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菜市口地區明清時期的商業發展怎麼樣
菜市口地區,包括東邊的騾馬市大街西段,西邊的廣安門內大街東段,南北的米市胡同、北半截胡同、鐵門等。
明代時,菜市口稱作菜市大街,由廣寧門外大街的菜市得名。明代的菜市大街,東起宣武門外大街南端丁字街處,西至下斜街口。清乾隆時,才改用現名"菜市口",東界線沒有改變,西界線由下斜街口,縮至北半截口,范圍已經大大縮小。新中國建立後,1965年,對街巷胡同地名進行了調整,菜市口東部並入騾馬市大街,西部並入廣安門內大街,菜市口的名稱已經取消了。但是,"菜市口"的稱呼仍然在民間沿用,有的商店還以此來命名。
菜市口一帶的蔬菜市場和騾馬牲口市場在明代就已經出現。而後逐漸地發展成僅次於前門大街、大柵欄、崇文門外大街的商業街。
菜市口地區也是文化名人聚居的地方,所以文化遺址眾多。其原因是廣安門內大街、菜市口、騾馬市大街,是西南、西北各省人進廣安門後的必經之路,因為這里返鄉方便,所以這里成了住宿的首選。而且菜市口地方交通發達,商業繁華,來往行人眾多,也適合各類人群居住。
清朝末朝,北京開通火車之後,形勢有所變化。特別是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盧漢鐵路的修建,給西南、西北入京的人帶來了方便,他們可以乘坐舒適便捷的火車進京了。這使得前門大街和大柵欄地區商業更加繁榮,而菜市口、廣安門大街和騾馬市大街的商業活動相對冷清了許多。
話雖然如此說,但是,從清末到民國年間,各省文人的主要活動仍然集中在宣武門外一帶。因為這一帶建立的同鄉會館和工商會館是無法改變的。所以,菜市口、騾馬市大街仍然保留著一定的商業活動,特別是菜市口地處宣武門外大街、廣安門內大街、騾馬市大街的交匯點上,仍然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
⑵ 北京最大的農貿批發市場
應該是位於京開延線南四環附近的新發地農貿批發市場。
疏萊,水果,海鮮…應有盡有
⑶ 北京市菜市口百貨市場搬到什麼地方了
你說太白的話,你可以網路查一下有沒有搬遷,據我所知好像沒有搬遷嘛,可以查一下的。
⑷ 農貿市場為什麼要升級改造
農改超:思維方式的反思
農改超初期,政府把主要困難和資金補貼放在了原有農貿市場的善後清退上,忽略了生鮮超市的市場生存和環境適應能力,對農改超的困難和後續問題估計不足,當諸多現實問題撲面而來時,令各方始料不及,應接不暇;當這一輪熱潮的泡沫逐漸散去,又有些手足無措。把農改超放在現代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的背景之下,我們不難發現農改超思維上的局限性,而這些誤區深刻地影響著農改超的走向和結果:
1、核心目的反思——為什麼要農改超?
筆者曾考察過一些農改超的生鮮超市,有些還是政府扶持的試點項目,生鮮超市賣場無論是商品保鮮、陳列方式、設備配置和管理水平遠遠達不到提供高質量農產品終端銷售的要求,面對這樣農改超,不免令人心存疑慮,什麼是農改超?如何評價農改超的實際效果呢?
「所謂『農改超』,是指通過政府政策的鼓勵支持,引導大型流通企業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不適應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居民消費要求的原城市農貿市場,按照超市的經營業態、經營理念對城市農貿市場進行生鮮超市化改造,使其成為經營主體組織化、經營產品標准化、經營方式超市化及服務規范化,以經營生鮮農副產品為主的超市。」(《福建省「農改超」的實踐總結與理論思考》作者陳清)關於農改超的目的,從初期農改超的有關規劃文件可以看到相關描述:一是商貿流通現代化;二是提高菜籃子產品質量為生安全水平,或者是杜絕餐桌污染。
一段時間以來,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政府、業界和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問題,而農改超作為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的組成部分,其核心目的越來越清晰地定位於:通過優化、改造農產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方式,建立可追溯的農產品質量信息管理體系,最終解決食物安全問題。而對於農貿市場超市化改造,只是達到這個核心目的的方式之一。
無可否認,通過農改超推進了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質量提高,但是在農改超三年的熱潮中,也確有相當部分投資者為了爭取政策扶持,抱著明顯的投機心理;借農改超之名,變相炒賣商業鋪位有之;本末倒置,形似神不似的農改超更不在少數;政府未能制定出有效地農改超准入制度和評價標准,以及後續問題應對措施,對農改超過程中問題未能及時糾正;如果商家的投入和經營成本增加,盈利無望,商家難以為繼;而農改超的農產品質量和衛生水平提升有限,加價不增值,農改超的目的難以體現,消費者很難為這樣的農改超買單。
「本」之迷失,「標」將焉附,失去市場落腳點的農改超就這樣步入了尷尬的窘境。
2、模式反思——什麼是農改超?
就當前農產品的流通形式而言,農改超似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農改超是基於對原有的城市農貿市場進行超市化改造,它是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中的一種形式;而廣義的農改超則是基於農產品流通渠道的全方位改造,它是農產品超市化經營的集合,既包括農改超,農加超,也包括各種果蔬、肉類等農產品專賣店,以及原有連鎖超市生鮮區經營,同時也不排斥通過升級改造,能夠達到農產品安全標準的農貿市場,廣義的農改超是多種模式並存,建立於多元化之上的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所以應把廣義的農改超進一步理解為現代農產品超市化經營。
從現代農產品營銷渠道的角度來看,多種銷售渠道會同時並存,並由於消費群體的變化,不同的渠道此消彼長,卻很難以一個銷售方式取代另一個銷售方式,即便是在發達國家中,農貿市場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象廣州黃花肉菜市場和東川路市場,經過改造升級之後的傳統街市(農貿市場),也擁有著可觀的顧客群;而香港傳統街市的質量信息快速反應機制也十分有效,更何況農改超的生鮮超市本身也因時因地存在自我完善的過程,一些城市「農改超」試點大起大伏可清楚說明這一點。
當農改超興起之時,妄言以生鮮超市取代農貿市場,而農改超發展不順利時,又對農產品進入超市經營之路疑問多多,以狹義農改超的嘗試來評判現代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的成敗,視野未免狹隘,觀點也有失偏頗。
從農產品流通的終端模式來看,無論是農改超,還是現代農產品超市化經營都存在著多種橫向經營模式,形式和模式不同,但對農產品經營的衡量標准則是統一的,它包括:
——食品安全管理與控制應該覆蓋食品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鏈的所有方面,並在儲運、加工、銷售過程中確保農產品和食品安全衛生,因此應具備必要的冷鏈和其它軟硬體條件;
——所有產品和原料在流通中保有它們的溯源,在需要情況下,可為有資格的機構提供溯源相關信息。當食品發現存在危害時,可以及時從市場召回,避免流入市場;
——參與農產品流通企業的市場定位和目標消費群體清晰並有利可圖。
3、思維反思——單點思維還是系統思維?
三年農改超實踐,現實令我們逐漸認識到:食品安全問題要從源頭抓起,要從整個農產品和食品供應鏈的多環節入手,齊抓共管;而農改超的成功也需要強大的上游供應鏈的支持。農改超作為整個農產品產業鏈後段零售終端的一部分,如果僅僅寄希望於農改超來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這種單一思維不免顯得有些幼稚。這種思維方式忽視了來自農產品供應鏈上游環節的影響,也正是導致農改超受挫的主因之一。
由於農產品銷售渠道改造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所以我們必須強調思維方式的更新,以系統思維代替過去的單點思維,從農產品大流通系統的角度看待農改超:
首先,農改超需要來自農產品供應鏈上游生產、加工和物流配送等多環節的協調支持;需要農戶、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和零售網點的產業規劃與綜合改造;需要政府農業、交通、商業和衛生監督的等部門協調運作;更需要新渠道建設和舊有渠道清理整頓提升並重;
其次,由於農產品經營的質量和保鮮要求的特殊性,農產品經營對冷鏈的依存度較大,缺乏冷鏈為核心的硬體環境,這是目前國內除及時有效的農產品監督監測手段之外欠賬較多的環節,而冷鏈系統建設則絕對不是一般企業能夠獨立承擔的;
第三,作為復雜系統改造的一部分,農改超應是一個漸進的渠道優化過程,如果忽視其復雜性,不考慮其中的綜合配套措施,甚至採用革命式推進手段,則勢必事倍功半。
三、農改超——未來的出路何在?
三年多之後,農改超的泡沫逐漸消散,農改超的話題已成雞肋,但是在中國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問題日益受到公眾矚目的時候,作為農產品供應鏈的環節之一,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仍然是一個無法迴避的長期課題。
現代農產品流通渠道的發展方向:不是農改超,我們在零售終端環節還有其它選擇嗎?
回顧農改超走過的路,無論是從提高農產品和食品安全保障,或是建立可追溯的農產品信息體系,還是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農改超或是農產品超市化經營的發展方向無疑是正確的。就目前中國的農產品流通渠道而言,改造提升原有農貿市場和農改超是同等重要的兩條道路。問題在於戰略上認識不夠充分,戰術上規劃漏洞百出,所以有必要在反思反省農改超的基礎上,拓寬思路,提高市場認識和運作水平,重新規劃,重振旗鼓。
2004年11月,商務部市場運行調節司副司長徐加愛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04年超市食品安全論壇上說:「要加快「農改超」和「超改連」步伐,提高生鮮食品在便民超市等現代營銷方式中的銷售比重;推行「場廠掛鉤」、「場地掛鉤」,鼓勵質量優、信譽好、品牌知名度高的食品在超市銷售,大力發展安全放心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專櫃。我們將以連鎖食品超市為切入點,力爭用五年左右時間培育出500家綠色市場。」
重新定位參與者的角色:農改超參與者應有更明確的角色分擔
政府
工作原則:應充分認識和把握好政府行政手段和市場運作規律的關系,應有所為,有所不為,切忌越俎代庖,過多的以行政推動代替市場運作,避免捨本逐末。
工作目標: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強農改超重點環節的投入;強化政府監管職能和力度,建立農產品和食品安全保障體系。
工作重點:加強政府在農產品流通渠道以及零售行業發展的系統研究規劃;
農改超後續發展要有流通環境配套,特別城市農批市場的規范管理,農改超企業的農產品直采直配,要關注農產品流通渠道上下游之間的產業協調,鼓勵發展農產品和食品半成品加工產業;
充分考慮農產品流通渠道的多元化結構,建立農改超企業的登記審核制度,鼓勵有規模有實力的連鎖企業參與,減少投機性以確保實效;
注意農改超的試點和扶持,做好布局規劃引導,避免農改超企業之間過度競爭導致的低成活率;
在農產品加工配送等重點環節,加強政府在難點攻堅上的政策協調和投入。
企業
慎重決策:零售業的門檻低但是經營難度很大,需要較高的行業認識和專業化,因此對於每個農改超的投資者,特別是新跨入零售行業的投資者,應當注意行業風險,慎重決策,切忌盲目跟風;
准確定位:達到衛生安全標準的農產品及其經營方式,其成本會有所提高,目標消費群應以中高端顧客為主,所以農改超企業在消費群定位,超市選址和業態選型等方面要思路清晰;
管理體系:農產品經營由於行情變化快,容易出現損耗,所以在國外超市被形象地比喻為「成本部門」,農產品經營的盈利狀況有賴於嚴謹高效運作的管理體系,建立管理體系是對每個農產品經營企業的挑戰。
消費者
提高消費者健康消費的質量意識,消費者有權獲得清晰的食品質量、構成成份、營養物質含量、營養物質功用以及如何合理均衡膳食等方面的信息。法律法規、標準的修訂與執行應在公開、透明、互動的方式下進行。
未來食品市場的關注焦點:社區建設與農改超發展策略
隨著城市新建社區住宅持續性大量投放市場,農村城鎮化發展方向的確立,龐大的社區消費市場正在逐漸顯現出來,五花八門的社區消費將會不斷層次細分和具體化。而其中白領和中產階級作為消費群體越來越受到關注,他們將是食品安全體系建立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消費者,在生鮮消費價格上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農改超應從這個消費階層及其社區尋找市場落腳點,當生鮮超市脫離以低價競爭為手段的市場定位,具有品質保證的食品和農產品才會擁有能夠生存的市場空間。
http://www.ad-ren.com/forum/archive/index.php?t-22748.html
http://www.fstjj.gov.cn/fsnyjout/Web/Article/2005/04/13/0804001637C88922.aspx
請參考!
⑸ 菜市口小商品批發市場怎麼樣
這里感覺購物環境不是很好,總覺得壓抑。色調太暗了!不過東西有的挺便宜的。也得淘!不過相比之下,還是喜歡天緣,感覺這里沒有天緣人氣旺!
⑹ 今天在北京菜市口買了黃金手鐲,回來發現質量問題,凹凸不平,可以免費換嗎
通過你的描述來看,你的願望恐怕是難以達成的。只要是在正規的商場買的貴重物品像手機手錶,金銀飾品,只要離開櫃台都不負責調換的。一方面是因為這些東西本身價值不菲,另一方面,他們也屬於易耗品容易磨損。就像題主所表達的買回來以後發現表面凹凸不平,你怎麼證明它是質量問題?而不是你回家,佩戴,以後所造成的呢?你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商品的售賣者,你會接受這樣無理的要求嗎?所以說有時候處理問題,還要替對方想一下,也不能一意孤行。
⑺ 北京地鐵7號線菜市口換成站嗎
菜市口-地鐵站是換乘站
途經地鐵:地鐵4號線大興線,地鐵7號線
有問題可以追問,希望能幫上你
⑻ 北京南城規劃宣武區平原里小區(南區)會拆遷改造嗎(菜市口大街西側,白紙坊東街北側)
我聽那裡的居民說的,說是南城改造,這里是比較破舊的小區,可能5-6年就拆,現在馬路東面已經拆了
⑼ 懸賞200分~北京宣武區菜市口拆遷補償款問題
那個地價3萬左右
加上各項補償應該150萬
他不給錢你可以拒絕搬家,不能強制拆遷啊
要不你選擇要房可以分你至少一套附近得居室另外給你20萬
我家在朝陽高碑店這邊拆遷價格都抄到了萬每平米
北京市城市建設項目拆遷公示
宣建拆字[2007]第16號
經北京市規劃委員會批准,北京國信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宣武區菜市口東南角地區進行工程建設,拆遷范圍:東至高家寨胡同到福州館前街、粉房琉璃街以西;南至菜市口南大街42號到包頭章胡同2號、迎新街83號到粉房琉璃街117號、粉房房琉璃街130號到福州館前街17號以北;西至菜市口南大街42號到騾馬市大街286號、包頭章2號到迎新街83號以東;北至騾馬市大街、福州館街以南(具體門牌見後)。依據《北京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第八條的規定,自本公示公布之日起至2008年7月15日止,在上述建設用地范圍內暫停辦理下列事項:
1.新建、改建、擴建房屋;
2.房屋租賃;
3.改變房屋、土地用途。
特此公示。
建設單位聯系電話:83548570
騾馬市大街:
98號、100號、102號、104號、106號、108號、110號、112號、114號、甲114號、116號、118號、120號、122號、124號、126號、128號、甲128號 、乙128號、130號、132號、134號、136號、138號、140號、甲140號、142號、144號、乙144號、146號、148號、150號、152號、154號、156號、158號、160號、162號、164號、164-1號、164-2號、166號、168號、170號、172號、174號、176號、176-1號、176-2號、176-3號、176-4號、176-5號、176-6號、176-7號、176-8號、178號、180號、180-1號、182號、甲182號、184號、186號、甲186號、186-1號、186-2號、188號、190號、190-1號、192號、194號、196號、甲196號、198號、198-1號、200號、202號、204號、甲204、204-1號、204-2號、204-3號、204-4號、204-5號、204-6號、206號、208號、210號、212號、214號、216號、218號、220號、222號、224號、226號、228號、230號、232號、234號、236號、236-1號、236-2號、236-3號、238號、240號、242號、246號、248號、250號、252號、254號、254-1號、254-2號、256號、258號、260號、262號、264號、266號、268號、270號、272號、274號、276號、甲276號、278號、280號、282號、284號、284旁門、284-1號、284-2號、286號
⑽ 北京市宣武區菜市口從什麼時候開始作為刑場的又是什麼時候被拆除的
菜市口的戊戌遺跡
今天的菜市口,和幾年以前相比已經有了太大的差異。曾經的丁字路口變成了十字路口,以前的菜市場口胡同、官菜園上街、儒福里、自新路、育新街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寬闊的菜市口大街。
菜市口作為刑場已有數百年的時間。刑場的北面是著名的鶴年堂葯店,鶴年堂葯店大約是在10年前被拆掉的。
還有種說法,認為過去的鶴年堂葯店的位置應該是菜市口百貨商場的地方,也就是當年的刑場還應該偏東一點。不過今天,菜市口商場也早搬走了,那片地方現在也已是馬路的組成部分。不論是哪種說法,當年的刑場都應該在今天兩廣大街的道路中央。
在菜市口南側不遠,有一處凸出的院落,顯得和整條大街的通暢格格不入,而那裡就是北半截胡同的遺存。這個留下來的院子就是譚嗣同故居,也就是瀏陽會館。
1898年6月,光緒帝正式宣布變法,到9月變法失敗,大約百日時間,故稱為「百日維新」。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相繼逃離虎口,而譚嗣同則坐等官兵前來,後與其他5人被殺於菜市口刑場。因書知名法源寺
從宣武區菜市口以西的教子胡同向南走去,然後奔東進入法源寺前街,古老的法源寺就在這條胡同的正中。這條胡同的東部和西磚胡同相鄰,是一片普通的民居。西磚胡同其實就是唐代幽州的東垣,這條胡同以北的廣安門內大街也就是唐朝的檀州街。
法源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大約是貞觀19年,唐太宗御駕親征高麗,結果卻無功而返。唐太宗為了安撫軍心,特意在幽州的東南角建築寺廟,當時稱憫忠寺。寺廟後來在明朝的時候改稱崇福寺,清雍正年間改為了現在的法源寺。
數年前,台灣的李敖出版了一本名為《北京法源寺》的小說,這本小說雖然用法源寺作了書名,但據了解,作者本人是沒有去過法源寺的。前海踏尋故都之秋
前海北沿在銀錠橋之東什剎海前海南岸,是一條依湖而成的街道。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里成了酒吧一條街,由前海北沿開始,一直延伸到後海南沿。
前海北沿的11號是一個不大的院子,據說郁達夫曾經居住於此。以前就讀過《故都的秋》,當時並不知道這篇流傳甚廣的散文就寫於美麗的什剎海之濱。
北沿的西邊和荷花市場相接,那裡現在是一片仿古的建築,陽光把建築的紅漆映得非常鮮亮,然而卻總覺得失去了故有的平實。
前海北沿的人很多,胡同游的三輪車也經常穿梭其間,酒吧的小桌擺在了海子岸邊,而隔著湖水就是著名的烤肉季飯庄。
在遊人如織的銀錠橋上,不時可以看到遠望或拍照的人們,他們的目光執著而專注,只是不知道觀山的美景在他們心中是如何理解。只有銀錠橋悠然而立,搭載著兩岸百姓的生活。胡同里住過劉羅鍋
禮士胡同在明朝被稱為驢市胡同,也稱騾市,相傳此處是驢騾市場,因而得名。清朝末年,驢市廢除,用它的諧音改稱禮士胡同。
禮士胡同的西邊,雲集了很多個壯觀的宅院,相傳西邊曾經是清朝宰相劉墉的府邸。現在,比較一致的說法是胡同的129號和131號是劉墉故居,129號的門樓已經不存在,而131號則是一座金柱大門。據說以前在胡同南牆上面,曾經有一塊刻有「劉石庵先生故居」字樣的橫石,石庵是劉墉的號,現在這塊橫石早已不存在了。
雖然現在比較多的說法都認為這里是劉墉的故居,但是我總覺得身為宰相的他是可以住在廣亮大門裡面的,然而這兒卻沒有。現在,也有人認為胡同的43號院是劉墉曾經的宅子,因為那裡是廣亮式的大門,而且上馬石、抱鼓石之類樣樣俱全。其實,故居最終在哪裡不太重要了,畢竟這胡同和劉墉連在一起已是確定無疑。
幾年前,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熱播,劇中很大成分都是戲說的情節,但是當年的劉墉也的的確確是一代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