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商沖擊下,傳統實體服裝店該如何運營
開了十多年的服裝店,現在利潤越來越薄,壓力越來越大,只能選擇退出。」做了十多年服裝生意的陳霞在決定轉讓店鋪的那一刻,內心十分不舍。隨著電商沖擊、行業競爭、房租上漲、人工薪資壓力及客流減少等因素,在蘭州,越來越多的實體店或因經營不善,或不看好發展前景,最終選擇了關門或者轉讓。
面對著網路大潮的洶涌來襲,蘭州的線下實體店經營如何?今後該如何發展?蘭州晨報記者近日為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購物渠道拓寬實體店成「擺設」
「現在很多人都在實體店內試好衣服,然後再去網上購買,很多人把實體店當成是試衣間。即使要價再低,顧客也認為網上有更便宜的。」銷售羽絨服的鄭亮說,在電商、微商的沖擊下,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已經發生改變,在很多人眼裡,網店已取代了實體店成為消費的首選。
「以前我一周要逛一次街,現在一個月也逛不了一次。在網店買東西很方便,選擇餘地大,不合適還可以隨時退換。」市民張萌萌說,她不僅在網上解決了「衣食住行」,就連娛樂活動也是通過網路付賬。如此一來,實體店更加被動。在采訪中,不少實體店主告訴記者,貨賣得不好,商家必然要壓貨;若是壓貨,商家定會周轉不開;缺少流動資金,進貨時就要受到限制;服裝的款式無法與時俱進,更留不住顧客。實體店的經營由此陷入「惡性循環」,或許未來幾年都無法擺脫這樣的困境。
在甘南路經營一家品牌運動店的張成偉告訴記者,8年前剛開始做生意時,因為品牌產品頗受年輕人歡迎,常常是供不應求,但這幾年網購普及了,很多顧客來店裡偷偷記下貨號後上網購買,盡管想盡一切辦法,但是仍然改變不了生意慘淡的命運。
看著周邊不少開起來幾個月就因為無法盈利再次關門的小店,張成偉也感到很無奈,「像我這樣經營了多年,積攢了一些老顧客,還能勉強生存,至於那些新開店的年輕人,時間一長很難維持下去。」
3
批發市場生意不如往年紅火
二十多年來,東部市場都是蘭州乃至甘肅各個市州等零售商批發貨物的聚集地,它以商品價格低廉、經營方式靈活的特點吸引著四方的零售商前來批貨,熱鬧非凡。然而記者近日在東部市場走訪時發現,這里不再像往日那樣繁華,「生意不如往年好做了」是批發商普遍的感受。
魏敏在東部市場經營著一家童裝批發商店,從2005年到現在,她經營這家店已經10年時間了。在魏敏的記憶里,2012年前是店裡生意最紅火的時候,她告訴記者:「那個時候,趕上批發童裝的旺季,每天一大早就有人在門口等著拿貨了,我們一整天忙得都顧不上吃飯。那兩年應該是東部市場的黃金時期吧,這里的經營戶都賺得盆滿缽滿。」
而說到近兩年來的經營狀況,魏敏用「一年不如一年」來形容。她告訴記者:「2011年,我們店的銷售額是200多萬,到了2015年,銷售額只有130多萬,下滑了近三分之一。今年可能情況更糟,已經到了銷售旺季,但來拿貨的客戶沒見增多,而且大家拿貨也不如往年那樣大批量訂購了。」采訪中,魏敏時常流露出對幾年前東部市場熱鬧繁華景象的懷念,「那時市場里人擠人,一整天閑不下來,生意特別紅火,而現在,許多家店到了早上10點鍾還不開門,到了下午市場里幾乎看不見客戶來拿貨,冷冷清清的。」
4
同行競爭激烈成本過高生意難以為繼
如今行走在大街小巷,不難發現「撞臉」的店鋪越來越多。在找一個好工作越來越難的現狀下,創業成了不少人的選擇,起點較低的餐飲、服裝等行業被列入首選,但隨之而來的同行之間競爭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看著滿大街的咖啡廳生意蒸蒸日上,市民王瑋也緊隨其後,但開起來卻一直在虧損,不到一年後就將店鋪轉讓。生意失敗後王瑋不禁感嘆,「現在冒出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一旦一個項目率先火起來了,緊接著滿大街都是效仿者,同類商鋪如雨後春筍,面對這樣的局面,很多人都妄想『有錢大家賺』。滿大街的串串小火鍋、黃燜雞米飯就是最好的例子。」
「當時,一家趕一家地開起來,現在又接連倒下。」從事餐飲行業的趙玉坤分析,同行競爭激烈,不僅會分流顧客群,還會使顧客失去新鮮感,導致誰也賺不到錢,誰也不會成為贏家。
「開一家實體店成本實在太高,承受不起」,在東部市場外,從事童鞋生意的陳先生站在店內不斷感嘆,他告訴記者,他的店鋪面積不到20個平方米,一年租金就要將近10萬元,水費、電費、稅費、衛生費等各種各樣的費用一年需要一萬多元。店裡有兩個員工,每月工資2500元-3000元,一年下來也要6萬元。這樣算下來,一年的成本就要18萬元,每個月至少掙15000元才能保本。而在蘭州市一些繁華地段的商鋪,一年的房租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經營壓力更大,能盈利的屈指可數。在采訪中,不少商鋪店主也反映,目前蘭州的商鋪轉讓費普遍過高,前一家生意不好,常常不到租期就轉讓,但前期裝修等費用還沒回本,於是就加價轉讓,長此以往,轉讓費用越來越高。
記者以租房的名義撥通了武都路上一家商鋪的轉讓電話,接電話的女士非常熱情,「這間店也是我們租下來的,現在想租出去。」該女士介紹,這間50平方米的商鋪,一年租金加轉讓費是30萬元。她告訴記者,「價格不會再低了。」
2. 為什麼零售行業會受到電商的沖擊
首先,電商零售(B2C)也是零售行業,沖擊的是其它零售行業,主要是實體零售商。
電商可以工廠直接到消費者,省去了中間加價環節,價格優勢明顯。另外電商價格透明,線下貨比三家是體力活,還不一定有得比,在網上一搜索或者用比價工具,成千上萬的商品與價格,立入眼簾。而目前中國內需消費能力有限,主力消費人群對商品價格較敏感。所以電商沖周實體零售行業是必然。
3. 服裝批發市場會被電商取代嗎
服裝批發市場的生存空間會被壓縮或者轉型升級,但是不會被電商取代,因為只要是有需求的存在,就不會出現一個行業也另一個行業取代,就算是大數據時代,也有很多東西是很難被替代的,所以我認為服裝批發市場是不會被電商取代,只可能衰落或者做出產業升級。
4. 在電商、淘寶、網購的沖擊下,服裝實體店的未來前景如何
我訂貨會培訓中聽金克言講過《服裝實體店的十大趨勢》,其中有:
服裝實體店需要線上線下結合、實體店的大店模式、實體店設品牌商的網購專區、品牌商大規模大店直營等
5. 面對電商的瘋狂崛起,服裝批發市場未來還會有前景嗎
前景不明啊 現在生產廠家都網路銷售了啊
6. 電商對十三行的服裝批發有沖擊嗎
服裝企業正在尋找解決服裝銷售業績下滑、消化庫存的途徑。重慶市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尚福說,從全球范圍來看,除了大路貨,歐洲、美國等已經不存在服裝批發市場,近年來流行的是小額訂貨會。打折是服裝企業促銷去庫存的傳統做法,目前不少服裝企業通過開拓電子商務的銷售渠道來自救,有些企業則是批發庫存給網店賣家,或直接開網店。
7. 服裝批發市場受電商沖擊,服裝轉型路如何走
推進轉型升級, 首先企業家和管理者的頭腦應該實現轉型升級,以現代化企業建設為明確主線、以品牌價值塑造為目標,以綠色生態人文為現實路徑,以信息化數據化建設為重要手段,樹立企業家和企業、品牌的社會責任意識,提高產品研發的市場導向能力,產品營銷和市場營銷的時代感、專業性,全面提升技術、產品和管理服務的水平。
8. 淘寶等電商模式對實體服裝店的沖擊究竟有多大
一、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給線下服裝店帶來的沖擊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服裝電子商務平台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優化了服裝行業的產業鏈的同時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越來越多的人們習慣於在網上購物的體驗,逐漸拋棄了實體店購物的模式,這給傳統服裝行業帶來巨大的沖擊。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品牌進行了向互聯網化的轉型,優化了線上和線下兩面的服務和體驗,使得傳統的線下店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二、用戶消費需求升級,傳統方式難以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用戶需求不斷升級,個性化的需求日漸嚴重,要求服裝品牌商不斷提供新興的商品。傳統服裝業供應鏈中創新意識薄弱,產品更新速度慢,不能及時滿足用戶的增長性需求。
三、競爭激烈,成本增加
中國服裝市場行業趨於飽和,不同品牌產品差異不明顯,產品同質化,對於線下門店來說來自電商品牌、線下同種品牌的競爭非常激烈。此外,產品物料成本、人力成本、門店成本日趨增長,產品利潤被壓縮,庫存增加導致服裝店處境嚴峻,關店頻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