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服裝行業發展趨勢是怎麼樣的
近年來,服裝消費已經從單一的遮體避寒的溫飽型消費需求轉向時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費潮流。在中國巨大的市場內需已經成為國內服裝行業平穩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續增加和社會開放程度的不斷提升,無論城鎮還是農村居民,用於服裝的消費仍在不斷增長。
從年齡來看,25-45歲的消費者主導了市場,預計在未來幾年也將呈現類似的趨勢。
② 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的未來規劃
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正在調整、升級業態,目前的服裝批發業務將逐步轉移出中心城區,騰出空間向服裝設計、電子商務等高端業態邁進。這是記者昨天從西城區「兩會」上獲悉的。
位於西城區展覽路街道的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被習慣性地稱為「動批」。近年來,隨著市場人流、物流、車流的不斷集聚,使這一地區的城市承載力處於超負荷狀態。西城區副區長孫碩介紹說,「動批」市場安全隱患凸顯,給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比較大的影響。交通、治安、環境等社會問題也日漸突出,「這說明,以商品批發業為主的業態,已不適合北京中心城區的發展。」孫碩說。
按照部署,西城區將對服裝市場、小商品市場、建材市場等聚集人口過多的業態,加大力度從中心區調整退出。上月4日,西城區已掛牌成立了北展地區建設指揮部,負責對包括「動批」在內的整個北展地區的產業進行規劃和布局,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和業態升級。
「動批」未來路在何方?孫碩表示,搬遷工作不會「一刀切」,他用「轉移、調整、升級、撤並」八個字作答。「轉移」即市場中的批發業態必須轉移出北京中心城區;「調整」則是說現有服裝批發零售業態調整為服裝零售、展覽展示、現代電子商務等業態;「升級」指在現有業態的基礎上注入服裝設計、科技金融等業態,搭建平台,提升該區域的服裝品牌的原創力、科技創新力和金融服務力,並向更大范圍宣傳推廣;「撤並」則是要求現有的小檔口攤位逐步撤銷合並,擴大經營面積,確保安全。
孫碩同時也表示,「動批」批發業態的遷移目前還處於市場調研、專家論證、協調准備、政策研究階段,很多工作剛剛起步,目前不設定具體時間表,最終落戶何方也未有定論。「動批」之外,官園、天意等批發市場,也在調整升級之列。
北京動批2016年年底前全部疏解 流動人口減10萬
西城區共有商品交易市場91家,總面積42.5萬平方米,經營商戶近2萬戶,其中區域性專業市場主要聚集在動物園地區,該地區有12家市場,總建築面積達到33.6萬平方米,佔全區的79%。
2015年1月11日,天皓成市場成功閉市,成為北展地區第一個實現整體撤市的市場,未來天皓成市場將變身金融創新中心,預計今年年底將正式引入第一批企業。
2015年7月,「時尚天麗」市場和長征物流疏解完成,涉及面積2000平方米,騰退攤位150餘個。10月,「動批」又完成信德時代市場疏解,面積近6000平方米,商戶300餘戶。目前,「動批」市場周邊安全形勢、環境衛生、交通秩序明顯好轉,商業氛圍大幅下降,人流量從之前的日均6萬至7萬人,下降到現在的日均1萬人左右。
2015年年底前「動批」攤位減六成
除了疏解,天和白馬二期與北京科技大廈兩家新建樓宇則主動適應市場需求,不再從事服裝業態,引入金融科技類企業。天和白馬二期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引入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11家金融企業,整棟樓宇將打造成為「北礦金融大廈」。北京科技大廈的2至6層和7層已分別出售給中國中原對外工程有限公司(中核集團全資子公司)和中國人民銀行用於辦公,其他樓層招商正在進行中。
西城區區委書記盧映川表示,2015年底前,「動批」的11271個攤位將減少60%以上,完成20萬平方米騰退任務,還要提前收回阜外大街天意市場3800平方米經營場所和天意市場(地安門店)6600平方米權益。
③ 服裝行業批發前景未來怎樣
[服飾]如何在服裝行業
1企業家,服裝等行業需要啟動一定的風險,如果你不具備一定的資金支持,很難扭轉。到底多少錢?看到你的店的大小,店面租金,裝修和勞動,稅務等,再加上1/4的流動性做好准備,你可以自己算算。
2,定位問題。必要的市場調研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打開一個樣的店能賺錢?首先,你必須研究當地市場,並根據自己的特點來選擇要運行的風格,這種風格是沒有店鋪或其他優勢並不明顯,否則你只能隨波逐流。
3,供應問題。你去,如果你能找到當地沒有來源,你可以缺少www.sanyecao.com.cn市場是必不可少的
④ 關於廣州的服裝批發市場現況做服裝生意和想做服裝生意的進來交流一下。
十三行 白馬 都是算比較好的 對做工質量要求都高一些本錢要的也大一些 沙河也有好幾個市場 相對來說質量沒有十三行 白馬好 但是本錢要的不是很高 檔口租金從幾萬到幾十萬都有
⑤ 未來服裝批發市場的改造該走什麼樣的思路
目錄批發市場不會走向消亡 我曾經試圖給一位日本同行介紹中國的服裝批發市場,雖費盡口舌,結果還是以失敗而告終。畢竟現在的日本服裝消費市場是零售業高度發達、批發業雄風不再,所以要他們理解中國服裝批發市場的經營現象,比如不少服裝批發市場的銷售很大份額上來自零售業務,上海廣州的一些服裝批發市場內部裝修得並不遜於購物中心,相當不容易。由此看來,服裝批發市場(正規點說叫服裝專業批發市場)確實是一個非常有中國特色和頑強生命力的概念。 因為發達國家的服裝流通里沒有批發市場這個東西,又因為去年國家商務部公布的《零售業態分類》中也沒有跟服裝批發市場直接相關的零售業態,一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服裝批發市場這個老古董註定要被滅亡。這樣的想法,業內業外很多人都有。消亡看來好像是遲早的事情,但是期限到什麼時候卻又說不上來。所以只好說,服裝批發市場已經被判了死刑,不過是緩期執行。 但是實際上,沒有人能夠宣判服裝批發市場死刑。 也許單從零售業態的發展變化規律來看,服裝批發市場消亡論似乎還有幾分道理,但是這樣的道理在下面這樣的現實面前,明顯分量不夠。 首先,現在服裝批發市場活得很好:單就規模來說,年成交額百億元級的超大型服裝批發市場數以十計;就消費者的需求來看,廣大農村地區先不用說,在城鎮的低收入人群中,鐵桿支持者還是非常之多。 其次,作為中低檔服裝主流通渠道的服裝批發市場,整體上來看具有非常類似SPA的功能:絕對低廉的價格,大量豐富的款式品種,還有就是相當快的品種翻新速度。如此功能其他的流通渠道 ,不管是上海一百還是家樂福的大型綜合超市都無法做到。 誠然,這樣的整體SPA功能是建立在整個行業的無序惡性競爭循環上的。同時,服裝批發市場又在很大程度上起著阻擋外資零售對服裝市場的滲透的作用,若隨隨便便就判個死刑,顯然有失公允。 ,設計生產與服務功能一體的SPA型服裝批發商、建立在先進信息化管理基礎上的服裝連鎖專業店、還有將優勢集中在零售上的服裝超市等等。並在這個過程中,將那些個沒完沒了的價格超限戰、遲遲不能推行的服裝流通信息化等等這些現有服裝批發市場競爭模式帶來的負面結果,逐一根除。
⑥ 服裝行業發展趨勢,服裝行業的前景如何,服裝行業分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在限額以上服裝行業的批發和零售金額合計約10356.4億元。在生產領域,我國服裝行業已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但國際比較優勢更多體現在生產加工環節,而在附加值更高的研發、設計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7月18日,波司登「服裝行業唯一入選國家品牌計劃發布會」在北京水立方舉行。國家品牌計劃宣布波司登為唯一入選的服裝品牌,並與其達成3年戰略合作。在發布會現場,波司登上演了精彩的羽絨服時裝秀。
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紡織服裝行業同樣駛入了快車道,而現在服裝設計則成為紡織服裝行業的強大助力。
中國服裝行業零售額統計分析
從零售端來看,服裝行業整體的零售額並未如產量一般出現驟降,而是在「溫水煮青蛙」的態勢中出現了產業增長速度的連年下滑,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服裝行業產銷需求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服裝行業實現零售額7021.5億元,同比增速接近30%,直到2016年,產業規模增速仍有6%以上的水平。到2017年,服裝行業零售額增速驟降至1.4%,實現年零售額10356.4億元。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預測,預計2018年服裝行業零售額將達10985.8億元,同比增長6.08%。
本土領軍品牌匱乏,行業樹立新標簽
國家品牌計劃旨在通過國家平台培育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增長、能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國家品牌。對於波司登此次入選,國家品牌計劃推出兩年以來,終於有了一個來自服裝行業的中國知名品牌。波司登42年歷經磨難,積淀下來了豐厚的品牌資產,此次入選理所應當。
波司登作為唯一入選國家品牌計劃的服裝品牌,的確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紡織服裝行業已經具備高度的行業競爭力與良好的行業形象。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紡織服裝產業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行業發展呈現出增長與結構、格局、創新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與此同時,應當看到,在此過程中,中國民族品牌更是經歷了從少到多,繁榮而又繁雜的發展生態。「繁榮」,源於強勁的市場需求驅動與細分審美的意識勃興。而「繁雜」,則源於白熱化的品牌競爭局面,能夠比肩國際一線品牌的中國本土領軍品牌的相對匱乏。應當說,正是在這繁榮與繁雜交替的過程中,波司登作為中國本土優質品牌脫穎而出,並且通過加入國家品牌計劃,意圖引爆自身強大的品牌勢能,引領領軍品牌的風范。
本土設計力量崛起,中國文化復興回歸
此季波司登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設計系列,也表達出波司登品牌在融合民族與國際、融合經典與潮流、融合功能與審美,融合產品與傳播,以及融合製造業與商業等一系列領域內的深度探索。這樣的探索,無疑是非常具備開拓意義與示範意義的,品牌的崛起,以及作為本土設計文化的「圖騰式」崛起,是一個細水長流的系統工程,更是一個透過表象,根植於企業內在競爭力塑造,不斷自我刷新、自我重塑的過程。我也希望通過這樣全方位、深層次的價值探索,波司登能夠找到一條承載「大師、大牌、大事」的符號精神,令中國本土時尚在全球時尚話語權中心擲地有聲的價值路徑。
圍繞「科技、時尚、綠色」的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新標簽,「時尚」的內在塑造,是產業發展的軟實力象徵,是提升產業文化自信的重要戰略,更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途徑。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服裝品牌與中國時裝設計師出現在了各大國際時裝周的T台之上,代表了本土原創設計力量的自我崛起,也代表了以中國服飾文化為本源的時尚復興正在回歸。
從「邊緣」到「中心」,這條路無疑是漫長的,曲折的。對中國時尚設計的認同,不僅是對技術創新的認同,也是對創意文化的認同;不僅是對創意文化的認同,更是對商業模式的認同;不僅是對設計師與品牌的個體認同,更是對行業文化乃至整個民族文化的價值認同。
現階段,對於中國設計師和服裝品牌來說,是個非常好的機會,而就如同那些成熟的歐美服裝品牌一樣,中國服裝品牌的成功,同樣要靠社會各界的支持。而中國服裝行業要適應更多消費者的需求,更要依靠創意和設計,中國服裝設計力量的發展和壯大,對於整個服裝產業的轉型和升級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立足於保護整個中國時尚設計的生態,需要著重做好三道題:
1、圍繞創新做乘法。創新是設計之本。應持續加大創新要素投入,核心技術、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和前沿引領技術方面創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確保時尚設計在技術創新與藝術創新方面的「兩條腿」走路。
2、圍繞文化做加法。文化是設計之魂。以創意設計、品牌建設、非遺工作、時尚推廣為抓手,不斷厚植行業文化土壤、樹立行業文化自信。創新研究方法,品牌培育工作,行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以及時裝周、專業賽事等平台搭建,持續深化與世界主要時尚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3、圍繞環保做減法,環保是設計之德。要著力孵化綠色設計、可持續發展與可循環利用的設計。立足於產業鏈發展的每一個環節,高度重視行業綠色發展,以節能減排、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積極推進「可持續時尚」的綠色競爭力。
⑦ 未來服裝的發展趨勢是哪種營銷模式
網上這塊肯定是必然趨勢,實體店也不可能就不存在了。建議多關注網路這塊
⑧ 四季青服裝批發市場的發展
四季青服裝市場正以「雙思」教育為指導,認真貫徹「以質興場」的方針,推進市場從量的擴大到質的提高這一轉變,以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為發展市場經濟做出新貢獻。
⑨ 中國服裝行業的市場分析
服裝業是廣東省九大支柱產業之一,廣東擁有涵蓋面輔料、制衣、印染加工、集散市場在內的完善產業鏈,產業集群化發展優勢明顯。但是近年來受各種因素影響,廣東省服裝行業地位下降,產量整體趨於下降,在全國比重不到20%;銷售總額持續下降。產業發展面臨資源和環境挑戰,自主創新瓶頸,周邊國家服裝業的崛起挑戰,國內其他地區的激烈競爭以及國際市場沖擊等挑戰。未來,廣東服裝業要從整體上加快產業升級,發展服裝業總部經濟和時尚創意產業;建立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創新能力強的現代服裝產業體系。
產量整體趨於下降
服裝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我國是服裝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我國服裝產業呈現集群化發展,以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三大經濟圈為輻射中心,在服裝主產區廣東省等地,圍繞著專業市場、出口優勢形成了眾多以生產某類服裝產品為主的產業集群。
服裝業是廣東省九大支柱產業之一,廣東擁有涵蓋面輔料、制衣、印染加工、集散市場在內的完善產業鏈,產業集群化發展優勢明顯,擁有26個服裝特色產業集群,其中包括中國品牌服裝製造名鎮—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中國化纖產業名城—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等。
面對挑戰,廣東服裝業要從整體上加快產業升級,發展創新的、現代化的服裝產品,發展服裝業總部經濟和時尚創意產業;要推進產業升級,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建立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創新能力強的現代服裝產業體系。
—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服裝行業產銷需求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