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都市批發 > 北京竹雕批發

北京竹雕批發

發布時間:2021-05-23 08:15:06

Ⅰ 義務哪裡批發竹雕工藝品

親 淘寶有一家叫桂林藝品軒的 專門做竹雕根雕

Ⅱ 清代竹雕名家

細刻:又名毛雕,以刻線條為主,大多一筆以一刀刻成,刻痕帶有毛刺。

自明代正德、嘉靖之後,竹刻藝術發展十分迅速,幾乎每個時期都有一些傑出的藝術家涌現出來。當時,大部分竹刻高士都集中在江蘇嘉定和金陵一帶,一些士人便將這些精工典雅的作品,根據雕刻技法和風格特徵劃分流派,於是出現了嘉定派。
沈大生 嘉定人,明代遺民。能詩善畫,多才多藝,繼承嘉定派朱氏的雕竹技藝。上海博物館藏有沈大生浮雕「庭園讀書圖」筆筒一件。

尚勛 生卒年不詳,活躍於清嘉慶、道光時期(1796——1850)的竹刻名家。善刻留青法,造詣極高。今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其《淺浮雕竹林七賢圖筆筒》和《八駿圖筆筒》,上海博物館收藏其《桐蔭煮茗圖筆筒》,廣東省民間工藝館收藏其《溪船納涼圖筆筒》等。尚氏的《載鹿浮槎筆筒》等,今已流失海外。

周乃始 清代嘉定人。工詩善畫,頗有才氣,也喜竹刻,擅刻芭蕉叢竹。上路博物館藏有其淺刻芭蕉人物筆筒一件。

岳鴻慶 字餘三,清道光、咸豐年間浙江嘉興人,岳飛的後代。工於刻竹,運刀如筆,一時稱絕。還曾以竹雕刻技法,刻《紫檀木梅花圖大筆筒》,由畫家張子祥落墨,餘三奏刀,千枝萬蕊,生機勃勃,虯枝老乾,皺紋疤結,渾古有致。今上海博物館收藏其竹刻《游魚圖》扇骨一柄。

王永芳 清代嘉定人。工刻竹,所刻字體多學蘇東坡,清勁風骨存。上海博物館藏有王永芳淺刻蘇字千論書」行體筆筒一件。
吳三藩 清代嘉定人,字魯珍,號東海道人。初學嘉定派朱珉技法。後自刨嘉定派中一支脈。即薄地陽文竹雕。流傳於世的作品多為人物、花鳥筆筒及行草書法臂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吳氏木雕人物筆筒一件。上海博物館藏其薄地陽文浮雕「松下老人」竹臂擱一件;薄地高浮雕「二喬」竹筆筒一件,一面雕「二喬圖」,一面刻七絕一首,款為「吳三藩」三字,極為珍貴;又藏「松蔭迎鴻圖」竹筆筒上件,屬「磋溪吳三藩制」款,亦極為稀珍。

朱文右 吳魯珍之婿,得吳氏指教,頗能傳其技法。傳世佳作有「合鞋瓣」竹筆筒一件。

封錫爵 清代嘉定人。專工刻竹,人品高潔、技藝超絕,因而聲名遠揚。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封氏竹雕「白菜」筆筒一隻,整個筆筒雕成白菜形狀,造形自然別致,底有「封錫爵」三字篆夾園杉陽文印款。

封錫祿 清代嘉定人。性情落拓不羈,精於竹刻,於康熙年間被招人宮廷,成了御用刻竹藝人。他尤其擅長用竹根雕刻人物像。他還擅刻核桃、橄欖核等工藝品。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其竹雕人物山水筆筒下件,有「壬寅三月」和「封錫祿」名款;叉,上海博物館藏其竹根雕「羅漢」及「獅子戲球」立雕各一件。

封錫璋 清嘉定人。錫祿之弟,也精竹刻,也是御用竹刻藝人。上海博物館藏其淺浮雕竹筆筒一件。

封品官 清嘉定人,善竹刻,尤擅竹根雕人物。

封三元官 清嘉定人,工刻竹,技法出於封門家族,尤擅竹根雕人物。

封始鎬 字彝周,清嘉定人,傳承父輩竹雕之藝,擅長竹雕人物,亦名噪一時。《竹人錄》記載,其「好讀書,旁及鏤剔人物,濃纖合度。」據《清檔》記載,清雍正間(1723——1735年),其與封始歧同在清宮養心殿造辦處牙作供職。

封始歧 字時周,清嘉定人,善刻竹木牙雕等。《竹人錄》記載,其「性活澹,家貧無以自給,籍技能以資衣食,所制亦工妙」。雍正初年,由蘇州織造高斌薦入清宮造辦處牙作供職,其當差之名為「封歧」。今傳世品有《封始歧款竹根雕伏虎羅漢》。台北故宮博物院還收藏有《封始歧款牙雕山水人物小景》。

封始豳 字綿周,清嘉定人,封錫祿之子,著名竹雕刻家。技藝高超,不在其父之下,尤善竹根雕人物。

封文官 清嘉定人,工刻竹,尤善竹根雕人物。

封小姐 佚名,清嘉定人,《竹人錄》載其「工刻竹根蟾蜍,時人珍之,以一蟾蜍易銀一兩」。

封穎谷 清嘉定人,封錫爵之子,亦工鏤竹,承傳封門竹刻技法,善竹根雕人物。

封雲生 清嘉定人,師承封門技法,善竹根雕人物。

顧珏 清嘉定人。他的刻竹,一反朱氏等人傳統的平淡天然的風格,轉向精雕細刻。他的作品都要經過一二年時間才能完成。獨立門庭,自創一派。上海博物館藏有其竹根雕「群仙祝壽圖」一件,製作精細,用刀細密,是其代表作。

施天章 清嘉定人。字煥文,清代著名竹刻家和象牙雕刻家。生於康熙四十年(1701年)竹刻妙若神工;技藝超群,曾師從於封鑼祿,擅長竹根人物雕,人物神情態度極為生動逼真,風格古樸蒼老。卒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享年七十三歲。今傳世品有《施天章款竹雕佛手》,竹根雕童戲各一件。風格蒼深渾厚。

周顥 (一作周灝),字晉瞻(一作峻瞻)號芷岩(或作芝岩),又號雪僬,堯峰山人,晚年號髯痴,人稱「周髯」。清嘉定南翔人,生於康熙十四年(1675年)卒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八十八歲。周氏多才多藝,能詩善畫擅刻竹,繪畫曾問業於王石谷,得其指授。刻竹師法嘉定朱氏技法,又別樹一幟,神明於規矩之中,變化於規矩之外,獨創「陷地深刻」之法,為清代竹雕史上承上啟下之人物。周氏竹雕技藝功力自深。所作山水、樹石、花草、叢竹、人物等,皆不用稿本。其山水首次將南宗畫法移入竹刻,尤為清人所稱許。周氏擅長多種竹刻技法,今傳世作品亦較多,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周芷岩松壑雲泉圖筆筒》和《竹石圖筆筒》均采同陰刻法,以刀代筆,表現墨韻,極為流暢自然。而《竹雕杏花筆筒》、《竹雕蘭花紋臂擱》和《竹枝圖臂擱》等,則為「陷地深刻」法之風格,頗有新意。

浦燦 字萬山,號鶴汀,清代嘉定人,秀才。善畫,畫松學荊浩,虯枝夭矯,孤干蟠穹,一寶高懸,長鳳颯颯。師從周芷岩學竹刻,刻竹與用墨韻頗能相合,亦為嘉定竹刻名家。

周笠 字牧山,清嘉定人,周顥之侄。善刻竹,與周顥齊名。擅長繪畫,山水師法元四家,水墨花卉生意盎然。周笠少時與周顥同學畫,同刻竹,但各得其意,各不相襲。清人評其作品「生意遠出,神氣內涵,萬點當虛,千層疊起,渾厚中自露秀色」。周笠晚年客居揚州,六十歲而病卒,今傳世作品較少。

周之禮 字子和,號致和,江蘇長州人,晚清竹刻家。刻竹摹金文字,極為精工老到,有書卷氣。
周鍔 字劍堂,清嘉定人,生年不詳,善刻竹,尤精刻扇骨邊小字。所刻多由同里著名書家浦熙作書,周鍔奏刀,所鐫精工細巧,「細如蠅須,而分行布白,層次井然,見者詫為鬼工。」卒於嘉慶中期。

張希黃 清江蘇江陰人。精於刻竹,創造了去地陽文留青竹雕,風格獨特。善於運用竹筠色澤的對比變化,表現濃.淡,極有意趣。上海市博物館藏有其留青筆筒一件」另有「歸去來辭」山水筆筒一件,雕刻得細致工妙。

潘西風 清代浙江人,精於刻竹。鄭板橋稱他的技藝為濮仲謙以後,金陵派竹刻的第一人。有詩贊譽道:「老桐與竹結知音,苦竹雕鏤苦費心。十載竹西歌夜吹,幾回燒去竹為琴」。「老桐,即人們對他的戲稱。上海博物館藏其淺地刻臨惲壽平梅花筆筒一件。

時澄之 字志范,清嘉定人,時鈺之孫,善刻作,共名與時其泰相埒。

時大經 號甫堂,時以成次子,善刻陰陽文山水花果與蟲草。設肆於嘉定城中,名「文秀齋」,店中陳列著竹刻假山一座,古雅渾朴。喜刻大件,如竹獅子、高尺余,壽星為二尺余。其他如蟾蜍、靈芝、淡巴菰盒等,極精工。

吳之璠 字魯珍,號東海道人,生卒年月不詳。初居嘉定南翔,後遷徒天津,活躍於清康熙年間,為朱三松之後嘉定竹雕第一高手。擅圓雕和浮雕,深浮雕師法朱氏,淺浮雕乃自創一門,名「簿地陽文」。今傳世作品較多,著名的竹雕有《二喬並讀圖筆筒》、《老子騎牛圖筆筒》、《荷杖僧筆筒》、《丁山射雁圖筆筒》、《松蔭迎鴻圖筆筒》、《黃揚木雕東山報捷圖筆筒》、《松溪浴馬圖筆筒》等,現分別收藏於上海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等處。

時其吉 字大生,時鈺次子,清嘉定竹刻名家。師法其父竹刻技藝,精刻竹,尤善深刻,擅摹刻名山勝水。

時其泰 字賡颺,清嘉定人,時鈺之孫,善刻作,其名與時其泰相埒。

吳嵩山 一作松山,清代嘉定竹刻名家,居南翔寺,後流寓維揚。師從周芷岩學畫刻竹,工畫,亦擅竹刻。

時其祥 字天行,時鈺次子,清嘉定竹刻名家。善竹刻,善摹名山勝水,工細極至,一絲不苟,故每成一器需耗時數月。竹刻與兄齊名。

嚴望雲 一作閻望雲,明代萬曆年間著名木雕藝匠,善制木器,極為精工,曾為嘉興大收藏家項元汴做過香幾、小盒等器具,放在項氏藏書畫的「天籟閣」中,極受項氏推崇。還為項氏製作一隻竹根杯,作荷葉的形狀,旁雕有蟹和蓮房,精巧雅緻,項氏為其題一絕句雲:「截得青琅玕,製成碧筒杯。霜螯正肥美,家釀醉新醅。」嚴氏曾為項氏製作過不少的器具,但流傳到後世的並不多。

時汝鑒 號芳林,時澄之子,清嘉定人,工古篆八分書,師承父祖竹刻之藝,善刻陰陽文,尤善刻人物花卉。

嚴煜 字敬安(一字雲高),清代嘉定人,據南翔寺。工畫山水、花鳥,亦能寫竹石,尤精研金石、六書之學,從周芷岩學竹刻,得不傳之秘,遂成為嘉定竹刻名家。

時以成 號炳南,時汝鑒之子,承父祖家傳,善刻陰陽文山水,深淺合度,雅俗共賞。花卉尤能出新意動人。

楊澥 原名海,字竹唐,號龍石,清江蘇吳江人,晚清竹刻家,善治印,精刻竹。印章以秦漢為宗,於金石考據之字靡不精核。竹刻善摹金石文字,刀法深圓,風格獨特。生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卒於道光二十年(1840年),享年五十九歲。
楊褒 字聖榮,號古林,清代以擅長竹章篆刻出名的竹刻家。家貧無以謀生,遂賣竹刻為業,首創竹章篆刻,時人爭相收藏。著有《寓意》、《竹章印譜》二卷,年七十而卒。

楊謙 號吉人。楊褒之子,繼承父業,以賣竹刻為生。除竹刻之外,亦善書畫、篆刻和雕刻,擅長寫墨竹,作李斯篆,雕琢玉石印章等,都屬精古。

時沅 字湘華,自號卧牛,江蘇嘉定縣人,竹刻名人時大經的兒子。時氏一門數代,都以刻竹聞名。傳到他已是時家最後一小藝人,所刻竹臂擱、筆筒的山水刀法,頗似王恆,可惜年輕時身體殘廢,但仍經常卧床刻竹不倦。

時鈺 字世賢。清初嘉定人,好吟詠,擅竹刻,為清前期嘉定竹刻名家。其二子一孫均承傳其技法,成為一時竹刻名家。

汪曾鑾 字敏甫,號聽園,先世居江陰,後遷居嘉定,清晚期時人。精六法,善治印章,書法學王右軍,善以刻印章之法刻竹,亦善刻黃楊、檀香印章,其上刻獸鈕,甚古雅。

張步青 清乾隆、清嘉慶年間嘉定人,自學刻竹,無師處通。技藝嫻熟,風格與鄧用吉相彷彿,曾刻兩件折枝蔬果,秀逸玲瓏,為世所珍。由於隱逸,雖有絕技,鮮為人知。

張陳典 字徽五,號毅庭,嘉定人,本姓陳,外祖張用之立為後,因傳醫業。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任銅仁知縣,有惠政。九歲能文,及長工詩,精行草,善畫寫意人物,亦善刻竹。所制筆筒,鏤空深刻,極為工巧。著有《燕翼堂集》等。其竹刻為其學問所掩而不出名。今傳世名作有《留青深刻筆筒》一件,為黃允之氏所收藏。

張宏裕 字百福,清中期嘉定竹刻家,擅長人物畫,以竹刻小像而著名。初多刻花果之類,未足盡其技,遂改為專雕竹根人物小像,無不畢肖。《竹人錄》載其「獨以三寸竹為人鏤照,自朱氏至今,別開生面矣。」

張鑒軒 一作張監軒,廣東潮州著名的木雕藝人,他所雕刻的圓雕蟹簍在1957年世界青年聯歡節上展出,引起轟動,並榮獲國際獎。北京人民大會堂廣東廳內陳設的兩件大型全漆木雕《花鳥》和《魚蝦》,亦出自他之手。

張開福 生卒年不詳,浙江海鹽人,張燕昌之子,清後期浙江著名竹雕刻家。

張希黃 生卒年代及里籍均年不詳,或雲為浙江嘉興人,或雲江蘇江陰人。張氏活躍於明代中晚期,以擅長「留青竹刻」而名揚於世,改進和發展了前人的「留青」技法,使之成為明清竹雕中別具一格的品種。傳世的張希黃作品並不多,代表作《山水樓閣圖筆筒》今收藏於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弗里爾藝術館亦收藏有其作品。

張辛 字受之,浙江海鹽人,張燕昌之侄,善刻竹、治印。清後期浙江著名竹刻家,客居北京染疫而卒。生於嘉慶十六年(1811年),卒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年僅三十八歲。

張學海 一名張學,清晚期江蘇嘉定(今上海市嘉定人)人,光緒年間,以擅雕竹根而聞名。崇尚古樸,精選雕材,細心雕刻,得朱松鄰秘法。曾用半年時間,雕成一隻高達一尺以上的獅子,神態兇猛生動,是他晚年的傑作。他家的櫃下桌邊,常堆滿老竹根,平時常對這些竹根觀察,一旦心有所得,隨即雕刻。年八十而卒。今傳世作品有《張學海款竹根雕彌勒佛》一件。

張燕昌 字芑堂,號文魚,又號金粟山人,清浙江海鹽人。善篆、隸、飛白、行楷,精金石篆刻,工畫蘭竹、花卉、山水、人物,亦精竹木雕刻。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優貢,嘉慶元年(1796年)舉孝廉方正。生於乾隆三年(1738),卒於嘉慶十九年(1814年),享年七十七歲。今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張燕昌刻梁同書銘紫檀書筒》。

張應堯 清康熙時人,善刻字,媚麗疏秀,有晉宋人風格。今有其所制竹臂擱傳世,為錢石橋所收藏。

張志魚 字瘦梅,號通玄,北京人。善書畫、治印,最精於竹刻,最將名人書畫縮刻於竹刻扇骨上,不失原作精神。曾刻扇骨八千餘柄,造詣極深,是近代北京刻竹第一高手。曾設「寄斯庵美術社」於北平勸業楊三樓鬻刻,所作以花卉為多。晚年寄居上海,卒年七十餘歲。

張珠春 浙江東陽縣湖溪人,著名東陽木雕藝人,擅深雕、透雕。浙江紹興東岳殿內有他雕刻的《關公保皇嫂》、《三娘教子》、《岳母刺字》和《昭君出塞》等歷史故事木雕,人物形象生動,雕刻技藝精湛,去逝時年僅四十多歲。其弟張珠發亦擅木雕,尤善雕「花板」,寓居上海,以雕刻為主,亦四十多歲左右去逝。

張楫如 名鈺,號西橋,近代江蘇武進(今常州市)人。早年在蘇州學木版雕刻,得到師傳技藝,後客居上海,專為人刻竹。以刻字為主,偶有刻畫,技藝很高,尤擅刻陽文字,世人求其作品者眾,名聲雀起。曾縮刻錢梅溪摹漢石經於扇骨上,凡四百二十餘字,皆刻陽文字,精湛絕倫。又縮刻青銅器的銘文,石鼓文等於竹扇骨,平刀和拳刀並舉,操縱自如,精細入神。所刻各種篆籀文尤精。年五十四而卒。今蘇州獅子林還留有他所作的石刻字貼,但其所作竹刻流傳極少。

Ⅲ 那裡批發竹雕

徽州竹雕已經被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黃山目前是全國最大的竹雕產品加工基地。

Ⅳ 竹雕工藝品批發市場在哪裡啊

不要隨意相信吧,還是中國木雕網(chinmdw)的,較為權威!

Ⅳ 古玩鑒定知識,竹雕器件收藏有什麼竅門

竹雕工藝品的收藏與投資



根據史料記載,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製品的國家,由考古發現也能得知,我國對竹子的利用可追溯至距今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竹製的箭鏃在原始社會人們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之後各時代連續出現的各種竹簡、竹扇、簪、筆桿、篾盒、竹席、竹胎漆器等等都充分證明了竹雕與古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浮雕龍紋彩漆竹勺,日本正倉院藏傳世唐代留青竹刻「尺八」,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夏陵出土竹雕庭苑殘片,表明竹雕始終占據歷史生活的重要位置,可惜竹材不易保存,顯得過於零散而缺乏系統。可以說,在明中期以前,竹雕囿於日用,功能介於收藏品和日用品之間,還不能稱為獨立的門類,只是為其自身的勃興准備了條件。明中期以後,隨著商品經濟萌芽的出現,大量文人的喜愛與追捧,竹刻的藝術性得以大幅提高,影響及於牙、木雕等領域,逐漸成熟。雕刻技藝超越了前代,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獨樹一幟。

明清時期的竹雕與流派

竹雕在明中期開始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在某些地區孕育出竹雕的流派,積累了深厚的傳統,涌現出大批傑出的藝人,依據不完全的計算,明清時載名典籍的竹刻家達二、三百人之多。明代的竹雕風格大多渾厚質朴、構圖飽滿。刀工深峻,而且線條剛勁有力,圖案紋飾布滿器身。清代前期的竹雕製品帶有明代的遺風,但表現技法更為豐富多樣,淺刻、淺浮雕的技法同時並用。想要在竹雕的收藏領域入門,了解明清竹雕的流派就顯得非常重要。

1、嘉定派竹雕

嘉定(今屬上海)是明清時期主要的竹雕中心。其竹雕工藝的開拓者和代表者是朱鶴、朱纓、朱稚征祖孫,他們合稱「嘉定三朱」,共同創造並完善了多層浮雕與鏤雕的風格,開啟了嘉定竹刻的傳統。在他們周圍還有秦一爵、侯崤曾、沈大生等眾多竹刻家。

大約在康熙至乾隆時期,嘉定竹雕迎來了全盛時期。出現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大家和數代經營的世家,如創制了去地淺浮雕——「薄地陽文」法的吳之璠;善制圓雕人物並曾供職宮廷造辦處的封錫祿,及其兄弟錫爵、錫璋,子侄始鎬、始歧,弟子施天章;開創純以陰刻表現筆墨皴點影響及於後世百多年的周灝;其餘以淺刻芭蕉叢竹著稱的周乃始、細巧近於微雕的顧珏、雕鏤小像的好手蔡時敏和張宏裕、七代刻竹的時鈺、時學庭等人,以及王易、鄧孚嘉等,均各有所長;知名文人和畫家李流芳、錢大晰和吳歷等,也愛好竹雕,顯示了當時竹雕的風行。而竹雕的各種技法,如圓雕、浮雕、鏤雕、留青、陰刻、文竹等,都已經非常成熟,有一整套工藝程序、技法口訣和製作工具,單是作為紋飾襯托的地子處理就有平地、砂地、麻地、蓑衣地等多種。器型豐富多樣,以文具居多,陳設、日用品次之,包括:筆筒、臂擱、筆洗、水丞、山子、如意、香筒、冠架、簪釵、扇骨、人物、動物、花果等。紋飾內容多為歷史典故、吉祥圖案、山水人物、書法篆刻等。構圖深受版畫藝術影響,善於變通名家墨跡。

道光以後,嘉定竹雕逐漸勢微,雖然有程庭鷺、陳凝福等名家,但以陰刻及淺浮雕金石文字為主,技法與題材日益狹窄。倒是嘉定城中州橋西的竹刻街開始聞名全國,時大經的「時文秀齋」、張學海的「張文玉齋」、朱漁甫的「酉陽俎」等,經營甚為成功。

成書於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的《竹人錄》,作者是金元鈺,書中對竹雕歷史作了初步總結,並以介紹嘉定竹人為主,是研究嘉定竹雕的重要著作。

2、金陵派竹雕

金陵(今南京)派竹雕由名藝人濮仲謙(1582-?)開創,以注重選材,隨形施藝,不事雕琢著稱。

濮仲謙活躍於明末清初時,與當時名士錢謙益、張岱等相友善,以刻竹名世。《陶庵夢憶》稱「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數刀,價以兩計」,南京三山街上靠販賣他的作品得厚利者就有數十人之多。而濮氏的雕刻確有獨特面目,「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盤根錯節,以不事刀斧為奇,經其手略刮摩之而遂得重價」,可知重視選材,隨形施刻,刀法簡潔是他的代表性風格。這與「嘉定三朱」所開創的以雕鏤精細,多層深刻為主的風格頗有不同,所以清代金元鈺《竹人錄》將濮氏列為與「嘉定派」並稱的「金陵派」創始人。

濮仲謙之後,乾隆年間寓居揚州的潘西鳳,被看作是自覺追隨金陵派風格的另一位大家。他與鄭板橋相友善,擅長淺刻,刀法簡練傳神。傳世竹根雕梅花筆筒,疤痕錯落,稚拙可喜,體現了潘氏的技巧。

總體而言,金陵派不象嘉定派那樣集中一地,傳統深厚,名手輩出,而是較為鬆散,更多情況是藝人傾慕濮仲謙開創的風格所做出的個人選擇,但不論如何,金陵派還是形成了不同的面目,豐富了竹雕的表現力。

3、其他竹刻名家的鑒識

除去嘉定派與金陵派外,各地還有若干竹刻名家也都有非凡的造詣。

張希黃,清代初期竹刻藝術家。江蘇江陰人,或謂浙江嘉興人。刻竹能另闢蹊徑,拓展了留青技法的表現力,成為可同嘉定竹刻分庭抗禮的人物。他能將極薄的竹皮切分層次,通過所留厚度的變化,烘托「墨分五色」的效果,如運筆渲染。雕刻題材則以近似界畫的山水樓閣為主,施於筆筒、臂擱之上。作品傳世極少,卻多為精品。

清中期竹刻家尚勛,善於留青、浮雕等技術,還兼能雕牙、木、石等材料,無所不精。

晚清時擅摹畫本的浙江蕭山人蔡照、多刻行楷的臨安人韓潮、喜鐫金石文字的江蘇吳江人楊澥和長洲人周之禮等,均各有所長。

同時,在文人化的藝術竹刻之外,乾隆時宮廷造辦處還生產出仿效商周青銅器器型紋樣的竹器以及一批文竹製品,更強調古典的韻味和精密的技巧。它們與民間日用竹刻共同構成了豐富的歷史畫面。

竹刻的當下市場行情

竹刻藝術品的上拍時間較早,1994年達到1996年這兩年間,蘇富比、佳士得、朵雲軒、嘉德、翰海等五大拍賣行都有竹刻作品的拍賣,也有不少高價成交的明清竹雕珍品。但讓人印象較為深刻的要數2000年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一件明末清初的《竹林七賢》拍出了42.35萬元高價,隨後2001年,巴黎塔尚一件直徑14.7厘米《人物樓閣慶桂筆筒》以54萬法郎(約416萬元人民幣)成交。當時國內的精品竹刻價格仍然較低,未有百萬天價出現,直至2003年秋,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推出了「儷松居長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品」專拍,取得了極好的成績,其中兩件竹雕作品成交價格上百萬,分別是明代朱三松竹根雕老僧拍出264萬元,另一件明朱小松歸去來辭圖筆筒被上海博物館定向購買,這才真正標志竹雕行情發生變化,此後竹雕價格一路看漲。有業內人士稱,如果這批竹雕放在兩三年後拍,成交價格後應該再加一個零。

究其原因,首先拍賣的時間是在2003年非典之後,藝術品價格全面升溫的時間段里,竹雕作為較為重要文玩門類出現在拍場上。其次,王世襄先生收藏的一批作品的確精良。

2004年至2006年,拍賣價格屢創新高,2004年成交上百萬的有三件,2005年成交上百萬的竹刻作品各佔2件,上千萬的1件,這個紀錄一直保存到現在尚未打破,即香港佳士得2005年春季拍賣會上清康熙竹高浮雕山水人物圖筆筒以1215萬元成交。2006年成交上百萬的藏品5件,分別由香港佳士得(2件)、中國嘉德(2件)、北京翰海(1件)拍出。

2007年藝術市場整體有下滑趨勢,北京匡時、上海嘉泰和香港佳士得仍有三件竹刻作品以百元成交。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藝術品市場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而如期舉行的香港佳士得2008秋季拍賣會上,推出了「好善簃竹雕珍藏」專場,全場52件上拍,總成交額:1,260.78萬元成交率為59.62%,成交已算喜人。同時也顯現出竹雕藝術品較良好的抗跌性。

竹木牙角四類材質的雕刻大多為小件,卻是我國雕刻史上獨特且重要的藝術門類。將人們根據材料不同施以各種技藝,創造出各有特色的藝術瑰寶。從市場價格評判,竹雕的材質不及象牙犀角和名貴木材珍貴,所以價格更主要的體現在其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附加值上。具體來說,藝術價值主要包括雕刻技法和創作構思。雕刻技法是技術層面上的,好的匠人好的雕刻師應該具備的起碼素養。在這個基礎上,如果創造構思巧妙、意境深遠,器物的身份將會由一件優質的「工藝品」上升為一件難得的「藝術品」。時下人們總關注名家名作,在意竹雕藝術品是否有名家刻款簽名,也是因為名家的文化素養和修為遠在匠人之上,其作品的高遠意境和將詩書畫結合的特色非常人能及。這也是前面所述的附加值。此外,作為有機材質的竹雕器不易保存,所以品相也是影響其價格的主要因素。

對於竹雕的鑒定,我們必須把握住幾條要點:刀工;年代;藝術水準;與標准器和文獻記載的對應關系;保存狀況等,只有這樣,才能認清是否名家真跡,價值幾何。

竹雕的收藏與保養

竹材為易損材料,保藏技術不可輕忽,如受潮漲起,乾燥收縮,乾乾濕濕就會開裂,因此竹雕理想的保藏環境是控制溫度在20℃左右,濕度約為60%。在南方,黃梅天可將竹雕放入有樟腦的塑料袋,扎緊密封,以免吸潮;伏天要防止乾裂,盡量不拿出玩賞,切忌太陽曝曬。一般隔1-2年要用生桐油或胡桃油、松子油輕擦一遍,可使其保持潤澤。其法只需將胡桃、松子仁包於紗布中,在竹雕製品上擦摩即可。

關於竹刻的研究書籍

除《竹人錄》外,明清筆記中記載竹刻人物與作品的不在少數,但大多比較零散,可資參考的還有嘉定等地歷年所修的地方誌,其中「物產」部分也會收集這一方面的材料。

近人金西厓以竹刻家身份,撰寫《刻竹小言》一稿,由其甥王世襄整理成書,是第一部系統記錄竹刻歷史與創作技巧的著作。王世襄為《中國美術全集·竹木牙角》卷所作的長篇導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參考。早年致力於收藏竹雕的葉義醫生,著有《中國竹刻藝術》,並且他的收藏和研究成果,對港台地區和海外竹雕的收藏有著重要的影響。


內容來源:國家文化市場調查評估中心(藝術講堂)

Ⅵ 什麼叫工藝品

工藝品指的是手工藝的產品。即通過手工或機器將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而成的有藝術價值的產品。工藝品來源於生活,卻又創造了高於生活的價值。它是人民智慧的結晶,充分體現了人類的創造性和藝術性, 是人類的無價之寶。

工藝品一直是中國的傳統出口產品,製作精美且成本低,能迎合潮流,所以在歐美一直有廣闊市場。中國工藝品內容豐富多彩,生動有趣 ,價格低廉,這是為什麼那麼多老外鍾愛於工藝品的原因,發展前景是非常可觀。

(6)北京竹雕批發擴展閱讀:

中國民間工藝品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多彩。這些工藝品大多與民間傳說有關。其主要種類有:

陶瓷、泥塑、布藝、木頭、燈彩、吊飾、麗江木刻、樺皮工藝、漆器工藝、獸皮工藝、硯石工藝、竹編工藝、漆器陶具、玉器工藝、大理石工藝、土家族黃楊木雕、瓷器、風箏、剪紙、麥桿畫、年畫、鉛筆屑畫、唐卡、拓真畫、銀飾、紙編畫、蘇綉、魚皮衣等。

內容大都是精神活潑向上、吉祥如意、長命健康、富貴有餘、兒孫滿堂等,用於民間傳統節日,傳統宗教和民族飾品等。這些民間工藝品流傳廣泛,並且深動有趣,代表了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和日常活動。

Ⅶ 常州留青竹刻批發大市場在什麼地方怎麼做車

在青果巷的常州工藝品廠的門市有賣,不過那裡比較高檔、貴一點。
在新北區薛家鎮的華夏藝博園,那裡有比較便宜實用的,甚至是能為你設計留青竹刻產品。

Ⅷ 竹雕工藝品

說到竹雕大家應該不會感覺到陌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製品的國家,因此竹雕工藝品在當代社會也受到大家的喜愛,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竹雕工藝品的相關介紹吧!
1.竹雕工藝品
竹子在我國被認為是祥瑞之物,它的外表油潤,色澤近似琥珀,具有渾厚堅韌的特性。明代以前,流傳下來的竹刻器物和知名的刻工非常少,到明代中葉以後至清代,涌現出很多竹刻名家,使竹刻藝術從實用轉變成供人們鑒賞收藏的藝術品。
2.竹雕工藝品批發市場
竹雕在工藝美術品中只是一個小門類,在拍賣會上多歸為工藝品雜項之列,雖然竹雕多數是小物件,但它精雕細琢,尤其是在明清以後,名家輩出,風格獨特,歷來都是收藏者的珍愛之物。就目前竹雕的價值來說,它是非常有市場前景的。
3.竹雕工藝品保養
流傳下來年代久遠的竹雕,要用適量的肥皂水將表面清洗干凈,清洗後抹上核桃油用來保護竹雕工藝品不容易開裂、生蟲。在清洗時不能用各種刀具修刮竹雕上的附著物,會影響雕件的原貌和品相。
竹雕工藝品在當今市場上盛行,喜歡竹雕工藝品的朋友們可以收藏下以上的內容哦!

閱讀全文

與北京竹雕批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茶具批發去哪批發最便宜 瀏覽:865
昌平大東流鋁型材批發商 瀏覽:798
七浦路嬰童批發啥價格 瀏覽:235
聖圤水果批發市場 瀏覽:374
桂林匯東水果批發價格表 瀏覽:215
凌家塘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瀏覽:24
腌制好的冷凍雞腿批發多少錢 瀏覽:380
萬家服裝批發市場附近的地鐵站 瀏覽:926
木林森服裝批發是真的嗎 瀏覽:97
批發鞋子寄上海海關 瀏覽:915
上海閔行文具批發市場 瀏覽:563
即墨服裝批發價格和圖片 瀏覽:620
南寧平板玻璃廠可以批發玻璃 瀏覽:50
雲南土豆批發市場 瀏覽:55
株洲亮靚衣服批發在哪裡 瀏覽:353
哈爾濱市哪裡批發電線 瀏覽:399
男仕外套衣服批發 瀏覽:604
琦勝溫控器批發商 瀏覽:637
長沙哪裡有批發煙的 瀏覽:451
北京掛畫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