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雙版納的服裝
傣族服飾在民族服飾中相當具有特點,尤其是傣家少女的 服飾更是婀娜多姿。婦女服飾上身服裝淡雅,下身大紅大花 ,扎包頭,發上插各種花、梳子或裝飾等,與過去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料子的質量、花色品種、服裝的 式樣等,都有了很大的改進。
他們一般都喜歡穿緋色的緊身小背心(胸前縫有各種色的花邊),外面穿的是緊身短上衣,圓領窄袖,有大襟 ,也有對襟,有淡紅色、淡黃色、青綠色和天藍色等;下身穿筒裙,一 直長齊腳背,色彩鮮亮美麗,大都用絲綢、緞子、的確良、錦 綸等料子縫制。腰間系一根工藝精細的銀腰帶 ,寬一寸多。婦女的衣服、 筒裙都緊緊地裹住身子,將人體的線條勾勒得更加流暢。
男子服裝,一般穿無領對襟小袖衫 ,下穿長管褲,用白布、藍 布、紅布包頭。近年來出現了有領對襟或大襟的小袖衫,頭巾改為水紅色、綠色、粉紅色的綢子,褲子依舊。傣族青年歷來是自由戀愛,談戀愛的時間主要是秋收結束後松閑的日子裡。傣族青年談戀愛找對象的方式多種多樣。,希望可以幫到您
B. 西雙版納傣族人穿的裙子叫什麼名字
西雙版納傣族人穿的裙子是筒裙,分為泐人線條裙(不等距線條裙)和庸那迦線條裙(等距線條裙)。
西雙版納傣族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筒裙。德宏芒市等地婦女,婚前著淺色大襟短衫,長褲,束小圍腰,婚後改著對襟短衫,黑色筒裙。
西雙版納泐人女性服裝為本土服裝,宮廷和平民服裝的差別在於布料和裝飾。女性上衣為系帶窄袖上衣(也許還有缺襟盤扣長袖上衣,因為在電影《摩雅傣》里還有缺襟盤扣長袖上衣,但是目前沒有舊照片佐證),下裝為筒裙。泐人筒裙分為裙頭、裙身和裙腳,傳統上用三塊布縫合而成,
因為裙頭接觸皮膚和腰帶、裙腳接觸腳和地面容易磨損,用分開的布縫起來,壞了的時候容易更換。泐人筒裙的花紋主要集中在裙身部分,因為不容易磨損。
(2)西雙版納傣族服裝批發布料擴展閱讀:
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們那修長苗條的身材充分展示出來。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緋色內衣,外面是緊身短上衣,園圓領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有水紅、淡黃、淺綠、雪白、天藍等多種色彩。
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銀腰帶系著短袖衫和筒裙口,下著長至腳踝的統裙,腰身纖巧細小,下擺寬大。傣族婦女的這種裝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圍」之美,加上所採用的布料經柔,色彩鮮艷明快,無論走路或做事,都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
城鎮女子已極少纏巾,多挽髻於頂,插花、別簪、卡梳作飾,更顯綽綽風姿。衣裙色澤以孔雀綠、淡綠、肉紅粉紅、淡黃、嫩黃為眾。衣料多選用薄而柔軟的喬其紗、的確良或有錦絲綢縫制。外出參加集會或趕擺時,足登時髦皮鞋、涼鞋,肘掛拎包、手撐花傘遮擋烈日,處處顯出優美動人之風采。
衣裙款式在吸收傳統服飾「精華」的基礎上,朝著優美、輕柔、亮麗、淡雅的方向發展。進一步顯示出孔雀之鄉的孔雀羽毛般絢麗多彩的特點。
C. 傣族的服裝是用什麼東西做的
鮮艷布料人工製做的。
由於工業化的沖擊,這一布上的「美麗雲霞」越來越少,目前,由於它的稀少而彌足珍貴,做出了傣裙,希望把「雲」留住,我們看到的通常是棉布織錦、沙發墊等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現在、圍巾,相關部門正准備採取各種措施,傣族人早有棉布和絲綢織錦,「錦」在字典中指「精美鮮艷的紡織品」,它們也成為許多遊客必買的版納紀念品之一。傣族手工藝人用這一布上的「美麗雲霞」
D. 西雙版納的特色服裝具體叫什麼
傣族服裝服飾
傣族是雲南省眾多少數民族中人數較多的一個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傣族居住在雲南省南部和西南部的河谷平壩地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為主要聚居區。傣族生活的地方,山林茂密,江河長流,氣候溫熱,物產富庶。世代生活在這里的傣族人民,在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風俗習慣。傣族的服裝服飾就反映了民族文化的鮮明特點和自然地理的特點,表現出傣族人民熱愛生活的審美情趣。
傣族服裝服飾,男子的比較朴實大方,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褲,多用白、藍布包頭,適於勞動,也方便歡樂時翩翩起舞,尤其是在傳統的象腳鼓舞中,與剛健的舞姿相襯托,顯得格外瀟灑、豪放。婦女的穿著飾物則絢麗多彩,展示出青春的活力和健美。她們上身穿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襟窄袖衫,腰身細小,下擺寬大。下身著花色統裙,裙上織有花紋。喜留長發挽髻,斜插梳、簪、鮮花,或扎花包巾,並側重戴耳環、系銀腰帶等飾品。全身服裝服飾色調諧和,輕盈合身,把她們襯托得更國婀娜多姿。當她們隨著象腳鼓的鼓點歡快舞蹈之時,彷彿一隻只美麗的孔雀,極為優美嫻雅。
傣族服裝服飾給人以強烈的美感,又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為了滿足族人民的需要,在人民政府的翔下,傣族服裝服飾同其它民族特需商品一樣,生產得到發展,並且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前提下不斷創新,花色式樣日益豐富。
景頗族服裝服飾
景頗族是雲南一個人口較少的民族,集中居住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
景頗族的服裝服飾,風格粗獷。男子多穿黑色圓領對襟上衣,褲短而寬大,包黑布或白布頭巾,頭巾兩端以圖案花邊和小絨球裝飾。外出時腰間再掛上「筒帕」和長刀,顯得氣宇軒昂,彷彿鏢悍的武士。
婦女的裝束一般是黑色對襟或左衽短上衣,下著黑、紅二色織成的統裙,腿上帶裹腿,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盛裝時的婦女上衣前後及肩上都釘有很多銀泡、銀片,頸上掛六、七個銀項圈或一串銀鏈子和銀響鈴,耳朵上戴比手指還長的銀耳筒,手上戴一對或兩對粗大刻花的銀手鐲作為裝飾。行走時銀器閃亮,叮鈴作響,尤見風采。許多婦女還愛好藤圈,塗以紅漆、黑漆,圍在腰部,打扮自己,並認為藤圈越多越美,可以說是一種奇特的風俗和裝飾。
E. 傣族的男女性常見服飾
傣族服飾
傣族是雲南省物有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雲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壩地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區。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熱帶、亞熱帶地區,那裡氣候溫熱,山林茂密、物產豐富。傣族服飾也就充分體現了這些地理特點,淡雅美觀,既講究實用,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頗能體現出熱愛生活,祟尚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
[編輯本段]傣族男子服飾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飾差別不大,一般都比較朴實大方,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寬腰無兜長褲凈色長褲,多用白色、青色布包頭,有的戴毛呢禮帽,天寒時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這種服裝在耕作勞動時輕便舒適,在跳舞時又使穿著者顯得健美瀟灑。保留著古代「衣對襟」、「頭纏布巾,喜掛背袋、帶短刀」的特點,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織「土布」。中山裝和西裝,已成傣族青壯男子的時裝。近年來出現了有領對襟或大襟的小袖衫,頭巾改為水紅色、綠色、粉紅色的綢子,褲子依舊。
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飾物,偶爾也會發現他們的手腕上有一隻閃閃發亮的銀鐲。鑲金牙、銀牙是他們的喜好。他們通常把上好的門牙拔去,換上金或銀做的假牙。過去有文身習俗,在胸、背、腹、四肢等處文文字元號或獅虎、麒麟、孔雀等圖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編輯本段]傣族女子服飾
傣族婦女講究衣著,追求輕盈、秀麗、淡雅的裝束,協調的服裝色彩,極為出色。青年婦女盤於頭頂,是傣族服飾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傣族女子上身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襟窄袖衫,下身著花色統裙,裙上織有各種圖紋,傣族女子喜將長發挽髻,在發髻上斜插梳,簪或鮮花作裝飾。傣族婦女都喜戴首飾,首飾通常用金銀製做,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紋和圖案。在小蠻腰上系一根精緻銀腰帶,據說這根銀腰帶十分珍貴,是由母親一代代傳下來。實際上這是一種信物,如果姑娘將銀腰帶交給哪個小夥子,就意味著她已愛上他了。這樣的服飾把她們裝扮得妖美玲瓏,婀娜多姿。
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亭亭玉立,儀態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她們不僅長得美,而且還善於打扮,用獨具特色的服飾把自己裝扮得一個個如花似玉。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窄袖短衣和統裙,把她們那修長苗條的身材充分展示出來。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緋色內衣,外面是緊身短上衣,園領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有水紅、淡黃、淺綠、雪白、天藍等多種色彩。現在多是用喬其紗、絲綢、的確良等料子縫制。窄袖短衫緊緊地套著胳膊,幾乎沒有一點空隙,有不少人還喜歡用肉色衣料縫制,若不仔細看還看不出袖管,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銀腰帶系著短袖衫和統裙口,下著長至腳踝的統裙,腰身纖巧細小,下擺寬大。傣族婦女的這種裝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圍」之美,加上所採用的布料經柔,色彩鮮艷明快,無論走路或做事,都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
如今的傣族女子,內穿色澤淡雅的無領、無袖緊身胸褂(城鎮傣女多戴胸罩),外穿無領細袖緊身短衣,下穿筒裙,短衣及腰,長裙及地。長裙打折,多用銀帶系於腰際,該顯則顯,當斂則斂,使女性曲線分明,下肢修長,顯出亭亭玉立的苗條身姿。城鎮女子已極少纏巾,多挽髻於頂,插花、別簪、卡梳作飾,更顯綽綽風姿。衣裙色澤以孔雀綠、淡綠、肉紅粉紅、淡黃、嫩黃為眾。衣料多選用薄而柔軟的喬其紗、的確良或有錦絲綢縫制。外出參加集會或趕擺時,足登時髦皮鞋、涼鞋,肘掛拎包、手撐花傘遮擋烈日,處處顯出優美動人之風采。 衣裙款式在吸收傳統服飾「精華」的基礎上,朝著優美、輕柔、亮麗、淡雅的方向發展。進一步顯示出孔雀之鄉的孔雀羽毛般絢麗多彩的特點。
[編輯本段]各地傣族女服飾的區別
西雙版納的傣族婦女上著各色緊身內衣,外罩緊身無領窄袖短衫,下穿彩色筒裙,長及腳面,並用精美的銀質腰帶束裙;德宏一帶的傣族婦女,一部分也穿大筒裙短上衣,色彩艷麗,一部分(如潞西、盈江等地)則穿白色或其它淺色的大襟短衫,下著長褲,束一綉花圍腰,婚後改穿對襟短衫和筒裙。
新平、元江一帶的「花腰傣」,上穿開襟短衫,著黑裙,裙上以彩色布條和銀泡裝飾,綴成各式圖案,光彩耀目。傣族婦女均愛留長發,束於頭頂,有的以梳子或鮮花為飾,有的包頭巾,有的戴高筒形帽,有的戴一頂尖頂大斗笠,各呈其秀,各顯其美,頗為別致。
德宏傣族婦女的服飾有所不同。她們在當姑娘時一般穿白色或緋紅色的大襟短衫、長褲,將發辮盤於頭上,腰間束一塊小的圍腰,結婚後才穿上對襟短衫和筒裙。德宏地區傣族婦女的發式也不一樣,年輕的婦女是將頭發束於頭頂,中老年婦女則不再束發,而改戴一種黑色的高筒帽。
[編輯本段]傣族服飾的特色佩飾
由於傣族居住的村寨盛產竹子,他們除了用竹子建成的幽靜而雅緻的干欄式住宅和製作各種生活用具外,還用細篾編成彩繪的竹笠、腰籮,作為佩飾。
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一個用織綿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鮮艷,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圖案有珍禽異獸,樹木花卉或幾何圖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種圖案都含有具體的內容,如:紅、綠色是為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徵著五穀豐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現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他們常將孔雀和大像的圖案編制在筒裙、包、被面、墊單、窗簾、手巾等日用品上,每種圖紋色彩都被賦於具體內容。
F. 在哪裡可以買到西雙版納傣族服裝
在景洪 座2元的公交車下車就可以去買啦
G. 傣族的服裝
一、女性
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
西雙版納傣族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筒裙。
德宏芒市等地婦女,婚前著淺色大襟短衫,長褲,束小圍腰,婚後改著對襟短衫,黑色筒裙。
內地傣族婦女服裝與邊疆大體相同,但有地區性特點,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稱為「花腰傣」、「大袖傣」等。如玉溪市新平的傣族婦女用長達丈余的特製花腰帶系筒裙,由此而得名「花腰傣」。
她們的服裝以黑色、紅色基調為主,貼身的短褂長及上腰部,領口用細銀泡拼成上下交錯的菱形圖案,腰間裝飾長達五、六米的綉花腰帶,頭戴尖頂「雞樅」斗笠帽,帽沿上翹。
「花腰傣」獨具魅力的頭飾、服飾,與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滇國青銅器上的人物十分相似,有著椎髻、短襟衣、筒裙等共同特徵,證明了兩者之間的一脈相承 。
二、男性
傣族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
男孩到11歲左右,即請人文身,文身的圖形大多以虎、豹、獅、龍、蛇、鷹為主。
(7)西雙版納傣族服裝批發布料擴展閱讀:
族源與歷史
傣族源於中國南方的百越族群,西漢稱其先民為滇國,東漢稱為「撣」,唐、宋稱黑齒蠻、「 金齒蠻」、「銀齒蠻」、「綉面蠻」、茫蠻、綉腳,「白衣」等,元、明、清及民國時期稱「白夷」、「擺夷」、「百夷」。
他們在宋朝曾有自己的國家,叫勐泐(即車里宣慰司),首都在景洪。國主叫叭真(帕雅真)。版圖至蘭納、寮國與越南西北。有四子,小兒子管西雙版納,其他三人分別管泰國的清邁、越南西北、寮國的豐沙里省,他的王國生存至1950年。
而德宏一帶則有被稱為麓川思氏的德宏傣族地方政權,由元末生存至明英宗時代。
分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10年人口普查,傣族人口有1,261,311人,內地31個省份均有分布,列第19大民族。
傣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新平、元江、景谷、金平、雙江等縣,在保山、鎮沅、瀾滄、元陽、彌勒、馬關等地也有傣族民眾散居。另外四川省涼山州會理縣新安鄉也是傣族聚居地。
一部分南下到越南、緬甸與寮國北部。
因他們需要暖濕氣候種植水稻,其聚居地位於海拔二千米以下,主要分布於雲南西南的河谷平原(大盈江、瑞麗江)。
風俗潑水節
傣族人結婚時要殺牛,並請全村人來到自家吃飯。酒席持續三天。賀者為示感謝,會說一些吉祥話,或送上紅包。三天酒席結束後,新郎新娘正式結為夫妻。他們只種一次糧食在冬天結束農耕逸居。
語言文字
傣族說德宏傣語(傣那語)、西雙版納傣語(傣仂語)、紅金傣語、金平傣語(傣端語)等多種傣語,都屬於壯侗語系的台語支。
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分為四種形式:在西雙版納等地通行的稱為傣仂文﹐又稱西雙版納傣文﹔在德宏等地通行的稱為傣哪文﹐又稱德宏傣文﹔在瑞麗﹑瀾滄﹑耿馬等縣市的部分地區使用的稱為傣綳文。
在金平使用的稱為傣端文,又稱金平傣文。這四種傣文都是從印度的婆羅米字母演變而來的﹐與寮國文﹑泰文﹑緬甸文﹑高棉文屬於同一體系。均為自左向右書寫﹐自上而下換行﹐但形體結構有所差異。
H. 傣族人的服裝怎麼樣的
有人說,傣族婦女的穿著打扮,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它就像孔雀開屏一樣,五彩繽紛,美不勝收,令人嘆為觀止。只要了解情況的人,都覺得這話一點也不算誇張。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婷婷玉立,儀態萬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他們不僅長得美,而且還善於打扮,用獨具特色的服飾把自己裝扮得一個個如花似玉。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著窄袖短衣和統裙,把他們那修長苗條的身材充分展示出來。上面穿一件百色或緋色內衣,外面是緊身短上衣,圓頸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有水紅、淡黃、淺綠、雪白、天藍等多種色彩。現在多是用喬其紗,絲綢、的確涼等料子縫制。窄袖短衫緊緊地套著胳膊,幾科沒有一點空隙。有不少人還喜歡用肉色就料縫制,若不仔細看,還看不出袖管,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銀腰帶系著短袖衫和統裙口,下著長至腳背的統裙,腰身纖巧細小,下擺寬大。傣族婦女的這種裝束,充分展示了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圍」之美,加上所採用的布料輕柔,鮮艷明快,無論走路或做事,都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長管褲,用白布、青布或緋布包頭,有的戴呢禮刷帽,顯得瀟灑大方。
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上一個用織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鮮艷,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圖案有珍禽異獸,樹木花卉或幾何圖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種圖案都含有具體的內容,如:紅、綠色是為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徵著五穀豐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現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I. 西雙版納傣族服裝多少1套錢
不能這樣籠統地說。要看料子和做工。現在一般的做工是100多,這是一般的服裝和中短裝,材料是合成的。如果是綿布的,加工一一套就得200多了。還有晚裝,加工費差不多要300多。這樣。一套成衣,料子和加工費和一點利潤,以一般的市場價而言,一般要賣200多元!
批發以量為主,利潤不高的話,一般的現在180左右!
但是,現在一般市場上,大數賣300左右一套!
最好買真正的傣族師傅人工做的。這樣的經久耐用!
J. 急求傣族服飾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飾差別不大,一般都比較朴實大方,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寬腰無兜長褲凈色長褲,多用白色、青色布包頭,有的戴毛呢禮帽,天寒時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這種服裝在耕作勞動時輕便舒適,在跳舞時又使穿著者顯得健美瀟灑。保留著古代「衣對襟」、「頭纏布巾,喜掛背袋、帶短刀」的特點,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織「土布」。中山裝和西裝,已成傣族青壯男子的時裝。近年來出現了有領對襟或大襟的小袖衫,頭巾改為水紅色、綠色、粉紅色的綢子,褲子依舊。
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飾物,偶爾也會發現他們的手腕上有一隻閃閃發亮的銀鐲。鑲金牙、銀牙是他們的喜好。他們通常把上好的門牙拔去,換上金或銀做的假牙。過去有文身習俗,在胸、背、腹、四肢等處文文字元號或獅虎、麒麟、孔雀等圖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編輯本段]傣族女子服飾
傣族婦女講究衣著,追求輕盈、秀麗、淡雅的裝束,協調的服裝色彩,極為出色。青年婦女盤於頭頂,是傣族服飾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傣族女子上身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襟窄袖衫,下身著花色統裙,裙上織有各種圖紋,傣族女子喜將長發挽髻,在發髻上斜插梳,簪或鮮花作裝飾。傣族婦女都喜戴首飾,首飾通常用金銀製做,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紋和圖案。在小蠻腰上系一根精緻銀腰帶,據說這根銀腰帶十分珍貴,是由母親一代代傳下來。實際上這是一種信物,如果姑娘將銀腰帶交給哪個小夥子,就意味著她已愛上他了。這樣的服飾把她們裝扮得妖美玲瓏,婀娜多姿。
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亭亭玉立,儀態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她們不僅長得美,而且還善於打扮,用獨具特色的服飾把自己裝扮得一個個如花似玉。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窄袖短衣和統裙,把她們那修長苗條的身材充分展示出來。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緋色內衣,外面是緊身短上衣,園領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有水紅、淡黃、淺綠、雪白、天藍等多種色彩。現在多是用喬其紗、絲綢、的確良等料子縫制。窄袖短衫緊緊地套著胳膊,幾乎沒有一點空隙,有不少人還喜歡用肉色衣料縫制,若不仔細看還看不出袖管,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銀腰帶系著短袖衫和統裙口,下著長至腳踝的統裙,腰身纖巧細小,下擺寬大。傣族婦女的這種裝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圍」之美,加上所採用的布料經柔,色彩鮮艷明快,無論走路或做事,都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
如今的傣族女子,內穿色澤淡雅的無領、無袖緊身胸褂(城鎮傣女多戴胸罩),外穿無領細袖緊身短衣,下穿筒裙,短衣及腰,長裙及地。長裙打折,多用銀帶系於腰際,該顯則顯,當斂則斂,使女性曲線分明,下肢修長,顯出亭亭玉立的苗條身姿。城鎮女子已極少纏巾,多挽髻於頂,插花、別簪、卡梳作飾,更顯綽綽風姿。衣裙色澤以孔雀綠、淡綠、肉紅粉紅、淡黃、嫩黃為眾。衣料多選用薄而柔軟的喬其紗、的確良或有錦絲綢縫制。外出參加集會或趕擺時,足登時髦皮鞋、涼鞋,肘掛拎包、手撐花傘遮擋烈日,處處顯出優美動人之風采。 衣裙款式在吸收傳統服飾「精華」的基礎上,朝著優美、輕柔、亮麗、淡雅的方向發展。進一步顯示出孔雀之鄉的孔雀羽毛般絢麗多彩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