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區批發 > 義烏掃墓娟花批發市場

義烏掃墓娟花批發市場

發布時間:2021-07-30 03:59:39

1. 倪仁吉的生平簡介

倪仁吉1607年(明萬曆丁末年)農歷正月二十五日,生於江西吉州。此時其父倪尚忠正任江西吉州同知。倪尚忠生於1551年(明嘉靖辛亥年),1588年(明萬曆戊子)中舉人,1598年(明萬曆戊戌)中進士,輾轉官場,一生正氣,不畏權貴。他原配早死。繼室祝氏又生三子:長子倪仁祜、次子倪仁、三子倪仁禎(倪仁禎比倪仁吉大10歲)。此時倪尚忠晚年(57歲)得女,尤為珍愛。為紀念倪仁吉出生地吉州,又希望女兒一生吉祥如意,便按「仁」的輩份,取名「仁吉」一個男性化、知識化的名字,卻也似乎先天地確定了她一生的走向。
同一年,倪尚忠「自吉州罷歸」。①罷歸原因不得其詳,大概是由於為人忠直觸怒了權貴。而倪尚忠也早有退隱之意,想藉此回故鄉過幾年自由自在的生活。倪大村(時為浦江縣通化鄉龍池上金生村)是浦江和蘭溪兩縣交界處的一個小山村。倪仁吉曾寫道:「余家居蘭浦之間,溪山深秀,壑樹窗幽,既車馬跡所不到,而村人多樸野,自治田外,無所事事,里中或稱小桃源雲」。②倪尚忠回鄉後,在離住宅「二里許」的小湖(俗稱「龍池」)旁,「構閣其上,雜蒔花木,日盤桓於茲,恍若在六橋兩峰間」,③並有《小西湖八景詩》傳世。此時,倪尚忠把全部愛心放在培養子女尤其是幼女倪仁吉身上。而因為處於比較寬松的環境中,倪仁吉也得以身心自由成長。她清楚地回憶道:「承先大夫授書時甫十歲,益見視猶小男也」。④《倪氏宗譜》還詳細記載:倪仁吉「十二三能詩兼善綉及書畫。公(按:倪尚忠)每持以示人,才名藉甚」。⑤這種「欣賞」教育,為倪仁吉健康成長和才能發展又提供了十分優越的條件。比他僅大十歲的三兄倪仁禎(長兄倪仁祜、二兄倪仁禴均在倪仁吉九、十歲間過早辭世,故倪仁吉與倪仁禎的感情最深)是書法高手,親自教她練字。據倪仁禎子倪一膺回憶,經過倪仁禎的培訓和倪仁吉本身的努力,她的書法「筆圓韻勝,於正楷競不相上下矣,既敏且博,能自成一家言」。⑥
當然,在這個書香門第中、倪仁吉也自幼接受了系統的儒家思想教育,「受孝經、論語、四詩、二禮」⑦。但偏僻純朴的山村,相對開明的父親,充滿友愛的家庭,偏於鼓勵的教育,都使得倪仁吉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理學桎梏,讓天性自由發展,讓藝術細胞萌發,從而為她一生創作打下必不可少的扎實的基礎。
在她的「凝香閣詩稿」中,難得留下了記錄少女生活的三首詩,表現了不凡的才氣和「為賦新詩強說愁」的天真。現全文抄錄於下。
《花朝》:
「苦無佳況可酬春,滿眼園林淑景新。花底窮愁花上月,年年長伴看花人。」
《同傅夫人游虎跑戲成》:
「媚靨堆春玉削肩,臨風竹徑步蹁躚。回身更向池頭照,水面新開別樣蓮。」
《歸舟悵別》:
「春江渺渺難為夢,煙柳絲絲易綰愁,回憶西泠歡笑事,釀成離恨滿歸舟」。
正因為如此,倪仁吉一生總是不斷地回憶家鄉,回想少女生活,並從中攫取不竭的藝術靈感。
一段幸福而又不幸的婚姻
在倪仁吉十四歲那年,她的生母不幸辭世。倪尚忠便挑起了父親和母親兩副重擔。倪仁吉曾回憶道:「迨十四,不幸失先太孺人,則父也而兼母矣。」⑧開明的父親,為了完成父親、母親一身二任的責任,在當時條件下採取了「以文取郎」的極其難得的擇婿標准。如實記錄的《倪氏宗譜》留下「以文取郎」的珍貴記錄,大元村民間傳說中也有這方面的生動故事,但封建色彩濃厚的清嘉慶版《義烏縣志》卻將此刪去。
選擇的結果是,倪仁吉十七歲那年嫁給40里外的義烏青口大元村秀才吳之藝為妻。兩人志趣相投,自然十分恩愛。吳之藝亦為世代書香門第,曾祖父吳百朋也是一個清官,在抗倭斗爭中救民於倒懸,曾極力支持海瑞(時任縣令)的廉正行動,最後官至刑部尚書。但到了吳之藝的祖父吳大纘和父親吳存中兩代,就都沒出什麼大官。吳之藝排列第四,長兄吳之器、二兄吳之識、三兄吳之文,都有才氣,也都只是苦讀未官的秀才。在倪仁吉出嫁那年,吳之藝的父親吳存中已經去世。寡母龔氏,望子成龍心太切,課子讀書太嚴,給吳之藝施加了太大的壓力。據《倪氏宗譜》記載:「吳之藝為名家子,英少自負。吉見寡姑龔氏,課學有和丸風,遂只承而儆於室,切磋儼若畏友,藝由是益奮」。⑨但吳之藝的精神負擔並未減輕,原先羸弱的身體不堪重負,不幸又遇到「下第」的打擊,這在《倪氏宗譜》中有確切的記載。倪仁吉收在《凝香閣詩稿》中題為「寄外」的兩首七律,也透露了婚後吳之藝曾有一段離家遠行的經歷。
「新詩賦寄遠人收,別後風光淡若秋。芳草無情迷路跡,杜鵑有恨咽枝頭。只緣彈鋏憐羈客,非垂楊悔覓侯。莫向天涯勞鯉素,春閨此日慣經愁。」
「落日平林倦鳥投,何緣遊子尚淹留。每疑簾竹頻推枕,恐錯歸航不倚樓。風送榆錢寧買夢,春槎柳綠正牽愁。瀟瀟又值空階雨,滴碎窗西未肯休。」
估計,吳之藝在外面應試,因「不第」無顏回鄉,故「滯留」未歸。從春到秋,倪仁吉苦苦等待,其深情流露,感人至深。
吳之藝終於回來了,卻帶回沉重的思想包袱和更加衰弱的身子。此時,又碰到全家為其父吳存中出葬的煩雜大事。於是突發大病,這就是《倪氏宗譜》中「及下第,從兄負土葬父成疾」的⑩真實記錄。而清嘉慶版《義烏縣志》卻僅記為:「之藝因葬父病損」,掩蓋了事實真相,使倪仁吉幸福婚姻的不幸一面成為千古謎團。這個謎團,到了應該徹底解開的時候了。
在吳之藝重病之時,倪仁吉「日至湯葯,和淚進」,紒紜矠表現出恩愛夫妻的深情。當時,他們尚未生子。當吳之藝不治時,年方二十的倪仁吉萬分悲痛,甚至不想單獨活下去,想「以身殉」。但深愛倪仁吉的吳之藝對妻子是理解的,他「揣知,力阻之,且囑以立嗣奉姑」。紒紝矠以「立嗣奉姑」這個大道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倪仁吉有繼續生存下去的勇氣。於是「仁吉含泣順承」。時為天啟丙寅(按公元1626年)。
「只知一念堅初約,守義寧同只守情」。紒紞矠倪仁吉對愛人的忠貞和深情,體現在以後實踐諾言的行動中。
青年寡婦的艱辛與「課子成才」
二十歲就失去親人,這對任何時代的青年女子來說都是凄苦悲涼的。特別從1626年(明天啟丙寅)至1643年(明崇禎癸未)這20至38歲之間,失夫的悲痛尚未消失,心中的苦悲無處訴說,又要防止來自方方面面的流言蜚語,不得不處處約束自己的行動,其壓抑至深的痛苦在詩稿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明顯的如《悼亡》:「孤館無聲猶似禁,空帷有案為誰供?殘編點點皆余息,棄履塵塵尚剩蹤」。《清明》:「山南山北雨蕭蕭,淚灑鵑枝血未銷。歸向孤燈悄無語,輕寒猶記落花朝」。《清明掃墓》:「連宵凄雨報清明,恰憐輕寒日轉晴。袖拂鵑花應染血,灑澆蔓草總傷情。黃壚永夢何年覺,白石圍塋始課成。欲向深山舒閔嘆,恐驚猿鳥為吞聲」。平時無論是刺綉、彈琴、作詩、讀書,都難離「苦」字。「遲遲初日綉難成」,「寂寂落花庭院悄」。(《春閨》)「一片枯桐心未死,至今猶發斷腸聲」。(《彈琴》)「松風謖謖茶聲沸」,「長日幽人無一事」(《即事》)。「徘徊階月舊帷單,擬展湘辭復懶觀」。(《步月》)
此時,她遵照丈夫的臨終囑托,把精神寄託在伺候婆母和培養繼子上。吳之藝死後,他的三個兄長分別把自己的次子吳雲將、吳雲亭和吳雲津過繼給倪仁吉為子。她在仰止堂辦起家庭書院,親自授課,因材施教,頗有成效,在鄉里傳為美談。《倪仁吉的故事》一書記載了不少「課子有方」的故事。《義烏縣志》也記載:「撫教為後,三子雲將、雲亭皆食餼,雲津聲高黌序」。紒紟矠雖然沒有中舉當官,但都具有一定學識和自食其力的能力。也許倪仁吉吸取丈夫苦讀致死的教訓,能從實際出發進行教育。同時,她「事姑猶母,得暇為稱說古傳,娓娓承歡」。計「十三載」。為補貼家計,「以針綉為程課」。紒紡矠
經過時間的沖刷,倪仁吉逐步恢復平靜。如《幽居即事》寫道:「小築依山遠俗華,幽樓自擬上清家。只攜瓶水時澆菊,旋拾枯枝漫煮茶。獨坐怡情堪茂樹,飽餐清味足明霞。秋來野況同麋鹿,墅外磯頭度歲華。」所以此段生活也留下了一些輕松的詩篇。
如《暑夜雨後》:「雨過風留竹,涼回月吐山。幽棲深有谷,銷夏更無灣」。
當然,對於健康的青年女子來說,寡居生活總是十分難過的。大元村民間傳說,有時到了晚上,倪仁吉總是把銅錢撒得滿地都是,然後一片一片地拾起來,一直到天亮。用這種方法,才能打發難熬的黑夜。正如她在《觀蓮有感示侄婦》一詩中所說:「曾見婷婷出水妝,俄同枯葦共凄涼。紅衣翠葆俱零落,剩得空房傲曉霜」。寫於1642年(時35歲)的《中元夜》最有代表性:「冰盤擁出奈何天,可愛清光復可憐。三十五宵無此勝,百千億載自孤懸。蕭疏鬢影空臨照,俯仰幽欲倩傳。更被哀蛩催不絕,淚絲庭露雨涓涓。」
為避動亂回故鄉―感情恢復正常的契機
倪仁吉生活在明朝末年,這個腐朽的封建王朝正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此時政治統治的不穩,也造成思想禁錮的一定放鬆。對於倪仁吉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好事。1643-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佔領北京,崇禎帝自縊煤山;不久清兵入關,天下大亂。而大元村處於東陽與義烏交界處的丘陵地帶,又在義烏江南岸的交通要道上,自然受到動亂較大的沖擊。於是倪仁吉決定回到浦江故鄉避居一時。她回憶道:「歲在未申(按未,癸未,即公元1643年;申、甲申、即公元1644年)烽警相接,余避地歸」。紒紣矠是她一生中又一次重大的轉折。
在大元村,雖然丈夫和公婆均已先後去世,撫育繼子已經成人,本人也已越過年青守寡的是非階段,但畢竟還有許多拘束,行動也不自由。而回到夢魂牽繞的家鄉,她就相對自由多了。其一,此地「車馬跡所不到」,「村人多樸野」,離世俗更遠。其二,父親倪尚忠雖已於1630年(明崇禎庚午)去世,三兄倪仁禎也死於1645年(清順治乙酉),但嫂子及侄女等均可為伴。倪仁禎原配嚴氏,早於1634年(崇禎甲戌)去世。而繼室本邑吳氏,生於1617年(萬曆丁巳),比倪仁吉小10歲,共同語言更多。倪仁吉曾愉快地回憶道,回鄉後「與吾嫂氏暨二三女伴,選勝盡日,盤桓山徑中,於時殘雪凝巒,梅馨初逗,竹聲戛玉,澗溜鳴琴,野況撩人,清思可掬」。紒紤矠她的感情生活和藝術細胞全部復活了。
更難得的是,她所鍾愛並引為同道的侄女倪宜子也回鄉探望她。「余侄女宜子,天資穎異,機警靈巧,凡琴棋簫管,詩畫針綉,靡不通曉」紒紥矠,確成了她的知音。前些年在大元村守寡時,她在《得侄女宜子柬答意》一詩中表露自己的心情:「久拋繪染廢吟箋,幽憤重重黯自煎。潑水搏沙似今事,飛雲絢彩憶當年。桂遭焚棄馨難改,夢幻空華恨不遷。回首城西無限意,峭巒何日對蕭然。」如今,她回到了地處義烏「城西」的故鄉,又有兄嫂、侄女、女友為伴,在山水中遨遊,何等愜意。倪仁吉在《城中懷家山》詩中寫道:「層巒西去四十里,元是高人舊草堂。徑繞杏桃千樹綺,谷生蘭蕙百叢香。窮幽嘗入雲深處,采葯頻登石醉鄉。回首勝游思此際,蒼海古木掛斜陽」。「寂寂寧堪憶舊游,黃花紅樹綴深秋。水光漾出玻璃鏡,山色堆成翡翠樓。險句每從天外得,丹青只向望中收。閑關難到煙蘿地,空對幽窗月半鉤。」正是情從景生,詩由情發,「險句每從天外得,丹青只向望中收」,於是許多優秀的刺綉、繪畫、詩歌作品,在此時誕生。倪仁吉回憶當時的情景:「宜子曰,是可圖也。乃剪素,索余作仕女數十幀,以為真色難生,丹青易寫。而余亦作天際真人想。」紒紦矠作畫外,還要寫詩,「余意未已,復擬即景分題,為佳山水寫照」。紓紛矠雖因故當時未能寫成,但於十幾年後(戊戌,公元1658年)寫成的一百四十多首「五絕」(總題為「山中雜詠」),構思已在此時完成。這組詩題材新穎,清新樸素,藝術動人,佳句甚多,堪稱倪仁吉詩歌的代表作。在故鄉,她還收侄孫媳張希孟為徒。侄孫倪晉(生於1636年)娶本邑張希孟(生於1639年)為妻。希孟「愛寫尺幅,山水及水墨觀音,皆凝香主人(按倪仁吉)所授也」紓紜矠。《倪氏宗譜》還記載:倪仁吉「綉藝一絕,巧奪天孫,顏曰凝香,綉譜諸名公兢為之敘」紓紝矠。可見當時影響已經很大。

閱讀全文

與義烏掃墓娟花批發市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茶具批發去哪批發最便宜 瀏覽:865
昌平大東流鋁型材批發商 瀏覽:798
七浦路嬰童批發啥價格 瀏覽:235
聖圤水果批發市場 瀏覽:374
桂林匯東水果批發價格表 瀏覽:215
凌家塘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瀏覽:24
腌制好的冷凍雞腿批發多少錢 瀏覽:380
萬家服裝批發市場附近的地鐵站 瀏覽:926
木林森服裝批發是真的嗎 瀏覽:97
批發鞋子寄上海海關 瀏覽:915
上海閔行文具批發市場 瀏覽:563
即墨服裝批發價格和圖片 瀏覽:620
南寧平板玻璃廠可以批發玻璃 瀏覽:50
雲南土豆批發市場 瀏覽:55
株洲亮靚衣服批發在哪裡 瀏覽:353
哈爾濱市哪裡批發電線 瀏覽:399
男仕外套衣服批發 瀏覽:604
琦勝溫控器批發商 瀏覽:637
長沙哪裡有批發煙的 瀏覽:451
北京掛畫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