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南寧那裡有小學生的民族服裝賣
民族特色的服裝因為製作工藝的特殊性,所以是沒有廠家批量生產的,也就沒有批發一說了。通常情況下質量上乘的民族服飾都是手工製作的,質量稍差的也是要專門去服裝廠訂做的。不過如果你只是想進一些稍微和民族特色沾邊的服裝,那你可以到舊和平的3-4樓去淘,具體買怎麼樣的,就看你自己的眼光了。至於民族首飾,一般多見的是藏銀首飾和苗銀首飾。藏銀首飾相對便宜也多見,苗銀首飾不常見而且價格不便宜。而且批發市場上的銀首飾大多含銀量低,要懂鑒別才好!!一般在南寧就只有交易市場一樓有2家民族首飾批發店,不過樣式都不是很好看,而且大都是小型的耳飾之類的很普通!!!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可以去桂林看看,那裡的民族類物件比較多,總類也齊全!!!
2. 桂林哪有賣民族風的衣服
桂林西城路口和陽朔西街最多
3. 桂林哪裡有民族衣服賣金城步行街
搬到北斗商區了
4. 桂林壯族服飾有什麼特色
壯族的服飾特色
壯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廣西、石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東連山、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曲靖地區,及貴州從江和湖南江華等地。我國南方少數民族服飾,因受地理氣候環境操濟文化等因素的決定性影響,造就了其特定的基木式樣,即男女服飾多為短衣、短褲、短裙、綁腿和長衫、長褲等幾種形制。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
的壯族服飾,在此基礎上結合不同的領襟開口方式,裙型(筒裙、褶裙),色彩,服飾品,發式等可變元素,形成了既具有我國南方少數民族服飾共性,又有民族特性的壯族服飾。
壯族的男女服裝款式以藍黑色衣裙、衣褲式短裝為主。據清代顧炎武《長下郡國利病書》載:「壯人花衣短裙,男子著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後兩幅掩不及膝,婦女也著黎桶,下圍花饅。」
壯族男子多穿對襟或右衽圓領上衣,著寬大褲,束腰帶,有的纏綁腿,扎青、黑、藍或白頭巾。婦女服飾各地都有不同的特色,較男子的復雜、生動,更能
體現壯族服飾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壯族婦女服飾通常是一身藍黑,穿寬腳褲、筒裙或蠟
染褶裙,腰間系精緻的圍腰或短圍裙,包黑色或花頭巾,穿綉花鞋,顯得端莊得體,樸素大方。女上衣分為對襟和偏襟兩種(有的在頸口、袖口、襟底均綉有彩色花圖1戴銀飾的廣南壯族婦女邊),有無領和有領之別。其長短也有兩個流派:大多數地區是短及腰,如隆林、平果、武鳴、豈寧以及其他一些地區。而凌石、樂業、龍州等縣,女上衣為長及膝前。壯族婦女普遍喜好戴耳環、手鐲和項圈等銀制飾品。服裝花色和佩戴的小飾物,各地略有不同。
二 壯族服飾色彩分析壯族服飾色彩以青、黑色為主基調,婦女服色在此基礎上配以少量五彩色,是壯族人民典型的服飾用色和配色方式。根據壯族服色用色的特點,將其服飾色彩分成兩個不同的色組,來闡述不同色組及其配合的語義和功能。
(一)驅邪祈佑
壯族服色尚青黑,源於壯族先民圖騰崇拜的驅邪祈佑。壯族自佔有蛇圖騰、鳥圖騰和蛙圖騰崇拜。《說文·蟲部》字條下注:「南蠻,蛇種。」壯族人民自稱蛇的後裔,奉蛇為圖騰,可見其對蛇的敬畏和崇拜。壯族先民尊鳥為祖、為神。文山地區壯族傳說烏鴉是一小姑,崇為小姑女神,其《巫經》之為「烏鴉小姑」,顯示其鳥圖騰崇拜的痕跡。在壯族史引人注目的還是蛙圖騰,廣西東蘭、鳳山壯族至今仍有「蛙婆節」的節日,在每年都要舉行盛大的祭蛙儀式。此外,現在石南壯族仍跳銅鼓舞,鼓上雕蛙,亦為蛙圖騰祭儀的遺存。
青蛇、烏鴉、青蛙鈴為青黑色,為壯族圖騰物的色彩。色彩木寓於圖騰實物,人們在使用圖騰物以求圖騰護佑時,同時也就使用了色彩。作為圖騰實物無法分割的無形組合部分的色彩,被賦子圖騰的馭邪祈佑功能,這也是圖騰崇拜觀念擴展、演化的必然選擇。圖騰實物的色彩如同圖騰實物木身擁有神聖功效,壯族先民對此深信不疑。因此,對他們而言,青黑色因其所承載的圖騰觀念,進而具有美的價值。
壯族先民有文身的習俗,這也與圖騰崇拜密切相關。漢劉安《淮南子·泰族訓》.己載,越人(含壯、傣族先民)「路事寡水事眾」,故以青黛文身避害。高誘注曰:「文身,刻幽其體內,點其中,為蛟龍之狀,蛟龍不傷也。」「文身」是壯族先民身體裝飾的一種方式,在以漁獵為生的原始社會,具有保護人類祖先避免外界物傷害的馭邪功能,同時也是圖騰觀念
的藝術化表現。紋身是壯族先民在被動的生存環境
下,所採取的一種極端行為,以傷害自身身體為代價。隨著生產能力的提高,以採集漪獵為生的生產方式,逐漸被建房定居、馴養家禽的農耕文明所替代。在日常生活中同樣有保護功能的衣飾成為壯族先民文身的延伸和變相存在。而將衣著服飾的生理保護功能與青黑色彩所賦子的精神、心理求安功能相結合,不失為理想的選擇,也是壯族先民祈求美好生活的民族心理的深刻反映。
(二)審美意圖
壯族服飾用色的選擇是社會的整體選擇,是實用和功利的。色彩的審美功能不能不受到這種「理性」的重壓,只能在縫隙中悄悄地表現自己。然而作為色彩語言形式的色彩,畢竟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功能。不管人類的發展處於何種社會階段,源於人類木性的審美需求是無法忽視和磨滅的。壯族婦女服色盡管多青、黑、藍色,而在關鍵部位的其他裝飾顏色的對比運用,就是基於審美的需要。也許這些部位的紋飾是衍生於某些圖騰物,或是對一般自
然物形的模仿,但這並不影響點綴色的出現是出於壯族先民非功利性的意圖。
眾所周知,壯族婦女手織的壯錦色彩斑斕,五彩繽紛,耀人眼目。有個這樣的傳說:很久以前,壯家姑娘達尼妹織布時,太陽升上,這時屋檐下掛有露水的蜘蛛網五光十色,非常美麗。達尼妹以蜘蛛網為樣,織成壯錦。其他壯族姑娘競相模仿,壯錦就流行起來了。白族尚白,而白族姑娘卻戴紅、綠、白、黃彩色鳳凰帽。傳說為鳳凰所贈,後人仿製而來。諸如
此類的神話傳說幾乎各個少數民族鈴有。山此可以看出,各族人民為了在自己的服飾上增加一些色彩,增添幾分美感,製造一些傳說故事,把服飾色彩的調整搭配說成是某種神物或神靈的意志。換言之,初級社會中對色彩的選擇,並非個人所能決定的,而是整個民族的集體主義觀念控制下的統一行為。借神之力,獲取社會整體的認可,是一種借傳統否定傳統,以迂迴妥協的姿態,達到色彩組合搭配的改善,走向史合理、史符合審美規律的境界。
(三)標示個體的社會歸屬
壯族服飾色彩語言是作為社會成員的社會歸屬標志來使用的,它可標示個體的社會角色,如所屬支系、性別、年齡和婚姻狀況等,可供社會識別,進行身份、關系判定。
明清地方誌記載滇桂連接地帶的壯族有沙人、上僚等支系。而沙人又「以衣尚色分之」,有白沙人、黑沙人等《壇南通志》。上僚有花上僚、白上僚、黑上僚之分,二支服色鈴尚青黑,唯花上僚婦女「花綉短褐」(《普洱府志》),白上僚婦女裙幅左右鑲以白布,裙腳束腰,正為白色人字形(《馬關縣志》)等。以不同的服飾配色,標示個體所屬的支系,使人一目了
然。
壯族服飾的色彩語言,史是具有識別不同性別、年齡和婚姻群體的功能。壯族男子的服色多以黑、白無彩色系和青、藍等深色系列為主,顯示男子的粗獷、英勇和剛勁之氣概。與濃淡相濟端莊大方的婦女服色有著明顯的差異。滇南元陽壯族上僚支系婦女婚前以綉花青布包頭,婚後則改用鑲有銀泡的黑頭帕纏頭。廣西少釗我壯族婦女婚前用白印花毛巾包頭,衣領鑲紅、綠絨線裝飾邊,婚後在衣袖上也加紅、綠鑲邊,進入老年則穿全黑衣飾。此外,龍勝壯族婦女小時候戴外婆所贈銀飾小帽,成年後摘帽以白布扎頭,老年又改用黑色扎頭。不同支系的壯族婦女隨著自身所扮演角色的變化而改變衣著服飾的色彩,顯示出色彩語言嚴格的社會約定性,同時也可以看出她們對服飾色彩語言有著潛意識的認可態度。
壯族服飾色彩的選擇和搭配,是山社會約定俗成的無形規則所嚴格規定的。對於初級社會中的個體成員而言,他們自身服飾色彩的美感還只是一種為特定的社會文化所規范的美感。隨著社會的進步,與外界交流的頻繁和深化,LS致了原有社會文化環境的改變和傳統社會規范的松動,以至於壯族人民的著裝觀念發生了根木性的改變。今人的壯族人民旱己開始按照自己的審美觀來決定自己的服飾色彩,於是服飾色彩的選擇搭配變得前所未有的自山
5. 南寧哪裡有批發民族服裝,民族首飾的地方啊,最好是比較大,貨物比較全的那種.
旋律豪放的藝之南,擺出好多種質量挺專業的民族飾品。藝之南的精品為廠家直銷,是第一手貨源,是超低價。購物滿一百元以上,可以打折且免郵費。
6. 桂林市壯族人民多麼有什麼特色服飾!
桂林是以漢人為主,廣西的壯族主要分布在南寧、百色等南部地區。桂林的少數民族主要有苗族,苗族有自己服飾。
7. 請問圖片上的地點是桂林 請問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服飾 A:壯族 B:侗族 C:苗族 D:瑤族
陽朔大榕樹,壯族
8. 桂林龍脊梯田遊客著民族服飾拍照也成風景嗎
中秋過後,桂林龍脊梯田由綠變黃,滿山金稻吸引遊人如織。同時,景區商戶提供的少數民族服飾也頗受遊客喜愛,「10元租一套還不限時,拍照可好看啦!」來自廣東的老年旅遊團幾乎每人都租了一套。
據說當地曾有一個苛刻的地主交代農夫說,一定要耕完206塊田才能收工,可農夫工作了一整天,數來數去只有205塊,無奈之下,他只好拾起放在地上的蓑衣准備回家,竟驚喜地發現,最後一塊田就蓋在蓑衣下面!
9. 桂林的民族服飾有什麼
我們廣西的民族是以壯族居多,桂林就不在話下了。
壯族服飾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指服裝,即衣服(衣裳),包括衣、褲、裙、帽、圍巾、手套、腰帶、鞋、襪、綁腿等;一是指裝飾(修飾),包括發型、首飾、眼鏡、背包(背袋),甚至文臂、文身等。兩大部分組合成壯族服飾,是壯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壯族服飾的顏色,古代、近代多以藍靛作染料,染成黑色或藍色,黑色是壯族服飾主色調。這種主色調,如今保留在那坡與龍州等地的壯人群體中,他們是自耕農服飾文化的活性形態。其他地域的壯人服飾,由於自耕農自足自給經濟形態的衰落,轉入現代的農耕技術與經濟形態,自種自紡自織自製的經濟已被打破,自然而然在服裝的顏色取捨方面,趨於當代的共同的流行色,如紅色、白色、花色、黃色、青色、茶色等,這才出現所謂白衣壯、藍衣壯、花衣壯之稱。其實這是與經濟基礎形態緊密相關聯的。由於在變化,穿黑衣的壯人,就顯得特別奇特,引人注目,稱之為「黑衣壯」。壯族是統一的整體,服飾不同是由地域環境、氣候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而產生、形成的現象。我個人以為,縱觀整個壯民族的原生態審美,開始都從黑色主調審美觀出發,以後才產生異化。
更多詳細信息,自己進入桂林探索網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