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棗樹生產的特點和分布是怎麼樣的
棗樹是我國特有的果樹。棗果是人們喜愛的果品,除鮮食外,還可以加工製成棗泥、棗酒或曬制干棗代替糧食。在醫葯上棗的用途也很廣泛,紅棗有養胃健脾、益血壯神之功能,有「脾果」之稱。棗仁、棗肉、棗核以至棗樹皮、棗樹葉都可以入葯治病。
我國棗樹生產的特點是:
1.資源豐富,品種優良。棗樹是鼠李科、棗屬落葉喬木,是我國特有的果樹。全世界有4000多個種,而我國有1000餘種,約佔世界的四分之一。其中,具有重要栽培意義的有普通棗、酸棗及毛葉棗三種。今天人們栽培的棗樹,是由野生棗樹進化而來的。野生棗樹植株矮小,果實不大,肉薄味酸,然而經過長期的培育,演變為植株高大,產量高、品質佳、味甘甜的栽培棗樹。現在,全國各地的優良棗樹品種已達400餘個,居世界之冠。其中,有許多風味特異的品種。如馳名中外的河北滄州金絲小棗,色美肉厚,核小,含糖量高達25-30%,且耐貯運;產於山東樂陵的無核小棗,是我國科學象培育出來的三倍體新品種,棗核退化為膠質薄殼,皮薄肉厚,味甜色美;還有河南新鄭的大棗,具有個大,核小,肉厚皮薄,味甜等特色。此外,還有大荔圓棗、靈寶大棗、山西相棗等,都是我國的名棗。
2.栽培歷史悠久。我國是棗樹的故鄉,自古栽培很盛,種植歷史源遠流長。古籍《周禮》、《詩經》等都有關於棗的記載。如《詩經·魏》中有「圓有棘,其實之食」之句,《戰國策》中有「北有棗栗之利,民雖不由田作,棗栗之實,足食於民矣」的記載。從這些記述中,可以看出遠在三千年以前,黃河流域廣大地區已有成片的棗林,當地人民已把它作為重要的木本糧食來栽培。據從湖南、長沙、四川昭化的西漢古墓中發掘出來的棗核、干棗遺跡考證,早在兩千年以前棗樹的種植已發展到長江流域。綜上所述,我國的棗樹生產,無論在品種資源或栽培歷史上,都是世界上任何國家難以相比的。
3.分布廣泛。目前,棗樹在我國分布相當廣,除東北的極寒地區外,北起遼寧本溪、朝陽一帶,南至廣東,西從新疆、甘肅,東抵江、浙一帶,到處都有棗樹栽培。其中,大面積的經濟栽培區多集中在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的長城以南地區。在這些地區內,還涌現一批產棗的重點縣(表2-7)。
表2-7全國主要產棗縣(市)
在全國主要產棗區中,尤以河北阜平縣為典型。在全縣181個村莊中,有60.9%的村莊產棗。河南的新鄭縣,棗園面積約佔全縣耕地面積的10%。
棗樹在我國的分布之所以如此廣泛,這與棗樹的生態特性密切相關。棗樹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無論平原、丘陵、河灘、濱海等瘠薄土地都能生長,甚至在高山上也可栽植。如山西太谷的南山,海拔1100米處,四川瀘定烹壩海拔1500米處栽培的棗樹,都生長良好並獲得豐產。棗樹對溫度的適應范圍也甚廣。目前,我國棗樹栽培區的年平均氣溫從9.2℃到20℃左右,即使氣溫降低到零下22℃也安全無恙,棗樹真是既抗寒又耐熱。如遼寧的產地興城,一月平均氣溫為-9.2℃,絕對最低溫為30.4℃,棗樹仍能生長。地處南亞熱帶邊緣的粵北連縣,一月平均氣溫在20℃左右,棗樹的種植也很多。棗樹的另一特性是耐旱、耐濕。正如群眾說:「曬不死的棗子」。但是,在多雨地區也能生長,如年降雨量多達1500毫米的浙江義烏、金華、浦江等地也是我國產棗的有名地區。
目前,我國的棗樹生產多集中於年降雨量約500毫米的半乾旱地區,尤以華北平原,黃河、渭河兩岸為我國棗樹生產兩大產區。這里出產的棗產量高,品質佳。這顯然與其優越的氣候條件是分不開的。
解放後,我國的棗樹生產同其它果樹一樣得到重視,在種植面積和產量上都有增長。1985年,全國棗果產量達864萬擔,比1980年增長16.2%。而同期,全國蘋果產量增長52.8%,梨增長45.6%,柑桔增長1.5倍,葡萄增長2.28倍。相比之下,棗樹生產發展的速度顯得緩慢,從而使棗果在我國果品的構成中所佔有的比重逐年趨於下降之勢。如1974年,棗在全國果品總產量中佔7.54%,到1980年下降為5.57%,1985年僅佔3.71%。這同棗樹的生態特點和我國優越的自然條件很不相稱。棗樹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快,結果早,產量高,壽命長,投資少,收益大的經濟特點,加上我國自然條件適宜,因此,必須大力提高栽植棗樹。這既有利於市場供應,又有利於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保持水土,美化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真是一舉多得。
② 棗樹開花期能不能打紅蜘蛛葯
棗樹開花期肯定不能打紅蜘蛛葯
要麼在開花之前打
要麼在結果之後打
③ 5公分棗樹苗多少錢
如果是直徑的話,5公分苗很大了。苗齡也應該在3年左右。建議零售價在30元-50元。前提是要保護好根,大苗根不好不容易成活的。
④ 去年秋天我挪了顆棗樹直徑有5公分 ,今年怎麼光開花不結果,,求指教
主要是花前肥料缺乏、花期授粉失敗造成的!
在開花前要加強肥水管理,花期防止大雨、可以噴霧,但不要用大水噴整株!
還有,一般果樹第一年是不容易結果的。