年東漢時期始設縣置以來,開發建設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境內非金屬礦儲藏量大,主要有蛇紋岩(鴛鴦玉)、石灰石、大理石、花崗岩、方解石、白雲石、滑石等,其中蛇紋岩儲藏量達3.2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石灰岩儲量達15億噸。總耕地61.95萬畝,其中山地面積53.93萬畝,川水地7.98萬畝;全縣有林地44.7萬畝,宜牧荒山21萬畝,草地77.69萬畝,人均佔有耕地1.84畝。渭河及其5條支流分布均勻,縣內幹流總長178公里,流域面積33.6平方公里,年徑流量達9.3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達2.12億立方米。武山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文物古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分散在渭水南北的仰韶、馬家窯和齊家文化遺址多達36處,水簾洞、木梯寺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縣城東北30公里處的水簾洞石窟,始建於北魏,有亞洲最大的摩崖浮雕;城東30公里處的氡碳酸鈉溫泉,均溫39℃,50年代建成的甘肅礦泉療養院和蘭州鐵路療養院,為天水著名的旅遊醫療盛地;縣城南2.5公里處的老君山森林公園,面積達10平方公里;草川大草原已成為全縣旅遊避暑的主要景區,「四點一線」旅遊區正在規劃興建。 縣域 明、清兩代,縣域包括現有地域和馬塢、新寺兩鎮。清代末年,馬塢劃歸岷縣;民國中期新寺劃歸漳縣。 民國29年(1940)4月,縣西邊境駱家溝、駱家鎮、牟家窯、川口下、川口峴、何家坡、淡家溝、蔡家坪、黃家裡、伍家山、瓦窯下、柳樹溝、石板上、銓庄下、單道下、丁家咀上、樺林河17村及插入漳縣的王家坪、爺池下、新咀里3村劃歸漳縣,漳縣插入武山境內的徐家門劃歸武山。 民國31年(1942),漳縣孫家門劃歸武山。 民國35年(1946)8月,調整武山、甘谷石廟兒附近的插花飛地。由石廟兒沿洮天公路至張家山堡東西棱線至賈家溝,東屬甘谷縣,西屬武山縣;由石廟兒起,沿洮天公路順李家坪左側山樑至管家溝東下,北折高家山堡直到甄家山一線,東屬甘谷,西屬武山。 1953年,縣東邊界劃出米家莊歸甘谷縣,劃甘谷縣屬管家溝、檯子上、吳庄、多家灣、張家溝、彭家坡5村歸武山縣。縣西邊界劃出當中嶺、徐家門、李家河、趙家坪、東家屲、景家屲、宋家溝9村歸漳縣。 1958年4月、12月漳縣、甘谷兩縣先後並入武山,縣境總面積達5368平方公里。1961年12月,三縣分置,恢復原武山縣域。至1989年全境東西寬51.5公里,南北長59.5公里,周長200公里,總面積2011平方公里(合301.65萬畝)。其中山區1700.95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84.58%;川區310.04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5.42 %。 建置沿革 秦漢時期,縣境大部屬豲道,落門鎮以東屬冀縣。 東漢中平五年(188),析襄武、豲道地置新興縣,址設今縣城西15公里新興川(今廣武坡西頡家門一帶),屬南安郡。 三國魏更名武城縣,不久即廢,復名新興縣。置中陶縣,故址在今鴛鴦鎮附近。 東晉十六國時期,為前趙、後趙、前涼、前秦、後秦、西秦、大夏等北方七國先後爭占,歷時百餘年。 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中陶並入新興,隸渭州廣寧郡。隋開皇十年(590),新興並入隴西縣,隸隴西郡。 唐代宗寶應二年(763),縣境淪於吐蕃,歷時78年。咸通七年(866)收復,屬隴右道渭州。 五代時期,縣域為羈縻地(授予歸附的吐蕃族居住),歷53年。 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在今縣城北建寧遠寨,屬秦鳳路秦州。熙寧五年(1072),以古渭寨地(今隴西)建通遠軍,寧遠寨屬通遠軍。徽宗崇寧三年(1104),升寧遠寨為寧遠縣,屬鞏昌路鞏州。 金天會九年(1131)正月,寧遠陷金。泰和七年(1207)又降為寧遠寨,屬臨洮路通遠軍。 金天興三年、南宋端平六年、蒙古汗國太宗六年(1234),宋蒙聯軍滅金,寧遠寨歸屬蒙古汗國。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復置寧遠縣,隸屬鞏昌路鞏州。 明、清沿襲寧遠縣制,屬鞏昌府。 民國2年(1913),因與湖南省寧遠縣重名,北洋軍閥政府內務部決定更名武山縣,屬渭川道。民國17年(1928)7月廢道,設渭川行政區,不久即撤銷。民國23年(1934)設天水行政督察區,轄武山等15縣;民國24年(1935)7月,改甘肅第四行政督察區,武山屬之。 共和國成立後,沿用武山縣名,屬甘肅省天水分區督察專員公署。]951年4月,屬天水區,1955年2月,屬天水專區。1969年10月,屬天水地區。1985年7月,屬天水市。 武山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西北部的渭河上游,東連甘谷,南靠岷縣、禮縣,西接漳縣,北鄰隴西、通渭二縣。地處秦嶺山地北坡西段與隴中黃土高原西南邊緣復合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均向中部河谷川區傾斜,海拔在1365——3120米之間,屬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9.6℃,降水量500毫米。縣境東西寬57.5公里,南北長59.5公里,總面積2011平方公里。轄6鎮9鄉,344個村委會,4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44.2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7.87萬人,有漢族、回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11個民族。武山以蔬菜之鄉、玉器之鄉、武術之鄉、書畫之鄉聞名於省內外。 武山縣歷史悠久,資源豐富,自公元188年東漢時期始設縣置以來,開發建設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境內非金屬礦儲藏量大,主要有蛇紋岩(鴛鴦玉)、石灰石、大理石、花崗岩、方解石、白雲石、滑石等,其中蛇紋岩儲藏量達3.2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石灰岩儲量達15億噸。總耕地61.95萬畝,其中山地面積53.93萬畝,川水地7.98萬畝;全縣有林地44.7萬畝,宜牧荒山21萬畝,草地77.69萬畝,人均佔有耕地1.84畝。渭河及其5條支流分布均勻,縣內幹流總長178公里,流域面積33.6平方公里,年徑流量達9.3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達2.12億立方米。武山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文物古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分散在渭水南北的仰韶、馬家窯和齊家文化遺址多達36處,水簾洞、木梯寺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縣城東北30公里處的水簾洞石窟,始建於北魏,有亞洲最大的摩崖浮雕;城東30公里處的氡碳酸鈉溫泉,均溫39℃,50年代建成的甘肅礦泉療養院和蘭州鐵路療養院,為天水著名的旅遊醫療盛地;縣城南2.5公里處的老君山森林公園,面積達10平方公里;草川大草原已成為全縣旅遊避暑的主要景區,「四點一線」旅遊區正在規劃興建。 武山是典型的農業縣,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作物有小麥、洋芋、玉米、高粱等20多種;經濟作物以油料、蔬菜、葯材、瓜果等為主,經濟林果有蘋果、桃、梨、杏、核桃、葡萄、花椒等。蔬菜是武山的一大支柱產業,武山蔬菜以其質優、無污染、品種多而聞名,洛門蔬菜批發市場是農業部命名的定點批發市場,蔬菜產品遠銷20多個省市和地區。管理規范的無公害蔬菜基地發展到了10萬畝,使全縣蔬菜種植總面積達到16萬畝,總產量達5.6億公斤,總產值3.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五分之二。主要工業產品有水泥、包裝袋、鴛鴦玉系列產品等,其中水泥和鴛鴦玉產品暢銷全國,成為全縣的品牌產品。 隴海鐵路從東到西貫穿全境,全長46.25公里,有武山、洛門、鴛鴦、賀店4個中間站。316國道穿境而過。蘭成渝輸油管道過境全長63公里。實現了村村通電、通農機路。87%的村通了電話,移動信號覆蓋率達95%。 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92%、93%,全縣擁有各級各類學校272所,衛生醫療機構達到31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59‰ 。 行政區劃:武山縣轄6個鎮、9個鄉:城關鎮、鴛鴦鎮、洛門鎮、灘歌鎮、四門鎮、馬力鎮、樺林鄉、高樓鄉、山丹鄉、龍台鄉、溫泉鄉、榆盤鄉、咀頭鄉、楊河鄉、沿安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郵編:741300。代碼:620524。區號:0938。
I. 甘肅省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在哪裡啊
原來在蘭州的張蘇灘,現在是在榆中縣的大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