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蔬菜水果 > 臨洮崖灣蔬菜批發市場1月30價格表

臨洮崖灣蔬菜批發市場1月30價格表

發布時間:2021-06-30 17:20:28

① 宜昌市大棚竹子批發,最好是西陵區的大棚蔬菜竹子批發市場

宜昌這塊竹子批發還真不知道不過鄂西北這塊的有個比較大的竹子批發市場

② 三亞最大的水果批發市場在哪

三亞水果批發的有五個大市場

鴻港新貿城(這個是最大的水果批發市場)

位於迎賓路南側的鴻港新貿城是當前三亞市最大的農副產品商貿批發基地,承擔了全省農副產品、國產和進口瓜果蔬菜的第一手批發。

(2)臨洮崖灣蔬菜批發市場1月30價格表擴展閱讀:

三亞,簡稱崖,古稱崖州,別稱鹿城。是海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海南島的最南端。三亞東鄰陵水縣,西接樂東縣,北毗保亭縣,南臨南海,介於北緯18°09′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三亞市陸地總面積1919.58平方千米,海域總面積6000平方千米。東西長91.6千米,南北寬51公里,下轄四個區。 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為76.42萬人,聚居了漢族、黎族、苗族、回族等20多個民族。

③ 新添鎮的經濟發展

新添鎮
全鎮轄區內有25個機關單位,13所學校,19個行政村,151個社,50000多人口,總面積132.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3379畝,有效灌溉面積40301畝。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037元。
改革開放以來,新添鎮黨委、鎮政府在不斷深化鎮情認識的基礎上,以西部大開發和省列鄉鎮企業示範區、省列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為契機,以小康建設統攬全局,以新農村建設為重點,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強化農業基礎,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標准化生產,大力發展地方工業,發展壯大第三產業,全鎮綜合實力日益增強。緊緊圍繞「蔬菜立鎮、商貿興鎮、畜牧強鎮、工業富鎮」的總體戰略和「山坪洋芋葯材、川坪蔬菜花卉、全鎮畜牧養殖」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崖灣為代表的水川區村是全市乃至全省有名的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三易高科技示範園區在全市聞名遐爾;正大豬臨洮繁育基地、下街三黃雞養殖基地、王魏家黃瓜,溫室大棚。康華肉牛養殖小區等畜牧養殖初具規模。以潘家莊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為依託,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加快全鎮新農村建設步伐;以新蘭大道為主體的小城鎮建設道路路基油化工程以全部完工並投入使用,一個綠的、亮的、凈的、美的、人性化的新新添已初步呈現在大家面前,原先令人頭痛的國道212線蘭州—臨洮「腸梗阻」段已成為優良工程段。新添小城鎮共有規劃佔地250畝的小商品批發市場、蔬菜批發市場、紡織品市場、畜禽市場、糧油市場、小吃市場、華威商貿市場、花卉市場、建材市場和煤炭市場等十大專業市場,一個商貿老鎮在市場產業的支撐下正在煥發勃勃生機。 「三黃雞」繁育基地
新添鎮「三黃雞」繁育基地,2002年9月經縣、鎮、村的支持,與省畜牧廳、甘農 大、臨洮農校等科研單位協作,投資10萬多元,從安徽合肥購進全自動翻蛋孵化機4台。存欄種雞10000隻,年孵化小雞60多萬只,銷售市場分布在青海、蘭州、臨夏、定西等地,年純收入在40萬元以上。投資180萬元,分三期擬興建一個佔地30畝、擁有標准化雞舍10幢,孵化車間300平方米,全自動孵化機10台,辦公、化驗、葯檢等附屬設施齊全的現代化養殖基地,一期已完成投資60萬元,建成種雞舍3棟,育雛舍1棟。全部工程完工後可年孵化小雞450萬只,年銷售額380萬元,年純收入60萬元。
正大豬養殖小區
正大豬養殖小區位於新添鎮省列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潘家莊村。該養殖小區是在原新添正大豬養殖的基礎上,按照高標准、低能耗、規模化、高效益的要求建設的。整個小區佔地25畝,總投資300萬元,新建標准化豬舍3排,12棟,共計3000平方米。每棟養豬120頭,共計養豬1440頭;年育肥3茬豬,共計4320頭。每頭豬利潤按200元計算,年利潤80萬元以上。
天緣驢騾養殖場
天緣驢騾養殖場是由下街村致富帶頭人王佐錄投資興辦,於2005年4月啟
動,9月底建成並投入運營。總投資78萬元,佔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為5160平方米。現有圈舍5個,青貯池1000噸兩個,鍘草機兩台,飼料機一台,地磅一台,沼氣6口,驢騾存欄200頭,現有工人7名。2005年底出欄驢騾120頭。2006年底出欄1000頭,年銷售收入可達360萬元,純收入在48萬元左右。 甘肅三易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位於臨洮縣新添鎮劉家溝門村,成立於2003年,甘肅三易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由甘肅三易建築安裝工程公司和甘肅三易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依法投資興建,注冊資金2000萬元,佔地360多畝,計劃投資一億多元。現有員工155人,其中管理人員20人,營銷人員15人,生產性技術工人30人,技術人員15人,高級職稱人員8人,中級職稱人員4人,初級職稱人
員3人。已實現總投資7000多萬元,完成花卉良種繁育基地一期建設和二期擴建。4.48萬平方米的智能化聯棟溫室和常規溫室種植繁育以蝴蝶蘭、香水百合、海棠、紅掌、文心蘭、新幾內亞鳳仙等為代表的40多個名優品種、花卉和苗木,全部採用了無土栽培滴灌技術和計算機程式控制系統。是一個現代化、專業化的農業科技示範企業。 新蘭大道線長、面廣,拆遷任務艱巨。為了盡快落實工程建設用地,鎮上除充分利用電視、報刊、廣播等新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外,還在鎮、村、社層層召開動員會開展宣傳發動工作。鎮黨委、政府專門抽調鎮、村幹部和村民小組長組成工作組,深入村社,耐心細致地做被征遷農戶的思想工作,贏得了絕大部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確保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征遷的各項任務。新添鎮新蘭大道主幹線拆遷戶404戶已全部完成拆遷,共發放拆遷補償款460餘萬元。拆是建的基礎,建是拆的升華。2008年新蘭大道兩側新開工建設樓房43幢,建設面積13190平方米,完成投資10921萬元。新建商住樓房20多萬平方米,僅此一項,吸納民間資本運作達1.5億元以上。

④ 攔路虎和蒲公英一起煎水喝

甘肅定西市安定區巉口鎮靠種植洋芋脫貧致富的農民們聚集在鎮文化活動廣場,舉行社火匯演。十里八村的鄉親們化裝成洋芋寶寶,他們誇土豆、唱土豆,抒發靠土豆致富後的喜悅。 轟轟烈烈百業興、紅紅火火鬧新春、安定喜事真不少、把安定洋芋表一表… 定西安定區農民:常年說,金蛋蛋、銀蛋蛋不如地里長的土蛋蛋,這幾年大夥種洋芋買了錢,日子好過了,鬧社火的勁頭更高了。 在甘肅,按照民間風俗,每逢破五,鄉村的社火就要鬧起來。而北方更多的地方這一天是要吃餃子。堅守在北京地鐵工地的建設者們會聚一堂,吃起了「破五」的餃子,在牛年春節享受到年俗的樂趣。黃土高原西部的定西地區,「山是和尚頭,溝里沒水流,十有九年旱,歲歲人發愁。」早在清朝,陝甘總督左宗棠曾上書朝廷稱:隴中苦瘠甲於天下。解放後,本地絕大多數農民仍然過著「全天兩頓粥、三代一張被、草皮做燃料、洪水解飢渴」的日子。缺糧、缺水、缺衣、缺房……一道道難題,世世代代折磨著定西人民。「定西的貧困,關鍵在乾旱缺水。」定西市水務局局長董映番說,1994年以前,定西是十年九旱,夏糧基本上都是顆粒無收。「當時的定西地區各機關單位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無條件給群眾拉水,拉水車一停下來,鳥啊、牛啊全都圍上來了。」董映番對以前缺水的情景記憶猶新。乾旱成了定西脫貧路上的攔路虎。為了找到治旱之水,定西人修水庫,打機井,築塘壩……但在「九山一川難見水」的定西,仍不能解決缺水難題。有人認為,若不調水,乾脆沒治。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一次又一次把定西人民從困境中解救出來。1972年,定西連旱3年,群眾衣食無著,紛紛扒火車逃荒。1982年,又是一個大旱年,五六萬災民扒火車逃荒,災情再次驚動中南海。這年12月,國務院專題召開的甘寧兩省區救災會議,舉世矚目的中國扶貧開發在定西拉開了帷幕。定西人也從此大抓農田水利、農村交通、農電線路、林業、能源建設等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基礎建設,按照「山頂戴帽子、山腰纏帶子、山底穿靴子」的模式,開展了大規模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在1995年大旱年,定西人變傳統的被動抗旱為主動抗旱終於創造出集雨抗旱的「絕招」。 雨水集流使水問題不斷解決、梯田建設使生態不斷改善,1999年定西人告別絕對貧困。也就在大旱之年,定西有了第一個小康村。從修梯田、興水利、耙耱鎮壓的傳統抗旱普及地膜覆蓋、推廣抗旱品種的科技抗旱,到順應天時調整作物結構,形成以全膜雙壟集雨溝播為主的集雨栽培技術,以打窖攔蓄、集雨補灌為主的節水灌溉技術,創造了農藝、農機、雨水集流和節水、節肥技術相配套的抗旱增產模式,定西人把抗旱的主動權緊緊握在了自己的手裡,走出了一條從存活到可持續發展的特色之路。今天,定西「沒治」的「鐵論」被徹底打破,農民圓了世代溫飽夢,吃飯、喝水、穿衣、住房的歷史難題一一化解。雖然遭遇2009年特大旱災,但定西發展的景象令人振奮。「家中約20畝梯田就是最主要的財富。這些梯田一半多種馬鈴薯,一年能產5萬斤左右,是家裡主要的收入來源。」定西市安定區內關鎮崖灣村65歲的王耀南說。經過40多年的治理發展,定西市現已修建梯田500萬畝,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8800多平方公里,建成151座淤地壩,「121工程」累計達到15萬戶,水窖25萬眼,實施「沼氣富民工程」4萬多戶,建成混凝土集流場1100萬平方米,不僅解決了乾旱山區80萬人、380多萬頭牲畜的飲水困難,還發展庭院經濟8萬多處,種植經濟林果及蔬菜3萬多畝,建成30-50立方米集雨補灌水窖33萬眼,發展補灌面積92萬畝。全市85%以上的山坡地修成了梯田;林草覆蓋率達到了17.9%。2006年11月,甘肅水利建設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定西人民期盼了半個世紀的圓夢工程--引洮工程開工。這會根本上解決定西水資源極度短缺問題,也將讓定西270萬農民從缺水走向飲水安全和水資源綜合利用時代,定西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認識新市情 走上致富路「扶貧開發是定西發展的一條主線。」定西市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文國良說,定西的扶貧最早是從中央政府的救濟開始的,1973至1982年,定西共吃回銷糧7億公斤,「穿的是黃衣裳(指救濟的軍裝),吃的是苦菜糠,喝的是黃泥湯,住的是茅草房」是當時定西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1999年提前一年實現了整體基本解決溫飽的目標,糧食生產能夠自給不再依靠救濟,但定西人發現,這種溫飽仍是建立在單一的糧食生產基礎之上,極不穩定。2000年乘著西部大開發的東風,定西人進一步深化市情認識,反思定西的發展歷程。徹底轉變了「就糧抓糧,以糧為主」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老路子,他們緊緊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建設的良好機遇,把扶持到村到戶的種養業與區域性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增強重點鄉村經濟實力相結合,進一步推動了定西走向特色農業發展之路。2003年定西撤地設市後,圍繞盡快穩定解決溫飽進而向小康邁進的目標,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定西以按照「把定西逐步建成全國最大的馬鈴薯良種生產及加工基地、西北有名的中葯材種植及現代制葯基地」這一目標和定位,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實現了較快發展,農業總體上實現了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效益轉變。現如今定西基本形成了高寒區以馬鈴薯、中葯材、蠶豆為主,川水區以地膜馬鈴薯、玉米和蔬菜及各種間套帶模式為主,乾旱區以馬鈴薯、地膜玉米、各種秋雜為主的區域化種植格局,已形成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產業區。馬鈴薯種植面積360萬畝,總產量500萬噸以上,是全國三大馬鈴薯主產區之一,國內最大的馬鈴薯良種和脫毒種薯生產基地,馬鈴薯已成為富民強市的第一大優勢產業;發展成為中葯材主產區,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佔全國種植面積的1/6,總產量17萬噸,其中當歸、黨參和紅(黃)芪三大主栽品種面積分別達到23.97萬畝、28.77萬畝、26.09萬畝,產量分別為4.1萬噸、4.65萬噸、5.34萬噸,當歸、黨參產量分別佔全國的70%和40%。畜草產業穩步發展,發展規模養殖5000戶,畜禽存欄量和出欄量穩定增長。蔬菜、食用菌、花卉、菊芋等區域性特色產業有了新的發展。雖然結構調整使糧食作物面積下降,糧食總產卻穩定增長,2008年糧食總產達到98萬噸。2009年輸轉城鄉剩餘勞動力70萬人次,創勞務收入20億元。農業結構的調整、勞務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強農惠農政策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帶動了農民增收。漳縣旅遊、通渭書畫、隴西李氏文化的開發,也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9年全市生產總值將達到12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可達到2300元。近年定西市七縣區先後被中國特色之鄉推薦委員會命名為安定區「中國馬鈴薯之鄉」、 臨洮縣「中國花卉之鄉」、 岷縣「中國當歸之鄉」、渭源縣「中國黨參之鄉」和「中國馬鈴薯良種之鄉」、 隴西縣「中國黃芪之鄉」 漳縣被譽為「中國蠶豆之鄉」,通渭縣被譽為「中國紅豆草之鄉」,這在西北絕無僅有,在全國也極為少見。從「苦瘠甲天下」到解決溫飽,從致富奔小康到可持續發展,這是定西人民多年奮戰的光輝歷史,標志著這塊乾旱的黃土地正在走向輝煌。順應新時代 邁向特色路定西苦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度太底,只有把區域內的農業資源、生態資源、礦產資源以及人力資源整合、加工、形成產業化和規模化,將產品變成商品參與大流通,在大市場中找到定位才能使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2006年定西電力打了一個翻身仗。用電量在甘肅排名第一!用電量第一,意味著定西工業的迅猛發展。為了加快工業化進程,定西超前性、創新性的提出了全力打造「中國薯都」和「中國葯都」的戰略性構想,實現馬鈴薯由單一的種植基地向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基地、馬鈴薯現代信息物流市場和全國最大精深加工發展;中葯材產業由量的擴張積累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千年葯鄉」、「西北葯都」、「葯材之鄉」向「中國葯都」邁進,這是中葯材產業全方位升級、由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軌的必然選擇。以建設「中國薯都」為目標,定西已建成蔬菜加工、貯藏、保鮮企業4家,蔬菜鮮藏、分揀、包裝量達到18.7萬噸。建成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218個,其中年交易額5000萬元以上的專業批發市場30個,馬鈴薯年交易量達210萬噸,交易額8億元。累計建成馬鈴薯貯藏窖(庫)84.58萬眼(座),實際貯藏能力達到250萬噸,基本實現了馬鈴薯的均衡上市。建成年加工能力千噸以上的馬鈴薯澱粉加工企業33家,萬噸以上設計生產能力的馬鈴薯加工龍頭企業20家,其中萬噸以上精澱粉加工企業18家,全粉和變性澱粉加工企業各1家,馬鈴薯精澱粉及其製品生產能力達到35 萬噸;全市共注冊農產品商標60多個,有10個農產品已獲得國家原產地地理標識注冊。以打造「中國葯都」,提升中葯材產業向工業化轉型。全市已建成隴西文峰、首陽等五個較大規模的中葯材交易市場和岷縣「當歸城」、隴西神農中葯材物流園區,中葯材年交易量達28.14萬噸,交易額22.12億元。全市中葯材靜態倉儲能力已達5萬多噸,中國葯材集團公司在全國設立的三大儲備庫之一就建在定西。定西現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中葯材產地交易市場和北方大宗葯材的價格形成中心,有較大規模的中葯材加工企業78家。為了充分發揮產業的聚集輻射效應,打造中葯材加工高地,定西啟動建設了佔地面積5000畝、總投資60億元的中葯材加工園。加工園分飲片生產、中葯提取、現代制葯三大主功能區,其中一期佔地1180畝、總投資7億多元。目前,通過招商引資和整合資金,已有千金、牧特、效靈、麗珠、一方、九方葯業6家企業入駐建設,另有奇正藏葯、浙江中醫葯大學飲片廠等10個方面的招商引資重點項目正在逐步建設。園區全面建成後,年產值100億元,實現利稅20億元,解決就業20000多人,將成為全國最大的中葯材加工基地,成為定西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天農產品加工、現代制葯、鋁鋅冶煉、鹽化工、電能開發、裝備製造、礦產開發,7大產業集群的現代工業基礎在定西已經形成,一個具有西部特色的農業之城已經邁出了跨越式發展的新步伐

⑤ 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方面

甘肅定西市安定區巉口鎮靠種植洋芋脫貧致富的農民們聚集在鎮文化活動廣場,舉行社火匯演。十里八村的鄉親們化裝成洋芋寶寶,他們誇土豆、唱土豆,抒發靠土豆致富後的喜悅。 轟轟烈烈百業興、紅紅火火鬧新春、安定喜事真不少、把安定洋芋表一表… 定西安定區農民:常年說,金蛋蛋、銀蛋蛋不如地里長的土蛋蛋,這幾年大夥種洋芋買了錢,日子好過了,鬧社火的勁頭更高了。 在甘肅,按照民間風俗,每逢破五,鄉村的社火就要鬧起來。而北方更多的地方這一天是要吃餃子。堅守在北京地鐵工地的建設者們會聚一堂,吃起了「破五」的餃子,在牛年春節享受到年俗的樂趣。黃土高原西部的定西地區,「山是和尚頭,溝里沒水流,十有九年旱,歲歲人發愁。」早在清朝,陝甘總督左宗棠曾上書朝廷稱:隴中苦瘠甲於天下。解放後,本地絕大多數農民仍然過著「全天兩頓粥、三代一張被、草皮做燃料、洪水解飢渴」的日子。缺糧、缺水、缺衣、缺房……一道道難題,世世代代折磨著定西人民。「定西的貧困,關鍵在乾旱缺水。」定西市水務局局長董映番說,1994年以前,定西是十年九旱,夏糧基本上都是顆粒無收。「當時的定西地區各機關單位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無條件給群眾拉水,拉水車一停下來,鳥啊、牛啊全都圍上來了。」董映番對以前缺水的情景記憶猶新。乾旱成了定西脫貧路上的攔路虎。為了找到治旱之水,定西人修水庫,打機井,築塘壩……但在「九山一川難見水」的定西,仍不能解決缺水難題。有人認為,若不調水,乾脆沒治。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一次又一次把定西人民從困境中解救出來。1972年,定西連旱3年,群眾衣食無著,紛紛扒火車逃荒。1982年,又是一個大旱年,五六萬災民扒火車逃荒,災情再次驚動中南海。這年12月,國務院專題召開的甘寧兩省區救災會議,舉世矚目的中國扶貧開發在定西拉開了帷幕。定西人也從此大抓農田水利、農村交通、農電線路、林業、能源建設等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基礎建設,按照「山頂戴帽子、山腰纏帶子、山底穿靴子」的模式,開展了大規模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在1995年大旱年,定西人變傳統的被動抗旱為主動抗旱終於創造出集雨抗旱的「絕招」。 雨水集流使水問題不斷解決、梯田建設使生態不斷改善,1999年定西人告別絕對貧困。也就在大旱之年,定西有了第一個小康村。從修梯田、興水利、耙耱鎮壓的傳統抗旱普及地膜覆蓋、推廣抗旱品種的科技抗旱,到順應天時調整作物結構,形成以全膜雙壟集雨溝播為主的集雨栽培技術,以打窖攔蓄、集雨補灌為主的節水灌溉技術,創造了農藝、農機、雨水集流和節水、節肥技術相配套的抗旱增產模式,定西人把抗旱的主動權緊緊握在了自己的手裡,走出了一條從存活到可持續發展的特色之路。今天,定西「沒治」的「鐵論」被徹底打破,農民圓了世代溫飽夢,吃飯、喝水、穿衣、住房的歷史難題一一化解。雖然遭遇2009年特大旱災,但定西發展的景象令人振奮。「家中約20畝梯田就是最主要的財富。這些梯田一半多種馬鈴薯,一年能產5萬斤左右,是家裡主要的收入來源。」定西市安定區內關鎮崖灣村65歲的王耀南說。經過40多年的治理發展,定西市現已修建梯田500萬畝,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8800多平方公里,建成151座淤地壩,「121工程」累計達到15萬戶,水窖25萬眼,實施「沼氣富民工程」4萬多戶,建成混凝土集流場1100萬平方米,不僅解決了乾旱山區80萬人、380多萬頭牲畜的飲水困難,還發展庭院經濟8萬多處,種植經濟林果及蔬菜3萬多畝,建成30-50立方米集雨補灌水窖33萬眼,發展補灌面積92萬畝。全市85%以上的山坡地修成了梯田;林草覆蓋率達到了17.9%。2006年11月,甘肅水利建設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定西人民期盼了半個世紀的圓夢工程--引洮工程開工。這會根本上解決定西水資源極度短缺問題,也將讓定西270萬農民從缺水走向飲水安全和水資源綜合利用時代,定西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認識新市情 走上致富路「扶貧開發是定西發展的一條主線。」定西市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文國良說,定西的扶貧最早是從中央政府的救濟開始的,1973至1982年,定西共吃回銷糧7億公斤,「穿的是黃衣裳(指救濟的軍裝),吃的是苦菜糠,喝的是黃泥湯,住的是茅草房」是當時定西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1999年提前一年實現了整體基本解決溫飽的目標,糧食生產能夠自給不再依靠救濟,但定西人發現,這種溫飽仍是建立在單一的糧食生產基礎之上,極不穩定。2000年乘著西部大開發的東風,定西人進一步深化市情認識,反思定西的發展歷程。徹底轉變了「就糧抓糧,以糧為主」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老路子,他們緊緊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建設的良好機遇,把扶持到村到戶的種養業與區域性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增強重點鄉村經濟實力相結合,進一步推動了定西走向特色農業發展之路。2003年定西撤地設市後,圍繞盡快穩定解決溫飽進而向小康邁進的目標,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定西以按照「把定西逐步建成全國最大的馬鈴薯良種生產及加工基地、西北有名的中葯材種植及現代制葯基地」這一目標和定位,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實現了較快發展,農業總體上實現了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效益轉變。現如今定西基本形成了高寒區以馬鈴薯、中葯材、蠶豆為主,川水區以地膜馬鈴薯、玉米和蔬菜及各種間套帶模式為主,乾旱區以馬鈴薯、地膜玉米、各種秋雜為主的區域化種植格局,已形成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產業區。馬鈴薯種植面積360萬畝,總產量500萬噸以上,是全國三大馬鈴薯主產區之一,國內最大的馬鈴薯良種和脫毒種薯生產基地,馬鈴薯已成為富民強市的第一大優勢產業;發展成為中葯材主產區,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佔全國種植面積的1/6,總產量17萬噸,其中當歸、黨參和紅(黃)芪三大主栽品種面積分別達到23.97萬畝、28.77萬畝、26.09萬畝,產量分別為4.1萬噸、4.65萬噸、5.34萬噸,當歸、黨參產量分別佔全國的70%和40%。畜草產業穩步發展,發展規模養殖5000戶,畜禽存欄量和出欄量穩定增長。蔬菜、食用菌、花卉、菊芋等區域性特色產業有了新的發展。雖然結構調整使糧食作物面積下降,糧食總產卻穩定增長,2008年糧食總產達到98萬噸。2009年輸轉城鄉剩餘勞動力70萬人次,創勞務收入20億元。農業結構的調整、勞務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強農惠農政策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帶動了農民增收。漳縣旅遊、通渭書畫、隴西李氏文化的開發,也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9年全市生產總值將達到12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可達到2300元。近年定西市七縣區先後被中國特色之鄉推薦委員會命名為安定區「中國馬鈴薯之鄉」、 臨洮縣「中國花卉之鄉」、 岷縣「中國當歸之鄉」、渭源縣「中國黨參之鄉」和「中國馬鈴薯良種之鄉」、 隴西縣「中國黃芪之鄉」 漳縣被譽為「中國蠶豆之鄉」,通渭縣被譽為「中國紅豆草之鄉」,這在西北絕無僅有,在全國也極為少見。從「苦瘠甲天下」到解決溫飽,從致富奔小康到可持續發展,這是定西人民多年奮戰的光輝歷史,標志著這塊乾旱的黃土地正在走向輝煌。順應新時代 邁向特色路定西苦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度太底,只有把區域內的農業資源、生態資源、礦產資源以及人力資源整合、加工、形成產業化和規模化,將產品變成商品參與大流通,在大市場中找到定位才能使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2006年定西電力打了一個翻身仗。用電量在甘肅排名第一!用電量第一,意味著定西工業的迅猛發展。為了加快工業化進程,定西超前性、創新性的提出了全力打造「中國薯都」和「中國葯都」的戰略性構想,實現馬鈴薯由單一的種植基地向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基地、馬鈴薯現代信息物流市場和全國最大精深加工發展;中葯材產業由量的擴張積累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千年葯鄉」、「西北葯都」、「葯材之鄉」向「中國葯都」邁進,這是中葯材產業全方位升級、由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軌的必然選擇。以建設「中國薯都」為目標,定西已建成蔬菜加工、貯藏、保鮮企業4家,蔬菜鮮藏、分揀、包裝量達到18.7萬噸。建成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218個,其中年交易額5000萬元以上的專業批發市場30個,馬鈴薯年交易量達210萬噸,交易額8億元。累計建成馬鈴薯貯藏窖(庫)84.58萬眼(座),實際貯藏能力達到250萬噸,基本實現了馬鈴薯的均衡上市。建成年加工能力千噸以上的馬鈴薯澱粉加工企業33家,萬噸以上設計生產能力的馬鈴薯加工龍頭企業20家,其中萬噸以上精澱粉加工企業18家,全粉和變性澱粉加工企業各1家,馬鈴薯精澱粉及其製品生產能力達到35 萬噸;全市共注冊農產品商標60多個,有10個農產品已獲得國家原產地地理標識注冊。以打造「中國葯都」,提升中葯材產業向工業化轉型。全市已建成隴西文峰、首陽等五個較大規模的中葯材交易市場和岷縣「當歸城」、隴西神農中葯材物流園區,中葯材年交易量達28.14萬噸,交易額22.12億元。全市中葯材靜態倉儲能力已達5萬多噸,中國葯材集團公司在全國設立的三大儲備庫之一就建在定西。定西現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中葯材產地交易市場和北方大宗葯材的價格形成中心,有較大規模的中葯材加工企業78家。為了充分發揮產業的聚集輻射效應,打造中葯材加工高地,定西啟動建設了佔地面積5000畝、總投資60億元的中葯材加工園。加工園分飲片生產、中葯提取、現代制葯三大主功能區,其中一期佔地1180畝、總投資7億多元。目前,通過招商引資和整合資金,已有千金、牧特、效靈、麗珠、一方、九方葯業6家企業入駐建設,另有奇正藏葯、浙江中醫葯大學飲片廠等10個方面的招商引資重點項目正在逐步建設。園區全面建成後,年產值100億元,實現利稅20億元,解決就業20000多人,將成為全國最大的中葯材加工基地,成為定西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天農產品加工、現代制葯、鋁鋅冶煉、鹽化工、電能開發、裝備製造、礦產開發,7大產業集群的現代工業基礎在定西已經形成,一個具有西部特色的農業之城已經邁出了跨越式發展的新步伐

閱讀全文

與臨洮崖灣蔬菜批發市場1月30價格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茶具批發去哪批發最便宜 瀏覽:865
昌平大東流鋁型材批發商 瀏覽:798
七浦路嬰童批發啥價格 瀏覽:235
聖圤水果批發市場 瀏覽:374
桂林匯東水果批發價格表 瀏覽:215
凌家塘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瀏覽:24
腌制好的冷凍雞腿批發多少錢 瀏覽:380
萬家服裝批發市場附近的地鐵站 瀏覽:926
木林森服裝批發是真的嗎 瀏覽:97
批發鞋子寄上海海關 瀏覽:915
上海閔行文具批發市場 瀏覽:563
即墨服裝批發價格和圖片 瀏覽:620
南寧平板玻璃廠可以批發玻璃 瀏覽:50
雲南土豆批發市場 瀏覽:55
株洲亮靚衣服批發在哪裡 瀏覽:353
哈爾濱市哪裡批發電線 瀏覽:399
男仕外套衣服批發 瀏覽:604
琦勝溫控器批發商 瀏覽:637
長沙哪裡有批發煙的 瀏覽:451
北京掛畫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