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菜心的作用
菜心又名菜薹、廣東菜薹、廣東菜、菜花等,以花薹供食用。
(一)起源與分布 菜心起源於中國南部,是由白菜易抽薹材料經長期選擇和栽培馴化而來,並形成了不同的類型和品種。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台灣、香港、澳門等地。20世紀後葉日本引種成功。
菜心是中國廣東的特產蔬菜,品質柔嫩、風味可口,並能周年栽培,故而在廣東、廣西等地為大路性蔬菜,周年運銷香港、澳門等地,成為出口的主要蔬菜。還有少量的遠銷歐美,視為名貴蔬菜。
菜心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濟南等地均有少量栽培,各地也沒有大量食用習慣,仍列為稀特蔬菜。
(二)營養價值與用途 菜心品質柔嫩,風味可口,營養豐富。每千克可食用部分含蛋白質13~16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22~42克,還含有鈣410~1350毫克、磷270毫寬、鐵13毫克。胡蘿卜素1~13.6毫克、核黃素0.3~1毫克、尼克酸3~8毫克、維生素C790毫克。
菜心可炒食。煮湯及加工出口。主要出口港、澳及歐美等地。
(三)特徵特性 菜心為十字花科芸薹屬芸薹種白菜亞種中以花薹為產品的變種,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根 為淺根系,須根多,再生能力較強。
莖 在抽薹前短縮,綠色。抽生的花薹圓形,黃綠或綠色。
葉 寬卵圓形或橢圓形,綠色或黃綠色,葉緣波狀,基部具有裂片或無,或葉翼延伸,葉脈明顯。葉柄狹長,有淺溝,橫切面為半月形,淺綠色。花莖上的葉片較小,卵形或披針形,下部的葉柄短,上部無葉柄。
花 為總狀花序,完全花,具分枝。花冠黃色,十字形。
果 為長角果,兩室,成熟時黃褐色。種子近圓形,褐色或黑褐色,細小,千粒重1.3~1.7克。
菜心的個體發育為下列4個時期:
種子發芽期:種子萌動至子葉展開,需5~7天。
幼苗期:第一真葉開始生長至第五片真葉平展,需14~18天。
葉片生長期:第六片真葉至植株現蕾,需7~21天。
菜薹形成期:從現蕾至菜薹採收,需14~18天。
開花結果期:初花至種子成熟,需50~60天。
不同品種的生育期長短不同,早中熟品種40~45天;晚熟品種葉片生長期和菜薹形成期較長,生育期為50~70天。
幼苗具2~3片真葉時開始花芽分化,現蕾以前以葉片生長為主,菜薹發育緩慢;現蕾後,菜薹迅速生長。菜薹形成期,節間迅速伸長和增粗。在適宜條件下,主薹採收後還抽生側薹,側薹採收多少因品種、栽培季節及栽培條件而異。
菜心生長發育的適溫為15~25℃。不同生長期對溫度的要求不同,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適溫為25~30℃;葉片生長期需要的溫度稍低,適溫為15~20℃,20℃以上生長緩慢,30℃以上生長較困難。菜薹形成期適溫為15~20℃。在晝溫為20℃,夜溫為15℃時,菜薹發育良好,約20~30天可形成質量好、產量高的菜薹。在20~25℃時,菜薹發育較快,只需10~15天便可收獲,但菜薹細小,質量不佳。在25℃以上發育的菜薹質量更差。
菜心屬長日照植物,但多數品種對光周期要求不嚴格,花芽分化和菜薹生長快慢主要受溫度影響。
(四)種類與品種 按生長期長短和對栽培季節的適應性分為早熟、中熟和晚熟等類型。
早熟類型:植株小,生長期短,抽薹早,菜薹細小,腋芽萌發力弱,以採收主薹為主,產量較低。較耐熱,對低溫敏感,溫度稍低就容易提早抽薹。
中熟類型:植株中等,生長期略長,生長較快,腋芽有一定萌發力,主薹、側薹兼收,以主薹為主,質量較好。對溫度適應性廣,耐熱性與早熟種相近,遇低溫易抽薹。
晚熟類型:植株較大,生長期較長,抽薹遲。腋芽萌發力強,主側薹兼收,採收期較長,菜薹產量較高。不耐熱。
目前栽培較多的品種有:
1.四九菜心 廣州地方品種,早熟類型。植株直立。葉片長橢圓形,黃綠色,葉柄淺綠色。主薹高約22厘米,橫徑1.5~2厘米,黃綠色,側薹少,早抽薹。品質中等。耐熱、耐濕、抗病,適於高溫多雨季節栽培。播種至初收需28~38天,連續收獲10天左右。
2.蕭崗菜心 廣州地方品種,早熟類型。植株直立。葉片長卵形,黃綠色。抽薹早,主薹高約25厘米,橫徑1.3~2厘米,薹葉狹卵形,易抽側薹。品質優良,耐熱性較弱。播種至收獲需35~40天,連續收獲10~15天。
3.一刀齊菜心 上海市寶山區特產。植株高約48厘米,葉片呈卵圓形,綠色,葉面平滑,無茸毛,全緣。葉柄細長,淺綠色。主薹綠色,只收主薹。該品種抗寒力中等,側枝生長勢極弱。品質佳,味鮮美,纖維少,質地嫩脆。
4.青柳葉菜心 廣州品種,中熟類型。植株直立,葉片長卵形,青綠色,葉柄淺綠色。主薹高32厘米,橫徑2厘米,青綠色。薹葉卵形,易抽側薹。品質優良。適於秋天生長,不耐高溫多雨。播種至初收需50天,連續收獲30~35天。
5.大花球菜心 廣州地方品種,晚熟類型。株形較大,葉片長卵形或寬卵形,綠色或黃綠色,葉柄淺綠色。抽薹較慢,主薹高36~40厘米,橫徑2~2.4厘米,黃綠色。易抽側薹,品質較好。可連續收獲30天左右。
6.三月青菜心 廣州地方品種。晚熟品種。植株直立,葉片寬卵形,青綠色,葉柄綠白色。抽薹慢,主薹高30厘米,橫徑1.2~1.5厘米,側薹少。品質中等。該種冬性強,不耐熱。播種至初收需50~55天,延續收獲10~15天。一般每公頃產11200~15000千克。
7.柳葉晚菜心 廣西柳州地方品種。植株高大,腋芽萌發力強,是大型品種。該種晚熟,冬性較強。生長期100~120天。每公頃產3700千克左右。
(五)栽培季節 在不同的地區,利用的品種不同,栽培時間也不相同。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利用早熟品種從4~8月均可播種。播種後30~45天開始採收,從5~10月為供應上市期。中熟品種從9~10月播種,播種後40~50天收獲,採收供應期為10月至翌年1月。利用晚熟品種從11月至翌年3月播種,播種後45~55天開始收獲,採收供應期為12月至翌年4月。江南地區菜心基本上實現了四季播種、周年供應的目標。
華北地區露地栽培分春、秋兩季。春季栽培利用早、晚熟品種均可,3~4月播種,4月下旬至6月初採收。秋季露地栽培利用中。早熟品種,8~9月播種,9~11月採收。利用保護地栽培時,利用晚熟品種,於10月至翌年2月播種,播種後2個月即可開始採收。在華北地區菜心也基本實現了周年供應。
(六)春季栽培技術
華北地區菜心春季栽培是供應春末夏初的蔬菜淡季,對豐富市場蔬菜花色品種有很大作用。
1.育苗 菜心可以直播,也可以育苗。為節省土地,以育苗為宜。
苗床應建在前一年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塊上,宜選用砂壤土或壤土,每公頃施45000千克腐熟的有機肥,淺翻,耙平,做成平畦。
播前灌大水,水滲下後,撒種。每公頃苗床用種量7.5~10.5千克。可移栽0.6~1公頃。撒種後覆土0.5~1厘米。
苗出齊後,立即間苗。拔除並生、擁擠、過密的小苗。在第一片真葉展平前,共間苗2~3次。最後保持苗間距3~5厘米,使幼苗有足夠的營養面積,防止過密發生徒長。第一片真葉展開時追一次肥,每公頃施尿素150千克;也可追施人糞尿液,每公頃7500~10000千克,促進幼苗生長。
苗期保持土壤見干見濕,每5~7天一水。
定植時秧苗的形態是:有葉片4~5片,苗齡18~22天,根系發達完整。
2.定植 栽培地應選肥沃蔬松的壤土或砂壤土,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45000~75000千克,或人糞尿22500千克。深翻後,做成平畦。定植期很晚時,也可做成高畦,以利生長後期正值雨季防澇排水。
定植的株行距,早熟品種為13厘米×16厘米,晚熟品種為18厘米×22厘米。定植時應小心少傷根系,以利成活緩苗。定植後及時灌水。
3.田間管理 菜心緩苗快,生長迅速,需肥量大,應及時追肥。幼苗定植後2~3天發新根時,結合澆水,追施第一次肥料。每公頃施腐熟的人糞尿液7500~15000千克,或尿素150千克,促進秧苗迅速生長。植株現蕾時,追人糞尿每公頃7500~15000千克,或尿素150~225千克,促進菜薹迅速發育。在大部分主菜薹採收後追施第三次肥料,每公頃施人糞尿15000千克,或尿素150~300千克,以促進側薹的發育。
生長期每3~5天一水,保持土壤濕潤。勿使乾旱影響菜薹生長發育,並降低產品質量。
4.採收 菜心可收主薹和側薹。一般早熟種生育期短,主薹採收後不易發生側薹。中晚熟種主薹採收後,還可發生側薹。主薹採收的適期為菜薹長到葉片頂端高度時,先端有初花時,俗稱"齊口花",為適宜的採收期。如未及齊口花採收,則薹嫩,而產量降低;如超過適宜的採收期,則薹太老,質量降低。優質的菜薹形態標準是:薹粗、節間稀疏、薹葉少而細,頂部初花。
早熟品種只採收主薹時,採收節位應在主薹的基部。中晚熟品種易發生側薹,採收時在主薹基部留2~3葉摘下主薹,使再萌發側薹。留葉不能太多,否則側薹發生太多,薹纖細,質量下降。
(七)秋季栽培技術 在華北地區菜心秋季栽培在8~9月播種,9~11月收獲上市。由於菜心生長後期,天氣涼爽,適合菜心生長發育要求,故而品質優良,很受消費者歡迎。
1.育苗 秋季栽培的育苗期正值雨季,為防大雨後澇害,育苗畦應做成寬1.2~1.5米,高15~20厘米的小高畦。其他苗期管理與春季栽培相同,苗齡20天即可定植。
2.定植 定植較早時,為防澇害可做成小高畦;定植晚時,雨季已過,可做成平畦。定植密度為13厘米×16厘米。其他事項同春季栽培。
3.田間管理 秋季栽培時,外界氣溫很高,土壤蒸發量很大,植株生長迅速,因此,應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一般2~3天一水,勿使土壤乾旱。進入10月至11月,氣溫漸下降,方可適當少澆水,每5~7天一次。
生長期追肥與春季栽培相同。前期應及時人工除草,防止發生草荒。
秋季病蟲害發生嚴重,應及時防治。詳見病蟲害防治部分。
4.採收 秋季栽培菜心只收主薹,收後即鏟除。收獲方法同春季栽培。
(八)越冬栽培技術 隨著保護地栽培的迅速發展和人們對稀特蔬菜周年供應的需求,菜心的越冬栽培也逐漸發展起來。通過越冬栽培,菜心可以從初冬一直供應到翌年春季,是菜心四季生產、周年供應重要的一環。其成本雖高,但經濟效益卻十分顯著。
1.栽培時間及設施 由於菜心較耐寒,加上栽培的經濟效益不如黃瓜、番茄等高,所以一般利用保溫性能稍差、造價較低的日光溫室。塑料大棚、中棚、小棚、風障陽畦等。
利用日光溫室栽培時,可於10月至2月任何時間播種,從12月至4月收獲上市。利用風障陽畦或有草苫子覆蓋的塑料中、小棚栽培時,播種時間和收獲時間與日光溫室基本相同,唯因溫度條件稍低,故生長期稍長一些。利用塑料大棚無草苫子覆蓋時,於10月播種,12月上旬收獲;或於2月播種3月收獲。
2.育苗 菜心越冬栽培一般採用高產、質優的晚熟品種。因苗期正值寒冬,故育苗畦應建在風障陽畦或日光溫室內。苗期保持白天15~20℃,夜間10~12℃。防止冬季出現0℃的低溫發生凍害,也要防止早春。初冬晴暖天氣出現的25℃以上高溫造成徒長,以免降低菜薹的品質。
苗期因氣溫低、蒸發量小,不用多澆水。一般在播種時澆透了水,整個苗期可不用澆水。不澆水也不用追肥。其他管理同春季栽培。冬季育苗苗齡25~30天,幼苗4~5片葉。
3.定植 保護設施內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45000~75000千克。於定植前15~20天扣嚴塑料薄膜,夜間加蓋草苫子,盡量提高地溫。選晴頭寒尾的晴暖天氣上午定植。定植株行距為18厘米×22厘米。其他事項同春季栽培。
4.田間管理 菜心在冬季栽培,由於氣溫低、蒸發量小,加上保護設施內空氣濕度大,所以應少澆水。只要土壤濕潤就不用澆水,一般10~15天一水。1月也可不澆水。結合澆水追2次肥。追肥以化肥為主,少施有機肥。次數與春季栽培相同。
5.收獲 菜心越冬栽培收獲標准與春季栽培相同。但是,在春節前上市時價格最高,故收獲時,應以市場價格為依據。只要市場價格高,可適當提早或延後收獲。
(九)周年多茬栽培技術
菜心春季栽培一般利用春閑地,也可利用菠菜、萵苣等耐寒蔬菜收獲後的空閑地。收獲後可作秋菜的栽培利用。在茄果類或瓜類蔬菜春茬收獲後,可用於菜心的秋季栽培。菜心的前茬和後茬以茄果類。瓜類等蔬菜為宜,不宜與十字花科蔬菜為前後茬。
在越冬栽培中,一般是秋延遲番茄或黃瓜收獲後,在寒冬種一茬菜心。菜心收後接種春早熟黃瓜或番茄。這樣可根據萊心耐寒的特性,充分利用保護設施中溫度較低的季節。
(十)病蟲害防治
1.病毒病 病毒病又叫孤丁病、抽瘋病。可危害蘿卜、大白菜、白菜、甘藍等多種十字花科作物。國內各地普遍發生,危害嚴重。
(1)病狀 各生育期均可發病。發病初,心葉出現葉脈色淡而呈半透明的明脈狀,隨即沿葉脈褪綠,成為淡綠與濃綠相間的花葉。葉片皺縮不平,有時葉脈上產生褐色的斑點或條斑。後期葉片變硬而脆,漸變黃。嚴重時,病株矮化,停止生長。根系不發達,切面呈黃褐色。種株發病,花梗畸形、花葉、種莢瘦小,結籽少。
(2)發病條件 該病為病毒病害,由多種病毒侵染引起。病毒有多種越冬方式。有的在種子、田間多年生雜草、病株殘體上越冬;有的在種株上越冬;有的在保護地內越冬。翌年通過蚜蟲、接觸等傳播。高溫、乾旱有利於蚜蟲的發生,也有利於病毒病的發生流行。在重茬、鄰作有發病作物、肥料不足。生長不育等情況下發病嚴重。在菜心6~7葉以前的幼苗期易染病,蓮座期以後感病減少。不同的品種抗病性亦有顯著差異。
(3)防治方法
①抗病品種國內各育種單位培育出的雜交種多數較抗病。
②選留無病種株秋冬收獲時,嚴格挑選無病種株。這樣可減少翌年的病毒源,並減少種子帶毒。
③合理安排茬口十字花科蔬菜應避免連作或鄰作,減少傳毒源。
④秋播適時晚播秋冬栽培應適時晚播。使苗期躲避高溫、乾旱的季節,待不宜發病的冷涼季節播種,可減輕病害的發生。
⑤苗期避蚜苗期是病毒病易感病時期,應及時噴葯防治,避免蚜蟲傳播。
⑥田間管理深耕細作,消滅雜草,減少傳染源。增施有機肥,配合磷、鉀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抗病力。加強水分管理,避免乾旱現象。及時拔除弱苗、病苗。
⑦及時防治蚜蟲洋見蟲害部分。
⑧葯劑防治發病前可用下列葯劑:高脂膜的200~500倍液;83增抗劑原液的10倍液;病毒寧500倍液;20%病毒凈400~600倍液;抗毒劑1號300~400倍液,上述葯之一,在苗期每7~10天一次,連噴3~4次。
2.霜霉病
霜霉病欲稱"烘病"、"跑馬干"等。主要危害大白菜、白菜、甘藍、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國內各地普遍發生,危害十分嚴重。
(1)症狀 主要危害葉片,其次是莖、花梗、種莢。發病先從外葉開始,葉正面出現淡綠色至淡黃色的小斑點,擴大後呈黃褐色,由於受葉脈限制而成多角形斑。潮濕時,病斑背面產生白黴。嚴重時,外葉大量枯死。種株發病,莖、花梗、花器、種莢上都長出白黴、畸形。種莢淡黃色,出現黑褐色長圓條斑,細小彎曲,結實少。
(2)發病條件 該病是真菌病害。病菌隨病株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母株上越冬。翌年借風、雨傳播侵染。在16~20℃時發病迅速,多雨、多露、日照不足時流行嚴重。此外,連作、重茬、低窪地、通風不良、密度過大、營養不良、生長衰弱時,發病嚴重。田間病毒病發生嚴重時,霜霉病發生也嚴重。不同的品種間抗病性也有差異。
(3)防治方法
①品種選用抗病的品種。多數雜交一代均有一定抗病性。
②種子消毒播種前,用種子重量的0.3%的50%福美雙;或25%瑞毒霉;或75%百菌清拌種,消滅種子表面的病菌。
③合理輪作,適期播種與十字花科作物隔年輪作,鄰作也忌十字花科作物,減少傳染源。秋冬栽培的播種期適當推遲,避開高溫、多雨季節。
④田間管理苗期及時除去病苗和弱苗;收獲後及時清潔田園,深翻土壤,減少病源。施足有機肥,增施磷、鉀肥;生長期及時澆水,施足追肥,保證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力。
⑤葯劑防治發病初期可用:40%乙磷鋁300倍液;25%瑞毒霉800倍液;64%殺毒礬M8的500倍液;72.2%普力克600~1000倍液;大生M-45的400~600倍液,上述葯之一,或輪流交替應用,每7~10天一次,連噴3~4次。
3.軟腐病 軟腐病又叫"爛葫蘆"、"爛疙瘩"、"水爛"等。主要危害大白菜、白菜、甘藍、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國溝各地都有發生,危害十分嚴重。
(1)症狀 多在生長後期開始發病。發病初,植株外葉萎蔫,早晚還可恢復。嚴重時,葉萎蔫不能恢復,外葉平貼地上,葉柄基部及根莖髓部完全腐爛,呈黃褐色勁稠物,發出臭氣。
(2)發病條件 該病為細菌性病害,由細菌侵染致病。病菌在病株殘體,堆肥中越冬,翌年通過雨水、灌溉水、肥料傳播。病菌主要通過機械傷口、昆蟲咬傷等侵入。在植株其他病害嚴重,生長衰弱,愈傷能力弱時發生嚴重。在15~20℃的低溫條件下,多雨、高溫、光照不良等氣候因素下,病害易流行。比如,連作、平畦栽培、管理粗放、傷口多時發生嚴重。
(3)防治方法
①品種 凡抗霜霉病、病毒病的品種,均抗軟腐病。
②輪作 可與禾本科作物、豆類作物等不易感病的作物輪作,忌與十字花科、茄科、瓜類作物連作。
③整地、施肥選用高燥地塊,忌低窪、潮濕、黏重地。應用高壟、高畦栽培,忌平畦。增施腐熟的有機肥,防止肥料帶菌。
④田間管理 適當晚播,避開高溫多雨易發病季節。雨季及時排水、防澇,降低田間溫度。發現病株,及時清除,攜出田外,深埋或燒毀。病穴應撒石灰粉消毒。田間管理應盡量減少機械損傷。
⑤及時防治病蟲害及時防治地下害蟲及其他食葉害蟲,減少傷口。及時防治病毒病、霜霉病,也可減輕軟腐病的發生。
⑥葯劑防治 發病嚴重地,在根周圍撒石灰粉,每公頃900千克,可防止病害流行。播種前,用菜豐寧B1拌種,每公頃用量1500克,或用種子重量的1.5%的中生菌素;或用增產菌50毫升拌種,可消滅種子及苗周圍土壤中的病菌。發病初可用:農抗120的150倍液;農用鏈黴素100毫克/升液;新植黴素200毫克/升;70%敵克松500~1000倍液;菜豐寧B1的80倍液,上述葯之一,噴霧或灌根,每株250毫升。
4.白斑病
該病主要危害大白菜、白菜、甘藍、蘿卜等十宇花科蔬菜。國內發生普遍,華北、東北地區發生嚴重。
(1)症狀 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葉面上散生灰褐色微小的圓形斑點,後漸擴大成為圓形、不正圓形或圓形病斑,中央變成灰白色,有1~2道不明顯的輪紋,周緣有蒼白色或淡黃綠色的暈圈,直徑約6~18毫米。後期病斑互相合並,形成不規則的大病斑。潮濕時,病斑背面產生淡灰色霉狀物。後期病斑變白色半透明,並破裂穿孔。一般外層葉先發生,向上蔓延。
(2)發病條件 該病為真菌病害。病菌隨病株殘體在土表越冬,也可在種子或種株上越冬。翌春隨風、雨傳播。白斑病發生的溫度范圍為5~28℃,適溫為11~23℃。適於發病的空氣相對濕度為60%以上。在溫度偏低、晝夜溫差大、田間結露多、多霧、多雨的天氣易發病。此外,連作、地勢低窪、澆水過多、播種過早等因素也會造成病害流行。不同的品種抗病性亦有一定差異。
(3)防治方法
①品種一般雜交種較抗病。
②輪作實行與非十字花科作物2~3年的輪作。
③種子處理選用無病種株,防止種子帶菌。帶菌種子可用50℃溫湯浸種;或把種子放在70℃的溫度下處理2~3天,以消滅種子上的病菌。
④田間管理適期晚播,避開發病環境條件;增施有機肥,配合磷、鉀肥料,補充微量元素肥料;及時清除田間病株,減少病源。
⑤葯劑防治發病初可用:15%嗪胺靈300倍液;50%霉銹凈500倍液;40%多硫600倍液;40%混殺硫600倍液;50%多菌靈800倍液;大生M-45的400~600倍液,上述葯之一,或交替應用,每15天一次,連噴2~3次。
5.炭疽病 該病主要危害大白菜、白菜、蘿卜、甘藍等蔬菜。國內發生普遍,長江流域發生嚴重,華北、東北亦有危害。
(1)症狀 主要危害葉片、葉柄、葉脈,有時也侵害花梗和種莢。葉片上病斑細小、圓形,直徑約1~2毫米,初為蒼白色水浸狀小點,後擴大呈灰褐色,稍凹陷,周圍有褐色邊緣,微隆起。後期病斑中央部褪成灰白至白色,極薄,半透明,易穿孔。在葉脈、葉柄和莖上的病斑,多為長橢圓形或紡錘形,淡褐色至灰褐色,凹陷較深。嚴重時,病斑連合,葉片枯黃。潮濕時,病斑上產生淡紅色黏質物。
(2)發病條件 該病為真菌病害。病菌隨病株殘體在土壤里越冬,或在種子上越冬。翌年通過雨水濺落在植株上侵染。發病適溫為26~30℃,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發生嚴重。此外,播種過早、雨量過多、低窪地、種植過密、田間積水等情況下易發病。
(3)防治方法
①整地 選用地勢高燥、易灌能排的地塊,忌低窪地、積水地。整地應精細,盡量採用高畦栽培,雨季及時排水。
②輪作 與非十字花科作物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
③品種 選用抗病的品種。
④種子處理 在無病區、無病株上留種,防止種子帶菌。帶菌種子可用溫湯浸種法消毒;或用種子重量0.3%的50%的多菌靈或福美雙拌種。
⑤田間管理 適期晚播,避開發病季節。及時清除田間雜株,減少病源。
⑥葯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600倍液;80%炭疽福美500倍液;農抗120的100單位液;50%托布津500倍液:抗菌劑"401"800~1000倍液:大生M-45的400~600倍液,上述葯之一,或交替應用,每5~7天一次,連噴3~4次。
6.黑腐病
黑腐病主要危害白菜、甘藍、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國內分布普遍,已成為主要病害之一。
(1)症狀 幼苗受害,子葉、心葉萎蔫乾枯死亡。成株發病,病斑多從葉緣向內發展,形成"V"字形黃褐色枯斑,病斑周圍淡黃色。病斑在葉中間時,呈不正形淡黃褐色斑,有時沿葉脈向下發展成網狀黃脈,葉中肋呈淡褐色,被害部干腐,葉片歪扭,部分發黃。濕度大時,病部產生黃褐色菌濃或油浸狀濕腐。
(2)發生條件 該病為細菌性病害,由細菌侵染致病。病菌隨種子、種株、病株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通過病苗、肥料、風雨、農具進行傳播。發病適溫為25~30℃。高溫、高濕有利干發病。在連作、早播、低窪地塊、管理粗放、蟲害嚴重、機械傷口多等條件下發病嚴重。品種間抗病性也有差異。
(3)防治方法
①種子在無病區或無病種株上留種,防止種子帶菌。播種前應進行種子處理,可用溫湯浸種或葯劑處理,方法同霜霉病。
②輪作與非十字花科作物實行1~2年的輪作。
③土壤處理每用50%福美雙1.25千克;或用65%代森鋅0.5~0.75千克,加細土10~12千克,溝施或穴施入播種行內,可消滅土中的病菌。
④田間管理適期播種,高壟直播;施足腐熟的有機肥;合理密植;拔除病苗;適當澆水;減少機械傷口等,均可減輕病害的發生。
⑤葯劑防治發病初可用:65%代森鋅500倍液;農用鏈黴素或新植黴素200毫克/升;氯黴素2000~3000倍液;50%福美雙500倍液;上述葯之一,或交替應用,每7~10天一次,連噴2~3次。
7.黑斑病 又叫黑霉病。主要危害白菜、大白菜、甘藍、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國內普遍發生,危害有上升趨勢。
(1)症狀 幼苗和成株均可受害。受害子葉可產生近圓形褪綠斑點,擴大後稍凹陷,潮濕時表面長有黑霉。成株可危害葉片、葉柄、花梗和種莢等部位。葉多從外葉開始發病,病斑近圓形,直徑2~6毫米,初呈近圓形褪綠斑,擴大後呈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上有明顯的輪紋,周圍有黃色暈圈。濕度大時,病斑上有黑色霉狀物。葉柄上病斑梭形,暗褐色,稍凹陷,種株上症狀同上。
(2)發病條件 該病為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殘體及種子上越冬。翌年借風雨傳播。發病適溫為13~15℃,在低溫、高濕的條件下有利於病害的發生。此外,早播、多雨、管理粗放也有利於病害的流行。不同品種間抗性也有差異。
(3)防治方法
①品種 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
②種子處理 在無病區和無病植株上采種。播種前應行種子消毒,方法同霜霉病。
③輪作與非十字花科作物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
④田間管理 及時排水防澇;利用高壟、高畦栽培;施足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施用微量元素肥料;適當晚播;及時清理田間病株,深埋或燒毀,減少田間病源。
⑤葯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用:70%代森錳鋅500倍液;40%滅菌丹400倍液;農抗120的100單位;多抗黴素50單位;50%撲海因100倍液;60%殺毒礬500倍液;大生M-45的400~600倍液,上葯之一,或交替應用,每7~10天一次,連噴3~4次。
8.蟲害 同青花菜。
(十一)發展前景預測 菜心在中國江南地區為食用習慣極廣的大路蔬菜。在中國北方地區生產面積很小,消費量也很小,屬稀特蔬菜行列。菜心在北方發展不起來,估計有如下原因:春夏季為菜心栽培適期,可是北方人喜食果菜類蔬菜。此時正值果菜上市期,黃瓜、番茄、茄子等蔬菜把菜心擠出了市場;秋季大白菜的產量高、栽培容易、群眾喜食是菜心無法比擬的,菜心自然不可能取代大白菜而大量栽培;菜心在江南有冬季持續生長、陸續採收供應上市的優勢,這一優勢在北方受嚴寒的限制發揮不出來。
上述是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形勢。90年代,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員交流頻繁,特別是廣東經濟的高速發展,廣東人員遍及全國各地。由此,廣東人的生活習慣、廣東人的食用要求也逐漸擴散到國內各地。他們喜食的菜心,也從賓館、飯店開始,逐漸擴大到市場上,需求量越來越大了。這一社會需求自然就刺激了生產的發展
❷ 廣東菜心的生產基地在那裡
廣東具特色的四大商品蔬菜生產基地:以各地城鎮為中心的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以珠江三角洲為龍頭的優質、高檔蔬菜出口基地,以粵西地區為主體的冬種北運菜基地,以粵北高寒山區為依託的夏、秋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
❸ 在上海怎麼樣才能把自己的菜心賣出去
找那種生鮮電或著超市的供應商,不過商品單一不好談!
❹ 飯店裡炒廣東菜心的青菜是什麼菜,是上海青嗎
❺ 廣東菜心的基本資料
產品名稱:廣東菜心
又稱菜薹(tái) 。十字花科芸薹屬一、二年生草本。我國廣東、廣西一帶的特產,當地能周年生產與供應。主薹與側薹供食,品質脆嫩,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每百克食用部分含維生素C79毫克,並有清熱解毒、殺菌、降血脂的功能。可炒食、湯用。由於菜心生長周期短,每年可收獲9-10茬,經濟效益高。廣東菜心是中國廣東的特產蔬菜,品質柔嫩、風味可口,並能周年栽培,故而在廣東、廣西等地為大路性蔬菜,周年運銷香港、澳門等地,成為出口的主要蔬菜。還有少量的遠銷歐美,視為名貴蔬菜。廣東菜心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濟南等地均有少量栽培,各地也沒有大量食用習慣,仍列為稀特蔬菜 淺根系,須根多,移栽易成活,莖短縮,綠色。葉寬卵圓形或橢圓,葉片綠或黃綠。花莖葉較小,卵圓形,花莖下部葉的葉柄短,上部的葉無葉柄,總狀花序。長角果,種子近圓形,褐或黃褐色,千粒重1.3-1.7克。
種子萌動至子葉展開,在適溫下經5-7天,至第5真葉為幼苗期需14-18天,萌芽和苗期生長適溫為25-30℃;從第6片真葉至現蕾期為葉片生長期經7-21天;現蕾至菜薹採收為菜薹形成期,適溫為15-20℃,在晝溫20℃、夜溫15℃時菜薹發育良好,產量、品質均佳。溫度過高或過低薹纖細、產量低、品質差。幼苗2-3葉時開始花芽分化,現蕾前以葉片生長為主,現蕾後花薹迅速生長,植株生長量、葉面積大小與菜薹產量正相關。
菜心營養價值
每100克菜心鮮樣可食部分中含水分92%,蛋白質2.2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2.8克,纖維素0.82克,維生素C49~83.7毫克,胡蘿卜素1.83毫克,鉀225毫克,鈣130毫克,鎂29.8毫克,磷53毫克,鐵0.2毫克。
❻ 廣東什麼時間適合種植四九菜心
四九菜心最宜播期為4~10月,是廣州市蔬菜研究所培育的菜心優質品種,目前在很多地區都在大規模種植。(村村通網如是說也)
一、主要特性
四九菜心基葉6~8片,卵圓形,長16厘米,寬7厘米,油綠,葉柄較短,長6.5厘米;薹葉4~6片,狹卵形。菜薹節疏勻條矮壯,油綠有光澤,主薹高19~22厘米,橫徑1.3~1.7厘米,重約40克左右。早熟,播種至初收30天左右,延續採收5~7天,抽薹整齊,採收期集中,以收主薹為主;生勢壯旺,耐熱,較耐濕,在高溫多雨季節生長正常,耐炭疽病、軟腐病。纖維少,薹質脆嫩,齊口花、凈菜率高,品質優。
二、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
最宜播期為4~10月,宜直播,每畝用種量為450~550g ,播後用涼爽紗覆蓋,以利出苗、齊苗和全苗,出苗後迅速揭開遮陽網防止徒長。
2、肥水管理
該品種早熟,生長期短,生長速度快,對肥水的需要量大且要求較嚴格,以選擇土壤肥沃、疏鬆、富含有機質的壤土或沙壤土種植較好。注意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腐熟豬糞2000~3000公斤或雞糞750千克 ,復合肥20~30千克;生長期間應及時追肥,追肥早期以速效性氮肥為主,中後期配合增施磷鉀肥。一般可在第1片真葉時澆1~2次稀薄糞水或每畝用尿素3~6千克進行提苗;三葉期結合間苗進行追肥,每次每畝可用尿素5~11千克,復合肥11~26千克混合施用;以後每隔5~7天施用1次;全期共約追肥3~4次。注意淋水,保持畦面濕潤。
3、病蟲害防治
危害菜心的病蟲害主要有黃曲條跳甲、小菜蛾、菜青蟲、斜紋夜蛾和炭疽病、軟腐病等。注意在病蟲害發生初期及時用葯劑進行防治。
4、採收
當菜薹開1~5朵小花高度與植株葉片齊平或接近時,俗稱齊口花,應及時採收。一般每畝產量為1000~2000千克左右。
❼ 上海最好吃的廣東菜心,上海哪裡廣東菜心最好吃,上海
==其實我覺得還好咩……如果青菜苦的話,炒的時候放少許糖可以減輕苦味。(這是上海人吃得甜的真相)
❽ 廣東菜心有黑點是為什麼
菜心有黑色可能是得了燒心病或是其他的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