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打腰鼓的是什麼民族
腰鼓是我國古老的民族藝術,它來源於生活,又很好地表現了生活。腰鼓是滿、彝、漢等民族棰擊膜鳴樂器。
歷史悠久,發音脆亮,在民間廣泛流傳,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黃土地上的狂飆,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性。
❷ 怎樣打腰鼓
1、打腰鼓的方法:
打腰鼓一般是由多人組成的方隊集體表演的。表演時,演員腰間斜掛小鼓,雙手持鼓槌,隨鑼鼓、嗩吶的伴奏聲揮臂擊鼓。其動作,時而騰挪跳躍,熱烈奔放;時而輕敲慢打,柔和靈巧。
其隊形,時為長龍,時為方陣,變幻有序,步伐齊整。特別是年輕演員,在表演中極其投入,龍騰虎躍,充溢著陽剛之氣,往往博得觀眾的陣陣喝彩之聲。
2、打腰鼓的技巧:
腰鼓舞亦稱「打腰鼓」,民間舞蹈形式之一。解放前流行於陝北一帶的民間舞蹈,多在年節喜慶時演出,有時也插入秧歌隊伍中,隨著秧歌隊邊敲邊舞。解放後幾乎遍及全國。流行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省內各地,為集體舞。
表演者有腰鼓手十數人或數十人,男女各半,並配有雙鑔和軍鼓軍號數人。腰鼓手男者頭上帶打布,上身穿白色或綠色對襟褂,下身穿彩褲,腰扎帶,面畫簡妝,一副英武之像。
女者頂頭巾,身著綵衣。所用腰鼓長約1尺左右,直徑5寸,表演時,腰鼓系於鼓手腰上。鼓手手執鼓槌,左右開弓,時而擊邊,時而擊面,同時變換各種隊形,並表演跑、跳、蹦、丟單叉、丟雙叉等技巧。
(2)打腰鼓服裝批發擴展閱讀:
腰鼓的風格特徵:
1、通過動律的變化表達舞者的內心激情。舞者擊鼓時情不自禁地微微搖頭晃肩,使內在感情與外在的動律有機地結合,達到神形兼備、和諧自如。
2、舞者揮槌擊鼓有股子狠勁,無論是上打、下打還是纏腰打,雙手都要將鼓槌甩開。但雖狠而不蠻,顯得挺拔渾厚,猛勁中仍不失其細膩之感。
3、做踢腿、跳躍動作時,無論是大踢、小踢或蹬腿動作,都要有股子「蠻」勁。節奏歡快,難度較大,代表了腰鼓粗獷豪爽、剛勁潑辣的風格。
4、擊鼓轉身是腰鼓表演的關鍵。在舞蹈中凡做蹲、踢動作必有轉身,轉身時必須要猛,特別是做騰空跳躍落地蹲,邊轉身、邊起步的一套動作組合時,必須在固定的節拍里,運用迅速地猛勁才能完成動作的變化與連接。
5、動律形態復雜,跳躍幅度較大。表演隨著節奏的加快,腳步便開始復雜的踢踏跳躍,並加大身體左右擺動的幅度。如做「馬步蹬腿」、「連身轉」、「馬步跳躍」等動作時,舞者運用弓步向後連跳兩次,然後左腿大步前跨,右腿發力蹬地而起,勢若龍騰虎躍,顯示出一種頑強拼搏的精神狀態。
❸ 橫山老腰鼓的服裝道具
腰鼓的主要道具有:
虎錚:圓形、中開小口,腹有一珠鈴,「傘頭」右手中指用紅布套於小口,左右旋轉,起腰鼓隊的指揮作用,古時還有避邪的作用。
傘:又稱幌子,長2尺4寸,呈長梯形狀,綳布,四面紋有荷花蜻蜓、喜鵲枝梅、蝴蝶牡丹、纏枝蓮花圖案,頂部為圓形,帶穗邊,起腰鼓隊的指揮作用。
腰鼓:長1尺4寸,直徑約7寸,直筒、白茬子(無顏色),比現今腰鼓要大些。
鼓槌 :6寸長的紅柳棍,系長紅布帶。
旋子:(象現今的小馬鑼 )純銅手工打制。直徑為5寸,音色純正,為「臘花」所拿。
鉸子:(象現今的小釵)直徑4寸、拍擊時左右手上下搓拍,為「臘花」所拿。
腰鼓服裝有:
鼓子手:頭包黑布,戴無頂草帽圈,帽口裝五彩小紙折花,上身穿鉤雲布衫,下穿燈籠褲,腳穿黑布鞋。臘花:(是臘月之花,臘梅花的簡稱,由男性反串)頭戴花毛巾,腦後束長腰大辮子,前額五彩珠配小圓鏡,身穿五彩老花布大襟衣,下穿兩片羅裙,吊穗。
傘頭:頭包黃綢布,裹戰巾,腰扎紅綢布,腳穿黑布鞋。
❹ 怎麼打腰鼓
找一個年齡稍微大一點兒的人,讓他教大家。
還可以去你們當地的群眾藝術館,群眾藝術館的老師們會幫大家這個忙的。
打腰鼓在解放初期是很盛行的一種群眾娛樂活動,現在幾乎沒有人打了。可千萬不要讓它失傳啊!
❺ 打腰鼓的方法
安塞腰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形成了剛勁激昂,剽悍豪放,威猛有力,舞姿飄逸等特點。腰鼓手錶演講究「六勁」,即表演起來有股猛勁,揮槌有股狠勁,踢腿有股蠻勁,轉身有股猛勁,跳躍有股虎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叫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實在足勁。動作規律概括起來有跑、跳、扭、轉、蹬、閃、跺、搖、跨、昂、躍、快等構成要素。其中扭是腰鼓最基本動作之一,扭有正步扭、十字扭、扭軟腰等。
安塞腰鼓是與舞蹈、武術、打擊樂、吹奏樂、民歌等有機結合的多維性藝術。也是一種獨特舞蹈,它不受時間、地點和場合限制,可以在行進中、廣場上、舞台上表演,且有較強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嗩吶長號伴奏下的安塞腰鼓更是有莊重、渾厚和悠遠的情感震撼。
安塞腰鼓從打法上分文鼓和武鼓。文鼓以扭為主,以打為輔,重在抒情,通過動作和表情將內心喜悅心情表現出來;武鼓以打、踢、跨、跺等為主,動作難度大、要求高,運動量大,具有動作的統一性和規范性。安塞腰鼓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武鼓中,隊形務求整齊一致,快收猛放、變化神速。動作務求剛健有力,自然大方,歡快流暢,有剛有柔,剛柔相濟,充分體現安塞腰鼓的內在氣質和外在美觀。
從黃土高原上打出來的安塞腰鼓充分展示了安塞人堅忍不撥,頑強拼搏,威武不屈的強烈意志和對生活豁達樂觀、質朴向上的品格風貌。
❻ 腰鼓的打法:系法,基本鼓點,基本步子
1、腰鼓的系法
將鼓帶掛於右肩,鼓身斜挎左腰,在右腰處扎老蝴蝶結。
2、鼓棒的持法
雙手各執一棰,右手:大拇指朝鼓棰頂住鼓棒,小手指穿過鼓棒,另三指自然捏住鼓棒,手心成握球狀;左手:小指朝鼓棰穿過鼓棒,其餘手指同右手持法。
腰鼓的基本鼓點是不變的,節奏歡快,永遠是: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出示:╳ 0 ╳ 0 ╳ ╳ 0 ╳ 0
3、基本步法——原地踏步
「轉四方」步法。一至九小節打法相同。
第九小節身子下蹲,第十至十三小節:身體隨鼓點上下起伏,第十四至十六小節打法也相同,最後一下身體向左轉一個方向。如此反復四遍回到原方向。
拓展資料:
腰鼓是中國傳統民族樂器,它來源於生活,又很好地表現了生活。腰鼓是民族棰擊膜鳴樂器,歷史悠久,發音脆亮,在民間廣泛被流傳,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黃土地上的狂飆,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性。
❼ 打腰鼓的基本動作
一、起跳步:(中速)
要求:右臂從體前伸直向上,鼓棒與地面平行。右腿成九十度,跳得越高越好。
二、大纏腰:(快速)
(1)雙腿跳起直分,落下時成弓步,右臂起跳時從體前伸直向上,同時搖頭。
(2)右腳在原地踏一步,左腳吸在右小腿上,雙手後擊鼓。
(3)左腳向正前方踏出一步,右手擊鼓,左手甩綢。
(4)右腿伸直向上跳起,落下時吸左腳(手勢同二)
(5)左腳向後踏一步,同時轉身(從左邊轉),雙手從右往上甩出。
(6)過檔,右手從褪下打擊鼓面{且不可彎腰,曲腿}
(7)右腳落下時轉向前方跳一下,雙手自然下垂。
(8)雙腿跳成左前右後直叉。
(9)雙手在體側甩動四次,跳起並腳,曲腿彎腰。
(10)雙手自然下垂圓圈,並腳向上甩綢。
三、交叉跪打:(面對面)(中速)
(1)一四同大纏腰,(5)左腳向前踏出一步,雙手從右往上甩綢。
(6)過檔 (7)同上 (8)雙腿跳落下時成右腿直跪左腿叉(學生
腳對腳) (9)雙手在 體側甩動四次,前爬後仰。 (10)跳起並腳曲
腿,彎腰右轉一圈。
四、大豐收(慢速)
(1)起跳雙手從右向左平畫圓,雙腿落地成左前右後弓步,上身與地面平行低頭。
(2)後撤一步,變為右前左後弓步,雙手從左向右平畫圓甩出,上身同(一)
(3)左腳向上跨一步,雙手自然垂在體側。
(4)向上跳起,右腿成90度,同時雙手向上甩綢。
五、十字梅花(中速)
(交叉跪打)
六、擦背(中速)(面對面)
(1)左腳向左跨跳一步,同時吸右腳於左小腿,搖頭,再向左踢出右腳,雙手從
胸前打開成左外高,右內低姿勢。
(2)相反方向,出右腳(同上)
(3)左腳向對方踏出一步,同時吸、右腳打四下鼓。
(4)右腳向下方踏出成右弓步,同時背對背,左手 擊鼓,右手高舉過頭頂。
(5)--(8)換方向。
(9)彎腰曲腿從右方轉一圈,打四下鼓,到達對方位置。
(10)並腳向上甩綢。
七、盤龍記(快速)
(1)到(7)同大纏腰。
(8)跳起落下成左弓步右跪姿勢。
(9)雙手在體側甩兩次綢。
(10)站起轉身並腳甩綢。
八、軟纏腰(慢速)(面對面)
特點:搖頭晃腦,扭腰擺胯。
(1)到(6)動作同交叉跪打,只是要扭腰擺胯,並搖頭,而且所有跳改為跨步。
(7)右腿落地跳一下,不轉身。
(8)成左弓步跪姿勢。
(9)--(10)同交叉跪打。
九、錦上添花(中速)
(1)起跳步
(2)打四下鼓,兩人面看,同時喊嗨
(3)打四下鼓
(4)起跳,左腳落地,右腿向右跪出,同時左手向左上方伸出,右手向右下方伸
出。
十、十字步(中速)
特點:要有腳緊抓地面的感覺。
(1)右腳腳後跟踮起,同時吸左腳。右手迅速從前向後鼓棒朝下繞頭一周,擊鼓一
下,左腳向右踏出,身體朝向右側方。
(2)右腳向前方他出,曲腿,搖頭,在右手各擊鼓一下。
(3)左腳向左後方踏出,曲腿搖頭。
(4)右腳向後方踏出同上。
❽ 天貓腰鼓服裝批發
這個是騙人的,先讓你打款發貨,貨到了,一個女的再給你打說怕你是工商的,讓你補000的差介,全是騙子,現在網上批發衣服的,只要是不經過支付寶的都是騙子
❾ 我想學打腰鼓
那就去學啊。人生有很多事趁早去做,別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